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7 23:14   责任编辑:www

佛山市市长 白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基本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城市能级迈上新高度,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并在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衰退等冲击下保持平稳增长,预计由2016年的8756.3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16万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604.5亿元提高到808.1亿元。工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集群产值均超万亿元,机器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新产业茁壮成长。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逐年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388家增至7100家,三龙湾科技城、佛山国家高新区等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要科技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大步向前的五年。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得到多方肯定,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等取得扎实成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网一门一次”“人工智能+双随机”等改革经验被广泛推广,市场主体由53.6万户增至111.5万户。外贸发展态势良好,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为对外开放新窗口。“双区”建设深入推进,开启广佛全域同城化新征程,与深港澳合作对接日趋紧密,大湾区极点城市特点更加鲜明。

  这五年,是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五年。大手笔实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中心城区形态提升专项行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城乡形态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获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试运行)总里程由21.5公里增至81.7公里,“两环四纵五横”市域高速公路网[1]基本成型,打通断头路139条。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全面开展,拆除村级工业园13.4万亩。特色小镇创建全省领先。乡村振兴成绩斐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百里芳华”示范带彰显岭南水乡魅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云勇林场成为国家森林公园,能耗强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新(改)建污水管网3500公里,国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广佛跨界河流重点断面水质近三年全面达标。

  这五年,是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以最坚决最严格最有效的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力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连续四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2.35岁。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44.9万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7.4万个,解决7.4万户家庭住房困难,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治安环境稳定向好,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有效。连续获评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粮食安全考核实现“五连优”。助力西藏墨脱、新疆伽师、四川凉山及省内湛江、云浮等对口支援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政府执行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49件、政协提案1039件。数字政府建设成效突出,连续多年获全国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第一名。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倾听民声机制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切实整治“庸懒散拖乱”等问题,政府系统作风持续转变,人民满意政府建设第三方评分逐年提高。

  各位代表,202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经济运行取得新成绩。积极应对错峰用电、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防控等考验,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80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超额完成全年目标,38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新建5G基站超4600个、充电桩902个、加氢站4座、天然气管网207公里。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举办“夜间消费节”等惠民促消费活动,创意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增3个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预计进出口总额增长21%,跨境电商交易额、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大幅提升,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6个。

  二是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创新“大招商、招大商”体制机制,成立市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化全市招商资源统筹,成功举办全球招商大会,新引进瑞浦能源华南生产基地、飞利浦水健康及智能机器人全球研发制造基地、嘉士伯啤酒生产基地等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8个,签约投资总额1878亿元。出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政策25条,设立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广东(佛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培育省级标杆示范项目9个,打造市级示范工厂22家、示范车间64个。牵头启动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入选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品质革命深入推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成全国唯一的氢能产业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企业标准“领跑者”数量保持全国第一,美的集团获中国质量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政策性金融工具为2万多家次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超过690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上市企业最高市值均突破2万亿元,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70家,成立全省首个保险发展示范区,千灯湖创投小镇募集与投资资金超1400亿元。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授牌,“广明2号”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之一,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落户。

  三是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验收,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1%。创新平台建设成效突出。三龙湾科技城纳入省重点平台。季华实验室建设成效居省实验室前列,集聚科研人才1500多人,成功研发“佛山一号”卫星[2]并顺利升空。仙湖实验室引进全职院士团队,氢能领域产学研合作成效初显。成立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024家,累计建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2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5家、众创空间86家,在孵企业3200多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柔性引才扶持政策,建成“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和三龙湾国际人才客厅,新引进科技创新团队52个、领军人才83人、博士1052人。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汇聚高水平“双创”项目1418个,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举办第25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布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地方标准,获批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佛山分中心,在全国首推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保险。

  四是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围绕深化商事制度、金融服务、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倾力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益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市长直通车”平台上线,“佛山通”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应用,推出政务服务“秒批秒办”事项227项,在全国首创政府补助资金“秒速直达+限时直达”改革。“证照联办、一照通行”系列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企业开办实现“一个环节全办理、半天内办结、零成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省领先,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初步实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一般登记实现1天内办结,抵押登记1小时内办结。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完成165户公司制改革。27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完成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35.1亿元。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3],主动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入选全省首批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入选省重点平台。启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黔东南州以及省内肇庆、云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五是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更新加速推进,“三旧”改造新增启动项目1.41万亩,完成改造项目1.1万亩,治理违法建设3272万平方米。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成效初显。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9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启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拆除6.1万亩,规划建设33个千亩村改产业园。季华实验室一期、500千伏凤城变电站获鲁班奖。启动城市“畅通工程”,地铁2号线一期、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首通段开通初期运营,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开通试运行,广佛肇高速、番海大桥建成通车。实现公交地铁“一码通乘”,新增公交站场12.2万平方米,新建、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600公里,打通断头路35条,治理交通拥堵点96处。乡村振兴深入实施,60个市级示范村加快建设,建成美丽乡村集中连片示范区13个、农村“四小园”[4]1.5万个,整治农田看护房1.35万间,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紫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新增碧道233公里、绿色建筑1686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园绿地350公顷。启动34个万亩千亩公园建设,17个已基本建成开放,面积达89平方公里。实施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6%。开展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新(改)建污水管网739公里,完成5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生活垃圾资源化提质改造项目建成运营。完成配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阶段性工作。

  六是人民生活增添新福祉。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举全市之力打赢“5·21”本土疫情防控攻坚战,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超2400万剂次,启动市应急医院、市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市物资储备综合基地建设,国际健康驿站正式运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市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建成运行,市一医院获评全省高水平医院。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两个全覆盖”[5]。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企业职工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至每人每月3514元、1120元。新增养老床位1167张,星级养老机构占比居全省第一,均安“家门口医养结合”模式在全省推广。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29套、共有产权住房1000套,发放住房保障租赁补贴1.46万户。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4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所、普通高中2所,分别新增学位1.8万个、2.2万个、3500个。“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成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美术馆247家。新(改)建社区体育公园200个,南海体育中心建成使用。扫黑除恶、“全民反诈”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荣获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生产安全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7%、12.6%,成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学校食堂和养老机构“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健全退役军人服务机制,提升优抚对象保障水平。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打造市区镇村四级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体系,禅城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新增1镇3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13个。审计、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方志、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佛山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佛山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佛山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消费拉动不够充分,投资结构亟待优化,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产业结构偏传统,“四新”经济发展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偏弱,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强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市功能品质有较大提升空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民生社会事业存在诸多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重点领域改革还需深化,改革的精气神仍需激发;政府职能转变仍要持续发力,政府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佛山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形态的重要阶段。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区域合作与竞争新局面加快形成,佛山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在发生新变化。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明确了“515”战略目标,绘就了佛山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将按照市委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善作善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佛山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水平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锚定市委“515”战略目标,担当大责、勇毅前行,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佛山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动力显著提升,塑造一个经济实力更加强大的新佛山。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规模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新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民营上市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和西向门户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成为近悦远来的投资高地、创业福地、消费胜地,“十四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塑造一个创新生态更加优良的新佛山。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高水平创新载体成为“强磁场”,创新企业具有强劲竞争力,“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深度对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模式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赶上先进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三倍增长,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万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

  ——城市形态功能显著提升,塑造一个城市形象更加现代的新佛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破旧低效高污染工业园彻底退出发展舞台,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区域结对紧密协作成效扎实,形成东西南北中互动发展新格局。生态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三屏六楔、两脉两环”自然生态格局[6]逐步成型,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黑臭水体、中度以上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半城山水满城绿”的岭南水乡风貌成为靓丽城市名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

  ——城市文化内涵显著提升,塑造一个文明素养更加厚实的新佛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文化消费更加活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达到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社会风尚,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文艺精品创作更具传播度,岭南广府文化在佛山大地上持续焕发新活力,人民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塑造一个生活品质更加美好的新佛山。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就业规模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努力建设成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幸福家园。

  ——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塑造一个治理效能更加彰显的新佛山。数字政府建设保持领先,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政务服务质量效率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更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各领域矛盾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法治佛山、平安佛山建设成为标杆,探索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历史使命,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我们必须提高站位、开拓视野,积极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在“比学赶超”中激发出更强劲的前进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奋发进取,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发展向高质量快速跃升,全面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我们必须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在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大力气,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创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安排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加快推进中科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信扬科技成像模组生产基地、银星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基地、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朗华工业供应链智慧科技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精准招商统筹力度,完善政企招商互动机制,发挥佛山产业投资平台作用,推行“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招商模式,新引进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重大产业项目70个以上。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新建一批5G基站、充电桩、加氢站等“新基建”项目,推进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智慧房产等“新城建”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实行专项债项目清单化管理,加快专项债项目建设进度。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企业投资项目报批报建手续,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展直播经济、无人体验店等新零售业态,满足“宅经济”“云生活”等新消费需求。促进汽车、家居等传统消费升级,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消费规模。支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连锁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消费品牌首店落户,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800家以上。优化提升祖庙、季华路、千灯湖、华侨城欢乐海岸等商圈及街区,加快打造一批高品质省、市级示范商圈。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打造“夜宴”“夜游”“夜赏”等十大夜间业态[7]。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发展工业游、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力争3A以上旅游景区达36家,支持禅城、高明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海、顺德、三水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加强美食集聚区建设,提升“岭南味·佛山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佛山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申报建设,建好用好6个国家级、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形成更多高能级的外经贸发展平台。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欧投资协定等机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强数字贸易创新,推进口岸现代化建设,持续降低通关综合成本。发展公共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聚区扩容。高标准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园区平台作用,推动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持续提升。深化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支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业务创新发展。扩大优质产品进口,支持企业设立进口贸易集散中心、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高品质消费品。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研究制定市场主体服务条例,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多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良好环境。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推广政府补助资金“秒速直达+限时直达”改革,市区联动开展暖企行动,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争创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培育“三个一批”企业[8],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家、上市公司10家以上。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增强国资平台引导产业投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等功能。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提高国企经营效益。

  (二)坚持以“四大决心”促“四大改变”[9],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全面推动制造能力、产业协同、产品质量、结构优化、职业技能、产业载体等领域转型升级,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鼓励发展“产业公地”[10],巩固提升智能家电、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战新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牵头建设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打造区域性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深化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优化质量认证服务,加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地理标志产品等区域品牌建设,新增“佛山标准”产品超过100个,擦亮“佛山制造”品牌。

  强化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坚持优势产业基础与未来产业方向相结合,一体规划、科学布局全市产业发展空间。划定45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用地保护红线,规划建设54个万亩以上工业集聚区,加大连片土地储备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大规模、有影响力的产业平台,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工业集聚区布局,加快形成“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11]。规划建设超400平方公里的佛北战新产业园,探索市区联合建设模式,以云东海生物港等为核心启动区,推动水都产业园、狮山新材料产业园、丹灶新能源产业基地、官窑物流园、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多个产业组团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水平、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园。谋划建设160平方公里的临空大型产业园区,发挥空铁路港联运优势,集中发展航空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以大园区、大平台引领产业大发展,努力把佛北战新产业园、临空大型产业园区等打造成为支撑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挥广东(佛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和“数字贷”[12]工程的杠杆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进行全流程改造升级,新增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23家、示范车间80家、服务商40家。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鼓励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探索抱团转型发展路径,累计打造6个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试点。引导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累计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超100个,争取更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推进数字产业化,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发展5G、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产品和服务,支持禅城区创建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

  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地铁经济等业态,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商业和生活服务领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畅通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规划建设一批“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产业园,加快佛山国际陆港、广东供销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新型加工贸易、工业供应链等新业态。依托广东工业设计城,集聚一批专业设计机构和人才,打造工业设计新地标。发挥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南海国际会展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构建“会展+”产业生态圈,提高会展经济创新发展水平。推动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引领区域创新协同联动发展。优化佛山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推动“一园一特色”差异化协同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和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集聚地。规划建设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完善科创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集聚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强化三龙湾科技城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佛山新城国际合作高端商务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两大核心区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资源集聚融合。支持推动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重大科研载体建设,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先进制造领域国家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创建新能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佛山电子信息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落地。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积极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突破现代显示装备、芯片封测装备等“卡脖子”技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提档晋级,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0家、总数达7900家,培育认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大中型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引导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研发项目自主前置鉴定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探索科研平台聘任制、员额制等引才用才模式,完善“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力争培育引进科技创新团队不少于50个、领军人才不少于70人、博士不少于1000人。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健全“一网式”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科创金融,优化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积极参与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建好用好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培优”“护航”工程,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申建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佛山分中心。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推进“一号改革工程”的决心和力度,全面实施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行动方案,并实行“一年一评估”“一年一修订”“一年一发布”动态更新优化,持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深化商事制度“1时代”改革[13],推行“益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应用,探索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和建立“企业服务员”制度,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深入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开展政务服务“全市通办”“异地可办”“免证办”,推广设立“疑难事项”办理窗口,确保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探索“交地即发证”“验收即发证”等不动产登记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广应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社保卡“一卡通”综合试点,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秒批秒办”。完善“市长直通车”平台,高效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诉求。深化“人工智能+双随机”智慧监管改革,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项目用地保障及工业用地供给方式,促进国有工业用地集约高效使用,盘活农村闲置低效土地资源。落实“项目跟着规划走、指标跟着项目走”土地保障机制,确保高端制造项目100%供地。探索推行“标准地”供应、“带项目方案”出让土地,推动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促进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加强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等现代金融产业载体建设,推动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完善数据资产登记和交易机制,加快建设华南(广东)国际数据交易中心。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建立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实施重点产业协作、基础设施联通、民生服务共享、乡村振兴联动等工程,加快谋划建设一批科技产业平台、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群众增收合作项目,推动高明、三水区加快发展,助力南海、顺德区转型升级,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全市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积极融入“双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强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战略互动,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深化广佛全域同城,加快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科技协同共进、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推动“深圳科创+佛山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深圳产业园佛山科创园和深佛产业合作专区。加强与港澳经贸合作,做实做强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平台。全方位深化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对接,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积极参与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增强对大西南地区的经济辐射力。

  (五)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

  优化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成立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高质量编制《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年—2035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加强城乡风貌管控、城市色彩和形态管理,探索建立首席设计师制度,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开展“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景观提升,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加快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力争活力新港、澜石记忆、星耀石湾等节点项目年内建成使用。坚持连片化、集聚化开展“三旧”改造,继续推进中心城区108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莲升片区、南风古灶片区等老城更新活化,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3.7万户。实施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坚,以“工改工”为主攻方向,分批分梯次推进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拆除重建。强化特色小镇功能融合和区域联动,推动向高端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开展智慧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数字佛山“城市大脑”,打造“一网统管”基础平台,深化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领域协同应用,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深入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全力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筹建工作,争取机场土方工程年内动工。加快广湛高铁佛山站、珠肇高铁高明站规划建设,推动广湛、珠肇、深南等干线铁路和广佛环线、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城际轨道项目规划建设,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成网,力争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一季度开通初期运营、3号线首通段年内试运行,推动4号线一期开工建设,做好11号线和2号线二期前期工作。完善城市骨干路网,加快推进富龙西江特大桥、季华路西延线、塘西大道三期及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龙翔大桥及引道、云勇公路等工程。持续缓解交通拥堵,打通断头路36条,综合治理交通拥堵节点、路段、片区105处,推广建设全息感知智能路口,交通信号灯联网率达75%。实施停车难纾解工程,新增停车位5万个,新建立体车库10个,探索共享停车,推动全域智慧停车建设。优化绿色出行环境,新建、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900公里,新增公交场站6.7万平方米,规范共享单车等交通新业态发展。强化江海、水陆联运,推动港口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加快建设高荷码头,做好顺德水道扩能升级工程、了哥山港区码头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绿色生态转型。实施农业公园提质扩面工程,高水平建设禅乡渔歌农业公园等示范点,新建都市农业公园5个以上。有序推进全域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建设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和养殖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特色农产品“预制菜”加工产业园。深化省农业科技示范市建设,加快建设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平台,持续开展水产、畜禽等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建设“三农”大数据平台,推动智慧农机等示范基地建设。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累计建成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超100家。推行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培训农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次。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启动农房风貌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示范村、示范带建设,加快“百里芳华”示范带跨区连片示范段建设,开展第七批40条古村落升级活化,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实施高明革命老区、三水南山侨区特别帮扶计划,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以及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六)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绿韵水乡美丽家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实施“治水八大行动”[14],强化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和镇级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65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化排水设施“三个一体化”[15]改革,新(扩)建12个污水处理厂,新(改)建污水管网1100公里,分片区开展管网系统化整治。系统推进大气环境治理,推动细颗粒物、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开展绿色物流区试点,加强成品油行业管理,扩大国III柴油货车限行范围。建立土壤生态环境研究平台,推进国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认真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优化整合,共建广佛全域同城生态廊道。加强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全面实施林长制,加大碳汇造林力度,完成退桉限桉工程2万亩。坚持科学绿化,鼓励支持通过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优化城乡绿色空间布局。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大型公园、口袋公园、乡村“四小园”建设和城市微小空间绿化改造提升,力争25个万亩千亩公园基本建成开放,建成云东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推进西江、北江绿色生态岸线修复和美化绿化,建成碧道280公里,打造秀丽湖库20个。深入实施河心岛生态修复五年延伸行动,创建生态修复示范岛。大力发展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制定“十四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落实方案,科学谋划碳达峰实施路径,深化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优化能耗“双控”工作机制,实施重大项目能耗统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三线一单”[16]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地应用,深入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试点。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做大做强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鼓励支持传统制造业清洁化循环化改造,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8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26%。深入创建“无废城市”,强化固体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新增18万吨/年的铝灰渣利用处置能力。构建城市垃圾现代化管理体系,推进三水绿色环保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七)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之路,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促进就业九条”,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科学制定工资指导线,推动职工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共有产权住房2000套、人才住房8000套,发放住房保障租赁补贴1.67万户。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实施养育成本减负工程,统筹落实新的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建设6家以上示范性托育机构。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开展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评比,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500张,建成市颐养院。构建全覆盖高效社会救助体系,升级改造救助管理站,市新社会福利院(新儿童福利院)开工建设。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17]。支持企业和社会群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新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提高退役军人安置质量。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老人康养型城市建设,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等合法权益。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统筹安排煤电油气保障供应和应急物资储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公办教育资源供给,新增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4.7万个。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18]建设成果,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持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稳妥推进“双减”工作,完善校内课后服务保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推进佛科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支持省属共建校区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推行校企合作、“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19],推进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支持佛职院扩大办学规模、顺职院创办职业技术大学、高明技工学校创建技师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产业生力军。实施“大城名师”工程,建立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加强健康佛山建设。提升医防协同能力,确保市应急医院建成使用,推进市二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扩改建工程、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疾控体系创优行动,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设备投入,提升儿童保健、急救、慢性病等服务保障水平。强化“三医联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DRGs[20]为主的复合支付体系。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打造中医药康养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信用佛山”“志愿之城”“敬业之城”建设,打造“爱满佛山、向善之城”品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完成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弘扬陶瓷文化、功夫文化、龙狮文化、美食文化、工匠文化,擦亮“博物馆之城”“世界美食之都”“世界功夫之城”等城市文化名片,开展艺术精品创作和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传承和激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打造岭南文脉轴线。开放佛山粤剧院、市博物馆新馆,筹建陶瓷文化博物馆,建设三龙湾高端艺术社区、粤港澳大湾区武术文化交流中心。健全现代文化体育产业体系,持续打造9大文化产业集聚区[21],加强南方影视中心建设,建成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新(改)建社区体育公园200个。办好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中国龙舟大奖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积极备战第16届省运会。

  各位代表!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市政府广泛征集遴选了13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了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圆满完成。

  (八)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冬春季、北京冬奥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期间疫情防控。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全民反诈”,开展禁毒示范区、镇(街)、村(居)创建。深入推进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妥善处置涉众金融风险。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健全防洪减灾体系,海绵城市面积达城市建成区的32%,试点推进优质供水。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开展重要农产品溯源管理试点,推进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完成129家农贸市场改造。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强化消防救援专业力量,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推进“智慧安全佛山”二期项目建设,加强危险化学品、燃气、林火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治理工作体系,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快社会综合治理智能化建设,打造市域治理“一网统管”试点标杆城市。深入开展全民普法,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夯实法治社会根基。推进信访工作改革创新,深化“信访超市”标准化建设,构建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持续推进根治欠薪。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加强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推进审计全覆盖向纵深发展。持续纠治“四风”,深入开展机关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坚持“三严三实”,大力倡导敢作为、善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各位代表!新起点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笃定前行,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注释:

  [1] “两环四纵五横”市域高速公路网络:“两环”指珠二环、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四纵”指广州西环—广珠西线、广佛江珠、广佛—佛开、佛清从高速公路;“五横”指广佛肇、二广—广三、广昆、广台、广中江高速公路。

  [2] “佛山一号”卫星:超高比功能柔性卫星“佛山一号”是全球首颗100公斤0.5米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于2021年4月27日被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

  [3] “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1”是“广州南站—三龙湾—荔湾海龙”片区作为广佛融合先导区,“4”是“南沙—顺德”“荔湾—南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四个片区。

  [4] 农村“四小园”:把村内原本杂乱或者闲置的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小块土地,整改成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和小公园,美化绿化村容村貌。

  [5] “两个全覆盖”:在政策支撑上,实现了佛山参保人赴外地就医所有诊疗方式“全覆盖”;在平台开通上,实现了我市全部有住院业务的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

  [6] “三屏六楔、两脉两环”自然生态格局:“三屏”指市域三处生态屏障,包括三水区内北江干流西侧连绵林地、高明区西江支流南部的连绵林地等重要生态板块;“六楔”指六处重要的生态楔形廊道,包括三水区塘西大道两侧、芦苞涌两侧等生态走廊;“两脉”指沿北江、西江干流的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形成的两条滨水生态廊道等;“两环”指沿西南涌、佛山一环北线、佛山水道、东平水道等形成的城郊万亩郊野森林环和城区千亩城市公园环。

  [7] 十大夜间业态:“夜宴”餐饮品牌、“夜游”首发线路、“夜赏”城市节点、“夜购”消费商圈、“夜旅”特色景区、“夜演”视听剧苑、“夜健”功夫名城、“夜品”文化场馆、“夜读”学习书吧、“夜宿”精品酒店。

  [8] “三个一批”企业:着力巩固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发展提升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未来型企业。

  [9] 以“四大决心”促“四大改变”:改变工业不连片状况的大决心、改变供地不保障状况的大决心、改变产业不高端状况的大决心、改变招商不给力状况的大决心。

  [10] “产业公地”:根植于企业、大学和其他组织之中的研发与制造的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工艺开发能力、工程制造能力等。这些能力共同为一系列产业成长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实现各个主体之间共融共生。

  [11] “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向中,重点发展带动型经济,打造创新中心强核;向东,重点发展商流型经济,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带;向西,重点发展复合型经济,打造机场空铁经济带;向南,重点发展智能型经济,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圈;向北,重点发展先导型经济,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圈。

  [12] “数字贷”工程:主要包括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项目贷款的全额贴息和风险补偿。全额贴息主要解决企业“融资贵”“不敢贷”的问题,从企业这一端激发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风险补偿主要解决“融资难”与银行“不愿贷”的问题,从银行这一端激发银行给企业放贷的动力。

  [13] 商事制度“1时代”改革:企业开办实现“1”环集成、“1”窗受理、“1”网通办、“1”照通行、“1”单全免、“1”号响应。

  [14] 治水八大行动: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工业和船舶废水减排行动、农业污染源头防治行动、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行动、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行动、清淤治违畅通河渠行动、以水定地城市更新行动、科技创新智慧治水行动。

  [15] 排水设施“三个一体化”:排水设施建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城乡一体化。

  [16] “三线一单”:在科学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基础上,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环境管理机制。

  [17] “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全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为其提供政策引导、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

  [18] 学前教育“50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

  [19]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整个职业教育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20] DRGs:按照临床治疗相近、医疗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对住院病例进行分组,医保基金按照同病组同费用原则,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佛山于2019年获评DRGs付费方式经办管理较为完善的广东省唯一试点城市。

  [21] 9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以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张槎新媒体产业园为中心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平洲玉器街为中心的玉器产业集聚区,以西樵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以顺德华侨城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北滘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中心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以伦教珠宝产业园为中心的珠宝首饰产业集聚区,以三龙湾高端艺术社区为中心的文旅体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以南海电竞产业园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