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1年清镇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20:03   责任编辑:wzw@2022

(2021年1月19日在清镇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清镇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鸣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2020年,我们经受了历史罕见的疫情考验,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强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线作战”,坚持“六稳、六保”工作不放松,从容应考、沉着应战,交出了一份勠力同心、实干担当的历史答卷。一年来,我们排难而进,经济逆势增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第一时间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10000余名党员干部驻守防控一线,全力构建坚固防控防线。坚决服从疫情防控大局,派出7位医护工作者,圆满完成驰援湖北鄂州、贵阳将军山医院任务;累计为国家及省调拨提供近7000万只口罩,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坚决落实省、市应对疫情稳企发展系列措施,帮助辖区297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金额支持97亿元,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免各类税费7.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扭负为正。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清镇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书写了气势磅礴的战疫篇章,铸就了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此,让我们向所有参加抗疫的医护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村居干部、志愿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向全市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仍然奋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我们强弱补短,夯实基础保障。531个短板问题有效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更加牢固。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资助金2030万元,未发生因贫辍学现象。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率达100%。投入资金4353.6万元,实施农业产业项目22个,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7万亩,农业增加值达3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我们顺时应势,抢抓发展先机。与贵安新区达成共建产业战略合作,利亚·奥林花园、金茂·水晶智慧新城等一批融合发展项目进展有序,“六村一居”区域项目包装和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策划包装项目104个,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8亿元,位列贵阳市第一。成功引进优强企业43家,引进贵州建筑科技产业园等项目58个,引资额达248.4亿元,成为省内第一家网上签约、第一家启动驻点招商、第一家VR视频招商的区县。我们统筹推进,提升城乡品位。贵黄公路市政化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3个县乡道“建养一体化”项目和42公里县乡道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建成投用。2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覆盖率达100%,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场景全面建成。4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实施,新建(改造)公厕54个。红枫湖沿湖村寨136套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营,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城乡宜居水平显著提升。我们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面对疫情冲击导致财政减收的严峻形势,全面统筹各类资金,压减“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4亿元,盘活部门存量资金近2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化债任务16.8个百分点,发放救助、养老、优抚等各类社保资金13亿元,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目标。全力破解疫情下贫困劳动力“就业无门”难题,超目标完成贵阳市下达的城镇新增就业任务,达9220人。与东原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达成合作办学意向,中考500分及以上学生达795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2151人,首次摘下贵阳市文科高考状元头衔,教育质量不断跨越。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健康促进市创建评估成果位列全国第十二、全省第一,创建经验成功入列全国典型,实现全省创建典型经验零的突破。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清镇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回首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创新实干、奋力突破,用奋斗和汗水展现了清镇作为、体现了清镇担当。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奔小康,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重医保”政策全面落实,1344户群众住房问题有效解决,483户1966人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搬进城镇,3642户99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越过脱贫标准,17个贫困村相继出列,农村居民收入较“十二五”期末增长60%,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历史性解决。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累计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8.8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量居全省前列,鸡苗出栏量、生态家禽出栏量、奶牛存栏量及鲜奶加工能力均居全省第一,先后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红枫湖镇获批全省首个“中国国家农业公园创建单位”,以“枫、蔬、果、茶、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转型,实体经济蓬勃兴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速达9.6%左右,有望继续高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大力发展以铝及铝精深加工为主导的“1+6”特色产业,氧化铝、电解铝产品市场份额占全省62%、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9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55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两子一包”三大业态初具雏形。首个中高端大型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建成运营,四季贵州、时光贵州等一批农文旅景区提质升级,清镇物流园区连续四年荣获“国家优秀物流园区”称号,第三产业总产值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8.7%,以物流、商贸服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达31家,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

  五年来,我们积极主动保生态,全域环境魅力彰显。累计投入资金31.4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治理,生态屏障不断筑牢。完成红枫湖取水口195户群众生态移民搬迁,红枫湖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取水口水质稳定在Ⅱ类。东门河三年变清工程成效凸显,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地表水Ⅳ类。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有效整改,1.7万亩受污染耕地全面治理修复,梯青塔湿地公园、青龙山山体公园等34个公园建成投用,红枫生态体育公园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为全国汞污染治理提供了“清镇样本”,清镇市环境资源审判庭被列为省级“改革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1.45%,相继获评“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称号,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强统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投资104.6亿元用于城市建设,主城区建成面积由2015年的19平方公里增加至4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速路过境里程位居贵阳第一,城北新区路网加速构建;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试点启动实施,建成5G基站632个,主城区5G网络实现连片覆盖,电力、燃气、供水、客运公交等市政配套逐步完善,城市能级显著提升。800余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全面完成,“五纵四横”农村公路路网基本形成。站街、卫城、麦格等示范小城镇建设亮点纷呈,卫城镇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红枫湖镇、犁倭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站街镇、卫城镇入选全国重点镇,1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相继建成,中华茶博园、引舍故里成为美丽乡村网红旅游打卡点,红枫湖镇大冲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城乡“颜值”和“内涵”实现同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破题前行推改革,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100%入驻政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掌上秒办事项达1013项,“容缺受理”事项达173项,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一日办结”。税务一体化、经开区增量配售电、“三去一降一补”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全省首家乡镇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成立,“交所合一”新模式率先在贵阳市启动实施。教育集团化改革成效明显,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行政单位职能调整、机构合并全部完成并挂牌运行。“招安扶”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成效显著,营商环境从2017年全省倒数跃升至第二位,“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县(市、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等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惠民生,美好生活全民共享。坚持把财力向民生、基层倾斜,民生支出累计达1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7%。完成城乡统筹就业9万人,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市一医新院区基本建成,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市乡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扎实推进171个“百校攻坚”“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建设,幼儿园总量较2015年增长2.4倍,清一中新校区建成投用,北大培文、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等省外优质教育资源相继落地,累计新增学位34940个;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市中心敬老院等6所公办养老机构提质升级,“老来福”银行贷款养老保障机制入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广大群众“五有”目标基本实现。市乡村三级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国武术之乡”名片更加靓丽。禁毒人民战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刑事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数连续五年两位数双下降。

  五年来,我们转变职能优服务,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成为政府系统干部政治思想“总开关”。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开展民主协商活动,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建议案854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9%以上。认真落实上级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有力。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政府系统“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凝聚力显著提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此外,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取得新业绩,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统计、科普、气象、保密、仲裁等工作有了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文化文艺、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级。

  五年的实践步履坚实,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结果,凝聚着清镇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大力支持清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发展制约偏多。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土地等要素制约较大。二是生态环保压力突出。守护“大水缸”的使命长期存在,长江流域生态涵养仍需强化管控,废弃矿山植被恢复仍需加快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压力较大。三是基础配套存在短板。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还有短板和弱项。四是民生保障仍需加强。公共服务多层次和多样化供给能力不强,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城乡资源仍不平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等还需提高。我们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实干实绩回报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当前,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内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红利期没有变,我市发展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的决心信心没有变。未来五年,清镇处于实现追赶跨越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攻坚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根据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部署,市政府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交大会审议。

  到二〇三五年全市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政治更加清明的美好清镇。综合实力实现赶超跨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贵阳贵安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的有力支撑;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红枫湖水质整体达Ⅱ类,生态文明建设在贵阳市当示范、走前列,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贵阳市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达到东部发达地区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做大经济量级、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产教融合三大实践创新区,在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中勇担当、作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美好清镇新未来。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总量占贵阳市比重达1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贵阳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适应;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贵阳市下达目标范围内,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

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在品质优化上追赶跨越,打造高质量发展名片。紧扣“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让城市品质更加突出。双进双产高质量项目。坚持把项目“引进推进、投产达产”作为推动清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大招商格局,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中高端项目落地,让更多大资本投资清镇、更多大项目聚集清镇,以铺天盖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全市经济追赶跨越,力争“十四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600亿元。建强建优高能级平台。加快完善经开区、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成规划合理、生态平衡、资源合理利用、自我良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为优势产业项目的落地夯实基础、腾出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以“六网会战”推动基础设施成网配套,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进一步丰富城市元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集聚集成资源要素。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储备出让制度,加快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物流运输系统平台,加速沿海发达地区资源要素向清镇集聚,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让更多更好的企业、项目、技术、资金、人才愿意来到清镇、留在清镇。

  (二)坚持在产业升级上追赶跨越,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力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1+6”产业布局,着力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大力引进一批汽车制造业、装配式建筑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家居产业、医药制造业、绿色食品及保健品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以氧化铝、电解铝为主导的初端材料向铝基新材料和中高端铝产品转变。力争到2025年,累计引进项目100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突破170户,以铝全链条产业为主的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效显现。提振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按照“一核两带三圈多点”布局,大力实施“体系健全、总量提升、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加快引进建设一批重点商贸项目,着力提升中高端消费供给,使清镇成为商业乐园、消费天堂。深入实施“百场千店万铺”计划,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商业步行街。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农商旅融合发展,推进文旅、康养等消费提质升级,切实将清镇打造成全国知名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依托国家级优秀物流园区,加快构建高效便捷、服务优质的省域物流网络,积极推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力争到2025年,商贸服务业年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初步呈现。打好稳企强企“组合拳”。坚持把稳企强企作为推动清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和贵阳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力量扶持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领军作用的龙头企业。在巩固上一轮“千企改造”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华仁、华锦、南方乳业、联塑等规模以上企业从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方面实施升级改造,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促进企业稳产增产扩产、补链强链延链。力争到2025年,50%以上规上企业基本完成新一轮转型升级改造。扩大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目标,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运用,加快发展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信息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大数据关联产业,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新增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带动“万企融合”企业数达120家,全口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5亿元。

  (三)坚持在乡村振兴上追赶跨越,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区”建设,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农业高质高效。紧扣“枫、蔬、果、茶、畜”五大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田园景观型、草地畜牧(禽)型、特色种植型、农业科技型、乡村游乐型、养生健康型等休闲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农旅一体化发展,形成“种养、加工、销售”三轮驱动发展局面。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40亿元。推动乡村宜居宜业。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有序开展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扎实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建立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设施设备网络体系和保洁体系,加快农村户用厕所和行政村公厕建设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站(点)、氧化塘、生态湿地、收集管网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大力开展乡镇、村庄园林绿化、村容镇貌秩序整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集镇整体建设水平,让广大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农民富裕富足。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构建积极有效的富农惠农政策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不断拓宽农民多元化增收渠道,全面提高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坚持在生态环保上追赶跨越,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区”建设,让绿色成为清镇最鲜明的发展底色。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牢记“保湖”使命不动摇,全力守好红枫湖“大水缸”,确保红枫湖水质持续稳定。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加大对东风湖、鸭池河等境内湖河水资源保护力度,切实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坚持“从严”要求、“精准”施策,打好污染防治“五大战役”,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扎实抓好扬尘污染、工业企业大气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矿山恢复、固体废物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区域污染物排放和消纳处置能力,逐步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创新生态体制机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立健全耕地休耕轮作、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等生态机制,协调推动红枫湖跨区域联合共治机制加快形成。以法律标准约束、市场机制引导、财政投资保障等多种制度途径,统筹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五)坚持在产教融合上追赶跨越,培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区”建设,促进贵州(清镇)职教城资源红利加速释放。优化公共服务。调整修编贵州(清镇)职教城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压缩非建设用地,全方位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凸显职业院校主体地位,实现节约化发展。启动乡愁片区棚改配套基础设施、西区安置房、潜龙大道、王官桥湿地公园、西区青山坡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推动产教融合。整合职业院校自主创业发展平台资源,积极推动与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推动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鼓励科技型领军企业加快与国内外知名院所开展技术、人才合作,率先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领域区域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创办一批“大国工匠”工作室;深化与东盟在贸易、投资、旅游、国际产能等重点领域合作,进一步拓宽与东盟经贸、人文等方面合作渠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朝着更高水平互利共赢方向发展。促进互助共享。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从联席制度、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基础配套、人才交流、育训结合、联合招商、平安校区、资源共享、政策扶持十个方面全方位加强对贵州(清镇)职教城的服务力度。引导院校师生争当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网络志愿者,鼓励院校错时开放体育资源、体验资源、文化资源,促进院校与地方人文资源互补。

(六)坚持在改革开放上追赶跨越,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积极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改革赋能。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改革第一信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以及教育医疗、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制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清单,竭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舒心放心的民主环境、高效便利的要素环境,切实把清镇打造成全省县域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示范高地。深入推进创新赋能。整合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创新活动,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突出、发展潜力巨大、行业地位领先的创新企业。加快双创基地建设,布局和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创新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现有创新创业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科技咨询服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清镇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深入推进开放赋能。紧扣“强省会”五年行动战略部署,以实施与贵安新区产业共建合作战略为契机,加快差异化特色发展,实现规划同城、发展同步、资源互补、产业互通、经济互助、设施共建、项目共招、利益共享、生态共护。积极抢抓渝黔、成贵等铁路开通契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推动与北部湾、深圳港、上海港、成渝等经济区域对口协作,形成辐射黔中、对接欧亚、联动港澳台、沿海省区及周边省区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

  (七)坚持在共建共享上追赶跨越,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把增强民生保障作为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善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更加充分的就业兜底保障,确保到“十四五”期末,实现城乡统筹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适时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强化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力争到202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9.2万人次,较“十三五”期末实现明显提升。加强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和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四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56个教育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增学位43000个以上,适龄学生不再为学位发愁,人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教育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深入推进“健康清镇”建设,加快启动市疾控中心、儿童医院、中医院医养楼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三级医院创建,深化拓展乡镇卫生院功能,纵深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应急物资保障等各类体系,力争到2025年,千人拥有床位数6张以上,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5人,人人都能享受优质专业医疗服务,更加科学、更加惠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加强对清镇红色文化、茶马文化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开发打造清镇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簪汪非遗产品、桥梁博物馆、湿地博物馆等一批主题突出、内涵深厚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实现更深层次融合发展。构建全员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立足“平安清镇”“智慧清镇”“法治清镇”建设,大力实施“三感社区”创建“十大工程”,深入推进“两严一降”、禁毒人民战争,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行为。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市、乡、村、网格四级综治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天网”“雪亮”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街道到楼栋“天网工程”全覆盖,推动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从“达标”向“创优”转变、从“平安”向“善治”跃升,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县域特点、清镇特色的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各位代表!展望“十四五”,目标催人奋进、愿景鼓舞人心。让我们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宜居宜业的清镇发展新篇章!

  三、2021年政府工作安排

  五年看头年,万事看开端。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航之年,让我们紧扣市委提出的“一百两千三区”发展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动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15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调控目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聚焦提质增效,培植现代产业新势能。聚焦实体经济,培育数字经济,补强产业链条,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加速。大力发展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紧扣贵阳市中高端制造业核心配套区定位,聚焦以铝及铝精深加工为主导的“1+6”特色产业,依托华仁、华锦、广铝等龙头企业带动,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足功夫,深入推进“千企改造”工程,扎实抓好项目谋划储备、落地建设和生产运营,扶持培育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入规,持续推动“两子一包”三大业态发展,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铝全链条产业为主的工业总产值达280亿元。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深入推进贵阳市商贸业“八大提升行动”和“百场千店万铺”建设,全面开发暗流河风景区、桥旅融合等项目,盘活运营好时光贵州、茶马古镇商业街等存量商业。加快推进建设杉杉广大奥特莱斯、黔门茶肆大观园、世界名酒交易中心、云湾商业步行街等一批项目建设,发展扶持好吾悦、华丰、济辉、马上到等一批优强商贸物流项目,推动恐龙小镇开业试运营。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好“嗨翻清镇·玩购湖城”系列促销活动,升级打造美食节、葡萄节、樱花节、刺梨节、马拉松、自行车赛等文体旅游活动,全面拉动旅游、刺激消费,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深入实施“百企引领”“万企融合”行动,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1家、引进大数据领军企业2家,加快推进合鼎集团智能制造、天地伟业、创业黑马贵州(清镇)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运用,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着力聚焦乡村振兴,提升农业农村新内涵。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健全“线上+线下”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加强易贫返贫致贫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社会保障兜底人口的监测帮扶力度,留足政策过渡期,继续精准施策,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开展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回头看”,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共筑行动”,强化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广大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深化拓展农村产业革命。紧扣“枫、蔬、果、茶、畜”五大主导产业,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和夏秋压茬推进,确保满种、满产、多产。聚焦产业链条,力争引进1-2家有市场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食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全力推进蓝莓加工中心、元宝枫加工中心、生态畜禽加工产业园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及站街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品质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拓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持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作,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以集中居住30户以上村寨为重点,持续实施“七大治理工程”,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0%以上、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85%。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力申报创建新一轮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着力聚焦污染治理,彰显生态环境新魅力。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突出防治结合、强化规范管理,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坚持生态保护力度不减。全力抓好红枫湖生态功能示范区建设和东门河生态系统治理保护,持续加大沿红枫湖村寨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执行红枫湖负面准入清单制度,确保红枫湖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取水口水质稳定在Ⅱ类。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水质提升和再生水回用等治理工程,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绿美清镇行动,全面启动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东门河滨河体育公园提升改造,力争城市新增绿地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扎实加快制度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河(库)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模式,继续加大环资庭审判力度,强化运用司法手段对生态保护的执法力度。聚焦数据共建,打造“绿水青山”一张网平台建设,推动环境监测、监控向深度与智能化转变。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履行生态保护职责专项述职、群众专项评议等生态环保机制,坚决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网。

  (四)着力聚焦城乡提质,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着力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上下功夫,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城市融合发展。严格落实贵阳市打造“三区一带”开放格局总体要求,加快推进连接贵阳的东纵线、贵黄公路市政化改造和连接贵安新区的西纵线、兴安大道等交通干道建设,配合做好沪昆高速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清镇段)、乌长高速公路(清镇段)等工程项目建设,搭建连接贵阳、贵安“半小时”通勤圈,全力推进与贵阳、贵安新区融合发展。完善城乡功能配套。抓好四季贵州双创小镇等重点项目和红枫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建公共停车位1万个,全力推动人行天桥、公共厕所、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主城区全覆盖和乡村人口集聚居住地连片覆盖。大力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加快推进50公里县乡公路、观清路综合提升改造,快速推进滨湖路、城北新区百花中路、旅游环线建设,启动S106、S210改扩建等路网项目建设,力争启动林织铁路岩脚站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力推进河堤村片区、老二中片区等棚改项目建设,启动对门坡、毛栗山等10个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动公租房建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住房需求,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五)着力聚焦创新驱动,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坚持改革直面市场、直面民生,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抓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稳慎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有效提升城乡“三变”改革实效,有序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改革,促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每件事”为目标,围绕“市场主体登记全面提速、准入条件全面放宽、监管效能全面提升、服务企业全面升级”4个关键环节,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认真评估应对疫情冲击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政策接续,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取消的取消,不搞一刀切和踩急刹车,切实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深化“贵人服务”理念,为投资者提供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奋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维护营商环境“全国十佳”的金字招牌。持续加快开放融合。抢抓贵阳与周边城市“3小时高铁经济圈”机遇,依托清镇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加强与西南商贸城、金华物流园、贵安西南物流市场、湖潮粮食市场及周边资源的融合发展,推动与都拉营、改貌商贸物流的合作和产业承接,持续搭建白云—清镇—花溪“铁三角”物流体系。以进博会、数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国家、省、贵阳市各类展会活动为载体,强化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知名职业教育集团的教育合作,搭建面向欧美、东南亚等区域的人文交流平台,努力打造对外合作职业教育产业园。持续深化招商引业。坚持数量与质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编制主导产业招商路线图,建立目标企业库,搭建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平台,重点突破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大力引进领军企业、关联企业、衍生企业,提高产业链垂直整合度和产业融合互补性。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协议投资100亿元以上。

  (六)着力聚焦民生改善,构建幸福和谐新格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更红火。强化就业创业。深入实施“5个2”就业服务举措,扎实开展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建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915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夯实基本保障。加快吾悦广场幼儿园等9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全面推动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合作办学进程,全力培育清镇一中升格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多元”、中职教育“强基提质”。深入推进健康清镇建设,加速推动“百院大战”行动计划,持续深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完成疫情常态化防控体系,科学组织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特困救助供养年龄延长至18周岁、供养标准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1.6倍,全面落实建筑行业等高风险企业和低收入困难群众参保政策,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七)着力聚焦创新治理,塑造安全稳定新优势。紧扣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任务,打造多方参与、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确保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满足人民需要。加大“三感”社区创建力度,完成3个“三感社区”试点建设,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禁毒“大扫除”和“两严一降”升级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巩固社会治安良好态势,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防范重大风险。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要求,努力减少政府债务存量、严控政府债务增量。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障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支出。持续开展非法集资、交易场所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遏制和打击跟风违约、恶意逃避债务等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八)着力聚焦自身建设,开启全面发展新征程。以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为抓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府抓落实的具体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加强依法行政。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和社会监督,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使各项政策更符合清镇实际、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提升行政效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政府各项工作。强化廉洁从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塑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步履坚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开启新阶段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现代化清镇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1.“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4.“六村一居”:原清镇辖区平寨村、芦猫塘村、中一村、中八村、兰安村、池菇村,中八居委会。

  5.“建养一体化”:指以市(州)为单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将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农村公路项目库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建设及五年养护服务工作。

  6.“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7.“三重医保”: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8.“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9.“1+6”产业:以铝及铝精深加工为主,以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绿色建筑及新型建材、全铝智能家居、装备制造、医药、绿色食品及保健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

  10.“两子一包”:以全铝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房子”、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为代表的“车子”和以铝制箱包为代表的“箱包”三大业态。

  11.“五纵四横”农村公路:“五纵”:新店至平坝、王庄至犁倭河溪、暗流至贵安新区、新店至贵安新区、麦格至贵安新区。“四横”:新店至修文、流长至麦格、流长至观山湖区、犁倭至职教城。

  12.“容缺受理”:指对于基本条件具备、关键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非关键性材料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经过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综合窗口先予受理并同时将材料流转至各行政审批部门进行审查。

  13.“招安扶”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清镇市为保障招商项目引得进、落得下、能生根制定的从项目引进、落地以及后期项目服务的一整套流程和工作机制。

  14.城镇“零就业家庭”:指2人及以上的城镇居民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家庭。

  15.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指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未从事二三产业,也未从事高效农业,2人及以上、经当地扶贫部门按规定确认的农业低收入家庭。

  16.“三去一降一补”: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7.“交所合一”:指乡镇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18.“百校攻坚”:指2018年至2020年,贵阳市新建、提升改造163所学校(幼儿园)。

  19.“全面改薄”: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五有”目标:指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教有所学、弱有所扶、老有所养。

  21.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指领导干部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2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总体布局。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4.“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每个乡镇选好一个以上品种、品类或品牌,打造培育一个以上产业,力争贵阳市培育100个以上产业业态,促进富民强市。

  25.“强省会”五年行动: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提升贵阳市在全省的首位度。

  26.“六网会战”:指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六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27.“一核两带三圈多点”:一核:即以杉杉奥特莱斯、四季贵州和吾悦广场为核心,打造我市“中高端消费核心区”。两带:即围绕百马线-金清线和贵黄公路沿线,高标准、高规格规划布局“百金产业带”和“贵黄产业带”两条商贸业聚集带。三圈:即根据我市城区规划和商贸业发展定位,在城区范围内打造老马河文旅商圈”、“中环老城大众消费商圈”、“巢凤国际物流商圈”3个功能明晰、错位发展的城区商圈。多点:即通过一核、两带、三圈打造,辐射和带动西部乡镇商贸业多点发力,百花齐放。

  28.百场千店万铺。指贵阳市拟通过3—5年,建成优质卖场100个以上,培育品牌特色店1000个以上,引进国内外连锁便利商铺10000个以上。

  29.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30.甩挂运输:一辆带有动力的主车,连续拖带两个以上承载装置的运输方式。

  31.“千企改造”:即省委省政府提出,对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改造升级。

 32.“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3.“万企融合”:指从2018年到2022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全省10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

  34.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指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35.污染防治“五大战役”:指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建设持久战、环境监管升级战、改革创新突破战和宣传教育阵地战。

  36.“三集中、三到位”: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37.“三感社区”创建“十大工程”:即实施就业创业、医疗健康、教育提质、交通便民、平安建设、安居惠民、垃圾分类、商业配套、数智服务、文明社区“十大工程”。

  38.“两严一降”:指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严密防范两抢一盗犯罪、降低刑事发案率。

  39.“天网”工程: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40.“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它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称之为“雪亮工程”。

  41.“一百两千三区”:即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产教融合三大实践创新区。

  42.商贸业“八大提升行动”:指活力商圈优化提升行动、特色街区改造提升行动、优质百场引进提升行动、品牌千店聚集提升行动、便民万铺壮大提升行动、新兴商业发展提升行动、商贸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消费品牌塑造提升行动。

  43.“百企引领”:按照“做大存量,培育增量”的思路,每年遴选100户大数据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初创型企业,100户大数据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长型企业,形成分类分级企业动态培育台账,进行重点服务,精准扶持。

  44.易地扶贫搬迁“共筑行动”:即形成政府主导、党员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各类资源广泛参与的易地扶贫搬迁帮扶机制。

  45.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46.“四好农村路”:指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47.“七大治理工程”:指清洁人饮、农网升级、房屋改造、污水收集、垃圾清运、厕所革命、道路畅通。

  48.“三区一带”:中高端消费引领区、东部产业新区、贵安衔接联动发展区和北部产业带。

  49.“三权分置”:指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

  50.“5个2”就业服务举措:指疫情期间,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劳动力就业需求“两个摸底”;做好农民工外出就业、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两个统筹”;狠抓重点企业用工、重点困难人员就业“两个重点”;建好基层劳动保障、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两支队伍”;推动外地员工返筑返岗交通补助政策、援企稳岗相关政策“两个落实”。

  51.“百院大战”:贵州省从2017年至2020年实施140个省、市州及县级医院建设。

  52.“全民参保计划”:指依据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以社会保险全覆盖和精确管理为目标,通过信息比对、数据采集、入户调查、数据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等措施,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补充完善和规范管理,推进全民全面、持续参保的基础性、战略性行动安排。

  53.“五个认同”:要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要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54.“枫桥经验”:指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政法战线典型经验。

  55.“七严禁”:严禁违规违法举债;严禁违规违法担保;严禁违规违法进行政府购买服务;严禁“名股实债”;严禁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三边”工程;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政府性债务管理不作为。

  2021年清镇市委、市政府为民办

  “十件实事”拟办事项

  第一件实事(教育提质增效工程):新建2所幼儿园;完成扩建2所小学;完成改建2所幼儿园;新建1所学校学生宿舍;完成改建1所学校运动场;启动配建1所幼儿园;

  第二件实事(交通出行改善工程):完成百马大道巢凤街道办事处路口人行过街红绿灯交安设施建设;完成50公里县乡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完成百马大道寒坡岭地下通道改造;完成观清路综合提升改造;

  第三件实事(便民服务提升工程):完成新建公共停车位10000个;完成9个智能自助警务室建设;

  第四件实事(社会治理提升工程):完成20个雪亮工程补盲建设;完成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启动清镇市消防救援站(一级站)建设1个;

第五件实事(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启动贵阳市清镇市东门河滨河公园提升改造建设;完成新建2座、改造1座公厕建设;完成迎宾桥、水塘路等7条市政道路桥梁护栏设施整治工程;完成市政燃气中压管网建设20公里;完成5个老旧小区的建筑主体改造;完成21个村民组路灯亮化工程;完成“三感社区”3个试点建设;

  第六件实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启动凉水井河截污干管工程;完成2条河道治理工程;

  第七件实事(农民收入提升工程):完成1.8万亩红枫湖至迎燕水库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完成3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木本类产业结构调整10000亩;

  第八件实事(就业创业提升工程):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150人;完成清镇市“短视频、直播培训孵化基地”建设;

  第九件实事(文化体育提升工程):启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文化馆提升改造;完成青年体育公园建设;

  第十件实事(医疗卫生提升工程):建成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10个农村卫生室提质升级工程。

  共十大类34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