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孝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6 22:15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8日在孝感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孝感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熊征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湖北,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新冠疫情、洪涝旱灾等困难和挑战定向导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沉着应战,应急谋远,务实前行,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小康核心指标提前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这五年,聚力“两资一促”,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经济实力在调整优化中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地区生产总值迈过2000亿元,前四年年均增长7.6%。税收占比提高1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历史性转变。汉川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应城跻身中部地区百强,3个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争先进位,5个乡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服务业在整顿规范中不断成长。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164家、限上商贸单位823家。电力、金融、保险、邮政、通信、融媒体等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5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电商主体达4635家,从业人员22万人。孝南获评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3地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第二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壮大。传统产业技改扩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7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1个过500亿、4个过百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89家,增加值前四年年均增长8.3%。“孝感造”370台新能源客车、10艘LPG动力船投放市场,孝感麻糖米酒建立标准体系。27家企业的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应城品种盐产能全国第一。新增湖北民营企业百强4家、中国驰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商标10件。孝感荣获全国建筑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建筑业产值达482亿元。农业在优化供给中不断巩固。深化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建成高质高效辐射区2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39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6亿斤以上,神丹、孝感红、七仙红桃等品牌影响力扩大,“三品一标”达435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1家、农民合作社6671家、家庭农场1085家,畜禽规模化养殖率99.8%,6个县市区列为国家产粮大县,云梦获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个乡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1个村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平台在巩固提升中不断夯实。市高新区3个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世界500强企业达4家、高新技术企业83家,表面处理产业园竣工投产,日商产业园入驻企业29家。市临空区“五纵六横”路网基本建成,建成区五年增长4倍,产业项目入驻提速。汉孝产业园落户企业11家。7个国家和省级园区扩容提质,建成108个特色产业园、园中园,获批4个化工园,云梦隔蒲潭工业园升级为省级工业园。“项目为王”深入人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19个,争取竞争性资金300多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4500多个,完成投资5500多亿元;水利“补短板”投资居全省前列,“一江三河” 防洪治理、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引徐济安、新沟船闸等工程如期建成;电网投资54.15亿元,新建变电站22座;汉十高铁开通,“四横两纵”高速路联网,公路通车里程、路网密度居全省前列。

  这五年,聚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创新创业蓬勃兴起。孝感、应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88家、各类“双创”孵化载体137家,市场主体达31.42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60家。统一政策标准和执行尺度,规范城区建管秩序;建立“三库”联动、“三网”支撑、GDP监测预警等部门分工协作的统计运行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砂石料保供稳价、“五化”管理经验全省推广。深化改革蹄疾步稳。200个中省改革试点和重大事项扎实推进,孝感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党政机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改革平稳有序。“一网通办”实现五级联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信用孝感”上线运行,汉川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应城获评中国最佳投资县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81万农户喜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682个村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足球改革受到中改办、中足协肯定。澴川国投成功转型,信用评级荣膺AA+。开放融合彰显特色。全力稳外资稳外贸,累计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净增出口实绩企业116家,向164个国家(地区)出口50亿美元,建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1个、省级2个,16家企业赴海外投资建厂,在俄罗斯设立中国茶展销中心,孝感米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名录。汉孝“五个同标准对接”提速,武孝城铁、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孝汉大道建成通车,22个孝汉交通接口改造提升,半小时通勤圈畅通织密;工业产品38%进入武汉,农产品占武汉市场份额达20%,武汉紧邻的优势凸显。建设提升路长制和农旅养融合示范线14条,新增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2家,应城获评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城市,大悟荣获首批中国醉美摄影旅游目的地,双峰山、天屿湖、汤池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华敬老园主体建成,2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景区入选“荆楚乡村旅游十大主题线路”。

  这五年,聚力城市“双修”,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孝感城区年均市政投资100多亿元,“东进南拓”步伐加快,复兴大道建成通车,交通大道改造升级,城站路地下空间一期竣工运营,“七纵五横”循环路网连线成环,城市外环初步成形。投资155亿元的老澴河一期综合治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实现“安居、治污、发展”目标;老城区片区“双修”“四个再造”,旧城改造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全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3个。“1531”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汉川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云梦获评全国特色魅力示范县,大悟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0个、省卫生乡镇33个。美丽乡村初见成效。编制完成乡村振兴规划,制定乡村规划建设负面清单,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91个、整治村365个。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474公里、美丽农村路1500公里、“455”安防工程3500公里,改造危桥101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142.6万人。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任务基本完成。生产用电、无线网络全覆盖,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村村有,11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245个村建立红白理事会,20万农户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大悟金岭村获评7个国家级荣誉。生态环境明显转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成效明显,15家省挂牌督办的沿江化工、危化品企业全部“关改搬转”。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孝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运营,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全省第三。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江河湖库拆违强力推进,“三退”还湖8.97万亩, 1200名渔民退捕上岸。府澴河流域完成生态立法,生态补偿全面实施。孝感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8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8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PM2.5、PM10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中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按节点结账销号。“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建改厕所43.42万座,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乡镇全覆盖。精准灭荒13万亩,森林覆盖率19.4%,国家湿地公园达5家,孝感、应城、安陆获评国家园林城市,汉川、孝昌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这五年,聚力民生“双保”,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加。脱贫攻坚众志成城。建立扶贫工作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累计减贫35.77万人,50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大悟、孝昌两个国贫县摘帽退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即将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民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参保400万人次,医保参保436.6万人次,孝感获全国医保信用监管体系试点建设城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4次提标。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和孤儿养育标准,每年救助困难群众20多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0多亿元,高龄津贴、老人意外伤害保险、重度失能老人救助相继实施。住房公积金新增缴存10.8万人、134亿元,新增保障住房3.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3万户。应城、孝昌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市。社会事业更趋完善。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00所、改扩建727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实现80%目标,义务教育巩固率98.8%,普职比首次实现6:4,各类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发放教育资助金10.39亿元,资助贫困学生82.98万人次。留守儿童关爱“五个到村” 经验全国推广。组建县域医共体13个,免费定向培养乡村医生333名,千人病床数达5.21张,医护比1:1.19,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防控能力提升,健康孝感扎实迈步,人均预期寿命78.1岁。地面数字电视网全面建成,新建文化场馆8座,孝感文化中心开放运营,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书香澴川”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持续评选“十大孝子”、举办孝文化旅游节,汉绣和玉雕在俄罗斯、波兰参展,雕花剪纸获批国家非遗生产性示范项目,睡虎地秦简入选《国家宝藏》。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和脱贫攻坚普查。社会治理成效显现。持续开展扫黑恶、打盗抢、反电诈、斩毒害、禁赌黄攻坚战,“五大警长制”下沉警力,“五户联勤、十户联防”守护平安,电诈输出有效遏制,刑事案件连续5年下降。“123孝感信访”品牌助力“事心双解”,应城、安陆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新增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4个,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8.77%,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金融生态指数升至全省第2位,7个县(市、区)全部获评金融信用县市;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国防动员、人防、退役军人事务、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持续加强,孝感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这五年,聚力作风“双严”,自身建设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久久为功。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厉行“三短一简一俭”,“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倡导“四言”“四子”作风,议定事项、重点工作一抓到底、勤督实查、严评实考,以有效的执行力赢得公信力。法治政府纵深推进。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48件、政协委员提案 982件。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规范性文件,先调研论证、法制审查,再集体研究,提请市人大立法6部,出台政府规章3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试点经验全省推广;“七五”普法全面完成,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两法衔接”提档升级,行政复议应诉率100%。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扛实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起“一岗双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审计,出台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程总承包、造价、竣工决算审计等系列管理办法,形成制度闭环,堵塞监管漏洞。全力支持纪委监委监督执纪,旗帜鲜明反腐倡廉、整治慵懒散。

  与此同时,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文联、残联、工商联。民族宗教、保密、档案、气象、水文、史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驻外机构、慈善事业、检验检测、公共资源交易、机关事务、援疆援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刚刚过去的2020年,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全市上下万众一心,越是艰难越向前,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民生一体推进,战疫战贫战洪三战并举,疫情防控成果巩固,发展态势回稳向好、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在全省4—6位,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抗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推动阻断线、救治线、保障线“三线”合围,38天新增确诊病例归零,65天在院确诊病例清零,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慎终如始抓好科学精准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恢复,为湖北保卫战、全国抗疫斗争作出了孝感贡献。一大批抗疫先进单位和个人永载史册,伟大抗疫精神历久弥新,必将汇聚起推动孝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强化“带伞作业”,因时因势复工复产,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加快疫后重振,争取竞争性资金超85亿元、各类抗疫及财力补助资金100多亿元;“屏对屏”招商十多场次,四次集中签约项目113个、引资784.3亿元,三次“四看四比” 督促项目提速,32个省级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年度计划。惠游湖北·相约孝感、全城促销惠购、直播带货、网红街聚集人气、激活消费。这些举措有效稳住基本盘,经济指标加速回升,经济运行呈“V”形恢复。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优环境。及时落实中省一揽子支持政策,细化推出95项具体措施,相继开展 “96196咨询热线”“千名干部进千企”“金融稳保百千万”行动,当好“店小二”,预计新增减税降费16.5亿元,就业扶持减负1.8亿元,新增贷款实现“倍增”,新增浦发银行孝感分行,报辅报会企业4家。取消行政许可和证明事项86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80、60、40” 目标,企业开办“210”标准全面执行,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实质性运用,“十必须十不准”落地,“四办”改革提效,政务服务提速。这些扶企减负举措,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市场的好日子,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市场的信心指数,稳住了预期,稳定了就业。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补短板。500个项目纳入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总投资1250.3亿元。坚持平战结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争取抗疫特别国债20.5亿元,推进项目65个。加快水利、电力补短板建设,新一轮水利防洪补短板投资占全省12.67%,6处防洪保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争取电力补短板资金占全省9.04%。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1295”工作路径,在全省率先划定城市社区管辖线,全市750多家党组织、5万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保民生。民生支出占比超过75%。1170户2573名存量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督查。空气、水质优良率达87.9%和87.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78.5%。城镇新增就业6498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04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511人。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率全省第二,学校有序复课复学,澴川学校、黄香路小学、航天小学建成招生。“群众安全感提升年”活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平安荆楚行动”考核全省第三;防抗救结合,成功抗御多轮强降雨袭击;全力化解“疫后综合症”,信访“四降一升”,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四大家”班子齐心协力、夯基固本,离退休老干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深耕澴川大地的投资者创业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孝感发展的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向关心支持参与孝感抗疫斗争和疫后重振的亲人、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所有“为孝感拼过命”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孝感人民将永远感恩、永远铭记!

五年的艰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提高经济工作的政治站位,耦合职能、凝聚合力、齐心协力,一个声音抓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化“两保持一优先”目标,深化“八双”实务,细化“1234567”工作思路,突出“两资一促”,实现“六个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刚性政策落实、保民生承诺兑现,在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中回应群众期盼,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突出人民主体,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法纪维护公平,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遵循三个导向、两个底线、贯通思维谋事,统筹改革发展稳定,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用创新的办法化解发展中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必须坚持应急谋远,秉承“届有任期、事有周期、绩有潜期”的观念,立足实际抓当前,建章立制管长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立规矩、理秩序、优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必须坚持作风保障,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立说立行、真抓实干,勇于担当、顶真碰硬,管好班子、带好队伍,营造体劳而神不累、言直而和不伤的干事氛围。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冠疫情影响深远,恢复经济、稳定增长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孝感最大实际,县域经济不强,区域协同不够,产业结构不优,动能转换不快,面临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双重压力;主城区首位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城市管理不精细;重点领域风险点、危险源仍然存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仍较突出;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少数单位工作起步不快,少数人员工作状态不佳,营商环境仍需改善,抓落实抓执行的速效仍需增强。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孝感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爬坡过坎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准确把握孝感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强化责任、危机、忧患意识,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赢得新一轮发展主动。根据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标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发展定位,对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孝汉同城、多元支撑”区域发展布局,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市3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开好局、起好步。

  立足“十三五”打下的坚实基础,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按照“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战略定位和“两保持一优先”目标定位,确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协调发展新布局,拓展副中心发展空间。注重战略留白,划定“三区三线”,实现“多规合一”。突出主城崛起,市区一体,健全机制,厚植产业,整体谋划孝南区、市高新区、市临空区,促进同城一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提升经济首位度,主城区经济占全市比重达20%以上;推进城市“东进、南拓、西联、北延”,建设主城区高速环,畅通城区路网和微循环,优化空间布局,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升城市美誉度、软实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强化两带协同,立足县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产业支撑,支持汉川、应城、云梦、安陆建设汉江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支持大悟、孝昌、市双峰山建设大别山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块状经济,打造协同发展的南北两带。推进孝汉同城,健全同城化体制机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用好两大“金字招牌”,共建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建设汉江生态新城,建成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推动交通同城、产业同城、功能同城,率先实现同城化,孝感全域建成武汉市的新外延。形成多元支撑,围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质主体”,强化市域一盘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竞相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完善“一核心、六重点、百乡镇、千乡村”全域四级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64%。开展“功能镇区、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乡镇集镇“双通道”全覆盖,“一镇一业一品”,建设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小镇,建成50个功能强镇;用好5年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建设未来社区型美丽乡村,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360个。

  (二)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壮大副中心经济实力。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完善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经济质效和核心竞争力。瞄准全省制造业强市目标,实施制造业升级“十大举措”,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制造业强市,争当全省第二梯队“排头兵”,五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总数达1500家以上,培植千亿产业1个、500亿级产业3-5个,新增省级以上知名品牌100件。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打造“孝感建造”品牌,建筑业产值突破700亿元。瞄准武汉城市圈服务业强市目标,实施服务业“双五”工程,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振扩容、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提质,服务业市场主体达35万家、新增限上单位400家以上,培育规上商务服务业20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左右,旅游综合收入达400亿元。瞄准全省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农业先行区,全面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五区八园七带”,粮食产能稳定在46亿斤以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突破40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800亿元以上,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三)融入开放发展新格局,汇聚副中心发展合力。主动融入双循环,全面对接中省重大战略,激活内需,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节点城市。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成“四横三纵”高速网,加强与武汉自贸区、武汉综合保税区、武汉新港、天河国际机场战略合作,建设国家农产品水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和市临空区现代化物流“枢纽港”,畅通市场循环、产业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强化“两资一促” ,突出“两新一重” ,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和“十四五”项目转化落地。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动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在外贸聚集区设立外贸服务中心,务实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出口实绩企业达到470家,新设海外投资机构10家。促进消费提振扩容,鼓励本土零售企业转型发展,改造新建一批标准化市场,实现快递村村通,培育壮大消费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四)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增添副中心发展活力。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增强发展动能。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高质量完成国家和省改革试点,创造更多孝感模式、孝感经验。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市域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融合,延伸产业链创新链,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2个,新型研发机构突破1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高新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争创一流营商环境,以市场评价为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更优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五)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涵养副中心生态文明。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与治理,实现“一减两改善三提升”,让澴川大地空气常新、绿水常流、青山常在。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严格落实重点区域十年禁渔和府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环境损害惩治和责任追究制度,广泛开展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创建。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的人居环境,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精准开展流域治污,市县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水质优良率达到国考要求;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初步建成无废城市。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80%以上;全面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90%以上,孝感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分类处理,县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

  (六)塑造孝文化名城新形象,彰显副中心文化魅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孝感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和全国文明城市,县市区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弘扬“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精神,推进城市文明与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建成、命名一批红色文化、孝文化遗产传承工程,举办孝文化旅游节,提升孝文化论坛永久场址和“五孝”品牌影响力,打造“孝感天下、情润山水”城市名片。繁荣文体事业,统筹推进基层文化“四馆三场两中心”和体育“一场两馆一中心”建设,县级“三馆”、村(社区)文体广场提档升级,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和城乡15分钟健身圈,推出一批体现孝感特色的精品力作。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特色品牌,构建“一心一区八带”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在5%以上。

  (七)实现共享发展新愿景,提升副中心幸福指数。坚持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持续推进全民参保,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增保障性住房2.1万套,提升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水平,高质量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元发展,职业教育融合贯通,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民办教育分类规范;支持湖北工程学院加快建设国内应用型一流大学,支持湖北职院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特色专业。深化健康孝感建设,坚持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四大体系,统筹推进全民健康行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安全发展,全面推进平安孝感、法治孝感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确保安全事故全面下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催人奋进,2035年远景蓝图已经绘就。“十四五”大幕徐徐展开,这其中有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我们将迎来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2023年,我们将迎来孝感建市30周年和“十四五”中期评估;2024年,我们将迎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启动建设20周年;2025年,我们将迎来“十四五”收官之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干好每一年,跑好每一棒,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奔赴新征程。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扭住供给侧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两保持一优先”,坚持“八双”实务,从八个方面抓好全年目标任务落实:

  (一)推进“三项行动”,在壮大实体经济上开新局

  推进制造业升级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增强十大特色园区承载力,建立十大精品产业链链长制,促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梯次培育一批头部、骨干、小微成长型企业,新增上云企业200家、隐形冠军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3家,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0家、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施上市倍增计划,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和四板企业30家。培育扶持本土特级施工企业,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新增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2家,培育国内知名品牌1-2件。

  推进服务业提升行动。承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流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中部地区农批建材大市场,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健康健身、养老托幼、社区便民等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开展服务业整治提升行动,抓好“五个一百”培育申报,强化服务业精细纳统,新增限上商贸单位80家。推进金融“面对面”工程,防范金融风险,力争新增存贷比超过100%。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以路长制为抓手新建7条农旅养融合示范线,开发建设双峰山环山乡村度假带,争创4A级景区2个,旅游业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坚持房住不炒,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加快三江、航天重工等六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完成三江万山增资扩股混改,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成5G基站3000个以上,实现市县城区全覆盖,延伸至重点区域,培育骨干企业和应用示范企业20家。加快建设数智孝感,支持互联网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航天航空、新材料、文化产业、能源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

  (二)强化“三个持续”,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保和救助制度,强化预警,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坚持和完善小额信贷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政策,做好易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坚持志智双扶,激发脱贫致富持久动力。

 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严格耕地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30.57万亩,发展香稻、糯稻等特色种子产业。打好生猪稳产保供持久战,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菜篮子”建设。落实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加快“三园三带”建设,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面积15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普及率 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5%。扩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覆盖面,创建一批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培育8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新增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国家地标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企业20家。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深化“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启动乡村振兴三项行动,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落实村庄规划负面清单,加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危房改造动态管理,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任务。“四治一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机制,推动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向村湾延伸,整村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稳步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1200公里,始发班线乡镇客运站全覆盖。完成新一轮水利补短板工程,提升防洪保安、抗灾保收能力。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有序推进村级化债、村务公开,“三治结合”促乡村治理。

  (三)注重“三个坚持”,在汇聚要素上开新局

  坚持深化改革激活力。科学统筹、分类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强化驻地单位接受属地管理意识,促进“市区一体”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市区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三医联动”改革、疾控体系改革。完成市直国有企业改制,组建规划设计集团公司。健全完善澴川国投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融资规模突破100亿元。

  坚持创新引领增动力。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总数突破400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支持湖北工程学院落实“服务孝感行动计划”,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建省级孵化载体5家、省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开展“双招双引”“柔性引才”,推进“百名博士联百企工程”“我选湖北·立业孝感”活动,聚集一批创新人才。

  坚持需求导向优环境。硬性指标无条件落实,软性条件无限量创造,担当责任无起点考核,环境状态无差别比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实施流程再造减环节、全程网办减时间、政策普惠减成本。按市场主体需求和感受当好“店小二”,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落实负面清单,清理压减各类审批和许可事项。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开展“互联网+监管”试点。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推动更多事项跨区域通办、“一网通办”“掌上可办”、一事联办,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

  (四)挖掘“三个潜力”,在融入双循环上开新局

  挖掘“两资一促”潜力。抢抓一揽子政策窗口期,对接中央预算内支持的8大领域35个专项,以及省预算内投资方向,谋深谋实一批重大项目,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00亿元。围绕“七个结合”路径、“四个判断标准”,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产业招商、资源招商、规划招商、平台招商、区位招商、市场招商,着重引进头部企业、终端产品企业和行业龙头,全年引进亿元项目300个,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坚持重大项目领导领衔、专班推进、集中签约、季度拉练、“四看四比”、“五化”管理,统筹保障用地、资金、能耗、排放指标,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区域性统一评价,要素跟着项目走,靶向施策促落地、促开工,续建新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13个。

  挖掘内需消费潜力。实施消费热点培育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加快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建设,推进“荆楚优品”工程,培育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推进商品消费与会展旅游、文体娱乐、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融合互动,引领居民消费提质扩容。落实促消费若干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提振餐饮、旅游消费。扩大县乡消费,加强县乡商贸和快递设施建设,推进快递下乡进村,创建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带动农村消费。健全质量标准和消费后评价体系,创建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挖掘对外开放潜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湖北自贸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部署,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持续推进外贸“三项工程”“破零攻坚行动”,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0家。争取汉阳海关下放全口径海关业务,加快对外开放“大通关”建设。建设外贸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农博会、亚欧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加快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建成孝感红迪拜展销中心,提高自主品牌和本地出口比例,推动外贸优进优出。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技术服务、抱团出海,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友城多领域合作,建设孝感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园。规范发展外派劳务。

  (五)促进“三个深化”,在区域协调上开新局

  深化城市“双修”促城市更新。推进城市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孝感城区实施重点项目28个、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启动孝感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澴川路、老316国道改造,加快董永北路立交、槐荫大道东延伸建设进度,完成槐荫大道改造和城站路地下空间工程开发,城区外环全线贯通。完成老城区7.83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和城区供水保障工程。加快实施老澴河综合治理二期,推进熊咀、严桥等片区“双修”,改造老旧小区92个。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二期项目,完成垃圾末端处置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再生资源利用、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扩大主城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范围,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个、示范社区10个。全面启动新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建设、提升一批创卫和创森工程,园林增绿145.5万平方米,修复路面2.5万平方米。推进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智慧交通建设,加强小区物业规范管理,完善消防设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合作共建促孝汉同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成交通投资95亿元,建成国省道一级公路50公里、二级公路40公里,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开工建设,推动武汉轨道交通20号线延伸,全方位融入武汉城市圈。加快产业市场协同发展,积极对接武汉城市圈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推动市高新区创新提升,力促日商产业园提档升级、激光产业园投产达效;加快建设市临空区5个省级重点项目和汉孝产业园,共建孝汉合作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公共服务同城共享,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户籍通讯医保卡结算和急诊病历“一本通”、IC卡一卡通。加快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汉江、府河流域环境治理一体化同标准对接,合力构筑武汉北部生态屏障。

深化创先争优促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支持汉川巩固县域经济百强位置,孝南、应城挺进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梯队,云梦、安陆建设全省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大悟、孝昌建设大别山区经济强县。做大做强汉川纺织服装、孝南纸(卫)品、应城化工、云梦新材料、安陆食品、大悟新能源、孝昌机电等重点产业,“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六)用好“三种思维”,在绿色发展上开新局

  用系统思维治理重点领域污染。加强综合治理、全面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实施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强化秸秆禁烧和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完善蓝天保卫战专项抽查督察、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水质预警、生态基流保障、工业源治理、重点流域及支流渠道治理,稳步提高水质达标率,“三退”还湖2.3万亩,有序启动汈汊湖等湖泊清淤和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地监管,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编制实施新一轮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开展新增土壤污染管控、受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持续抓好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用辩证思维推动绿色转型。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落实重点水域“禁渔令”。推行企业循环化生产、产业循环化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市高新区循环化改造国家示范试点终期验收,支持孝南建设全国生物降解新材料示范园。完善绿色消费指南,推进塑料污染治理,限制使用一次性产品,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有效衔接。支持汉川电厂发展新能源,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完成造林6.6万亩,森林蓄积量增长3%,覆盖率达19.5%,孝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开展新一轮国土综合整治,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验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争创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用底线思维健全生态文明机制。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加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做好中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严格“一票否决”,保护绿水青山,建设清洁乡村、美丽家园。深化河(湖库)长制,选聘民间河长监管支流渠系和小微水体,沟渠塘堰基本实现“三无”。健全完善国家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生态意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支持大悟创建省“两山”示范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

  (七)实施“五项计划”,在民生“双保”上开新局

  实施就业优先计划。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2.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进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8000人,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就业1000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发放担保贷款2亿元,扶持3000人创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1万人。全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施全民保障计划。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五项社保精准扩面4万人次。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快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设15个辐射式养老服务点。推进孤儿集中养育,帮助老年人分享“数智红利”,提档升级市烈士陵园。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和社会服务。继续推进公积金归集扩面,全面排查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全市棚户区改造1210套,市本级配建保障房1136套。

  实施教育公平计划。深化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达标建设,着力消除“大班额”。强化养成教育,讲好思政课,加强和改进体美劳教学,巩固提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校一品”创建特色学校10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开展第二届教师梯级专业荣誉评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实施全民健康计划。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人物地同防,严防输入、严防反弹。优化疾病控制、公共卫生、公立医院机构设置和职能职责,加快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孝感东城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实验楼,提档升级社区卫生室,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持续抓好传染病综合防控。完善“三堂一室”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全民健身“五项五进”活动,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向公众开放、共享体育设施,抓好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试点,办好市第六届运动会。深化“健康孝感2030”行动纲要,全方位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国家、省级卫生城镇创建。

  实施文化惠民计划。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造“澴川文化大讲堂”“孝礼雅塾”品牌,建设城市书房30处。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提高“三馆一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标率。持续举办孝文化系列活动,策划开展楚剧展演、民间文艺大赛、“红色文艺轻骑兵”、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广场舞展演等品牌活动。创编《孝感天地》音乐剧,筹建孝感市艺术剧院,加强非遗文化和地方曲艺保护、传承、发展,举办湖北省第八届楚剧艺术节。

  (八)增强“四个能力”,在治理效能上开新局

  增强忠诚履职能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自觉坚持市委领导,按照“五个一流”要求,强化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按法定权限履职尽责、秉公办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启动“八五”普法,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彰显法治力度和温度。

  增强综合治理能力。推动行政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乡村和社区集中,做实做强“四支队伍”,打造城乡治理的孝感样板。践行“枫桥经验”,“三调联动”“多心合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好民族宗教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施“互联网+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善应急救援和风险管控综合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防抗救能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长效开展扫黑除恶、严打整治,深化“雪亮工程”“一标三实五全面”和微平安系列创建,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增强清廉干事能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监管,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审计监督,防控廉政风险。坚持在一线检验作风,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进赢得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永葆初心、勇担使命,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奋力书写孝感发展新篇章,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