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年兴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6 22:12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3日在兴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兴平市市长贺建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新发展理念,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止滑促升、决战收官,较好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生产总值完成24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3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0.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401元、13996元,增长4.7%和7.9%,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一)疫情防控严密有序。严格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思路,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织密抓牢排查监测、小区防护、交通管控、市场管理、党建保障“五张网”,强化民生物资生产供应,有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人民医院、妇幼医院、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早期筛查和临床预判能力有效提升。健全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从严从紧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公卫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前瞻性、精准性和高效性不断增强。

  (二)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全面落实“三个一”和“三包三促”机制,项目促进委员会和工作专班周协调、月调度,纾困解难赶进度、以超补欠促投资,1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5亿元、占年度计划100.8%,总投资41亿元的益海嘉里中央厨房、200亿元的大秦文明苑文旅项目全面开工。创新招商理念,积极参与“百企进咸投资兴业”等系列招商活动,全年招引项目26个、合同引资到位资金56.5亿元,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敏华控股西北(兴平)生产基地、双汇集团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被咸阳市评为高质量发展项目,我市被评为咸阳市最具投资兴业吸引力的县市区。

  (三)产业发展扩量提质。力促工业稳产达效,落实中省补助资金2467万元,工业技改资金投入13.1亿元,渭滨标准化厂房、西航制动机轮刹车等42个项目完成年度任务;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1亿元,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9.8%。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有效应对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粮食总产达19.54万吨;创建咸阳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兴渭产业园、沿渭产业园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引擎。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暖,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1户,第三届进博会签约14.3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8亿元;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中外游客5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四)城乡品质日新月异。强势推进总投资11.5亿元的27个城建交通工程,兴渭大道、潘岳中路、金城路西段改造等项目建成通车,客运汽车站主体封顶,南关路、南大街完成人行道改造,高速西出口引线、北环路西延、中心大街北延等项目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马嵬办和阜寨镇段家村分别创建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净美庭院13144户、改厕6992户,建成通村公路13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00公里。绿化城乡道路38公里,营造林面积1.3万亩。莽山花海、中心大街公园等成为群众休闲健身新去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纵深推进,咸阳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规范执法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

  (五)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和“对标补短”工作,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639万元,完成扶贫项目332个,组织参与产业扶贫3091户10082人,建成市镇村三级实名制就业扶贫台账,转移就业506人,设置疫情公岗265个。消费扶贫“三专”建设完成80个,住房、教育、医疗、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中省各级反馈及自查问题整改到位,完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剩余1465户3213名贫困群众达标脱贫。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工煤车尘燃”专项行动,严格落实301户涉气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完成1.53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淘汰老旧机动车89辆,完成10家砖瓦企业烟气治理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化工园区VOC自动监测站,镇办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全覆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9.5%,PM2.5下降15.5%,PM10下降5.3%,空气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29天,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18天。渭河兴平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

  (七)重点改革扎实开展。持续优化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互联网+监管”公开事项673项,558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91%,208个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或“最多跑一次”。深入开展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和“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实行结对包联、问题销号,解决贷款22.3亿元。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承接咸阳市第一批下放权限90项,确定改革任务9大类137项,开展创新性工作93项。认真落实惠企政策,全面放开经营性用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建立银企对接“一对一”融资平台,累计减税降费1.08亿元。

  (八)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全年民生支出26.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4.8%。30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占年度计划106.7%。发放创业贷款543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4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8%以内。投资1.16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个,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中考成绩创造新高。扎实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全面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城乡居民医保报销5.4万人次2.4亿元。咸阳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荣获“陕西省诗词之乡”称号。高标准建成5个社会足球场地,在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中斩获7金、11银、17铜。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1个、涉恶集团和团伙8个。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和安全生产四项攻坚行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三五”时期,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动应对困难挑战,锐意深化改革创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为“十四五” 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年来,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厚积优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3%和8.7%。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8%,财政总支出年均增长3.9%,税收总收入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13:55:32调整为10.9:46.6:42.5。2018年度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排名全国第16位、陕西省第1位,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表彰奖励。

——五年来,我们在强化项目引领中提档加速,内生动力持续扩张。累计实施重大项目486个、完成投资565.9亿元,中船十二所科技产业园二期等158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26.55亿元。招引重大项目93个,合同引资594亿元,到位资金239.39亿元。圆满完成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纺织工业园、大秦文明苑文旅、中心大街北延等重大项目征迁工作。争取中省补助资金7.67亿元。我市被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

  ——五年来,我们在优化产业结构中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提质壮大。培育规模工业企业65户,双汇肉制品加工、延长兴化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等70个产业项目建成投用;建成咸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展厅,西企外迁产业园招引企业30户,工业园区荣获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5.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57万亩,果蔬面积达到27.13万亩,肉类产量达7.5万吨以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52家。新建改造农贸市场、槐里路综合市场等6个,引进人人乐、小米智能酒店等知名连锁商贸服务企业10户;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43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3.5亿元。我市荣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

  ——五年来,我们在完善城市功能中全域统筹,品位魅力大幅提升。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40余个。南环路、东晟路、东兴路、高速西出口等破解了城区交通瓶颈,槐里西路、344国道、兴渭大道等激活了城市经济“血脉”,内联外通城市路网格局已经形成,我市一举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和全国示范县。累计改造背街小巷17条,建成保障性住房4784套。跨领域、跨部门行政执法改革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兴平模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顺利通过省级绿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审验收。

  ——五年来,我们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冲刺逐梦,全面小康成色更足。33名市级领导和131名科级干部担任村级“总队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1亿元,组织参与产业扶贫8260户27962人,劳务输出1.34万人次,教育、医疗、住房等“八个一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16个贫困村于2017年全部摘帽,7978户26308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9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被评价为“好”的等次,“五对照五强化”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

  ——五年来,我们在优化生态环境中精细治理,美丽兴平颜值彰显。接受了全国人大环保执法检查,389户“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拆除、改造小锅炉和燃煤锅炉693台,完成3.14万户清洁取暖改造。投资7.1亿元建成兴北绿林、“十里荷香”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营造林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1%。创建国家森林乡村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50个,打造示范路96条、净美庭院1.7万余户,改造提升镇村污水处理设施23套,改厕2.88万户。我市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在持续深化改革中系统破题,创新动能加快释放。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建成咸阳市首个“市民之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754户,2019年营商环境被评为全省“好”的等次。958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咸阳市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试验区。

  ——五年来,我们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勤勉作为,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投资4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70个。新建学校6所,改扩建校舍面积18万多平方米,城区新增学位635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24所。组建医疗集团联盟18个,妇幼医院、中医院搬迁新址,域内就诊率达到94%。圆满承办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国渭河健身长廊第二届自行车联赛等重大赛事,我市荣获“陕西省全民健身活力县”。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全国试点被列入《中央改革案例选编》,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兴平市志》(1990-2009)通过省方志办终审验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同时,审计、残联、气象、供销、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兴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兴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脱贫攻坚、治污降霾一线的白衣战士和每一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十三五”规划部分指标未达预期,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创新动能释放不充分;城市更新治理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节能降耗及污染治理仍需持续发力;法治政府建设有待深化,政府工作还存在不扎实、不深入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勇于面对、敢于担当,竭尽全力、有效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新期待!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带来生产力布局的深刻调整、经济版图的变迁重构。我省正处于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时期,各地市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咸阳市正聚力建设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加快推进各项事业一路向“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兴平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长期上升周期,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聚力建设大西安都市圈核心组团城市,争创产业聚集转型先行区、改革高效集成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民生品质提升先行区,打造工业智能化产业集群、食品物流产业集群、丝路贸易产业集群、科创文旅产业集群、新兴都市消费产业集群、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兴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设“一心四区六集群”,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驱动发展进入全市前列,以四大主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433”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城乡融合实现新突破,撤市设区基本完成,与咸阳主城区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5%以上;民生福祉更加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开放型经济保持咸阳领先。

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基本遵循。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工作总纲,扎实做好重大平台载体、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工程,一环一扣稳扎稳打,一步一印接续奋斗,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为根本,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资源要素等比较优势,建设具有兴平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推动经济增长中高速、有效供给中高端。三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主攻方向。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紧扣主要矛盾变化,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围绕高品质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高效能治理,切实提高政策执行力、市场引导力、法治规范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体现政府的责任与担当。四是坚持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共同富裕为关键抓手。加快创新驱动,以实体经济为根本,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千亿级工业智能化、食品物流、丝路贸易、科创文旅、新兴都市消费、绿色农业六大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兴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共同富裕目标追求,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五是坚持以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为重要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确处理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聚力破解难题,强化责任担当,做到每月有变化、每季有成效、每年有收获。树牢底线思维,主动应变、有守有为,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当前,我市发展到了最关键、最吃劲的时候,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苦干实干,阔步迈开追赶超越的铿锵步伐,奋力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创造出无愧历史、不负人民的新辉煌!

  三、2021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兴平新时代追赶超越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和8%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以“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为统揽,紧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聚焦聚力“一心四区六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确保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扩投资,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项目带动。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加快大秦文明苑文旅、敏华控股西北(兴平)生产基地、兴化新能源升级改造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年内建成佳和双艺家居用品生产线、中心大街北延等87个项目,全市139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6.23亿元,其中5个省级、28个咸阳市级项目纳入省咸计划盘子。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用足用活专项债券,发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专项资金撬动作用,引导资金向“两新一重”、公共服务、农业农村和5G、智能制造等领域投入。加强重大项目储备,谋划一批新兴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省项目库。

  强化产业链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量化落实各级招商责任,围绕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和投融资机构,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坚持招大引强与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相结合,加快出台集群产业支持政策,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做到优质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对标咸阳市“3:3:4”招商引资考核比重,完善招商考核激励机制,以招商引资力度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8亿元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市本级城投、农投、交投等政府性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建立50亿元级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投融资能力。加强政银企定期对接、登门服务,有效缓解企业和项目融资难题。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对备案、选址、环评、土地等前期手续提前办理、限时办结,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通过占补平衡、分批供地等方式,及时解决用地难题。强化水、电、气、运等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和企业投资提供有力保障。

  (二)聚焦工业促转型,着力推动主导产业新扩张

  推动科技创新提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全方位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新样板”。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引导陕西奉航、秦星汽车等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响省级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品牌。突出工业智能化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百企技改”工程,年内完成总投资14亿元的30个扩能技改项目。开展企业纾困行动,加大小微企业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户以上,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0.5%以上。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0亿元以上,增长8%;创新成果转化新增产能13亿元以上。

  实施产业强链工程。围绕争创产业聚集转型先行区,鼓励陕航电气、中船十二所等4户“链长型”军工央企,以军促民、央地结合、协同互补,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向高端化迈进。加快完善食品加工协作配套生产链体系,以益海嘉里中央厨房等项目为引领,在产业链两端发力,加速释放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扩张效应。围绕敏华控股、飞达三和等家居产品影响力,招引建设集消费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家居体验中心,提升高端家居消费产业集群外向度。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资金支持,拓展延长兴化、汇能新材料年产5万吨聚合物等产品终端应用,推动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向中高端跃升,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发挥县域工业园区平台优势,高标准建设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原则,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高端家居、精细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链条。加快园区路网内联外通,实施科技三路、林场路等园区基础道路工程,规划建设永昌路、咸兴北路等外联干道,实现与咸阳纺织工业园、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一体化发展。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发展新模式,加快双创基地建设,以产业集聚迸发“虹吸”效应。年内招引入园企业30户以上。

 (三)聚焦三农抓特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百村千户”增收计划,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管好用好扶贫资产和基础设施,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建设美丽乡村8个、绿色家园示范村6个、通村公路47公里,完成饮水安全和农网改造项目,完善提升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巩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集体经济资金、资产、资源。选优建强干部队伍,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10万亩,建好小麦、玉米“吨粮田”,促进“单产增、总产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4.57万亩,总产稳定在19万吨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推广小麦宽幅沟播和玉米“一增三改”技术,抓好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田1.4万亩,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3+X”特色产业,加强对设施农业、果业、畜牧业等规划引导和项目支持,加速打造西咸“菜篮子”和“果园子”。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扩张,依托兴渭产业园和28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壮大22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强化辣椒小镇、草莓小镇示范带动,做优羊肚菌、樱桃、泉水白菜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双汇集团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稳住畜禽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完善产供销全链条服务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创响一批兴平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聚焦三产激活力,着力构建商旅融合新高地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落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旅游+”战略,建成兴平市游客集散中心,整合域内公共设施、交通、人文等资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大秦文明苑文旅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马嵬李家坡村、阜寨段家村等乡村旅游提升品质,促进文旅、餐饮、民宿、观光、体验游五位一体,真正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依托兴渭产业园等特色农业,打造集观光、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好去处。深挖文化资源,建成汉茂陵公众教育基地,完成贵妃墓、杨双山墓文管所改造,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旅游服务宣传推介,打响“汉风唐韵·人文兴平”知名度。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亿元。

  培育壮大新型服务业。依托“互联网+”新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展倍乐客连锁超市20家,加强城乡高效配送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依托益海嘉里、西瑞集团及陕西双汇等食品产业板块,发挥中央厨房项目带动作用,加快普洛斯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即时配送、冷链配送等物流产业新业态。

  加快消费供给升级。改造海威财富广场商业步行街,建成农贸批发市场,打造以南十字、北十字、华润万家十字、西立交转盘十字为中心的四大商业聚集区。促进快递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新需要。支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物业、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拓展休闲康养、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型消费经济。筹办好线上电商农副产品销售活动,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农产品对接会等会展活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全年培育限上商贸服务企业15户以上。

  (五)聚焦城市促提升,着力开启品质兴平新篇章

  融入西咸一体化。围绕争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抢抓国家试验区改革试点机遇,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城市边界,加快兴平撤市设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形成与咸阳城市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按照建设大西安都市圈核心组团城市定位,围绕地铁11号线建设,深入推进规划衔接、路网联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促进兼容互补发展。抢抓咸阳主城西扩机遇,加快建设文兴西路、汉武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开通西宝高速兴平西收费广场,规划建设西兴高速汉武大道出口、西咸北环线阜寨出口,衔接做好与沣西新城、西部科技创新港互联互通,着力构建“一河两岸”咸兴产业发展新高地。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以城市建设为重点,健全县域城镇体系。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建成中心大街北延、北环路西延、育英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城中路、杏花路等工程,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全面启动文体功能区和中心大街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供排水设施,加大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5条背街小巷和6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统筹城市给排水、燃气、供热等管网建设, 完成槐里生态绿地、杏花公园、城市公厕等项目建设,加速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广场改造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优化城市治理能级。以“国文、国卫”城市创建为抓手,健全综合执法、交通执法、城市环卫联动机制,探索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化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城市大脑”数据管理中心,启动数字化城市监督智慧平台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加快5G基站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融合,以现代网络化服务提升城市规范化水平。加强镇街管理,抓好集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经营等综合整治,提升宜居、宜业、宜商品位。

  (六)聚焦生态守底线,着力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协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工煤车尘燃”主要污染源,完善部门联动、源头管控、督查巡查等机制,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加快实施兴化集团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台玻无组织排放管控等项目,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效,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替代,9月底前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改造4.3万户,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重点流域、水源地综合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建设庄头污水处理、马嵬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加强地下水污染监管和渭河生态区建设,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全面建成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争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坚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原则,积极建设海绵城市,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提升中水回用率。严格落实林长制,不断提升区域绿化水平,增强碳汇能力,完成营造林2000亩,绿化道路20公里。持续改善渭河兴平段生态环境整体面貌,强化采砂监管整治,杜绝污水直排,实施渭河滩面治理,完成河道整治9.7公里,滩面整治6776亩,绿化5837亩,修建管护道路35.9公里,打造生态防洪、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渭河生态示范带。

 坚守环境保护底线。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良性互动。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无证排污,严查超许可浓度限制、超总量排放等违法排污行为。强化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共识。围绕中央来陕开展环保督察,全面开展“回头看”,确保中省咸历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零”。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55%。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创建更多节约型机关、绿色校园、绿色社区。

  (七)聚焦改革强效能,着力激发开放开发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争创改革高效集成先行区,做实咸阳市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试验区。创新推动“微改革”,激发基层治理效能。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规出让、租赁、入股。注重需求侧改革,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实现供需有效匹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积蓄动能。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足用活下放权限,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协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新增市场主体3000户以上。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一网通办”和“一网办好”,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1%以上。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以骨干企业为依托,鼓励多渠道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外贸进出口大幅扩张。着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适时启动自贸区申报工作,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让更多兴平品牌走出国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八)聚焦民生增福祉,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围绕争创民生品质提升先行区,坚持就业优先,强化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措施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精准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坚决杜绝农民工欠薪问题。抓好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工作,落实城乡低保、高龄补贴、优抚金发放政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完成药市村拆迁安置、西二村棚改等项目主体建设。全面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完成中心敬老院改扩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2个、互助幸福院43个,发展婴幼儿照护、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为“一老一小”撑起保护伞。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33项民生实事项目将提交本次大会票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强城区学校建设和学位供给,办好农村“两类学校”,建成实验小学综合楼等9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莽山路、兴化家居苑等6所幼儿园投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中心实训楼、宿舍楼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家门口”的中职院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有序就医新格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平战结合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体育场馆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紧盯重点场所,压实“四方责任”,织密“五张网”防控体系,特别要从严从紧落实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加大《民法典》学习宣传,提升市民学法、懂法、用法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实施“雪亮”“天眼”工程,建成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和拘留所、戒毒所,提升社会治安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防三抓三严”,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设工程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确保我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千斤重担众人挑,打铁尤需自身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将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以扎实的工作实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坚持科学理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五项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干事创业本领,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切实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坚持高效施政。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树牢“实在、实干、实绩”工作导向,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行清单化、项目化、闭环化管理,努力做到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进一步精文减会,理解、关心、支持基层,把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促进工作、推动发展中来。

  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加强预算刚性约束,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持续巩固“以案促改”成效,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锲而不舍营造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下好先手棋、干出新作为,铆足劲头、奋勇向前,奋力谱写兴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高质量发展新业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