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8 20:34   责任编辑:www
潮州市市长 何广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认真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围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发展目标和“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阶段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聚焦创新驱动,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总量突破千亿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4.9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2∶48.4∶42.4。千亿陶瓷等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顺利通过“中国瓷都”复评,获评全省唯一一个“中国食品名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认定“四梁八柱”民营企业295家次,规上工业企业、限上企业分别达到1025家、201家,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6.4%,智能化设备应用超2万台(套),三环集团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重大平台加快建设,闽粤经济合作区列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大重大平台,潮州港经济开发区获评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先锋。创新研发深入推进,科技专项经费五年增长185%,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9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9家,144家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评定高层次人才827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61人,8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参与3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居全省第4位,全国唯一一个(餐具炊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揭牌开通。
五年来,我们聚焦规划建设,城市功能逐步优化。城市总体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成编制,2020年城镇化率提升至64.6%。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总投资6375.8亿元的市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80.4亿元、电网投资47亿元、水利投资62.7亿元,实施“三旧”改造4901亩,更新改造城市道路57.5公里,改建公园(小游园)22个,建成燃气“一张网”管网351公里,获评“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饶平县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交通体系扩网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7亿元,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建成通车,铁路通车里程达122.1公里,潮惠、潮漳、大潮和潮汕环线相继通车,高速公路里程实现4倍增长,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2021年吞吐量达6万标箱以上,潮州东大道、潮州大桥等23个路桥工程建成通车,绿榕西路等一批“断头路”成功打通。
五年来,我们聚焦短板瓶颈,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三大攻坚取得全局性胜利,圆满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僵尸企业”出清、非法集资陈案攻坚等重点任务;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有序推进,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实施,韩江潮州段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数字政府”改革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行政审批时间压缩率达到94%。开放合作全面拓展,获评“潮州陶瓷全球采购基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等称号;与深圳市结成协作关系,与佛山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汕潮揭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141个、总投资超230亿元。
五年来,我们聚焦“三农”发展,乡村振兴步伐加快。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至15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27家,饶平县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4.5万亩,垦造水田9949亩,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粮食功能区划定考核双优的地级市。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农村土地累计流转超30万亩。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9个,95.5%的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1320公里,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新增国家森林乡村23个,森林覆盖率达59.5%,乡村振兴连续三年获省考核“优秀”等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五年来,我们聚焦保护传承,文化事业成效突出。文化研究系统推进,《潮州文化丛书·第一辑》出版发行,设立国内首个“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建成70家“博物馆之城”系列馆,砚峰书院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饶宗颐学术馆获评全省唯一一个“优秀人文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文物保育成效突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89个,李厝祠等“百家修百厝”工程完工,广济桥被评为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并登上《中伊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涵碧楼、“茂芝会议”旧址等红色遗址完成修缮。非遗传承成果丰硕,国家级非遗项目增至17项,居全省地级市首位,通过“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复评,获评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湘桥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旅业态加快优化,潮人美食城、潮州美食文化展示中心等建成投用,牌坊街入选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我市获评“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最喜爱国内游目的地”,潮安区荣获“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区”。
五年来,我们聚焦社会事业,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地方公共财政民生类支出年均增长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医疗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服务加快优化,建成市中医院新院等7所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绵德小学等25个学校项目竣工,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市图书馆、档案馆和美术馆建成投用。安全底线全面夯实,疫情防控实现“零死亡”等“五个零”目标,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成功落户,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刑事治安警情、信访总量、信访存量均为全省最少。连续九届获评“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与此同时,人事、审计、统计、贸促、物价、粮食、打私、打假、海防、人防、气象、防震、地方志、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聚焦政府建设,服务效能有效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有实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扎实开展。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放权强县(区)、放权强镇(街)取得实质性成效,市县(区)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改革等圆满完成。行政服务逐步优化,政府网站集约化程度居全省首位,“12345”平台数据评判质量列全省第一,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数字住房”平台全覆盖的地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先进平台,省“中小融”平台潮州分站放款企业数量和金额均居全省首位。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累计提请人大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9部,颁布政府规章5件、规范性文件170件;“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分别建成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998个;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7件、政协委员提案493件,办复率100%。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三公”经费持续下降,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有效落实,审计监督、政务督查不断加强。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潮州视察,对我们寄予了“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等殷切嘱托和深情厚望,给予潮州广大干部群众最亲切的关心关怀、最有力的指引指导和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一年多来,我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八大行动”和“十个四”重点工作,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潮州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国内税收收入分别增长8.2%、1.6%、8.1%、32.7%、6.5%和6.1%。
一是更大气魄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能加快集聚。国资国企、投融资、招投标等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2226项市级事权成功下放湘桥区,“城建投”“文旅投”“潮农投”“三大平台”成功组建,广发信德创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整合资产超100亿元。“i潮州”平台建设跑出“潮州速度”,109个部门超900项服务事项顺利进驻。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企业“直通车”、政企“茶话会”等助企机制有效落实。
二是更强力度推进创新发展,产业质效加快提升。省实验室分中心建设步伐居粤东西北前列,三环集团组建全省唯一一个省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新增高企数量创历年新高。“大招商”工作纵深推进,总投资577.4亿元的26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中科分子态、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开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正式获批,粤东首个淘宝天猫商家运营中心成功落地,潮安区入选全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
三是更加系统弘扬潮州文化,文化旅游加快融合。全面启动“三区一都”创建,古城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镇海楼、廖厝祠等文化地标开工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等项目扎实推进。首届潮州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获评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剪纸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潮绣、潮州木雕荣获国际非遗节“工匠之星”最高奖,潮州古城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牌坊街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四是更严要求实施环保整治,生态环境加快改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韩江秀水长清”重要指示精神,韩江干流潮州段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韩江鼋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枫江流域综合整治仅用3个月扭转被动局面、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
五是更高站位谋划城市布局,空间格局加快优化。北溪、半岛广场等片区概念性规划完成编制,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完成基础施工,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万亩“工改工”项目等启动实施,黄金塘瓷泥片区腾退工作扎实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项目加快推进,“三江连通”工程实现通水,引韩济饶供水工程全线贯通。
六是更实措施落实惠民共享,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粤菜师傅等“三项工程”累计培训超10万人次。农贸市场实现食用农产品快检全覆盖。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19个医院项目有序推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投入使用。治堵、治涝、治危工作扎实推进,“交通安全整治年”成效明显,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实现两位数下降,亡人事故下降率居全省第2位。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备受瞩目,五年成就令人鼓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以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潮部队、武警官兵、驻潮部省属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拼搏中进取,在砥砺中前行,也积累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必须坚持实业强市,才能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才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发展活力;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才能有效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坚强保障。
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潮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也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薄弱,发展动能不足;产业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营商环境亟待优化,资源要素制约明显,“融资难”“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不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城市治理较为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环境差”“交通堵”“城市涝”以及“两违”等问题依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民生短板突出,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底线保障仍需筑牢;政府职能转变有待深化,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未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要求。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以赴落实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潮州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带来的强大引领效应是我们跨越发展的最大信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我们赶超发展的最大机遇,海内外潮人同心同德、全市广大干群同向发力是我们提速发展的最大底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把握大局、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好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施政方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拓新时代潮州改革发展的全新局面,凝心聚力描绘好“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美好蓝图。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起而行之,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潮州应有贡献。
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个打造”的部署要求,强化“一大引领”、打好“三大战役”、推进“六大提升”,站位新时代,把准新机遇,增创新势能,以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加快弯道超车、赶超跨越。
注重创新驱动,构筑产业旺地。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高地,坚持“实业强体”“工业兴市”,走好自力更生的自主创新之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制造业由粗放扩张型向集约创新型转变、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加快高端化、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新时代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强大引擎。
注重服务优先,构筑投资洼地。全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健全完善市县“大招商”、政企“茶话会”、企业“直通车”、项目“专班制”等机制,强化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护商”良好氛围,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注重文脉传承,构筑文化高地。聚力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潮州文化作出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定位,深入开展潮州文化研究、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力创建“三区一都”,全面提升文化兴盛水平,奋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
注重绿色发展,构筑生态宝地。全面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谋划发展海上风电、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等绿色经济,全面提升低碳发展水平,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典范。
注重城乡统筹,构筑宜居胜地。致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立足潮州独特的山水文化和资源禀赋,深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力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注重人民至上,构筑民生福地。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谋划实施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园、绿地和停车场等民生项目,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在城市治理中体现人性化和人情味,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让城市更具韧性、更有温度、更加安全,全力打造全域现代治理样板。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起承转合之年。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遭遇各种逆流,国际贸易大幅萎缩。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制度红利和市场红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更足、空间更大、动力更强。随着省委“1+1+9”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双区”“两个合作区”等的引领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明显,潮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动能更加充沛、支撑更加有力。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止大起大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化“一大引领”、打好“三大战役”、推进“六大提升”,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开创新时代潮州提速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真抓实干并重。坚持高站位、提格局,解放思想、开放眼界,坚决摆脱“小地方”“小圈子”的固有执念和认识局限,坚决摒弃习惯性落后思维,以思想观念革新破除因循守旧,以主动担当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真干苦干实干开创改革发展新局,让“整装出发”“二次创业”成为主流,不甘于落后,不安于现状,让“争先进位”“创优争优”成为共识,让真抓实干、大干快上成为风尚,以“钉钉子”“马上就办”精神谋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与重点攻坚并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把握好“远中近”“大中小”的关系,保持定力和耐心,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坚决避免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坚持系统观念和实干导向,从大处着眼,向深处发力,下好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关键棋”和“制胜棋”,全力破解产业体系、城乡建设、资源要素等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和瓶颈制约,综合运用好政府、社会和市场各方资源力量,全面提升资源适配效率,着力锻造差异发展新优势。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与高效服务并重。大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方位营造知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形成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深层次推动政府系统转作风、优服务、提效率,加快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促发展与保安全并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刻认识安全与发展之间“1”与“0”的关系,牢固树立“大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将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系统深入开展重点风险、重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高度警醒和责任担当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全面夯实发展与安全两大“基本盘”。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致力推动产业、项目、城市“三个提质”,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一)推动产业提质,打造实业强市
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工业是立市之本,制造业是强市之基。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高地,深入实施“1+5+N”工程,制订实施陶瓷、食品、不锈钢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出三环集团等引领作用,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升级发展,扶持优质潜力企业“二次创业”、做强做大。开展“四梁八柱”企业认定,推进“小升规”“规上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力争年产值超100亿元、超50亿元、超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2家、3家、10家。突出“三化融合”,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启动200家工业企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推动420家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提升“潮州制造”竞争力。
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围绕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带,主动对接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化潮州港与广州港、厦门港的战略合作,按照“四统一”思路整合开发深水良港和岸线资源,深度推动港城融合、港产联动。推动潮州港三百门新港区申报省级产业园区,推进凤泉湖高新区、潮州临港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园区扩容扩能,继续争取将澄饶联围潮州区域纳入省级六合产业园规划范围。改革完善“大招商”机制,建立统筹各方、联动协同的招商平台、运行机制和团队体系,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乡贤招商”。重点打造九大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突出三环集团等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构筑战略性材料研发生产高地;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推进华瀛LNG、华丰LNG等龙头项目,拓展冷能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争取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谋划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水制氢等产业融合发展,布局以临港工业、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科学布局、有序推进“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加大力度引进“零碳”项目,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和青麻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面提升低碳发展水平;打造智能卫浴产业集群,以碧桂园智能卫浴产业园、恒洁卫浴生产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为带动,加快建设世界级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推进中科分子态等战略性项目,推动凯普生物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力促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基地加快投产达产,支持无穷等优质食品加工企业升级发展,推广中央厨房等新模式,加快拓展预制菜等新兴市场;打造安全应急产业集群,推进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加快大岭山应急产业园规划建设,构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应急物资生产保供基地;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推动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项目落地投产,构建赣闽粤跨区域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基地。
深挖消费贸易增长潜力。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1+N”方案,巩固拓展欧美等传统市场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进陶瓷、食品等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发展网络销售、线上定制等商业模式。开展“春夏秋冬”促消费活动,推进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建设。创建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发展对台小额贸易、保税物流等业态。扶持“老字号”企业,培育新增限上企业30家。做好“侨”的文章和潮商文章,深化与侨商潮团机构的合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引导潮籍乡亲返乡创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带,高标准规划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和饶平百里果林,多维度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四时有花、四季有景、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带。推动茶叶、畜禽、水产三大特色产业工业化发展,加快三百门渔港经济区和农村物流网络、冷链体系建设,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建设茶叶、水产等17个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增5-10家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潮字号”品牌。制订实施单丛茶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凤凰单丛茶“四统一”体系,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开展查荒灭荒,完成高标农田建设2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000亩、垦造水田3400亩。
(二)推动项目提质,增强发展新动能
狠抓交通建设。实施总投资271.4亿元的24个交通重点项目。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漳汕高铁、广河客专延长线等铁路项目,抓好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大潮高速至潮州港延长线、宁莞高速通凤凰山高速公路等项目,构建“一环九射一纵”高速路网。加快外环大桥、S232线潮安段改建等工程进度,推进意东三路拓宽改造工程、砚峰路、潮汕大桥等项目以及滨海旅游公路、新风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前期。加快凤东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金塘路、银槐西路等“断头路”。实施华瀛、益海嘉里、华丰等配套码头项目,谋划大潮铁路(疏港铁路)等物流配套工程,规划建设饶平通用机场,打造“江海陆空、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网。
狠抓基础建设。实施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项目(二期)等3个天然气互联互通工程,加快燃气“一张网”建设,推进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提升燃气供应安全化水平。加快“双核四轴、扬帆型电网”规划和“1525”变电站布点落地,抓好500千伏澄海输变电工程(潮州段)等电力保供应重点项目,建设古城智能配电网示范区。围绕打造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加快引韩济饶、粤东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配合省推进韩江干流治理、粤东水资源规划和优化配置等工作,全力建设生态水利示范市。抓好海堤达标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实施北溪桥闸、官塘桥闸等重点水闸重建和汤溪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狠抓项目保障。健全“周督办、月调度、季度现场会、半年度集中动竣工”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全面加强政策、资金、用地、用能、审批等要素保障。实施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推行“一项目一领导一专员”的“专班制”“绿色通道”等创新机制。强化用地保障,编制土地成片征收开发方案,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939亩,实施5000亩“工改工”项目。完善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强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聚焦道路交通、能源项目、水利设施、生态环保、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对接合作,高度重视、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谋划和地债申报工作,确保项目按期推进、落地建设、见实见效。
(三)推动城市提质,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围绕“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系统性、人民性和严肃性。打造金色韩江发展轴,突出半岛广场高端化、新城片区现代化、北溪片区生态文旅融合和江东片区农旅融合导向,加强沙洲岛详规严管严控,将一江两岸打造成为特色精品城市的核心承载区、中央活力区、科技创新策源地、世界潮人寻根地,实现由“临江”“沿江”发展迈向“跨江”“拥江”发展。开展重点地块、重点片区用地调整和详规编制,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力打造“三生融合”样板城市,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高品位推进城市建设。强化现代城市开发治理理念,发挥“城建投”带动作用,推动韩江新城“整体规划、系统收储、连片开发、综合运营”,抓好半岛广场、北溪片区综合开发和粤东城际铁路半岛广场站城一体化等引领性项目。有序推进新城重点项目,加快市中心医院新院、沙洲岛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公共交通、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及新基建,全面提升新城品位度和宜居度。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实施1200亩“三旧”改造、23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22个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坚决杜绝破坏性“建设”。
高要求实施城市管理。突出“创文”引领,以省域治理“一网统管”试点市建设为抓手,以“i潮州”引领带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建设,打造数字城市“一张网”。开展“治脏”行动,打好“创卫”攻坚战,实施“最优最差点位”系列评比,加强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卫一体化运营管理,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城区。开展“治堵”行动,加强路警联合执法,新建盘活古城片区停车泊位9500个,构建覆盖城区的“智慧停车”系统。开展“治涝”行动,落实“四个一”治涝机制,实施古城特色区防洪排涝设施提升项目,破解城市内涝难题。
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十大最美乡村”评比,打造40个不同场景的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美丽侨村”“和美畲乡”。完善水、电、气、路、网等基础配套,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以上。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以“微改造”“微修复”强化风貌管控,打造留得住记忆和乡愁的“潮味”乡村。
——致力强化改革、文化、科技“三个赋能”,全面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
(一)以改革赋能,千方百计激发发展活力
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摸查资产资源“底子”,系统梳理财政、国资、土地、矿产,以及森林、风力、光伏、水等资源分布状况和利用价值,制订“短中长”期开发计划。加强政府资源清查管理,优化国有资本、自然资源、国有物业、资金资源、金融基金、公共服务等配置,打好打赢资源配置优化战役。加快国资国企盘活重组,用好用活“城建投”“文旅投”“潮农投”等重大平台,力争在国资规模、国企信用评级、融资渠道上实现“零”的突破,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围绕谋事与排钱等关键环节,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力促效率效益“双提升”。
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着力破解经济、土地、民生、农村、科技、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历史欠账问题。破解“两违”整治难题,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并举,落实城乡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严厉打击偷建抢建、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确保“两违”零新增、占耕比降低至15%以下。破解农村“三资”管理难题,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农村“房地一体”登记确权发证,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破解公交行业改革难题,加快镇村公交发展,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公交换乘体系。
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堵点。深化市政府与湘桥区政府事权改革,落实财政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等“放权强区”措施,深入推进“放权强镇”,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严格镇街和企业统计队伍管理,抓好“两防”、严防“两漏”。深化招投标改革,制订实施“定标专家库管理办法”“承包商履约评价办法”及相关监管办法等配套文件,巩固优化提升“评定分离”等改革成效。统筹抓好省城乡融合中心镇试点地区、金融创新改革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县等申报创建工作,引领带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
(二)以文化赋能,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
全面提升文化兴盛水平。围绕“延续城市文脉”,加快创建“三区一都”,启动实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快镇海楼、百花台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重视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廖厝祠、道韵楼等文物遗址保护修缮,逐步展现“潮州府治”历史风貌。实施古城提升行动计划,统筹推进139处登记文物点和1288处古民居的保育活化,展示潮州古城唐宋元明清的建筑传承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哲思,打造独具特色的潮州“山水宋城”。
加大文化传承弘扬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为先、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动态完善非遗数据库,出版非遗名录图典,辟建非遗系列展示馆,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义务传习激励机制。实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系列工程,推动潮州抽纱博物馆建设,筹办潮州工美拍卖专场。推动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畲族根祖文化展览馆项目,办好中华畲族发源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专项抢救性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规划建设华侨博物馆,打造侨文化特色展示基地。
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突出文化味与烟火气相结合,构建集文化体验、民俗演绎、美食品鉴、休闲生活等于一体的文旅体系,打造“小而深”系列文化游径。建设凤凰山、龙湖古寨、桑浦山、汛洲岛“四大人文景观带”,推动饶平县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丰富完善“食住行游娱购”链条,实施下东平名人故居文旅综合体、古城墙休闲带等项目,鼓励发展高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打造“2+4+8”快速集散体系,提升旅游服务配套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激活100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项目,支持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工作室,打造名家荟萃的“大师坊”。建设一批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推广运用3D打印、激光雕刻等技术,推动工艺美术市场化工业化产业化发展,走好“精品+产品”路线。打造潮剧、湘子桥等文创IP,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体验式营销等新业态,全力打造潮州文创品牌。
(三)以科技赋能,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科研平台引擎作用。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室”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凤泉湖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步伐,推动潮安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高新区,支持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省实验室分中心综合实验楼建设,完善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加强与武汉理工、韩山师院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新模式。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打造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扶持一批创新基地、双创项目,建设产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一批行业技术中心、质检机构。完善古巷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陶瓷、食品、不锈钢等支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集群。
强化科创企业引领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四大倍增行动”、高企三年行动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高企数量达到220家以上。支持10家骨干企业申报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专业运营的协同创新机制。
强化研发项目带动作用。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大项目+后补助”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科研环节布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聚焦“卡脖子”技术和前沿研究领域,实施“表面超强化梯度材料设计”“精细氧化锆粉制备”“控糖降脂活性成分”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国内陶瓷、食品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深入实施“陶瓷产业人才振兴计划”等工程,落实省、市重大科技人才专项计划,运用“科创人才飞地”“揭榜挂帅”等新模式,培育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研发团队。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健全人才驿站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制定完善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
——致力夯实民生、环境、政府“三个保障”,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
(一)大力夯实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实办好省、市民生实事,解决好“看病贵”“上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总投资32.2亿元的12个学校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两类学校”4所、公办幼儿园6所,抓好“新强师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总投资24.2亿元的15个医院项目,推进11个医联体和3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潮州行动,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
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建设万里碧道等一批公共设施,加快潮州体育馆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市体育中心规划建设,推动西湖人民健身广场开放投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质增效,建设“粤书吧”“潮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一批镇街、村居体育公园,举办骑行节等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全面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机制,强化下岗失业人员、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二)大力夯实环境保障,提升发展综合承载力
全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实施政企“茶话会”、企业“直通车”、项目“专班制”、“同心暖企”等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广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推行“电水气地工”实名制,以“电产比”“电税比”等重要监控参数加强市场主体管理,推动税收征管精准化、精确化。强化契约精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告知承诺制、信用监管等模式,打造潮州信用“通行证”。建设“三集中两综合一体化”新型智慧为民服务中心,加强“粤系列”平台应用,实现“一门通办”“一指通办”“一网通办”。创建“无纸质证明城市”,推进多层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开设“秒办专区”。推广应用省“中小融”平台潮州分站,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双碳”战略,强化能耗“双控”,完善“三线一单”,探索构建政府绿色能源资产投融资平台,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取缔“散乱污”企业。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韩江、黄冈河综合治理,铁腕整治禁养区畜禽养殖和工业废水偷排乱排。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四级林长体系。严格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推进枫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潮安区、饶平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澄饶联围水环境整治等近岸海域陆源污染治理,加快瓷泥环保产业园和不锈钢抛光集中区建设,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开展“绿盾”“碧海”等专项行动,全面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守牢安全发展“基本盘”。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平安潮州建设,打造全省安全稳定标杆城市。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燃气管网、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监管,深化“三合一”场所、电动车消防安全等综合治理。开展燃气管网清查建档,健全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警示约谈等机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压实“三方责任”,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两客一危”等专项整治,严查酒驾、醉驾、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两抢一盗”等突出刑事犯罪。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好“外防输入”坚强防线。
(三)大力夯实政府保障,打造服务型政府
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升政府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弘扬务实干事之风。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推广应用“项目制”“专班制”“责任制”和“台账化”“清单化”“指标化”工作方式,以“实打实”作风谋划推动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努力营造“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注重落实”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活动和专项督察,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建设廉洁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过紧日子和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部署要求,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进退有度”,全力保障教育、农业、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及重点项目支出,用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来保障群众过好日子。
与此同时,全面加强双拥和退役军人保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做好信访、民族宗教、侨务、广播电视、人防、海防、气象、统计、物价、粮食、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
各位代表,欣逢盛世、喜迎盛会,是我们这一代人难得的人生际遇。无愧时代、不负梦想,唯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埋头苦干实干、勇毅前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名词解释
1.“1+5+N”工程:打造1个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壮大食品、服装、印刷包装、不锈钢和水族机电等5个在国内名列前茅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前沿新材料等N个新兴产业集群。
2.“三化融合”: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融合”。
3.港口开发“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4.凤凰单丛茶“四统一”体系: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防伪。
5.“一环九射一纵”高速路网:一环指“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沈海高速--潮汕环线高速--汕昆高速”;九射指“宁莞高速往福建与往揭阳方向(两射),沈海高速往福建与往汕头方向(两射),汕昆高速往揭阳、梅州与往潮安、汕头方向(两射),潮汕环线高速与梅潮南延线高速往汕头方向(一射),梅潮高速往梅州方向(一射),宁莞通凤凰山高速公路往凤凰方向(一射)”;一纵指“大潮高速公路与大潮高速公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
6.“1525”变电站布点:1个500千伏变电站、5个220千伏变电站、25个110千伏变电站。
7.“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8.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建设一个村口牌坊,利用宗祠公共场地打造一个文化广场,建设一个村民公园,美化一条主路,建设一个消防站,建设一个停车场,维修开放一个文史建筑,清理一个池塘或水系,整理一片可供开发地块,建设一个肉菜市场。
9.“四个一”治涝机制:一个工作专班、一张城市图纸、一个应急方案、一个专项规划。
10.统计“两防”:防弄虚作假、防少报漏报。
11.统计“两漏”:漏统、漏报。
12.“三区一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
13.“2+4+8”快速集散体系:建设意东三路桥东停车场和潮汕路客运中心2个大型集散枢纽;建设提升北关游客集散中心、慧如公园东门户集散中心、凤城公园南门户集散中心、西湖公园后广场集散中心4个中型副集散中心;建设提升环城西路三轮车社、虹桥职中、开元广场、北关停车场、厦寺公园、仙洲岛、韩文公祠、笔架山宋窑8个小微型集散节点。
14.“一区一园一室”:凤泉湖高新区、潮安区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和韩江实验室。
15.“四大倍增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倍增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高科技人才引育倍增行动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行动。
16.农村“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17.“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工程、“广东技工”工程、“南粤家政”工程。
18.“三集中两综合一体化”:政务窗口集中、审批权限集中、政务数据集中,综合便民服务设施、综合智慧城市IOC,一体化政民服务平台。
19.“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0.“三方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21.“双重预防机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