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2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14 22:57   责任编辑:www

2022年2月20日在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市长 王子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长春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其艰难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成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2%和9%。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工业负重前行。支持一汽稳排产、扩增量,在长统计口径整车生产242万辆,完成产值4551亿元。新冠疫苗12条分装线当年投产,净增产值30亿元,带动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39.7%。农产品加工业增长30.2%,新材料产业增长16.7%,光电信息产业增长19%。在汽车整车产值下降2%的情况下,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5%。建筑业产值增长10.6%。农业增产丰收。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组织“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落实保护性耕作105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6.1万亩,粮食产量达247.31亿斤。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获准建立。国家农高区即将获批。“秸秆变肉”工程扎实推进,肉牛发展到132.9万头。农业总产值增长6.3%。三产增势强劲。深入开展服务业攻坚,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34个,占全省一半以上。承办首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入选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整顿成品油和二手车市场。举办81场消夏活动、180项冰雪活动、400场促销活动,发放消费券2.6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4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0.9%。

  (二)克难攻坚聚动能。项目亮点纷呈。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315个。奥迪新能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旭阳中法智能产业园开工建设,玲珑全钢轮胎启模下线,解放J7智能生产线正式投产,中车轨道车辆公司搬迁顺利启动,巴斯夫在我市建立首个世界500强外企区域中心。与各市(州)共同谋划实施项目210个,总投资3738亿元。创新动能增强。携手一汽、吉大、光机所、华为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积极申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半导体激光技术中心,全力打造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启动“揭榜挂帅”,联合攻关一汽自主创新关键核心难题,红旗H9荣获国家年度创新大奖,一汽-大众新技术开发中心落成。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线京张高铁。“吉林一号”在轨组网卫星达31颗,长光卫星成为东北唯一独角兽企业,长光华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投入应用。中国(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打造新型众创空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5户,总数达2286户。27户专精特新企业晋升国家级“小巨人”。全市上市企业达37户。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时限由22.1天压缩至8.2天。与一汽等建立紧密型政企关系,服务企业超万次。大学生留长10万人。新登记市场主体34.35万户,总量达到129.2万户。新入库“四上企业”1272户,增长61.6%。

  (三)城乡一体共发展。完善基础设施。轨道交通7条线路9个项目同步施工。西安桥、惠工路机场大道、长伊公路、硅谷大街延长线实现通车,抚长高速人民大街出口改移等工程顺利实施,打通22条断头路、卡脖路。启动百亿投资电网提升工程。新增供热能力300蒸吨。改造居民燃气30万户。新建改造水气热管网548.2公里。努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水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679公里。加强城乡管理。深入整治城市乱象,大力修补城市伤痕,提升文明城创建成果。新建4座公园,建设升级168处“口袋公园”,新增273公顷街路绿地,“拆围透绿”22条街路,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城市智能体一期上线运行。扎实创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健全“三治”结合治理体系。优化人居环境。深入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5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推进,新北环保电厂投入使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收转运体系基本建成,改造农村厕所9万户,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225个。

  (四)改善民生增福祉。抓好民生保障。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镇新增就业11.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41万人。连续1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11.8%,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6.9%和26%。开展失能人员居家照护保险国家级试点。为残疾人发放生活和护理补贴15.8万人次。第二福利院投入使用。改造老旧小区251个,筹集租赁住房2.82万套。发展社会事业。启动建设16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双减”落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80%。有效解决教师绩效工资和职称评聘遗留问题。建成全国首家职教博物馆,推动汽高专等3所市属院校专升本。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完成主体建设。中央歌剧院在长建立全国首个地方性服务站。工人体育馆建成开放。长春大众卓越女足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维护社会稳定。源头治理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命案和有影响案件全部告破。加强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市长公开电话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被外交部作为典范。启动“八五”普法。巩固提升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良好局面。国家安全、贸易促进、公积金、地方志、红十字、供销、气象、地震、档案、人防等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

  (五)政府建设再加强。全面整改中央巡视、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及“回头看”反馈问题。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办理市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68件,市政协建议案2件、委员提案276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以“五化”工作法推动落实。严格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审计监督。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在这充满艰辛的2021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面对芯片短缺,我们与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国际国内抢芯片。面对电煤紧张,我们心系百姓冷暖,与热企电企共担使命,省内省外稳煤源。面对疫情冲击,我们共守一方净土,防疫人员冲在一线,社村骨干坚守基层,公安干警保障有力,市内市外筑防线。面对大宗商品涨价,我们出台支持政策,中小企业和政府共担社会责任,保开工、保生产,保就业、保稳定,同心同向渡难关。在此过程中,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尽职责、拼全力,企业家们顾大局、肯担当,全市人民手相携、心相连,充分展现了心系全局的境界、负重前行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风貌,必将在新时代长春振兴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主动作为,开拓奋进,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长春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着力扩总量调结构,综合实力全面跃升。明确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战略定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总量超过7100亿元。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3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长春跃居2021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东北首位。

  五年来,着力抓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全面增强。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8倍,是东北唯一连续5年人才净流入地区,科研城市排名居全球第37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全国第9。对口合作、省内合作不断深入,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中韩示范区、临空经济区、长春国际汽车城等重大平台载体相继获批,兴隆综保区二期通过验收,加快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转变。

  五年来,着力强功能提品质,城市格局全面拉开。长春新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东至莲花山、西至公主岭、南至永春新城、北至米沙子,区域面积达19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52平方公里。完成中心城区全面改造和伊通河综合治理,“两环八射”高速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06.7公里。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双碳”行动扎实启动,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5%。

  五年来,着力补短板促振兴,乡村面貌全面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40亿斤历史阶段性水平。榆树、农安、公主岭稳居全国产粮大县前三名。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健康食品、玉米化工等十大产业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常态化推进村庄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初步实现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城镇化率达到65.9%。

  五年来,着力兜底线强保障,民生福祉全面提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以上,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如期实现。城乡养老、医保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连年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长春进入“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行列。

  五年来,着力保稳定促和谐,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精准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创新推行“三长联动”,以最小社会成本实现疫情动态清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成功抵御罕见台风和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金融风险处置成果显著。市长公开电话累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446万件。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我们步履坚实、硕果累累。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和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长中省直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春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冷静分析困难和挑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持续面对宏观形势日趋复杂与区域格局加速演进的双重变化,争先进位与强化“一主”担当的双重责任,扩大总量与调优结构的双重考验,传统动能减弱与新兴动能不足的双重难题,改革开放程度不高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的双重矛盾,城市承载功能不强与品质整体不优的双重制约,民生保障层次不高与美好生活期待更加多元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勇于自我革新、敢于求变应变的信心决心,奋力闯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

  二、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市十四次党代会科学绘制了长春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市各级政府要全面行动起来,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锚定方向、保持定力、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将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万亿的产业兴旺、创新活跃、文化繁荣、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开创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

  今后五年,必须主动肩负“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勇拓率先突破之路。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聚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效益,优化经济结构,释放发展优势,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中找准位置,在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扛起担当。

  今后五年,必须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难得发展优势,善谋率先突破之策。抢抓“其时已至”的时代机遇,用足“一带一路”建设、内需外需转换、东北振兴等系列利好政策,增强振兴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把握“其势正起”的重要节点,努力把区位、资源、产业、科教、生态、文化等优势转化为胜势,增强振兴发展的底气和定力。浓厚“其兴可待”的良好氛围,把“关注度”变成“参与度”,把“朋友圈”变成“合作圈”,增强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后五年,必须系统打好战略、战术、战役“组合拳”,多行率先突破之举。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打造工业强市、农业强市、生态强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加快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六城联动”,精准施策落实“十大工程”。要抓实政策体系促“六城”,抓实重大项目立“六城”,抓实人才汇集兴“六城”,抓实要素配置强“六城”,抓实发展环境优“六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找准率先突破发力点,落实目标、落细举措、落地载体。

  ——强规划,让布局更科学。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引领,以“六城”为支点,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城区、县域错位发展格局,完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打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以上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

  ——调结构,让产业更兴旺。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70亿斤,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服务业占比超过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育动能,让创新更活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双创”示范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00件,大学生每年留长10万人以上,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前列。

  ——增底蕴,让文化更繁荣。弘扬汽车、电影、冰雪、森林、雕塑等特色地域文化,提升消夏、冰雪旅游和影视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建设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弘扬城市精神,提升文明素养,让长春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投资者赞誉的文化品质之城。

  ——优环境,让城乡更宜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0%以上,让长春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城市更新,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在规划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惠民生,让人民更幸福。瞄准共同富裕目标,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民生问题。统筹发展与安全,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长春。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抓“六稳”促“六保”,紧盯“两确保一率先”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六城联动”为载体培育新动能,以“工作专班”为抓手开创新局面。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达到250亿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CPI涨幅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4%。

  (一)抓投资上项目,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上取得新进展。用好用足国家各类政策,围绕“六城联动”打好项目生成、落位、建设“组合拳”,全力稳定经济大盘。抓牢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抢抓国家专项债提前发行机遇,谋划落实一批燃气、供水、排污等城市更新项目。围绕“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以上。主攻重点项目。明确各属地主业,优化项目布局,加快132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奥迪新能源、比亚迪动力电池等390个工业项目,华为吉林区域总部、万达国际影都等21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轨道三期、机场三期等312个基础设施项目,形成更多实物量。继续推进与省内各市(州)项目合作,谋划新项目60个以上。强化组织推进。落实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机制,围绕招商落地、前期审批、开工入统、竣工验收、投产开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冬季不停工和春、秋季集中开工,开展全市项目大巡检,实行“赛马”机制,确保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0个。实施精准招商。各级领导带头,配强专班队伍,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围绕产业链条,务实调整政策,发挥各类开发区、园区以及头部企业、商会协会等作用,紧盯世界5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引入一批重大项目、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和首店经济,力争引进落位重大项目300个以上,引资额超过1500亿元。

  (二)抓转型提质量,在工业服务业双拉动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开发区主战场作用,真正夯实产业链长责任,专班推进产业、配套、人才、融资等“十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推进国际汽车城“质效升级”。瞄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基地,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务实推进“六个回归”,加快补链、延链、强链。释放红旗繁荣基地、丰越技改扩能等重大整车项目效能,红旗品牌年产量力争实现50万辆,一汽在长口径生产整车达到269万辆。推动红旗尊享定制中心、解放车桥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抓好全新电动化智能网联平台、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无人驾驶、CR450下一代高速动车组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加快中车长客车辆高铁运维基地建设。与一汽、长客一道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推进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两翼齐飞”。推动新品种疫苗、单克隆抗体等创新产品产业化,加快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金赛医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推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P3生产车间尽快获批,全力打造“长春药谷”。加速“光学+X”产业融合,推动光电小镇、吉光半导体、OLED材料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长春光谷”。今年两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要达30%以上。提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和能源等产业市场规模、创新水平,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培育壮大一批专注细分市场、掌握核心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0户。推进消费、服务业“双向发力”。全力以赴建设新兴消费城和文化创意城,大力发展产业融合型、数字赋能型、文旅带动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科技服务、软件信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促进商贸业提能增效,实施商业步行街改造等工程,围绕重大节庆开展促销,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高质量举办冰雪节、消夏节、电影节等活动。以净月潭、神鹿峰、天定山、庙香山等为重点,打造市郊游、自驾游、短途游、周末游精品线路,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供给,让长春观有风景、玩有去处、乐有空间。

  (三)抓创新促发展,在激发内生动力上打造新引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长春市科技创新条例》,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城。建立创新运行体系。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梳理科技成果资源、发布科技成果目录,鼓励企业拉单子、提需求,推动科技成果供需两端有效对接。支持科技型产品本地推广,引导科技型企业融入汽车、轨道客车、航天信息等产业链。建立创新政策体系。健全创新激励机制,靶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加大对创新主体、研发活动、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揭榜挂帅”,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0户。建立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超算中心。鼓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建立企业创新中试熟化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推广交易等服务专业性机构。强化金融支撑,发挥300亿规模政府产业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跟投,推动更多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建立创新人才体系。研究制定激励人才引领“六城联动”的政策举措,打造人才政策3.0升级版,推进政策直达快享。推广“摆渡创新工场”双创模式,支持光机所青年创新中心发展。鼓励院士、专家带队创新创造,加强大国工匠、技能人才内培外引,吸引10万名大学生留长施展才华,让长春成为“科学家的家”“创新者的城”。

  (四)抓重点破藩篱,在推进改革开放上迈上新台阶。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锁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制定营商环境建设5.0版,真金白银赋能企业,理直气壮撑腰站台,让企业真正成为城市的财富,让企业家真正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厚爱与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融资服务等开展专项攻坚。坚决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建设长春智慧法务区,开展商事争端解决、涉外法律服务、法务人才培养和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示范,打造全国重要法治人才中心和法务创新高地。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增加一批成长型入规企业,新增“个转企”力争超过2400户,市场主体增长16%。着力推进重点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对接和引入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开发区、园区改革实践路径。深化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创新创业集中。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着力提升开放效能。加快申建吉林自贸区长春片区。发挥中韩示范区、临空经济区、兴隆综保区带动作用,提升中欧班列、长津海铁联运班列运行能力,积极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加强与天津、杭州对口合作。办好东北亚博览会、汽博会、农博会等重要展会,让长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长春。

  (五)抓基础强产业,在乡村振兴上展现新作为。积极推进“三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城。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9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112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9万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聚焦十大优势产业链引企业、上项目,深入实施300万头肉牛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全面启动农高区建设,加快实施中国农科院东北科技中心、隆平高科新品种选育中心等项目,抢占玉米产业科研创新制高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土地依法依规有序流转。深入实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围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一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建设,推进九台国家级宅基地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行政村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强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向县域和重点乡镇下沉。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000公里,完成国土绿化50万亩。完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大幅提升“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覆盖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13条、示范镇30个、示范村202个。加强基层治理。加快培养一支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交通、安全生产等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开展“文明村镇”“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六)抓建管增韧性,在城市承载力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多规融合、产城融合,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六城联动”强基赋能。提升都市圈交通承载力。完成人民大街高速出口改移工程。九双、长双、珲阿公路石头口门绕越线建成通车,新增高等级公路134公里。加快建设农安至九台、双阳至伊通、长春至太平川、伊通至公主岭高速。启动长春至九台至榆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展长春铁路枢纽西环线、长辽通高铁、长图线改造等项目前期。提升城市运行承载力。完善快速路和地铁轨道交通“双快”体系,实施临空经济区路网、东南湖大路延长线、世纪大街快速路、永春新城高质量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提升工程。建成储气调峰应急储配站,增加储气能力6000万立方米,持续开展“灶管阀”和燃气高危管网改造。加快六水厂建设,谋划七水厂前期,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启动“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全面改造汇水区排水设施,有效解决城区防汛和雨季溢流问题。新建改造老旧管网200公里,提升供热保障能力,扩大清洁供热面积。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大中修23条道路,打通20条断头路、卡脖路。新建绿道70公里。持续推进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整治。深入开展城市体检,推广建筑信息和城市信息模型应用,完善城市智能体,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今年要下决心整治交通拥堵,打一场治堵攻坚战,坚持系统化思维,按照“点线面域”推进方式,统筹空间、产业、交通布局,政策、工程、管理、科技等综合施策,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出行变化。

  (七)抓攻坚重整改,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呈现新成效。高标准保护生态环境,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双碳”示范城。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开展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货车、扬尘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五大攻坚”,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实施新凯河流域治理、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生态补水“四大行动”,扩建东南、北郊污水厂,劣V类断面力争全部清零,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划定农村地下水源保护区,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深入开展“双碳”行动。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好循环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对接全省“陆上风光三峡”,引进头部企业,大力发展风能、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应用和设备制造产业。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深入实施“旗E春城”行动。坚决整改督察反馈问题。突出流域、固废、污水、扬尘、化工、畜禽粪污等污染治理,清单化整改,确保时限和质量。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八)抓实事谋福祉,在建设幸福长春上收获新成果。高水平实施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努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抓好疫情防控。落实“一精准三确保”防控要求,坚持人、物、环境共防,完善多点触发预警监测机制,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排查、医疗救治能力,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着力稳定扩大就业。开展就业帮扶,加大创业扶持,助力企业稳岗,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以上。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新增义务教育阶段网点学校6所、公办优质学位1万个。扩容提质普惠性幼儿园,提升乡镇中心园质量。统筹推进高考改革,稳妥推进民办学校退公。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争创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着力提升医疗水平。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行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改造升级县、区疾控中心,完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功能。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着力强化兜底保障。完善救助政策,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健全养老体系,增加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推动第一社会福利院迁建,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着力改善居住条件。改造老旧小区284个。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着力繁荣文体事业。加快伪满皇宫等旧址修缮工程,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完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启动100个健身路径建设。办好CBA联赛、马拉松赛、冰雪短道汽车拉力赛等赛事。着力维护和谐稳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进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行列。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局长接待日、市长公开电话作用,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推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

  (九)抓队伍转作风,在政府自身建设上体现新风貌。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各级政府要坚持政治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务实为政。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倡导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实情破解难题。做到不躲事、不怕事,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确定的工作必须完成。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为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壮胆。坚持高效理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五化”工作法,以“十大工程”为施工图,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整合精简督查和检查,大幅压缩会议和文件,让广大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坚持从严治政。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百姓“好日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工作人员要持廉守正、秉公用权,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