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2年兴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8 21:34   责任编辑:www

  兴平市市长 贺建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八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兴平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外部环境、改革发展繁重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省咸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市十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成功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五年奋进,经济发展稳中加固,迈出了追赶超越、争先进位的坚实步伐。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达到281亿元,是2016年的1.3倍;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3%、达到530.7亿元,是2016年的1.4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达到393.3亿元,是2016年的1.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达到134.3亿元,是2016年的2.1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1%、达到7亿元,是2016年的1.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和9.1%,达到42198元、15530元,是2016年的1.3倍和1.4倍。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奖励,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

  五年实干,项目招商不断突破,奠定了换挡提速、动能扩张的强大基础。全面落实“三个一”和“三包三促”机制,实施重大项目532个、完成投资45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券资金7.62亿元。科学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440个、总投资2969亿元,确保了高质量发展动能衔接有序、支撑有力。创新招商理念、突破思维定势,着力在延链、补链、强链中打造新的增长极,总投资41亿元的益海嘉里中央厨房、50亿元的敏华家居智造基地、200亿元的大秦文明苑文旅项目接续落户,累计招引重大项目95个,合同引资606.2亿元,到位资金262亿元,被评为咸阳市最具投资兴业吸引力县市区。

  五年担当,转型升级全力加快,勾画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一县一策”主导产业加速壮大,2021年绿色食品、军民融合产值分别达到191.8亿元、132亿元,稳居全省前列。益海嘉里面粉生产线二期、西航制动机轮刹车等92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培育规模工业企业70户,工业园区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咸阳市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粮果畜菜四大产业蓬勃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果蔬面积达到26.1万亩,肉类产量稳定在7.5万吨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618户,咸阳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148户。高标准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新改建综合市场、商业街10个,“一巷一品”街区逐渐显现。汉武帝茂陵入选首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3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7.8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多次荣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

  五年拼搏,全面小康决战决胜,交出了人民认可、历史检验的优秀答卷。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6亿元,组织参与产业扶贫8260户27962人,劳务输出1.3万人次,教育、医疗、住房等“八个一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取得了1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7978户26308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决定性成就。荣获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等次,“五对照五强化”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辣蒜、羊肚菌等镇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兴渭产业园、草莓小镇带动效应持续增强,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更加牢固。

  五年耕耘,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建设了焕然一新、底蕴彰显的魅力之城。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交通路网等规划40个。建成南环路、东兴路、东晟路等骨干道路,打破了东立交“一口气”瓶颈;兴渭大道、中心大街北延贯通了莽山渭水城市经济中轴,344国道、槐里西路、潘岳路等提速扩容,城市更加通畅便捷,一举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和全国示范县。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个22.1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2361套。高标准改造火车站广场,“绿巨人”动车组开通运行,汽车客运站主体建成。全面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改厕6.5万户,打造净美庭院2.1万户、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个、示范街252条、微景观255处。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以上,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审验收,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五年攻坚,生态环境趋于好转,绘就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美丽画卷。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301户涉气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389户“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8.08万户。建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店张污水处理厂等水污染防治项目,提升镇村污水处理设施23套,渭河兴平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实施兴北绿林、“十里荷香”湿地公园、莽山花海等生态景观工程,营造林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1%,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称号。

  五年倾注,民生福祉稳步增进,奏响了安居乐业、富足殷实的幸福乐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改建校舍59所18.6万平方米,城区新增学位9620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9.7%。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9家,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妇幼医院、中医医院搬迁新址,域内就诊率达到95%,被评为全省深化医改先进市。高标准建成社会足球场5个,成功举办中国·渭河健身长廊第二届自行车联赛、2021兴平首届半程马拉松等赛事,荣获陕西省全民健身活力县称号。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桑镇、丰仪镇分别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成功创建省级信访“人民满意窗口”,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县市区称号。

  五年笃行,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彰显了高效务实、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省咸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四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纵深实施“放管服”改革,建成咸阳市首个“市民之家”,受理审批事项7.2万件,政务服务网办率达到95%,行政审批综合窗口受理模式被评为全省优秀服务审批案例。聚力推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走访活动,高效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减税降费5.26亿元。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69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同时,残联、审计、供销、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大事要事难事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汛情的影响,我们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为统揽,认真落实“三新”、“三高”要求,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实行市级直抓扁平化调度,精准开展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和全员核酸检测。积极实行“三包一联”责任制,精细建立镇村网格化数据库,全方位开展保供惠民、上门暖心行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是项目带动有力有序。139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咸阳市2021年四个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我市综合排名第2位。道道全食用油深加工、极美鲜高端果蔬等4个10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荣获咸阳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一等奖。

  三是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制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兴平承载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实施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和秦创原(兴平)航空航海科技创新产业园,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6%,居咸阳市第1位。

  四是实体经济升级提质。塑制收纳产品生产线、淀粉果糖产能提升等26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1.1%。建设“吨粮田”9.21万亩、“万元果”2.01万亩,发展百万元、五十万元合作组织23家。全年接待中外游客5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2亿元。

  五是乡村振兴融合起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投入财政衔接资金6296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释放乡村振兴机制活力,汤坊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西城街道花王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六是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总投资8.9亿元的19个城建交通项目强势推进,西侯路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全面建成。纵深实施“八清一改”、“三堆六乱”专项整治,创建净美庭院3243户,改厕2879户,打造美丽生态宜居精品村、示范村26个。

  七是生态建设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244天,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在关中地区64个县区排名第4位,咸阳市冬季生态环境保护暨农村“暖冬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八是行政效能日趋优化。政务服务558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381个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减免税收5169户1.2亿元,落实再贷款2.03亿元,被确定为陕西省基层政务公开示范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县。

  九是民生福祉普惠均衡。30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5.3亿元,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观摩交流会在我市召开。4所新建幼儿园秋季招生,6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竞技体育连创佳绩,在咸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中荣获“三个第一”优异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岁月历历在目。本届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中省驻兴单位、驻兴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干部群众、社区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兴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兴平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疫情防控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统筹稳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和县域“一县一策”产业能级仍需壮大提升;城市更新治理任务较为繁重,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本质化安全生产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社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新期待!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综合研判,当前兴平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长期上升周期,利好因素叠加放大,发展潜力持续释放。特别是中心城市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深度扩张,西安—咸阳一体化加速推进,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建设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咸阳主城区“西延”战略规划实施,明确了咸阳主城区基础设施向西延伸、产业加速聚集,全力打造渭河工业走廊和科技创新长廊,将有效带动提升我市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速加力,我市作为秦创原“一河两岸”重要区域,将始终保持创新驱动要素同频共振,推动创新资源向创新主体转化,着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稳步跨越!未来五年我们完全可以预见,这必将是兴平乘势而上转型崛起的五年,是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的五年,是城乡品质改善提升的五年,是民生成果普惠共享的五年!我们要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发展定力,沿着正确道路勇毅前行、加速奋进,坚定不移唱响兴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在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以更大更好的发展成果回报全体市民!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新型城镇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达到75%以上;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有效增强,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保持咸阳领先。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深学细悟伟大思想,凝心聚力赓续前行。把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密结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融入到产业转型、招商引资、环境优化、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统筹谋划当前和长远,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扎扎实实把新时代发展的路子走实走好。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破障攻坚。紧密贯彻落实中省咸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作部署,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过程,不断提高对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提高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水平,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影响,切实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久久为功闪耀初心。始终把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件工作之中,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接续新征程、奋进正当时。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夙夜在公的拼搏姿态,务实创新、只争朝夕,努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奋力向着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三、2022年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一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聚焦聚力“一心四区六集群”,以“质效双优、赋能奋进”为统揽,主动融入秦创原咸阳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西安都市圈产业聚集高地,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纵深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凝心聚力,实干笃行,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粮食产量保持在23万吨以上。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更大力度强化项目建设,聚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突出项目引领。扎实推进城市经济“万项万亿”增资行动,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全速加快佳帮手研发制造生产基地、奉航重卡密封件智能技改等9个省级和35个咸阳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益海嘉里中央厨房、敏华家居智造基地一期项目早日投产,总投资547.5亿元的14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76.2亿元。紧盯政策资金投向,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机遇,持续强化重大项目策划,全年力争包装储备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项目分别达到30个、100个以上,债券资金需求规模突破3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以上。

  精准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投行思维”和“亩均效益”理念,高标准制定完善产业链招引发展规划,突出“投入产出比、产业带动性、亩均贡献率”等指标,精准把握政策形势、精准开展叩门招商、精准落实方法路径,做好以企引企、强化双招双引,着力招引一批高端行业旗舰、隐形冠军、关键节点及核心配套项目落户我市。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招商工作网络体系,做实链长制招商,加快新领域招商,推进园区化招商,强化创造性招商,为重点跟进项目量身定制政策,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个、5亿元以上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亿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及时掌握疏通企业经营和项目落地的堵点难点,最大限度给予企业要素、政策、环境等保障,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项目手续办理程序,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竣工测验合一,着力提升项目前期手续审批办理效能。全面推广“容缺受理”、“承诺+副本制”,保障项目快速落地实施,精心打造兴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二是以更实举措壮大工业经济,全力构筑现代产业新支撑

  做优主导产业。聚焦产业链主攻方向,以军民融合为引领,推进陕柴重工、陕航电气等“链长型”企业延链强链,夯实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过程创新,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扩能增效。提升粮油、蔬菜、肉类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层次,加快实施双汇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道道全食用油加工等重点项目,打造全国领先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83亿元以上、增长10%,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1.2%。

  推动扩容提质。制定工业转型升级“一企一策”行动方案,支持宝塔山油漆、欣雅纸业等企业联合重组、强强合作,持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强力实施总投资226.8亿元的轻质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等45个重点工业项目,全年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25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建立工业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大力培育龙头骨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链核”企业,不断加强工业支撑“硬核”力量。发挥工业发展资金撬动作用,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跟踪培育、精准服务,确保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户以上。

  强化园区承载。实施园区发展能级提升工程,加速西铁装备制造基地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科技三路提升、槐里西路西延等基础道路工程,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强化园区高效集约发展,全面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统筹企业布局、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要素,严把准入关口、完善退出机制,持续倒逼产业转型,促进入园企业提质发展。

  三是以更强决心促进乡村振兴,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有效衔接“八组一办”组织体系,紧盯“三类重点人群”,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常态化落实教育、医疗等政策措施,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严格使用衔接资金,完善扶贫资产运营管理机制,确保持续发挥效益。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更多资源向乡村集聚,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严守44.6万亩耕地红线,建设绿色高效“吨粮田”10万亩,持续稳定粮油作物生产规模。深入推动“3+X”特色产业,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强化阜寨草莓小镇、汤坊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典型引领,新建“万元果”示范园2个,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入股联营等路径模式,新培育50万元合作组织10家,全面消除“空壳村”,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和“一统三改四化”,推广“多村联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和重点帮扶村11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八清一改”,探索建立垃圾分类试点村2个,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深化“厕所革命”,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套,完成改厕3355户。选树农村先进典型,推动移风易俗,切实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行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导形成文明乡风。

  四是以更广思路激活消费市场,努力构建商旅融合新高地

  做大特色消费。完善商业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国润城市商业综合体,提升农贸市场、秦岭二街市场,打造一批特色街区,着力培育消费增长点。大力实施城区商业小街区、步行小巷道改造,统筹布设小区便利店、社区菜店等服务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消费更接地气。适时举办辣椒交易节,支持本土特色餐饮美食申报“老字号”,精心策划“消费黄金周”等促销活动,活跃城乡消费。深挖出口潜力,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认真落实外经贸扶持政策,新增出口企业2户以上,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3亿元。

  做强现代服务。加快电商中心及三级公共体系建设,建成13个镇级电商物流服务站,提升运输、仓储、配送等全要素服务能力,力争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推进商贸服务业“千企万店”提质增效行动,支持连锁品牌、异地商贸企业入驻发展,年内培育提升商贸企业、门店160户以上。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畅通消费市场、生产基地、零售企业对接渠道,引导开展域内互采互销,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做实全域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建成兴平市旅游集散中心,促进全域公共设施、交通、人文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旅游+”,加强旅游景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科技水平和绿色含量。加速推进旅游景区升级工程,实施杨贵妃墓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完成茂陵博物馆5G+智慧旅游建设,开展文物保护、研学游、休闲游“三位一体”旅游模式,打响“汉风唐韵·人文兴平”知名度,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完成25亿元以上。

  五是以更高标准推动城市更新,用力谱写品质兴平新篇章

  加速融入咸阳主城区。无缝对接咸阳主城区“西延”,推进咸兴大道改造、文兴西路、星火大道、成国渠路西延、渭河左岸河堤堤防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快五陵塬路、兴店路等道路工程,争取西安地铁11号线、地铁5号线轻轨、连霍高速阜寨出口、西兴高速改造和咸阳高新出口工程早日启动实施,全面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路网格局。扎实做好咸阳高新区衔接保障,有效承接秦创原辐射带动,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总投资12.2亿元的33个城建交通工程,实施迎宾大道、杏花路、红旗路北段、县门西街西延等改造提升项目,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加快兴业路西延道路排水、城区慢行系统等工程,推进东晟路、东环路南段等立面美化,完成中心大街转盘、5个城市广场、12条背街小巷及4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3处城市公共停车场,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改造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深入推进城市气化工程,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速药市村、西二村棚户区改造,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探索旧城区改造新模式。

  增强城乡建设管理。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对标西安、咸阳主城区建设标准,围绕中心大街城市经济中轴,积极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拓展城市功能,全面打造莽山渭水城市经济新高地,进一步彰显兴平颜值。深入推进市容秩序提升行动,实施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建设标准化公厕、环卫工休息室22座。启用数字城管监管指挥中心,组建专职管理队伍,落实片区路长责任,建立科学运行机制,以“数字化”构建“大城管”格局。扎实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规范房屋建设管理,严厉打击房屋私搭乱建,提升宜居生活品质。

  六是以更严要求狠抓污染防治,致力塑造美丽宜居新环境

  守牢生态底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持“三治三严三靠”,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全面完成空气质量目标任务。紧盯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行业分类管控和污染修复治理三个重点环节,坚决守住土壤质量安全底线。巩固提升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实效,常态化开展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清四乱”行动,切实改善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

  坚持精细管控。坚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原则,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完成金城路、中心大街、槐里西路等道路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努力实现城市水体自然循环。有序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实施城区西片生活污水管网等建设项目,杜绝污水直排。启动马嵬驿塬坡、白马河下游渠道生态修复项目,不断改善渭河兴平段生态环境整体面貌。深入实施全域绿化行动,扎实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色家园创建工程,加强城北景观林带精细管护,持续提升城区绿化品质水平。

  促进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双碳”部署,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替代,认真贯彻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稳步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散乱污”整改企业监测监管,支持引导重点企业参评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定A级企业,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防治。深入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七是以更深层次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实现改革攻坚新突破

  提升科创能力。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兴平承载区建设,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鼓励链长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和秦创原(兴平)航空航海科技创新产业园,加快实施兴化新能源、玖犁科创高端制造产业园等科技创新项目,年内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瞪羚企业2户。聚焦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对接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强化技术研发中心创建升级,积极打造域内科技成果转化场地、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配套设施,全方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争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年内转化科技成果10项,着力打造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县。

  细化改革任务。持续做好“放管服”改革,主动承接省咸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全覆盖,着力打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让更多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让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成。启动数字政府建设,改造升级电子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广应用“秦务员”政务服务APP,实现互联网+政府服务深度融合。

  注重风险防范。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恶意逃废债行为惩戒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应对自然和生态领域风险,着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从严落实防汛救灾措施,严密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突出食品药品监管,推动源头治理、全程管控和社会共治,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规范药品经营行为,坚决筑牢饮食用药安全屏障。

  八是以更优质量保障改善民生,竭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精细建立基层动态化网格数据库,夯实疫情防控基础保障。持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有序推进第三针疫苗接种,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等核心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卫生院软硬件投入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加快提升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灵活就业,精准实施兜底安置、公益岗位、线上线下招聘和职业技能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严格落实城乡低保、高龄补贴、优抚金发放政策,做好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多层次暖心保障,切实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普型转变。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认真实施人大代表票决出的民生项目,切实把政府有限的财力用在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加快实验二小、车站幼儿园等6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农村九年制试点改革,完成民办学校学生占比压减至8.5%任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综合医改,完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启动建设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住院综合治疗大楼等项目,实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探索文化+体育合作共建新模式,全面推进文体功能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非遗传习保护,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全面开展“八五”普法,深化“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推广镇村“七室一院”社会治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兴平模式。高标准推进审判法庭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矛盾纠纷化解,全面提升“九率一度”,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深挖安全隐患,压实“三张清单”责任,守好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城镇燃气等领域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初心使命,忠实履职尽责,以更大勇气解放思想,以更大力度改革创新,以更大决心再接再厉,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淬炼忠诚之心。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弘扬实干之风。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坚决反对“四风”,全面推动各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以实绩实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化正向激励,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引导鼓励干部在稳增长、改革创新、城乡建设、共同富裕等一线接续奋斗,让实干成为本届政府的鲜明底色。

  履行法治之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持续完善政府工作体制机制和规则办法,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恪守廉政之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拼搏赶超,大干快干,奋力谱写兴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包三促”机制:市级领导包镇(街道)、包项目、包企业,促建设、促生产、促销售。

  2、“八个一批”:产业扶持脱贫一批,移民搬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就业帮扶脱贫一批,健康扶贫脱贫一批,教育资助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

  3、“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4、“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5、“三新”、“三高”: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6、“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7、“吨粮田”:亩产达到1000公斤的高产农田。

  8、“万元果”:亩均达到1万元以上产值的果园。

  9、“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10、“八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外卫生、清理乱堆乱放乱搭建、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理农村河道卫生、清理农村道路沿线卫生、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11、“三堆六乱”:柴草堆、垃圾堆、杂物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放。

  12、“五项要求”: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五项要求。

  13、“五个扎实”: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中,对陕西发展作出追赶超越新定位,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即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14、“投行思维”: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促进产业资本深度融合,提高引导基金进行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是资本招商的重要承载。

  15、“双包一解”大走访:市级领导、市级部门包企业、包项目,每月深入企业和项目实地走访,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16、“三类重点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困难户。

  17、“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8、“三品一标”:“三品”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一标”是指农产品地理标志。

  19、“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三权分置”是指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分置并行。“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0、“一统三改四化”:一统指以村内各街道为单元统一门前标高,做到整齐划一;三改指改厕做到水冲清洁,改水做到饮水安全、排水规范、污水有治理,改线做到“五线”归整;四化指硬化做到道路硬化全覆盖,绿化做到沿街有统一绿植,亮化做到有照明设施,美化做到靓丽整洁、环境舒适。

  21、“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22、“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3、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24、“九率一度”: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晓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满意率、人民群众对公安干警的执法情况满意率、人民群众对公安交警的执法情况满意率、人民群众对检察院的工作满意率、人民群众对法院的工作情况满意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部门工作情况满意率、平安建设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