发布时间:2022-07-02 19:25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牡丹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不懈转方式调结构,振兴发展稳步向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要发展”、做好“三篇大文章”等重要要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牡丹江烟厂、百威啤酒等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产,“4+2”产业产值占比达到90%以上;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55.7%,文旅综合消费突破250亿元;聚焦“两头两尾”发展现代农业,“菌菜牧林药”等绿特农业比重提高到6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61%。以创新引领动能转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五年翻两番,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70%以上,引进各领域人才近6000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3.7%和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减税降费等因素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省前三。
——五年来,我们聚焦重点难点,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097户650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实现稳定脱贫,年人均纯收入高于脱贫标准8000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36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河湖“清四乱”、违建别墅和大棚房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盗采泥炭黑土、毁林种参等专项整治既定任务全部完成,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5.8个百分点、达到95.9%,我市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东北虎豹公园成为首批国家公园;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5.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5%,市区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分运,共享单车成为出行新风尚。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总体可控,职工医保基金“穿底”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不良贷款率下降5.6个百分点,非法集资陈案积案下降40%,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年来,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速释放政策叠加优势,沿边开放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2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合区、互贸区、综保区协同发展,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口岸功能向中心城市延伸,境外园区数量占全省2/3,“一区引领、多区联动”开放平台体系加速形成。哈牡客专、牡佳客专、绥东机场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哈绥俄亚”通道打通陆海联运出海口,开放型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强化开放招商,建立招商图谱、产业地图实施精准招商,引进域外资金256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400万美元,大自然地板、新凌亚麻等18个亿元以上外向型产业项目投产运营。与东莞市对口合作持续深化,开工合作项目29个;与俄日韩等国家重点城市开展一系列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牡丹江的朋友圈辐射177个国家和地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竭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坚持每年办成一批利民实事,民生支出1163.3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社会救助标准每年都有新提高。中小学全部实行“四零承诺”,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药品和耗材加成全部取消,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文化体育、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居环境、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不断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次国土调查高质量完成。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食药安全、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等综合治理,稳妥处置问题楼盘,解决了8000余户逾期未回迁、1169套“一房多售”和10万余套房产办证难问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兴边富民、国家安全、国防动员等工作和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连续八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国家级荣誉41项。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深入改作风优环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驰而不息反“四风”转作风,从严从实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统计审计监督,坚持不懈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全部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配合市人大完成5部地方性法规立法,“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坚持用改革思维、发展方式解决问题,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系统实施政府机构、“放管服”、国资国企、行政执法、森工农垦、农业农村等一揽子改革攻坚,国投公司完成市场化转型,供销综合改革基本完成,1609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营商环境实现系统性重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五市”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稳步复苏、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
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农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粮食稳产增产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35.1万亩,农业托管面积达到160.3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持续放大特色产业优势,食用菌生产规模稳定在23亿袋(块),生猪出栏量增长17%,新增蔬菜、中药材和林下经济面积1.5万亩、5.8万亩和6.7万亩。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开工建设北药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18个,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增资红星乳业,万鼎乳业加工厂竣工投产,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9户、总量达到172户;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18个、达到227个,“牡丹江大米”商标注册成功,东宁黑木耳入选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建产业项目59个,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二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实行经济运行网格化调度、企业发展问题协调处理联动机制和“4+2”产业链长制,扎实开展“三送两帮”活动,建立全省首个惠企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减税降费近7500万元、降低水电气等生产成本2500万元。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推进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4个,恒丰纸业实现股权优化,百威啤酒等72户企业获得省级奖励支持,鑫北方、北方双佳实现我市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零突破,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5户。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城区工业短板,县域工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穆棱市经济总量保持全省前十,城区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深入推进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3户、省级科技创新基地2个、“头雁”团队工作站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6亿元,友搏药业等3户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我市成为全省质量一类城市。
三是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坚持不懈抓招商促发展,出台招商引资“八条意见”和“激励资金管理办法”,参加和举办亚布力之夜、“沪闽粤”等重大招商活动11次,新引进汇众腾达数据中心、蒙牛集团中俄跨境农牧业集群等亿元以上项目20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5.5亿元、增长50.3%,全年对上争取资金242.6亿元。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紧盯“双200”和“四率”目标,压茬推进百大项目建设“四季会战”,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个,省市“百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13.6%,穆棱亚麻产业园等89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市开发区数字经济“一核三园”入驻企业30户,海浪铁路专用线、中药材交易市场项目开工建设。多措并举抓服务强保障,完善领导包保、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四减”措施,大力推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预办会办、容缺受理、网上办理,持续深化政银企对接,为项目融资184.4亿元,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4%。
四是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坚持开放活市,用好用活国家和省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开展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运用外贸服务平台拓展多元化市场,全市新增外贸企业71户,入驻“龙江云展会”企业161户,对东盟、欧盟贸易额分别增长10%和37%,与俄、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分别增长12%和32%;开通中俄直列、互贸专列,运时缩减80%,回运俄粮13.5万吨,肥料、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和农产品、轻纺等骨干品种出口保持增势。新开工亿元以上外向型产业项目6个,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新入驻企业20户,绥芬河开展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6%,境外农业合作规模居全省首位。
五是以会兴城拉动内需。聚焦文旅富市,成功承办第四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心打造四季旅游线路66条,连点结网贯通全域,“高铁旅游专列”正式开通,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运营,旅游便捷度大幅提升,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43%和141%。突出“景城一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改造桥梁21座、城市道路116条、老旧小区299万平方米,公铁联运中心主体完工,新建5G基站1814个,建设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和龙江民居示范村34个,城乡面貌和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坚持挖潜拓新激活消费市场,举办“消费促进月”、地方名优产品及俄罗斯商品展销等活动,出台人才购房等鼓励政策、发放2000万元政府消费券、拉动消费2.85亿元,1946文创园、VC产业园投入运营,全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70户、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0%。
六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供热提标、保供稳价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民生支出比重达到86.9%。深入开展援企稳岗行动,出台稳就业“60条”政策措施,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目标2.3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明显加强,五项保险新增参保2.9万人,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全面做实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异地门诊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发放补缴退役军人“两费”“两险”3.9亿元,对低保家庭中重病重残等8类人员增发补助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现市县全覆盖,住房公积金扩面4.5万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面落实“双减”政策,287个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压减;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成立专科联盟56个,新增“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卫生机构26家;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文化、体育等工作深入开展,宁古塔满绣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我市运动员刘玉在东京残奥会连获两枚游泳项目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宁忠岩、高亭宇分获速滑世界杯和全国速滑锦标赛金牌。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聚焦“保安全迎大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十查十治”、食药安全“铁拳”行动、信访“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治安、刑事案件下降6.6%和1.8%。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抓大事、干实事、解难事,初心如磐、砥砺前行。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大考,我们牢记国之大者、人民至上,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各项措施,牢牢守住国门省门市门,英雄的牡丹江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硬核担当。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能源趋紧等严峻复杂形势,我们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千方百计稳增长扩内需,以“六保”促“六稳”,全力以赴推动振兴发展,竭尽所能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全市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努力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牡中省直部门、驻牡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下沉值守机关干部和广大志愿者,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牡丹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振兴发展的征程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晋位争先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项目带动不足、科技支撑不够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还需提升。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牡丹江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既要深刻认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带来的困难挑战,更要看到我市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牡丹江振兴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五市”战略,全力打造实力、活力、智慧、美丽、幸福、清朗牡丹江,建设东北亚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牡丹江新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立足全国全省发展大背景、大格局、大战略,突出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发展潜力充分释放、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未来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在推动振兴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一是聚焦创新创业,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绿特农业全面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不断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创新创业支撑作用明显提升。二是聚焦城乡融合,高层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城区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晋位争先,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三是聚焦绿色发展,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四是聚焦改革开放,高水平释放发展优势潜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各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等平台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沿边开放大市地位更加巩固。五是聚焦共同富裕,高品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三、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牡丹江晋位争先、振兴发展。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左右,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内外同防、人物环境同防,坚持“早快准严细实”,落实落细“九早”“十个到位”等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守好国门省门市门。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从严从快落实风险人员排查、检测、隔离等措施,强化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管控,严格执行农村疫情防控“十项落实机制”,持续提升疫情预警监测能力,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引导市民做好个人防护,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二是加强口岸边境防控。严格执行口岸“人不见面”查验模式和“五固定”“三集中一轮转”等制度,认真做好进口货物检测消杀工作,严厉打击偷渡、走私、非法出入境等违法违边行为。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常态化开展全要素全场景全流程演练,全面提升流调溯源、隔离转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和大数据信息应用等能力,确保发生疫情及时处置。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筑牢振兴发展根基。一是提振工业经济。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工业振兴,打好工业增速翻身仗。紧盯“六类”企业稳存量,做到服务企业“六必访”,支持富通空调、北一半导体等企业挖潜增效;关注“五类”项目扩增量,围绕构建“4+2”产业体系,加快红星乳业扩能、北方远东水泥等70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中车铸业技改、恒丰纸机改造等项目投产达效,博厚麻材料、红星机械制造等企业进入规上行列,力争全年净增规上企业35户。深化创新驱动,聚焦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深入落实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委“引育留用管”人才政策,加强与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推进“头雁”团队工作站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恒元汉麻等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户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亿元,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基地2个,力争牡丹江高新区晋升国家级,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二是做强文旅经济。持续推进文旅富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镜泊湖南湖康养休闲基地、东宁洞庭景区综合开发等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林海雪原景区提升等项目,促进全域旅游资源聚线成面、协同发展。加快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加强宣传策划营销,精心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丰富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等主题产品供给,探索“一票通”合作机制,培育夜间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影视娱乐等消费业态,开展好“文旅消费季”活动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增长10%。三是发展数字经济。落实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数字牡丹江”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恒丰纸业等企业申报省级智能工厂。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发挥冷凉资源、专业人才等优势,积极引进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呼叫服务等数字产业,支持爱海科技等企业发展壮大,牡丹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增企业60户;深入落实“千店入网”工程,鼓励云购物、云教育、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扩大网络文学、有声书、视频直播等产业规模,“龙之旅现代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5%。加快数字“新基建”建设,新建5G基站800个以上,推进“5G+新型智慧牡丹江”建设,拓展数字化服务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四是布局生物经济。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产业,推动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灵泰药业硒酵母、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霖润药辅等项目达产达效,支持黑宝药业扩大市场份额、友搏药业研发新产品;扩大汉麻种植规模,扶持中天生物、佰佳信生物科技等企业提质增效。五是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推动企业梯度成长,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户;落实“紫丁香计划”,支持具备条件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三)强化产业项目建设。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跑出高质量振兴发展加速度。一是提升招商实效。紧盯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驻点招商,聚焦绿色食品、林木林纸、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引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紧扣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引入重大战略投资者,强化招商项目落地考核评价,谋划亿元以上项目300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力争在百亿级重大项目上有突破,确保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50%,全年引进域外资金增长30%。强化金融开放招商,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我市。二是狠抓项目建设。紧盯“四率”加快项目建设,坚决打好新一轮“百大项目”建设攻坚战,全年开复工省市“百大项目”200个,奥丰石墨开采加工、欣源环保科技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350个以上,产业投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夯实园区载体。强化市开发区聚集产业、引领发展的“火车头”作用,加快绿色食品、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园区建设,确保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5个,陆港物流综合仓储集散中心、百万吨饲料加工厂等1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海浪铁路专用线投入使用,力争桦林工业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各县(市)区园区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四是强化对上争取。对标对表《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包装项目,高质量做好前期工作,提升对上争取实效,年内推动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572亿元;聚焦中央预算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和投放领域,全年对上争取资金200亿元。
(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一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万亩左右。持续壮大“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优势产业,稳定食用菌生产规模、棚室菌比重达到24%以上,新增棚室蔬菜1000亩、林下经济6万亩、中药材5万亩;提升肉牛、黑猪、大鹅等“精特”畜产品供给总量,畜牧业产值增长5%;扩大蜂业、渔业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万鼎乳业示范牧场等项目建设,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绿色有机认证基地建设,推广“直播+品牌”等营销模式,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1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5%。强化创新示范引领,加快宁安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等项目建设,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二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144个村庄规划编制,建设农村公路390公里,改造农危房450户;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95%以上村庄达到清洁标准,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稳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户应帮尽帮、稳定增收。大力推广“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对接大市场,增加经营性收入;发挥好产业园区、集体经济、重点项目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成果,新增农业托管面积30万亩,增加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付各类补贴资金,增加转移性收入,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全省“二十连冠”。
(五)加快建设美丽牡丹江。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抓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秸秆禁烧、散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等整治,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2%以上。巩固提升河湖“清四乱”行动成果,加大“一江两湖四河”治理力度,实施水环境质量考核奖惩,确保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3.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快推进林海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做好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整改和城乡固废、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确保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辖乡镇生活垃圾收运项目投入运行,坚决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二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让制度“长牙”、让责任到位、让措施见效。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功能建设,完成镜泊湖地质公园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扎实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完成20宗矿山修复,全年造林绿化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万亩。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完成牡丹江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资产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实施生态银行建设行动,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进口储运加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机组实现并网发电。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追求。
(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开放活市,全力推动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为全省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作贡献。一是加快构建“一区引领、多区联动”开放平台体系。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再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0项,推动牡丹江开发区、穆棱、东宁申建自贸试验区协同先导区,加快推进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晋级综合保税区、保税商品交易额增长20%,支持境外园区发展,打造境内外联动的跨境产业链。二是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牡丹江机场迁建,绥东机场年内通航;推动“哈绥俄亚”班列、中俄直列、互贸专列稳定运行;加快绥芬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市跨境包裹邮递量增长30%。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设立“企业服务助理”,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开拓市场,全年新增外贸企业50户、10户企业入驻“龙江云展会”;用好用活指定口岸资质,打造木材、中药材进口加工基地,扩大绥芬河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种类,支持发展保税加工、委外加工、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进与盐田港、沃尔沃、大自然等企业合作,新开工俄罗斯水产加工等5个亿元以上外向型产业项目,绥芬河中药饮片加工基地项目投产运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三是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拓展。深化对俄、巩固日韩、强化欧美、拓展东南亚,充分利用好进博会、中俄博览会等平台,拓展企业合作,加强民间交往,开辟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交流合作新空间。巩固提升与东莞市对口合作成果,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提升牡丹江整体竞争力。一是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空间结构和区域功能,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和枢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森工农垦创新发展。积极融入哈长城市群、哈大齐牡佳“两小时经济圈”,健全完善城区与县市、口岸与内陆联动发展机制,细化落实“飞地”政策,推动制造业“退城进园”、重点企业项目向园区集聚,促进资源要素共享、产业配套衔接、区域协同发展。二是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功能。持续发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落实城市更新行动,开工建设火车站北广场,公铁联运中心投入使用,提升爱民街、牡丹街等商业中心街区步行系统,改造老旧小区95.86万平方米、供水管网43公里;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加大市区交通、占道经营等整治力度,商业核心区新增停车泊位3200个。依托高铁枢纽优势,持续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市区景点、综合体、展示馆、特色街区等消费要素联动、整体提升,让“流量”变“留量”,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户以上。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三是构建县域经济与城区经济“双支撑”格局。加快县域经济提质增量,县域经济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和12%,力争六县(市)省内位次前移;发展壮大城区经济,城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务实办好利民实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是做好就业社保工作。实施稳就业保就业专项行动,用好“创业孵化基地联盟”,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与深圳人才集团合作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失业保险扩面,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建立社会救助监督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新增学前教育普惠学位1200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启动二十一中校舍建设,成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支持医学院、师范学院更名大学。深化“健康牡丹江”行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卫生机构达到70家,支持市二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红旗医院建设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聚焦“一老一小”,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环境改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室覆盖率均达到100%,落实好优化生育政策。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推进三道关唐长城修复和文化公园建设,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落实全民健身行动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活动,努力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营造浓厚氛围。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三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向基层延伸。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十查十治”措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执行“三访一包”和“五个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重复信访积案清仓见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牡丹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以加快牡丹江振兴发展为己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最高追求,夙夜在公、履职尽责,持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扛起维护国家安全和兴边固防的政治责任。
二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治牡丹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主动接受监督。配合市人大做好重点领域立法工作,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三是持续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全面推行“证照分离”、“一件事”一次办就近办,“一网通办”率达到100%。深化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理顺权责和政事关系;加快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理顺镜泊湖管理体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支持国投公司迈向千亿级。
四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强化“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奔跑、跳起摸高、进位赶超。完善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专班推进、网格化调度、首席服务员、企业全量回访等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服务,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
五是全力建设廉洁政府。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强化统计审计监督,加强公共资源招投标、财政重点专项资金等方面监管,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晋位争先勇进者胜,振兴发展奋楫者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牡丹江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