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7 23:24   责任编辑:www
恩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赖惠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好“四项工作”“三项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7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89亿元,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9亿元,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9亿元,增长10.8%;外贸进出口总值33.1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139.81亿元。
一、聚力改革开放创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内联外通更加便捷。积极对接沈海高速、江湛铁路,发展大道、飞马大桥、西门大桥建成通车。完成沿江路、南堤路等道路改扩建工程。省道西大线升级改造全面完工。建成农村公路17.6公里,农村道路“单改双”5.2公里。改造乌头冲、山峡等危桥4座。县道831线牛皮仔至那湾段获评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合作交流更加密切。成功举办2021“湾区智造恩平加速”恩平(东莞)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109亿元。全年引进项目21个,总投资54.61亿元。“恩平制造”亮相北京冬奥会、第130届广交会。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培育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3个。新增江深食用农产品标准试点单位3个。金融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6.1%和15.1%。RCEP生效为企业和地方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重点改革更加深入。“数字政府”建设扎实推进,1351项依申请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四办率”达100%,403项港澳居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湾区通办。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交件即发证”“交地即发证”“交房即发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开办企业一天办结”“微信+智能化审批”等措施,新增市场主体4597户,新增注册资本26.98亿元。深化投融资改革,实施专项债券项目6个,总投资15.29亿元。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18家。全年认定江门高层次人才764人,副高(硕士)以上优秀人才1104人。质量工作考核获评A级。
二、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产业振兴实现新突破
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3.57亿元,增长12.5%;工业技改投资30.3亿元,增长21%。新批外资企业11家,实际利用外资9851万元。新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创建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博泰智能装备实现年内投产上规、产值过亿,进入上市孵化期。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16.9亿元,增长42.7%。骨干企业持续壮大,5家企业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个转企”46家。园区新投产工业企业14家、新落地亿元以上企业1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1%、工业增加值增长24.5%。盘活低效土地2567亩、空置厂房19万平方米。道氏技术建筑陶瓷材料实验室成为江门市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江门市首个“园区技校”恩平智造学院挂牌成立。
现代农业赋能添彩。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示范家庭农场1家。新增恩平簕菜等3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沙湖镇关村、良西镇鹤坪村等6条村被评为“一村一品”省级专业村,新增省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0个。新增粤字号品牌4个、有机产品2个、绿色食品2个。培育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19名、“省乡土专家”13人、“乡村工匠”153人。成功创建省级生猪产业园,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建设通过验收,农业“接二连三”取得突破。圣堂镇水塘村成立全市第一家由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注册的公司。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8432亩。完成垦造水田1420亩、拆旧复垦207亩。完成年度粮油储备任务。新肉联厂正式试投产。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5亿元,增速均超两位数。泉林黄金小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歇马举人村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牛江镇昌梅村成功创建省文化旅游特色村。打造了27.5公里的恩平温泉生态示范带。恩平体育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培育夜间经济示范项目15个,建设京东恩平馆、京东农场项目,打造线上唐人街。成功举办“冯如•腾飞”航空文化主题活动和大型省级赛事,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落实“首席服务官”机制,29位市领导挂点服务59家重点企业,“一号服务员”“金牌店小二”创出服务品牌。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9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亿元。实施承诺制试点项目16个、容缺审批项目6个。积极推进“拿地即动工”,落实招商项目18个月转化投产,升泰昌•粤海智造加速器从项目签约到动工不到1个月,创造恩平制造“加速度”。
三、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美丽恩平展现新形象
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投入8.37亿元,实施西门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13个。完成南华街、广青街等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升级改造6个市属城区农贸市场。环卫一体化改革落地。垃圾分类有序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14.7公里。恩平天然气接收门站建成通气。恩城小岛、西门和新塘3个社区成功创建江门市绿色社区。锦江国际御峰、融创望江府、金汇湾等住宅小区建设顺利。建成5G基站172座。文明创建稳步推进,在江门市首推“恩德卡”为道德模范提供礼遇服务,义工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创建省文明城市深入民心。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中获“优秀”等次。牛江镇参加乡村振兴大擂台获评江门市美丽乡村风貌片五强镇。因地制宜打造小公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完成牛江镇昌梅村沿线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那吉镇城围村等12个示范村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农村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雨污分流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66%。新(改)建农村公厕55座,农村保洁工作走在江门前列。实施莲塘水等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新建碧道14.7公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扎实开展,47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完成江门下达任务。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在江门前列,国考恩城水厂断面、省考潭江义兴断面年均水质达标。建立林长制,完成更新造林6841亩,森林覆盖率达49.6%。授信江门市首批6亿元“生态贷”,成立江门市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良西镇福坪村等5条村被评为省森林乡村。在全省介绍响水龙潭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创建经验。完成沙湖陶瓷集聚区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事项摘牌工作。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纳入江门跨区域统筹,厨余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工作正式启动。
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幸福恩平达到新水平
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全年民生投入33.9亿元,同比增长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五级道路100%亮化”等445件民生实事(微实事)。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年无本土疫情。在江门率先发放“粤菜师傅”彩虹计划创业补贴,率先建立“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城镇新增就业3477人。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8%。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等人群补贴标准逐步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更加规范,社会保险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市社会福利院三期工程投入使用,新增“长者饭堂”2家。募集慈善捐款1390万元。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双减”政策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完成恩城中学新校区、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等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学位超3000个。新增省特级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引进我市首名医学博士。获评江门首个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圣堂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创建技术评估,牛江镇、那吉镇通过省卫生镇创建技术评估,创建省卫生村49条。启动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建设。市新图书馆、新博物馆对外开放。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海防、打私、工商联、红十字会、文联、侨联、科协、关工委、老促会、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举全市之力抓好禁毒重点整治,成功摘除“全国禁毒重点关注地区”帽子。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5个江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推进“全民反诈”,刑事治安警情持续下降。张文超同志获评全国“双百政法英模”称号。建立“信访超市”和“检调对接中心”。建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森林防灭火和三防等工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
政治建设持续强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全市党员干部坚决破除“四个怕”“四个善”,大力弘扬“四个主动”“四个作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干事创业士气高涨。
法治建设持续推进。完成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4件、政协提案65件,满意率100%。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深入推进,市法援处被评为全国“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牛江镇获评全省法治宣传示范单位,恩城小岛社区等3个村(社区)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恩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恩平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工业发展质量不高,实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科技引领能力有待加强;区位空间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网络仍需完善,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社会治理还存在短板弱项;部分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的精气神不足,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承前启后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以及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①和市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提速,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四项工作”“三项任务”,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以惠州博罗、杭州桐庐作为对标对象,建立比学赶超勇争先的赛马机制,大抓实干、大干实干、勇创新局!今年,我们要集中精力,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优化发展环境,致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提效开局
(一)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微信+智能化”审批。深化开办企业“一天办结”服务改革,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推行“证照分离”“一照通行”,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能力,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办理。稳步推进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全面实施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发证”。健全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开展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整理可用工业用地3000亩,实现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宅基地管理审批。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建立耕地“田长制”,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盘活公有资产,注入优质资源,推动国资平台市场化运作和实体化转型。建设“数字财政”,建立统一规范的财政管理平台,规范预算收支管理。
(二)推动更高水平开放。聚焦融湾交通先行,着力构建“一环、五高、两铁、两港”一体化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积极对接“外引内联”高速廊道,配合推进深南高速江门段、镇海湾高速、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江门段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广台高速地方连接线项目。加快恩平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推进恩平港升级改造。积极对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站,完成国道325改线和省道276线恒威集团至横陂段工程立项,做好省道367线快速化改造(台山—开平—恩平快速路)前期工作,配合推动江恩城际轨道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完善县乡道内网,完成恩平大道东段施工图设计,动工建设省道386线横陂至大槐段和大田至那吉醉氧公路,完成中心城区朝阳路、县道832线禄平至三夹朗段和良西圩至横眉段工程建设。完成潭口桥、新潮桥等危桥改造。加快市新汽车客运站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聚焦落实“侨都赋能”,依托华侨创业孵化基地、“侨梦苑”等创业创新平台,大力引进科技、人才、产业资源。推进友好城市建设,建设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支持沙湖镇上凯村等3个行政村创建省级以上“美丽侨村”。探索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构建引侨引智网络,建立恩平华侨华人智库。推动成立恩平市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提供涉侨法律咨询和涉侨案件调解服务。聚焦“港澳融合”发展,加强与港澳先进研发中心对接,探索纺织及成品、先进材料、中医药等领域合作。以打造“双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为突破口,培育江门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6个,争取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推进港澳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深化与港澳民生领域融合,为港澳青年前来恩平学习交流、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江门市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制定出台“亲商十条”,常态化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落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以“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密切政企互动,让企业家潜心强创新、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落实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化“妈妈式”服务,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为市场主体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启动恩平地方银行筹建工作。建立完善企业上市奖励机制,培育上市公司3家。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妥善解决金融风险历史遗留问题。抢抓RCEP合作机遇,引导外贸企业扩大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规模。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精心办好投资推介会、中国(恩平)国际演艺装备展览会等展会。
二、聚焦制造强市,致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提效开局
(一)推进工业振兴。开展大招商。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完善异地招商机制,发挥“1+3+N”大作战招商体制作用,围绕智能装备、激光增材、信创、食品饮料、无人机生产装配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敲门招商,力争引进亿元项目10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2个以上。狠抓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落实“首席服务官”和“六个一”②项目建设责任制,推动升泰昌•粤海智造加速器、百赞智能装备等61个江门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每季度举办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抓好产业引导。智能制造产业突出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力争年产值超20亿元。电声产业突出重点技术攻关,向信创方向发展,与演艺装备融合共进,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孵化建设省级特色食品产业园。推动锦江水库等优质水资源综合利用,谋划建设大湾区水资源特色产业园。推动纺织产业提档升级,引导锦兴纺织等企业增资扩产,力促金丰织染等企业投产达产。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现技改投资超30亿元。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激励政策措施,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链长制”。推进“小升规”“个转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实施成长型企业产值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培育壮大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力争培育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3家。把握江门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政策红利,建立完善与蓬江、江海的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东部研发+恩平制造”产业协调发展体系。强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做优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加快园区再造。恩平工业园作为我市工业发展主战场,是承载恩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必须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全力建设珠三角地区特色标杆园区。谋划大平台。“立下一条心”,对园区再造和环境提升进行全要素规划设计。对标先进园区,做好恩平工业园中长期规划,以全新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恩平工业园扩园工作,统筹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明晰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推动恩平工业园打造成为省级高新区、超百亿园区。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达70亿元。狠抓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融入“国字号”元素,适度超前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分中心、文体教育、酒店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试、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利用山地改造推进园区开发,加快建设标准工业厂房。探索引进省级以上专业运营商,优化园区建设运营管理。优化功能分区。推动大槐集聚区培育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和激光增材产业,加快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园建设,联动粤西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打造广东一流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推动恩平工业园核心区电声器材产业向信创产业发展。推动东成集聚区培育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全面推动沙湖陶瓷园区、恩平临港新型建材产业园区提质发展,加快沙湖陶瓷园区厂房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进镇级工业区升级改造。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陶瓷建材、纺织服装、建筑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
(三)激发创新活力。坚持“科技引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科技金融工作方案,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依托道氏技术、帕思高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力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1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100%。支持艾普升等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2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41%以上。实施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大集体商标和品牌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挥梧桐岛众创空间、通裕电声科创园等创业创新平台作用,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回流本地优秀人才,推动人才倍增汇聚。落实好保障企业用工十条措施,完善人才招引配套政策,加快人才大厦、人才公寓建设,培育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构建“高精尖缺”人才开发目录库。加大力度落实“双百”③工作,引进副高(硕士)以上层次人才不少于30人。
(四)做优全域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创优。做好“山、水、文、城、侨”文章,擦亮“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避寒宜居地”等靓丽名片,全力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抓好“创A评星”工作,支持泉林黄金小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励逸豪酒店、金泉御景酒店对照星级酒店标准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省道369线和276线旅游黄金走廊。推进特色文化旅游。整合资源,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建设大湾区旅游目的地。围绕打造温泉文化游,加快广东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盘活金山温泉、温泉乐园及周边资源,加快佳源帝都温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田园文化游,推动簕菜文化创意园等新载体建设,建设丝苗米产业园、镇海湾红树林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创建1—2个田园综合体特色品牌。围绕打造红色文化游,深入挖掘圣堂天村、恩平县委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开拓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和项目。围绕打造冯如文化游,积极打造航空航天科普馆、冯如论坛和侨乡文化传习所,谋划举办航模比赛等活动。围绕打造华侨文化游,抓好唐明照故居、大槐橡胶林、张瑞芬纪念馆等侨乡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建设具有恩平特色的唐人街,开展海外华裔青年夏令营、寻根之旅等活动,增进与华侨和华裔新生代的情感交流。推进旅游整体供给。加快建设旅游集散接待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做好旅游形象的策划包装、宣传营销,打造精品线路,拓展旅游市场。整合包装簕菜、濑粉、烧饼等恩平特色食品,着力打造“恩平手信”。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以文旅体赛事活动聚人气、育商机。
(五)激活消费潜力。优化城市商圈布局,激活金沙广场、恩新步行街等“老商圈”,做旺昌大昌、御景湾广场等“新商圈”。推动小岛文化广场升级改造,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和乡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打造高品质消费环境。开展“精彩•夜侨都”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一批“夜间经济”地标和商旅文融合“打卡地”。鼓励行业协会、企业举办参与各类旅游节、美食节等促销活动。推动京东线上唐人街项目落地。鼓励探索电商直播、微经济、共享生活、共享生产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三、统筹城乡建设,致力在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上提效开局
(一)加快城市更新。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城市工作,推动城市更有颜值、更有内涵、更有温度,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温暖侨城。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按照打造一个新城的目标,制定10年20年中远期发展规划,系统化、细致化谋划5年近期详细规划,主动参与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建设,力争把恩城、东成、横陂、大槐等4个镇(街)纳入规划范围,增设产城融合发展区,谋划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区,全力打造江门城市副中心。以沙湖、牛江、良西、圣堂、君堂5个镇组建产业融合发展区,在一二三产业发展上进行跨镇域的大联合、大合作,提升发展的能级量级。大田、那吉镇要坚守绿色发展区功能,全力发展生态文旅产业。推动锦江国际新城区打造恩平未来城市CBD(中央商务区)。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中心城区东拓南进,向东成、圣堂方向扩容,开发建设恩城北部片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以工匠精神建设城市。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畅通城市交通,打通南华街东段等城市“断头路”“瓶颈路”。持续推进20个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7400户。启动凤山等3个片区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加快御锦珑湾至绵湖大桥段长堤、城区生活污水厂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城镇管道燃气工程建设,提升管道天然气使用覆盖率。实施公园品质提升行动,完善响水龙潭、鳌峰山两个省级森林公园基础建设。实施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打造碧道经济带。推进城市出入口景观提升。启动中山公园品质提升工程。优化充电桩布局、扩大规模。以现代理念治理城市。落实“城管进社区管到位”,全面推行“24.5小时”城市管理模式④,认真组织开展好住建部巡查试点城市工作,持续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
(二)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发挥恩平特色农业优势,着力调结构、扩规模、抓龙头、创品牌,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垦造水田不少于1300亩,完成“菜篮子”建设任务。加快省级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动腊味产业园落地。支持圣堂镇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扩大大米、马铃薯、簕菜、濑粉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不少于1家。以横陂镇为试点建设美丽渔场,创建省级水产产业园,打造“蓝田青蟹”等镇海湾高端水产品品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启动广东通驿中央厨房建设,积极开发濑粉、裹粽和水产品等预制菜产品。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80%以上行政村污水得到处理,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推进农村五大“美丽行动”,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创建,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片。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推动沙湖、良西、那吉创建“示范圩镇”。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完成农村道路“单改双”7.5公里,农村村内干路硬底化27.5公里。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争当“碳达峰、碳中和”排头兵。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重拳整治工业污染,落实重点工业排污企业减排任务。深化农业源头治理,全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强化生活污染治理,提升镇村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效能。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莲塘水、蚬岗水等4条潭江重点支流综合治理,确保国考恩城水厂断面、省考潭江义兴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培育壮大花卉苗圃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创建绿色镇村。加强工地、道路扬尘及露天焚烧的监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清废除患”,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推动华新水泥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增资扩产,创建珠三角无废试验区示范城市。坚决整治违法养殖用海。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运作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落地实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创建绿色社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四、抓好民生保障,致力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提效开局
(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35.3亿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以“小切口”带动民生“大变化”。坚持就业优先,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举办“乐业五邑”系列活动,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广“邑康保”“恩侨保”。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和最低生活保障提标,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福利事业,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00套(间)。建设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4所。
(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落实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年工作部署,完善硬件配套建设,抓好特色品牌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选树道德模范、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等创建活动。完成7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扎实开展“六乱”整治专项行动,抓好环卫“一把扫”监管考核和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加快智慧城市停车系统、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建设,促进垃圾分类提质扩面。扎实推进文化强市,打造具有本地特色、辨识度高的镇域文化符号。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深化“十分钟文化圈”创建,打造“周末有戏”等文化品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300场以上。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1—2个村级文史馆试点。推动歇马村以文物群方式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支持文艺创作和展演,努力创建“诗词示范县”。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加快恩平体育公园、社区体育公园及全民健身广场等高品质公共空间建设。
(三)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着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启动东成(金坑)第一幼儿园、米仓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建设,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成果。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恩平学校建设,推动黄冈实验中学扩容提质,推进恩平一中大槐校区、冯如小学大槐分校建设,新增优质学位2000个以上。推进恩平一中与江门一中集团化办学,创建江门地区领先的优质高中。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职教区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门市技师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项目,创建高水平中职学校,筹建冯如产业学院。加强教师培训,加大优秀教师引育力度,积极与江门东部市(区)开展双向挂职锻炼。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巩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4个100%”⑤安全防范建设。大力实施智慧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努力让学生“上好学”。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健康恩平建设,优化全市17家发热门诊(室)建设,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深化“医共体”,推进珠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大槐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推动省远程医疗协作网全覆盖,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医院上线运行。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成慢性病防治站搬迁。推动解决“一老一小”⑥问题,推广“两院一体”⑦医养结合。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支持沙湖、圣堂、大田3个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支持君堂镇、横陂镇创建省级卫生镇,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心灵港湾”。加快公益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
五、创新社会治理,致力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恩平上提效开局
(一)加强法治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履行政府职责职能。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法治恩平建设,争创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行政执法队伍“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锻造执法铁军。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行政监察、司法监督。推进政务公开。
(二)深化平安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实施智慧新警务工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加快推进“雪亮工程”,筑牢公共安全防线。深入推进“无毒恩平”建设,争创禁毒示范城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打造一镇一品牌。全力打造“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的信访工作体系,推行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推动创建全省信访工作示范镇(街)。推进174个社区(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⑧,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三)防范化解风险。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基本策略,落实“四早”要求,强化“人、物、环境”同防,落实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及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及应急演练,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优先确保“三保”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灾害事故防范救援机制,坚决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启动锦江新城北区消防救援站建设。扎实做好三防、森林防灭火、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燃气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此外,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台港澳、气象、地震、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老龄、关工委等工作。
六、深化效能建设,致力在提高执政水平上提效开局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记初心使命、坚守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讲政治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最鲜明的特质,确保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
(二)坚持把效能建设抓紧抓实。注重学习提能,紧盯科技变革新趋势、产业发展新动态、经济贸易新规则,办好“三个讲堂”⑨,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不断提高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励担当作为,在招商引资前线、项目建设一线、攻坚克难火线锻炼干部、识别干部。强化效率意识,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时间观念,发扬马上就办和钉钉子精神,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明确具体时间节点,立说立行、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以高效率赢得高效益、以快节奏换来大发展。做好跟踪问效,完善目标分解、台账管理、督查考核、总结评估等工作闭环,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落实一件销号一件。
(三)坚持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加大审计“经济体检”力度,强化巡察结果运用,加强统计监督。坚决破除“四个怕”“四个善”“五个化”⑩作风问题,大力弘扬“四个主动”“四个作为”的优良作风,形成“三比三看”⑪良好风气,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再出发,拼搏奋斗正当时。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昂扬斗志焕发奋勇向前冲天干劲,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贡献恩平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有关用语说明
①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1”是党的建设;“6”是“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3”是区域平衡发展、宜居城乡建设、法治江门建设三项重点工作。
②“六个一”:一个项目、一名责任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张倒排工期清单、一抓到底。
③“双百”:在十四届市委任期内完成引育大学本科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育、卫生人才各一百名。
④“24.5小时”城市管理模式:24小时全天候应急值守,紧急事项半小时必达现场。
⑤“4个100%”:一键报警安装率100%、视频监控接入公安率100%、专职保安配备率100%、封闭式管理率100%。
⑥一老一小:“一老”指养老服务,“一小”指婴幼儿照护服务。
⑦“两院一体”:镇街卫生院托管敬老院或开设养老中心。
⑧“十个有”建设: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
⑨“三个讲堂”:法治大讲堂、产业大讲堂、应急管理大讲堂。
⑩“五个化”:逐梦的理想虚化、破冰的志气软化、斗争的精神弱化、追赶的目标幻化、创新的思维僵化。
⑪“三比三看”:比谋划看特色,比能力看项目,比作风看变化。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