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6 22:44   责任编辑:wzw@2022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脱贫攻坚“必答题”、疫情防控“加试题”,我们积极应对发展变局,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凝心聚力打赢两场战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应急响应,迅速构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实现“零疑似、零确诊”,在全省率先进入低风险地区。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奋力“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扎实开展挂牌督战,动态补齐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成功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我们全力以赴推进经济恢复增长,用好用足减税降费、纾困惠企系列政策,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经济运行逐月回暖、逐季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在上半年扭负为正、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三季度实现正增长、51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全部恢复营业,全年增长4.2%、3.2%、4.6%,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群策群力防范化解风险,严格落实“七严禁”“1+9”规定,采取清理盘活资源资产、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等方式,债务风险等级降为“黄”,金融市场秩序良好。扎实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命案防控专项治理,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0%、85%,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们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多举措稳岗位、促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线1.31个百分点。铜仁幼专思南分校、第七中学挂牌招生,思南中学升为一类省级示范性高中。完成发热门诊等九大能力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发放保障金2.6亿元,救助困难群众70348人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4%、8.2%,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收官。回首过去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主基调主战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实力实现全方位跃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尽锐出战攻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万余名,接连发起“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等战役,2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5.8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脱贫成效考核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投入55.35亿元,实施水利扶贫一二期工程,建成通组路630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畅率均为100%。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8712户39431人搬进新房子,融入新生活。资助学生131.59万人次、8.74亿元,实现零辍学、零失学;行政村卫生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20433户、整治透风漏雨老旧住房6493户、拆除危烂房3221栋,安全住房保障率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历史性改变。常熟·思南扶贫协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2亿元、实施项目160个,产业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优秀案例。有研集团、大连民大、省移民局等定点帮扶,“千企帮千村”“春晖行动”社会帮扶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70万思南人民凝心聚力、同频共振,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书写了众多感人故事、锻造了大批基层干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甚至有8名干部永远倒在扶贫路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历史将铭记这浓墨重彩的一页。在此,我们向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过去五年,我们全力以赴扩投资,发展基础日益夯实。累计投入13.6亿元,建成国省道、县乡公路392.5公里,湄石、德余高速公路有序推进,金丰市场客运站整体搬迁,双塘客运站建成投运,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水运工程38个,乌江500吨级航道全面复航,水陆互补、内外联动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花滩子水库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过水湾、枹木寨等水库建成供水,双河口、杨家湾水库下闸蓄水,沙坝、龙洞水库主体完工,水利基础日趋完善。湄潭至思南天然气管道建成投用。新建/改造400伏以上线路4514.9公里,城乡居民端通电率100%、供电可靠率99.8%。新建通讯网络线路22071公里、4G基站1790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信号覆盖率90%、行政村100兆以上光纤接入率100%。建成市政道路14条、山体公园和休闲场所3个、停车场6个,县城面积拓展至23.13平方公里,塘头、长坝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许家坝被评为省定市级示范小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02%。“黔中首郡·乌江明珠”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过去五年,我们抢抓机遇促转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产结构调整为26.1∶23.88∶50.02。发展生态茶18.9万亩、优质水果10.7万亩、中药材8万亩、油茶10万亩、红薯等特色产业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稳定在50万头以上。建成农业园区48个,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67家,“思南黄牛”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思南晏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陈薯”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扶贫产品,贵州佳里佳被列为全省首批15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性企业,周寨村获农业农村部命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我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工业“百千万”“双千”工程等,完成“千企改造”61家、“千企引进”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产业大招商行动累计引进项目180个,到位资金340.24亿元。持续完善经开区配套设施,有效盘活机电产业园、自行车产业园等闲置资产,建成标准厂房4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6家。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举办全国舞龙舞狮邀请赛等大型活动32场次,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290个,发展网货供应商35家、物流企业39家,培育大数据深度融合实体企业13家、示范项目7个,大数据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5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亿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体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不懈抓环保,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及全域绿化“六绿”攻坚、森林扩面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及国家储备林一二期工程,完成全域绿化14.97万亩、工程性营造林51万亩、石漠化治理19.2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72万亩,修复矿山55座,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50.15%提高至60.01%,荣获首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认真落实大气、水、土壤“十条”,稳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河长制、长江“十年禁渔”制度全面落实,拆除思林电站库区养鱼网箱72.18万平方米,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96%,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文家店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率92%。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步推进、收运处置系统投入运营,建成压缩中转站12座,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78%、五年净增加10个百分点。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正成为思南绿色发展的最强音。
过去五年,我们坚定不移推改革,发展活力叠加释放。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组建双塘丽景、塘头旗山、板桥后屯3个社区,行政区划设置进一步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458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县、乡、村三级审批事项全部接入贵州政务服务网,一窗分类受理率80%。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双随机一公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成果有效巩固,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率100%。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集中治理食品小作坊守护“舌尖上的大安全”、编织“骨干水网”破解山区用水难题等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城乡供水一体化开贵州先河。长征村镇银行入驻我县。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8项,申请专利76件、注册商标248件,培育贵州玖捌汽车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企业4家,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至55%。分级诊疗、医共体建设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效,被列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县。充满生机活力的思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美好明天。
过去五年,我们持之以恒惠民生,群众福祉明显增强。投入民生资金116.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4.1倍。实施教育项目111个,搬迁/改扩建中小学68所,正式入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县人民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分别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254个,实现县乡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全覆盖,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初步建成铜仁市西部、乌江中下游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1.14亿元,完成劳动力全员培训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12万人。城乡居民参保率95.3%,累计发放低保金14.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0.2万人次。建成农村幸福院195个,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连续7次被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县”、9次被表彰为“全省双拥模范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狠抓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服从县委统一指挥,扎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管理各环节全过程,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支持县纪委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756件、政协委员提案508件,办复率、满意率100%。严格落实债务管理各项规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防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等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命案防控、早婚早育专项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平安思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省委、市委、县委各项规定,狠刹“四风”,严惩腐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凝聚力、执行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顾过去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机制障碍,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提升政府效能,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赢得信赖。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必须倍加珍惜。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县纪委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思部队、武警官兵和消防指战员,向省市驻思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思南建设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我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均衡,综合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工业带动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群众持续增收渠道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政府债务、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防范压力依然较大;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抓具体抓深入还有差距。针对这些困难问题,我们必须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等不起的危机感,拿出务实管用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与全国全省一道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着重从五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奋斗目标。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美好思南新篇章。“十四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经济综合实力、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成为乌江中下游经济文化中心;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经济体系;创新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美丽思南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成教育强县、文化思南、健康思南,基本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关于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以及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着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乌江中下游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思南篇章。
(三)关于主攻方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主攻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奋力跑出思南发展加速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擦靓“思南名片”。围绕建成乌江中下游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实现“撤县设市”目标,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做强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黔中首郡·乌江明珠”。到2025年,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常住人口达30万、城镇化率55%以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思南制造”。紧扣建成500亿级园区目标,扎实推进“千企引进”工程,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集聚度。加快推进以食品、药材等为重点的轻工业向双塘园区集聚,着力打造区域性绿色农产品加工中心;以建材为支撑的重工业向灯油坝园区集聚,着力打造西部新型建材加工贸易基地;以船舶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向关中坝园区集聚,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贵州省红薯全产业链发展中心、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西部新型建材加工贸易基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创建“思南品牌”。紧扣“六稳、三增、五提升”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壮大生态茶、生态畜禽、优质蔬果菌、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及红薯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发展粮油基础产业。以贵州佳里佳、詹姆斯芬利等农业企业为载体,大力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到202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茶园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以上,水果、中药材、油茶各10万亩以上;年出栏肉牛8万头、生猪70万头、家禽700万羽。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增强“思南印象”。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以举办铜仁市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抓手,立足生态、乌江、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景区提质升级和服务业创新发展,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和人文内涵,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千年古郡邑·百里水天堂”文化旅游胜地。
(四)关于发展支撑。主要有四大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撑,在消除绝对贫困基础上,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深入实施“六网会战”,加快重大交通、水利、通讯、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综合交通、智慧水务、新型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生态文明支撑,坚决落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实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文化,建设绿色思南。强化改革创新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程序,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营造清新清朗、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五)关于发展的落脚点和保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奋力建设幸福思南。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共同富裕。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县、文化思南、健康思南。坚持把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坚决筑牢债务金融风险防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思南、法治思南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早婚早育、命案防控等专项治理,构建高质量社会治理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征程已开启。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为建成乌江中下游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南新篇章,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三、全力做好2021年工作
2021年,是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起始之年,是启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农业总产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0.5%;城镇新增就业497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等控制在省、市下达范围内。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2.2%;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0%左右;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0.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下降到3.02;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控制在省、市下达计划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3+1”核心指标,持续完善防贫防返贫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动态监测,坚决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细化产业帮扶、就业援助等政策,通过产业带动、劳务协作、公益岗位等方式,促进有劳动力脱贫家庭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建成投用安置点扶贫产业车间,提升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深化扶贫协作,用好“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等模式,深入研究帮扶城市产业结构、市场需求、龙头企业等情况,项目化、清单式、点对点沟通对接,确保引进入园项目3个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结合主导产业布局、现状等,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抓好坝区建设、基础管护及稳产增效。新发展油茶1.3万亩、中药材2.6万亩、“双高”红薯4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21万吨、食用菌8000万棒,蔬菜(含辣椒)种植面积32万亩。围绕恢复生猪产业发展及“221”肉牛产业总体布局,新增家禽养殖场15个、生猪代养场30个,实现肉牛出栏4万头、生态畜禽300万头(羽)以上。统筹用好财政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加大科技、设施、保险等投入力度,持续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狠抓加工转化及品牌创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加工基地,开展粗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等,提高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7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合作社示范社2家,加工转化率达56%以上。实施“思南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培育行动,用好“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品牌,争创省级以上品牌。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反租倒包”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抓好产销对接,扎实推进农产品“七进”行动,同质同价条件下,引导机关单位、教育医疗等公共机构及流通企业优先采购县内农产品,确保购买县内农产品年均占比提升到85%以上,在县内社会化市场采购年均占比不低于40%。大力开拓县外市场,紧盯湘、渝、川等周边地区及东部沿海城市,建立稳定供销关系。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出县参加茶博会、辣博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每季度外出参展2次以上。三是务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管控,注重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打造“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确保建成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以上。巩固提升水、电、路、能源、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构建长效运营管护机制,确保已建成基础设施有人管、管出效益。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城乡垃圾收运处置系统运营管理,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严格执行基础设施和村民建房用地标准,严禁未批先建,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破坏永久红线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健全村规民约,强化乡村治理,持续建设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
(二)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城和特色小镇发展,市委、市政府支持思南“撤县设市”、推进“思德印融合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心城镇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城“三生”功能分区,统筹推进“产城景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首位度。实施城镇品质提升“十大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38户。深入推进县城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有序推进大岩关隧道、双塘二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建成太阳堡连接线、县城新区连接路等市政工程。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建成凉水沟、清塘溪安置房。加快金府壹号、麒龙香山美域等项目进度,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亿元以上,销售商品房50万平方米以上。持续推进塘头、许家坝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政策,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农村群众向县城、集镇或条件较好的中心村转移,推进偏远、分散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配套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县城为轴心,塘头、许家坝为两翼,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及行政村,瞄准城镇人口生产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绿色、康养产业,推进城乡产业配套融合发展。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教育、医疗、农技等专业技术人员向农村流动,扎实开展“送教下乡”“科技下乡”等,提升乡村人才综合素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业企业授信支持力度,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作用,逐步构建以政府引导为主的公共治理、社区为载体的社区治理、行业和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共治共享格局。依托“数字城管”“雪亮工程”等,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功能整合,全面加强建筑工地、重要通道、餐饮文娱、公共区域等环境卫生动态管控,确保不留盲区、死角,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深入开展违法建筑、滥办酒席、早婚早育、殡葬服务等专项治理,培育文明新风。
(三)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工业强省、产业强市等战略布局,全力抓好产业转型、主体培育及基础配套,切实提升产业质效。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生态畜禽、生态茶、油茶、中药材等产业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升级,打造中药材和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启动五盛肥业搬迁、思南红薯产业园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特色产业集群抱团发展。加大船舶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投入力度,加快推进40万吨碳酸钙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西南水泥、巨鼎石材提级改造,建成200万吨精品砂石骨料暨配套120万方商品混凝土项目,全年生产水泥80万吨、石材180万平方米。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深入推进工业“百千万”“双千”工程,确保新引进工业企业10家以上,库内企业实现应改尽改。落实县级领导抓工业企业上规入统行动,积极培育工业企业增量,支持乌江酒发展壮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六大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纾困惠企等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新增市场主体3000户以上。深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成示范项目5个,新增大数据企业1家,谋划大数据应用场景10个以上。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深入推进经开区动力电供应、“光网思南”及市政设施建设,实施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双塘大道沿线高压输电线迁改项目建成投用。启动邵家桥综合港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双塘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完善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功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综合效应,打造旅游“聚集地”,形成新的增长点。深化拓展合作模式。强化市场需求导向,积极引进投资型、管理型经营主体,对县域旅游资源整合重组、整体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和景区运营管理水平。开工建设乌江大峡谷项目,完善思南古城、白鹭湖、郝家湾、石林景区服务功能。持续丰富旅游业态。探索推进“文旅、农旅、城旅、康旅”等业态融合,做强藤编、龙凤花烛、薯类等特色产品,推出一批采摘式、体验式旅游产品,打造思南—凤冈—遵义、思南—梵净山—铜仁等短途旅游精品线路,确保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旅游行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行动,改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酒店、旅行社、农村民宿等专业性旅游服务企业。积极支持旅游企业上规入统,全年入库2家以上。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引导企业增加质量好、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促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提档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紧盯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大力推动“互联网+流通”、快递物流等发展,新增农村电子商务站点14个以上。积极培育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直播带货、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新业态,加快打造商业集聚区、夜间消费区等,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消费核心商圈1个,引进大型商贸零售企业5家,培育上规入统企业15家以上。结合省、市促消费活动方案,引导企业举办产品展销、降价促销、短途旅游等,激发消费者购买欲。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商惠企的良好环境。
(五)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项目谋划。深入研究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两新一重”“六网会战”、长江经济带发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等一揽子政策,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挤进省市重大项目库。抓住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确保全年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3亿元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8.5亿元以上,申报储备重大项目550个、总投资850亿元以上,完成项目批复40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新增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35个以上。抓好项目建设。全面梳理2020年实施的省市重大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两直达”抗疫特别国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及时验收已完工项目,确保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开工建设花滩子水库、S304大河坝至青杠坡公路改扩建、乌江航道提级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德余高速、湄石高速、思印城市快速干道、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县乡公路路面提升工程、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创建“四好农村路”160公里以上。大力推进赵家坝、何家湾、烂田沟水库建设,启动实施农村水利扶贫三期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及“宽带乡村”工程,新建4G基站30个、5G基站60个。同时,抓好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入统,形成新的投资增量。抓好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切实保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扶贫领域基本用地。进一步落细落实县级领导联系、行业部门包保项目机制,做好用工、水电、材料等要素供应及矛盾纠纷调解,确保项目如期开工、有序推进。认真研究中央增加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系列政策举措,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纾困资金项目申报,深化政金企对接协作,争取更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六)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深刻吸取《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教训,举一反三推进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转办信访投诉件办理,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轮、省委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5%以上。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三水”共治和“清水清岸”行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制度,深入推进乌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切实加强乌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确保乌江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建成投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一期扩容及三期建设,持续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推进城镇污水处理体系提标,生活污水处理率96%以上。统筹抓好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护、畜禽粪污治理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修复等。探索构建城乡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确保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扎实开展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深入实施森林扩面提质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抚育管护油茶、花椒等林业产业10万亩,完成油茶、花椒低产低效林改造各1万亩,加快实现“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生态修复1000亩、石漠化治理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5%。深入实施乌江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推进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鼓励企业探索低碳转型新路径,培育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低碳节约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执法监管。大力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网格。用好“三线一单”成果,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认真办理环保热线和群众来信来访。加强违法排污和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执法监管,增加动态抽查、暗查暗访频次。严格落实河长制、生态文明绩效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七)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释放发展潜力,激发发展活力。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公开办事流程,一窗分类受理事项达90%以上。深入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邮政速递”服务模式,大力推行“零见面”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办理,网上可办率100%。切实加强“黑中介”等清理整顿,严查已取消、下放事项“留尾巴”现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持续推进“1+N”保姆式服务,探索行业主管部门驻点联系企业、项目模式,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完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平等保护企业产权,依法维护企业家权益。下大力气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管行业管招商”职责,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工程,强化领导带队招商、行业招商、以商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点对点”招商,确保全年引进项目40个以上、优强企业5家,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下大力气推动创新发展。聚焦新品种选育、标准化创建和技术集成应用,加大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力度,推进水稻、“双高”红薯选育及“思南黄牛”等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申报技术规程2项以上。支持贵州玖捌汽车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年获批省、市科技项目6个,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八)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和谐稳市”工程,加大统筹发展和安全力度,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强管控”,严格落实“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策略,加强来思人员、物品排查管控,扎紧“外防输入”口子。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决巩固疫情防控“双零”成果。防范化解债务金融风险。严格落实“七严禁”“八个一批”等举措,严控新增债务。依法依规抓好财税征管,持续调优支出结构、打紧行政开支,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有效盘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闲置资源资产,提高偿债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对符合条件的政府债务展期降息,坚决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拓展政金企合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五类”金融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三个责任”,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深入推进平安思南、法治思南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及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城乡网格化治理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命案防控,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建成智能平安小区10个。抓好十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强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九)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尽力办好民生事业。扎实抓好就业创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实施“留雁行动”和劳务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完成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600人以上、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3400人以上,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深入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落地,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自主创业40人以上。认真落实“贵州无欠薪”行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启动第六中学、城北幼儿园项目建设,建成投用板桥幼儿园,完成青杠坡中学等4所学校整体搬迁。扎实推进第八中学申创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复核,县民族中学、第九中学申创省级特色学校,完成1所省级、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申创工作,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加快发展县职校、铜仁幼专思南分校。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和控辍保学“七长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全面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教学成绩稳居全市前列。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县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县民族中医院三级乙等和塘头、许家坝卫生院二级医院创建工作,完成县民族中医院改扩建和思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建成中医康养基地、县人民医院专家交流中心。启动思林、枫芸、长坝3个乡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加强县疾控中心建设,强化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规范建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面落实“千人支医计划”,探索卫生人才招培、选用、激励和村医保障机制,加强民办医疗机构管理,挖掘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医养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申创一批市级以上卫生乡镇。夯实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电子医保,完善医保“一站式”结算、“一单制”补偿、异地就医转诊备案制度,充分发挥“三重医疗”保障作用,坚决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加大对城市低收入人群、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和救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险与补充保险、商业保险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养老、失业等基本待遇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水平。
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审计监督、外事侨务、档案方志、气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
四、全面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转作风、强执行、提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决策执行能力建设。弘扬“调查研究”之风,扎实抓好政策研究,动态分析研判经济运行形势。全面提升工作执行力,切实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责任人、到具体措施、到时间节点。强化工作调度和绩效考核,完善政务督查、行政问责等机制,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切实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能力。
(二)强化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强化政府系统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推动政府工作法治化运行。
(三)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效能提升行动,坚持抓具体抓深入,推动政府运行体制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加强统筹统揽,着力构建职责明晰的政府治理体系。落实“两要点两清单”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推动工作,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强化政府公信力建设。加强政府诚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对承诺的行政事项、行政服务要按时兑现,建立提醒、追踪、反馈、评价等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严肃追究在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等方面的失信行为,严肃处理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五)强化勤政廉洁能力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省委、市委、县委相关规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紧盯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民生资金等领域,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始终做到务实勤政、廉洁为民。
各位代表!使命催征风正劲,重任千钧奋力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三牛”精神,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
1.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00户。
2.创建“四好农村路”160公里以上。
3.新建4G基站30个、5G基站60个。
4.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站点14个以上。
5.建成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2个以上、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20个以上。
6.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38户。
7.建成智能平安小区10个。
8.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600人以上、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340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970人以上。
9.启动第六中学、城北幼儿园项目建设,建成投用板桥幼儿园,完成青杠坡中学、长坝中学、亭子坝中学、合朋溪小学4所学校整体搬迁。
10.完成县民族中医院改扩建和思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建成中医康养基地、县医院专家交流中心。启动思林、枫芸、长坝3个乡镇卫生院整体搬迁。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