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年天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0:14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天长走过了极为不易、极不寻常、极其难忘的发展历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滁州市工作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在大战大考中奋楫破浪,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交出一份发展质量高、城乡变化大、人民收获多的优异答卷。

  五年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经济、食品安全等七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第一。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在综合实力、高质量发展、工业、创新、投资潜力等全国百强位次逐年攀升。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亿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030元、25180元,增长13%、15%。

  这五年,我们坚持抓产业、谋发展,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经济总量领先领跑。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翻番,年均增长12.3%,总量稳居滁州第一、跃居全省第四,增速领跑滁州、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4%,总量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3%、10.1%、23.3%。制造业做大做强。净增规上企业119家,总数539家,居全省县级第一。净增亿元企业45家,总数120家。新增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家,总数101家,产值超350亿元。嘉士伯精酿中心、安缆核级电缆等160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天大集团、天康集团稳居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仪表电缆等主导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获批省级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位列安徽县域产业竞争力第一,连续三年位居制造强省“十强县市”第二。服务业提质提效。新增限上企业89家,总数214家,商业零售超亿元企业9家。服务业增加值达205亿元,年均增长11.7%。获评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示范领跑市,全省唯一。新增外贸实绩企业60家,总数达54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亿美元。新增电商经营主体436家,总数5200多家,电商网络零售额超20亿元,获批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县、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龙岗红色文旅项目加快建设,西月城、“99公路”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

  这五年,我们坚持拓空间、优布局,区块发展更加协调

  项目建设全面发力。实施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240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5个,新开工248个,新投产139个。英发德盛、长荣光纤等一批2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百亿级工业和文旅项目实现零突破。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家再创业,鑫铂科技、聚虹电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四大板块全面起势。天长经开区更名为滁州高新区,扩区6平方公里,入选全国绿色工业园区,获批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滁州联动创新区,国家级高新区有望创成。金牛湖新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完成投资超60亿元,建成区达8平方公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茉莉安居小区建成启用,泛美航空大学城、长兴特色小镇等加快建设;天长-六合一体化发展新型功能区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高铁站区完成站房及站前广场等方案设计,总投资近100亿元的20个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创即成,落户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镇级园区全面提升。六个重点园区和八个特色园区招引项目193个,投产102个。铜城镇位列中部百强镇第52位,化工集中区入围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名录。秦栏镇新建电子信息产业园,智慧小城项目加快推进。汊涧食品小镇完成投资43亿元,8家企业入驻。杨村工业园新入驻金属制品企业6家。所有镇财政总收入超2500万元,新增亿元镇5个,总数达8个。

  这五年,我们坚持重改革、促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实施23项国家级试点和22项省级试点,多项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突破、全国形成品牌。被列为全国四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首创“县域医共体”,医改“天长模式”全国推广。完成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承办全国总结交流会,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单位。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形成“1+3+9”制度体系,获农业农村部肯定。完成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中央补助资金8250万元。获批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入围全国十大先行试验区。完成县级机构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和街道区划调整。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9家,总数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2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3.6%;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26%。建成人才科创城、全省首家科技大市场,与13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合工大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在全省推广。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总数7.9万户。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近100%。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在全省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建成自助服务大厅,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兑现惠企资金17.3亿元,减税降费13亿元。

  这五年,我们坚持补短板、提品质,城乡面貌更加美丽

  城市颜值加速提升。全国文明城市首创即成并成功蝉联。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城联创”全面推进。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59个,竣工131个,完成投资175亿元。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健康公园、如意公园等公园广场9个,街头游园42个,新增绿化400万平方米,市区绿地覆盖率达38.9%,红草湖南园获评“鲁班奖”。打通“断头路”17条,改造提升12条。城南新区初显规模,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成为新地标。东市区拉开框架,千秋大道东延全线贯通,宝龙广场破土动工。老城区稳步更新,实施老西门景区化改造,白塔河风光带、红草湖北园建成;改造老旧小区24个、背街小巷135条、棚户区9261户。城镇化率达72.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交通路网加速完善。累计投资超50亿元,宁淮铁路、滁天高速开工建设,宿扬高速、铜冶路、江淮风景道建成通车,白塔河航道完成升级改造,通用机场、滁天扬高铁、金天仪高速列入省级规划。建设农村道路1400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成全省首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生态环境加速向好。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秸秆禁烧实现常态长效,PM2.5、PM10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占比83.5%。做实河湖长制,白塔河国控断面连续五年达标,水质均值达Ⅲ类。开工建设东市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和尾水净化工程,市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深化林长制改革,森林覆盖率达13.25%,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实施高邮湖天长水域退捕和生态修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荣获省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这五年,我们坚持强基础、兴三农,乡村振兴更加有力

  现代农业大提升。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6家,产值超90亿元;牧马湖米业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入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20强县。新增农业“三品”32个,总数131个。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总产十八连丰。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5亿元,年均增长6.5%。天长芡实创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龙岗芡实、天长大米分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镇容村貌大变样。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项目227个,完成投资75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14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49个美丽乡村建设,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改厕2万户;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近100%;建成14个镇污水处理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民生活大改观。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总收入超5500万元,村村超20万,61个村超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发放信用贷款7.5亿元。打赢脱贫攻坚战,973户3019名困难群众全部脱困;落实“四个不摘”责任,兑现帮扶资金超6000万元。创成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积分”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形成常态,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这五年,我们坚持增投入、惠民生,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教育投入超61亿元,年均增长10%;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5%;新建11所中小学校,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率先通过省级评估;创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获批高级技工学校。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直两院创成三级医院,获评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卫健委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新增621个公共体育场所,人均面积2.3平方米;教体局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崇本门、兰芬书屋、瘦梅书院等建成开放。连续举办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千秋剥菓节、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创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旅局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60个、就业见习岗位1240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逐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发放救助金6.1亿元。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3家。建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镇村残疾人之家190个,实现市镇村全覆盖,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民生实事落实有力。投入民生工程资金96亿元,连续12年获滁州市考核一等奖。坚持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4.4万户,管网通达至12个镇;改造农村危房4398户。建成16个镇级公益性公墓。完成电力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建成35千伏以上变电站6座。

  这五年,我们坚持防风险、保稳定,社会治理更加完善

  疫情防控科学有效。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全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救治3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核酸检测83.6万人次,健康监测3.6万人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830人次。接种新冠疫苗126万多剂次,任务完成率102%,三周岁以上常住人口覆盖率超94%。风险防范精准有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等领域重大风险。金融环境实现根本改善,化解不良贷款超17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0.6%,主要金融指标连续两年位居滁州第一。五家市管国企信用评级均达AA级及以上。社会治理扎实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群众评价成效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连续22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完成“七五”普法。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实现“两连冠”。荣获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此外,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融媒体、关心下一代、供销、气象等工作实现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红十字会、科协等单位作出新贡献。

  这五年,我们坚持守初心、担使命,自身建设更加过硬

  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廉政建设不断深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全面完成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始终坚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年均下降3.69%。法治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100%,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制度,办理人大议案17件,代表建议596件,政协委员提案760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我们朝夕必争、不负韶华,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征程上谱写新华章,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精彩起步。获得的荣誉令人振奋: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参加全国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荣获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国字号荣誉12个。获得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进县等省级荣誉11个。干成的大事令人难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正式开学,为长三角一体化办学树立典范。鑫铂股份登陆A股,为企业上市带来头雁效应。与国开行安徽省分行、农行滁州分行分别签订超百亿元融资协议,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提供强劲金融支撑。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新建投产入规企业30家,历史最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69家,历史新高。投资超100亿元新能源项目成功签约,历史最大。天大铜业跨入百亿企业,历史首家。城市投资控股集团信用等级获评AA+,全省县级第二家。滁州高新区入围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20个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省唯一。受到的肯定令人鼓舞: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先行一步,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做法很好”。在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中,督查组组长带队亲临考察,对科技创新“天长模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等给予高度评价,获省委时任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作为唯一县级政府交流发言。付出的艰辛令人感动:面对周边疫情反弹严峻形势,4万多名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闻令而动,全市上下合力抗疫,成功把疫情阻击在皖东大门之外。面对强台风“烟花”,主要河流均超警戒水位,全市上下科学应对,共同筑牢防台防汛坚实堤坝。面对重点项目、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繁重任务,全市上下携手攻坚,各条战线捷报频传。每个人都很出彩!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天长生动实践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接续奋斗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奉献,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发展提速、形势向好,我们越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天长发展还面临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产业升级不快,重大项目不多,实现更高层次跨越还缺乏硬核支撑;重点领域创新能力不强,关键环节改革突破不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生活还有不小差距;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能不高,建设更加有为政府还有提升空间。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挑战,采取更加精准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成绩值得倍加珍惜,征途不容半分懈怠!未来五年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天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干谋福祉惠民生的实绩。

  按照市十五次党代会总体安排,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强富美”,决胜“113”,扎实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力打造南京都市圈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长三角地区省际科教融合创新示范地,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全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样板地,奋力在实现“两个更大”中走在全省最前列。

  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全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高质量发展展现更大作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的千亿天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全国百强进位争优。实施工业“个十百千”工程。新增亿元企业100家、十亿元企业20家、百亿元企业5家,仪表电缆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规上企业达800家,A股上市企业达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20家。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性高端化延伸,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服务业增加值超400亿元,年均增长12%,占比达40%。培育千万级农村电商经营主体10家。限上企业达400家。实施旅游发展五年计划,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4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旅游名镇名村6家。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落实田长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建设大通、安乐、冶山、时湾等水库补水站。加强天长三黄鸡、千秋山羊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60家、产值超115亿元,创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十强县。

  (二)一体化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全面建设格局新的共进天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以两区建设为主阵地。滁州高新区新增框架面积10平方公里,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亩均效益评价走在全省前列,力争进入全省高新区前五、全国百强,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智能测控装置产业基地。金牛湖新区高标准建设天长-六合一体化发展新型功能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8万人,运动小镇、天才小镇、环金牛湖大道等全面建成,新引进大型医养综合体、科创文旅等项目超20个,基本建成集科教融合、文旅康养、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以招大引强为主渠道。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加速招引培育头部企业,总数达10家;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实现到位资金750亿元以上。产业基金总规模达60亿元。五家市管国企实现较高水平市场化运营。以互联互通为主抓手。建成宁淮高铁、通用机场等重点工程,金天仪高速动工,滁天扬高铁、宁天城际二期具备开工条件,建成龙岗至平安、芦龙至菱塘、石梁至新街3条一级公路,建设“四好农村路”提质工程500公里。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三)城乡建设实现更大提升,全面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天长。加快补齐城镇化短板弱项,城镇化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镇化率超75%。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城市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城联创”全部成功。推进高铁站区综合开发,建成站前广场、交通换乘中心、水系景观绿地等配套工程。推进老旧小区、街区改造。完善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地下雨污管网110公里,改善城市景观水体。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行动。实施77个总投资737亿元重点项目,打造乡村振兴“天长样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农村改厕3000户,新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12个,新建省级美丽乡村20个,完成155个自然村整治。加快“智慧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巩固提升移风易俗成果。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环境优化行动。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任务,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五控”举措,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持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完成内河综合治理;落实河湖长制,争创国家级示范河湖。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做实林长制,新造林3万亩。

  (四)改革创新获得更大突破,全面建设活力足的开放天长。持续发扬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精神,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改革推动。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稳步实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有序推进承包地规模流转,家庭农场超2000个。巩固医改成果,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成新一轮镇街机构改革及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秦栏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创成国家创新型县市,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多链协同的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2.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60%。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家、合作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超10所。新引进国家领军人才3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200名。培育创业主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突破4万家、8万户。坚持开放带动。实施中国(安徽)自贸实验区滁州联动创新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外贸实绩企业超900家,新增国际认证和境内外商标注册300项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10%。

  (五)共同富裕取得更大成效,全面建设百姓富的幸福天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争创全省共同富裕试验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40%。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统筹做好助残、救孤、济困等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工业学校获批高职学校;力争高校办学机构5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泛美航空大学城达到办学规模。加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创成三甲医院1家、二级医院9家;持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巩固防控成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提升城市品位。加强改进社会治理。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铸安”行动,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法治天长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以“进”的姿态筑牢“稳”的基础,用“奋力跳一跳”的劲头,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初步安排全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奋力打好重大项目攻坚战

  更快速度推进项目。坚持项目动态化管理,建立全口径项目库。全年谋划编制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81个,总投资2600多亿元;年内新开工132个,总投资超380亿元。推进项目审批“瘦身提速”,建立信息共享、并联代办、靠前服务机制。围绕开工、竣工、投产、达效,每季度开展项目攻坚。天大新能源、坤安智能制造、康弘特种专用管材等55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面开工,祥灿科技、庞度新材料、今麦郎制面二期等4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更大力度保障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谋划申报国家专项债、中央预算内等项目20个以上,额度10亿元以上。全面实施田长制,通过增减挂、独立选址等争取用地指标3000亩以上。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地500亩以上。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实行工业园区标准地制度,标准地占比20%。做大市管国企规模,完成投资60亿元。新增国有担保公司资本金和续贷过桥资金5000万元以上。新设产业基金、人才基金,基金总规模超20亿元。强化政银企对接,新增贷款超100亿元,让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产业“良田”。

  更高水平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滁天高速建成通车,宁淮高铁天长段全面开展征迁,开工建设高铁站站前广场、交通换乘中心等配套设施,启动宿扬高速天长南、天长北互通建设,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5亿元。加快金天仪高速、宁天城际二期、滁天扬高铁、通航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老天铜路修复工程。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改造提升高邮湖风光带小关至龙岗等农村道路100公里。

  (二)奋力构筑区域联动先行地

  聚力两区能级提升。滁州高新区实施“夺牌”攻坚,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冲刺全省开发区前十。拓展空间布局,新增框架面积3平方公里。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推动中德仪器仪表产业合作园中园建设,入园企业超5家。金牛湖新区实施十大工程攻坚,完成投资超60亿元。泛美航空大学城一期、长兴特色小镇竣工交付。开工建设科创园区,加快推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二期、生态路网、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等续建项目。力争运动小镇、高端医养康养、滨水商业风情街、滨湖水系景观廊道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聚力镇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重点中心镇和产业特色镇建设,打造一批经济强镇。启动工业园区产业培育设施建设工程,提升镇域产业承载力。铜城镇做优新型化工产业,力争落户20亿元以上项目1个;秦栏镇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汊涧镇做大健康食品产业,各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争创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其他镇立足各自优势,加快“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确保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聚力招大引强突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紧盯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招引一批关联度高、贡献值大的高质量项目,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年内转化开工超30个,转化率超50%,到位资金165亿元以上;光伏组件、工业机器人柔性线缆等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力争100亿元工业项目取得突破。

  (三)奋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地

  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建立高素质人才流入留住机制,搭建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以上,科技企业、人才团队10个以上。支持鼓励企业、研发机构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形式,开展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大尺寸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特种隐身材料、轨道交通薄壁电缆材料等5个项目取得突破。

  大力优化创新平台。深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协作,新增省级研发平台3家,支持中科院、南大、合工大等13个分支机构建设,转化项目超30个。高水平运营人才科创城、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登记超500项,吸纳技术合同超30亿元。确保创新型城市通过省级验收。争创“科创安徽”试点城市,建成开放科技馆。举办第31届人才科技节。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净增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家,产值增长15%以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00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2.3%。

  (四)奋力铸就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提升制造业硬实力。工业是天长荣光所在、希望所系,必须巩固工业主导地位。加速主导产业能级提升,仪表电缆、新能源光伏、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超800亿元。加速龙头企业上台阶,新增规上企业50家、亿元企业10家、十亿元企业2家,力争新增百亿元企业1家,规上工业产值超1100亿元。加速骨干企业上市,争取佳诺威、峆一药业过会,英发睿能完成报会,尚特杰电力、凯奥新能源辅导备案。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

  提升新兴产业集聚力。加快推进“三重一创”建设,以鑫铂股份为龙头,提档升级新材料产业,确保高性能有色金属和合金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获批;支持天康智能流量计、博安电梯等做大做强,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成套能力,创成省级智能测控装备制造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英发德盛二期、福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板块。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建立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家。

  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快提升现代流通业能级,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启动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市创建,新增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00家。创成省级旅游名镇名村3家,新增皖东农家乐、精品民宿6家,红草湖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龙岗文化旅游景区主体完工。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培育千万级农村电商经营主体2家,电商网络零售额超22亿元。荣誉大酒店、精品菜市场建成投运。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

  提升“亭满意”影响力。落实《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双对标”行动,擦亮营商环境“天”字品牌。扩大“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覆盖范围,丰富24小时自助服务内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民营企业2200家、个体工商户4200户。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健全领导坐诊、企业帮扶专员、企业家座谈会等制度,切实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完善企业家尊重、关怀、激励、服务、培育等机制,让企业家在天长生活更加舒心,发展更有信心!

  (五)奋力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总面积均超10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3%以上。扛起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种植优质专用粮食135万亩。开展芡实全产业链示范创建,种植超7.5万亩,产值超26亿元;提升“龙岗芡实”“天长大米”品牌,新增农业“三品”10个。创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5%以上。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争上游股份、茉莉花科技等项目投产,智慧冷链物流园等3个项目开工,争取农产品检测中心等4个项目落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建成汊涧三店、金集马塘等4个美丽乡村,新开工5个。建设乡村振兴路网35公里。建成“99公路”天外来客、云上村落等旅游节点13个。新增乡村景区化创建村10个。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规划整治30个自然村庄,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3个,农村改厕600户以上。建成乡村治理数字平台,推进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建设,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体系建设通过国家评估。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坚决革除陈规陋习。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层分类帮扶脱困群众。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成果,新增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15个,占比达50%。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家庭农场8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以上。扩面提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盘活空闲宅基地300户。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六)奋力造就城市建设升级版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建重点项目59个,完成投资80亿元,完工29个。扩大城市体量,启动东市区征迁,开工建设城南新区三期和城东片区路网工程,打通平安南路,新拓空间2平方公里。新建停车场5处、停车位300个。新建、改造雨污管网22公里。增加城市绿量,建成茉莉花文化广场、胭脂山公园等5个公园,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城市绿道5公里,创成国家园林城市。

  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城市照明、户外广告、渣土车整治六大提升行动,创成示范道路、示范街区4个,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加强物业管理市场整治,扩大“红色物业”覆盖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实施第二轮垃圾分类试点。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让文明成为习惯!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启动“数字天长”建设。实施数字城管第二轮社会化服务,建成“城市智脑”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数字化建设,改造提升规划展示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324个,实现5G网络城乡全覆盖。

  (七)奋力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区

  深化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统筹推进河湖长制,完成高邮湖水环境整治和退捕,实施胭脂湖治理生态修复,启动沂湖生态养殖。完成红山矿山治理,开工冶山矿山修复工程。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新造林2200亩、退化林修复3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跟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不反弹。建成大气网格化检测系统,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超85%。开展白塔河、川桥河、杨村河流域综合整治,确保新老白塔河国控断面稳定达标。建成东市区污水处理厂,完成高新区、秦栏、杨村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启动汊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深化低碳节能减排。谋实谋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举措,争创省级示范试点。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提高新能源比重,优化提升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布局,加快建设淮河能源天然气调峰电厂。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新增公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处、公共自行车点12个。

  (八)奋力创建共同富裕试验区

  着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强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增加城区教育资源,建成同心小学、炳辉中学高中部和兴业幼儿园;扩建增容第二小学、西湖小学、广陵小学、实验小学;开工建设同心初中;工业学校启动三期工程建设,争创高职学校。

  着力加快健康天长建设。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启动市疾控中心新区建设。优化城区医疗资源布局,中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健康综合楼和千秋、广陵社区医院建成投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新建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2个、专业学科中心2个。巩固提升医改成果,开展县域医防融合试点。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县,完成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

  着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59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改革,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启动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开通服务目录30%以上。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建成管网630公里。及时做好各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提标,按时发放救助金。紧盯“一老一小”,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落实“三孩”政策。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落细优抚政策,保障退役军人权益。

  着力繁荣活跃文体事业。创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成启用全民健身中心,承办好省运会比赛项目。建成开放文化艺术中心、天长地久园,修复民国藏书楼。建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2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个、市民文化乐园1个。办好办新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千秋剥菓节、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孝亲文化节等活动。

  (九)奋力建好平安中国示范县

  加强平安天长建设。巩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创建成果,完善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长效机制。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打造立体化、全方位智能防控体系。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等斗争,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等工作,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高应急防范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持续争创“食安安徽”品牌,通过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复评。

  加强法治天长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成果,规范行政决策机制,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增强行政执法效能,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强化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完成省级镇街权责清单、配合事项清单制度建设试点,厘清市镇权责边界。

  加强和谐天长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加大意识形态、财政金融、社会稳定等领域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升宗教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启动省级民族团结先进县创建。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外事侨务、融媒体、气象、供销、档案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残联、文联、科协和红十字等工作。

  (十)奋力书写人民满意政府

  坚决把思想紧起来。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转变作风,坚决克服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要素保障的等靠思想、工作推进的过关心态,确保中央及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高效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坚决把标准立起来。坚持每项工作定“标线”、争“高线”,每个领域都要有“天长声音”,形成“天长品牌”。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切实做到目光所致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让政府工作更有民生“温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5%,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坚决把体系建起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三重一大”,建立完善专家咨询、群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任务化、台账式管理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改革,画好“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压实“责任链”,形成高效推进体系,确保工作不脱节、计划不落空。建立健全调度推进、考核奖惩机制,形成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管理链条,持续提升推进的速度、落实的力度,决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

  坚决把责任扛起来。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注重为当前发展创造“显绩”,更注重为长远发展积蓄“潜绩”。提升经济工作能力,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用平台的思维成事。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审计监督和重点领域监管,让阳光政府更加透明。

  各位代表:人民所盼的,都是政府要干的!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2022年政府继续为民办十件实事:

  1.实施学前教育资源增容扩面工程,开工建设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东园、北园。

  2.实施城区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升级改造2个,新建1个。

  3.实施智慧安防小区二期工程,建设智慧安防小区10个。

  4.实施农村敬老院提升工程,改造农村敬老院16所。

  5.继续实施管道天然气扩面工程,实现“镇镇通”,新增城区天然气用户5000户以上。

  6.继续实施城乡道路提升工程,改造永福路、大通至石梁段、关塘至郑集段。

  7.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住宅楼36栋。

  8.实施城区内涝治理工程,完成易涝点治理。

  9.实施65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月限次免费乘坐城乡公交。

  10.新建一座爱心献血屋,建立无偿献血激励机制。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接过历史接力棒,我们激情满怀;踏上新的赶考路,我们信心满满!让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必胜的心态拼搏,以奔跑的姿态奋斗,以决战的状态实干,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在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天长新征程上阔步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1+3+9”制度体系:“1”是指改革试点工作总方案。“3”是指组织、要素、奖惩3项保障制度。“9”是指所有权行使、有偿退出等9个配套文件。

  2.“四个不摘”责任:是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3.信访工作“三无”县:是指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

  4.聚焦“强富美”,决胜“113”: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天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县级前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全国百强县进位争优。

  5.“两个更大”: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提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6.大气污染防治“五控”举措:是指以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为抓手,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7.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今年,省政府决定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

  8.“铸安”行动:是指以“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保安全”为主要内容,实现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常态化全覆盖。

  9.“三重一创”:省政府提出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10.“双对标”行动:滁州市要求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11.“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是指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12.“两强一增”行动:2021年12月2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

  13.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指将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4.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指推进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电力、电梯、通信、输油管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15.“雪亮”工程:是指持续改造升级主城区、市界二道电子防线、道路治安监控等系统。

  16.“三重一大”:是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