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1年铜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6 22:50   责任编辑:wzw@202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回首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多次对贵州对铜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特殊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贵州视察指导,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一区五地”奋斗目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事关全局、值得铭记的五个历史性成就。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从2016年856.97亿元增加到2020年1327.79亿元,经济总量从全省第8位提升至第7位,增速从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6位,实现年均9%的增长,综合测评从2016年全省第8位跃居2019年第6位,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脱贫攻坚夺取历史性胜利。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尽锐出战、靶向施策,探索了“76554”脱贫攻坚“铜仁做法”。10万名干部奔赴脱贫一线,10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94.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36万人搬出大山,其中跨区县搬迁12.54万人。14.97万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苏铜扶贫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成效显著,投入帮扶资金35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超百万人次。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12名。铜仁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精彩书写了全国减贫奇迹的铜仁篇章,这是铜仁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喜事!

  ——基础设施呈现历史性巨变。铜玉高铁、渝怀铁路复线建成通车,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84.36公里;建成铜怀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41公里,建成“组组通”公路1.21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组组通公路;铜仁凤凰机场完成改扩建,成为全国百强支线机场,黔北机场启动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今天的铜仁,天堑变通途。大兴水利枢纽等水利设施建成投用,续建中小型水库54座,水库总库容5.42亿立方,是2015年的1.6倍。电力、油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进步,实现5G网络县县通、4G网络乡村全覆盖。基础设施的重大突破,为铜仁跨越赶超提供了强大支撑。

  ——绿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入实施“六绿”攻坚,森林覆盖率66.2%,居全省第2位。平台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37.6,网络货运发展速度全国领先,软服业营收增速领跑全省。大数据服务精准扶贫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五星推荐经典案例,平台经济发展得到省委书记谌贻琴批示肯定。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伟成为注册制改革后全省首家上市企业。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评为国家5A级景区,进入全球视野,闪耀世界舞台。“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成为铜仁最靓丽的名片。

  ——人民生活得到历史性改善。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民生投入占公共预算支出75.6%,年均增长6.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98元、11100元,年均增长8.5%、9.9%。有效解决122.7万人出行难、155.2万人饮水难问题。铜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铜仁学院成为全省2020年唯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申报单位,市人民医院列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五年来,全市干部群众以敢拼的勇气、必胜的决心携手奋进,“一区五地”建设强势推进,成效显著。省委书记谌贻琴赞誉铜仁开创了经济增速快、脱贫成效实、城乡变化大、发展后劲足、政治生态好的发展局面,是全省“十三五”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我们重拳出击治理污染,绿色发展高地行稳致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碧江区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传统产业占比降至54%,十大工业产业占工业总产值96.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6%。坚持铁腕治污,强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7%,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出台,连续四年发布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河长制、生态文明建设获省级考核优秀等次。绿色发展成为铜仁最鲜明的底色,绿色生态正成为铜仁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五年来,我们守正创新推进改革,内陆开放要地活力迸发。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县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100%,高频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零跑腿”事项从18项增加到643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以内,新增市场主体11.28万个,铜仁成为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坚持创新驱动,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发明专利10331件,综合科技进步指数由27%提高至58%;持续扩大开放,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高速出省通道增至6个,乌江500吨级船闸试航成功,铜仁海关设立运行。成功举办水博会、数博会铜仁分会、梵净山生态文明论坛、梵净山抹茶大会等重大活动,贵茶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平安警务云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等3项生态文明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铜仁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着眼全域发展旅游,文化旅游胜地熠熠生辉。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快速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建成4A级以上景区12个,江口云舍等4个村列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石阡“说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松桃苗绣纳入世界遗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生计项目,万山汞矿遗址进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看万山红遍》入选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剧目。铜仁成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全球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国际编号“215021”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美誉度、“打卡量”持续攀升。

  五年来,我们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安居乐业福地日新月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管财力多么困难,始终做到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新增城镇就业23.74万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城镇化率从43%提升至52%。新建改扩建学校2062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铜仁职院成为省部共建高校、连续五年名列中国专科院校竞争力100强,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顺利建成,铜仁幼专获省级“双高校”建设单位。市二医完成复建并投用,三级以上医院数量排全省第1位,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35元/月、4312元/年,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420元提高至550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持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沿江步道、妇计中心等民生项目得到群众广泛点赞!

 五年来,我们从严要求转变作风,风清气正净地持续巩固。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平安铜仁建设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行动全面胜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重大风险防范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铜仁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78%、99.37%,连续两年均排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99%以上。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方志、水文气象等工作,支持监委、法院、检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妇、关工委、老龄委、红十字会、残联、慈善、计生协会等组织工作,形成了和衷共济抓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2020年是铜仁发展进程中最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我们众志成城抗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十个三”要求,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成功治愈全省首例危重症患者,10例确诊患者实现“零转院”“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我们精锐尽出战贫困,坚决克服疫情灾情冲击,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举全市之力决战深度贫困,创新“9+2”帮扶沿河工作机制,较真碰硬开展挂牌督战,“3+1”短板弱项全面补齐,沿河顺利脱贫摘帽,剩余4.3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向新生活。我们精准发力抓发展,用足用好中央纾困政策和直达资金,采取系列超常规举措,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经济增速由负转正、逐季加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我们千方百计防风险,用好“六防六化”工作方法,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面落实稳就业惠民生政策,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呈现城乡更加和煦安全、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百姓更加和睦安宁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诸多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之惟艰,实属不易。五年来的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突出高质量、绿色化,注重协同性、承载度,提升保障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秉承大气包容的开放胸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拓展开放创新空间,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五年来的发展成果告诉我们:铜仁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桃源乐土,孕育着新的勃勃生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我们不畏艰难、众志成城、奋勇拼搏,完全可以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后发赶超,创造美好未来。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铜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向中央和省在铜单位,向市监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时此刻,特别要向在脱贫攻坚一线和抗疫前线牺牲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他们的亲属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市场主体少,创新能力弱,高层次人才紧缺,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风险防范压力依然较大,高质量发展动能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政府系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问题时有发生,干部适应新形势发展仍然存在不小差距。有问题并不可怕,我们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只要我们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破不了的难、闯不过的关,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市委二届十次全会部署,市政府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已提交大会审议。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统筹推进“三大区块”协同发展,强力实施“五大工程”,着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

  主要目标:“十四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一二三产年均分别增长6.5%、8.5%、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5%、9%左右;城镇化率提高到6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68%;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突出“五个聚焦”,构建“五大体系”,筑牢“三大支撑”:

 (一)聚焦产业强市,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强市之基,产业强则铜仁强。必须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轮驱动”,强化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三区联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黔东工业聚集区为龙头,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为引领,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构建“1+3+N”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壮大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集群,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大突破。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中心城区主板功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大提升。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大发展。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做好“旅游+多产业”文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康养目的地,推动旅游产业化实现大提质。

  (二)聚焦生态立市,构建高质量生态文明体系。良好生态环境是铜仁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铜仁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必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三线一单”底线,担当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双十工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污染防控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执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聚焦数智活市,构建高质量融创发展体系。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走好“应用驱动·融创发展”新路,完善数据治理基础设施,实施“百企引领”“万企融合”行动,开展大数据应用寻苗、引苗、育苗,推进大数据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大数据产业园和网络货运线上数字产业园建设,推进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奋力打造国家级平台经济产业集群、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市、国家城市数据治理及开发利用示范市。

  (四)聚焦文化兴市,构建高质量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铜仁片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聚焦和谐稳市,构建高质量社会治理体系。做好就业、就学、就医等民生保障,统筹抓好退役军人、老年人、婴幼儿等服务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健全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加强平安铜仁、法治铜仁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警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和水平。

  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保障支撑。一是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强力实施“六网会战”,补齐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5G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双千兆城市”和城市公共数据资源池,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二是筑牢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公共资源交易、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降低企业行政审批、用能、物流等成本,增强发展活力。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重大开放平台作用,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三是筑牢高质量发展科技人才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计划和精英人才引进计划。深入开展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创新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创新服务保障机制,激发创业创新动力活力。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在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只要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勠力同心、担当实干,就一定能够谱写铜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起始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11%、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调控范围内。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5%,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40%左右,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下降到3.0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控制在省下达计划范围内。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全力抓好十一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支持资金、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抓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健全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切实防范返贫致贫风险。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创建“四安家园”,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突出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确保持续发挥效益。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行动,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做大产业规模,做实精深加工,做响特色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55%以上。积极推动玉屏、石阡创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产品产出率、土地利用率。严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确保粮食种植388万亩、产量109.5万吨以上。加强500亩以上坝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11个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完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农业产业互联网。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成5个冷链物流中心,实现县域冷库和坝区物流全覆盖。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新建或改培特色林业产业基地58万亩,实现综合产值33亿元。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管控,注重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开展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争取一批国家、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试点,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改善县乡公路交通,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培养乡土实用型人才,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让农村有活力、更美丽。

(二)紧扣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程,按照“培育龙头、对接高端、配套集聚、做大做强”思路,选准主导产业,打造首位产业,推动集群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培育龙头、铸链强基。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低温供热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向高端延伸,支持锂电新材料企业对接电池龙头企业、智能终端企业对接手机龙头企业,促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实施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抓工业企业上规入统行动,新增工业规上企业10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依托烟酒产业基础,提高特色烟、出口烟比重,支持贵州木黄窖、梵净山、大关等地方特色酒品牌发展壮大。做强优质天然饮用水,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开展锰渣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技术攻关,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0个,推进锰、铁合金、水泥等产业转型升级。配套集聚、做大做强。开展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发挥黔东工业集聚区引领作用,重点支持大龙开发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循环材料产业,铜仁高新区围绕智能终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大数据应用产业,碧江高新区围绕特色食品、健康药品、生活用品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把三个园区建成黔东工业发展“火车头”、产业发展主阵地。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1-2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强化保障、夯实平台。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落实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强化用能、土地、用工、资本、技术等要素保障,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理顺园区政企关系和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推动低产低效企业逐步退出,实现“腾笼换鸟”。加快推动铜仁(碧江)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着力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东西部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三)紧扣提升承载能力,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融入新发展格局,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激发市场需求,推进产城互动,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镇品质,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凸显主城区首位度。启动实施“强中心城区”三年行动,科学布局铜仁主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深入推进碧江—松桃黔边城市带、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思德印融合发展,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支持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品质提升“十大工程”,启动海绵城市项目15个,建设城市道路12条,新建城市地下管网245公里、公共停车位2500个。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租赁住房供给,更好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盘活城市数据资源,强化城市数据运营,开展碧江广场社区、万山贵苑社区等5个智慧社区试点。加快发展城镇经济。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载体,培育发展城镇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加快推进空港新城、高铁新城、产业新城建设,支持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与主城区联动发展,集中布局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和示范项目,发展一批特色小镇,促进产业园区与城镇经济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四)紧扣全域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深入实施“文化兴市”工程,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思路,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龙头,以办好旅游“两会”为契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引进优强市场主体,全域全链全面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康养等多领域融合发展,讲好铜仁故事,连好精品线路,做好特色品牌,支持石阡申创全国温泉产业创新试验区,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推进铜仁历史文化街区等10个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贵州纪念园、木黄会师和困牛山战斗展示园等项目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化苗绣、苗药、印染、箫笛等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建成铜仁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推动智慧旅游迈上新台阶。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铜仁”活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三增一降”。实施旅游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行动,新增旅游限上、规上企业10家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10%。优化物流运输结构,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5家,确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5%以内;加快发展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水平。

  (五)紧扣上云用数赋智,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走好“应用驱动·融创发展”新路,深入实施“数智活市”工程,加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以建设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场景大数据示范应用工程,完成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梵快科技、梵运网络、山久长青、六联九通、人和物联、梵云易通、都来应、追花族、共享药房等重点平台企业提质发展,力争平台经济规模达200亿元。狠抓数据治理运营。实施好国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建设公共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数据主体自主管理云平台等数据治理基础设施,探索数据授权使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1+1+N”数据运营模式,加速实现城市数据资产化、要素化、价值化,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监管,营造百花齐放万众创新的数字生态。全力推动融合创新。办好数博会铜仁分会,发布一批大数据发展成果。深化“一云一网一平台一体系”建设,强力推进部门自建应用系统迁云,加快实现“一云统揽、一网通办、一平台调度、一体系支撑”。实施大数据“寻苗行动”,各区县谋划应用场景10个以上,全市新增大数据企业50家以上,推动“走出去”企业5家以上。扎实开展“万企融合”行动,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产业互联网,发展大数据融合服务新业态,新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标杆项目6个、示范项目24个以上。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8%,软服业营收增长40%以上。

  (六)紧扣扩大投资消费,全力深挖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提高投资效益,培育消费业态,激发市场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优化投资结构。围绕十一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以及“两新一重”“六网会战”等重点领域,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提升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比重,完成工业投资230亿元、农业投资120亿元、服务业投资150亿元、“六网会战”投资240亿元、房地产投资150亿元以上。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实施高速公路“补断畅卡”机遇,建成印秀、石玉、江玉、沿印松高速公路和铜仁西互通,全面推进德余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黔北机场、铜吉高铁、铜仁东站和松桃货运场项目建设;提级改造普通国省道400公里,建成锦江旅游公路;推进玉铜松、思印城市快速干道建设;开工乌江沙坨二线1000吨级通航设施等项目。抢抓水利“百库大会战”机遇,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思南花滩子等水库。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新建5G基站1200个以上、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15个以上。抓好五馆三中心、奥体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县县通”天然气管道工程和德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深挖消费潜力。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每个区县至少打造一个核心商圈和一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扩大县域消费。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建设电商云村,扩大乡村消费。发展消费新业态,推进铜仁商业文化步行街、金滩批发市场等商圈提档升级,培育扩大“云经济”等新型消费,引进大型商业零售企业5家,培育限上社消零企业150家以上。

(七)紧扣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行政审批“三减一降”,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智慧政务建设,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实现“一窗式”分类受理事项90%、“零跑腿”线上办理率90%以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以上。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开展财政预算、国资国企、农业农村、供销社等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开通铜仁至昆明直达高速列车,推进黔东无水港、铜仁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物流园建设,加快构建海陆联运物流大格局和山地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用好数博会、梵净山抹茶大会等开放平台,扎实开展产业招商、央企招商和对口城市招商,营造“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的浓厚氛围,引进优强企业130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20亿元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元以上。提升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校企、政企、产学合作,建立一批产学研基地,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型人才。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和社会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亿元。

  (八)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认真执行《长江保护法》《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加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深入开展“六绿”攻坚和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石漠化治理830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9万亩,新增营造林4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6.8%以上。狠抓生态治理。开展长江经济带“三水”共治和“清水清岸”行动,抓好环保督察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5%以上、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发展绿色经济。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避暑、度假、康养等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确保公共交通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比例达80%以上。

  (九)紧扣防范重大风险,全力推进平安铜仁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和谐稳市”工程,用好“六防六化”工作方法,坚定不移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仁。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做好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引导群众合理出行、加强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强化学校、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行业领域监测管控,坚决守住疫情不反弹底线。抓实金融债务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措施,压实化债主体责任,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全面盘活资源资产,稳步降低政府债务率,推进国有投资公司优化重组,多渠道化解政府债务,严防债务违约风险。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执法,推动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抓实安全稳定风险防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基础,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通道,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紧扣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不断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扩大就业创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9万人、开展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实施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优质公平教育。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6%以上。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建设,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小学短板,逐步化解城区学位紧缺难题。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信息化融合应用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强化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启动市中医医院和市二医二期建设,确保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推动共享药房、互联网医院迭代升级。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推进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强化最低生活保障,落实社会救助等保障政策,改善城市困难职工、低收入人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条件。实施“民生一卡通”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十一)紧扣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做到党委有决策、政府有行动,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严格依法行政。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委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上接省级、覆盖全市、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数字政府”体系,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强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精文减会,加大基层减负,让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坚持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和“三公”经费。坚持干字当头,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以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团结奋进、苦干实干,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

  1.开发建设就业车间、就业基地20个,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岗位1500个。

  2.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所、高中阶段2所。

  3.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主体工程。

  4.完成6个敬老院和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提质增效;建成5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5.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调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处方流转”建设,实现“两病”线上就诊、线上购药。

6.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危桥改造20座。

  7.建成杭瑞高速西互通工程、百花大道至水泥厂道路提级改造工程;完成滨江大道、铜兴大道改造工程;建成滨江大道至大明边城大桥,打通桐梓巷断头路;建成清水桥头至南岳桥头沿江休闲空间、花果山桥至兴市桥沿江步道提级改造工程。

  8.建成天然气长输管道100公里,新增中心城区燃气用户6000户;新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15个,新增充电桩350台(枪)。

  9.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2060户,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300套。

  10.建成16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200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

  名词解释

  1.“六绿”攻坚行动:“绿道、绿城、绿水、绿村、绿园、绿景”全域绿化三年攻坚行动。

  2.软服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三重医疗保障:住院医疗费用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

  4.双高校: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5.医共体:把一个辖区内的医院与医疗服务机构组合、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医疗体系。

  6.“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7.三大区块: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

  8.五大工程: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数智活市、文化兴市、和谐稳市。

  9.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10.双十工程:“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和“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行动”。

  11.“1+3+N”工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1个核心产业,即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巩固提升特色食品、新型建材、能源工业3个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接续产业。

  12.基础设施“六网会战”: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基础设施。

  13.双千兆城市:5G移动网络千兆和光纤宽带网络千兆城市。

  14.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5.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

  16.四安家园: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创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

  17.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8.城镇品质提升“十大工程”:城镇路网优化提升工程、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城镇供电供气供热工程、城镇住房保障工程、智慧黔城建设工程、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城镇安全保障工程。

  19.一云一网一平台一体系: 一云,云上贵州铜仁节点--铜仁梵云,实现对全市各类政务应用系统、数据的“一云统揽”。一网,统一的政务民生服务网,实现对所有政务民生服务的“一网通办”。一平台,大数据服务调度平台,实现对全市各种政务场景应用业务及数据的“一平台调度”。一体系,数据治理及运营体系,实现对全市各行业应用场景的“一体系支撑”。

  20.旅游“两会”: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

  21.三增一降:增加省外境外游客、增加过夜游客、增加人均旅游花费、降低旅游投诉。

  22.六防六化:防守如城、化危为机;防患未然、化隐为显;防微杜渐、化整为零;以防万一、化繁为简;以防不测、化难为易;怯防勇战、化险为夷。

  23.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大旅游创新发展工程、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工程、大健康创新发展工程、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工程、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程、现代商贸创新发展工程、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工程、会展服务创新发展工程。

  24.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25.云经济:通过互联网把超大规模的云服务中心的计算与存储能力,以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提供给全球的政府、企业及个人消费者,以实现数据分享与交换所催生的新经济模式。

  26.“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1”即贵安新区;“8”即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遵义综合保税区。

  27.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乡村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创建提升工程、妇幼服务提升工程、中医振兴提升工程、公共卫生提升工程、远程医疗提升工程、健康养老提升工程、党建引领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