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7 19:46   责任编辑:wzw@2022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湄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湄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三新一全”战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为“十四五”谱写湄潭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齐心协力谋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结构趋优。全省综合排位县域第一方阵由2016年的第16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0位。2020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5.8亿元,是2015年的1.5倍;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7亿元、4.5亿元、18.3亿元,是2015年的0.89倍、0.79倍、1.57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0.7亿元、18.3亿元,是2015年的1.17倍、1.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236元、16051元,是2015年的1.48倍、1.59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180亿元、204亿元,是2015年的1.31倍、2.23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3亿元,是2015年的1.34倍。
——五年来,精准施策撕掉贫困标签,全面小康扎实有效
勠力同心战贫困。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持续打好“四场硬仗”。建立县、镇、村、组、网格指挥体系,41名县领导担任镇(街道)指挥长、副指挥长,360多名科级干部担任村级指挥所所长、副所长、小分队队长,64个贫困村派驻村第一书记,13180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两防”监测户,省、市、县213个单位挂帮扶贫,300余家经营主体参与扶贫,3000多名干部脱产驻村扶贫,2000余名干部及贤达寨老包保936个网格,实行战区、指挥所、行业、网格、督导问责包保模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在国务院第三方评估中取得“零漏评、零错退”和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扶贫协作促发展。杨浦区与湄潭5个贫困镇、47所学校、1所医院、64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两地党政干部挂职交流6人,教育医疗人才交流培训252人,联合举办贫困人口就业培训42期、1220人次,转移就业5637人。投入扶贫协作资金7860万元,实施55个项目,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543户5361人增收。人居环境展新颜。投入8.6亿元,全面实施“七改一增两处理”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整治房屋48277户。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216个,村庄整治点820个,新(改)建黔北民居7.5万余户,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率达98%。易地搬迁挪穷窝。投入12.1亿元,建成1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3个安置点,全面完成15143人搬迁任务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及宅基地复垦复绿,健全后续扶持“五大体系”,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社区治理惠及搬迁群众。产业发展稳增收。围绕农村产业革命、“一长两短”产业布局,纵深推进茶叶、“优质稻+”、辣椒、生态畜牧(渔)等产业发展。建立“坝长制”推进坝区产业,建成官堰样板坝区和9个达标坝区。建成欧标茶园8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4.4万亩,茶业综合收入150.7亿元,惠及8.8万农户35.1万人;发展优质稻20万亩、特色果蔬34万亩、优质烤烟5万亩、花椒1.6万亩;出栏生猪157.8万头、牛5.9万头、羊7.7万只、家禽760.2万羽,肉类总产量16.6万吨,禽蛋产量3.5万吨。品牌建设显成效。湄潭翠芽品牌价值达114.2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99.9亿元;“遵义红”成为党的“十九大”、2018年全国“两会”、上海党政机关用茶;2020年茶叶直接出口突破2000万美元。石莲红肉蜜柚、湄潭茅坝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申请认定“贵州针”茶叶商标已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园区建设卓有成效。成功创建贵州湄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遵义国家农高区入围全国第二批现场考察名单;成功申报湄潭县翠芽27°茶旅示范园区和湄潭县西河现代高效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2020年,聚焦产业和消费扶贫,实施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56个,完成投资3.7亿元。建立防返贫防致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高质量通过脱贫攻坚全面普查。
——五年来,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治污设施不断完善。投资6600万元,建成投用1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在线监测系统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投资7300万元,建成协育污水处理厂;投资6829万元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1套。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护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6.0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河长制考核断面水质、长江及重要支流新增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沿江渡断面水质由Ⅳ类转变为Ⅲ类。环保执法持续高压。深入推进“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和生态环保“雷霆行动”。立行立改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57个,限时办结各级环保督察移交信访投诉42件,解决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生态环境问题1295件,办结率达100%。生态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各类环保宣传活动、发放环保宣传资料、以案说法、环境整治等形式,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幅提升,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争做环保守卫者、宣传者和监督者。
——五年来,三次产业加快融合,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着力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旅游产业化,推动一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产增加值从24.1亿元增加到35.7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二产增加值从20.4亿元增加到26.9亿元,“一区四园”入驻企业从153家增加到321家,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75个、到位资金436.4亿元;三产增加值从32.6亿元增加到53.3亿元,新增登记企业5106家、个体工商户13107户。成功创建A级景区7个,接待游客227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2.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3.31倍、4.6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期末的31.3:26.5:42.2调整为30.8:23.2:46。
——五年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城乡规划成效明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推进,“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规划模式全国推广,审批30户以上村庄点356个,办理乡村规划许可452宗。全面完成“双评价”“双评估”工作,优化调整生态红线面积4.8万公顷;完成国有建设用地划拨8154.2亩、出让3952.5亩,土地收入25.7亿元。城乡建设纵深推进。完成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47.3亿元,城镇化率达56.5%;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40个,销售面积270.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2063套,实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200户、9420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242.1万平方米,人均达19.2平方米,建成旅游厕所86座,全面完成31个小城镇、小集镇创建任务。设施配套更趋完善。五级路网联通,投资25.1亿元完成交通建设项目776个,公路通车里程6463公里,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796.5公里,基本形成“三纵六横六联线”路网新格局;城乡公交一体化惠及8个镇(街道)81个村寨。五级水系贯通,城镇供水体系基本完善,新(改)建水厂13座,新建输水管道400余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35处,惠及农村群众12.9万人;投资16.5亿元,建成水库5座,治理病险山塘、水库14座,新(改)建水厂15座。建成高标准农田10.8万亩。投资5.6亿元,完成农网改造项目206个,新(扩)建变电站9座,改造供电线路2246公里。建成55个5G基站,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教育科技事业优先发展。投资7.4亿元建成茶城小学、湄江街道中心幼儿园等项目219个,全面配套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义务教育通过国家均衡验收;学前一年、三年幼儿入园率分别达98.6%、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4%。创新型县建设有序推进,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76.8%。卫健事业全面进步。投资7.4亿元,改扩建医疗机构13个,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37个。完成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县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县医院和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国家二级综合医院复审,完成县精神病院扩建搬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5%。就业创业持续发力。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农村转移就业3.7万人。发放创业补贴408万元、贷款9680万元,惠及创业1947人;举办招聘会103场,提供岗位3万余个,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受理民工工资案件1867件、立案查处55件,跟踪兑现民工工资2.1亿元。民政兜底织网更牢。社会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6亿元、临时救助金2194万元、特困供养金3085万元、残疾人补贴996万元、孤儿生活保障补助565万元。投资1.8亿元建成养生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18所。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投资4.2亿元完成“一场两馆”主体工程;投资1885万元建成镇村农体工程92个、路径工程65个,农民健身工程平均覆盖率达100%;投资1.1亿元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和应急广播系统。成功承办国家级“穿越茶海”马拉松赛等各类大中型赛事活动120余场。退役保障精准落实。接收安置退役军人536人,建成投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54个,发放优抚金、安置金、慰问金1.3亿元。
2020年,积极响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号召,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构建以镇(街道)为战区、村(居、社区)为阵地、组(村寨、小区)为堡垒、户为单位、监测对象为重点的责任网。通过交通卡口设置、车辆检查、网格监管、医学筛查、巡逻排查、劝导说服等措施,抽派540余名干部职工驻点开展疫情防控。投入2394.9万元,全面完成疫情防控九大能力建设。累计核酸检测4.9万人次,未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
——五年来,综合改革成果丰硕,发展动力显著提升
土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土地制度“三项试点”改革成效显著,“三统三不”试征收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吸收,探索形成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五明五定”改革路径;创立“户主确认、村组集中、平台交易、分级监测、风险共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模式,形成“三个一”改革经验,率先在全省完成承包地“三权”分置颁证,流转土地20万亩、流转费用1亿元以上。全面摸清宅基地底数,制定《湄潭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湄潭县“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宅基地“房地合一”、有偿使用、有偿腾退和分割登记入市,盘活闲置资源。完成试点村测量和权籍调查1610宗730亩,颁发“房地合一”不动产权证846本,整治复垦闲置宅基地、低效集体建设用地550亩以上。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丰硕。“四确五定”改革成果写入中央文件并在全国推广;率先在全省组建镇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120个村(居)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44.3万农民变成股东;集体林权登记颁证6468宗14.4万亩,率先在全省颁发《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五定一控”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发放贷款2504笔9.1亿元,“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广。率先发放全省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易地扶贫搬迁“三块地”贷款200万元、86万元。社会治理改革协调推进。推广“群众会+”“寨管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诉前生态修复从轻处罚机制,实现打击犯罪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所队合一”警务机制改革“六统六破”经验获全国推广。
——五年来,全力防范化解风险,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债务风险平稳可控。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认真落实政府债务管理“七严禁”,规范举债融资,积极探索采用PPP转化、“投转固”、资产盘活等措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获批债券资金22笔33.5亿元,融资还本付息83.9亿元。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建设“万物互联”“实景基础管控”等系统;打掉黑恶势力团伙4个57人;开展“禁毒三年人民战争”“双提升禁毒重点整治”等专项行动,破获毒品案166件,依法处置涉毒人员2011人。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扎实有效,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深入推进;化解信访历史遗留问题285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明显。应急管理持续向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检查企业(场所)22803家,排查整治隐患13698条,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目标。
2020年,牢固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从紧控制一般性财政和“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按照“三保”要求,统筹各类资金偿还政府性债务23.1亿元。
——五年来,初心使命矢志不渝,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宗旨意识显著增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全面完成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审查并动态调整;全力推进“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持续降低;及时跟踪督办“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诉求4054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9%。法治政府更加规范。“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110个。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更加规范,法律顾问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8件、政协委员提案389件。从严治党更加深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狠刹“四风”,全面开展清理领导干部违规经营茅台酒、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行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持续深化。
“十三五”时期,人民武装、统计、国防教育、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机构编制、档案、住房公积金管理、民族团结、宗教管理、殡葬改革、妇女儿童、老龄、工会、共青团、科协、红十字会等工作全面进步,人口普查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我们戮力同心抢抓发展机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风险安全可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不遗余力推进社会事业,惠民政策精准落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感恩奋进践行初心使命,干部作风更加扎实,综合改革成果丰硕,政府效能持续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抢抓贵州“黄金十年”发展机遇,以最强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成果丰硕、喜事连连,荣获“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连续五年保持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名,2020年跃居“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荣登“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榜首。荣获“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首批全国创新型县”“2020中国景观县”第十名等称号。“贵州遵义桃花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湄成功召开。永兴镇成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金花村、兴隆镇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湄潭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走进农业农村部“四季大讲堂”;湄潭作为全国农村改革创新代表,县长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并登上“希望田野”彩车。排雷英雄杜富国等先进事迹在中央、省、市媒体广泛传播。
“十三五”时期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坚持立足县情、承前启后、开拓进取,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特色为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必须坚持精诚团结、务实为民、清正廉洁。始终聚焦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一届接着一届干;始终聚焦产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大主导产业、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始终聚焦改革,以改革创新激活力、增动力、推发展;始终聚焦民生,优先保障投入,践行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湄潭发展压力巨大、形势异常严峻的五年,也是湄潭抢抓政策机遇谋发展、把握形势求突破的关键五年,是湄潭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生态环境改善最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四家班子精诚团结谋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博,得益于历届历任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同志,向驻湄解放军指战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外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湄创业的投资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我县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县情没有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实力弱,工业经济不强;基础设施不成网、利用效率低,国土空间受限、土地约束大;财政增收乏力,债务压力大,债务风险防控艰巨;营商环境活力不足,服务意识还需改善;少数干部工作激情不高,主动担当作为有差距,重点民生项目推进缓慢。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唱好“双城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绿色工业、城乡统筹、文旅融合”四大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建设贵州最美乡村、生态产业强县、幸福和谐湄潭。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在全省综合排位中持续进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8:25.2:49。实施白酒产业振兴计划,促进白酒企业扩能升级,打造白酒产业集聚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黔川渝绿色食品工业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乡村振兴展现新面貌。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致贫返贫常态监测、动态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巩固提升绿色食品工业“第一车间”。培育壮大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电商平台,大力拓展省内外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建设和提升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作物景观、农业教育基地、乡愁体验馆,推进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建设,全面唱响“贵州最美乡村”品牌。
——城乡融合形成新格局。国土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更加优质均衡。城镇生活、生产、生态、人文、安全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实现城乡能源、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卫生、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布局,构建“一核两轴三心多点”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文明中国茶城”建设,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申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深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镇环境卫生、小区物业、综合市场等常态化管理,实现城镇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农村综合集成改革更加有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更多决定性成果,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开放通道不断拓展、创新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扩大农村综合改革成效,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权”抵押贷款、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试验成果转化运用;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积极探索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支持企业联盟抱团发展,开展对外经营投资,大力发展“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茶叶),拓宽茶叶出口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投资、引进企业投资、激活民间投资“三管齐下”,谋划争取国家“两新一重”、省“六网会战”等重点项目,加强项目“投后管理”,构建投资项目“建、管、养”一体化运营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清晰透明的市场环境和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国家生态县”持续巩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效更加明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全面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加快垃圾处理及运转设施建设;推进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推行生态环境“网格化”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库综合治理,构建生态廊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绿色包装、绿色物流,倡导绿色出行,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建设节能型机关、节约型社会。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优质教育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更加可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按照覆盖人口规模,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全面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依法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健全完善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加速完善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建设精神病医院、残疾人康养中心,提高镇级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能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共体运行质效;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实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帮扶全覆盖;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政策衔接,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做好退役军人安置、服务和保障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
——文化事业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红色文化、茶文化、浙大西迁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不断传承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大力开展主题、形势、政策、典型等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崇文、厚德、求是、创新”湄潭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借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红色文化潜力;完善县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健身场馆、镇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倡导节约健康饮食文化,推动形成厉行节约、文明餐饮社会新风尚。
——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深入推进平安湄潭建设,努力把湄潭建成全国最平安的县份之一。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有效实施,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法治文化,促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打击非法集资、新型网络犯罪、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结推广“群众会+”“寨管家”“十联户”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系列政策,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形成良性的可持续政府投资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隐患排查摸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旅游等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全力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市、县党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等相关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遵义都市圈”,全力实施“四大战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建设贵州最美乡村、生态产业强县、幸福和谐湄潭,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4%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塑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建立健全防贫机制。完善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及东西部协作,紧盯易致贫户和困难群体,精准项目投向,稳定帮扶政策和措施,有效阻断致贫源头,实现从“脱贫”到“防贫”的工作转变。持续深化产业革命。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和草地贪夜蛾等植物病虫害防控。深入推进茶叶、辣椒、优质稻+、蔬菜、林下经济、生态畜牧(渔业)特色产业,巩固烤烟等传统产业。茶园套种油茶2万亩,改植改造茶园3万亩,种植烤烟5万亩、蔬菜20万亩、辣椒21万亩、优质稻20万亩、酒用高粱5万亩,发展食用菌1500万棒;出栏生猪37.5万头、牛1.4万头、羊1.6万只、家禽175万羽,肉类总产量3.9万吨。提档升级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农村房屋隐患排查整治,以“两治理两维护”为抓手,持续开展“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人居环境改善行动。整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一体化机制。全面唱响贵州最美乡村。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城乡统筹、产业融合、产城互动为目标,加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建立健全责任、监督和考核评估等制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落户湄潭。
——聚力做强新型工业,加快县域经济新突破
做强绿色工业。以“一区四园”为主阵地,坚持“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推进工业项目进园区。围绕茶叶精深加工、白酒振兴突破、辣椒大力发展、粮油提质增效,全力壮大茶叶首位主导产业,开发茶饮品、茶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化工品、茶元素工艺品,培育茶饮品龙头企业,全面完成遵茶集团茶叶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国家开发银行茶叶产业项目;实施白酒振兴突破工程,促进白酒企业扩能升级,加大白酒产品开发,唱响湄窖、芙蓉江、金湄河等品牌,加快推进湄窖酒扩能等项目;加快大健康医药产业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实现茶叶加工产值44亿元、粮油19亿元、辣椒3.5亿元,白酒产值3亿元,培育产值过亿企业2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工业税收1亿元以上。强化精准招商。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竞赛年”活动,打造招商政策高地,狠抓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率。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常态化驻点招商,绘制好湄潭“两图”、统筹好顶层设计“两池”、建立好政策配套“两库”,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生活链”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圈,加快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力争引进项目60个,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培育数字经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全面推动大数据“聚通用”,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推动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培育引进大数据引领企业1家以上,重点项目4个以上,实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示范项目10个以上,力争完成大数据产业投资1亿元以上。狠抓出口贸易。建设茶叶出口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茶叶质量检测机制,创建出口茶叶品牌,加快出口茶园基地备案,完成备案20万亩以上;组建企业进出口联盟,新增茶叶出口企业10家以上,引进大型出口贸易和茶叶拼配企业6家以上,实现茶叶直接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
——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开创产城互动新名片
坚持规划引领。探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规划全覆盖及农民建房进村庄;建立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进城镇权籍补测和农村房屋“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加强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强化城市管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违法违章建设治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深入推进文明中国茶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建立城区规范停车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实施县城扩容和更新工程,启动学府1号路、新石高速南站通道等项目。巩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完成90公里县乡道路面品质提升工程和湄潭县一级客运站建设,积极推进S102黄家坝至瓮水司公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老供给水管网统筹使用,加快建设高台和小河水库等13个水利项目;投资1.6亿元,实施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投资8600万元,实施新(改)建供电线路280.7公里,新(扩)建及增容变电站2座、配变105台;投资7600万元,实施136个5G基站建设、扩容城市及农村光纤宽带。提升宜居品质。全面完成栖树林、双河湿地等安置房项目,分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商品房55万平方米,城乡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小城镇、小集镇建设,打造集商贸、物流、旅游、产业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城镇;探索创新物业管理,打造示范小区,创建“美好家园”。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构筑高效农业新高地
加快园区提质增效。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茶业、红旗山茶旅、优质稻、精品水果、烟草、水湄花谷、西河现代高效种养循环七大园区全链集群发展、产业高度融合、科技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备、绿色发展突出、集约经营显著、辐射带动明显目标,茶业园区综合排位继续保持全省前茅,优质稻园区、精品水果园区省级考核均保持或进入引领型园区行业。建立5000万元农业投资基金,支持经营主体40家以上,融资1.5亿元以上;省级园区总产值67亿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产值120亿元以上;农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非园区30%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业园区15%以上。聚力打造智慧农业。深化创建国家农高区,力争获国务院批复认定。纵深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形成智力资源富集、创新能力优化、管理水平先进的农业现代化体系,重点推进农业(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精准引智工程、茶产业产学研综合体、智慧农业5G+、国际扶贫培训中心等项目。着力建设示范基地。强化绿色防控,加强基地、市场、加工全链条溯源管理,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加快推进种子(苗、畜、禽)工程,建成全省优质茶苗保供基地。全面完成茶树良种繁育中心改扩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建成省农科院永兴原种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500亩以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5项以上;加快推进贵州沪湄山地高效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基地5000亩以上。
——聚焦重点打造亮点,着力促进文旅新融合
奋力推进康养旅游。以“贵州遵义桃花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抓手,推进桃花江“乡村健康旅游综合服务示范区、国际医疗创新谷”主题功能建设,加快建设桃花江先行区康养项目、桃花溪·生命谷项目续建,全面完成精准体检中心工程并投入运营。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中国茶海、翠芽27°等景区旅游业态,加快推进龙泉山森林公园建设,启动永兴古镇、古村落建设;打造AAAA级以上景区,培育精品民宿、旅行社、研学基地等市场主体10个以上,高标准提升精品茶庄5个以上。全力发展文体旅游。以红色文化传承为引领,深入挖掘红军、文军、茶军、农耕文化,精心打造“旅游+”新业态。继续办好农民丰收节、中国茶海自行车赛和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活动。完成浙大西迁陈列馆市场化经营,启动文创综合体建设、“铁人三项”发展规划和场地建设,举办铁人三项国际品牌赛事。力争实现接待游客75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7亿元。
——依法保障科技引领,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持续优化绿色发展布局。实行自然资源分级保护管理,狠抓森林执法“六个严禁”,扎实做好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遥感监测问题整改,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提高绿地覆盖率。投资3.2亿元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持续打好污染防治硬仗。围绕“五场战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强化生态环保执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启动生活垃圾收运费征收;加快实施县城区排水管网改造、餐厨垃圾收运及资源化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传统工艺生态转型和重组,构建完整生态产业循环经济链。加快实施煤改气、城市清洁能源供暖等项目,建设新能源充电站等设施。力争启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天然气管道支线和绿色建材产业园等项目。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度,健全环保督察整改机制,扎实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细落实落地,切实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准备工作。
——用好政策惠及民生,保障人民群众新需求
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深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全面完成镇(街道)卫生院预检分诊、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投入使用、防控物资储备等项目。强化值班值守、信息报送、会商研判、督导检查制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卫生健康全面加强。强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完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52〕建设,完成县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县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教育事业提质增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学前教育普惠化,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规范扶持民办教育。提档升级教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实验小学扩建、马山完小迁建等项目。推进求是高级中学、湄江高级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复评验收。社会民生有效保障。强化社会保障和福利,持续完善儿童、养老、殡葬服务体系。继续扩大医疗和社会保险覆盖面,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和服务保障。启动建设新城区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就业创业持续推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程,提升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新增就业7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常态化排查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振兴文化体育,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好送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全面完成“一场两馆”建设,承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启动浙大西迁一陈列馆、气象科学博物馆、茶叶科学博物馆群规划。
统筹推进外事侨务、国防动员、行政学校、档案、气象、科技、妇女、儿童、老龄、宗教、红十字会、残疾人事业等全面发展,力争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
——勇于改革不懈创新,持续增添发展新活力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运用土地制度“三项试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完成茶叶、经济林确权登记10万亩,实现抵押担保融资5亿元。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和农业设施登记抵押担保融资试验,探索财政支农、金融助农的有效实现方式,颁发农业设施登记证100宗以上,实现抵押担保融资2亿元。全面推进湄潭茶场农垦改革发展工作。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流转土地30万亩,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家,产值55亿元以上;探索支持非集体资产与集体资产“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的新机制,强力推进“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比拼年”行动,加强和规范“事前和事中”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推行“集成服务”,构建便民高效政务服务平台;提升“12345”热线服务功能,创新完善项目审批制度和便民服务机制,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严防风险创新发展,营造安全稳定新环境
健全债务处置机制。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七严禁”、债务化解“八个一批”总要求,执行债务风险防范“十个坚决”,加强政府财政预算刚性约束,严控新增债务、禁止新增隐性债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得实施无资金来源的项目,坚决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与金融机构的展期协商与融资化债工作;积极培育财源,坚持依法治税,有序清理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力争向上争取资金15亿元,全年化解债务10亿元,努力降低债务率,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全力保障安全稳定。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力争遵义市东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湄潭县应急指挥中心项目落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积极探索依法息访工作机制,健全群众评案、听证化案、专家调案机制。持续建设“平安湄潭”。深化“所队合一”“交巡合一”“寨管家”等改革成果运用,持续开展“以打促防、以打促稳、以打促和”行动,强力打击盗抢骗、黄赌毒和黑恶势力,着力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信访维稳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黄家坝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加快推进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和勤务指挥中心项目。
——提升素质增强本领,勇于担当奋进新作为
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始终对党忠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大政方针,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法治政府重规范。制定“八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民法典》。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强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形成依法履职尽责、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机制,使决策更科学。强化作风勇担当。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争优年”行动,落实容错纠错机制。领导就要“领”、干部就要“干”,着力塑造全县干部想干、会干、能干、干好、干成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拍板表态,主动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精准推动各项工作,在各行业领域当先锋、走前列、做表率、作贡献。廉洁自律守底线。持之以恒兴“三风”、纠“四风”、树新风,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营造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会风气。强化正向激励,严肃问责问效,努力塑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成就辉煌;展望“十四五”,美好可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乘势而上,为全面建成贵州最美乡村、生态产业强县、幸福和谐湄潭而努力奋斗!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