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8 21:38   责任编辑:www
三原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杨红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成就梦想,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五年追赶超越,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6.1亿元,较2016年增长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亿元,是2016年的1.5倍;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5.8亿元,是2016年的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6亿元,是2016年的2.4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016.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至40903元、15410元,较2016年增加9052元、4449元;全县居民银行存款达到186.7亿元,比2016年增加72.9亿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稳健、质效双优,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彰显了一份引领发展的三原担当。
五年提质创新,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工业强县“顶梁柱”更具规模,累计招引产业项目219个,建成重点项目234个,伊利、达利等40余个重大工业项目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8户,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位居西北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家,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三原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20个、全省首个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农业稳县“特色田”更趋稳固,“吨半田”小麦创全省小面积单产新纪录,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28个,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先后获授全国粮食流通示范县、国家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基地等称号。三产富县“经济圈”更显活力,成功创建“城北三原”“西望良品”“硒地农仓”等公共品牌3个,电商交易额累计突破6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到1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3.5亿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铺就了一条转型升级的三原道路。
五年接续奋斗,城乡面貌展现新颜值。累计投资22.4亿元,建成清河湿地公园、右任书法广场等公园广场9个,提升改建池阳大街、临履大街等城市主干道20余条,打通城市断头路7条,改造提升背街小巷90余条、老旧小区5个,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城北客运站、全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城市管网改造等市政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6辆、城区公共停车位2000个、免费公厕65座,对城区主要大街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城市配套日益完善。累计投资5.6亿元,改建新耀路、三永路等县乡公路22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5.8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全域市场化运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乡村振兴全面启动。陵前、渠岸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镇,我县被列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称号,扮靓了一张宜居宜业的三原名片。
五年一鼓作气,攻坚战役赢得新胜利。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县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886户17870人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危房改造“四清一责任”、健康扶贫“333”一站式代办制经验全省推广,1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人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污染防治扎实推进,70个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17件交办信访案件全部整改到位,清洁取暖改造完成6.5万余户,整治“散乱污”企业277户,取缔粘土砖厂47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1天,较2017年增加91天,清河断面水质如期达到IV类标准。重大风险防范有力,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3687万元。减免中小微企业各类税费7.6亿元,兑付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1.6亿元,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全部清零,不良贷款率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及时设立政府资金监管专户,恒大项目平稳推进。安全生产五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扫黑除恶纵深推进,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陵前镇柴家窑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奏响了一曲持续攻坚的三原乐章。
五年用情用力,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累计投入113亿元,建成民生项目1309个,民生支出占比年均保持在86%以上。提升改造农村薄弱学校70多所,文峰小学和12所幼儿园建成投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创建率达到100%,中高考质量走在全市前列。新增城镇就业1807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城乡低保、居民养老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县中医医院成功晋升二甲行列,“三个三”医保服务模式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建成社区服务中心3个,“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大厅覆盖城乡,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全国红拳大赛、国际自行车赛接连举行,被命名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渭北革命根据地、红军三原地区改编纪念活动成功举办,《三原·一九三七》央视上映,“百年巨匠”于右任书法故里特展反响强烈,增添了一种为民服务的三原温度。
五年担当作为,自身建设实现新提升。大力推动“放管服”、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累计优化、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25项,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省前列。扎实整改中省巡视和审计、统计、土地督查检查反馈意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9件、政协提案730件,办复率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年均下降15.9%。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担当作为、廉洁奉公的氛围更加浓厚,锻造了一支无往不胜的发展铁军。
双拥、供销、县志、气象、档案、电力、邮政、电信、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成绩令人振奋,2021尤为难忘。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国上下隆重庆祝,红心颂党,礼赞百年,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一年来,县政府紧紧围绕“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主题主线,紧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目标,沉着应对疫情、汛情等风险挑战,“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经济增长保持了“好势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8%,增速连续四个季度位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1%、1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7%。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我县首次跻身“西部百强县”。项目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围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坚持“月开工、季观摩、季点评”,严格落实“三包三促”责任制和“五个一”包抓机制,总投资370亿元的78个县级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总投资266亿元的2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15%,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中位列第三。城市发展顺应了“新期待”,新建改建高新四路、创新大道北段、明林路中段等7条城市道路,启动建设池阳大街雨污分流项目,完成中行等3个老旧小区及30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建成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城隍庙广场停车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数字城管平台上线应用,城区环卫实现市场化运营,关中环线路域环境专项治理成效显著。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投资1.2亿元打造“吨粮田”、“万元果”、畜牧业转型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示范点各15个,235个有效衔接项目全面完工,4镇20村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陵前镇被确定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全市农村“三堆六乱”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农村改厕经验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高度认可。对外开放释放了“强磁力”,在丝博会设立县级唯一展区,成功签约总投资201亿元的重大项目15个。全年招引周郡记、吉宏包装等项目66个,实现到位资金63.3亿元,占任务的126.6%,招商引资工作荣获全市一等奖。“人才兴咸·创新发展”大会硕果累累,“千企万店”县区行合作盛宴多方共赢,“春风十里·三原有你”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异彩纷呈,“今年花开逛咸阳”突出贡献奖实至名归。防汛减灾展现了“硬作风”,面对天灾汛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县1.2万余名党员干部心系百姓,闻汛而动,组织91户181人转移避险,开挖疏通排水渠60余公里,临时调配抽水泵330台套,帮助群众抢收抢种2500余亩,群众无一人因灾伤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作为和担当。疫情防控筑牢了“铁屏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面对刻不容缓的疫苗接种工作,县镇村党员干部不分昼夜、不计得失,“一对一、人盯人”在短短15天内圆满完成接种任务。面对去年年底新一轮疫情,全县上下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严密管控、严防死守,用最快速度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137万份,实现了“零输入”“零感染”,我县连续25个月无新增本土病例,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重大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历任领导同志接续奋斗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三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奋力前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链条延伸不长,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项目偏少,做大总量、做优增量仍需奋进;制约城乡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城市停车、城市排水、供气供水、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还有短板;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还需提升,部分干部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思想破冰、问题破解、发展破局,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更是奋力谱写三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发展环境,我们要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在稳中求进中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总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力建设“三示范一中心”,全面构建“四三二”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一心一区一廊三板块”空间布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力谱写三原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县十八次党代会已经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踏上新的征程,争取更大荣光,必须以更美好的愿景凝聚人心、更精准的定位指引路径、更有力的抓手推动落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争当头雁的信心“大干五年”,奋力打造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一个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的经济强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陕西省县域经济建设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突出抓好“四三二”优势主导产业培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突出城镇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持续夯实县域发展基础;突出居民增收,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突出政策和要素保障,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粮食、生态、金融安全底线。到2026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让三原发展更具质量、更具效能。
以只争朝夕的决心“快干五年”,奋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一个城市发展更富内涵的宜居美县。紧紧抓住我县被列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县机遇,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开展老城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打通城市断头路,切实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宜居城市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围绕高新区建设中小学校、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文化体育中心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活便利、服务良好、运行高效的城市新区,持续推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以勇争一流的匠心“苦干五年”,奋力打造大西安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一个三产服务更具活力的人文名县。整合城隍庙、古龙桥、宏道书院以及清河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实施老街区整治工程,稳步推进环城隍庙4A级大景区创建。扩能提升周家大院、李靖故居、柏社古村落等景点,做优旅游配套服务,着力发展精品民宿、农家客栈,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发挥渭北革命根据地影响力,以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促进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打造红色旅游新名片。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奥体中心、书画民俗街区建设,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助推三原成为向西开放承接地、丝路旅游目的地。
以坚如磐石的恒心“实干五年”,奋力打造大西安都市圈渭北中心城市,建设一个发展动能更为强劲的开放大县。围绕全省打造“以高陵、三原为主体的渭北先进制造业组团”的战略定位,以“一心一区一廊三板块”为空间载体,发挥毗邻高陵、阎良以及泾河新城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富阎一体化核心区、高陵装备制造工业园建设,积极承接西安高新区、经开区的产业溢出转移,打造渭北地区重要的新兴产业承载高地。加快“一区三园”布局优化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升级,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筹各类资源,整合一切力量,围绕大西安谋发展、依靠大西安促开放、立足大西安强优势,全面提升三原在渭北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带动影响。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实现上述目标,贯穿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主题,承载着三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顺应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我们将围绕县十八次党代会作出的工作部署,以更加鲜明的发展导向、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接续奋斗、勇往直前,让三原年年都有新变化、让群众年年充满新期待!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加压奋进,勇于担当作为,继续保持三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
各位代表,目标已明,航向已定。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上届政府已经圆满交棒,本届政府更需乘势而上,我们将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状态和干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聚力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聚力在高新区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按照“南进、西延、北优、东联”的空间发展格局,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招商、创新能力、营商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沿创新大道北段跨清河架起一座贯通南北两岸的“大动脉”,向西向北拉大园区框架,打造园区转型升级“三原样板”。
二是聚力在首位产业提质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影响力,以高端化、规模化、绿色化为引领,围绕乳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传统特色食品,打造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备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努力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是聚力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实现突破。对标国家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选准点位、谋划启动老城改造工程,完善市政设施,彰显特色风貌,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新城建设工程,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承载能力,促进城市焕发生机。
四是聚力在乡村振兴示范上实现突破。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试点先行,对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三大类别,突出“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示范村,推广产业引领、土地盘活、服务代管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
五是聚力在发展资金保障上实现突破。按照“集团化、多元化、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整合优质经营性公共资源,组建“三原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用好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融资工具,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破解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项目建设之基,积蓄投资动能。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转型发展的主引擎,打出“高、精、新”连环招,以高质量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
突出“三高”狠抓项目强支撑。高质量建项目,把2022年确定为全县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总投资465亿元的重点项目164个,年度完成投资174亿元。其中煌上煌、得利斯、吉宏包装等39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年度增长24%以上。高要求管项目,严格落实“五个一”“三包三促”责任制,领导挂帅、专班负责、定期调度,全面提高“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质效。高标准谋项目,围绕交通、水利、防灾减灾、城市更新、管网改造、生态治理、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紧盯延西高速“四改八”、西安大环线(北段)三原过境段项目,滚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特别是在大项目谋划上实现突破,确保项目数量质量双增长。
聚焦“三精”狠抓招商增后劲。继续发挥专业招商“尖刀连”力量精准找,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梳理线索、搜集信息,做到“围绕产业谋项目、紧盯产业选企业”。强化县级领导招商“定向团”优势精准招,成立首位产业招商专班和4大主导产业招商工作组,瞄准行业百强企业,深挖细算“亩均效益”,优中择优、强中选强,力争在招引头部企业和功能性平台上取得突破。创新动态要素保障“组合拳”模式精准落,用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资源包,组建招商项目服务中心,对签约项目实行上门办、容缺办、即时办,提供精细化高效服务,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亿元以上。
围绕“三新”狠抓园区添活力。紧抓三原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重大机遇,持续壮大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让产业发展新格局更具竞争力。深化拓展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原)示范孵化基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财政支持与政策引导,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让创新创业新高地更具原动力。投资6亿元,实施绿色食品工业园提质扩容工程,加快生物医药工业园、先进制造工业园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南部园区排水、雨污分流、供热等配套设施及安置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年内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并与南部园区并网运行,全面提升“一区三园”综合承载能力,让园区新风貌更具吸引力。
(二)提工业升级之质,厚植硬核支撑。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全力构链条提质量、育主体扩总量、优环境添增量,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链同构”提质量。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对照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确定我县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链长”及“链主”企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着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各类企业协同配套的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中航、联塑等中省企业技术中心及伊利、娃哈哈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系统高效的产业联盟和服务平台,用活用好700万元工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能技改、研发创新,支撑主导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大小同育”扩总量。出台规模工业企业纳新奖励政策,“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小磨香油产业园双创基地建设,支持白鹿制药、石油钻头等本土企业挖潜增效。投资10亿元新建鼎盛诚达、新稳江等5个标准化厂房项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多平台。设立1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年内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户、个体工商户900户、个转企100户,努力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
“内外同步”添增量。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对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全面推行“秦务员”政务服务APP应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秒批秒办。对外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不合理限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增文旅消费之效,畅通双向循环。实施“商贸活县”战略,构建文旅“大融合”、物流“大网络”、商贸“大提升”的服务业新格局。
“大融合”为文旅产业赋能。以“景区+文化”催生新景观,依托渭北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新建县委党校,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将我县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与城隍庙、李靖故居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体验好、韵味足的旅游新亮点。以“活动+旅游”点燃新动能,办好城隍庙民俗节会活动、时令水果采摘体验活动、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旅游内涵。以“产业+文旅”融合新突破,大力发展嵯峨体育小镇、天齐酒庄民宿、柏社地坑窑等乡村旅游,确保全年旅游收入达到45亿元。
“大网络”为现代物流加速。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壮大华阳、秦龙等公铁联运物流企业实力,招引淘宝、京东等物流前置仓落户,全力搭建物流“大网络”。引导农业企业与连锁企业建立产销联盟,完善农产品配送服务网,健全县镇村三级仓储配送体系,全力织密配送“大网络”。全方位承接大西安物流产业外溢,积极融入陕西自贸区,服务大西安、辐射大西北,全力扩展对外“大网络”。
“大提升”为商贸消费增力。深入实施“千企万店”提质增效行动,依托万达广场、中央商务步行街,打造一批中高端商务区,提升县域消费档次。建设东郊商业街,加快完善小区便利店、社区菜店等商业设施,搭建老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加大“城北三原”品牌推广度,支持网络零售、直播带货,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商旅文购娱一体发展,提升品质消费新业态。
(四)打乡村振兴之仗,夯实三农基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消除撂荒地,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绿色高效“吨粮田”示范基地1.6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9万吨以上。投资1.9亿元实施渠岸镇新型农业设施大棚项目、完成陵前镇果园品种改造3000亩,壮大奶山羊、生猪养殖等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引导鼓励群众创新农接超、农进校、农对社销售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直供西安,提升“硒地农仓”“西望良品”等公共品牌知名度,打造西安农产品供销基地。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造3000座农村卫生厕所,对照省级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要求,打造以新兴镇为主的一批全链条垃圾治理标杆镇。投资4.2亿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恢复修缮西阳、陂西等镇农田排水设施,改造升级农网线路20公里、农村安全饮水管网30公里,改建扩建陂三路、裕原路等县乡公路50公里,持续整治提升关中环线路域环境,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村各1个。持续用好50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因地制宜打造20个特色示范样板村。启动《村镇志》编修工作。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深化自治、强化法治、实化德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总投资8000万元的250个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效衔接项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展群众致富渠道。稳慎推进承包地30年延包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持续深化“三变”改革,集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合同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村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减少50个以上。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园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五)抓城市建管之纲,彰显古城气质。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为路径,大视野规划、大手笔建设、大力度管理,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多措并举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和形态重塑。
坚持“三生统筹”优化城市布局。围绕“生产”加快产城互动,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统筹衔接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全县规划管控“一张蓝图”,引导资源向园区流动、产业向园区融合。围绕“生活”布局惠民工程,推进县域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围绕“生态”优化城市环境,加快清河湿地公园延伸段整治,持续将清河治理这一民生工程进行到底。巩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扮靓城市颜值。
实施“四改一通”完善城市功能。紧盯藏在老城区“背面”的短板弱项,着力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民生问题。投资2.7亿元,分类实施妇幼路、新龙桥等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泾惠局、路桥公司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明林新村、清林南路等30余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雨污分流、雨水管网改造工程,打通兴隆路东段、规划一路西段等4条城市断头路,让群众更方便、交通更便捷、城市更畅通。
紧扣“三个聚焦”提升城市品质。聚焦“细节美”,加快餐厨垃圾处置场、城区生活垃圾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强城区环卫市场化运营管理,在保持主干道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向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延伸,全方位、无死角开展市容环境、占道经营“大清洗、大整顿”行动,让城市容貌靓起来。聚焦“舒适度”,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打造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提升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整体效果,让城市品质高起来。聚焦“智慧化”,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加快建设“智慧城管”“5G基站”,加速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让城市能级提起来。
(六)走绿色发展之路,擦亮生态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围绕“四线”建设“生态秀美新三原”。
筑牢治污“防线”。聚焦“工煤车尘燃”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道路、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落实“河湖长制”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县推进工程,确保4河10库水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强化“源头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建设用地环境准入规定,规范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管理,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
坚守生态“底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加快清河及浊峪河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盯住点,全面整改中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系统发力推动重点企业提标改造、砖瓦企业转型退出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建好问题台账,做好销号管理,巩固整改成果。牵住线,强化县生态办动态巡查、动态管理、动态清零作用发挥,形成巡查、交办、整改、验收的闭环管理流程。控住面,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摸排,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环境“点线面”结合系统治理。
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科学确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完善“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常态化开展违法用地大清查大整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厉打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守牢耕地红线。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对鲁桥、嵯峨等5镇1100亩土地进行复垦整理,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走好绿色“路线”。坚定“双碳”目标,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严把“两高”项目入口关,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探索实施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3%。实施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招引更多低能耗、低污染、附加值高的“绿色项目”。
(七)施共同富裕之策,顺应民生期待。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人民生活最关键的环节,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让保障体系更暖心。安排资金28亿元,实施6大类94项149件民生项目。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城镇新增就业3350人,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资金监管,从源头根治欠薪顽疾。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大病救助等各类保障资金。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完善农村留守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加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保障。扎实推进问题楼盘处置,规范小区物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让公共服务更贴心。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布局和资源配置,新建正谊小学、宏道小学、宏道中学。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县医院门诊楼、中医医院住院楼建设,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落实落细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水平。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契机,筹建文化艺术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满足群众文化体育需求。
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科学划定范围,合理增加4个社区,织密织细服务管理网格。建设丰原、南郊等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促进服务平台硬件更硬、软件更优。改造提升村级活动阵地141个,推广“七室一院”社会治理新模式。扎实开展信访“三无”创建,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和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坚决防止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三原”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全民反诈常态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人民的幸福感就是我们工作的成就感。尽管今年财政压力依然很大,但我们会一如既往解民忧、暖民心、遂民愿,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办好20件城乡惠民实事,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面对三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全县政府系统将以“赶考”和“无我”的精神状态,把担当实干作为政府最鲜明的代名词,持续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学懂弄通做实《决议》,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决落实省市和县委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始终坚持秉公用权,依法履职树形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创全面依法治县新局面。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锤炼作风敢担当。强化“作为”意识,提高“能为”本领,找准“善为”路径,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坚决整治和扫清“装样子”的摸鱼主义、“守摊子”的佛系作风、“混日子”的躺平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始终追求务实高效,雷厉风行抓落实。实施政府执行力提升行动,大力发扬“拼抢实”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文不过夜、事不隔天”工作标准,对账销号抓工作、“四不两直”抓督查、奖罚分明抓考核。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凡是向人民群众承诺的事项,都将一抓到底、坚决兑现。
始终严守底线思维,清正廉洁葆本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加强“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持续缩减一般性支出,建设节约型政府。全面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勤勉务实、担当有为、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勇立潮头、改革创新增强动力、再接再厉埋头苦干,为谱写三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