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4 20:26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31日在新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新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深化“9+2”工作布局,大力实施“五提”行动,深入实施“1366”总体发展思路,切实用好“六项抓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回稳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初步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0亿元,同比增长4%,分别高于省市2.7、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14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312元、18596元。新安先后获评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中国工业百强县。
这一年,我们战疫情、稳增长,防疫发展夺取“双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闻令而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建“一办六组三专班”指挥体系,外控源头防输入、内断传播防蔓延,构筑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做到了感染少、清零早,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我们坚持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恢复,密切关注生活、防疫物资市场供应,确保储备充足、价格稳定。21名援鄂医护人员不辱使命,载誉归来,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责任担当,2人荣获“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县人民医院荣获“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我们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疾控能力建设,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二院、中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全部建成投用,日检测能力达到58000例,自去年2月14日以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我们坚持戴着口罩抓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动项目复工、企业复产、市场复业、学校复课,主要指标出谷转正,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各位代表!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公安民警、基层同志坚守岗位,广大志愿者、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社会各界援手相助,54万新安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聚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诠释了荡气回肠的抗疫精神!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全县抗疫斗争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一年,我们调结构、提质量,产业转型释放新活力。主导产业稳中有进。持续实施“倍增提质、帮扶解困、资源盘活”三大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2家,“小巨人”“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1家,万基控股扭亏增盈,新强联敲钟上市。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6个,完成投资76.3亿元。新强联二期、卡勒幅高端医疗装备等一批引领性、突破性项目竣工投产,新安荣获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第9名。新兴产业增势强劲。深入实施“电商+”“物流+”,着力打造电商物流园、电商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园。全县电商交易额预计达到36.75亿元,网络零售额累计达到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8.4%。特色产业效益凸显。新发展大粒樱桃、朝天椒等高效经济作物5万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29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4.9亿斤,同比增长11.9%,新安获评“全国产粮大县”。千唐志斋新馆主体封顶,函谷关本体加固全部完工,大河田园、苏园被评为3A级乡村旅游景区。2019中国书法·年展在我县成功举办,新安文旅宣传片华丽亮相央视秋晚。全年接待游客110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47亿元,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新安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加充沛!
这一年,我们强载体、优服务,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面提速园区建设。研究出台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两家产业集聚区顺利完成“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占全县的93.6%。洛新产业集聚区成功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纾难解困服务企业。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深入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月底前实现应复尽复,市场主体逆势增长5452家,增长率全市第一。全年召开银企洽谈会7次,协调企业融资3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3.7亿元。狠抓项目扩大投资。大力实施“96152”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1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76亿元。2×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加快推进,“引热入洛”工程顺利完工,德野房车、静脉产业园、LNG豫西储气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落地投产。新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
这一年,我们抓改革、促创新,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方位推进行政审批提质提速,35家部门、1037项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企业注销“一网通办”。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制定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2019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市第二。顺利承接省市赋予“三起来”示范县的160项管理权限。持续深化机构改革,省定5个领域行政执法机构全部挂牌运行。开放招商成效显著。紧紧围绕“222”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开展大员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255.5亿元。预计利用省外境内资金88.6亿元,省内资金52.4亿元,吸收外资3亿美元。两个投资超百亿元文旅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创新型县域试点建设,持续发力“双倍增”,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08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3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8%。新安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集聚。
这一年,我们强内涵、提品质,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新区开发扎实推进。云梦路二期、青河大道、卧虎山路、绿云路建成通车,县委党校、新安二高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黛眉大道、龙泉河生态谷、安置区建设顺利实施,“新区开发推进年”行动成效显著,城市框架全面拉大。基础设施加速完善。洛新快速通道全线通车,新伊高速公路开工建设,G310二期加快推进。引畛济涧工程按期通水,涧河生态河谷顺利完工,青要山水库建成蓄水。实施城镇提质项目103个,完成投资35.8亿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个,新建立体停车场3座,完成70个楼院、26条道路“三线”入地,城区供热率、供气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5%、95%、100%,城市“筋骨”更加强壮。文明创建成果丰硕。积极开展“新安是我家,我为我家添光彩”“全民清洁家园”活动,以全省第二、全国第十九的成绩一举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市民素质显著提高,新安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更加齐备!
这一年,我们抓脱贫、促振兴,全面小康亮出新成色。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整合扶贫资金1.4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05个,完工率100%,2.04万名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最后823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沟域经济提质增效。谋划实施沟域生态经济项目52个,总投资3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4.6亿元,打造大河田园、樱桃生态谷等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带)12个(条),全市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观摩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大力开展22个村“三变”改革试点建设,全年新增土地流转5万亩,全县30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美丽乡村更加宜居。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完成农村改厕1.65万座,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11个,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建成垃圾分类中心(站)29个,在73个村试行垃圾分类处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公里,全县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全覆盖;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5处,3.2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新安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这一年,我们破难题、补短板,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大气污染实现标本兼治。坚持以“三铁”抓“三散”治“三源”,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PM10、PM2.5年均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1天,主要指标实现“两降一增”,全面完成市定目标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加强。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深入开展,“45699”水资源生态涵养综合利用工程加快推进,河湖“清四乱”全部完成,河流排污口动态清零,“五河同治”成效显著,沿黄生态廊道基本贯通,全省“四水同治”现场会莅新观摩。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完成营造林8.75万亩,村庄绿化美化80个,修复矿山1.4万亩,全省“三山”整治工作现场会莅新观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4%,县城绿地率达到37.6%,成功创建“河南省森林城市”。新安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靓丽!
这一年,我们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全年民生支出36.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8%,八大类60项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建成农村幸福院25个,新增养老床位200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93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每人每年4400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416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600个,完成西关小学、城关二中等12所学校改造提升,新安二高开工建设,高考一本及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5年保持全市第一,我县在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入选全省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新安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扫黑除恶、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推进,顺利入选“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食品安全达标县”。新安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加惠民!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五年奋斗历程,我们高举伟大旗帜,牢记殷殷嘱托,抢抓重大机遇,咬定全面小康目标,全力以赴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发展,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发展篇章,新安迈向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行列的步伐铿锵有力!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400亿元、500亿元两个大台阶,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5万元,五年增加3.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2018、2019年蝉联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先进县,新安在省市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过去五年,是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719个,累计完成投资近千亿元,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洛新产业集聚区入选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省首批智能化示范园区试点,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0%。电商、物流势头强劲,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8.5%,高于2015年4.1个百分点。全域旅游加速发力,文旅融合深度布局,2020年旅游综合收入是2015年的1.7倍。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新安樱桃”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沟域生态经济异军突起,覆盖127个村25万人,连续四年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222”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新安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全面擎起!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的五年。“三力联动”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工程项目全流程审批最短13个工作日办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达到26362家。县乡两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僵尸企业”全部完成破产处置,3家县属平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创新型县域试点建设成效初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家,省级创新平台达到29家。对外开放成果丰硕,与5个国家和地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组织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贸易伙伴扩大到13个国家和地区,“新安制造”大踏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区开发建设、老城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农贸市场、市政道路、星级公厕、城市书房、广场游园、立体停车场全面提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2%,高出2015年近10个百分点,全省百城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现场会莅新观摩。G310成为豫西干线大动脉,连霍高速新安西出口成为重要交通枢纽,洛新快速通道把新安到洛阳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新安获评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畅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获评“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县”,新安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赏心悦目!
过去五年,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削减率达到88%,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引畛济涧顺利竣工,一举改变了新安“守着黄河没水用”的局面。总投资18亿元、全长42公里的涧河生态河谷全面建成,实现了“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确保了“一河清水送洛城”“一道绿色通洛城”。累计修复矿山2.1万亩,枕头山公园、西湖游园提升等生态工程建成投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黛眉山、青要山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个村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生动呈现,新安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五年。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53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015年的2.18缩小至2020年的2.06,增速持续高于地区生产总值。4.47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8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在新安成为历史!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76所,7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名片学校,职教中心建成投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紧密型医共体全国试点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130个,县乡村三级远程会诊实现全覆盖。10座城市书房、296个农家书屋、306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惠民利民、温暖民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安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具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五年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县政府扛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战斗力持续提升。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对台、侨务、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史志、残疾人工作、妇女儿童、共青团事业等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十三五”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些成绩凸显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正确领导,蕴含着县政府班子团结拼搏、励精图治的责任担当,凝聚着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为民情怀,淬炼着全体干部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浸透着全县人民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安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三五”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新安发展,造福新安人民,必须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四力”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紧跟总书记步伐、紧扣党中央节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思路举措落实落细。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的作风导向,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提升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战斗力,奋力破除发展道路上的层层壁垒和障碍。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发挥产业特色、城市特色、生态特色、文旅特色、县域特色,走独具新安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主动融入大势大局、积极抢抓发展机遇。自觉把新安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中去考量,放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功能布局中去谋划,找准结合点、锚定突破点、抓牢关键点,在乘势借势、谋势蓄势中赢得发展先机,提升发展地位,坚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延续好的发展思路。做到发展决心不动摇、发展工作不间断,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1366”县域总体发展思路,用好“六项抓手”,实现调速不减速、量增质更优,形成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安实践”。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用心用力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向未来,我们将一以贯之、大力发扬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对标先进、拉高标杆,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疫后综合症”逐步显现,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兴产业培育仍需加力;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镇化水平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较多,民生欠账依旧不少;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改善环境质量尚需持续加力;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干部队伍跟不上新时代新要求,“三种心态”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当前,新安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走到了由大到强、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关口,站上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起点。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期、转型跨越裂变期、特色优势彰显期、风险挑战交织期“四期碰头”的关键时刻。从宏观发展看,2021年中央对宏观政策的定位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实施更加积极可持续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精准的货币政策,在重点任务上主动作为,既注重需求侧管理,又注重科技创新。“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这是我们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县域经济扩量提质的重要“窗口期”。从区域发展看,中部地区崛起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洛阳都市圈建设高速起步,给我们带来重大政策、项目、资金利好。作为洛阳重要组团、经济首位县,新安在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政策利好,也被市委市政府寄予重望。从比较优势看,新安经济体量过五百亿,产业链较为完备、产业较为集聚、基础设施较好、营商环境较优,发展有基础、有潜力。尤其是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等一系列荣誉,有利于加快形成集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发展要素的“强磁场”,更有利于先行先试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干部队伍看,当前,全县干部群众思想统一、思路清晰、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浓厚,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在抢抓机遇、化危为机中,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共新安县委关于制定新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新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在“十四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朝着“三个强县、三个新安”的奋斗目标迈进。“三个强县”就是:经济强县、文旅强县、生态强县。“三个新安”就是:魅力新安、文明新安、幸福新安。
“十四五”时期,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洛阳都市圈,全面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抓好县域治理“三起来”,做好乡镇工作“三结合”,聚焦“助力都市圈、打造增长极,践行‘三起来’、实现新跨越”,深入实施“1366”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更大贡献,奋力迈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行列。
“十四五”时期,新安的战略定位是:“北方人文山水城市、洛阳都市圈重要节点、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我们必须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协同治理,挖掘提升黄河文化、和合文化、汉函谷关丝路文化,积极探寻山水城市的人文脉络和人文符号,建设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叫响“我在新安等你”“来到新安、自然心安”城市品牌,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力打造“北方人文山水城市”。必须积极助力洛阳都市圈,主动对接洛(阳)渑(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强组团增能级,优化空间布局,增强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能力,着力强化“洛阳都市圈重要节点”。必须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统筹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
“十四五”时期,新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实现“三强三高一迈进”。“三强”就是:经济实力更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培育形成2—3个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全市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基本确立;全域旅游、农文旅融合等领域再创新优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跃升,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左右。科教驱动力更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明显加快,全县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走在全市前列。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提升“学在新安”教育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人民幸福感更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三高”就是:生态文明水平更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新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黄河安澜的新安屏障更加牢固。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更高。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产品日益丰富,文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在新安等你”“来到新安、自然心安”成为省内知名县域文旅品牌,旅游总收入达到4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更高。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人才、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更加顺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一迈进”就是:迈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行列。增长潜力充分发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增长的质量效益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开放引领力和创新驱动力明显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支撑洛阳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各位代表!展望“十四五”,目标催人奋进,愿景鼓舞人心。披荆斩棘,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勇往直前,我们还要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抓好县域治理“三起来”、做好乡镇工作“三结合”,全面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深入实施“1366”总体发展思路,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中勇于担当、贡献力量,奋力迈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行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巩固回稳向好发展态势。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深化提升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9628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9大体系60多个重大专项,实施223个、总投资8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9亿元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2×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新强联精密轴承智造科技园、北玻装备产业园、中钢洛耐特种碳化硅新材料、洛阳风动工具智能制造等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工业用地收储和标准厂房建设,为项目加快落地创造条件,确保重点项目落一个、建一个、成一个,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培育提升消费能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深入实施消费提力行动,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着力促旺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激活潜在消费,拉动经济更快复苏、更好增长。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放大央视秋晚宣传效应,策划促进消费系列活动,壮大网络消费、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亿元。构建紫霞天街、黛眉广场夜间经济圈,打造“古都夜八点·我在新安等你”,培育新安消费“打卡地”!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树牢“保实体经济就是保经济基本盘”理念,深入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常态化落实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全年减轻实体企业负担3亿元以上,市场主体达到3.1万家,让好政策成为企业的真实惠。持续深化地企合作,全年签约项目30个以上,金额50亿元以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落实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暨“一联三帮”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两个健康”示范县,开辟企业发展“新天地”!
(二)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夯实“222”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强筋壮骨、挺起“脊梁”。
巩固提升主导产业。落实“工业强县”战略,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强化龙头企业、关键企业政策支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打造2—3条优势产业链,加快构建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铝钛新材料产业集群、超5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和超100亿元的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业集群。对接全市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铝加工、水泥、煤电等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发展,实施新一轮更大范围的“三大改造”“三大融合”,鼓励支持制造企业逐步转向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主导产业要“老树发新枝”!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新兴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发展线上经济,围绕“互联网+”“数字+”,打造3个淘宝村、2个电商示范村,建设直播基地,改造提升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完善冷链仓库、冷链配送设施,建设生鲜食品加工基地,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新模式,力争全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8亿元。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丰洛现代综合物流园、铵帮电子商务物流园建设,着力打造豫西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企业集群。新兴产业要“新树结硕果”!
着力打造场域载体。抓好场域载体这个“强磁场”,紧扣“企业抓龙头、产业筑链条、区域建集群”,以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6+3+X”新型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大力实施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三提”和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两改”,着力将两个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产业转型试验区、产城融合开发区、服务企业示范区、创新创业先行区”。持续实施“倍增提质、帮扶解困、资源盘活”三大工程,加大“三未”土地整治力度,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借巢引凤”,提高亩均效益,挖掘发展潜力,场域载体要“遍地开新花”!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坚持用改革之力破解发展难题,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打好改革组合拳。确保省市下放的160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接得住、用得好。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国有平台公司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质增效,有序有力推进万基控股集团改革发展,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统筹抓好财政事权、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确保改出活力、改出成效。
掀起招商新热潮。树牢“县外即域外、县外即开放”理念,主动融入洛阳“三区融合”、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和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等规划建设布局,充分发挥“1+2+6+11”招商体系作用,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质选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大员招商、全员招商,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到位资金155亿元以上。加大在谈项目跟踪对接力度,确保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洛新金科智慧科技城等24个重点在谈项目尽快签约。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产业基金作用,开展资本招商。加强与洛阳中心城区和义马、渑池等周边城市在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城乡联动发展、区域协同发展。
打造营商好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确保“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分别达到90%、70%以上。严格落实“1+15+N”政策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实行企业反映问题列单、交单、办单、清单、晒单“五单”管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塑造“心安”营商品牌,真正让企业家“来到新安、自然心安”!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落实“科教驱动”战略,以创新型县域试点建设为抓手,深化提升现代创新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第一动力。
建好创新平台。围绕扩量、提质、增效,强力推进科技企业和创新平台“双倍增”,探索“研究院+创新平台+合作项目”运行模式,谋划设立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三大基金,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创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完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以现代农业、信息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为重点,推动创新资源向我县转移、创新成果在我县转化、创新要素在我县集聚。
培育创新主体。围绕两大主导产业,探索链条式发展路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加大双瑞万基钛业、新开源石化、爱科麦钨钼等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力争中超新材料在科创板上市。加强与河南投资集团、市国宏集团的合作,用好先进制造业基金、军民融合基金,支持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企业培育“一行动三工程”,新培育“小巨人”“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力争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10家,壮大创新载体,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能。
优化创新环境。坚持引进外部人才和培育本地人才并重,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团队激励机制,积极实施“新安人才计划”,持续开展十大专业人才、十大乡土人才、十大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人才评选工作,重点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加快建设人才公寓,落实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真正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五)大力实施城镇提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加快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年行动,深化提升新型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站在未来看现在,聚焦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都市圈规划,抢抓“强组团”扩容提质和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全市“两区布局、四级联动”城镇总体布局,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一节点”的城市发展格局和“一横一纵三区多点”的“T”字型县域城镇空间结构,确保空间布局更科学、功能配置更完善。
加快新区开发。坚持“五区联动”发展,全力推动北部“龙泉新城”、南部“涧滨水城”、东部“汉关文化城”和磁涧片区(洛新产业集聚区)、铁门片区(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新区开发提速年”行动,突出抓好北部“龙泉新城”万象路、象山大道、星渠路等9条道路建设,加快实施陈湾、石庙、牌楼、宋村安置区建设,确保育才学校、妇幼保健院、卧虎山公园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年底前建成投用,龙泉河生态谷、皂涧河生态谷年底前部分区域开园投用。“涧滨水城”15条市政道路年底前完工通车,安置区建设加快推进。“汉关文化城”园区道路年底前通车。磁涧片区(洛新产业集聚区)、铁门片区(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12条市政道路年底前全部通车。推动城市服务功能、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城镇建设提质和城市双修,完成21个老旧小区改造和新老城排水防涝改造,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改造提升5处游园、4个森林公园,确保县城建成区供热率达到85%。加快推动建业、碧桂园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物业规范化,实现“小区自治式”向“物业管理式”转变,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抓好中心镇特色镇建设,通盘谋划镇区、中心村、特色村建设,重点推进镇区城市双修、路网环通、雨污分离、污水处理厂全面提级改造,推动镇村提升提质。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让城市更有底蕴、更有品位、更有温度!
提速互联互通。强力推动“交通优先”工程,做好新伊高速、济新高速、洛阳大西环等项目配合服务工作,抓好县城环线、八陡山互通立交、连霍高速函谷关站等重点路网工程,S242南嵩线南庄至G310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S312沿黄线仓田至新渑交界段道路提升工程12月底前完工,G310二期8月底前主体完工,着力构建“六横七纵一外环”骨干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河湖连通工程,青要山水库供水工程年底前完成总工程量的90%,三河水厂、三河供水枢纽4月底前全部完工,“引故入新”10月1日前竣工投用,着力绘就新时代山水新安壮美画卷!
巩固创建成果。深化“新安是我家,我为我家添光彩”“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创建日”等实践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开展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抓好基础设施提升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聚焦群众关切,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创建常态化、制度化,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认真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围绕政策、规划、产业、就业等重点,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群众发展,坚决守住胜利果实,让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大力发展沟域生态经济。坚持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按照3A景区标准,重点提升12个(条)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带),在沿黄五镇新谋划布局3个(条)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带),打造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实施好45个沟域生态经济项目,力争年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2.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亿斤以上,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省级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完成5.12万亩调整任务,打造大粒樱桃、软籽石榴、朝天椒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扩大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和面积,让农业成为既有盼头、又有奔头的产业!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承接上级政策,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差异化推进乡村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1个、整治提升村100个。完成沿黄五镇生态廊道沿线村庄改厕和垃圾分类,确保全县实现垃圾分类的村达到一半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让农村成为既能安居、又能乐业的家园!
持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坚持承包地“三权分置”,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宅基地有偿使用,确保全县农地经营权流转率达到65%。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打造休闲农业园18个,确保全县7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让农民成为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职业!
(七)积极推进文旅兴县,培育县域经济新支柱。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深入实施文旅兴县战略,积极融入全省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工程,依托北部“四山一湖一集群”、南部“一带一城一园区”、东部“一沟一域一特色”大格局,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
推动融合发展。传承、弘扬好新安窑、澄泥砚、唐楷书法、和合文化等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新安故事,打造黄河文化遗址展示体验区。加强与豫资集团、洛阳旅发、洛阳农发、中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的深度合作,支持黛眉山、青要山创建5A级景区,推动龙潭大峡谷品质再提升,积极创建黛眉山旅游度假区。主动融入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加快推进汉关文化城和铁门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建成投用千唐志斋新馆,谋划实施中国书法博物馆、丝绸之路关隘博物馆、新安窑博物馆、澄泥砚博物馆、黄河石文化博物馆、乡愁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互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与国土绿化、沟域生态经济有机融合,推动黄河神仙湾、天兴生态园等创建A级景区,真正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富民产业、绿色产业、主导产业。
加强策划营销。整合全县文旅资源,培育城、镇、村、景区一体化全域旅游产业新模式,打造4条产品特质各异、文化内涵不同的旅游环线,积极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来到新安、自然心安”“我在新安等你”文旅品牌,科学制定营销策划方案,用好函谷关世界文化遗产、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特色名片,用活樱桃文化节、唐楷书法高峰论坛、和合文化论坛等标志性节会活动,推动线下与线上互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扮靓“丝路汉关、山水新安”城市名片!
完善综合保障。积极完善旅游通道、标识、客运、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龙泉新城”“汉关文化城”五星级酒店,积极推进甘泉小镇、小沟等民宿集群建设,开工建设石井老街微度假体,大力发展北部旅居康养区、涧滨休闲度假康养带等康养型度假产业,积极探索“白+黑”模式,尝试推出夜游产品,着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全产业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发游客二次消费,让游客在新安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游得有趣、购得实惠、玩得开心!
(八)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统领,落实“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五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着力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期盼。
下大力气巩固污染防治成效。持续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从源头治理着手,在抓好“六控”的同时,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深入开展生态保护红线排查监管,全面落实“人防+技防”,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白色污染治理,确保静脉产业园垃圾发电项目建成投用。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四水同治”,深入开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全面推进“五河一渠同治”,强力推进总投资42亿元的“45699”水资源生态涵养综合利用工程,认真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河渠综合治理水平。实施生态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提质行动,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加快实施乐道、驿站、码头等配套设施和快、慢道建设,科学布局生态、休闲、康养等农文旅融合项目,让沿黄生态廊道成为保护母亲河的绿廊、建设幸福河的游廊和高质量发展的长廊!
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聚焦国土绿化提速提质提效,坚持集生态、绿化、美化、效益为一体的新造林模式,加快沿黄10万余亩宜林地高标准绿化步伐,实现沿黄五镇绿廊贯通,打造绿水青山的新安生态画廊。扎实推进沿黄生态修复,决战冲刺“三山”整治,确保彻底完成、动态清零,奋力书写新时代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九)始终心系群众福祉,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民生为本”战略,围绕“七个有所”,扎实办好八大类50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久战。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人物同防、闭环管理”,加强进口商品、冷链物流、返乡人员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管控,持续做好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新返新人员的追踪排查,从源头上杜绝“行走的传染源”。引导群众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返学,倡导群众就地过节,做到“三减少、三加强”。发挥好“洛康码”大数据信息技术护航作用,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科学有序组织好新冠疫苗紧急接种,最大程度减少传播风险,让新安人民的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强化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创业培训3500人,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低保、特困供养救助、临时救助等传统民政兜底保障政策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托幼服务,新建“乐养居”2个,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解决好“一老一小”突出问题,让新安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有底气!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抓好学前教育,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行动,第五实验幼儿园5月底前主体完工。巩固义务教育,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县城学校扩容提升工程,建好教师周转宿舍,开工建设农村教师保障房,西苑学校、城关二小新建教学楼力争春季完工、秋季投用,加快建设城关一中、北区育才学校。普及高中教育,新安二高年底前主体完工,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力争名校录取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洛阳职业科技学院、县职教中心创新发展,让新安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更加顺畅、“学在新安”教育品牌更加响亮!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和医共体建设,确保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县域就诊率达到90%左右。加快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址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逐步创建三甲医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打通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与洛阳中心医院的远程医疗协作,充分发挥远程诊疗中心作用,强化县级医院专科建设,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让新安人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健康新安建设提质提效!
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筑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共建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前景美好,重任在肩。我们将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讲担当、守规矩、转作风,重落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推进创新政府建设。树牢创新意识,强化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的学习,注重用市场机制、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产业转型、项目建设、社会管理等工作,提高发展本领。强化科技赋能,善于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建设不打烊的“数字政府”,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县人大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察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统计监督职能,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加强政务公开,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以政务公开更透明确保权力运行更阳光!
推进高效政府建设。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持续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导向,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提升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战斗力,善于“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以实绩实效说话,用群众认可检验。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实行项目化、闭环化管理,进一步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最大限度减少事务性活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上,努力让政府工作“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以政府工作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国企国资、财政资金等重点领域监管,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让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
各位代表!“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助力都市圈、打造增长极,践行“三起来”、实现新跨越,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中勇于担当、贡献力量,奋力迈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行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9+2”工作布局:“十三五”期间,市委研究确立的思路举措,九大体系,即现代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开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两个攻坚,即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两大攻坚战。2021年,市委对“9+2”工作布局赋予新意新解,进行深化提升,将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分别提升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将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别调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
◆“五提”:指产业提质、消费提力、基建提级、动能提档、都市圈提速。
◆“六项抓手”:即项目建设、城镇提质、乡村振兴、新区开发、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旅游。
◆县域治理“三起来”:指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
◆“一办六组三专班”:“一办”即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六组” 即医疗防治组、宣传报道组、医疗物资保障组、督查督办组、交通稳控组、社会稳定组,“三专班”即“三返”人员工作专班、市场供应保障工作专班、应急处置工作专班。
◆“小巨人”企业: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指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三大改造”:即智能、绿色、技术“三大改造”。
◆“两个健康”: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指建立健全机制,积极联系企业;优化精准服务,强化对接企业;推动减税降费,持续惠及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助力企业。
◆创新“双倍增”行动:指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
◆“三线”入地:指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从以往架在空中的方式改为全部埋入地下的改造工程。
◆“三变”改革:“三变”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每个镇打造1个示范村、8至9个整治提升村,全县高标准打造1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整治提升村。
◆“三铁”抓“三散”治“三源”:“三铁”指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三散”指“散乱污”企业、散煤燃烧、散尘污染;“三源”指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
◆“45699”水资源生态涵养综合利用工程:“4”指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中水综合利用项目;“5”指目前实施的五大水利工程;“6”指县域6条河流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99”指沟塘、调蓄、饮水、堤灌等项目小流域治理。
◆河湖“清四乱”:指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
◆“四水同治”: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四水同治”战略。
◆“222”现代产业体系:指县委、县政府按照“发展壮大两大主导、积极培育两大新兴、大力发展两大特色”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大主导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即现代物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两大特色产业即旅游业、高效农业。
◆“三力联动”:指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
◆“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生存和经营的企业
◆“四好农村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五大行动”:指蓝天行动、碧水行动、林业生态行动、乡村清洁行动、生态修复行动。
◆“三山”整治:指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生态环保厅、省应急管理厅五部门联合开展的露天矿山整治、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治理攻坚行动。
◆“三种心态”“三种精神”:指“自满”“等靠”“安逸”三种心态;“进取”“拼抢”“攻坚”三种精神。
◆乡镇工作“三结合”:指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
◆“一联三帮”:指联系辖区内一定规模民营工业企业,加强政策宣传贯彻,着力为企业提供深度政策服务,优化企业服务,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开展对接活动,着力帮促产业项目落地达产。
◆“三大融合”:指技术、产业、管理“三大融合”。
◆“百园增效”:2020年11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全省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产业集聚区土地高效利用评价,促进节地水平、产出效益双提升,助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未”土地:指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
◆“三区融合”:指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区”实现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1+2+6+11”招商体系:“1”是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2”是两个产业集聚区,“6”是六个招商工作专班,“11”是11个乡镇。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指“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
◆“1+15+N”政策体系:“1”指1个新安县营商环境优化总体行动方案;“15”指围绕企业反映最强烈、群众呼声最集中的15个重点领域,逐一制定的15个专项行动方案;“N”指各单位对照“三定方案”“权责清单”“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制定的N个营商环境服务措施。
◆“两区布局、四级联动”城镇总体布局:“两区布局”指洛阳北部城市发展区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发展战略,按照“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的发展路径,构建半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态圈和生活圈;南部生态涵养区重视强化4个县城的生态保育和经济联系。“四级联动”指加强中心城区与“六组团”的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和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方便群众生活,提升洛阳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一体两翼一节点”的城市发展格局:“一体”指县城,“两翼”指磁涧片区、铁门片区,“一节点”指石寺镇。
◆“一横一纵三区多点”的“T”字型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一横”指陇海城镇密集发展轴,“一纵”指以济新高速、S242为依托的县域南北向城镇发展次轴,“三区”指北部生态旅游区、中部特色农业发展区和南部城镇发展区,“多点”指以中心镇、特色镇、特色小镇为主体的城镇空间支撑性节点。
◆北部“龙泉新城”、南部“涧滨水城”、东部“汉关文化城”:2020年5月27日,市委书记李亚在调研新安时强调,新安新区开发要结合北方山水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建议将北部山城命名为北部“龙泉新城”,南部水城命名为南部“涧滨水城”,保留东部“汉关文化城”的提法。
◆洛阳大西环:指新安磁涧至高新丰李至伊川鸦岭的道路工程。
◆“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北部“四山一湖一集群”,南部“一带一城一园区”,东部“一沟一域一特色”大格局:“四山一湖一集群”指黛眉山、青要山、龙潭大峡谷、荆紫仙山、万山湖和民宿集群;“一带一城一园区”指洛阳文化旅游示范带、汉关文化城和千唐志斋文化旅游园区;“一沟一域一特色”指沟域经济。
◆“六控”:指控尘、控车、控排、控烧、控煤、控油。
◆“五河一渠”同治:指新安县域内的涧河、畛河、青河、磁河、金水河和邙山渠的综合治理。
◆“三减少、三加强”:指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出行风险,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社区管理、加强定点诊治。
◆“四治并进”:指“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并进工作。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