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2年德惠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14 23:01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1月24日在德惠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刘 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在省、长春市和德惠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定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于长春市外县市(区)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7亿元,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6亿元,增长7%以上;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12.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900元、18130元,增长7%、8%。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经济运行稳定增长。强化经济运行定期分析调度,深化助企服务行动,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累计退税0.81亿元,发放稳岗补贴0.12亿元,办理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贷款2.02亿元。建立准“四上”企业名录,一企一策,新培育入库入统“四上”企业19户;完成“个转企”190户,居全省县市(区)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07亿元,增长10%以上;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1078亿元,增长8.5%。项目建设量质齐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吉林汉华汽车零部件等15个项目,投资总额30.58亿元;与中车建投签订合作协议,着力打造“新能源+生态治理”德惠示范区。全年引进内资10.33亿元、增长30%,引进外资1600万美元、增长9.6%。聚力项目建设攻坚,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开复工率102%。其中,意加门业项目建成投入试生产,哈电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末并网发电,德翔百万吨饲料厂及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主体完工,好兄弟EPS阻燃聚苯板等新建项目落地开工。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增长20%。特色园区加快推进。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由创新设立转入实质性建设,核心项目长春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一期)试运行;汉华汽车零部件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凯源一般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与中国电建水利水电六公司、长春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签订了循环经济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积蓄低碳循环经济新动能。

  (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基础持续夯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20万亩,完成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132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达41.5亿斤。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新扩建千头养牛场5个,肉牛发展到11万头;生猪、肉鸡等畜禽养殖业稳健发展,预计畜牧业产值实现78亿元。饮马河、伊通河、雾开河重点段治理工程稳步推进,15处水毁工程、隐患治理汛前全部完成。启动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脱贫成果巩固拓展。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和“千村示范”创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防返贫保险应保尽保。2021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完成,17.34万人口饮水安全有效保障。高标准创建33个示范村,筹措资金2066万元,谋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67个。农牧产业融合发展。厚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德大公司、德翔牧业两个一亿只肉鸡项目加快推进,佳龙牧业20万头生猪育肥场建成投产,吉地嘉禾绿色有机食品试运行。德惠市生猪产业园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朱城子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德惠经济开发区位列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首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可实现358亿元、增长5%。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植修复造林1259.6公顷,新建、巩固绿化村屯100个;实施农厕改造2万户;新增美丽庭院1000户、干净人家2000户,乡村风貌大为改观。

  (三)城乡建设协调推进。规划更加科学。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方案;分类完成111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案。功能更加完善。惠新路公铁立交桥主体合龙,绕城公路(东风路—德靠路)竣工通车,西环城路、迎宾街、惠新路(拥军街—德顺街)等完成改造,北一路(育才街—德靠路)、惠新路(德通街—102国道)等开工建设,外环闭合、街路成网、中轴线贯通的开放式路网格局即将实现;省道其太公路(太兴村—华家村)、县道刘德公路(岔路口镇区)完成改造,提升了农村交通主干道运输服务能力。精准调控房地产开发,新开工楼房面积40.76万平方米。完成524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对新风街、和平小区、六小委等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升级改造明珠广场。管理更加规范。持续开展城市乱象整治,拆除55处违法建筑,占道经营基本消除。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打造德农公路出口、西环城路等重点街路绿化精品工程5处;新增城市绿地5万平方米。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质量稳步提升。聚焦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监测监管,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巡查,大力削减各类污染排放。强力实施秸秆禁烧,扎实做好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秸秆离田还田率创历史新高。水体环境稳步提升。聚焦污水治理,完成东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和饮马河流域边支沟治理工程、德惠路和育才街等部分老旧街路雨污分流工程,启动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实施东风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生态提升工程;压实河长、河湖警长责任,持续开展“雷霆护水”等专项行动,“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强化重点排污企业监管,综合运用“查、测、溯”等手段,实现达标排放。土壤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清废行动”,督促企业完善落实污染隐患监测排查制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58.43吨、22277吨。同时,举全市之力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交办信访案件数量相比第一轮督察下降了55.5%。

  (五)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疫情防控精准有效。科学应对国内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反弹,适时激活应急指挥体系,落细社区排查、卡点筛查、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组建2个PCR实验室,完成首轮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稳步推进,实现全年无疫情的目标。民生事业持续推进。落实幸福德惠年度行动计划,10个方面、44项年度民生任务全部完成,十件惠民实事年内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450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8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障有力;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9000余万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投资5500余万元新建及改造39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77个中小学录播教室;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三点半”难题。双拥工作深入开展,退役军人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积极推进,补缴完成率位居长春市首位。组织文化下乡、科普大集50余场次,开展“建党百年”主题文化活动20余次。社会大局安全安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化社会面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破获大案要案32起,命案现案即发即破。深入开展安全隐患“百日攻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完成安全隐患整治整改4309项。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市级领导带头包案,办理信访事项2699件,一批疑难信访问题“案结事了”、信访群众“息访罢诉”。

  同时,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老龄委、关工委等群团事业实现新发展,人民武装、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气象、供销、邮政、石油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了一系列强基础、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持续发展,城乡环境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五年前增长33%、43%,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与全国同步跨入全面小康社会。五年来:

  ——我们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项目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影响,着力引企业、建项目、扩投资,到位内资239.5亿元,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77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17个。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创新设立并开工建设,德惠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朱城子食品建材产业园初具规模;回头客食品、才府玻璃容器、坤森天然气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欧亚超市成功引进,新东方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新校区建成使用。大力鼓励创新创业,香江物流园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国家“高新”科创企业12户;商标注册总量达4384件,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发展到7.27万户,比2016年末翻了近一番。期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争先晋位双优胜单位。

  ——我们牢牢把握农业这个根本基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牧业大市地位持续稳固,建设高标准农田69.74万亩,五大围堤等11项水利设施工程建成使用,粮食产量保持在40亿斤阶段性水平。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长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4户,其中国家级11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2450户、4050户。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德惠粮鸡”被长春市评为区域公用品牌,肉鸡产业园升级为省级产业园。获评“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国家全程农机化示范县(市)”,入选吉林省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试验区。布海镇、岔路口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完成造林499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打造“三A”标准示范村82个,创建美丽乡村18个,“净起来”的目标基本实现,“美起来”的目标初步显现。

  ——我们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这个必然趋势,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稳步推进新兴城镇建设,着力改善宜居宜业环境。以主城区为核心,着力打造米沙子、朱城子、岔路口等区域中心城镇,总体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改造德环路、迎宾街、德惠路等23条街路,新增里程15公里;铺设供水管道184.1公里,完成备用水源地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铺设天然气管道199.7公里,城区燃气用户达到4.2万户;集中供热总能力达953.2兆瓦。新建楼房258.3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6.8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农村老旧公路796.8公里,硬化公路通乡率和通村率均实现100%。实施了31项劣五类水体专项治理和水质提升项目,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禽粪污收转运处体系,饮马河刘珍屯国考断面水体历史性消劣,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代表吉林省顺利通过国家考核评估。

  ——我们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目的,竭力办好惠民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胜,3572户、7555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城镇新增就业2.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1.35亿元。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3.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7200元、4980元。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1.7万人次,发放辅具5096件。融媒体中心顺利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基本形成。竞技体育保持全省领先,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夺得159金117银99铜。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实施新建及维修改造中小学校项目138个,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点覆盖全域,医疗服务质量和疾病防控能力持续提升,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获评国家中医药先进县(市)。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安全形势平稳向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扫黑除恶成效显著、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群众合理诉求妥善解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我们牢牢把握政治建设这个首要任务,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依法履职、担当尽责,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纯洁干部队伍,凝聚奋进力量。全面履行从严治党责任,主动接受各级政治巡视巡察,认真整改存在问题,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干部作风和执行能力不断增强。市税务局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第六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持续深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平稳完成,农村土地承包“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期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财政一般性支出逐年下降;强化审计监督,增收节支4.6亿元。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减材料、减环节、减程序、减时限”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服务模式,15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八五”普法顺利开启。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如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57件、政协委员提案383件。

  各位代表,德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和省、长春市及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支持德惠振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企业少,财税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城乡发展还不均衡,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城乡功能品质有待提升;三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仍需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生态环保等领域存在短板弱项;四是政府职能仍需进一步转变,个别干部竞进意识、创业精神、履职能力与新任务新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切实改进完善,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将德惠纳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主要承载区、打造长春市域副中心支点城市的宏伟蓝图,我们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奋力谱写德惠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认真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主动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责任中体现新担当,在格局构建、动能转接、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服务长春、融入长春,全力推进“一城三区”建设,把德惠打造成为长春市域副中心。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7%左右;科创能力实现新提升,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生态文明开创新局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的战略任务是:

  (一)坚持创新发展,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融入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建设创新平台,完善创新载体,催生发展新动能,塑造经济新优势,“十四五”期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4.5%。加强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工业等领域创新,深化玉米、水稻、肉鸡优质种源和食品加工、循环经济、清洁能源、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等产业科技创新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25年企业研发机构达到50个以上。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引进、技能人才培育、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高水平建设线上线下“双创”平台,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基地。

  (二)坚持协调发展,在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融入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高标准建设北部优势稻米片区、中部农牧业循环片区、南部都市农业片区,打造现代农业、食品工业、循环经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六大经济板块”,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新支撑。坚持“核心带动、多点支撑”,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引领,以米沙子镇、朱城子镇、万宝镇、布海镇、菜园子镇、岔路口镇为重要支撑,其他乡镇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到202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千村示范”创建。

  (三)坚持绿色发展,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展绿色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增强绿色农业发展新优势,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为主板块,打造百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万宝镇长春天然气储备供应基地建设,加快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构筑森林生态屏障,推进湿地保护恢复,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十四五”末优良天气比例达到85%。

  (四)坚持开放发展,在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拓宽开放领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路径,提升服务效能,建设数字政府,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和企业生产运营环境。持续扩大开放合作,深化与天津市东丽区、浙江省建德市对口合作,联动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机制,推动各类园区、企业、项目全面对接合作。以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着力引进培育一批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到2025年末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70亿元。

  (五)坚持共享发展,在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就业创业平台,“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次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社会保险体系,动态调整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兜牢民生底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健康服务保障水平。全面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扎实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市政府班子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省、长春市和德惠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更好的成绩。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强化项目建设全程包保服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特色园区发展。细化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长春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战略合作,全力推进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做大做强循环经济。全力推动总投资9亿元的长春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二期)、总投资7亿元的吉林艺达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总投资3.5亿元的餐厨(厨余)垃圾处理、总投资3亿元的鑫冶报废机动车拆解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总投资4.5亿元的汉华汽车零部件(二期)、总投资3.2亿元的鑫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续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加力产业项目引进。坚持平台招商、产业招商,聚焦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精准对接,重点突破,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围绕加快建设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上项目,力促大唐长春二热电异地新建、风帆蓄电池生产等项目落地。围绕清洁能源产业上项目,紧盯已签约的中车建投风力资源开发项目,力争早落位、早建设。围绕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上项目,专班推动新希望20万吨反刍饲料生产项目落地开工。确保全年引进内资13.4亿元,引进外资1680万美元。加紧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行动,逐级压实项目建设全程包保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投产、入统零障碍。包保推动总投资3亿元的好兄弟EPS阻燃聚苯板生产、总投资1.4亿元的楷承建筑铁艺制造、总投资1.25亿元的恒晟玻璃加工等新建项目如期开工,全力保障鸿岩筑路材料、凯源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等续建项目快速建设,确保长春市城市LNG应急调峰储配站、才府年产12万吨高档轻量化玻璃包装容器等产业项目年内投产。全年开复工超500万元项目10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确保投资增速不低于长春市平均水平。滚动谋划重大项目60个以上,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双停”企业盘活。深化助企行动,细化包保服务,外引内联、靶向施药,力推“双停”企业重整旗鼓、重燃生机。全力支持德大公司重启植物油厂、稻米加工厂,推动德惠大曲酒厂恢复生产,确保德大粮库年内投产;力促泉德纸业破产重组成功;助力吉林城投与大合生物合作,力争年内恢复生产。

  (二)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守好稳住农业基本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13万亩以上,完成保护性耕作150万亩,集成推广应用重大增粮技术300万亩,确保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斤阶段性水平。稳步推进饮马河重点段治理工程和伊通河重点段补充工程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接续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推进千头规模以上养牛场项目建设,确保肉牛发展到12万头。统筹全市土地资源,保障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全力支持德大、德翔、阔源、吉星、佳龙等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发展,创建国家级肉鸡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生猪省级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76亿元。深入开展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规模经营示范创建,推广土地全程托管、代耕代种、土地入股等经营模式。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成年度清产核资清查任务,全面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50户、家庭农场800户。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执法水平。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打通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提升资源利用质效。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做实脱贫攻坚后评估各项工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强化常态化监测、全覆盖排查、针对性帮扶等工作,确保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动态清零。突出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高标准完成“千村示范”创建工作,打造4个示范乡镇、新创建26个示范村。扎实开展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行动,高标准完成长春市“2021—2022大规模国土绿化活动”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行动,落实“三清一改一建”村庄清洁任务,完成村屯绿化面积39公顷,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建设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

  (三)聚焦城乡建设,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不断提高城乡承载功能,提升形象品质。高起点编制全域规划。落实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保障我市发展战略有效实施。高标准推进城乡建设。统筹东西城区开发和改造,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新开发楼房4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建设项目,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实施31条街路亮化改造提升工程,消灭主城区“黑街路”;完成昌盛步行街改造,启动松柏路维修改造工程和高铁立交桥、铁路天桥维修加固工程,新建惠风路(新华街—光明街),不断提升市区道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实施县道德前公路(太兴村—新建村)改造工程,力争建设通屯硬化路60公里。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数字德惠”建设,完善“雪亮工程+”项目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社会治理精准化。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强力整治城市乱象,依法治理城市私搭乱建、小广告、随意停车等不文明行为。持续加强城市绿化美化,见缝插绿、增植补绿,完成新建街路的增绿、添花,精心打造特色公园和街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四)聚焦生态环保,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不断强化大气防治。强力推进秸秆全域禁烧,充分发挥域内生物质利用企业多、消化能力强的优势,稳步提高秸秆全量化利用率。扎实开展散煤、机动车尾气、扬尘污染专项治理,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提升。持续改善水体环境。全面压实各级河长、河湖警长责任,坚持全河段、常态化巡河,严处违法采砂行为,巩固河道退耕还河、“清四乱”成果。完成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东风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生态提升工程,实施德通街雨污管线改造,全力保障“三厂三站十六池”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不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紧盯重点排污企业,加密水质监测点位和频次,严格落实超低排放要求,确保新增沐石河大桥、雾开河十三家子国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严格防治土壤污染。持续推进“清废行动”,完善固废转移倾倒、危废监管工作长效机制,严格执行联单转移制度,确保危险废物闭环管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稳步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五)聚焦安全稳定,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平。建设平安德惠,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完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健全“三长联动”机制,建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全力支持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作用,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强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精准管控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加强“人、物、环境”监管,扎实推进疫苗接种,从严从紧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应急演练,逐步完善疫情防控平急指挥体系,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强化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能力规范化建设,压实属地、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生产措施。突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食品药品、消防、有限空间作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突出政治安全,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公共安全隐患治理和防范,统筹网上与网下、源头管控与打击处置、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矛盾化解。坚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制度,强化积案化解和重复访治理;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敏感节点期间信访维稳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聚焦民生关切,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坚持民生优先,切实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开展“春风行动”“送岗到乡”等活动,搭建人企对接平台,双向推送用工务工信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开发城镇就业岗位4000个,城镇新增就业3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次。落实人才引进和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贷款,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创建省市县三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4家。紧盯农民工欠薪问题,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及时化解劳资纠纷。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参保扩面工作,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普惠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切实提升低收入群体保障能力。认真落实拥军优属各项优抚政策,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合理诉求。提速社会事业发展。立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心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风尚,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市第六幼儿园等新建项目,完成市第五幼儿园改建、中小学校维修等项目;深入推进高、中考改革工作,适应改革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严厉整治教育“三乱”。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市中医院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市人民医院提标扩能项目;继续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充实基层卫生机构医疗力量。

  各位代表,我们将坚持普惠共享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务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启动市实验高中异地新建项目,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2.实施市传染病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

  3.新建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医疗综合楼,完善市医院医疗功能。

  4.实施迎新农贸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打造管理规范、购销两便的农特产品交易平台。

  5.建设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集中、规范、有序的专业市场,助力农业现代化。

  6.改造6个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优化区域人居环境。

  7.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500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8.改扩建农村公路27.2公里,进一步改善城乡通行条件。

  9.实施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8.1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23万亩,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粮食产量。

  10.推进“双碳”战略,利用生物质发电余热,改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20万平方米,提升供热质量、减少大气污染。

  (七)聚焦自身建设,树立勤政廉政新形象。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建设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效政府、廉政政府。

  突出政治建设。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长春市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的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严格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工作、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本的创业精神,带头发扬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干部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树形象,形成凝神聚力谋发展、全神贯注搞建设的鲜明导向。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树立“严新细实”的工作作风和“短实新”的会风文风。

  严守廉政底线。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动接受各级巡视巡察,切实整改问题、改进工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审计监督和预算刚性约束作用,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初心不改砥砺奋进,惟勤惟行谱写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长春市和德惠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实现德惠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