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年云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5 20:35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1日在云浮市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云浮市市长王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促进“美丽云浮、共同缔造”,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18亿元,增长4.1%,增速排全省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6亿元,增长8.9%,增速排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其中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0.5%、20.3%,增速排全省第4位和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增速排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24亿元,增速排全省第8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2%、19.4%。

  一、落实“六稳”“六保”成效显著

  常态化疫情防控进一步抓牢。创建“一统揽、两作用、三联系、四超前”①,创造性实施“大数据+”“微网格+”等防控举措。完成驰援湖北、支援湾区战疫双重政治任务。全力打好清明、高考、公务员考试和秋冬季防疫等节点仗,以及外防输入阵地仗。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保持疫情“零发”良好态势。“双统筹”取得重要成果。

  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建立工作专班,帮助企业解决原料、用工、物流等问题。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各类企业减负逾18亿元。发放稳岗补贴、社保补贴等共1.6亿元。扶持企业生产防疫物资。加快恢复生产和流通,实现市场稳供保价。

  “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落实保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6.4万人。市场主体恢复性增长7.66%。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稳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稳住外贸基本盘,进出口总额增长6.6%,增速排全省第4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4%,增速排全省第3位。粮食播种面积增长2.2%。云浮农商行和郁南农商行挂牌开业,完成农信社全面改制任务。保基层运转政策和资金有效落实。

  二、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七大产业加快培育。金晟兰优特钢项目(一期)将在3月建成投产。南方东海精品钢项目(一期)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成功举办第二届省市共同推进信创数字经济大会。信创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同方计算机公司年产120万台全国产计算机项目实现投产上规。联合佛山、广州等城市申报国家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城市群。亿航自动驾驶飞行器等先进装备项目落地建设。市健康医药产业园获批省市共建培育园区(中医药产业园)。颂春药业、衍生健康医药实现投产上规,态森德制药建成试产。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总量达2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总量达9个。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入选第一批省历史文化游径3条、第二批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项目预计今年8月前建成投入使用。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编制实施《云浮市中心城区石材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推动石材产业集聚创新绿色发展。云浮石材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推动115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增改造项目备案95个,总投资25.8亿元。不锈钢制品行业技术改造成效显著。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7家。企业上市步伐加快,惠云钛业成为我市第2家A股上市企业。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云浮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和新兴新成工业园申报省级高新区加快推进。云浮高新区孵化器获评省级孵化器。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加快建设。广东云浮农业科技园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总数达96家。全市专利申请量2674件,增长39.78%。

  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提速增效。全市共引进项目99个,计划总投资547.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68个、超10亿元项目16个。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碧桂园(郁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一期)、云浮新区水厂(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广湛高铁等39个项目开工建设。华润西江发电厂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云河发电公司天然气热电联产、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云浮段)、新兴凤铝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三、生态优势进一步筑牢

  新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生态云浮建设。推动“一廊三带”②规划建设,创新“生态+”模式,加强生态保护和有序开发。完成造林更新16.17万亩、森林抚育38.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25%。建成碧道30公里。广东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创建国家森林乡村 28 个、省级森林小镇 1 个、省级绿美古树乡村 9 个。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8.6%。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完成9宗小水电站整治和10宗易灾河段除险加固任务。西江云浮段水质长年保持Ⅱ类以上,国考断面水质排全省第1位。长岗坡渡槽列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完成市、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完成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市工业废物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实现全覆盖。

  四、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级专业镇7个、专业村48个。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29个、广东农业公园3个。获批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食药同源)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云浮配送中心起步区,生产基地达15个。海大集团、京基集团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扶贫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广东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加快建设,南药种植达115万亩。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广东省第二届南药产业大会”等活动。积极推进县域普惠金融项目,累计发放贷款81.15亿元。建成镇村电商服务站(点)522个。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自然村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建成农村“四小园”③13459个,96.76%的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完成率均达100%。整治抛荒耕地14419亩,完成垦造水田11850亩,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1条、特色村3条。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250户111274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0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④全部实现。全市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50元,比帮扶前净增342%;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34.78万元,比帮扶前净增15倍。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中心城区(县城)首位度持续提升。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城市基础改造和容貌提升工程。天柱山路、博林路等6条“瓶颈路”贯通,国道324线(云城段)路面改造、世纪大道沿线景观改造基本完成,拆除一批违章广告和整治乱拉乱接现象。城区主干道3000个智能停车泊位高效使用。英东地下商城广场项目建成开放。蟠龙天湖等夜间经济示范点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市体育公园(一期)、市档案综合大楼等建成,西江新城图书馆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扩建工程、市120急救调度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云城区人民医院易地新建、云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改造项目加快建设。

  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46.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怀阳高速、罗信高速相继贯通。全市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425公里。广湛高铁(新兴段)、广梧高速云浮东出入口扩建和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动工建设。广佛肇云、德庆至罗定、郁南至阳西等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937公里、普通国省道路面改造337公里、危桥改造19座。

  美丽圩镇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云浮市美丽圩镇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进“1+10”⑤创建工作,提升“圩镇聚集度”。开展美丽圩镇创建专项竞赛活动,全面整治圩镇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快信用村建设,整村授信合计共6.2亿元。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共进。

  六、民生保障全面增强

  全年民生类支出完成196.96亿元,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63%,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直3间医院全面启动15个重点专科建设,11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进展顺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顺利推进。引进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193名。组织开展基层卫生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项目二期工程竣工验收使用,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云浮(新兴)中医药职业学院项目加快推进。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推进49个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校6所,累计增加学位2.5万个。基本完成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任务。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建立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全市基本医疗、生育保险累计参保290.84万人次,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参保60.66万人次。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比例达80%以上。助残济困工作稳步推进。

  文化体育服务逐步优化。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共1040个,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暨第十一届云浮石文化节。打造城乡15分钟健身圈,完成市体育场建设,建成及在建社区体育公园共46个。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飓风2020”专项行动,违法犯罪警情下降29.64%。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保持98%以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抽检食品合格率98.67%。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防动员能力显著提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完善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七、政府建设深入推进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快。社区矫正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五级社区矫正平台互联互通的地级市。行政执法“两平台”⑥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上线运行。连续两年全省普法工作考评排粤东西北地区第一。行政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36件,办结率100%。全市行政复议案件、行政争议发生率创历年新低。8部政府规章及地方性法规正式施行。

  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企业“一窗通办”全面推行,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率先全面铺开营业执照“免证办”服务。推动244项涉税业务“非接触式”办理。“粤省事”“粤商通”云浮专版分别上线事项765项、366项,各种行政许可事项市级审批时间缩减90%以上。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加强政府系统党内监督和审计监督,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监管不断深化。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动能还未充分激发,经济总量在全省靠后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变;产业集群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不足。下来,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直面应对、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6%,增速居北部生态发展区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百亿级重大项目落户建设,“七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重点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东融步伐加快,产业承载力和聚集度明显增强。

  ——五年来,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云浮高铁出行更加便捷高效,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实现翻一番。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高速路网、公路、水路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五年来,创新动力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和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获建两个省实验分中心的地级市。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国际科技交流和区域协同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助力信创产业大会、石展会和石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

  ——五年来,生态优势显著凸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日益清晰。荣获“2017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号。重点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有效解决。空气质量优良,水资源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五年来,城乡融合活力显著激发。“一江四组团”⑦规划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新兴县成功创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不断优化,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基层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县管镇用”人才引进等实践经验在全省推广。

  ——五年来,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显著增强。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基层医疗卫生短板加快补齐。云浮第一所本科院校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招生开学。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诚信、包容、实干”的新时代云浮精神深入人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云浮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云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展望二〇三五年,云浮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解放思想为根本前提,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总定位总目标,深化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紧扣省委赋予云浮“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珠三角核心区提质发展,建成湾区生态“优质涵养地”、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科技成果“集聚转化地”、农副产品“安全供给地”、湾区物流“高效配送地”、旅游休闲“优选目的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为助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彰显云浮新担当、实现云浮大发展。

  围绕省委赋予云浮目标定位,综合考虑形势和云浮发展条件,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强化向东发展理念,加快融湾发展步伐。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壮大经济综合实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实施“5+1”专项行动⑧,培育壮大“七大特色产业集群”,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GDP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县(市、区)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R&D⑨经费投入稳步提高。以创新为主要引领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推进,绿色低碳模式创新发展。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效落实,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能源“双控”任务。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科技及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域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村人才振兴成效明显,农民素质和收入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提升。

  ——增强融通“双循环”功能。深度融入“核、带、区”,全力畅通产业循环、经济循环。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中高端供给稳步扩大,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市场有效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不断开拓,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凸显,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法治云浮”和“平安云浮”建设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外贸进出口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任务。

目标已经明确,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自觉服务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从讲政治高度认识并做好经济工作,以“4321工程”⑩、“5+1”专项行动、“六地”⑪建设、“七大特色产业集群”等系统性工程为牵引,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效转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着力面上保护,全面筑牢湾区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湾区生态“优质涵养地”。保护原生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强化精准管控。全力治理病生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打造“水美云浮”,统筹抓好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高质量推进“一廊三带”建设。启动62.6公里碧道建设。巩固南山河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继续抓好西江干流云浮段治理建设。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推进新兴、郁南循环经济环保项目和市工业废物资源循环利用中心项目建设。培育新生态,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着力点上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全面建设重大生态工程,加快产业生态化步伐。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推进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云浮段)等一批重点生态型项目建设,开发生态服务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销售流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发展现代畜牧、道地南药、优质稻米等产业,创建高效农业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筑牢湾区农副产品“安全供给地”。优化提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平台功能,培育发展集农业、养生、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

  着力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以绿色化生态化为主要方向,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培育石材龙头企业,推进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创新方式办好石展会和石文化节。狠抓石材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支持不锈钢制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打造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标杆项目。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发展绿色矿业。支持硫化工、水泥等产业绿色升级、清洁生产,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大力推进“小升规”,培育40家以上规上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上市,年内争取1家企业A股上市。

  二、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融湾,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10家,着力打造湾区科技成果“集聚转化地”。创建世界一流的生猪、南药和丝苗米等种质资源库。打造“中国南药创新高地、中医药强省排头兵”。加快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建设。支持云浮高新区孵化器向国家级发展,推动云浮市创新设计中心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兴县创新中心建设省级孵化器。扎实推进省级实验室建设。深入实施省“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项目,大力引进各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发挥云浮国际创新院外联作用,加强科技对外交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造。

  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壮大七大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七大产业上下游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年度325亿、165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湾区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主动参与湾区供应链产业链协作分工,深化产业共建模式。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6+6战略”⑫。深入推进金属智造产业发展,加快在谈和签约项目落地及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金晟兰优特钢、南方东海精品钢项目建设。完善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路网、供电、给排水、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信创产业发展,推动同方股份扩能提质,加快万洋众创、风华电容、云宏信息等项目建设。推进“数字政府”与信创技术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省市共建信创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加快氢能小镇建设,抓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推进氢能产业融湾和错位发展,加强氢能汽车市场化推广。积极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积极支持国鸿氢能上市。深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试验区”。推进省市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深化与广州医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谋划一批南药种植与深加工项目。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强新品种引进和选育。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2+9”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善高品质农产品质量控制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云浮城市会客厅、大金山康体产业等项目建设。推动我市和新兴县分别创建省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新兴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磨刀山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岗坡渡槽创建全国知名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加快打造大湾区旅游休闲“优选目的地”。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云浮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构建特色中高档农产品直供通道。加快广云现代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打造湾区物流“高效配送地”。

  聚焦载体建设,加快产业园区扩容提质。深化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化改造。实施产业园产值倍增计划和主导产业提升计划,力争年内实现全市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税收增长8%。推进5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升级扩容,推动新兴新成产业园申报省级高新区,支持罗定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推动云安区申报省级产业园。持续深化佛山云浮产业共建。加强集中连片土地收储,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三、坚持协调发展,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整合生态资源优势,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云浮市推动城乡融合和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2021-2023年)》。大力推进南山河整治和碧道建设,整合“路、岸、台、桥、廊”等元素,蓄水植绿,写好水岸文章,实现水丰景秀、路畅桥连,打造水美云浮示范带。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县城)首位度。大力构建“区域协同、融合发展”城乡建设格局,整体推进“一江四组团”建设,推动云城-新城组团协同创新发展、六都-新城组团融合发展、思劳-腰古组团融湾提速发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盘活资产资源。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三旧”和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继续贯通一批城区“瓶颈路”,改造美化一批横街窄巷,统筹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持续提升城市教育、医疗等领域集聚和服务功能。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构建“五星争辉、赛龙夺锦”县域发展布局,支持县(市、区)各展所长、竞争发展。继续支持新兴县探索建设融湾发展先行示范县,推进罗定、郁南县城扩容提质。争创全省美丽圩镇建设试点市,高质量推动“10个一”建设,增强圩镇集聚度和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和发展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样板。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围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城市资本,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发展智慧农业,培育农业新业态。盘活闲置农房、抛荒地等土地资源,推进点状供地和混合用地,满足项目用地需求。积极谋划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增效,逐步形成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做优“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强特色农业。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层次鲜明、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强芯工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依托省级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育种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三基地三平台”⑬。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季等活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示范项目。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聚力提升“乡村美丽度”,全域开展精美农村示范创建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房管控和提升乡村风貌,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一体推进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推动客运“村村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开发信息产品和优化服务,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强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落实,推动精准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四、坚持开放协作,增强区域发展新优势

  强化支撑带动,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增强“三驾马车”驱动力,紧扣融入“广州都市圈”,继续扩大内需,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增效,增强融通“双循环”功能。加快“两新一重”⑭建设,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以加快吾悦广场综合体和河口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酒店、展馆、商务写字楼、高端住宅等建设,培育商务、会展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抓好融湾机制落地落实,推进协作发展。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加快汽车交易市场规划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振餐饮消费。培育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进城与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继续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大力组织商品出口。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推进石材、不锈钢餐厨具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

  强化互联互通,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湛高铁施工建设,着力推动深南高铁、罗岑铁路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大湾区西岸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广梧高速增设云浮西互通立交、国道324线新改线等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广佛肇云高速年内动工。积极谋划生态旅游公路建设,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云浮(罗定)机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空港经济区。

  强化撬动功能,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进一步完善省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功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重大项目策划和区域评估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公共资源改革,扩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放宽准入准营门槛。

  五、坚持人民至上,促进民生事业和公共服务新发展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多措并举扩大就业。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大力打造“大湾区食材之乡”等地方特色品牌。加大创业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贫困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发挥“互联网+就业”平台作用,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化水平。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认真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标准。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坚持“房住不炒”,全面加强市场监测研判,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扎实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打造云浮“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全面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教育、卫生健康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三期、云浮(新兴)中医药职业学院和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建设,谋划建设云浮康养职业学院。优化技工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市实验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加快推进云浮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实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推进特色体育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加快市西江新城美术馆、市方志馆和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动工建设。推进全域文明创建。

  六、坚持统筹发展,提升社会管理和政府建设新水平

  推进安全防范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持续深化国防建设。进一步做好反恐防暴、应急处突和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等工作。加强财源培植,提升财政资金效能。稳步消化压减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做好防汛防风防火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疫情“零发”金字招牌常态化。巩固深化“大数据+微网格”治理模式,做好重点人群追踪排查和健康管理,筑牢外防输入屏障。完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有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云浮”“平安云浮”和智慧新警务建设。加快推进“云浮智慧治理云图”、行政执法信息和监管平台建设。实施违法犯罪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提升区域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创新社区(乡村)治理方式,持续推进“微网格+”管理。切实抓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

  推进政府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云浮分节点建设,开展数据普查和数据治理工作。加快“粤商通”等公共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推广应用。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两平台”应用全覆盖。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抓好重点领域立法立项、规范性审查以及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厉行勤俭节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推进廉政建设。坚持常态化明察暗访、跟踪督办。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支持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各位代表!“十四五”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为“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促进“美丽云浮、共同缔造”、助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体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附件: 1.2021年云浮市十件民生实事

  2.注释

  附件1

  2021年云浮市十件民生实事

  一、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积极响应社会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的需求,全市新增14390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14030个,推动全市各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400元提高至500元。培育2项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提升各类幼儿园办学内涵。年内建成云浮市实验幼儿园和云浮市第二幼儿园。

  二、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新增保障农村集中供水16万人,加强与粤海集团深度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试点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增30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三、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20元、290元提高到660元、31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 倍;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孤儿从每人每月1820元提高到1883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110元提高到1227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75元、235元提高到181元、243元。

  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能力建设。完成不少于12726批次食品抽检任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完成不少于72000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任务,覆盖全市各县区共20家农贸市场。市内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在继续完善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互联网+”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智能监管系统,对107家农贸市场,931家药店,750家大中型餐馆实行“互联网+”监管。完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检测范围从种植业产品扩展到畜禽产品、水产品,实现对我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责任主体及“二品一标”农产品100%抽检。

  五、全面推动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改造。巩固762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成果,着力推进桥梁安全隐患整治,对全市15座公路桥梁进行改造(四类桥13座,五类桥2座),每年新发现四、五类公路桥梁当年处治率100%, 提升农村公路桥梁安全保障水平。

  六、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筛查。推动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为全市2.5万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为全市3.2万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

  七、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着力打造“岭南药膳房”“名厨基地”等富有云浮特色的“粤菜师傅”品牌,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000人次以上。举办第一届云浮市职业技能大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围绕七大产业、传统产业等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大力推动“广东技工”培训,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000人次。对接湾区打造“湾区月嫂”品牌,对内打造“美云家政”品牌,认定一批家政龙头企业和“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全面深入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6000人次以上。

  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全市开工改造小区17个,惠及居民4822户。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重点改造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共部位等。

  九、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市体育公园开放使用。为基层送5场展览、5场讲座、5场演出;建设5个“粤书吧”类新型阅读空间,举办5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实施5个具有岭南特色的文保单位保护利用和博物馆陈列展览;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举办5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惠民展演。举办10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健身技能培训。

  十、大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广实施森林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市内种植的所有水果品种100%纳入。新增开办保险品种,提高市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提高保险保额标准,水稻由800元/亩提高至1000元/亩,能繁母猪由1000元/头提高至1500元/头,育肥猪由800元/头提高至1400元/头,森林由500元/亩提高至1200元/亩。

  附件2

  注释

  ①“一统揽、两作用、三联系、四超前”:一统揽,即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两作用,即着眼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联系,即联系一个镇(街道)、一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一个村(社区)或一个“两新”组织。四超前,即超前研判、超前部署、超前行动、超前预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②“一廊三带”:西江生态经济走廊和罗定江南江文化带、

  南山河宜居魅力带、新兴江禅意休闲带。

  ③“四小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公园。

  ④“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⑤“1+10”:1个行动方案、10个工作指引。

  ⑥ 行政执法“两平台”: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

  ⑦“一江四组团”:一江,即西江黄金水道。四组团,即云城组团、新城组团、六都组团和思劳腰古组团。

⑧“5+1”专项行动:“5”是交通互联、产业共建、政策共享、生态共济、社会共融;“1”是支持新兴县探索建设融湾发展

  先行示范县。

  ⑨ R&D:全社会研究与开发。

  ⑩“4321”工程:紧扣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构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基地‘四大引擎’;提升中心城区(县城)首位度、圩镇集聚度、乡村美丽度‘三个度’;统筹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两个方面’;做好水这‘一篇文章’。

  ⑪“六地”:湾区生态“优质涵养地”、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科技成果“集聚转化地”、农副产品“安全供给地”、湾区物流“高效配送地”和旅游休闲“优选目的地”。

  ⑫“6+6战略”:即以打造金属智造、信创为主导的电子信息、氢能、生物医药、建筑材料、绿色化工“六大特色制造业”为目标,以实施立柱工程、强核工程、强链工程、品质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培土工程“六大工程”为路径,推动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打造成为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的“云浮制造”样本,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

  ⑬“三基地三平台”:三基地,即种养基地、生产加工基地、育种育苗基地。三平台,即科技创新平台、物流仓储平台、交易平台。

  ⑭“两新一重”:两新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一重是指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