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年界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2 20:36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在阜阳市委、市政府和界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拼搏奋进、砥砺前行,顺利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11.4%以上。电商交易额32.5亿元,增长3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居阜阳第1位。荣获省民营经济发展考核通报表扬。

  创新驱动再添新动能。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5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名单。获批第三批绿色工厂2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五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引进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院校本科生44人、高层次人才团队4家。获批国家铝基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区获批省“十四五”首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招商引资“三个优先”,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活动70余次。加速招商成果转化,投资28亿元的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再生金属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投资12亿元的成妤·新马塑料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坚持片区包保、行业统筹、专班推进,实施“六大领域”“十大片区”项目会战。坚定“要素跟着项目走”,聚焦“人地钱证”,编制“五本计划”,解决项目掣肘问题138项,“415”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先后两次承办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阜阳分会场)现场会。全年开工项目79个,竣工项目15个。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纵深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行政审批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跨部门联查常态化。积极承接省政府土地审批权下放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成交。探索构建“群众吹哨、社区报到、街道统筹、部门服务”工作机制,推进西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科学设定“一局、两办、三中心”。设立阜阳首家农村消费维权服务站。获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

  城乡建设实现新提升。界亳河片区等11条道路、通用机场开工建设,S237等3条道路通车运行。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1.6公里,建设“四好农村路”62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个、物业小区9个。开工建设安置区3个,交付安置房9991套。新建改建城市公厕15座。启动2个示范农居建设,改厕1.1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PM2.5浓度同比下降7.5%,优良天数同比提升8.9%,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民计民生得到新改善。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54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1403人。新冠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全民免疫屏障初步构建。市中医院扩建项目、全民健康中心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北区建成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养城中学、云城学校投入使用。建立实验中学-四中等10个教育联合体,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初步实现农村集中供水一体化。实体化运作村(社区)读书分会,书香养城气质更优。退役军舰南海艇落户界首,燃爆民众爱国热情。

  各位代表!2021年我市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本届政府圆满收官、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奋勇直前、接续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整体进步、亮点纷呈、超乎预期的发展态势。

  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立市战略,高质量发展成为最广泛的共识。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强化创新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159”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4位。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实现从无到有。工业经济重返全省10强,县域经济进入全省20强。连续五年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连续四年入围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连续三年获省政府工业稳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表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奖励表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连续两年获五星级评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连续两年居B类县前10位。党建发展综合考核连续五年位居优秀等次,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连续五年居阜阳第1位。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级荣誉304项、省级荣誉1499项、阜阳市级荣誉1371项。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最响亮的名片。

  以国家高新区创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为中心,加快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6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67件,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达128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8个。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实体化运作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成立界首(深圳)离岸科创中心。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13项、团体标准38项。获批全省人才强县(市、区)先进典型。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荣誉16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等国家级知识产权荣誉11项。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考核中连续四年获省政府表彰。获评省质量强县(市)。入选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省唯一。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连续五年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10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系统集成改革,敢为人先成为最鲜明的特质。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积极推进政府治理改革,构建信任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坚持行之有效的方法论,用好工具箱,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在全省率先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证到手、六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市场准入“不见面审批”。商事制度改革连续四年获省政府表彰。持续推进高新区法定机构改革,阜阳市首宗标准地在界首挂牌出让。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连续4年居全省前5位。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荣获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称号,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通过评估验收,获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获批全省体医融合深化试点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建基本版城市,品质慢城成为最独特的标签。紧扣“一分建、两分管、七分养”城市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面貌悄然蝶变。城市“南展、北拓、西改、东优”,建成区面积达24.91平方公里,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市政道路61条,公路总里程达1310公里,“三纵九横”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获批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交通强国试点县(市)。高铁通达全国80余个县市,始发班次9列,融入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新建改造公园游园2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公园城市雏形初显。建成森林公园等安置区9个,改造环宇新村等老旧小区10个。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9个,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获评省级以上文明村镇5个,光武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田营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75位、安徽省第1位。泉阳镇获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投资拉动成为最活跃的元素。树牢“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百日攻坚”“项目会战”,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坚持合作共赢,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与浙江长兴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用航空产业园(一期)等5个重点项目纳入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项目库。投资20亿元的南都华铂新材料一期项目顺利投产,投资30亿元的南都华拓新能源一期项目完成建设。坚持“月月有开工、季季有观摩”,举行集中开工29次,开工项目323个,总投资934亿元。建立项目季度考核、红黄旗制度,激发比学赶超精气神。强化项目闭环思维,规划、项目、预算、政策四位一体谋划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品质四位一体调度项目,预算绩效、项目绩效同步实施评估项目,引导项目建设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项目工作连续四年获省政府表彰。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成为最亮丽的底色。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动生态增容增值,绿色发展底蕴更足。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完成阜阳市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任务。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浓度均值比2017年下降27.4%,“界首蓝”刷屏朋友圈。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治理大中沟12条、黑臭水体5条,劣V类水全面消除,昔日污水横流变碧水清波。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用量减少3%,完成海子坑等4个非正规垃圾填埋点修复治理。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新增绿化面积5.9万亩,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市”。两湾国家湿地公园、莲浦湖省级湿地公园获批,湿地保护率达55.98%。获批省级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72个。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成为最根本的追求。始终心系民生,把群众的小事当做头等大事,民生福祉有厚度更有温度。连续五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5%以上。顺利实现省级贫困县脱贫摘帽,6.4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连续5年位列省脱贫攻坚年度考核“好”的等次,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2%以内。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10259元、5589元。实现城乡低保统筹,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年均增长4.5%以上。连续实施两个教育、卫生事业三年提升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49所,学前普惠教育达到80%以上,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化。每千人床位数达5.76个。获批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社会治理,和谐善治成为最可期的愿景。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社会活力充分激发。探索“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基层治理模式,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实“进访惠聚”大走访活动,以真心聚民心。发挥界首读书会、企业家沙龙等平台作用,深化“四会一约”,健全“三治合一”基层治理体系,入选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市)。5人上榜“中国好人”,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安全生产形势长期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多次位居全省前列。连续21年获评省平安县(市)。

  五年来,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政治引领,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五干五型”为目标导向,发扬“务实、规范、创新、精准、高效”的工作作风,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坚持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坚持“约法三章”“三个严禁”。持续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做到思想大检修、问题大起底、整改大扫除。强化巡视巡察和审计结果运用,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全力塑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界首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这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协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脱贫攻坚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向驻界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界首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业立市基础依然薄弱,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短板突出,争先进位压力增大;产城融合尚显不足,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城市精细化管养水平不高,城市韧性不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社会事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逢先必争的劲头有所减弱,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

  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十四五”规划,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持续改善民生,突出“两化一推”,科学推进“四化”同步,努力在皖北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建设实力界首、品质界首、幸福界首。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11%以上,确保在阜阳稳保首位、皖北稳居前位、全省争先进位,实现总量、人均双前十。产业迈向中高端,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达4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倍增发展,推动2—3家企业上市。

  ——创新发展显著跃升。保持创新驱动发展定力,创新共识广泛凝聚,“创新+开放”有效落实,创新主体持续涌现,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打造皖西北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科技型企业数达500家。

  ——协调发展显著增强。国家高新区“159”空间发展格局全面优化,“六个全市域”工程骨架体系全面建立,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公园城市基本成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绿色发展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

  ——开放发展显著扩大。国家高新区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综合保税区、自主创新试验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长三角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共享发展显著增进。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升,健康成为城市名片,书香成为城市味道,活力成为城市内涵。

  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路径是:

  ——坚定不移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打造优秀人才合理流动高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成长激励和服务优化机制,发挥人才投资的指数效应,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打造人尽其才的事业平台。坚持“三个倾斜”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让“界首铁军”品牌更加响亮。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举全市之力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抢抓“双碳”机遇,坚持培育企业、发展产业、加快数字赋能、打造企业家社会一体推进,做大做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做细分领域全国龙头,打造中国版“卡伦堡”。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域创新理念为引导,以国家高新区创建为中心,以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打造创新生态,高质量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将创新内化为界首发展基因,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坚定不移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打造与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相适应的新体制机制。抢抓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机遇,深化与昆山市战略合作,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将界首打造成为皖西北乃至豫东南区域有带动力、有影响力、充满活力的门户城市。学习借鉴沪苏浙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做法,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靶向发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系统思维推进乡村振兴,聚焦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治理创新,积极破解人、文、地、产、钱等核心要素。以“六个全市域”工程为骨架,推进“十大片区”建设,优化城乡本底。强化平台思维,聚焦企业发展、产业培育、园区建设,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平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基层治理创新的主动权交给群众,推动传统村庄管理向现代乡村治理转变。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界首加速追赶、转型跨越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5%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创新驱动、园区带动,着力夯实高质量跨越赶超的经济基础

  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以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打造县域创新新标杆。一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积极引进资源平台型企业分部。推动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提质升级。支持企业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完善“种子—雏鹰—高企—瞪羚—独角兽”梯次培育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二是更加突出创新赋能。持续开展“五个遍访”,积极对接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创新资源,探索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专利导航产业试验区,建成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一室一中心”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实体化运营界首(深圳)离岸科创中心,设立界首(北京)离岸科创中心,打造开放创新先行基地、政策资源汇集中心。健全“企业科技专员”“园区科技主任”制度。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科技大市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力争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实现零突破。

  切实增强园区承载力。坚持国家高新区定位,加速融城入园、产城融合,全方位提升园区承载力,积极打造引领皖北辐射中原的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是推进产城融合。坚持城市建设服务于园区发展,以“159”空间发展格局为框架,加快“区镇合一”,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向城市新区建设模式逐步转化。二是完善园区功能。加快推进高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优化产业配套设施,迅速提升园区形象,年内完成项目工程量的60%。启动科创城、各科技园工业邻里中心项目建设。三是优化发展布局。推进田营科技园、肖口工业园融合发展,促进资源有效整合、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延伸。以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获批为契机,积极对接合芜蚌,复制推广改革经验,有效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不断锻强产业竞争力。坚持放大坐标、拉高标杆,着眼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撬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一是改造升级存量产业。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开展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度,新增“个转企”600家、规上企业30家。加快工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培育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四新一大”优势产业,完善“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做大做强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和铝基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行“链长制”,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筑巢引凤,以田营科技园为基础打造新能源千亿园区,以新材料、新装备、新服务、大健康优势产业为基础打造百亿产业园。积极推进投资120亿元的赛维光伏电池及组件等项目签约落地。三是提质培优现代服务业。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功能提升,推进三产“锻长补短”。推进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建设,大力引进科技创新、数字资源、资本运作等专业服务机构。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打造“互联网+物联网+回收”交易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线上投废、线下物流模式。支持南都电源(安徽)集团、生宸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总部,天能集团设立分总部。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省级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推进西城、颍南邻里中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示范街区。

  (二)切实加大力度、拓宽深度,着力强化高质量跨越赶超的活力支撑

  持续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坚持全局观念、辩证思维,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政策系统创新、问题系统解决。积极争创省县域系统集成改革试点。一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构建“区域评估、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项目全生命周期大闭环。积极争取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推进智慧化改革,推动智慧政务、普惠金融等应用系统建设,打造数字应用、智慧审批等一批具有乘数效应的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构建电子政务新模式。加快推进高新区法定机构改革,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机制创新,启用高新区金库,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让园区发展拥有更大舞台。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到社区。巩固田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二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坚持“零基预算”,加强政府性资源综合管理。强化重大政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加强预算控制约束和风险防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融城、养城两大国有集团改革转型。实施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改革,树立“亩均论英雄”导向,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改革,筹建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三是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实施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改革,形成覆盖城乡的不动产登记体系。探索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登记。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的眼光看界首,在比较优势中找准定位,在更大坐标中发挥价值。一是加快园区共建。抢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机遇,重点面向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承接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园区做大做强。深化与昆山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精准对接,探索园中园合作模式,加速推进省际产业园区共建步伐。二是拓展多领域合作。与湖州长兴县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有效链接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成立名医工作室3个。积极拓展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开展订单式农业合作,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三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孵化外向型企业10家以上,引进外资1.2亿元。支持企业依托进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等区域平台,开拓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市场。积极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理念,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一是切实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培育“多链合一”+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发展生态。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充分激发招商活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高端技术人才6人。总投资30亿元的南都华拓新能源锂电池二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南都华铂新材料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循环利用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市外到位资金不低于160亿元。二是持续深化项目会战。创新工作战法打法,常态化推进项目会战,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聚焦“四多四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高端产业项目,挖掘培育一批有市场、有实力、有潜力的小项目,谋划一批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的优质项目。坚持精干加巧干、苦干加实干,优化项目储备、培育、实施库,形成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格局。三是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始终坚持抓经济工作以企业服务为重心,企业服务以政策服务为重点,以企业为中心开展企业服务,切实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加速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群众和企业满意的政务服务平台。开展“荣誉市民”评选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尊商、敬商、亲商、安商氛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新增市场主体1.1万家。

  (三)聚焦城乡融合、空间重构,着力提升高质量跨越赶超的城市能级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先修公园后建城市、先画轮廓后填内容、先定功能后搞开发、先提品质后扩规模,打造平原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十四五”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协同衔接,落实“多规合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坚持“八统筹”“一明确”,启动村庄规划编制。二是扩大城市规模。坚持做优中心城区、做精东城区、改造西城区、全面建设颍南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积极构建“一主三副一核心”空间格局。有序推动靳寨、大黄、陶庙、田营等城郊人口进城落户。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三是做强特色集镇。加快光武新区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强镇。完善田营基础设施,擦亮经济强镇品牌,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启动泉阳新区建设,打造界首南部重镇、泉河北岸新城。推进大黄通航产业园、伏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界首北部新城、区镇融合示范区。

  着力提高建管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完善城市功能。谋划沙颍河多功能码头,加快推进宁洛高速界首互通立交工程、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铁北片区市政道路,建成通用机场,构建“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三个交通圈”。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建成养城植物园等公园4个。聚焦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开展“片区扫尾、节点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二是增强城市韧性。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启动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积极破解城市“看海”难题。推进引江济淮二期配套工程建设。城东地表水厂并网供水。推进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切实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提升管养水平。开展沿街立面及背街小巷整治,规范流动摊贩经营和占道摆摊管理。持续实施物业三年提升行动,招大引强培优物业服务企业5家以上。深入推进“停车难、停车乱”等专项整治,提升“养城护城+”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切实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全域振兴、城乡融合”,以发展、建设、治理为主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马铃薯(甘薯)产业化、淮山羊全产业链、彩叶树产学研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推动村集体经济全面提标升级。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光武、泉阳、陶庙等乡镇美丽乡村项目实施,开工建设集镇道路8条、示范农居2个。建设省级中心村2个。建设“四好农村路”86.13公里,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进省道沿线各乡镇节点形象提升,打造乡镇客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650亩。三是不断创新乡村治理。坚持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鼓励群众参与社会事务,以民主协商推进群众自治。推广运用承诺制和积分制,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实施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农村法律实用人才。以“党带群建、十户联治”为引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突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着力补齐高质量跨越赶超的短板弱项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节能减排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落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产品2个、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推动能源消费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践行“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打好污染防治战役。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界首。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切实加强施工扬尘管控。实施城乡一体化保洁,有效管控道路扬尘。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污染、生物质锅炉等细颗粒物污染治理。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同比下降20%。田营科技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建设光武等科技园雨污管网15公里,集镇建成区污水收集覆盖率达75%以上。开工建设泉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水系项目,完成大中沟整治5条。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进邻避设施产业园建设。新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210处。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坚持问题导向、生态为民,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六制合一”,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实施节水行动。完成沙颍河地表水源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两湾国家湿地公园、莲浦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成功举办阜阳市第四届花博会。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

  (五)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着力践行高质量跨越赶超的根本宗旨

  加强民生保障和就业工作。全方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9%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积极构建多元住房保障体系,推进租赁性住房建设,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面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第三个教育和卫生事业三年提升计划。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让教师更体面地工作,让校长更专业地治校。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满足家庭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加快集团化办学进程,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积极搭建家、校、社共育平台,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坚持“让健康无处不在,让健康公平可及”理念,深入推进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医健联合,夯实健康界首基础。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加大中医药扶持力度,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全民健康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争创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一馆四区”,打造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新阵地。积极设立界首读书会异地分会,擦亮界首读书会城市文化名片。

  全面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完善“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发挥村级网底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扎实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全面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监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智慧安防小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班子必须有新作为,新形势必须有新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根本遵循,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民本思维、系统思维,坚持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学习为先,打造创新型政府。认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弘扬时代主旋律。唱响“挑战不可能,一切皆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倡导敢想敢干精神,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坚持“优”处着眼,用创先争优立标杆,用创新创造塑精品,用担当作为攀高峰,做到逢先必争、逢旗必扛、逢冠必夺。坚持“高”处着力,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作为事业追求,干到一流、干到最好、干到极致。坚持“新”处着手,不断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实现新目标、创造新业绩、追求新跨越。

  坚持执政为民,打造服务型政府。把执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让干部沉下去,把民心聚起来。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妥找上门的难事,办好送到家的实事,办实利长远的大事。聚焦“革政府的命、提企业的气、解关系的结、聚百姓的心”,推出更多实质性动作、突破性措施和创新性招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政府。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以法为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修订完善政府系统议事规则,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

  坚持务实高效,打造实干型政府。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多划句号、少划逗号,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树牢真干不出事、少干要出事、不干出大事的理念,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让尽职者荣光,在全社会形成工作搞形式、绕圈子、不担当、不作为就是为政耻辱的工作氛围。大兴调研之风、落实之风,推动政府作风持续好转、效能持续提升。坚持“三个倾斜”,实施正向激励引导,打响干事创业“界首铁军”品牌。坚持“敢想、会谋、干成”的工作逻辑,营造务实、规范、创新、精准、高效的工作风气,培养高尚的人品、官德,让工作的每一步出色、出彩、出众。

  坚持廉洁从政,打造廉洁型政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持续推进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制度化,不断提升巡视巡察、审计监督效能。坚持厉行节约,继续“过紧日子”。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腐败问题。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恪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守住底线,不踩红线,永葆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中流击水不停棹,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界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首”为尚、创造一流,为建设实力界首、品质界首、幸福界首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