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2年潼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8 22:08   责任编辑:www

  潼关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左 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潼关直面考验、奋力赶超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 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知重奋进谋发展,同心同德抗疫情,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启了新时代潼关高质量发展新 征程。

  五年步履不停、调优结构,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末的36.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7.4亿元,年均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3亿元,年均增长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5.67亿元增长到19.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5693元和9063元增长到36091元和14885元。三次产业结构调优为14.4∶29.2∶56.4。规上工业企业中非黄金企业数量占比达到61.5%。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16个,完成投资266亿元。工业园区获批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入驻企业达到5家。建成3A级以上景区6家。花椒、软籽石榴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潼关软籽石榴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行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靠、动力更加强劲。

  五年嘱托不忘、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交出新答卷。脱贫攻坚全面胜利,5024户1583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生态文明不断进步,实施秦岭矿区恢复治理14.9公顷,入黄入渭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加,农用地中轻度污染修复治理全部完成。累计造林2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23%, 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风险防范有力有效,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控,综合债务率保持在绿色安全区域。“平安潼关”建设成效明 显,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两率一度”测评稳居全市前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奋斗不息、提质增效,美丽潼关焕发新容颜。19个市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平方公里。县城“五纵九横”路网基本贯通,城镇化率达到58.2%,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持续提升。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21.9亿元,城市副中心初具规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5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城乡发展更有活力,群众生活更有品质。

  五年创新不止、开拓进取,发展动能实现新释放。户籍通办成为全省首家,民生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医养结合”省级示范,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市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全程网上办”等便民利企服务事项达到1100多项。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市场主体达到10278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成功引进中省和民营企业21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00亿元。潼关正在成为秦东大地投资热土和兴业洼地。

  五年初心不改、用情用力,百姓生活得到新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8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695人,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3.6万人次。医保支付85万人次、3.24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幼儿园9所,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完成了县医院搬迁和中医院迁建,镇村标准化卫生院(室)达到全覆盖,医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县镇村文化场所实现全覆盖,一元剧场、“四进零距”等惠民演出2000余场次。累计实施道路交通项目19个,新增和改造提升道路198公里。分配保障性住房3851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43户。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9个。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五年服务不止、勤勉作为,自身建设迈上新高度。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支 出。认真落实中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系统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统计、审计、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红十字会、人民武装、邮政通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2021年是潼关承前启后、奋发有为的一年。这一年,县第十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会确定的“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确立的“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锚定的“生态潼关、富裕潼关、人文潼关、开放潼关、幸福潼关”发展目标,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一年来,我们对标高质量发展,紧扣“十项重点工作”和创亮点工作,扎实开展“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年度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1亿元。投资40亿元的聚泰新材料项目、10亿元的汇能金精矿综合利用项目、20亿元的农光互补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7.79亿元的中等职业学校、尚德幼儿园等6个政府债券项目全部开工。固投增速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产业基础更加牢固。坤源德舜钢模板项目建成投产,华润20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家。古城景区提升进展顺利。岳渎景区党史主题教育公园建成开放。千亩大樱桃、千亩黄金桃、千亩设施果蔬基地初具规模。粮食总产5.48万吨,农业总产值12.1亿元。潼关肉夹馍、软籽石榴入围“十四运”官方特许商品。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推进秦岭生态治理,完成反馈问题整改备案销号365个,峪道绿化栽植苗木40万株,飞播造林2万余亩。狠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5处,黄河风景区治理成效显著。率先启动烟花爆竹“零燃放”示范县创建,完成“双替代”改造2305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6天,位居全市第一。完成营造林4.81万亩,打造森林乡村8个。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三四五”行动扎实推进,改造老旧小区40个,建成口袋公园5个,新增园林绿地1万平方米。黄河大道全线贯通,火车站拆旧建新投入使用,桃林路跨线桥建成通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公厕4座、垃圾中转站4个,铺设污水管网17.5公里。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新建秦东镇、南头塬2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惠及群众3000余人。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八个一批”帮扶政策持续落实。建立健全13个工作组联结机制和“1+25” 政策保障体系,组建了四级网格化监测预警队伍,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扎实有效,中央提前批次扶贫项目落地完工率 位居全市前列。“十村同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四知村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秦东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民生福祉硕果累累。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岳渎小学开学招生,滨河小学主体完工。县医院传染病区、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成投用。举办了第三届陕西潼关生态旅游文化节,《黄河湾纪事》完成巡演13场次。建成了多功能、标准化的兴隆春晖养老服务综合体。秦王寨社区成功创建为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去年秋淋,汛情形势严峻,我们先后7次紧急转移峪道群众1万余人 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守渭河大堤十余天,积极应对渭河洪峰安全过境。还有,西安、宝鸡等地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织密网格,联防联 控,既有效防范了疫情输入、守好了陕西东大门,也勇于担当、驰援西安,为全省疫情防控做出了潼关贡献。在大战大考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义无反 顾,党员干部、志愿者昼夜坚守,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全县群众积极配合,奏响了一曲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时代赞歌,汇聚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潼关力量。

  各位代表!回顾这五年,我们在潼关大地上,挥洒了热情,收获了成绩,播下了希望!我们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啃骨头、 拔钉子的难事,办成了一批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这些都是我们干出来、拼出来、闯出来的!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收获,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指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得益于历任班子团结协作、接续奋斗,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 持,得益于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潼关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全县人民,向所有为潼关经济社会发展付 出心血的奋斗者、拼搏者、守护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推动中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安排落地落实,才能保证潼关发展方向明确、步履坚定。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推进生态立县,全力做好秦岭生态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实干担当。实干担当是最亮丽的政府底色。只有勇于破除惯例,勇于攻坚克难,从新发展理念中找方向、寻对策,决心一次下到位、措施一次上到位,才能推动潼关各项工作勇立潮头、奋勇争先。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只有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紧盯“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力促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才能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充足、基稳业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始终心怀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广泛凝聚起共商共建幸福潼关的社会共识和磅礴力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经济总量偏小,战略支撑性项目还不够多,新兴产业支撑作用较弱。二是财政收支压力较大。财源总量偏小、路径单一、增长乏力,“三保”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仍需提高,县城提质改造、乡村振兴等任务依然艰巨。四是风险防范还有不足。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领域还存在一定风险。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谋划

  各位代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后五年,是潼关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的重要五年,是潼关厚积薄发、追赶超越的关键五年。新一届政府要坚持“补短板、利长远,可持续、防风险”的工作思路,干好一件件大事推进潼关发展,攻克一件件硬事改变城乡面貌,办成一件件实事温暖民心。

  根据县第十八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 格局,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 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构建“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持之以恒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着力打造“生态潼关、富裕潼关、人文潼关、开放潼关、幸福潼关”,奋力谱写潼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力争到202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 65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消费贸易等指标突破10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特色农业产值突破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500元和20750元以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五个潼关”美好愿景。

  围绕以上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政府主要发展任务是:

  (一)坚持“产业提级”,聚力打造高效产业集聚区。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3+N” 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加大黄金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中深部探矿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发展金精粉贸易和金银饰品加工,擦亮“潼金”品牌,努 力重塑一座新型“华夏金城”。推进聚泰储能、农光互补、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深入挖掘潼关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推介, 叫响潼关文旅品牌,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做大特色农业,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发挥潼关肉夹馍龙头作用,发展酱菜产业,带动潼关特色小吃竞相发展, 打造黄河流域特色美食地标名城。

  (二)坚持“美丽提升”,聚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筑牢秦岭、黄河生态屏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健全秦岭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突出“五乱”整治,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狠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河长制”,深化河湖“清四乱”行动,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50%。创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青山常绿、空气常新、绿水长流的美丽新潼关。

  (三)坚持“开放提优”,聚力打造区域合作先行区。坚持以改革优化服务,以创新聚集动能,不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拓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促进政务服务提质提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潼关优势产品“走出去”,主动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建设三省四市区域交通枢纽,打造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推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双招双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构筑秦东最佳投资洼地。

  (四)坚持“城乡提质”,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建管并重,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百姓舒心的生活环境。持续推进“三四五”行动,优化老城区布局,发展城市北区,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争创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加快集镇建设,补齐短板,完善功能,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开展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建设美丽乡村。高标准推进沿黄渭河、沿310国道、沿秦岭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省级示范镇村10个以上,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五)坚持“民生提档”,聚力打造共建共享模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消除“大班额”,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新建一批标准化医疗机构,推进“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满足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健全多元化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 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强化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统筹衔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 展。加强拥军优属,支持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公益慈善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大民生”与“小幸福”美美与共,让全县人民生活好上加好。

  (六)坚持“治理提效”,聚力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持续用力深化治理创新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深入化解信访积案,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好县域风险防控工作,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零容忍”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各位代表!贯彻落实县十八次党代会部署、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是我们应尽之责。我们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推动潼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县十八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五年看头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狠抓产业升级,强化发展质效

  “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是潼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用心谋划、全力打造。

  做强黄金产业。以打造“绿色矿业”为目标,持续加强黄金资源整合和中深部绿色勘查。加快转型升 级,实施汇能多元素金精矿项目建设。落实奖补政策,建设潼关县精矿粉现货交易平台,打造“百亿级”有色精矿粉贸易区。积极发展金银饰品加工贸易,实施首饰 城提升改造,增强“买首饰·来潼关”影响力。实现黄金企业产值50亿元。

  发展新兴产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鼓励中陕核、聚泰等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力推进聚泰储能新材料项目建设,加快农光互补、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分散式风电等项目进度。聚焦食品加工贸易,发展潼关肉夹馍总部经济,加快实现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聚焦电商发展,加强同美团、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建成智能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

  做优旅游产业。精心编制《潼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启动省级全域旅 游示范县创建。加快东山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配套,力促游客服务中心、青少年运动基地、黄金小镇、民宿等项目建成运营。启动交旅融合项目,建设连霍高速潼关 开放式服务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启动岳渎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建设。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丰富“潼关一日游”旅游业态,塑造潼关旅游新形 象。加大文旅融合力度,依托黄金、关河、廉政等文化资源,持续开展“风筝节”“牡丹节”“石榴节”等系列文旅活动,强化宣传推介,提高潼关旅游知名度和美 誉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做精特色农业。持续提升软籽石榴、花椒品质,开展冻害、虫害等技术攻关,优化改良软籽石榴5000亩、花椒10000亩,争创软籽石榴省级现代产业园区。支持生猪、种鸭、黄花菜、铁杆笋、樱桃、林麝等产业发展,实施潼河谷大樱桃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促进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全年生猪存栏10万头、种鸭存栏45万套。特色农业产值突破12亿元。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精心修编园区规划,完善工业园区要素支撑,全力推进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6500平方米园区综合服务中心、3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依托中陕核、聚泰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力培育园区产业集群,确保工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狠抓投资拉动,增强发展后劲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我们要大力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项目大攻坚,实现项目大突破。

  加快项目攻坚。坚持以项目实绩论英雄,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联、专班推进等机制。落实全程帮办代办、限时办结等措施,加快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全力保障76个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完成年度投资73.9亿元。策划包装重大项目25个以上,储备亿元项目10个以上,争取债券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

  打造最优环境。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局长驻窗口”活动,拓展“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持续压减企业开办用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确保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200户。提升“服务绿卡”效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基金等政策,以实际举措和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大力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全面落实“双招双引”“央企进潼”工作。瞄准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方向,狠抓产业链招商、乡友招商和以商招商。实施“雁归工程”,鼓励潼关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全年完成招商引资64亿元以上,引进产业类重大项目2个以上。

  (三)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潼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狠抓典型案例问题整改。深刻汲取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教训,深入反思,彻底整改,确保不留隐患、不留尾巴。坚持举一反三,排查起底,深入开展“亮剑2022”专项行动,严格执法,重拳打击,实现环境违法问题见底清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采取系统化工程、一揽子项目,标本兼治,一体发力,全面用力,实现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健 全长效机制,落实峪长制、警长制。扎实开展秦岭“五乱”治理,发挥打击非法生产工作专班职能作用,实行有奖举报,筑牢生态环境人民防线。积极对接陕投基 金,争取更多生态修复资金。高标准实施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秦岭地灾生态修复等项目,持续推进峪道绿化行动,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 理制度,充分发挥“河湖长”职能,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排污口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完成渭河右岸潼关堤防零起点、潼河入渭口水生态修复 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黄渭河生态长廊。坚持“四水四定”要求,针对地下水超采问题,实施引黄上塬人饮抗旱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涵养保护,保障城乡供水安 全。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烟花爆竹“零燃放”示范县创建,落实举报、奖惩、网格员等机制,开展“1+1”示范带动,年底前实现秦东、代字营镇域“零燃放”。狠抓建筑工地、道路扬尘、露天焚烧、“散乱污”企业整治等重点管控,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加快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

  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国土绿化等工程,完成营造林3.6万亩,创建森林乡村5个。将国土绿化与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聚焦城市美化、农村绿化,开展见缝插绿、见缝植绿、见缝补绿,打造样板工程,形成亮点示范,加速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宜居环境。

  (四)狠抓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品质

  高品质生活源于高质量城市建设。我们要以“创文巩卫”为抓手,提升城市品位,完善集镇功能,建设高颜值、高水平的城镇体系。

  全面开启北区建设。立足“生态、文化、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优化北区路网格局,适时启动和平路北段延伸,贯通和平路与黄河大道,打开城市向北发展空间。推进北区文化生态提升、黄河大道绿化提升等工程,加快周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打造精致化城市新区。

  加快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区地下管网、供水扩容及雨污分流管线改造、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实施添景苑生态提升、民生街东段绿化提升、背街小巷风貌提升等工程,扮靓城市“颜值”。争创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数字潼关”建设,优化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平台,完善更新城区电子警察 系统,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深入开展城区市容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弱电入地”工程,消除城市“蜘蛛网”。严查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违规 行为。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力度,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精心打造特色集镇。聚焦秦东镇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棚改二期配套、南街安置区、东街道路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卫生城镇。突出镇区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整合项目资金,推动桐峪、太要、代字营等基础设施改造,创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集镇环境。

  (五)狠抓乡村振兴,筑牢发展根基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民生根基。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探索乡村振兴“潼关路径”。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2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5万吨以上。实施应急物资(粮油)储备库项目,补齐应急供应短板,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依托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年内消除经济薄弱村3个,新增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村5个。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加快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以秦东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批省市级示范村。强化规划引领,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规范村民建房,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全面落实“路长制”,启动沿黄公路潼关段、战备路等建设项目,打造美丽乡村道路50公里,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稳步实施“厕所革命”和污水、垃圾治理。新改建农村户厕1500座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以上。加快秦东、太要、工业园区3个污水处理厂投运,推进上善村、秦王寨等村级污水处理站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加快建立“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规范处置。

  (六)狠抓安全稳定,谱写和谐篇章

  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我们要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维护一方稳定、守护一方平安,建设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

  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守好东大门,责任重于山。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精准科学、动态清零”总方针,时刻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常态运转。夯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密切关注重点地区疫情动态,严格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管控。深化“共驻共建+网格管理”,健全完善“片区吹哨、各方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全民防控,守护群众健康。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实部门隐性债务化解责任,积极化解债务存量、控制增量。严厉打击非法集资、 金融犯罪行为,坚决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突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扎实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实现安 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健全预警、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和各类突发事件处置。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潼关。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扎实推进重复信访治理、积案化解专项工作。积极开展“喜迎二十大护航新征程”创建平安稳定社会环境活动。加快雪亮工程运用,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大电信诈骗、“食药环”、“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七)狠抓民生福祉,共享发展红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短板,顺应群众期盼,努力让群众有盼头、有奔头。

  优化公共服务。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扎实做好劳动维权,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双减”落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健全科普工作网络,丰富基层科普设施,积极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完善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健康潼关。

  完善社会保障。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积极做好医疗保障服务,打通医保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提升日间照料和农村互助幸福院服务管理水平。推进落实殡葬改革,建成潼关县殡葬服务中心。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着力提高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基础生活条件。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帮扶力度。积极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示范县。

  繁荣文体事业。推进文化场所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启动二级文化馆创建,建成5个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90%以上。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完成西门遗址及十二连城部分烽火台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做好《黄河湾纪事》演出推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惠民演出200场次。

  各位代表!围绕持续改善民生,今年确定办好以下十件民生实事:1、实施引黄上塬人饮抗旱水源地建设项目。2、完成尚贤大道延伸、规划一路建设。3、建成城北生态公园,改造提升添景苑、紫云阁公园。4、实施潼关县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成尚德幼儿园、秦东镇滨河小学、秦东幼儿园。5、建设潼关县第二人民医院。6、实施潼关县委党校迁建工程。7、建成民生公园停车场、城北生态停车场,新增停车位680个。8、改造老旧小区14个,建设口袋公园5个。9、更新城乡新能源公交,配套实施智能充电站建设。10、实施潼关县应急指挥和物资储备中心项目。

  我们将把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作为“军令状”、立下“承诺书”,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百年新起点,展望潼关发展新蓝图,我们要增强忠诚之心、敬畏之心、责任之心、为民之心,扑下身子抓落实,脚踏实地谋发展,用行动彰显忠诚、用发展彰显担当、用成效彰显作为,努力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举旗帜,建设忠诚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经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 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各项决策落实落地落细,以实干实绩诠释对 党的绝对忠诚。

  依法履职,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巩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成果,推进“八五”普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 序,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应诉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牢记初心,建设为民政府。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县政府狠抓落实“十条措施”,发扬“四抓三干”精神,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工作要求,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高效完成。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办好《百姓心声》栏目,倒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县长信箱等民声窗口作用,畅通民意交流和信访投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检验政府工作成效。

  严守底线,建设廉洁政府。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 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吃喝风”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格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落实项目资金评审制度,提高财政预 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落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岗位全程监管和审计监督,强化结果运用。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 治清明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开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潼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