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1 20:20   责任编辑:www
2022年1月26日在沁源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沁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徐计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沁源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县委“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和“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整体布局,同全县人民一道,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精彩开局,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们直面风险挑战,深入挖潜增效,经济运行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8.09亿元,增长13.8%;工业增加值完成177.5亿元,增长17.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04亿元,增长15.7%,圆满完成全年任务,跨入全市第一方阵。特别是我县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大关、达到5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33.8%,实现了超历史、超同期、超预期的“满堂红”。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坚持转型为纲,着力构建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贾郭180万吨煤矿、通洲179万吨新型煤化工等项目顺利推进,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76%以上。实施锂电池负极材料、特种炭黑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超前布局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4%。着力打造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等景区景点,加快发展蒲公英小镇等乡村文旅项目,“半山·云途”成功获评“太行人家”。率先在全市建成覆盖35家煤焦企业的产量监控系统,成立煤炭销售公司11家,通过线上挂牌、线下竞价交易等方式销售产品,实现保量、保价、保税目标,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阳泉、临汾等地的20余个县区来我县参观学习。打造互联网金融小镇,大力推动网络货运平台发展。鼓励商贸企业升规上限,新增限上企业20家,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我们强化“专班抓项目”等机制,滚动实施项目建设“三个一批”活动。全年签约项目45个、签约资金181.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29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52个、总产值89亿元。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谋划黄河流域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已争取到中央转移支付、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近7亿元。探索“飞地经济”“总部经济”等招商引资新模式,建设长治高新区沁源飞地产业园,引进深圳京川光电、华迈龙科技等企业,发展电容屏玻璃盖板、环保消毒设备等新兴产业。吸引山西红迈建筑公司等落地沁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我们全力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开发区扩区成功获批、加快构建了“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出让标准地260.97亩,截至11月,开发区综合排名全省十一、全市第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事项、环节、材料、时限分别压减34.3%、42.9%、31.3%、84.6%。同时,国资国企、土地利用等改革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县4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投入研发资金近3亿元。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新增市场主体1591户、“小升规”企业8家、“小巨人”企业2家。16家企业进入省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新增数排名全省第四。充满生机活力的沁源,正在成为创业兴业的发展热土。
(五)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我们加快培育壮大特优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1.6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043万公斤。不断壮大马铃薯、草莓、中药材等种植产业,持续做强湖羊、黑山羊、林麝等养殖产业,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新认证绿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9个,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六乱”整治,新改农厕2000座,完成22个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打造韩洪沟等15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统筹用于产业、就业、金融等帮扶工作,不断夯实了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六)城镇建设提速增效。我们牢固树立“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理念,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引,加快“一城两中心”建设。高质量完成县域国土空间等规划编制工作,全面铺开红星塔片区棚户区改造,胜利路、商业街地下管沟建设等项目,成功举办住建部绿色低碳县城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持续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专项整治行动,设置公共停车场4处、机动车停车位565个。从严整治“三轮车”违法载人行为,投放新能源出租车56辆、公交车16辆,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加快推进齐泉苑等老旧小区改造,新增供热面积8.8万平方米。加大郭道县域副中心、王陶区域中心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三产融合项目,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区域协同发展。
(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我们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进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完成国土绿化近2万亩。扎实开展利剑斩污、秋冬季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实施赤石桥河河道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建设王陶等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沁河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加大涉废企业监督,强力推进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力补齐民生短板。黄土坡隧道顺利通车,黎霍高速、有义至交口干线公路改造进展顺利,建成西阳城至上舍、吉庆至沁县界等“四好农村路”28公里,平安高速、新交口至安泽地方铁路列入国家规划。深化教育改革,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提高教师待遇,全面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加快县医院传染病应急诊疗区等建设进度,加强与省、市三甲医院合作,引进“智能助医”系统,全面提高就诊率、确诊率和治愈率。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沁源秧歌”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全面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新增城镇就业249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363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1.2%。医疗、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低保、临时困难和特困人员、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实现“应助尽助”。推动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5900余户群众领上了翘首期盼的“大红本”,向全县人民交出了温暖的民生答卷。
(九)安全基础不断夯实。我们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全面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煤矿、危化、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聘请太原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煤矿专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从业人员大培训等工作,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护林防火“三大体系、八大任务”,创新“正负榜双百分制”考核,在雷暴集中林区安装引雷塔座,建设固定翼飞机临时起降跑道,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持续巩固提升“无毒县”创建和扫黑除恶斗争成果,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特别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县上下积极抢险自救,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展现了沁源干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
(十)政府效能加快提升。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优质高效办理人大建议意见146件、政协提案189件。强化审计监管,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有力塑造了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同时,人武、编制、统计、档案、地方志、气象、残联、治超、外事、侨务、老龄、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防震减灾、红十字会等方面工作均实现新进步、取得新成绩。
团结成大业,奋斗铸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驻县单位、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沁源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在沁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资源型经济积累的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双碳”目标、能耗双控等政策,给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带来全面深刻影响。交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民生保障任务繁重,完善公共服务还需多措并举。新冠肺炎、森林防火、煤矿安全等各类风险隐患还需有效应对。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够,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作风还需进一步提振。我们将正视问题、对症施策,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委、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重要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和“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知难而进、与时俱进,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一牵引,集中主攻产业转型、项目建设、城乡发展、生态保护、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民生事业、安全稳定八个重点,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全方位推动沁源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取得更好结果。约束性指标严格按照省、市下达的任务确保完成。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精准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持续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韧劲、知难而进的担当、与时俱进的作为,按照县委“9×3”工作矩阵要求,聚焦“一个牵引+八个主攻”,围绕目标和标准、任务和举措、政策和制度“三个体系”,全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强村富民,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新进展。
以乡村振兴为牵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政策衔接、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上谋篇布局,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主动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持续健全“三级预警”“七策同享”等工作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按照整体推进县的相关要求,以法中青龙沟、郭道朱鹤沟等为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竞标方式,选取一批先行示范村,从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集中支持,打造一批“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乡村振兴样板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有效路径。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建成2.5万吨标准化粮食储备仓,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积极创建全域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不断壮大马铃薯、草莓、中药材种植,湖羊、黑山羊、林麝养殖等特优产业。建设水肥一体化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1万亩,马铃薯种植规模6万亩以上,新建绿色高效草莓示范基地500亩,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工示范基地4.5万亩。强化以工补农,加快打造集科技研发、中药材种植、千亩设施农业、十万只湖羊养殖、十万吨青贮饲料加工、十万吨有机肥生产、屠宰包装为一体的中医农牧循环产业示范园区,黑山羊、湖羊存栏达到18万只。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托管5万亩,争创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6家。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确保村集体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完成麻巷、交口等36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北部220千伏变电站及升压35千伏柏子变电站前期工作。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2.6公里,加快水毁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完成20个村的供水保障工程,新改造农村户厕2000座,推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乡村。
(二)加快动能转换,在产业转型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引龙头、延长链条、打造集群,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传统产业“强主链”。坚持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积极推进森达源、新升等7座煤矿产能核增,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建设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2处,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以上。依托现有煤焦产业,加快存量煤电、焦化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延伸发展焦炉煤气制甲醇、LNG等精细煤化工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内涵集约发展。大力发展光伏、风能、抽水蓄能、煤层气(瓦斯)制氢等新能源项目,逐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
做大新兴产业“建新链”。树立产业生态思维,依托开发区,集群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电容式锂电池、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循环产业链,加快布局特种有机硅、高温焦化酚、硅酸钠、氧化铝陶瓷等煤基、铝基新材料产业,不断推动新兴产业成链条、成集群、上规模。依托长治高新区沁源飞地产业园,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半导体光电、数字装备、网络通讯等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力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短时间内规模跃升,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
提档文旅产业“延长链”。修订完善《沁源县全域旅游规划》,有效盘活存量优势资源,不断提升花坡、闫寨等核心景区品质。加快完善灵空山景区基础设施,积极创建3A级景区。建设友仁至管家沟、王家湾至沁河源等36.8公里“太行一号”旅游路,建强导游等涉旅人员队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游、文化研学游、农事体验游等新业态,全力打造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提速服务产业“补短链”。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强稽查审计,畅通产销渠道,推动煤炭销售公司高效运行。加快平台经济建设,支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壮大,打造物业管理、广告印刷、餐饮服务等10个主导产业突出、配套服务水平较高的集聚平台,为实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鼓励支持新业态开发,大力发展多元化、多样性地摊经济、假日经济,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三)狠抓扩量增效,在项目建设上积蓄新动能。
强化“项目是经济工作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不断建强主阵地,引导动能集聚、产业集群,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
凝心聚力筑阵地。加快推动开发区调规扩区,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等改革,全速推进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科技研发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高开发区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推动通洲179万吨、祥源101万吨综合煤化工等重点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共建共享”飞地合作模式,加快建设长治高新区沁源飞地产业园,吸引县域内难以承载、招商引进的高科技智能终端产业入驻园区,着力打造引领全县产业转型、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坚定不移上项目。紧盯上级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抢抓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机遇,积极谋项目、争项目、抢资金,做细做实前期工作。滚动实施项目建设“三个一批”活动,力争沁新30万吨铝基新材料等99个、总投资122.4亿元的项目早日开工,推动中峪500万吨煤矿等55个、总投资198.4亿元的项目顺利建设,确保晋控电力300兆瓦光伏发电等65个、总产值102亿元的项目如期竣工投产。
全力以赴强保障。量身订制项目审批服务“一事一方案”,强化用地、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落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策,进一步简化流程,缩短时限。持续强化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等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六专”要求推动工作,做到资源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奔着企业去,高效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现有企业扩规提质、在建项目投产达效。
(四)注重融合联动,在城镇发展上构建新格局。
突出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要素和人口集聚,积极构建“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快大县城建设。坚持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加快推动海绵城市、绿色低碳县城建设。实施西山公园海绵型绿地系统、红星塔片区海绵型道路广场、胜利路两侧节能改造、人防疏散综合基地等项目,完成胜利路、商业街地下管沟建设,打通北门街、齐泉北街等7条断头路、拥堵路。强力推进红星塔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持续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全面提升沁河两岸绿化水平,新增绿地面积19.8万平方米。聚力产城融合,积极谋划招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产业、商业综合体落地县城,加快在河西、麻巷片区建设汽贸、建材、物流等综合性园区,围绕城南、桥西街、北园等重要节点,科学配置教育、医疗、银行网点、商贸市场等要素资源,加快释放城市空间,不断提升发展能级。
狠抓重点镇建设。全力打造郭道县域副中心和王陶区域中心,有序推动郭道村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加快建设移民搬迁安置房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施王陶百草综合服务区、外环路建设等工程,打造沁源“北引擎”。在9个乡镇区域服务中心,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优化提升服务功能,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精细化管理。加大县委家属院等老旧小区、供水供热管网等改造力度。加快建设麻巷万达汽贸园、城北综合商贸楼等各类专业市场,鼓励引导零散商户统一入驻、集群发展。持续巩固“三轮车”违法载人治理成效,重拳整治乱搭乱建乱占、散乱种植等行为。进一步优化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实施环卫一体化改革,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绿色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构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小区治理新格局,努力让城市发展更加靓丽、更有质感。
(五)倡导绿色低碳,在生态文明上实现新提升。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盯“双碳”目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沁源样板”。
强化系统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实施“水资源调度、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河流生态治理、湿地保护与治理、环境污染治理”五大工程,全领域、全县域开展沁河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深度落实林长制,稳步推进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持续推进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提档升级,完成黄河流域沁河源头生态修复6.05万亩、国省营造林3万亩,飞播造林13.9万亩,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出台我县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李家庄900兆瓦抽水蓄能电站、15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年内开工,有序推进新能源+农林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建筑,全力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达到先进值。严格项目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不断做大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GDP。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打好“散乱污”企业治理、扬尘管控、重污染天气攻坚等系列组合拳,坚决完成省市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任务,实现“蓝天常驻”。严格落实河长制,坚持“四水四定”原则,编制大水网工程规划方案,实施永和水库供水工程,谋划建设倪庄水库,推动水资源转化为水优势。开工建设曹家园人工湿地,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从严整治企业违规排污行为,实现“绿水长清”。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煤矸石等固废堆场生态恢复治理,不断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实现“黄土复净”。
(六)坚持双轮驱动,在改革创新上激发新活力。
坚定改革决心,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开放能级,持续强动力、增活力、扩张力,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以效益为核心的监管考核体系,严格规范企业投资行为,依法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切实保障职工利益,着力提高谷远投资等县属国有企业发展质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拓展各类财源,加快建设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项目成本控制核算机制,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深化土地改革,加快实施沁河镇、郭道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66亩,完成“增减挂”518亩,全力满足用地需求。创优金融生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我县。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业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还要统筹抓好事业单位、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工作,以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支持沁新集团等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上水平,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健全常态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和转化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按照省市高新科技企业倍增计划,创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进高地草莓等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精准对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中博会、广交会等大型展会,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用好市场化手段、激励性政策,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实施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专人招商。积极抢抓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成立产业承接服务基地,力争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健全完善招商图谱,通过以商招商、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力争签约资金突破190亿元。
(七)敢于动真碰硬,在营商环境上赢得新优势。
聚焦市场主体倍增,真金白银支持、真心实意服务、真抓实干推进,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主体倍增更见成效。全面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紧盯“上规模、增活力、提效益”目标,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扩大“四上企业”规模和质量。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展示板”企业10家、“晋兴板”企业1家,力争年底前市场主体新增1887户,增长18%。
政策措施更加有力。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资金奖励等政策基础上,在财税、融资、用地等方面出台具体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依托开发区、互联网金融小镇等搭建集聚平台,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助力市场主体成长壮大。
政商关系更有温度。按照“三无”“三可”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业一证”等改革,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对涉企职能部门进行测评,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畅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渠道,推动企业人员到政府部门跟班学习,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感受到沁源“速度”,体验到沁源“温度”,让企业家专注创业、安心创业、愉快创业。
(八)精准补短强弱,在为民利民上展示新作为。
全力办好省政府确定的12件民生实事,加快补齐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不断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努力让老百姓的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优化交通路网。全力保障黎霍高速顺利推进,积极争取平安高速、新交口至安泽铁路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完成交口至有义、上舍至下庄等29.6公里干线公路改造任务,协调贯通韩洪鱼儿泉至灵石峪上、景凤北辛庄至沁县漳源两条“口子路”,建设杭村至鑫佳源养殖场等6条9.1公里产业路。扎实开展国道241有义至安泽、国道341有义至张店前期工作,进一步构建内通外联、便捷顺畅、安全可靠的交通新网络。
提高教育质量。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完成古寨、下兴居等学校改建任务,加快建设城南幼儿园、有义特殊教育学校,谋划新建太岳中学、沁河中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沁源所有家庭和孩子。深化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等改革,深度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建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质发展,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建设健康沁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以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为抓手,迁址新建县人民医院,推动县二院、郭道中心卫生院融合发展,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常态化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实做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繁荣文化事业。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三线记忆馆布展,加大非遗和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传承发展沁源秧歌等优秀传统文化。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主阵地,健全舆情引导、监管和应对机制,广泛凝聚发展正能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继续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活动,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健全社保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2113人。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从业人员持证比例达到45.81%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完成县城殡仪馆及郭道、灵空山等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深化“房证同交”“地证同交”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办证难、办证慢等问题。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救助,稳步提升低保和特困户人员救助标准。加快郭道养老养护院建设,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九)聚焦风险防控,在安全稳定上开创新局面。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隐患,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构建“四级”封控应急体系。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入沁返沁人员、人员密集场所、农村聚集性活动的精准管控,做到人、物、环境同防。加强专业流调、核酸检测、医疗救治“三支队伍”建设,增购移动核酸检测车辆,抓实医疗物资储备、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等基础工作,完成各类人群疫苗接种任务,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毫不放松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落实护林防火“正负榜双百分”考核、“三大体系、八大任务”等机制,发挥航空护林灭火作用,加强以水灭火队伍建设,构建空地协同、高效一体的防灭火体系,全面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新建特勤消防站,健全专常兼备、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加快建设平安沁源。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巩固“无毒县”创建成果,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私挖滥采、超限超载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建设平安沁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引导群众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诉求,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等重要节点维稳保障工作。
同时,还要持续做好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作用,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做好科普、统计、档案、地方志、残联、人防、气象等各项工作。
(十)提升行政效能,在政府建设上呈现新气象。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持续强化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五学”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到党委有部署、政府有行动、落实有成效。
持续增强制度约束。始终把法治理念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推进落实工作,全面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弘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拿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落实“13710”督办等制度,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持续建设廉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用在“三保”、助企纾困、重点项目建设上,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牢正确政绩观,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监管,让秉公廉洁用权、勤勉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同志们,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方位推动沁源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