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2 20:32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及县十二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县十二届政府届满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203.4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43元,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1元,增长11%。
坚定不移抓产业、强实体,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1家,完成工业投资69亿元,增长18%。生物基特色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元,顺利通过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评估。年产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宏笙机械、绿色建筑产业园、年产3万吨环保印版一期、年产3000万套自行车及机动车零部件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光电科技产业园、年产500万套万向节总成、年产5000吨钢结构10万平方米膜结构等项目开工建设。
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14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9个,建成5G基站763个。获批国家首批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生物基材料深度创新平台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4088万元,生物基聚氨酯原料与产品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列入省“揭榜挂帅”类专项。新申请发明专利168件。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5个,电商交易额33.75亿元,增长3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18.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申请商标986件。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垓下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非遗展示区等景点打造完成,垓下研学项目开工建设。博物馆、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建成开放。
坚定不移抓项目、稳投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汇聚。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成立“群长、链长、组长”招商专班,组建“帮招、帮办、帮扶”小分队,推深做实“干部深入企业帮扶、依托企业延链招商”。全年签约项目66个,协议总投资241.4亿元。新设企业2220户,增长54.06%。投资50亿元的中广核新能源、25亿元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20亿元的英利3GW光伏组件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承接以台湾见诚公司整车为龙头、陇亿自行车等企业为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整体转移。引育省级以上工程专家、高级职称等人才300余人,在蚌铜产业园创新设立“双招双引”政务服务中心。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健全项目调度和“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实施重点项目198个,完成投资174.93亿元。年产15万吨涂布白板纸、年产1000万套传感器线束总成等项目竣工投产。年产10万吨PDCPD新材料项目试生产。固蚌高速建成通车,淮宿蚌高铁固镇先行段开工建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四期、教育体育基础设施提升PPP、大成食品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园区平台优化升级。打造“一区两园”核心增长极,构建“多点开花”发展新格局。完成经济开发区连徐路、纬八路、经四路等道路建设,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园,盘活“双停”企业13家,盘活土地933.3亩。蚌铜产业园天井湖大道、创业大道等16.54公里主干道路竣工通车,6栋产业定制型标准化厂房投用,实施建设总面积15.5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新能源产业园。规划建设乡镇产业集聚区,王庄、刘集、任桥3个乡镇率先启动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要素保障精准有效。全县各项贷款余额228亿元,增长20.7%。新增“政银担”6.77亿元,发放“劝耕贷”914户余额3.19亿元,对各类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7.5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2亿元,办理退税2.61亿元。兑现实体企业产业扶持资金7817万元,发放续贷过桥资金6420万元。获批用地1720亩,完成供地4598亩,“标准地”改革实现供地253.7亩。
坚定不移抓建设、重管理,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编制完成7项专题研究报告和5个专项规划。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征收房屋30.2万平方米。实施4处24.2万平方米连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11个安置房项目建设,新开工安置房1500套,竣工3139套,回迁安置2515套。开工建设食品巷、财政巷、黄桥路3条特色文化街巷,新建投用城区公厕10座。
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宿固高速、五蒙高速加快推进。改造提升浍河东路(省道101至城关段),濠城路铁路立交、三里湾市政道路建成投用,连徐路京沪高铁下穿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大营路、黄桥北路等新改建道路竣工通车,立新南路、浍北路、汉兴大道西段、交通路等“断头路”实现贯通。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
城市管理常态长效。实施“六大专项整治”和“五支队伍”上路巡逻执法。着力解决各类占道经营问题,建成市民广场等3个流动摊点疏导区。县城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92%的餐饮服务场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现在线联网监测。城市绿化覆盖率49.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5平方米,城市绿化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坚定不移抓统筹、增活力,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现代农业更优更强。粮食总产量12.56亿斤,完成2020年度8万亩高标准农田和4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扎实推进2021年度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生猪出栏65万头,家禽饲养量8000万只。鹏欣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及深加工项目2号核心育种场建成投产、饲料厂开工建设。引进丹麦优质曾祖代种猪2400头,规模全省第一。桂柳肉鸭年出栏1000万羽养殖项目开工建设。牧原、大北农生猪养殖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认定绿色食品企业5家,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家。
乡村面貌更新更美。2020年25个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验收,2021年25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6公里,危桥改造11座。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4户,建成乡镇改厕管护服务中心11个、村级改厕管护服务联系网点182个,无害化改厕5350户,建成投用农村公厕200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完成验收,改造养殖场228个。实现秸秆收储全覆盖,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民增收更实更稳。实现农村人口防返贫致贫监测全覆盖,设立四级网格4106个。建成标准化厂房、冷库等产业项目113个,脱贫人口人均增收2238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成功创建省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5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6家。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有序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0.8亿元,增长30%。与市农行、邮储银行、农发行和县农商行等4家金融机构开展乡村振兴合作。开发14个特色农业保险品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208万亩,参保率95%。
坚定不移抓整改、促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环保整改高效推进。坚决扛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通报案例细化梳理为3个方面8个具体问题,7个问题基本完成整改,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实施的7项工程类项目高效序时推进,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35件转办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办结率100%。严厉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90起,立案68起。
污染防治全力推进。实施大气污染状况网格化巡查,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下降14.9%,优良天数比率80.4%。健全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河道水域保洁治理,推行县级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完成金山湖生态净化湿地、30条总长166公里大沟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机制落实深入推进。试点建立三级环境监督长制度,成立环境监督长制度建设中心,与河(湖)长制、林长制共建联动共管机制,形成生态环境监管“一张网”。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力开展“清河清湖”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河湖“清四乱”,全面整治黑臭水体。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成片造林5581.6亩、森林抚育18000亩。
坚定不移抓民生、强保障,群众福祉显著增强。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783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就业见习岗位252个。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生活补助等救助补助资金1.53亿元。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9%。完成县城老年活动中心、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县城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乡镇敬老院等4个养老服务提升项目,“9055”养老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取得实效,高考万人一本达线人数和本科达线人数全市第一。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城关五小东校区、任桥中心小学二期等4个新建改扩建项目竣工投用,固镇一中新校区主体竣工,蚌埠北城、立新路等7个幼儿园开工建设。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物环境同防各项措施,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完成接种85.8万针次、42.6万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建设,73个村级卫生室完成改扩建,蚌埠北城新区医院、县医院南院区及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有序推进。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推行“一组一会”制度,推进基层治理“网络化+网格化”。城关镇张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刑事案件701起。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个、7×24小时警务自助服务站2个。排查各类信访矛盾纠纷3400件,有效化解3394件,化解率99.82%。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改革发展各环节,持续提升政府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县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5件、政协提案91件,办复率、满意率均100%。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10%,压减“三公”经费5%,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与此同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开展工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审计、统计、供销、全民科学素质、气象、地震、档案、党史地方志、对台、外事、媒体融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2021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县十二届政府肩负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本届政府工作,最显著的变化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最深刻的变化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最难得的变化是脱贫攻坚全面完成,最直观的变化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最可喜的变化是农业农村持续向好,最突出的变化是民生事业长足进步,最珍贵的变化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谱写了固镇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奋战,我们连战连胜,凝聚固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经济发展主动战助推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百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7.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9.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1%。先后获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产业发展突围战抢占发展制高点。规上工业企业年均新增20家,总数20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由28家增至55家。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建成项目29个,打通聚乳酸全链条生产工艺,国内首条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实现量产。维生素系列产品、聚乳酸市场份额世界第一。生物基特色产业集群获评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零突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连续3年被评为安徽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食品产业园被评为20强园区。固镇肉羊入选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王庄花生、仲兴羊肉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续11年被列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建立健全“10×3”疫情防控工作体系,累计确诊病例2例,均及时治愈,病例全市最少并率先清零。7名医护人员赴武汉、蚌埠一线参与救治。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新建立返岗就业“123工作法”,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实施。建成PCR核酸实验室4个,常态化疫情防控预警监测能力持续提升。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建档立卡35400人全部脱贫,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从7211元提高到14740元。整合各项扶贫类资金50.88亿元,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入选“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2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提高47.89%,PM2.5浓度降低38%,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以上。严守底线红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五年探索,我们开拓创新,激活固镇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与长丰、浙江东阳缔结友好城市,与浙江嘉善、桐乡、海盐经济开发区友好合作。推动优势医疗资源联动共享,合作共建江苏省人民医院皖北分院。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江苏苏派、淮北龙华等知名教育品牌合作办学。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92个,协议总投资698.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6个。创新动能加快释放。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35家,省市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新增14家。成立浙大校友(固镇)科创中心,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县拥有发明专利38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8件。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创新型县建设名单。深化改革成效明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5%。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简易退出机制有效构建,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存续市场主体数量突破4.5万,增长146%。扎实推进综合医改,统筹实施“三医联动”。县级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市率先开展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统筹实施教育、文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等领域改革。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全力打造“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早餐会”,创新开展“啄木鸟”“筑巢”等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企业家“绿卡”制度,严格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帮扶机制,实施“群长+组长”包保模式,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推动县内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52.5亿元,发放续贷过桥资金1.8亿元。建成全市首个自助办税服务厅。
——五年建设,我们精准发力,展现固镇高质量发展的亮丽风采。
城市布局快速拓展。城市规划体系持续完善,编制完成蚌埠北城新区控制性详规及高铁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累计获批用地1.8万亩,供应土地2.18万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9.7平方公里,“七大组团”建设全面铺开,“三极两带多点”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更新焕发活力。实施城市建设重大项目266项,完成投资268亿元。老城区面貌持续改善,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0个,征收房屋40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小区30个,完成回迁安置3万套。改造完成19个老旧小区。完成40公里污水管网提升改造、浍河湿地公园、50个住宅小区充电桩等项目。实施三八河、铁路运河等县城周边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南城区功能逐渐完善,蚌埠二院固镇分院、职业技术学校、实验中学南城校区、文化中心“五馆”、食药检验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曹徐家园等4个安置小区竣工回迁,澥浍引河等4个景观公园建成开放。蚌埠北城新区发展不断提速,产城融合持续加快,7平方公里建成区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建成10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区、30万平方米生活配套区。城市交通日益便捷。淮宿蚌高铁项目顺利推进,固镇人民在家门口坐高铁的愿望即将实现。改造提升G344、S224等国省道7条90公里,浍河复线船闸开通运行。新改建城区道路81.2公里,老城区胜利路、黄园路、东风路、迎宾大道等道路完成提标改造,南城区三、四、五期路网、刘集路京沪铁路立交等建成通车。城市公交线路总长195公里。启用交通违法曝光系统,开展城区电动三(四)轮车整治、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城市交通秩序持续规范。
——五年耕耘,我们栉风沐雨,绘就固镇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画卷。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建成高标准农田45.6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培育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3家。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示范场11个。培育省级名牌产品2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0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超过1750家,增长140%。获评全省肉羊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示范县,连续2年获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农村改革深入推进。212个村全面完成集体产权制度“三变”改革,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联合社113个。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累计流转土地71.73万亩,“一户一块田”面积6.5万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共清查14.29亿元、集体土地1.13万亩,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编制完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规划,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1.93万元。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完成10个乡镇政府驻地环境综合治理、137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3次。新改建农村公路1180公里,基本实现较大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村村通”、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完成改厕5.3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4.53%。荣获全省“江淮杯”农田水利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建成全市首个县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7.03%。人工造林2.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30个,森林覆盖率21.02%。
——五年实干,我们用心用情,擦亮固镇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民生保障兜牢底线。实施民生工程123项,投入资金6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认定省级、市级农民工创业园5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1个,获评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8280元、9310元,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6.86亿元。实现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养老床位达到4164张,增长31.1%。参保人员就医政策内补偿比稳定在70%以上,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0余所、新增学位3万余个。高考万人本科达线人数连续5年全市第一,2名学生先后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质量通过国家复检。高水平承办省十四运青少年足球赛事,我县女子足球队荣获冠军,获评“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县医院整体搬迁,中医院急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全县卫生机构床位2767张,每万人拥有床位41.92张。县中两院与11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医院与上海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共享。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全面推行“一述两评三议事”村情报告会制度,村居全部建立工作协商委员会。征集新兵734名,大学生占比71.3%,全省双拥模范县有望实现“九连冠”。连续两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11年荣获全省平安县,获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全省质量强县示范县。信访秩序明显好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稳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五年培育,我们传承发展,厚植固镇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底蕴。
文化品牌日益响亮。以汉文化为特色,大力实施文化立县攻坚工程。举办垓下古城及汉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安徽省社科院汉文化(固镇)研究基地、安徽省考古所垓下遗址考古工作站、山东大学垓下遗址考古实践基地在我县设立,垓下遗址文保项目首次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成功获评安徽省“中华诗词之乡”,“汉兴之地、胜利之城”特色文化品牌逐步打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图书馆等9个文化场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津浦铁路固镇站旧址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垓下遗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攻坚工程,依托梨花、樱花、虞美人、荷花、菊花等“五朵金花”,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积极开展旅游品牌创建,全县新获评国家A级景区3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3个。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有力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社会文明全面进步。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固镇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医护、最美教师典型树立活动,张家丰获评全国道德模范,王明英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65人获评县级以上“好人”。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在39个行政许可事项领域实行容缺办理。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被列为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五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前所未有的特殊困难和挑战,我们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不为风雨所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勇于担当、顽强拼搏,共同见证了风雨前行的铿锵步伐,共同收获了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全面凝聚起昂扬奋进的磅礴伟力。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五年奋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是一切的根本,政治坚定才能行稳致远。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把准方向、保持定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握大势才能赢得主动。唯有胸怀“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顺应国家发展大势,把“发展”作为固镇主旋律,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顺势而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敢闯新路才能走在前列。唯有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倒逼改革,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遵循市场规律、引入资本力量、善用平台思维,才能在跨越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破冰前行、越走越宽。“实干”是成事的制胜法宝,攻坚克难才能展现担当。唯有想透说清干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让“实干”成为固镇最强音,才能在日益繁重的发展任务前凝聚合力、汇聚民力。“民心”是人民政府的施政所向,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进。唯有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才能在民生持续改善中回应期盼、赢得民心。面向未来,我们为民之心永远不能变、永远不会变!
各位代表!五年强基兴业,五年春华秋实,我们咬定发展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都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都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固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向各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固镇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工业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产业集聚度偏低、链条较短,园区单位产出较低,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破解;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够有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任重道远;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差距;少数干部不敢较真碰硬、不愿担当尽责,抓落实能力、解决问题本领仍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新一届政府努力方向和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发展无止境,奋斗正逢时。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和起步阶段,也是固镇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自贸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层战略机遇在我县的政策叠加效应将进一步凸显;省委省政府全面支持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市委明确支持我县打造蚌埠高质量发展“桥头堡”、皖北“一极四区”建设排头兵,更是为我县带来了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同时,随着我县主导产业明确清晰,生物基新材料首位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固镇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动能必将更加强劲。机遇前所未有,压力催人奋进。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进固镇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推进“四化同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瞄准“两力争两确保”目标的同时,确保实现“两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总量),冲刺“两个千亿”(千亿产业、千亿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要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紧盯全省前十,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高特美强”新固镇。
结合指导思想,提出未来五年五大发展目标:
(一)坚持创新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跨越发展新引擎。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关键点落在创新驱动上,持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基本形成创新引领、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利用信息化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强化人才兴县、科技强县鲜明导向,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强化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城乡融合进程,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吸引力和承载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增强。巩固完善“三极两带多点”发展布局,全面推进县域“七大组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县域功能更加完备,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生态文明新样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推进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环境优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四)坚持开放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筑牢区域竞争新优势。坚定不移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扩大更高水平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牢固树立“把企业家当自己人,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事”的理念,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建成全省一流营商环境。
(五)坚持共享发展,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更加安定和谐,推动全县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综合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聚精会神抓好产业发展,在集群强链上集中发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致力打造产业地标。聚焦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生物基首位产业发展,确保生物基产业集群成功创建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强力推动年产50万吨乳酸一期、年产30万吨聚乳酸5万吨丙交酯一期、年产2万吨聚乳酸聚酯示范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聚乳酸多元醇项目。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及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建成英利3GW高效光伏组件一期、大成食品二期年加工4.6万吨熟食及8000吨冷库扩改建、年产8000吨钢结构50万平方米膜结构、年产3万吨环保印版二期、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等项目。加快鹏欣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及深加工、中广核新能源风电等项目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全面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垓下遗址景区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博物馆、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创建AAA级景区。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一线调度、精准调度、专题调度、顶格调度”,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以上,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以上。建成年产3万吨维生素盐类、3万吨L-苹果酸、年产15万只汽车轮毂50万只3C系列产品、高分子聚氨酯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年产1.5万吨农作物秸秆制糖中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期、自行车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高铁新区、大庆北路北延、九湾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
全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片区开发,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供地,推进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处置10家“双停”企业,盘活闲置土地750亩。加快蚌铜产业园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继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供应工业用地1200亩以上,加快推进乡镇产业集聚区建设3个以上,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动金融机构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8%,新增“4321”政银担贷款3亿元。
着力创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搭建服务企业家的平台,全面建立快速反应、协调联动、高效有力的政商沟通渠道。专项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完善举报投诉和问责追责机制。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主要负责人在我县办理个人社会事务或公共服务消费提供优惠和便利,提升企业家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推深做实“皖事通”固镇分厅,推行高频热点事项“手机办”,满足群众“随时办”需求。
——锲而不舍深化改革创新,在激发活力上集中发力,积蓄跨越赶超动能。
释放改革源动力。推进个人事项全程网办,做到“零原件、不见面”,部分事项实现“秒批秒办”。深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完善税收共治机制。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承接赋权,探索区内审批全流程闭环服务。统筹全县教师资源,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行无校籍管理。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杨庙、仲兴撤乡设镇和城关镇更名完成,加快推进县投资集团市场化转型。
强化创新策源力。推动5G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力争全面通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创新型县建设验收。推动“智慧固镇”建设,提升数字惠民利企服务能力。创建“专精特新”企业5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价值发明专利40件。
增强开放竞争力。持续加强与沪苏浙城市在人才、产业、民生等领域广泛合作,加快形成城市、部门、园区全面“区块链接”的对接合作格局,研究《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谋划与宁波市下辖县区开展对接合作。高标准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力争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进入省级培育库,全力创建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联动创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
提升招商战斗力。完善“1+2+N”招商架构,优化招商机制,升级招商理念,提升产业感应力和政策应用力,培养高素质产业招商队伍。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手法、步法、打法,围绕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细分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商方案,推行专业化市场化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建立完善企业数据库,编制产业地图,完善招商指南、政策导则、考核细则,优化商谈、评审、决策机制,让招商“按图索骥”。提升招商质量,加强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群引链,积极引进“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力争光大集团投资25亿元的环保产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新签约项目5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
——拉高标杆推进城市建设,在建管并重上集中发力,塑造城市品质内涵。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县域“七大组团”协调发展。推进谷阳花园片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园艺二厂、复烤厂4期等棚户区项目征迁。启动朝阳小区、皇龙佳苑等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安置房4100套、竣工安置房1500套、回迁安置4300户。完成谷阳广场、世纪广场改造提升,建成投用地下停车场。谋划建设物流产业园,大力支持电商直播,促进线上经济快速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持续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提升谷阳路、浍河路等道路8.5公里,新建道路5公里。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0公里。全面启动南城区商业布局,开业运营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开元酒店等项目。继续推进蚌埠北城新区医院、小学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磨王路提标改造、硅谷大道竣工通车。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固蚌高速王庄连接线、县道314(老省道101)前台至磨盘张段新建改建工程,推动固蚌高速G344连接线、宿固高速、五蒙高速全线开工。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力争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成功。编制县城市容环卫发展和城区公共厕所设置总体规划,开工建设环卫基地、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扩建渗滤液处理站,新建公厕5座。推动城市管理触角向“细枝末节”延伸,全面加强物业小区的规范化管理,持续开展“六边”环境整治行动,切实规范停车秩序。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在线监管平台,建成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及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在兴农富民上集中发力,实现“三农”优先发展。
振兴乡村产业。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粮食总产量12.5亿斤。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3家。养殖肉鸡6500万只、肉羊85万只,生猪出栏70万头。肉鸭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建成投产,年屠宰1000万只肉鹅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种养加”、一二三产融合,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家。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新增“三品一标”企业3家。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家以上。大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创建省级旅游镇(村)2个。
激发乡村活力。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作用,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致贫网格化动态监测。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开展“五星村”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强村”促进行动,持续推进“劝耕贷”等农业金融服务。培育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家以上、县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30家、示范家庭农场40家。新增规模土地流转2万亩以上。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农村物流体系。
优化乡村环境。完成2021年度12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2022年度16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开工建设连城镇马铺三期、濠城镇汉兴佳苑等安置房。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县道提质改造19公里,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54公里,危桥改造9座。完成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开工浍河治理项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8%,秸秆综合利用率98%以上。
——久久为功加强生态建设,在标本兼治上集中发力,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高标准推进环境问题治理。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确保所有措施落实到位、所有问题整改到位。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环境监管,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85%以上。依托水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分期改造建设116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治理项目,切实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继续打好净土保卫战,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治理,强化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和修复。
高质量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两高”企业开展绿色化技术改造,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个,技改投资增长10%。推动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节水型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四期和日处理3.2万吨中水厂一期。强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调整经济开发区水资源价格,提高用水效率。
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环境监督工作机制,推行信息化监管。严格落实污染防治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作用,充分利用“智慧河长”系统,加强水环境监管。加快浍河城关段示范河湖建设进度,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县域内水土保持工作监管,积极推进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深入推进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成片造林5000亩,争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
——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解忧纾困上集中发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强化民生保障能力。高质量完成民生工程,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只增不减。全面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失业、工伤保险实现职业劳动者广覆盖。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时效性和精准度。优化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保障体系。谋划建设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加快推进县养老服务中心、医疗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新殡仪馆建成投用。着力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刘集水厂建设完成,经济开发区水厂迁建、县城给水厂扩建主体完工。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发展能力。建成投用固镇一中新校区、刘集小学新校区和环湖路、立新路、蚌埠北城幼儿园,开工建设刘集中心幼儿园、新马桥路幼儿园等项目。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各环节防控措施。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县。加快县医院南院区、中医院西院区、5家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一组一会”制度,发挥“五治融合”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运用“智慧法律服务”新模式,智能精准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全面提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确保信访形势平稳可控。深化巩固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开工建设县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县应急体验拓展中心,建成投用县防汛物资及救灾物资储备库。
——持之以恒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在效能提升上集中发力,打造更加有为政府。
坚持政治引领,用行动践行绝对忠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县政府党组和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扛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强化依法行政,用规范诠释法治精神。坚持把法治思维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运用法治方式,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始终把行政权力置于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之下。深化政务公开,建成市级政务公开专区,争创省级基层政务公开示范区和示范点,在全省创新完成村级政务公开试点,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狠抓工作落实,用作为扛起责任担当。把落实问效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弘扬实干作风、担当精神,强化问题导向、目标管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推动工作落地见效。持之以恒提升政府系统干部综合素质,引导干部培养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提高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的真本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炼就“铁肩膀”,挑好“硬担子”,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
全面从严治政,用廉洁筑牢施政宗旨。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造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执行资金、资产、资源等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等多方监督力量,对政府系统各领域进行全方位监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新增支出、压减“三公”经费,打好行政开支的“铁算盘”,千方百计把每一笔钱用在为民惠民、促进发展的刀刃上。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干部群众,携起手来往前走,撸起袖子加油干,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高特美强”新固镇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专精特新”企业(P2)
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一般具有盈利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研发投入高等特点。
2.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P2)
国家能源局于2021年9月8日公布的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固镇县入选。通过整合光伏资源实现集约开发,消减电力尖峰负荷,节约优化配电网投资,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重大战略。
3.揭榜挂帅(P2)
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一般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4.“群长、链长、组长”招商专班(P2)
依托主导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纺织服装、现代医药和生物化工、其他制造类、创新人才五个产业链,成立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群长,副县级领导担任链长,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招商专班。
5.“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P3)
我县为精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的项目“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对序时推进或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的项目,标注“绿色”;对进展缓慢、滞后于序时进度20%的项目,给予“黄色”提醒;对严重滞后于序时进度的项目,给予“红色”警示。
6.PDCPD(P3)
是一种交联三维网状结构工程塑料,可用反应注射成型制成各种制件,用作汽车零部件,如保险杠、缓冲板、仪表板、挡泥板等,也可用作体育用品外壳、耐化学品容器等。
7.PPP项目(P3)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8.政银担(P4)
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包括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合作,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各方按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承担风险责任。
9.劝耕贷(P4)
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打造的信贷产品,贷款主体主要是家庭农场、种养植(殖) 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单户额度10−200 万元,贷款期限1−3年,执行当期LPR利率,省农担公司、政府、银行按5∶3∶2承担损失风险。
10.“标准地”改革(P4)
“标准地”是指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统一评估(九项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控制性指标,并履约承诺后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11.六大专项整治(P4)
散装燃油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特殊人员管控专项整治、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农药种子专项整治和机动车维修行业专项整治。
12.“五支队伍”上路巡逻执法(P4)
公安队伍、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交通执法队伍、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和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上路巡逻执法。
13.三大革命(P5)
农村厕所、污水、垃圾治理“三大革命”。
14.三大行动(P5)
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
15.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P6)
以防止水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和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目的,以从事对水生态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利用者为对象,以水生态环境整治及恢复为主要内容,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的新型水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16.三级环境监督长制度(P6)
设立县、乡镇(园区)、村(居)三级环境监督长。
17.“清河清湖”专项行动(P6)
通过对全县范围内河湖水域岸线存在的乱占、乱建、乱捕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管护目标。
18.清四乱(P6)
清理整治全县范围内河湖水域岸线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
19.“9055”养老服务格局(P7)
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5%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5%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20.义务教育“双减”(P7)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1.“一组一会”制度(P7)
以自然村庄(村民小组)或社区网格(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配套组建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在党组织政治引领下,通过发挥理事会(议事会)协商议事作用,切实提高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协商能力和自治能力。
22.“10×3”疫情防控工作体系(P9)
针对全县疫情防控形势,县委提出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即把握三重点:防输入、防扩散、重救治;抓住三类人:严控密切接触者、摸清疫区返乡人员底数、严格执行特殊人群收治流程;管好三节点:加强重点卡口管控、落实小区封闭式管控、做好村口出入管控;整治三焦点:不断加强重点场所整治、严格管控红白喜事、持续加大舆论宣传;严格三精准:做到排查精准、流调精准、隔离精准;及时三诊治:做好预检分诊、组织专家及时会诊、科学开展确诊;做到三保障:人员调配要保障到位、财政资金要保障到位、物资协调要保障到位;落实三包保: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落实医疗系统三级包保、落实企业三级包保;确保三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及问题整改到位、督导督查执纪到位;紧扣三统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统筹抓好经济发展、统筹抓好社会稳定。
23.返岗就业“123工作法”(P9)
“123”即“一对接两负责三联单”。“一对接”,即村(居)党组织根据务工人员意愿,主动与用工单位对接用工事宜,村民足不出户即可达成就业意向,确保务工人员“点对点”出行,减少盲目流动和交叉感染;“两负责”,即村(居)组织务工人员开展体检,出具无咳嗽、发热等症状健康证明,对健康负责;意向用工单位出具确保用工证明,对持有健康证明的务工人员无条件录用,对上岗负责,有效地兼顾了疫情防控需要和企业复工复产需求;“三联单”,即村(居)留存务工人员备案单,务工人员携带外出务工联络单、企业向村居反馈完成用工回执单,输出地与输入地保持了有效衔接,及时掌握人员动向,打造用工闭环。
24.“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P10)
通过安徽省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农粮驿站电商扶贫销售平台,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党员+脱贫户”的生产加工模式和“观光+采摘+网销(直播)”的集聚引流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渠道,带动脱贫农户订单生产、加工就业、合营合伙、快递运输等,将农户变为下游农产品供应者,并由平台合作的农业基地和食品加工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了产、供、销紧密衔接的农业产业链。
25.“放管服”改革(P10)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6.“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P10)
全省各级各类清单要素(依据、种类、名称等)统一、标准统一、上下衔接,形成以权责清单为主干、关联清单为支撑的权责清单制度体系。
27.“一网、一门、一次”改革(P10)
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28.三医联动(P11)
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29.企业家早餐会(P11)
围绕一个主题,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早餐会形式与企业家面对面、零距离座谈交流,沟通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30.啄木鸟(P11)
专项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
31.筑巢(P11)
针对园区基础配套、要素保障、行政审批、环境整治、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开展的年度专项行动,以明确年度目标、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着力提升全县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32.企业家“绿卡”制度(P11)
经县政府授权,由县“四送一服”办向县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主要负责人发放绿卡,持卡人凭卡办理个人社会事务或公共服务消费时可享有规定的相关优惠和便利。
33.企业吹哨、部门报到(P11)
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渠道提交诉求建议,发起“吹哨”,相关部门统一收集甄别、及时办理反馈,实现“报到”。
34.四送一服(P11)
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35.七大组团(P11)
老城区组团、南城区组团、高铁新区组团、经济开发区组团、蚌埠北城新区组团、垓下遗址核心保护区组团、通用航空机场片区组团。
36.三极两带多点(P11)
“三极”指中心城区综合增长极、蚌埠北城新区经济增长极、濠城文化旅游增长极;“两带”指打造区域综合发展带、文化文旅发展带;“多点”指围绕特色产业、民俗文化、自然资源等要素做特色乡镇,因地制宜明确各乡镇发展定位,打响乡镇特色品牌。
37.九通一平(P12)
“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
38.“两区”划定(P12)
“两区”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简称,指以获批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等成果资料为基础,科学合理进行划定。
39.三品一标(P12)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0.“三变”改革(P12)
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41.一户一块田(P13)
农户将原零散的承包地互换并地,实现户均“一块田”承包经营。
42.四好农村路(P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43.三级养老服务中心(P13)
具备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管理、资源链接、直接服务等功能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
44.县域医共体(P14)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合理规范。
45.一述两评三议事(P14)
“一述”即由村党组织书记述职;“两评”即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采取上评下、下评上两种方式进行评议;“三议事”即围绕“三农”方面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由乡镇包村干部、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干部,以及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三方面人员进行民主议事。
46.自贸区(P17)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47.皖北“一极四区”(P17)
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为突破口,聚力打造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强劲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区、乡村全面振兴先行区。
48.伟大建党精神(P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具体内容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49.“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18)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5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1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1.四化同步(P18)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52.两力争两确保(P18)
“十四五”期间,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全省前列、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超600亿元,进入全省前十五位,力争超650亿元,进入全省前十位。
53.“高特美强”新固镇(P18)
“高”——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工业强县和产业兴县为主抓手,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水平城乡建设、高效率干事创业。
“特”——突出文化立县和汉文化特色,重点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设计、规划和建设中突出特色,打造汉文化聚集区和“汉兴之地、胜利之城”的文化名片。
“美”——突出“大美固镇”全面升级,着眼全国、全省、全市、全域谋划固镇更大、更可持续发展,把固镇建成蚌埠北上发展轴、产业新高地、城市副中心。
“强”——突出“全市争先进、皖北创一流、全省要进位”目标定位,大力弘扬“勇于争先、敢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固镇精神”,坚持团结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固镇发展的更好、更强、更有竞争力。
54.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P2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委托授权的实施主体以土地所有者身份通过公开的土地有形市场,依法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以出让、出租等有偿方式交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以书面合同约定权利义务。
55.“4321”新型政银担(P22)
省信用担保集团创新推出“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改变由融资担保公司承担全额代偿风险、政府补贴融资担保公司的传统模式,对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由融资担保公司、省信用担保集团、银行、当地政府,按4∶3∶2∶1的比例同担风险责任。
56.“亩均论英雄”改革(P23)
通过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57.“县管校聘”改革(P23)
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按照“总量控制、统筹调配、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建立健全县管教职工编制、人员经费、岗位设置、交流轮岗,校管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的新机制,为校长教师合理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
58.产学研合作(P23)
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59.智慧固镇(P23)
固镇县“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加快智慧固镇建设”,指结合固镇县域实际,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集成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战略要求。
60.“1+2+N”招商架构(P23)
“1”指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2”指经济开发区招商局、蚌铜产业园招商局;“N”指各乡镇及招商引资目标单位。由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经济开发区和蚌铜产业园招商局局长兼任县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班子成员,统筹全县各乡镇及招商引资目标单位做好双招双引工作。
61.“六边”环境整治(P25)
对县城建成区内市场周边、学校周边、商场周边、广场周边、公园周边、沟塘周边持续开展环境整治。
6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P26)
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的行动。
6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P26)
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为优或良的天数与总天数的比值。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0为优;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时为良好。
64.“两高”企业(P26)
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65.“智慧河长”系统(P27)
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计算、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天网卫星观测、地网物联监测、人网岸线巡查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立体监管,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河湖生态环保违法事件进行“全民监督”,通过“一张图”3D直观呈现河湖本底资源、变化动态和违法事件,通过“一平台”统一监管、逐级管控、协同管理、严格考核,为高新管理、分级落实、严格考核、科学发展提供一套智慧河长管理机制。
66.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P27)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67.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P27)
2021年5月,省委领导在皖北调研时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安全健康的水,尤其是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皖北群众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省委、省政府决定自今年起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具体项目为“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
“引调水工程”是利用淮河干支流的地表水和南水北调东线、引江(长江)济淮(淮河)、淮(淮河)水北调工程引调水作为水源,用地表水替换原来的地下水水源,项目完成后将惠及皖北地区6个市28个县(市、区),让皖北地区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用水服务。
68.五治融合(P28)
通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有机融合,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69.智慧法律服务(P28)
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应用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实现“智慧法律服务”,为群众提供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70.四个意识(P28)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71.四个自信(P28)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2.两个确立(P28)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73.两个维护(P28)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