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2 20:30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抢抓战略机遇,紧扣主题主线,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1.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双招双引”,经济发展扩量提质。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5个,实际到位资金156.8亿元,增长39.3%。培育“四上”企业62家,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工业投资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96%。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一人一议”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领军人才4人、博士38人。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十个一”“集中开工”等工作机制,116个省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1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4.6%;家瑞轴承、弘科电气等项目建成投产,中恒汽车配件、巨仁光伏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年粮食总产量93.2万吨,实现“十八连丰”。生猪存栏、出栏分别完成保供任务的148.5%、104.5%。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9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6家,获“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0个,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个。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9.3%;新培育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省级电商示范村5个,电商企业达682家,电商交易额4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1.3亿美元。
二是强化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三落实一巩固”,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4亿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新一轮选派干部轮换工作,实现所有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健全防范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强化政策落实,发放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资金3734.7万元,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脱贫人口医保补偿受益17.58万人次,医疗总费用1.12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户、因灾受损危房改造27户、农村抗震房改造试点1413户。加快水厂新建、供水管网等设施改造,泗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110kV泗南变电站、35kV巩沟变电站建成投运。实施特色种养业到户奖补项目5460个,发放奖补资金1406万元。大力推进稳岗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268个,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4901人,增长5.1%。
三是强化县域统筹,城乡发展更加融合。投资51亿元,实施城乡建设重点工程30项。完成7个地块30万平方米征迁,开工建设安置房5346套、交付10808套,改造老旧小区18个。城区新增、提升绿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停车场5个、公厕12座,建成充电站6个,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98.5%。大杨、瓦坊、大路口“乡改镇”工作顺利完成,设立运河、虹城、泗水3个街道获省政府批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迁复垦39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完成农村道路提升工程5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71公里。开通5G基站200个,重点镇中心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020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顺利通过省市验收,2021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实施。
四是强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均按时序要求完成整改和销号。严格落实“五控”措施,PM2.5年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指数位居全市前列。推深做实河湖长制,落实地表水考核断面“断面长”制,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县城饮用水源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城北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运营,14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市第一。持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列入全国秸秆产业发展模式样板县。持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户厕改造1.27万户,被确定为全省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900余亩、人工造林面积1.05万亩。
五是强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8.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6%。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工作,多项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一户一块田”改革有序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国资国企、供销、医保、文化、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实施。
六是强化民生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1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4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5所、幼儿园6所,改善薄弱学校3所。成功举办第二届龙舟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我县龙舟队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并取得较好成绩。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县人民医院二期、县中医院感染病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县人民医院获批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批准设置三级中医院,我县被确立为安徽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原始活态遗址被评为“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县文化馆被评为全国先进县级文化馆和国家一级馆,泗城镇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红十字“三救三献”工作扎实开展,科普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交所合一”改革纵深推进,守护平安工作扎实有效。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扎实推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试点工作,乡村治理清单制在全省推广,屏山镇老山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关工委等事业健康发展,人武部、武警、消防救援、人民防空、民兵等工作持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融媒体、残疾人、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扎实有效。
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实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应诉”,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不断完善。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0件、政协委员提案193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政府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各位代表!2021年全县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本届政府圆满完成使命。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抢抓机遇中稳步前行,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在苦干实干中决战决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显著成就。
——五年奋进,我县发展势头最强劲,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8%,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八大重点产业建设全面推进,获批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制造2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泗涂产业园连续4年荣获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县域园区目标考核第一。我县获评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连续3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县域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考核跃居全省同类县第二位,全市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连续5年“优秀”,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全省发展位次显著提升。
——五年拼搏,我县攻坚成果最丰硕,三大战役夺取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驻村帮扶、健康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乡村振兴接续推进,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污染防治取得重大突破,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升,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各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和防控,获评安徽省平安县、全省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县。
——五年提升,我县统筹联动最有效,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坚持以文明创建引领城乡建设,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安徽省文明城市、安徽省森林城市、安徽省园林城市、安徽省卫生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城市更加美丽宜居。获评中国好人6人、安徽好人14人、宿州好人112人。征迁改造棚户区580万平方米,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2个,建设安置房51270套,连续两年获省政府激励表彰。中央公园、南柳公园、石梁河体育公园和新汴河、新濉河、大运河景观带等建成开放,地表水厂、垃圾发电厂、秸秆发电厂等建成运营,“八大专业市场”“四大文旅片区”加快建设。104国道、343国道、306省道、307省道等国省干线完成新建改扩建,彩虹大道北延线、玉兰路西延段等道路建成通车,合新高铁泗县段、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双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美丽乡村建设连续5年获评全省先进,农村发展条件和人居环境实现根本性变化。
——五年开拓,我县试点示范最密集,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突破。投融资、招投标、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重大突破,28项国家级和37项省级试点示范有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拓展,城市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县级医院托管式改革落地见效。建成皖北首家县级公共保税仓,泗县服装基地获批国家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走在全省县域前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得省政府激励表彰。产业协同发展、园区合作共建、基础互联互通、民生共建共享、污染联防联治成效明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
——五年倾情,我县人民群众最满意,民生福祉获得整体性改善。33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6%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10%,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97万人,登记失业率降至2.38%。加大城乡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3所、公办幼儿园46所,增加学位5万个,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职业教育产业园建成使用,“国家示范、万人学院”计划启动实施。群众运动蓬勃开展,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县人民医院新院、中医院新院、妇幼保健院新院、疾控中心建成使用,获评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优秀社保服务窗口等7项国家级荣誉。县镇“三合一”、村级“五合一”养老托残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健康养老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被命名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获评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中国魅力文旅目的地,运河特色小镇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库。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励精图治、披荆斩棘,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事,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泗县大地生机勃勃、硕果累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百万人民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泗部队、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泗县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还不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力还不强;乡村振兴、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抢抓国家战略机遇、释放改革红利还不够充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少数干部思想、作风、能力还跟不上新阶段发展需要,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泗县加速崛起、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五年。我们既有风险挑战,更有许多重大机遇和独特优势。从宏观形势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从战略机遇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皖北城市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泗县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省委支持皖北振兴、深化南北合作共建等政策措施,为泗县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自身发展看,经过近年来的补短板、练内功,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更加完善,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根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第六次党代会和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县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一极四区”,加快“四化同步”,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一中心”,在一体化融入、集聚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县域前列,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泗县。
今后五年全县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全市,较大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同类县前列,产业强县取得新的显著成效、城市带动展现新的显著活力、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显著步伐、社会文明得到新的显著提高、生态建设实现新的显著进步、民生福祉获得新的显著改善、治理效能得到新的显著提升。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聚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加快开发园区提档升级,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大做强现代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纺织鞋服、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突破4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工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奋力实现工业发展大突破。完善企业招引人才支持政策,建设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规划建设大学城,引进高等院校在泗设立分校,创办高水平技师学院,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对接机制,加速汇聚一批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二)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泗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坚持以我为主,发挥优势,等高对接,深化区域合作,真正使泗县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劲引力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区。对标长三角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县。推动改革攻坚再深化,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发挥改革整体效应。完成合新高铁泗县段、通用机场建设,推进三洋铁路、宿淮铁路货运站扩能改造、萧县-灵璧-泗县城际高铁、徐洪河港口物流园及铁路物流货运专用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与杭州、合肥及宿迁、蚌埠等周边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三)聚焦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县。完善防范返贫致贫“五防”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有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粮油、山芋、果蔬、生猪、金丝绞瓜、食用菌6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5个以上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泗字号”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实施经济强镇、经济强村战略,力争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双基”建设提标扩能,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四)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构建以建成区为主体,以现代化高铁片区、航空产业园片区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城市发展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构建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城市功能配套。培育壮大“八大专业市场”,高水平打造“四大文旅片区”,健全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成皖东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切实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持续打造“最美泗州人”“星级文明户”“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乡风文明品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发挥“云智慧”指挥中心协同作战能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做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大对泗州戏、瑶剧、药物布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彰显“水韵泗州、运河名城”的独特魅力。
(五)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泗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实现发展高质量和生态高颜值有机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认真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坚决防止“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精准治污、科技治污、系统治污、依法治污,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智慧环保,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泗县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六)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泗县。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健全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为重点的基本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商业保险,强化城乡养老及重病重残等弱势群体保障措施,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中教育品牌化建设,优化发展特殊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先行示范。强化体教融合、文体融合、体卫融合,积极争创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县。实施健康泗县行动,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托管式合作,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设高质量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成果。健全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推进平安泗县、法治泗县建设,让全县人民生活更加安宁祥和、社会大局更加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五年规划催人奋进,只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善于在危机中扬长避短抢抓新机遇,于变局中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将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不断开拓泗县发展的新境界!
三、2022年政府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全县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综合考虑,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市前列。
(一)突出抓好“三农”工作提升,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优化驻村联系帮扶和选派村第一书记制度,在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健全防范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稳定兜底救助类政策,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扶贫资产和衔接资金项目监管,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山芋、草莓、果蔬、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等特色种苗产业,加快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努力培育一批“泗字号”优质种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农业技术指导,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持续稳定生猪生产。推进食用菌、山芋、金丝绞瓜、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链条式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园、大路口山芋产业园,年内至少引进5家龙头企业。积极培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康养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家庭农场20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加快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深化“一户一块田”改革,提高农作物耕种全程机械化水平。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发展环保型村级工厂,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定期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就业技能,让群众增收有手艺、可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力争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达55个。
着力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盘活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稳慎实施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民建房,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认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改厕1.1万户,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高标准完成美丽乡村重点县项目、2021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扎实推进2022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加快新型美丽田园村庄建设,每镇创建1个“五小园”建设示范村,支持大庄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
(二)突出抓好产业集群集聚,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坚持以“双招双引”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和动力。
着力发展壮大制造业。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等六大具体行动。加大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力度,扶持现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中恒汽车配件、巨仁光伏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尽快投产达效。力争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企业6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家以上,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开发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企业“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最大限度保障项目用地。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县级领导直接联系、帮办和督办制度,严格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用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各类农交会等平台,发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集散功能,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推进更多泗县农产品走出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主动融入黄淮海智慧物流产业园,参与利益分配、政策协同、资源共享,积极争取建设分中心,获取区域定价权,切实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积极发展高端商贸业,打造运河特色街区、环中央公园商业带。坚持线上线下商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和农村电商建设。加快推进“四大文旅片区”建设,争创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强力推动“双招双引”。围绕八大重点产业,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盯住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健全专班招商和驻点招商机制,加强以商招商、企业招商、协会招商、社会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20亿元以上项目5个,努力在50亿元项目上求得突破,实际到位资金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对接合肥经开区和杭州下属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精准招引上下游企业,努力打造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才汇泗州英才计划”,着力引进一批专家、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成立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为泗县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大力实施“泗县籍人才资源回归”工程,推动人才回引、智力回归、资源回流。
(三)突出抓好城乡统筹联动,进一步提升融合发展水平。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既建好城镇“面子”,又做实城镇“里子”,实现城乡更美、功能更全。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雪枫家园四期、柳岸人家二期、运河南苑等在建安置房建设,年内竣工12618套,交付使用8436套。完成玉兰菜场周边、一环路内、三中南、沃华桥北、高铁片区等5个地块30万平方米征迁。加快南柳路西段、北部新城二期等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路网。加强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源头截污控流,完善城区排涝系统,提升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公厕10座,建设公共停车场5个、充电站10个。加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实施城区农贸市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美化三大工程,完成24个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地率。全面加强智慧交通和智慧小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完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合新高铁泗县段、通用机场建设,完成304省道山汴路、306省道墩阜路、414省道山草路养护工程,实施通达道路35公里,升级改造县乡道路37公里。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实施旱改水3500亩,完成补充耕地1000亩,抓好屏山镇4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加快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整治,高质量完成潼河治理工程建设任务。
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稳妥做好设立街道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撤县设市”。深入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1”政策和细则,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
(四)突出抓好污染系统治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泗县。
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强化“五控”措施,大力整治大气污染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散乱污企业、餐饮油烟、秸秆焚烧、施工扬尘等治理,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开展全县河流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完成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推进中水处理厂建设,实现6个国考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健全固废危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严厉打击跨界倾倒危废行为,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深做实“五长一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实施“百村万树”工程,完成新造林面积55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健全完善水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环保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工程,加快组建县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环保建设。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健全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全国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建设节约型机关。积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引导资本向环境治理、绿色经济等领域流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五)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活力。
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泗县发展强引力、增动力、添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投资公司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增强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加强财税制度改革,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健全高质量税费征管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控隐性债务增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全年新增贷款60亿元。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年内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0家。加强金融风险管控,严厉打击违法集资活动。巩固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深做实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有效性。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当自己人、办自己事、泗事速办”品牌,持续精简审批流程,提高服务质效,切实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学习借鉴杭州市在“一件事”集成改革、开办企业“分钟制”、工业项目审批“小时制”等数字治理方面的改革创新经验,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营商环境再造。落实营商环境“红黑榜”、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加强区域对接联动。深度参与杭州市帮扶宿州市,聚焦七项重点任务,搭建合作共建平台,谋深谋实合作事项,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加快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深化与合肥市经开区、当涂县的产业园区合作,推动产业互联、资源互补。支持泗涂产业园继续走在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前列。加强与蚌埠自贸区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公共保税仓向保税物流中心升级发展,依托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扶持培育一批本地自营进出口企业,引进一批进出口贸易企业,发展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努力打造皖东北外向型经济强县。
(六)突出抓好民生保障改善,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保障、兜底线、惠民生、护稳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继续实施好33项民生工程。实施精准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托养助养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妥善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难安置”问题。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等工作。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公办幼儿园5所。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支持技工学校扩大招生。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设肿瘤专科医院,打造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泗县样板”,加快建设安徽省区域医疗基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擦亮“泗州戏”名片。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地方志、气象、档案、保密、残疾人等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1+9+N”方案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全面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将心比心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抓实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工作,对群众上访事项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全程追踪落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启航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和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新形象,展现新作为,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增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确保做到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二)坚持依法行政决策,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以法治政府建设引领法治泗县、法治社会建设。高标准开展“八五”普法活动。不断提升公职人员依法办事能力和依法服务水平,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坚持为民务实担当,着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不断锤炼专业素养,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的手法、步法、打法,善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健全完善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干部”没市场,确保政府各项工作高效推进。以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流程再造,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优化提升政务效能,持续打造“点燃激情提效能 正风肃纪树形象”升级版。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内政治监督谈话规范化、常态化。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乘风破浪开新局,扬帆起航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泗县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