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广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8 20:32   责任编辑:www

广宁县人民政府县长 姚灵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宁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6年10月换届以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全力打好“湾区牌”“山区牌”“老区牌”,加快构建“一区两极一圈”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过去五年,我们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我们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9.28亿元,年均增长(2016-2020年,下同)5%;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4.1%、9.2%、6.1%、4.7%、4.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7元,对比2015年增长46.2%;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实现33亿元。积极上争资金24.93亿元、专项债资金29.75亿元,建成和在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获得全国中餐厨师之乡、中国最美县域、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林下经济示范县、省双拥模范县、省卫生县城等荣誉。

  二、过去五年,我们聚焦产业招商落地,产业发展增量提质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推动产业项目引得进、接得住、发展好,以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经济发展底盘。产业招商落地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落地年活动,派出驻深、驻穗招商工作组,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康养旅游等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好项目。五年来,成功引进华南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备产业园、快乐普洱茶产业园等优质产业项目100个,计划投资237.4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8个。“双容双承诺”改革、“产业招商落地巡查日”“宁商·县长面对面协商”、全程代办服务等系列有力举措,为产业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落地动工项目75个,建成投产项目45个。投资13.2亿元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项目顺利投产,投资约5亿元的中广核广北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投资7.7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投资70亿元的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开展进场道路和平硐前期工程建设。全县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19家、“小升规”企业32家。工业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地区,产业转移集聚地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二期)基本建成,承载了中宝食品产业园、高温高流动性尼龙树脂及合金材料等优质产业项目30个、计划投资43.6亿元;江积工业园已初步形成新材料特色产业规模,官步高新产业园、竹子产业园以高标准规划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5G应用,累计建成5G基站186座,县城主区域、重点工业园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新开发及盘活园区用地3300亩,建成通用厂房16.4万平方米,整理提升产业用地1326亩,盘活闲置土地300亩、闲置厂房40万平方米,土地使用率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引导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优质塑料再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今年1-9月该园区规上工业产值15.64亿元、创税267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2%、282%。在全市率先完成陶瓷企业“煤改气”,今年1-9月太和工业园规上工业产值31.29亿元、创税452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3%、50%。投入4.8亿元推动林浆纸、陶瓷等23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6个。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增强。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团队共同开发青皮竹资源,成立广东青皮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农业科技园全部建设项目基本完成。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6件,分别是2016年的3倍和4.8倍。新增高水平科技孵化器3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创建省级博士工作站2个,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全县引育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90名。

  三、过去五年,我们大抓城市建设,城市愈加便捷通畅、整洁卫生、舒适靓丽

  高质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绥江生态新城设计修编工作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达30平方公里。县域交通网络持续优化。投入14.12亿元改善交通环境,建设普通国省道168公里、县镇村道346公里、市政道路18公里。备受关注的广宁大道、东环路全线建成通车,打通沿河路、竹乡桥、莫二桥等一批瓶颈路。群众期盼已久的水声岭隧道预计年底前贯通,建成后将解决东北部乡镇约20万人口出行交通瓶颈。S263线广宁东乡至江积段公路改建工程年内可建成通车,文旅路(文旅桥)路基基本面已形成。肇明高速公路广宁宾亨至高要水南段启动建设。G355线广宁水声岭至东乡绥江大桥段过境公路改线扩建工程(北环路)已完成征地,正在进行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建成体育馆、体育场、体育训练学校大楼、武术馆、全民健身广场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打造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北楼岗公园、万竹园、翠竹公园、石马山风景区完成升级改造,广宁市民公园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城市主干道美化亮化工程和南街河两岸灯光改造工程,打造街头小景6个,以“绣花功夫”带动城市形象大转变、颜值大提升。“智泊广宁”停车系统项目投入使用,新增设城区红绿灯5个,县城停车难、道路堵塞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设置装修垃圾、废弃家具临时中转站,在公共机构率先实施垃圾分类投放。新增街头公园公共厕所11座。城区二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创文创卫推动城市“蝶变”。累计投入3亿元对县城区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进行升级改造,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集中行动,常态化实施城市“六乱”整治和“网格化”巡逻保洁,乱堆杂物、积存垃圾、“牛皮癣”和河道杂物等得到有效治理,大街小巷整洁靓丽,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异彩纷呈,以优异成绩获得广东省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四、过去五年,我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更旺、乡村更美、农民生活更美好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全面实现,2019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被评为全市唯一“优秀”等次,2020年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荣获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验收“优秀”等次。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2.6亿元的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建设,园内规模化种植基地油茶产量达3.4万吨,年产值3.5亿元;投资6.6亿元的生猪和肉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底前可完成建设,届时生猪年出栏将达50万头、年产值16亿元,肉鸽年出栏4000万羽、年产值10亿元。投资2.8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肇庆配送分中心首期建成试运营,广宁农副产品将实现借船出海。实施洲仔麻竹笋、五和肉牛等27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潭布镇入选全国示范镇名录,5个专业镇、23个专业村通过省认定。江屯龙须菜、单丛茶以及潭布番薯、番薯干、赤坑春砂仁等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1.27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8万亩、丢荒耕地复耕复种3.6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4家。南药、竹笋、林菌等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2.9亿元。乡村变得更宜居。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任务,15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3.9%。农村集中供水年内实现全覆盖,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453户、棚户区改造291户,创新实行“五卡”上墙制度先进经验被全省推广。率先在全市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任务,村庄保洁及农村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超额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319公里、危桥改造和新(改)建桥梁建设44座,整治“畅返不畅”路段159公里,156个建制村全部实现客运班车通达。横山镇罗锅村、南街街道江美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五和镇庄源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全域旅游亮点纷呈。投入4390万元加快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绥江两岸特色文旅项目首期体验展区建成封顶。“动感古水·绿野广宁”2021首届广宁古水河徒步大会盛大举行,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绥江竹氧森林体验游线路被纳入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精心策划“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推动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竹海大观、宝锭山、油博园、红色江美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竹海大观以崭新的面貌引得游客络绎不绝,目前正创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华大、御景、广海成功创建为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华大创建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已通过省星评专家组评定检查。螺岗镇、江屯镇、宾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样板镇成效显著。南街街道成功创建省“森林小镇”“旅游风情小镇”,江美村上榜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红色村”。古水镇蒙坑村等6条村被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赤坑镇惠爱村等12条村被评定为“省森林乡村”。

  五、过去五年,我们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脱贫大获全胜、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各类风险有效防范

  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聚焦“硬任务”,敢碰“硬骨头”,有力促进了广宁持续健康发展。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举全县之力打好产业、就业、消费扶贫组合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61户18585人100%达到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2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十项”退出标准并实现退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32亿元,实施到户帮扶项目3.76万个,打造了油茶、沙漠玫瑰、水果玉米等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开发公益性岗位1211个,建设扶贫车间45个,实现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推进电商消费扶贫,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25个。中山、肇庆各帮扶单位真情帮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辛勤付出,中山市扶贫办驻肇庆市广宁县工作组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黄捷、林德全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4次代表市接受脱贫攻坚省级考核评估,皆取得“好”的等次。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广宁绿水青山。强化施工现场、道路运输等扬尘源头治理,城区严禁燃放烟花爆竹,2020年县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66天,优良率100%,全市排名第一;PM2.5、PM10浓度分别比2016年改善26.7%、43.3%。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52.46公里,绥江广宁段水质达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0年省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站7座,创建数量排全省第一。完成森林碳汇工程2.3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2%以上。林业碳普惠试点成功,将我县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北市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成为全省首例磋商成功并经司法确认的案件。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环保问题整改。是全市唯一实现市级生态村全覆盖的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通过省专家评审,进入国家遴选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成为全市首个无政府隐性债务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配合市打掉王某为首涉黑恶团伙,涉黑恶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面完成“大视频”二期工程和县反诈中心建设。完成3个戒毒康复工作站和47所省级禁毒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建设。2019、2020年连续两年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誉称号。在全市率先落地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长效针剂免费治疗项目。加强三防、森防、消防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10.55万亩,建成2.5万吨粮食中心储备库,启动建设日产原粮80吨的粮食加工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集中近80%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惠民实事均取得新进展。疫情防控工作精准到位。第一时间建立县镇村三级指挥体系,创新性实行“三包三隔离”措施,织牢织密疫情防控“四张网”,实现本地新冠肺炎“零感染”。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宁人员排查管控,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转运和集中隔离,严格落实进口生冷鲜食品全链条管控,提升本地核酸检测和应急反应能力,全面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全人群接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4万人次、46.6万剂次。就业创业质量逐步提高。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221个,年均城镇登记失业率2.38%。开展厨师技能培训4200人次,南街街道荷木村获评省粤菜师傅名村。“6基地+1品牌”挂牌成立,培养更多优秀广宁家嫂,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在全市率先设立退役军人创业信用贴息贷款县财政风险补偿基金300万元,推动退役军人创办企业35 家,带动就业1055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劳动者,黎贤花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贾东亮获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马建业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教育事业有新发展。投入6.95亿元发展教育,钱学森学校(一期)、第七小学、城东学校小学部落成并招生开学,异地新建县机关幼儿园投入使用,全县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3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5800个。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小红星幼儿园、红军小学、红军中学和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劳动实践基地的行政县。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和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验区。高考屡创佳绩,连续5年高考优先投档线、本科线上线人数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投入11.15亿元改善医疗条件,县人民医院升级建设项目、异地新建县妇幼保健院项目、江屯中心卫生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升级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加快推进,引进广宁康健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49个,全县新增住院床位900多个。组建实施2个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标准化卫生院、卫生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医药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群众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文体事业全面开花。庆祝建党100周年氛围浓厚,系列庆祝活动深入开展。镇(街)文化站100%达到省一级站以上标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文艺创作屡获殊荣,选送的本土优秀作品获省、市级奖项67项。对周其鉴故居、彭湃旧居、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等一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15个项目获批省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专项资金2075万元。高质量完成西江农运史迹陈列。成功承办全国武术学校套路比赛以及省运会武术、蹦床比赛等10多项全国、省级体育赛事。县体育训练中心荣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高嘉文、蔡文轩代表中国夺得第十八届亚运会龙舟男子200米直道竞速金牌,曾文蕙获得东京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项目第6名、第十四届全运会滑板女子街式项目金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编牢兜底保障网,累计发放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各类补贴约5.16亿元,社会救助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实现省内和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门诊特定病种报销由25个增加到56个。县敬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成功试点,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持续提高。连续八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称号,县、镇两级成功创建省五星级示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开通“关爱生命”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272人次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备受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石涧、宾亨并镇遗留8年的历史问题得以理顺。有计划地解决历欠征地留用地安置落实、留用地返租款拨付等历史遗留问题,已落实1550亩留用地和拨付2355万元返租款。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为劳动者追回各类欠薪、补偿金及追缴社会保险费用共计3328万元。一批存在多年的城乡违法建筑得到清拆整治,乱搭乱建的势头得到遏制。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整治交通安全隐患492处。完成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16个,59个中小型隐患点预计年底前全部核销。

  审计、统计、民族、宗教、革命老区、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港澳、人防、档案、地方志、气象、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工商联、供销社、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过去五年,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型、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型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宣传贯彻实施《民法典》。“小叽说法”动漫普法获评省“七五”普法十佳法治宣传教育示范项目,县、镇(街)、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全市首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按期办结县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代表建议398件和县政协十届历次会议委员提案建议195件。高质量完成全国农业、经济、人口普查工作。“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县级党政机构改革、南街镇改街道、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和县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现有县属国有企业架构整合重组。调整140项管理职权事项至镇(街),镇(街)管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数字政府”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市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县内跨镇、镇内跨村”通办,率先在全市上线“电视政务服务大厅”,率先在全市实现新开办企业全链条费用由政府“买单”,率先在全市推出“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一窗通办,创新推出“一把手走流程”,企业开办实现“半天办成”。严格落实暖企惠企、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4亿元。政府系统作风进一步好转。倡导“广宁无官,人民至上”,开展政府效能提升工程、提升乡镇工作能力水平“六大行动”,促进政府履职能力水平全面提升。“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基层工作新机制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并全省推广,同时向村(居)延伸。工作信息反馈、挂牌督办、脱稿发言等制度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助推器”,“干部述职电视(网络)直播评议”活动开创肇庆直播述职之先河。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强化。坚持严纠“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坚持厉行节约,建立健全“大刀队”工作模式,累计核减财政资金约8.5亿元。主动探索资金拨付模式改革,杜绝资金拨付过程中权力寻租。抓好审计、巡视、巡察、督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勠力同心、群策群力,前三季度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09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7亿元,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63.76亿元,增长1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9亿元,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5亿元,增长10%。

  各位代表,是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五年,是广宁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疫情防控、产业招商落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文明城市创建等急难险重一线展现了广宁干劲、广宁精神、广宁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但还没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但还没办成的大事,开创了新时代广宁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这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宁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与全国、全省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税源基础薄弱,财政运作困难。二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投资增长乏力,产业集聚创新能力不强;生产要素紧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招商落地。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环境污染有所反弹。四是新型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框架还没完全拉开,市政、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五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仍存在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六是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倍努力,部分干部执行能力、服务水平、工作作风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目标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广宁集聚发展动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作为,奋力开拓广宁改革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持续打好“湾区牌”“山区牌”“老区牌”,锚定大湾区核心区,打造特色产业新引擎,走对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推动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努力建设活力创新、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新广宁。

  今后五年工作奋斗目标是:按照我县“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成型、绿色发展更加深入、城乡建设宜居宜业、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持续完善。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3亿元左右,总量比2020年增加64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生产总值50877元,比2020年增加14655元,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亿元,比2020年增加2亿元,年均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比2020年增加12亿元,年均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亿元,比2020年增加22亿元,年均增长9.3%。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质”和“量”协同并进

  全力推动产业招商落地。围绕市委市政府“4+4”产业集群的基本框架,依托广宁的特色禀赋和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康养旅游、循环经济、绿色能源、大数据产业“五条锚索”瞄准大湾区核心区,实行精准招商,大力招引一批产业链项目和配套项目,不断把产业延长、做大、补缺,实现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环保低耗的优质项目。加快推进抽水蓄能、风电光伏、供气供热等能源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产业招商落地工作专班的作用,抓好签约项目的后续服务和跟踪落实,着力破解资金、审批、用工等难题,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加强土地要素资源保障,抓好垦造水田、拆旧复垦、产业用地整理提升工作,强化用地计划与产业项目计划联动,将新增土地指标优先配置到重点优质产业项目。

  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高标准高要求开发建设500亩官步高新产业园,引进1-2家高端龙头企业。实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2000亩竹子产业园建设。谋划3000亩的高新工业园(三期),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加快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开发江积工业园,打造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高端改性塑料和工程塑料等优质循环项目。支持太和工业园加快提升新型建筑产品质量。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工业园升级发展,提高造纸产业集中度和高端产品附加值。完善高新工业园、石涧工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灵活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和园区亩均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引导低端、高能耗的企业退出或转型升级。健全园区管理模式,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1.7%以上。引导企业主动与高校院所对接,加快承接和转化一批科研成果。推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库存达60家以上,推动高新产业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20%以上。发挥竹子研究所作用,引入专业人才研发新技术,提高竹材品质。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分中心)、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新增专利申请量达到500件、授权量380件。优化提升“竹乡人才计划”,完善“人才绿卡”制度,大力实施“人才安心工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二、坚持把城市做优做美,打造岭南魅力山水竹乡

  高标准谋划建设绥江生态新城。坚持“南拓北优、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向,充分依托绥江两岸“山、水、竹”优质自然生态资源,科学布局生态、生活和生产三大空间。依托文旅路(文旅桥)、滨江路等建设项目逐步拉开路网框架,将城市空间由内部填充向轴向拓展,推动城区从背江转向拥江发展。加快竹海大观提升工程建设,谋划建设广宁中学高中部、滨江酒店,打造融合特色文旅、休闲度假、医疗康养、文化教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山水新城。坚持以产促城,大力招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服务等优质产业,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利用“一河道一高铁一高速”的交通要素资源,着力打造集交通集散、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新门户。

  推动城市提质发展。深入开展“创文巩卫”活动,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目标,加快实施智慧城管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加快推进旧城区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科学谋划城区商业网点,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区交通路网,实现城区主次干道“白+黑”改造工程全覆盖,在城东、城西、城南和聚和片区谋划建设一批市政道路。推进天然气利用工作,城镇燃气安全运行。注入竹子文化、红色文化、武术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新建一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打造市民家门口的绿色便民休闲健身空间。加快完成县城区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城区排水系统,缓解排涝压力。加大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力度,到2025年县城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全分类,完成生活垃圾“零填埋”准备工作,加快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系统。优化县城区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大力实施绿化靓化工程,引导市民文明饲养宠物,提升县城整体形象。持续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逐年消除历史违建。

  构建内联外通交通体系。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机遇期,配合加快推进肇明高速广宁段项目建设,谋划推动惠州至肇庆高速(三水至封开段)、德庆至清远高速以及桂贺肇广货运铁路等项目,补齐干线交通短板,加快融入大湾区核心区。完成G355线广宁水声岭至东乡绥江大桥过境公路改线(北环路)、文旅路(文旅桥)、二广高速广宁互通连接线扩建工程建设,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加快水声岭隧道、S383线广宁坑口至古水段、S260线广宁石坳至四会威整段等一批国省道公路建设。

  三、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

  加快农业现代化。谋划新增一批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各镇(街)规划建设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推进“跨县集群、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肇庆配送分中心,大力发展竹笋、油茶、龙须菜、大芥菜、番薯干、夜香兰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富有广宁特色的湾区安全优质肉类与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推动生猪、肉鸽、肉兔、茶叶等农副产品向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涉农贷款稳定增长。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加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村电商进村入户。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开展佛山顺德驻镇帮扶、分类分级帮扶、组团帮扶。以建设美丽墟镇为切入点,把镇(街)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施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农房管控。巩固扩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实现因地制宜有效治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村庄保洁和农村生活垃圾及时收运,形成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县道公路“四升三”改造和通建制村单改双车道项目,逐步打通邻县(市)、邻镇和通建制村的“断头路”“瓶颈路”,加快补齐村内巷道硬底化、村道路灯安装等短板。抓好林道建设。结合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住房质量提升、乡镇“三旧”改造等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县、镇、村5G网络实现连续覆盖。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做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乡风文明体系,塑造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后续帮扶,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和帮扶项目低收入群众参与机制及各类产业园区、合作社、农业基地等吸纳劳动力就业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农民就业全覆盖。支持广宁智慧创业园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省级电商产业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000人。

  四、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不断塑造生态新优势

  推动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持续巩固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常态化开展巡查。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工业源、移动源、生物质源、扬尘源、农业源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突出抓好禁止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深入实施河长制,全面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新建及续建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统筹抓好控源截污和雨污分流,加快镇级污水处理厂扩网、园区污水处理厂、县城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抓好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均为100%。推进非法采矿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生态自然修复和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力度。加强固体废物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废违法犯罪行为。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碳汇。全面推行县、镇(街)、村三级林长制。制定实施《广宁县林下经济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3年)》,积极布局蜂蜜、砂仁、竹笋、竹荪、肉桂等林下经济项目和发展森林景观利用,力争到2024年发展林下经济涉林面积达到80万亩,创建省、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个以上,实现当年林下经济产值25亿元。充分利用我县森林覆盖率高和108万亩竹林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碳排放管控和林业碳普惠项目,探索建立区域二氧化碳总量管理制度,编制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推动“碳中和、碳达峰”工作。加强能耗管理,推进减污降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力促“十四五”中前期在全市率先实现“无煤县”。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旅游振兴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打造广宁“绿色康养,红色旅游”新品牌。加快推进绥江两岸特色文旅、竹海森林康养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打造“旅游+农业”“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林业”“旅游+美食”等旅游新产品。以古水河为纽带,以古水河徒步活动为切入口,科学规划,整合资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乡村旅游观光带,沿途培育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民宿餐饮等业态,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大力推进“创A评星”工作,策划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省级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村,有序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确保创建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利用优质天然食材和广宁名厨,挖掘传统美食、创新现代美食,打造美食美景名厨精品线路。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返乡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宁名厨”“南粤家政·广宁管家”“广东技工·广宁工匠”“农村电商”“乡村工匠”五大工程,进一步擦亮全国中餐厨师之乡品牌名片,争创“中国名厨之乡”和“中华美食休闲之乡”新名片,开启粤菜师傅经济发展新模式。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全县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众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建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快妇女教育、培训和文化等多功能场所建设,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退役军人服务质量和加强军民融合,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巩固法律援助效果。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新建扩建公办中小学工程和优质学校倍增工程,完成城东学校(初中部)、聚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钱学森学校(二期)建设。关心关爱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改扩建。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新增幼儿园12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落实“三全育人”机制体制实验工作,谋划推行乡镇小规模学校合并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集团化管理。强力推进义务教育改革,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多渠道招聘高水平师资,引进名特优教师,计划未来3年新增300名教师。完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加强与大湾区名校结对,着力提升教学科研和中、高考备考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名师工作室”“智慧课堂”“双师课堂”高效利用。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教创新和产教融合。完成东亮培训学院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教育培训基地。

  全面推进健康广宁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健全落实医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合理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申请创建三级中医院。推进公共卫生物资储备中心、传染病防控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扩大省级卫生村覆盖面,完成1-2个国家级卫生镇创建,全力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做好省级健康乡镇试点创建,改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站就医环境,促进乡村健康社区建设。加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医院建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带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县招县管、县镇共用”模式,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培养医学定向生规模,为边远乡镇输送优秀人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的原则,控制群众医疗费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

  促进文体事业全面繁荣。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武术文化、竹子文化、岭南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加强传统龙狮、民俗、武术、竹编的推介、扶持和发展。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建设提质工程,做好中共广宁支部旧址、周其鉴故居、薛六故居等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一批红色文化讲师,宣传推广彭湃、周其鉴等历史名人事迹,讲好广宁红色故事。开展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加强健身场地建设,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申(承)办省级以上高端体育赛事和举办特色赛事。

  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要求,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真正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把加强组织领导贯穿始终,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防控,做到应管尽管、应控尽控。持续推进群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全面构建免疫屏障。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行“五治”+“各美其美”治理模式,健全完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村居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继续推行“关爱生命”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群众提供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服务。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加快“大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和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打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防控和城乡管理的能力水平。深入开展打击突出刑事犯罪专项行动,健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机制,巩固全民禁毒工程成效。全面推进县镇村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基础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工程建设,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水平。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实施“大刀队”工作模式,加强财源建设,强化预算监管,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债务风险,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密切关注经济领域风险,着力防范化解问题楼盘、劳资纠纷、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企业、地质灾害、消防森林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县救灾物资储备库配套设施,加强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预警处置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24.3万吨,确保粮食保障安全。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以“四个最严”织牢食品药品安全防护网。

  七、坚持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推动落实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做好行政执法公示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基层普法活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倡导“广宁无官,人民至上”,破除“官本位”思想,强化“民本”意识,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大力实施政府效能提升“5大工程”,推动全县政府系统效率、质量、能力明显提升。深化“放管服”+“数字政府”改革深度融合,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承接和下放。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技术,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跨域通办”“一次办成”“免证办”,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民营企业用地、用工和运营成本。

  保持廉洁本色。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强化政务督办、效能督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厉行勤俭节约。加强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管理,强化审计监督环节。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广宁发展的历史使命,鼓舞我们激昂奋进;广宁人民的殷切期盼,鞭策我们砥砺前行。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用实干落实发展蓝图,用实干破解发展难题,用实干厚植发展优势,为实现广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1

  名词解释

  1.“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

  2.“一区两极一圈”:“一区”即以南街街道、横山镇为主体,建设产城融合区;“两极”即以五和镇、宾亨镇为主体,建设产业增长极;“一圈”即以排沙镇、潭布镇、江屯镇、螺岗镇、北市镇、赤坑镇、坑口镇、古水镇、洲仔镇、石咀镇、木格镇为主体,建设生态发展圈。

  3.“双容双承诺”:政府对产业投资项目实行双向容缺容错和承诺,容许企业相关审批手续先缺后补、政府工作人员容错,企业承诺按照有关程序分步补齐相关审批手续、政府承诺不加码验收,促进产业项目“先建后验”直接落地建设。

  4.“产业招商落地巡查日”:为确保招商项目的落地效率,肇庆试行“产业招商落地巡查日”制度,通过组织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下沉基层一线开展巡查,有效解决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一批优质项目提速增效。

  5.“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指清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阻碍物;“三拆”指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三整治”指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乱搭乱接。

  6.“五卡”上墙制度:把农村危房的农户信息卡、干部联系卡、工匠责任卡、房屋信息卡、政策明白卡等“五卡”全部规范、明确张贴在危房改造对象的门前墙上。

  7.“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8.“畅返不畅”:部分农村公路由于到达设计年限,或者受自然灾害、重载车辆通行,加之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等影响造成硬化路面破损,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下降。

  9.三大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0.“三无”县:“三无”即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

  11.“三包三隔离”措施:“三包”指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三隔离”指村(小区)与村(小区)隔离、户与户隔离、家庭成员有疫区接触史的进行人与人隔离。

  12.疫情防控“四张网”:入宁通道查控联勤网、联防联控网、公安大数据网、发热门诊监控网。

  13.“粤菜师傅”工程: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东西部协作的重要举措,在传承粤菜文化的同时,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14.“6基地+1品牌”:“6基地”指广宁县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南粤家政·广宁管家、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公共培训实训基地、返乡创业孵化基地,“1品牌”指全国中餐厨师之乡。

  15.“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6.“双拥”工作:“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

  17.“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8.“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0.提升乡镇工作能力水平“六大行动”:即镇(街)一把手能力提升行动、镇(街)办公经费保障行动、镇(街)办公场所修缮行动、镇(街)干部周转房管理行动、镇(街)办公效能提升行动、全面推广镇(街)组建“四大中心”行动。通过转换频道、厘清责任、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镇(街)干部队伍建设,改善镇(街)工作条件,推动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镇(街)倾斜,让镇(街)干部有奔头、能干事,加快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镇(街)工作体系,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21.“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22.“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23.“大刀队”:即政府性资金绩效审核专责小组,其职责主要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对政府性资金支出的重大项目,从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估评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将有限财政资金集中投向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24.“4+4”产业:肇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4大主导产业和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4大特色产业。

  25.“竹乡人才计划”:通过实施重大人才项目、构建人才发展平台、加强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广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6.“人才绿卡”制度:“人才绿卡”分为“杰才卡”和“优才卡”两个类别,持卡人按照《肇庆市“人才绿卡”实施办法(试行)》(肇人才领〔2019〕4 号)享受相关待遇。

  27.“人才安心工程”:落实住房保障、生活补贴、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人才优惠政策,切实为我县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8.“创文巩卫”活动: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巩固广东省卫生县城成果。

  29.“口袋公园”: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健身器材等便民服务设施。

  30.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建立“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领销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31.“四个不摘”:脱贫脱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32.“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用两年时间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33.“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34.“县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35.“名师工作室”:由挂牌名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集教学、教科研、培训于一体。

  36.“智慧课堂”:依据知识建构理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加端的应用,所构建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37.“双师课堂”:主体学校老师借助网络技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以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以跨地域同步、互动方式,给本地学生授课。

  38.“五治”+“各美其美”: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标配+各美其美的“肇庆模式”,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39.“两个一站式”: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40.“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41.“三公”经费: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