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3 10:17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南陵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疫情防控新考验、城市转型新关口、民生福祉新期盼,在中共南陵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五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5.5亿元增加到315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35亿元增加到23.3亿元,年均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6.2亿元增加到138.3亿元,年均增长15.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754元增加到35681元,年均增长9.4%。本届政府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顺利开启“十四五”全方位建设“强优美富”美好南陵的崭新篇章!
这五年,岁稔年丰、春华秋实。我们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国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基地等荣誉称号。2018-2019年度,连续在全市综合考核中位列原四县(市)第一。快递物流智能装备的南陵品牌传扬大江南北,青铜文化、三国文化、盛唐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产业文化“六张名片”让南陵故事走进万户千家!
这是南陵产业发展蝶变式跃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在优化结构中做大总量,在提升效益中加快发展,产业规模、产业层次同升共进、蔚然成型。
首位产业无中生有、风生水起。抢抓快递业务量持续爆发式增长战略机遇期,精准定位装备制造细分市场,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只争朝夕的担当,集全县之力打造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2017年至今,首位产业产值呈指数级增长,获评省级智慧物流装备特色小镇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0年底,国家邮政局与省政府将打造南陵全国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列入省部共建战略。聚焦快递业收寄、分拣、运输、仓储、投递五大环节,不断深化与中国邮政、顺丰、“三通一达”等行业龙头战略合作。中通智能装备制造、中科微至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效,总投资25亿元的韵达(南陵)快递物流综合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的中科微至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启动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中邮科技物流装备智创园区项目即将签约。艾艾精工、星程科技、好得利环保等一大批成长性高、补链能力强的项目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引进培育头部及关联企业90余家,总投资额超150亿元,首位产业成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战新产业势头正劲、潜能可期。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产业蓬勃发展,来邦科技成为国内养老守护对讲领域领军企业,金牛电气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雅葆轩科技、核特电子等重点企业发展稳健,美德空调整机项目正式投产。抢抓“双碳”机遇,加快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总投资超10亿元的大唐绿色光电项目顺利落户。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示范培育行动,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
传统产业提档提质、扩能升级。聚力打造“建筑之乡”,谋划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筑业产值达200亿元。推动重点企业发展壮大,英格瓷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金龙铸造资产重组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20亿元、预计产值50亿元的永杰铜业铜材料精加工项目签约,顺荣汽车部件成长为国内汽车塑料油箱制造龙头企业,舜富压铸获批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10个,规上工业企业达211家。
现代文旅深度融合、亮点纷呈。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直播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新增电商主体820户,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促进文体旅游融合发展,与中快旅、环球文旅深度合作,大浦、霭里田园综合体、乌霞景区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稳步推进。奎湖村成为首届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霭里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这是南陵改革创新深层次变革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矢志开放创新,发展要素充分汇聚共融,发展平台持续释放动能,转型革新长歌未央、风鹏正举。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实施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机制、综合监管分类执法等一批县级重点改革项目。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办好一件事”投资体制改革,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和诚信体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成立工业投资公司和总规模8亿元的惠尔产业母基金,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自我革新、顺势谋变迈向更高层次。
开放格局全面拉开。立足一体化发展,以更高眼界、更大格局树立发展坐标,深化“五个区块链接”,与4个长三角园区合作共建。成功举办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筹建暨产业发展研讨会、青浦圆桌会议、紫云英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成立邮政快递行业区块链联盟,发布“新基建、新快递、新南陵”等4个白皮书,参与制定国标、行标、团标,积极塑造行业领军气质。实施工业发展“天地”行动三年计划,深入践行“1%工作法”,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打造“难(南)事零(陵)忧”为企服务品牌。
创新平台赋能成势。用平台思维、资本力量、市场逻辑做发展乘法,全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国邮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十大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聚力打造行业创新策源地。与浙大、南邮、北邮等高校联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中科微至机械创新研究院、紫云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构建。芜职院智能物流产业学院挂牌,紫云英人力资源产业园投入运营,青弋江种业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设立。
这是南陵城市面貌历史性巨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切实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提质并重,人民城市生态重塑、向美而行。
城乡布局提质扩容。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认真落实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6.5平方公里。建成“多规合一”平台,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61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城乡规划建设布局更加合理。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累计投入超20亿元,完成全县2/3的国省道升级改造,芜黄高速、弋牧路、青弋江老桥正式通车,G318南青线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加快推进,G205芜湖段成功创建省级文明示范路,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701公里,获评省级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外联内畅的交通路网加快织密。总投资32.5亿元的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基本完成,麒麟水厂实现供水,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天然气江南联络线分输站、220千伏后港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青弋江分洪道、幸福闸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建成,城南客运中心、春谷农贸市场、全民健身中心等相继投入使用,城市能级有效提升。
城市品位内外兼修。深入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和“十大惠民行动”,“联点共建”活动延展推进,创城成果持续巩固,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第五届文明城市称号。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棚户区改造1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86个,实现25个地块征迁攻坚清零。漳河景观带核心区、城东滨河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推窗见景、开门见绿的公园城市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南陵“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从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发展转变,农业农村建设在希望的田野上蹄疾步稳、风帆正劲。
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3.21亿元,以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73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6487人实现稳定脱贫。连续四年在省级脱贫攻坚考评中取得“好”等次。对标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省市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突出抓好“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全覆盖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02亿元,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定14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建立网格化动态监测机制防止返贫致贫。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坚持“一镇一业”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着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南陵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食用菌、蓝莓、凤丹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弋江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许镇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建立县、镇、村三级“田长制”管理体系,建成高标准农田4.1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1万亩,年均粮食播种面积83万亩以上,产量36万吨,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7家、家庭农场1764家、农民合作社594家、新型职业农民4612名。
焕发乡村振兴新风貌。聚焦“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改厕4.36万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完成5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重点示范村9个,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深度激发农村要素活力,全面推广“农权贷”“劝耕贷”,建立“三变”改革动态项目库,清查核实集体农用地96.4万亩,村集体资产总额4.47亿元,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32个,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清零。建成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农民普法馆,三里镇澄桥村、籍山镇三连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是南陵生态环境持续性好转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技量”不断提升,生态立县共识渐成主流、深入人心。
蓝天保卫战成效突出。坚持“五控”治理,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推进主城区高污染、高排放工业企业淘汰、搬迁与改造,整治“散乱污”企业367家,PM2.5平均浓度28.2μg/m³、空气质量优良率87.3%,稳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碧水保卫战纵深推进。创新开展“清三河、治六水”专项整治行动,健全“五长合一”管控机制,实现水质、水量、水位“三水联动”。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加快建设,市桥河黑臭水体治理通过省级验收销号,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项目全部建成。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信息排查,全面完成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治”工作。
净土保卫战进展顺利。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尾矿库信息化监测系统,完成11座尾矿库环境污染治理、3处关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百村千树”工程,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实现植树造林6.9万亩,新增城镇绿地18.1公顷、绿道3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3.5%,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积极探索“两山”转化实践样本,建立健全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开展“三大一强”攻坚、“4+1”污染防治,狠抓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这是南陵民生福祉全方位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七有”目标,厚植幸福底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累计投入64.2亿元,滚动实施50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稳就业促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程,新增城镇就业4.5万余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7.1亿元,获评首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充分落实专项政策,认真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工作。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智慧化建设,全面搭建居家养老三级服务平台。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高度关注特殊群体生活保障,为1.48万名被征地农民发放基本生活保障4320万元,各类社会救助逐年提标提补。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有效保障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各类公办学校13所,家发中学新校区主体竣工,籍山镇中心小学城南校区、和顺幼儿园进展顺利。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医院内科大楼竣工交付,建成3处PCR实验室,全县公共卫生应急预警和处置能力有效提升。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南陵目连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唐诗碑廊”文化园、毕家桥城市书房、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投入使用,县文化馆、图书馆晋级国家一级馆。基层文联组织建设工作被中国文联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全域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化供给。圆满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抓紧抓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工作,创新实施“六哨联动”,持续筑牢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严密防线。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捕退捕,建成“智慧渔政”监控系统,实现全县在册渔民170户607人退捕上岸、转产安置。举办首届春谷长周瑜与法治南陵建设研讨会,周郎法治文化品牌矩阵基本形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和重复信访治理。长风商业街、鑫山广场、鼎盛广场、大公馆等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取得积极进展。深入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纵深推进平安南陵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战果,乱象整治效果明显。
这是南陵政风行风系统性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有效强化政治担当、作风转变、反腐倡廉,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自身建设补钙壮骨、立心铸魂。
强化政治意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讲严立”“讲重作”等警示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持续加强政治学习、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为政府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通报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理议提案917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7800余件。强化政务信息发布,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水平。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复议机构,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
强化廉洁意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预算追加,推动财政绩效评价体系贯穿全过程、覆盖全领域。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和制度建设,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深入推进“一抓双比、五治五提升”专项行动,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殷殷嘱托,围绕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旋律,以建设市域南部副中心城市为主抓手,重点做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突破性的攻坚成果,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持续增强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创新建立“三重”调度会议和重大项目“四级”调度机制,分类分级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守牢经济增长“生命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6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5%,增速皆位居全市前列,经济运行结构不断优化。
这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培育主导产业,持之以恒抓招商、上项目,具有鲜明南陵特色的“一首四新”新兴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大力推进“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一批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全年实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7个,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个。以快递物流装备为首,电子电器信息、绿色低碳环保、高性能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四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一首四新”新兴产业体系初现雏形,中科微至实现县域企业10亿级产值零突破。生态文创产业基地、高端林品深加工、城东综合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谋划取得新进展,创新转型动能强劲,产业升级步伐铿锵。
这一年,我们创新思维、开放视野、改革举措,进行了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实践,城市活力更加充沛,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深入开展“学合肥、比长丰”专项行动,谋划全域构建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产业生态VC/PE+应用场景平台创新创业体系,聚力打造“八大平台”,凝聚赶超跨越发展共识。引进德贵资本管理公司,探索“基金+招商”合作模式。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古麒绒材、雅葆轩科技等企业上市推进顺利。抢滩布局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超级大脑”,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带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这一年,我们把民心作为最大执政资源,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发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践行初心使命。拓展延伸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创新开展“纾企困、惠民生”遍访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妈妈式”为企服务内涵,牢固树立无时不在、无微不至、无私奉献、无困不纾、无事不扰的“五无”理念,一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稳步推进房地产领域“难办证”“难安置”等历史存留问题化解,实施“模拟+阳光”征收模式,扎实开展房屋征收任务“揭榜挂帅,攻坚竞赛”行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彰显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兵役征集、双拥优抚全面加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供销、档案、地方志、气象、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老龄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激励着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五年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不仅是过去的实践总结,也是今后的工作启示。
一路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围绕时代之势、人民所期,紧盯产业质态提升,持之以恒推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层次高、产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建设,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产业生态上培土奠基,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优质增量。
一路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突出“结构优”。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聚力构建空间大平台,按照建设市域南部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形态优美的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定位,科学空间布局、推进要素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积蓄发展新能量、赢取发展新优势。
一路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守护“环境美”。坚持“以生产力提升自然力、以自然力反哺生产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探索“点绿成金、化青为银”的“两山”转化实践样本,释放更多“生态红利”,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一路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实现“百姓富”。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栉风沐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如歌,我们砥砺初心从人民走向人民的宗旨如山,我们矢志不渝从过往走向未来的征途如虹!今日之南陵,崛起之势蓄积待发,千亿工业产值、百亿产业集群可期可待!今日之南陵,城市之貌容光焕发,山清水秀景美、四态共融共生跃然眼前!今日之南陵,底气之足拔节而出,大干快上争先、敢作敢为敢当蔚然成风!今日之南陵人民自信,斗志昂扬!五年的成就,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中共南陵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群策群力,得益于全县人民共同奋斗、攻坚克难,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县人民,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陵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在我县创业、工作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南陵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博观而约取,知弱而图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产业链完整度不高,新兴产业体量不大,新增重大项目不多,项目推进速度较慢;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引育与产业强县需求仍有差距,新旧动能转换尚需加快推进;四是公路交通、民生保障、现代社区等基础设施供给仍有突出短板,民生服务水平不高,与群众的呼声和期待还有差距;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防灾减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六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干部缺乏主观能动性,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正视矛盾,直面问题,努力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南陵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方位建设“强优美富”美好南陵的决胜期。未来五年,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持续实施。同时,在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有利于我县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经过长期接续奋斗,南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发展机遇、发展潜力总体上要好于“十三五”。今年召开的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为南陵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让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毫不动摇聚焦“三大工程”建设,聚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及装备产业基地、“两山”转化与绿色转型实践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样板区、城市能级提升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建设市域南部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形态优美的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全方位建设“强优美富”美好南陵。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发展质量核心指标跻身全省县域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财政收入达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基本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共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形成宜居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的空间形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坚持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始终紧盯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和社会资本流向,加快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推进资源集约、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注重做大经济总量和调优产业结构并重、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并举,打破产业边界,扩大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一首四新”新兴产业体系。工业力争实现产值1000亿元,努力建成千亿产值、百亿产业集群,其中,快递物流装备实现产值300亿元,电子电器信息实现产值200亿元,绿色低碳环保实现产值200亿元,高性能新材料实现产值200亿元,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值100亿元。按照“双招双引、双培双带”的工作思路,注重招商与养商相结合,聚焦头部企业构链、科技创新强链、应用场景延链、配套企业补链、拓展领域扩链,大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力争引进超50亿元、超10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取得突破,为跨越式发展不断积蓄强劲动力。
二是聚焦创新引领、人才先行。探索建立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体系和制度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深化科研评价机制改革,搭建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培育,加快成果转化。抢抓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建设“核心+网络”协同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平台、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做大做实政府投资基金,完善私募基金激励措施,积极探索私募机构与产业基金合作模式。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均突破1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5件,新增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8个、各类高端人才100名以上,创新驱动力和人才支撑力显著增强。
三是聚焦城市提能、乡村振兴。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三生”空间,科学布局未来发展空间。以打造风情廊道为战略支点,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建设山水相间、韵趣相映、四态共融、产城共创的“六宜”城乡融合样板。持续构建“大交通”体系,主动融入商合杭高铁主干线,争取芜溧高速西南延伸至南陵,谋划布局芜宣机场直达通道和城区高等级外环路。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强二连三”,鼓励和扶持各镇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田长制”,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四是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全面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发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引导作用,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确保河(湖)长、林长、环境监督长等制度取得实效。探索生态保护赔偿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双碳”目标,落实节能减排降耗综合措施。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城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是聚焦民生获得、治理有效。立足稳就业保民生,持续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两地两区”新定位,持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慧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做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和信访维稳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0%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扩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积蓄后劲。
加码加力推进重大项目。全年初步安排实施重点项目230个,年度计划投资120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85个,年度计划投资90亿元以上。严格落实分层分级和“三重”调度机制,全力推进韵达(南陵)快递物流综合产业园、中科微至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永杰铜业铜材料精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征地拆迁和闲置工业土地清理力度,自建一批标准化厂房,为项目提供便利化要素保障,最大程度节约集约用地。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竣工50个以上。
齐心齐力攻坚“双招双引”。坚持“三有一讲”标准,突出投资速度、科技含量、亩均税收等关键指标,严格执行产业规划符合性、技术先进性、财务可行性论证等预审评估和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把好项目质量源头关。计划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力争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实施“筑梦春谷”人才发展计划,实体化运营县人才发展集团,全面升级招才引智政策,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个、高端人才12名。
用情用力优化投资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四送一服”“纾企困、惠民生”遍访活动,推深做实“办好一件事”投资体制和园区“标准地”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新增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聚焦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等关键环节,拓展深化“1%工作法”,持续为企业“瘦身减负”。建成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政策直达平台,建立惠企政策“一键确认”“免申即享”直兑模式,构建“端对端”一键通、一站式新型政企服务体系。
二、提升产业能级,锻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力。聚力打造“一首四新”新兴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全力推动顺丰科技、京东装备、极兔速递等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加速培育产业集聚强劲动能,打造全国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新地标。锚定快递快运快消冷链“三快一冷”智能设备行业热点,牢固稳住智能分拣设备制造产业基本盘。着重发力立体仓配、AGV等智能仓储领域设备制造,完善机械精加工、电机、辊筒等产业配套,重点培育分拣、仓储、配送、绿色包装“三主一辅”产业链条。谋划建设邮政博物馆、无人邮局。依托国邮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二级节点,以科技创新引领“南陵智造”,奋力打造“中国邮谷”。
培育壮大战新和优势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发展“天地”行动三年计划,围绕电子电器信息、高性能新材料、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做深做精矿产品产业链条,启动硅基、铜基、钙基新材料为主导的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力争玄武岩纤维材料产业园、正威集团铜导线制造、高端林品深加工等重大项目落地。持续壮大企业规模,力争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实施技改项目65个。
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检验检测、工业设计、数字信息、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知识产权等高新技术服务业。立足消费结构升级,重点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体育四大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假日经济、夜游经济、直播经济,启动建设城东综合产业园、老一小周边等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培育消费新动能。依托皖南山水风韵,串连6个镇及沿线5个A级以上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乡村营地、共享农庄、康养基地等新业态,筑强“一镇一节”系列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品牌。
三、加速动能转换,增强高质量发展源动力。充分凸显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平台驱动创新、改革推进谋新、市场引领革新,形成良性循环、互促互进新局面。
加速平台载体创新。谋划打造许镇综合水域片区众创空间,引导各镇围绕特色产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组建长三角绿肥(紫云英)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舜富产业研究院、快递物流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联合攻关,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实现产业创新上台阶。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施“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大部制”“扁平化”管理,让开发区“瘦身强体”回归本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国资平台功能化改造、分业性运营。加快构建“技术赋能+全程孵化+投资驱动+市场链接”的全新产业孵化体系,建立“孵化在外地、转化在南陵”合作模式,争创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家。
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实训基地和应用型研发平台,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初创型、成长型科创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争取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0个以上。
四、统筹城乡一体,提升高质量发展承载力。充分把握建设人民城市契机,推进梯次结构分明、功能配置互补、城乡协调融合,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一主三片区、两廊三带”空间发展格局,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整体设计,完成城东片区连片开发方案编制,加快全域旅游总规编制,建成国土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紧盯人民城市建设滚动项目库,完成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23个绿化地块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聚力打通对外通达“大动脉”,完成G318南青线升级改造一期工程、G205快速通道大中修工程,启动S339(三荻路)改造提升工程。更加畅通城乡路网“微循环”,建成奎湖路、惠民北路延伸段等道路,实施“四好农村路”233公里。聚焦群众关注,启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建成城东大货车停车场,加快建设城南山地生态公园。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青弋江(青安江)、漳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资福河控制性工程前期工作。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立足“一镇一业一院一头部一基地”的发展思路,推进紫云英小镇、云菇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全产业链发展“南陵大米”,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业品牌。聚焦农村电商提质发展,全面畅通三级物流体系,助力农产品上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16个美丽乡村点。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成土地增减挂钩1100亩、占补平衡36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持续加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建设,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筹建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集团。
五、创新社会治理,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力。始终坚持在发展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擦亮生态底色、文明底色、平安底色,打造环境优美、共治共享的幸福南陵。
聚力优化生态环境。强化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保护,持续开展尾矿库环境治理及土壤修复工程,关闭和修复矿山3座。巩固“清三河、治六水”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成效,实施市桥河、古亭河、洪湖水系整治工程。坚持常态化联合执法,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扎实开展奎湖湿地、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开展许镇联圩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攻坚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标对表、销号清零。筹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展示馆。
高标推进创城行动。实施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和顺社区、阳光社区等城市易涝点专项整治,探索“厂网河湖岸泵”一体化治水模式,畅通城市水循环。打造基层治理、交通出行、应急安全等城市应用场景。持续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建设环城东路农贸市场,形成县城区东西南北中便民市场格局。做实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门前包保责任制,大力整治临街乱建、占道经营、露天烧烤油烟等文明乱象。
全力守护平安南陵。严格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推进目标人群疫苗接种,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底线。建立健全城市生命线监测体系,建成县应急、消防救援、气象防灾减灾协同指挥中心,建设城东消防站及综合救援训练基地。切实发挥事中事后监管平台作用,逐步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格履行信访工作量化问责程序,建成县级矛盾调解中心,围绕“控增量、减存量”,切实抓好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增进民生福祉,汇聚高质量发展向心力。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真正服务人,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健全保障体系提升“幸福指数”。计划投入10.21亿元,实施好30项民生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800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700人以上。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实施大小王家花园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精准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救助制度,扩大第三代社保卡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切实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深化殡葬改革,加快小花山墓区改造提升,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发展社会事业提升“服务指数”。建成家发中学新校区、籍山中心小学城南校区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3所公办幼儿园。加快芜职院智能物流产业学院建设,做大做强芜湖科技工程学校。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聚焦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全面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启动智慧养老守护中心建设,引育卫生人才40名。厚植文化底蕴,启动大工山铜矿遗址公园建设,打造“黉塘书院”“霭里乡阅空间”等一批城乡阅读空间特色品牌。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加快城东小型体育场、游泳馆、镇级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县城区“10-15分钟健身圈”。认真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政策,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持续做好供销、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对台、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残疾人、老龄事业等工作。
创新社区服务提升“和谐指数”。坚持互补、齐备、平衡原则,完善菜市场、幼儿园、文体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社区“15分钟综合生活服务圈”。加快社区中心、睦邻中心“两级中心”建设,以“社区治理学院”为载体,创设“三治融合”“三社联动”等公益创投项目,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建成企业创智中心,加快建设“双创社区”,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务服务和集约便利的生活配套,构建创业创新微生态。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发展新起点,踏上未来新征程,新一届政府将勤勉履职、奋发作为,持续转变行政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建设忠诚型、开放型、担当型、服务型、效率型、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五型三化”政府,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树立忠诚尽职的政府形象。
以法治建设为抓手。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不断强化政府法人主体意识和契约精神。坚持县政府常务会议“一会一法”学习等制度,加快政府智库建设,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列席重要会议、参与重要决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有效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以政府的“法治指数”提升社会的“公平指数”。
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健全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以刚性约束强力保障各项工作硬落实、快落实。坚决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锲而不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唯担当。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南陵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精神抓发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促落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产业强、结构优、环境美、百姓富的美好南陵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1.双碳(P3):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对此,我国提出了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碳达峰指力争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力争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
2.五个区块链接(P4):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的重要事项,包括五项内容:谋划和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共建“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共建各类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我省各市的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市的城区对口合作,推动我省16个省辖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结对共建。
3.工业发展“天地”行动(P5):即围绕奋力打造产业强县,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优、强链补链,促进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的产业发展“顶天立地”、企业培育“铺天盖地”行动(简称“天地”行动)。
4.1%工作法(P5):2021年初,市委主要领导在开展新春集中调研时,首次提出“提高企业利润率1%”重大课题。5月份印发《芜湖市“服务企业1%工作法”方案》,创新性推出服务企业“1%工作法”重要举措。“1%工作法”既是服务企业的目标,又是开展工作的方法,旨在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围绕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构成,以集成、精准、务实的工作举措,最大程度降本增效,使提高企业利润率“1%”成为现实和长远追求,努力实现政府服务成效、企业发展获得感和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
5.十大惠民行动(P6):指公益广告整治提升行动、文明交通整治提升行动、城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居民小区整治提升行动、服务行业整治提升行动、集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门前包保整治提升行动、出租运营整治提升行动、文化旅游整治提升行动。
6.“联点共建”行动(P6):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造“人人有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强大社会声势,我县创新实施“联点共建”活动,明确在主城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以“籍山镇社区主动、联系单位配合、部门齐抓共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明创建工作。
7.四个不摘(P6):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8.“三大革命”“三大行动”(P7):即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五清一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村庄规划建设行动、畜禽资源化利用行动。
9.五长合一(P8):即河(湖)长、网格长、河段长、排口长、监督长。
10.划、立、治(P8):“划”即划定水源地保护区,“立”即树立水源地标识标牌,“治”即依法对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开展整治。
11.“两高”项目(P8):即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
12.三大一强(P8):指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
13.“4+1”污染防治(P8):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化工污染治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船舶污染治理工程、尾矿库污染治理工程。
14.七有(P9):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15.六哨联动(P9):指我县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而创新建立的固定哨、网络哨、科技哨、流动哨、监督哨、巡查哨工作机制。
16.“三重”调度(P11):指重点项目、重点事项、重点企业等“三重”工作调度机制。
17.VC/PE(P12):VC简称风投,又译称为创业投资,主要是指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企业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PE指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具有高成长性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并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实现资本增值获利。
18.八大平台(P12):即产业平台、创新平台、政策平台、金融平台、智慧平台、人才平台、场景平台、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平台。
19.“纾企困、惠民生”遍访活动(P12):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真正使班子成员受教育、企业困难能解决、人民群众得实惠。2021年6月,由县政府党组创新制定的专项活动。
20.揭榜挂帅,攻坚竞赛(P13):即在2021年县城区重点工程征收计划中选择4个攻坚地块,将征收工作任务公开挂榜,由各镇揭榜认领、主动承担征收工作任务,在限定时限内兑现绩效考核。
21.双招双引、双培双带(P17):即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培育产业培育市场和带动投资带动创新。
22.“三生”空间(P18):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23.六宜(P18):即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宜创。
24.两地两区(P19):即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及装备产业基地、“两山”转化与绿色转型实践基地和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样板区、城市能级提升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先行区。
25.三有一讲(P20):指选择投资者标准,即有品牌、有实力、有经验、讲诚信。
26.AGV(P21):即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英文缩写,是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
27.一镇一业一院一头部一基地(P24):指一个镇明确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产业研究院、一个头部带动龙头企业和一个产业示范基地。
28.厂网河湖岸泵(P25):即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河道、湖泊、岸线、泵站。
29.双减(P26):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30.三治融合(P27):指基层治理新模式,即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
31.三社联动(P27):即在政府主导下,在社区治理中以党建为引领,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并实现“三社”相互支持、协调互动的过程和机制。
32.双创社区(P27):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打造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在聚集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工业厂房、创客中心、孵化器并配套建设行政办公、餐饮住宿、商贸服务等功能服务区。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