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化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8 20:31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砥砺奋进,跨越发展

  五年来,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叠加影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李希调研茂名、化州讲话精神,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沉着应对,育新机、开新局,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五届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2017年-2020年GDP年均增长5.4%,预计今年突破600亿元大关。2020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亿元,年均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1亿元,年均增长6.1%。经过五年奋斗,县域综合经济名列全省县级市第七。

  ——我们以赶超进位的锐气谋划发展,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申请到债券额度40.53亿元。实施建设重点项目127项,完成投资145.2亿元,年均增长27%;引进项目350个,竣工项目202个、投资总额103.8亿元。“一园多区”初见成效。杨梅、河西、官桥三个产业集聚区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空港经济区上升为茂名市第四发展平台。空港物流产业园完成征地1500亩,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省批复建设,全国业务量第一的中通快递达成入园协议;航空创意园加快推进。杨梅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河西产业集聚区发展成为全国罗非鱼重要加工出口基地。官桥产业集聚区完成征地2200亩。现代农业集聚发展。社会化服务生产托管模式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典型。入选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整县推进试点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县。新安镇列入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平定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官桥镇列入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成化橘红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创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专业镇6个。建成省级农业名牌产品25个。粮食、生猪生产保障有力。服务业发展迅猛。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入选省十佳研学旅行目的地。笪桥柑村、平定大岭村被省评为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完成房地产投资151.09亿元,年均增长24.8%。同时,建筑业总产值实现231.78亿元,年均增长15.3%。

  ——我们以滚石上山的干劲夯实设施,发展基础大幅改善

     交通建设卓有成效。汕湛高速、化廉高速公路如期建成,沈海高速“四改八”顺利推进,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纳入省“十四五”规划。机场大道一期二期、省道S284线合江至城区段扩改等项目建成通车。“四好农村路”任务全面完成。水利、能源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岭拦河坝获评“广东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合江支洞段按计划推进。完成农电改造项目1857个。建成5G基站600多个。列入全国整县光伏推进试点,新能源迎来了超强爆发期。

  ——我们以绣花功夫的精神匠心经营,城市魅力持续增强

  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城市总体规划获得省批复,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三线一单”规划基本完成。城市设施更加完善。“四大片区”协同推进。北京路扩改、东堤南路、城东大道、北岸大桥等项目建成通车,广海路扩改基本建成。青鸟实验学校、弘明国际医养等项目落地见效。城市品质更加坚实。获得省文明城市提名,创建省卫生城市通过茂名市技术评估。绿能环保发电、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提标改造工程3个项目均在茂名各区(市)率先建成运营。“三江六岸”生态廊道基本完成,建成碧道14.3公里。橘州生态公园、石龙山森林公园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绿化率达46.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国家林草局备案。

  ——我们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聚焦三农,乡村振兴阔步挺进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市在册贫困人口12607户28670人全部脱贫退出。与广西隆安县扶贫协作工作被评为粤桂扶贫协作样板工程。乡村振兴蹚出新局。全市334条村庄规划编制全部批复实施。完成拆旧复垦3100多亩。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卫生户厕改造率、污水处理率及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完成率均稳步提高。“一户一宅”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扎实有效。打造了合江大埇、南盛蒲山等一批具有化州特色的国家级、省级示范村。20公里“百果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安逸主题民宿”等项目加快推进。

  ——我们以和谐共生的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向好

  持续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座镇级水质净化厂全部建成运营。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42个。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完成禁养区养殖场、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4宗。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9个垃圾填埋场整治。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及空气质量达标。文楼镇获评省级森林小镇。新增碳汇林1.2万亩、生态林37.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7.4%。

  ——我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改革创新,发展内生活力迸发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坚持“放权、松绑”,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24项,下放镇街实施权责事项35项、行政执法事项170项。“数字政府”建设高位推进,“粤省事”“粤商通”等粤系列平台推开使用。专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完成县级机构改革、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县管校聘”改革、农商银行改制。国资、金融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落实减税降费6.15亿元。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完成技改投资65.23亿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建成国家星创天地1个、博士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人才驿站建设有效推进。

  ——我们以惠民务实的宗旨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日益增进

  “六稳”“六保”精准落实。投入民生事业298.65亿元,占财政支出86.8%。优抚、低保等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2.9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普惠金融“村村通”项目获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奖。省、茂名市及我市十件民生实事按计划完成。投资16.38亿元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教育水平稳步提升。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省教育强市。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县域内患者住院率在全省排名12位,比“十二五”上升了15位。获得全国医共体建设示范奖,医改工作获得全省第三名。完成市中医院、中垌卫生院整体搬迁。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获省级奖励文艺作品9件。入选非遗项目28个。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广东片区。获得第二届全国青运会金牌1枚。新冠疫情防控抓牢抓实。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闻令而动、守望相助,齐心战“疫”,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目标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达71 %,疫情“防火墙”基本建成。“平安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打掉涉黑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个、涉恶团伙39个。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及金融防范等各领域安全管控有序。“药品稽查执法”获评省优秀案例。同时,市司法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评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统计局获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市残工委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工青妇、武装、市志、档案、气象、殡改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我们以从严从实的作风狠抓效能,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政府系统党组(党委)坚持政治引领,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成果丰硕。“四风”问题得到有力纠治。全面完成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7件、政协提案861件,办复率100%。推进省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细落实。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法治水平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五年来,我们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在极端困难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弥足珍贵。藉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化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发展动能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增长乏力,农业大而不强,服务业产业化市场化尚未形成。城市规划滞后,发展要素受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设施仍存在较多短板弱项。干部谋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大力加以解决。

  展望今后五年:继往开来,激流勇进

  今后五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化州跨越赶超、逐“梦”发展的关键五年。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圆满完成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十四五”的规划目标,是历史赋予新一届政府的神圣使命。

  奋进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泽友同志为班长的市委周围,统一思想,胸怀大局,谋定而动,行且坚毅,努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赛龙夺锦”,再创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和茂名市委工作部署,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咬定目标,起而行之,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联动走廊支点、建设湛茂都市圈美丽江湾城市,为全面开启化州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努力跻身全国百强县。

  ——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推动建成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公路,与沈海高速、汕湛高速及机场大道联结成网,有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联动走廊支点初步确立。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临空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矿产资源加工、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城乡建设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现代化高品质美丽江湾城市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持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山水林田湖草得到系统治理,鉴江罗江水质稳定达标,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就业、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全社会逐步从机会公平向效率公平转变。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九个聚焦”:

  一、聚焦产业发展,全力壮大实体经济

  坚持工业思维和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聚力打造开放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与珠海横琴战略合作城市优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探索“双区总部+化州基地”“双区研发+化州生产”等产业链合作模式,分享“双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释放的“政策红利”。谋划建设粤西RCEP产业合作平台并推动上升到省级战略,加快形成连接国家“三大平台”合作交流的重要支点,致力把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为粤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空港门户”。

  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集聚优质要素支持空港物流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成粤西空港物流集散地。整合龙湾湖、横江水库等资源,协同推进航空创意园建设。推进杨梅产业集聚区三期、四期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临空技术产业、航空食品加工等制造业,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河西产业集聚区“一条鱼”品牌软实力,建强产业链。高位推进官桥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谋划发展南药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建成市高级技工学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推动官桥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引进高新企业落户合江丝绸产业园,延长丝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明确各园区发展定位,实现功能互补、发展共赢。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临空产业。引入多功能临空综合体,致力培育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新业态。提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化橘红博览中心。推动化橘红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积极申报水产、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沉香产业跨县集群发展。壮大医药健康产业。落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各项政策,发挥化橘红、沉香等特色南药资源优势,谋划申报创建中医药产业培育园,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加大化橘红研发力度,建设化橘红药食同源、标准认证和溯源体系。积极培育化橘红年产值10亿元企业、50亿元产业园、100亿元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和红色旅游规划,推进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新业态,基本形成以4A景区为龙头、3A景区为节点、美丽乡村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格局。科学发展矿产资源加工业。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央企合作开发文楼碳酸钙资源,打造省级碳酸钙加工基地,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坚持项目为王。对标“十四五”规划纲要,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谋划,重点围绕产业、交通、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民生事业,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债券和涉农资金等有关政策,精准研判,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项目的持续滚动机制,积极争取更多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以项目等政策、争资金、挣指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成立市招商引资中心。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敲门招商、产业链招商行动,聚焦央企、国企“链头”“链主”企业,吸引生物医药、空港物流、现代农业与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到化州布局发展。大力推动入园物流企业及早落地见效,引领物流业集聚发展。推行“标准地”供应,推动“交地即开工”。严把项目投资强度、亩均效益等关口,对“跑马圈地”“坐地不动”或投资强度不足的项目坚决依法清退,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二、聚焦品质提升,全力打造美丽江湾城市

  积极推动“三江六岸”水城相融、应水而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体现“水”的灵动、“红”的厚重。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进国内高水平规划团队、知名城市开发运营商参与城市规划修编和开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严控罗江片区及机场大道两侧土地。新建商住小区严格配足教育学位、停车位等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引导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5年底,城区面积发展至4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43万人。

  推进“四区”联动。城东片区发挥南粤现代城、橘洲1号等城市综合体集聚作用,构建城市大型商圈,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下郭片区依托机场大道主轴,联结杨梅产业集聚区,发挥青鸟实验学校、弘明国际医养等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沿线布局商住、医疗康养产业、文化体验等业态,协同推进“一轴二城”建设,塑造城市第一印象区。城南片区精雕细琢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加快推进麻纺厂、化工总厂等“三旧”改造,打造“印象鉴江”。罗江片区抓住国道G207线城区段改线契机,引进央企、国企参与开发建设,撬动优质资源要素集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江滨新城。

  提升城市品质。在全力建成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乘势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推进柑村党校、陈金章文化艺术馆等项目建设,厚植红色文化、好心文化、化橘红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有序推进“三桥十路”建设,提质改造城市“六大出入口”。以建“新城”反哺“旧城”,以创文成果倒逼“两违”“六乱”深入整治。建设城市智慧停车系统。加强传染病防治与病媒生物防控。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系统。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飞灰填埋场等项目。深入开展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行动。稳步提高城市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三、聚焦内外联通,全力补强发展基础

  强化交通先导地位,谋划推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扩大内需动力。

  构建“融湾”高速路网。协助完成沈海高速“四改八”工程,进一步提升沿海高速通行力;力争建成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公路,同步规划建设延长线,配套“一个枢纽、六个出入口”,打通南北大动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与沈海高速、汕湛高速联结成网,构建融入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

  畅通城乡主干道。攻坚建成沈海高速机场北互通连接线、机场大道下穿河茂铁路隧道,实现城区至机场全线畅通。聚力推进国道G207线城区段改线,谋划推动国道G325线城区段改线南移工程,构建环市大道,实现主要城区互联互通,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推进省道S543线官桥至丽岗段、省道S388线林尘至中垌段、省道S277线平定至播扬段改建等项目建设,促使地方公路与高速公路有效顺接。推动“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健全和落实“路长制”,畅通城乡“微循环”。

  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以机场将于年底建成为契机,全力构建以高速为动脉、国道省道为筋骨、县道乡道为脉络的内畅外快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基本建成市、镇、村三级城乡物流体系。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支持直播带货、“网络节+云展会”,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夯实水利能源设施。支持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合江支洞段建设,争取沿线增加出水口,提升安全供水能力。完成塘岗岭水厂、望宝岭水厂等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西南引青干渠修复和灌区改造,解决西南6个镇街灌溉问题。推进文楼拦河闸、朗山拦河闸、罗江河堤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支持5G基站、充电桩等项目建设,整县推进光伏产业试点工作,推进“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

  四、聚焦乡村振兴,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力发展“新三高”农业,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升圩镇集聚功能。落实增存挂钩、增减挂钩等机制,全面盘活存量土地,保障圩镇发展要素。重点支持合江县域副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安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平定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那务国家森林康养试点镇、官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文楼省级森林小镇建设,打造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小镇,推动镇与镇之间的交通、产业、服务等功能协同发展,促使各展其长、差异发展。实施“百圩千村振兴计划”,发挥圩镇联结城乡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特色“橘州圩”。全面推进省卫生镇创建工作,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推进富民强村。深入实施“南粤粮安工程”,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实行“零容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2022年上半年,基本消灭撂荒耕地现象;到2025年底,完成垦造水田1万亩、拆旧复垦7000亩、高标农田8万亩建设任务。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和社会化服务。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积极创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持续提升化橘红、罗非鱼、蚕桑、糖蔗等名特优农产品品质。实施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致力打造特色优势水果生产重点县。对标“湾区”所需、化州所能,加快“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铺子”建设,打造“湾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化橘红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让农村“旺”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精心打造“五美乡村”;到2025年底,美丽宜居行政村达80%以上。完成“房地一体”登记发证工作。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坚持“县一带、镇一片、村一组”,梯次推进农房管控风貌提升。高位推进“百果飘香”、机场大道风貌带建设,规划建设“南粤古道•橘香万里”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更多容得下“肉身”、放得下“灵魂”的乡村振兴样板。

  深化巩固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落实驻镇帮镇扶村机制和“五个提升、五个加强”工作任务;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与广西忻城县协作结对工作,促进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五、聚焦综合治理,全力守住绿色发展底色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和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计划。全力推进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以上,力争农村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杜绝禁养区养殖场复养反弹,推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坚决落实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完成罗江流域整治及小东江(化州段)、石湾河等劣V类支流整治;铁腕整治入河口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严控“两高”项目,落实能耗“双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建设一批碳中和小镇。全面启动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到2025年底,全市33个城市社区基本建成绿色社区。积极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加大环境巡查执法力度。落实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三线一单”管控。压实河长制、湖长制、塘长制、林长制责任,常态化开展环保巡查检查。从严查处非法倾倒危废物、医疗废物和偷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确保全市土壤安全、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

  六、聚焦改革创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打破部门壁垒和行业藩篱,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打通行政服务“中梗阻”,致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加强权责清单管理,确保“放”得下“接”得住。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坚持“一网统管”,实施“一网通办”,落实“一码惠民”,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市内通办、办事不出村”工作。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服务官制度。至2025年,基本建成决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的“数字政府”。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外循环”“隐性审批”等变相“吃拿卡要”行为。成立市代建中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用政务诚信引领企业守信,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天下客商云集化州。

  做大做强国有资产。系统梳理,摸清“家底”,建立有效运营收益资产和闲置资产“两本账”,全面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战略性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资产,引进实力雄厚的央企参与国资集团改制工作,支持国企参与城市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引领人才科技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支持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在化建立工作站,加快人才孵化基地、人才驿站建设,引导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逐步建立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工匠”培训工程,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支持引导企业拓展市场、增资扩产、转型发展,争创品牌。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医药制药、罗非鱼明胶、金属制品、现代轻工纺织等一批超10亿元企业。不折不扣完成省、茂名市下达我市的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增入规任务。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七、聚焦民生保障,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社会保障。做好“六保”任务,落实“六稳”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低保、特困、孤儿、优抚等民生保障。强化养老、托育保障。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省、茂名市和我市十件民生实事,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

  提质发展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落实“双减”工作,推进“新强师工程”。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聚焦公立学位供给,推进鉴江小学、大坡小学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罗江片区“一园两校”,解决“学位难”问题。

  建设卫生强市。坚决扛起常态化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覆盖,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促进工程。对标“六个统一”,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成市中医院传染病防治大楼,筹建市公立精神卫生医院,谋划整体搬迁市人民医院、官桥卫生院。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发展文体事业。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谋划文化艺术中心、青少馆等场馆建设。抓好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广东片区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深入挖掘、梳理汇编历史人文、奇闻轶事、名胜古迹,讲好化州故事。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八、聚焦安全稳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和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新型风险预警,全力维护水利、电力、能源、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保障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生产三年整治行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提升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公共安全防控能力,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深化平安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制度化,严厉打击涉黑恶、电诈和“黄赌毒”等群众深恶痛疾的违法犯罪活动。贯彻《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践行和创新“枫桥经验”。加强信访工作源头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统计、武装、“双拥”创建、外事、民宗、市志、档案、科协、殡改、残联等工作。

  九、聚焦担当作为,全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做到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旗帜鲜明讲政治。政府系统党组(党委)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驰而不息转作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中央“八项规定”,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反“四风”、转作风,自觉担当起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盯紧国有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源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厉行节约,过好“紧日子”。

  履职尽责提效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绘就。责重于山,行胜于言。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钉钉子精神,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开拓进取,干在实处,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彰显化州担当、体现化州作为、贡献化州力量。

  有关用词说明

  1、“一园多区”(P2):即产业转移工业园、空港经济区和杨梅、河西、官桥产业集聚区。

  2、“三线一单”(P3):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3、“一户一宅”(P4):即“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规定的标准”。

  4、“RCEP”(P9):即东盟十国+中、日、韩、澳、新西兰共15国共同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5、国家“三大平台”(P9):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北部湾城市群。

  6、“一条鱼”(P10):指我市罗非鱼种苗孵化、生产养殖、加工、研发、销售、出口产业全链条。

  7、“三桥十路”(P12):指上郭大桥、下郭大桥、民主大桥和旧茂化路、橘城路、东堤北路、明月路、向阳路、园背路、站前路、下郭大道、西堤路、罗江北路。

  8、城市“六大出口”(P13):指茂化快线城东出口,沈海高速浅水、杨梅出口和汕湛高速笪桥、石湾、丽岗出口。

  9、“一个枢纽、六个出入口”(P13):指石湾枢纽及官桥、中垌、合江、那务、那务壶垌、播扬出入口。

  10、“两新一重”(P14):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1、“新三高”(P14):即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

  12、“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P15):“1”个农产品大数据,组建销区和产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教育等“1”揽子目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P15):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13、“五美乡村”(P15):指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乡村。

  14、“五个提升、五个加强”(P16):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规划引领、加强资金保障、加强人才支撑、加强监督考核。

  15、“六大工程”(P18):即为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实施的强核工程、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

  16、“一园两校”(P19):即规划建设一间幼儿园、一间完全小学、一间九年义务制初级中学。

  17、“六个统一”(P19):即统一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管理和统一信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