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龙门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7 23:20   责任编辑:www

龙门县县长 刘洪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工作要求,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87.87亿元、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5亿元、增长18.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万元、增长9.1%、增速连续4年全市第一,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大步迈向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坚持扩增量、提质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举全县之力建设龙门大健康产业园,成立园区建设发展工作指挥部对园区实行提级管理。投入4.46亿元建成8宗基础设施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引进阿里巴巴龙门云计算中心等19宗项目,总投资219.73亿元。新动工工业项目34宗,新投(试)产工业项目28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2亿元,增长132.5%;其中,工业投资15.65亿元,增长305.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3亿元,增长65.2%。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开展靶向招商,引进30宗项目,总投资459.9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宗。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题,“挣”取建设用地指标426亩,新增水田指标409亩、耕地指标1629亩,征地2514亩,供地1384亩。成功争取专项债券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123宗县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2.63亿元。

  全域旅游有声有色。发展“四菜一汤两甜品”旅游特色业态,举办温泉节、“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沙龙等15场文旅活动。规范温泉旅游发展,在龙华建成地热水管网统一供应地热资源。新增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五星级温泉1家、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个、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条。荣膺广东旅游总评榜2021年度最受欢迎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龙门十三汤”获评第五届博鳌国际金汤奖“十佳温泉旅游目的地”。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荣获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一年来,我们坚持促改革、优环境,发展动能逐步凸显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强力抓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饮用水源与地表水国市考断面、13条重点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水和空气质量全市第一。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升级1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环保设施,关停所有红虫和牛蛙养殖场。完成县城风景河综合整治,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3公里,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座,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90%和68%。完成2条河流治理,河长制高效落实。复绿矿山353亩,获批省级绿色矿山1家。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3800亩,义务植树89万株,灭桉1.66万亩,林相改造590亩。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镇(街道)下放公共服务事项42项。新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行“周六不休息”延时服务。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1383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化政务服务跨区域融合办理,与韶关新丰、贵州普安共同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一次办成”。发挥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用,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发放基金贷款7105万元。常态化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堵点。新增市场主体3959家、注册资本65.13亿元,分别增长15.7%和20.1%,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家;新增“四上”企业67家,增长103%,其中“小升规”企业50家。

  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引进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人才61名,强化人才支撑。建成5G基站108个,4G信号与宽带覆盖全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和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获批建设省农业科技园区1个。

  一年来,我们坚持拓功能、强品质,城镇面貌显著改善

  交通网络加快形成。按照“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思路,紧密对接市“丰”字交通主框架,加快推进县域路网建设,推动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翁新高速龙门段建成通车,惠龙高速龙门段完成总工程量的65%。完成国道220线县城至平陵段(二期)、省道353线县城西环路南段、县道222线马岭至上雪花段(二期)、县道261线凤岗至南滩段等改建工程,累计改建改造国省县道24公里。建成樟潭大桥、青溪人行天桥、龙华富民大道。动工建设省道259线新来庄至学堂岭段改建工程和龙门大桥新建工程。有序推进国道355线龙门油田至永汉段改建等工程前期工作。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危桥19座,建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4公里。

  城镇品质明显提升。投入4.19亿元实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50宗,建成启用滨江碧道、龙平渠碧道、悦龙公园、七星山公园(二期)、青溪公园、腾飞大道,完成县城主干道建筑景观亮化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3个,完成“惠民空间”微改造5个。完成龙城中心市场(一期)和地派市场、沙迳市场、永汉市场改造。着力规范停车秩序,新建停车场2处停车位233个。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常态化开展“两违”整治,拆除违建132.46万平方米,整治广告(招牌)469块。

  一年来,我们坚持补短板、破难题,乡村振兴亮点纷呈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全县23个省定贫困村和7306名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返贫人口动态清零。全面铺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强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推动村民逐步致富。完成龙门县-普安县东西部协作年度任务。

  现代农业稳产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亩,粮食种植面积超30.7万亩,总产量11.19万吨,增产0.55万吨。建成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培育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各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示范家庭农场7家,龙田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做优现代农业品牌,龙门年桔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认定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新增绿色食品1个、有机农产品4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5个,成功打造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1个、专业村9个。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77亿元,增长10%。

  乡村环境提档升级。开展“九大攻坚”行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无害化户厕、垃圾收处等实现全覆盖。建成1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打造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4个美丽乡村。基本建成“三生体验•康养农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稳步建设“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永汉和蓝田获评国家卫生镇,龙潭获评市卫生镇,52个村获评省卫生村,实现市级以上卫生镇和省卫生村全覆盖,全部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完成100个试点村宅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超额完成拆旧复垦任务,农民现金收入1.02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3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1.11亿元建成县第二幼儿园等学校项目14宗,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250个、学前教育学位570个。引进教育人才146名,培训教师11596人次,惠龙教育基金会奖励优秀教师286.85万元,有效激发教师活力。本科上线数突破700人,中考平均分创近六年新高。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校园3所。蓝田民族中学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龙城第三小学获评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成效优秀学校。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县总医院、县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县慢性病防治院、龙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公卫业务楼等项目建成投用。永汉、麻榨、龙潭、南昆山4间卫生院加快建设。完成71间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部村卫生站实现“一站式”医保结算。实施紧缺医疗人才定向资助培养和引进计划,投入278.25万元资助医学专业大学生246人,毕业到岗43人。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受到省市通报表扬;高血压达标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县人民医院获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连续6年获评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优秀县。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再次荣获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馆”投入使用,县文化馆、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蓝田上东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社会保障日趋健全。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2234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8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筹得各类善款1.27亿元,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发展。推进医保社保、社会救助、养老助残提标扩面,支付医疗救助资金1574.3万元,发放各类救助保障金1.25亿元。大力推进“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所有乡镇(街道)建成社工站。建成龙华沙迳社区长者照护之家。

  社会大局稳定有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精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输入性风险,积极稳妥、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构建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疫情发生以来全县保持“零病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治理问题隐患2528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施“驻厂监管+科技手段”铁腕治超,道路货车超限率下降到1‰以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飓风”、“扫黄打非”、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行动,积极推行“一村(居)一警”机制,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5.8%和5.5%,街面“两抢”零发案,群众安全感连续9年全市第一。地派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一年来,全县国防动员、外事、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工作迈上新台阶。统计、移民、供销、气象、三防、消防、科普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依法行政,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强化审计监督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51件、县政协提案42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难能可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龙门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向关心支持龙门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龙门发展的短板,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解决;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优问题较为突出;城镇化进程亟需加速,乡村振兴任务依然艰巨;群众收入水平不高,改善民生和推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政府服务效能仍需提高,干部队伍的担当意识、斗争精神有待增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市委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工作部署和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工作要求,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市第一,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定下来的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速构筑经济新增长极

  建强工业园区。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拓展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发展空间,谋划开发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片区、生命医药与健康产业片区、前沿新材料产业片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6宗,持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抢抓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外溢机遇,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企业,力争完成招商选资75亿元以上。发挥园区建设发展工作指挥部作用,着力在项目快落户、快建设、快投产、快达产、快升规纳统上下功夫,全程服务、闭环管理,推动中天元绿色装配式建筑等12宗工业项目动工、冠泰电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等25宗工业项目投产,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以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领导干部挂钩包片服务管理企业机制,推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亿元。

  扩大有效投资。抓好132宗年度投资108.38亿元重点项目与154宗年度投资33.22亿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切实把有效投资转变为有效供给。持续发挥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全面优化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投资更快落地见效。力争垦造水田2723亩,征地2561亩,供地1597亩。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债券等政策,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库。发挥国企融资作用,鼓励国企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总量提升。

  发展全域旅游。树牢产业意识和品牌意识,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万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综合体、慕思嘉华等21宗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康养新城发展,打造环南昆山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持续规范地热资源管理,推进永汉地热资源统一供应。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更好的“快进慢游”环境。推行“景区+乡村”旅游双驱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乡村旅游集聚区1个。继续办好龙门阵、温泉节等系列活动,擦亮龙门旅游品牌。

  (二)有力有序发展“三农”,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继续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类公益组织参与产业帮扶,带动困难群众增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培训”计划,提升“三农”领域干部本领。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更好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继续推进龙门县-普安县东西部协作,促进两地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龙田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家。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障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抓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做好垦造水田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1.29万亩。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农产品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2个。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服务并重、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

  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建成“三生体验•康养农旅”“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启动“愉悦龙门•工贸文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持续抓好“九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零容忍”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依法从严打击违法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推动8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三)提量提速优化品质,精心描绘美丽城镇新形象

  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空气质量保优行动,持续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深化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体系,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2公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9座,完成19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落实河长制,推进河湖“清四乱”“清漂”常态化规范化,确保国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健全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全力推进矿山复绿修复和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70%以上。推动三大水泥厂对标行业标杆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科学绿化,建成高质量水源林71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封山育林6448亩,完成桉树改造30000亩、林相改造1000亩,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

  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加强城镇规划的科学性、约束力,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建设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严把占用绿地、砍伐迁移城镇树木、迁移古树名木审批关,节俭务实推动城镇绿化,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投入2.41亿元实施20宗城建项目。畅通市政路网,建成塔新北路延长线、城东大道、滨河路延长线等项目。完善休闲场所,加快推进悦龙公园(二期)、滨江碧道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公共停车秩序,推动县总医院配套综合停车场、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推动农贸市场高质量发展,建成东区综合市场,完成龙城中心市场(二期)、西林市场改造,推动龙华综合市场改造。推动龙田、龙华、蓝田圩镇改造升级。坚持“两违”治理法治化常态化,全面推进“无违建镇(街)”创建工作。完成134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惠民空间”微改造,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城镇更有颜值、生活更有品位。

  完善外联内畅路网。围绕实现“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惠龙高速龙门段建设。加快推动国道355线龙门油田至永汉段改建工程、“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之龙城白楼至龙田西埔道路提升工程以及龙门大桥新建工程建设。启动国道220线龙门田尾至山下穿城段(县城东环路)改线工程前期工作。完成省道259线新来庄至学堂岭段改建工程。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持续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及时消除公路水毁隐患,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打造“美丽廊道”示范片。

  (四)聚焦聚力改革创新,有效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工作向方便群众企业办事转变。健全部门面对面协调解决问题机制,减少文来文往,提升行政办事效率。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一次办、就近办”。用好企业“直通车”平台,确保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第一时间跟进处理企业反映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好国家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开展“专精特新万企行”活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送服务、送政策、办实事。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力争县城投集团实现总资产59亿元、净资产36亿元。

  加快创新要素聚集。立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引进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77名。加强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

  (五)用心用情改善民生,持续提升小康生活新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实施“促进就业九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参保率。健全长者服务工作机制,推进长者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建设和村(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建设。逐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低保、特困人员精准动态管理,规范优化临时救助,努力实现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改革,不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

  全力发展民生事业。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建成教师发展中心新建实训楼工程、龙城六小迁建工程等5宗学校续建项目,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70个。推进麻榨、平陵、龙城、龙田、龙潭、地派完成教育强镇(街)复评。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行政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做实做优校内课后服务,确保减负不降质。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做大做强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建成永汉人民医院和一批乡镇卫生院项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树立县总医院品牌,不断完善县总医院一体化运营机制。建成慢病管理中心,实施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推进县镇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资助紧缺医疗人才156名,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20名。继续推进龙门鹤湖围、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与炮楼(二期)、文祐王公祠(一期)修缮工程以及蓝田瑶族穴居遗址考古勘探保护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瑶乡、农民画等特色文化产业化。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举办好各类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六)更实更细保障安全,着力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推进平安龙门建设。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慎终如始、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坚持底线思维,精准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三年行动计划,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压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黑点整治,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建筑施工、旅游景区、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消防安全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市场监管所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立食用油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全力守护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推进三防、事故救援和森林防灭火等应急救援力量整合,成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着力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院、学校、园区等重点区域最小应急单元建设,提升重点部位自救、互救能力水平。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持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继续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白沙河水库、翁坑水库等6宗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白沙河、永汉河治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县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完善“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加快构建“智能化+网格化+群众路线”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乡镇(街道)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扎实推进“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分片区设置村(居)社工点,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工服务100%覆盖。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协同治理中的作用。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坚持把定下来的事情一件一件干好、干出成效,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注释:

  [1]“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双区”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个合作区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2]“四菜一汤两甜品”:“四菜”指龙门客栈、龙门宴、龙门手信、龙门祈福;“一汤”指“龙门十三汤”,立足龙门现有十三个知名温泉景区和其他温泉景区、温泉农家乐建设的温泉品牌;“两甜品”指龙门阵和龙门径。

  [3]“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四化”特征的企业。

  [6]“两违”:指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7]“九大攻坚”行动:指《龙门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提出的“九大攻坚”行动,即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坚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行动、种业发展攻坚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农业产业发展攻坚行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攻坚行动。

  [8]“四馆”:指新建的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

  [9]“无违建镇(街)”:指按照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有效治理存量违法建设、建立健全惩防长效机制、全面强化综合考核评价的总体要求,采取分阶段、分等级标准的方式,分别以新增违建管控、存量违建处置、防控机制建设、农房建设管理、拆后土地监管、信访维稳等6个板块17项指标对镇(街)进行考核,逐步实现“两违”建设“零增长、减存量”的目标。按等级高低共分为“无违建镇(街)”“基本无违建镇(街)”“无违建创建先进镇(街)”三个等级。

  [10]“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1]学前教育“5080”: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12]县域医共体: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13]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指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