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7 13:38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1年1月5日在海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海阳市市长 王彦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海阳发展史上非比寻常、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按照全市经济社会“一二三四五六”基本发展思路,开拓进取、创新实干、奋力突破,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为“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主动适应、积极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良好态势。2020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7%。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35亿元,年均增长6.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年均增长8.1%;实际使用外资8600万美元,年均增长1.3%;外贸进出口90.2亿元,年均增长8.4%;城市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万元、2.2万元,分别比2015年增加1.4万元和0.7万元,我市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二)对外开放突飞猛进,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积极开展“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五年来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22次,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9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44个;引进外资项目33个,实际使用外资4亿美元。建立健全“项目代办制、重点项目首席代表、‘进解促’”等服务机制,不遗余力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60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聚力实施“人才汇海”工程,引进省部级以上高端人才80人、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210人,培育本土高层次人才49人。积极扩大国际交流,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大使论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本地化研讨会议。
(三)结构转调步伐加快,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预计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4.5:33.8:51.7。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五年总产量166.5万吨;创建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5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7个,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获得国家级茶叶大奖13项;朱吴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精心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新建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7个;新建国家级海洋牧场2个、省级海洋牧场1个,完成渔业增殖放流18.3亿单位。工业经济迈向高端。毛衫针织、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核电及新能源产业,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电435亿千瓦时;3、4号机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待国务院批准后即可正式开工建设;5、6号机组即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已集聚核电产业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形成了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运行维护、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核电产业集群。深入做好核能综合利用文章,在全国率先实现核能供热,荣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和“山东省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城市”;核能供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国“零碳”城市创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日产30万吨核能海水淡化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总投资12亿元的国家电投储能电站和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电投液流电池、电解液生产制造项目签订投资意向书,氢能储能产业即将破题。抢抓“省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机遇,先后引进了国家电投、华能、上海电力和上海电气、远景能源等海上风电及配套项目5个、总投资185亿元,其中国家电投、华能海上风电陆上运维中心已开工建设。航天航空产业,抢抓我国火箭首次海上成功发射契机,全力建设中国东方航天港,高标准规划了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一港三区”空间布局,已签约航天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00多亿元,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青岛高分中心海阳卫星科技园项目已开工建设,火箭贮存维护保障厂房投入使用,完成首枚火箭总装并成功发射。高端装备智造产业,总投资30亿元的海尔硬创国际生态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中南智能制造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筑牢了海阳工业经济新的根基。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五年来培育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4家、烟台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家,培育省级瞪羚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烟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方面,新引进建设旅游项目5个,“全域旅游”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我市荣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并连续两年荣登榜首。海阳旅游度假区顺利通过国家级复核验收。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沙滩排球世界资格赛、海阳国际马拉松等精品体育赛事7次,海阳国际马拉松获评中国田协银牌赛事,东京奥运会沙滩排球世界资格赛被授予“2019年度特殊贡献奖”,我市荣获“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商贸物流业方面,新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4个,京东、极兔、云速等快递品牌先后入驻。202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增长1.6%。金融业方面,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设立了5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54亿元、贷款余额315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4倍和1.5倍;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内,五年内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绩显著,我市被列为“山东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四)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承担的11项国家级、25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目前已完成7项,其余29项正在有序推进。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减少9个,清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21个,持续加大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通道。纵深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14个社区、16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移交和人员分流,顺利完成首轮公开竞聘工作。营改增工作平稳落地,公车改革顺利完成,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海阳模式”走在烟台前列,“交房即办证”经验在烟台推广。积极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已入驻创业实体540家,双创大厦入选2020年山东省创客空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小升规”企业82家、市场主体6.6万户,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品质城市建设日益精进。稳步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楼79.8万平方米,五年累计化解房地产库存119.8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整治改造10个、27.6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管道40公里、排水管网51.9公里、输电线路206公里,220千伏观星变电站和110千伏行村变电站投入使用,新增城市供暖面积15万平方米。我市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徐家店镇、辛安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海阳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通过验收,口岸查验部门全面进驻,通关环境、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文莱高速建成通车,莱荣高铁开工建设,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丹东线海阳段等重点交通工程进展顺利,立体化交通格局日趋成型。“四好农村路”完成率100%,农村通户道路建设面积922万平方米,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累计完成重点水利工程215项,改建自来水管网村庄176个,治理骨干河道91.7公里、乡村河道276公里,市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实现全覆盖;改建变压器212台、改造线路74.6千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有力保障。全市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累计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新打造文明示范街690条、文明示范路230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4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10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17户、改厕7万座、生活污水治理村庄174个;完成造林面积8.4万亩,打造绿化村庄630个,连年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居前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案件全部整改销号,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380家,取缔燃煤锅炉252台,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烟台市首位。东村河入海口臧家断面、富水河南泊子断面、碧城河等生态治理工程全部建成,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关停所有露天开采矿山,修复山体26处。加大伏季休渔期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严肃开展“净滩行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大棚房’问题清理、违建别墅清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市海洋、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持续推进。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落实扶贫措施,全市43个省级重点村、46个烟台市级重点村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服务持续优化。高质量完成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活动,被国务院授予“第四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人民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内科病房大楼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大楼主体完工,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我市跻身第二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复审和省级健康促进市建设技术评估,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辛安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全市89所幼儿园普惠率达到88.9%,新育才中学、新实验小学、新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新实验中学完成建设任务,塑胶化改造学校运动场地32处。文明创建工作绽放活力,创建“全国文明村”3个、“全国文明家庭”1户,荣获“中国好人”“央视十大暖新闻人物”称号各1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策划特色线上线下文化活动2800余场,《山东海阳嘴子前墓群文物保护规划》通过国家审批,赵疃地雷战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雷战纪念馆荣获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高质量完成了《海阳市志(1978—2010)》编纂工作。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12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救助保障与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医保基金监管水平持续提高,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有序推进,连续7次荣获山东省“双拥模范城”。社会治理持续稳固。市场监管机制日趋完善,被评为“山东省食品安全县”。宗教自查督查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拆除了违规建设的寿山寺、天籁谷等宗教场所和露天宗教造像。严格落实网格化工作机制,安全生产、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等底线工作责任层层卡实,社会安全网织密兜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审计、邮政通讯、供销气象、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检验检测、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海防建设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七)疫情防控有力有序,生产生活全面恢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第一时间建立了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带领全市上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顺利度过“防境外和重点地区输入、企业复工复产、学生复学返校、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秋季常态化防控”等考验,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坚持提高集中救治能力,确诊患者去年3月10日前全部治愈出院;累计建成标准化集中隔离点18处,现有集中隔离点和服务点仍在高效运行;市人民医院医学观察病房高标准改造完成。坚持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累计排查来海返海人员18万多人次,组织6000多名党员干部驻守防控一线,努力构建坚固防控防线。坚持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建立健全有效防控机制,加强备案、排查、转运、检测、隔离、居家等重点环节防控,突出境外和重点地区输入、重点公共场所、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领域防控,确保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坚持提高疫情应对预警能力,疾控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三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检测境外和重点地区人员、“应检尽检”人员、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等共计28万份;新建13处乡镇卫生院“哨点”全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全员核酸检测桌面推演,提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着手开展疫苗采供和接种工作,全面提高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坚持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驰援湖北的两位医务工作者圆满完成承担任务,顺利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和省、烟台市疫情防控专项检查;承担烟台口岸境外航班集中隔离任务的服务点已改造完毕。
(八)政府建设纵深推进,职能转变巩固深化。进一步健全了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监督,按照法定权限履行政府职责,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各项规定,严厉整肃各种“中梗阻”现象,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海阳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广大老同志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更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海单位、驻海部队和关心支持海阳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稳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新兴产业培育尚需时日,新旧动能转换还没有全面起势;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创业创新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五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仍需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烟台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经济社会“一二三四五六”基本发展思路,大力强化支撑要素建设,培育隆起核电及新能源、航天航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毛衫针织、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集群,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筹社会与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实力进入烟台‘第一方阵’、开放活力跻身胶东一流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力争全省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学赶全国先进”的奋斗目标,将海阳建设成为具有英雄气质、浪漫情怀、开放精神、精致品位的新时代现代化滨海名城。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八大名城”建设:
(一)瞄准“基础坚实、业态丰富”目标,打造绿色能源名城。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力争海阳核电站3、4号机组获得核准开工。稳步扩大核能供热范围,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积极推进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市和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全产业链综合利用基地。充分发挥海上风电已规划获批14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带动效应,协调推进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积极保障华能、国家电投、上海电力、上海电气、远景能源等海上风电及配套项目建设,着力将海上风电产业打造成为集“叶片、塔筒、电缆、风机制造、运维研发”于一体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引进一批制氢、储氢及氢能应用产业项目,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将海阳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
(二)瞄准“链条完善、产业集聚”目标,打造航空航天名城。聚焦海上航天发射、星箭研发制造、高端装备配套、空间信息应用、航天科教文旅、“航天+”创新体系六大方向,持续推动海上常态化发射,按照“一港三区”规划高标准打造东方航天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国首创的军民融合商业发射基地,将东方航天港建设成为国内首个、世界一流的海上发射母港及国际级商业航天产业中心。
(三)瞄准“要素富集、融合发展”目标,打造开放活力名城。抢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积极推动莱荣高铁、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着力将海阳打造成为胶东半岛“通衢之地”。充分发挥海阳西临青岛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青岛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设备等领域的产业转移,突出抓好中南智能制造、海尔硬创两个产业园项目,打造海阳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大双招双引、经贸合作力度,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密切联系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区域,加强与日韩欧美等国家合作,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往来,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瞄准“底蕴深厚、别具风情”目标,打造文旅康养名城。接续发展文旅产业,精心承办高规格文旅赛事,进一步擦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充分整合我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提升对外吸引力;充分整合滨海文旅、陆上文旅、航天文旅等优势资源,深入挖掘海阳文化内涵,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名城。依托海阳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积极布局高端康养,进一步做好“文化+康养”文章;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示范县”试点改革,构建“县强、镇活、村稳”的三级健康服务体系;促进海阳与烟青威区域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海阳医疗康养品牌。
(五)瞄准“海陆联动、产业丰富”目标,打造海洋经济名城。深入实施进军蓝海战略,在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上走在烟台前列。做大做强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牧场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全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海阳港东港区建设,打造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综合性港口示范区。建立涉及河口、海湾、滨海湿地、海岛等多层面的协同保护机制,大力实施涉海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制度,严控非法围填海、非法海水养殖,持续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六)瞄准“山青水秀、产业兴旺”目标,打造绿色生态名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海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开展绿色海阳建设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的集群化、品牌化、规模化、生态化、智慧化发展水平,努力建设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示范城市。
(七)瞄准“政务高效、服务优质”目标,打造创新创业名城。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支持5G基站、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海阳”质效。矢志不渝招才引智,力争五年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名以上。深入开展“招研引技”,引导“毛衫针织、电子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争获得烟台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0项以上;积极引导企业申报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海阳双创大厦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政务“上云上网”“一网通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浓厚亲商氛围,厚植“双创”沃土。
(八)瞄准“品位精致、包容和谐”目标,打造幸福安康名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持续抓好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充分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提高特殊群体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持续推进校园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优质均衡教育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防控化解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纵深推进双拥共建,努力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强化法治海阳、信用海阳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2021年政府工作重点
2021年是进入“十四五”、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全市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培育战略产业,奋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大力发展核电及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现有核电及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为早日建成国内最具特色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提供强大支撑。海阳核电站,在服务好1、2号机组安全稳定运营的基础上,力争3、4号机组年内核准开工。国家电投、华能海上风电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远景能源海上风电产业园和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年内实现投产达效。核能供热二期工程,供暖季前完成新老城区核能供热主管网建设,实现“零碳”供暖。海水淡化项目,争取年内开始场地平整和基础设施施工。力促国家电投储能电站、国家电投液流电池和电解液生产制造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大力发展航天航空产业。持续提升常态化发射保障能力,进一步固化海上发射标准、流程和机制,圆满完成2021年发射保障任务。年内,力促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指挥大厅、青岛高分中心海阳卫星科技园、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齐鲁研究院海阳分院加快建设,建成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技术厂房投入使用。持续深化与国有重点航天院所和民营优势航天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星箭应用领域延伸,形成海阳航天产业发展新优势;年内完成鲁东大学海上航天技术创新海阳分中心建设和航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搭建工作,为航天航空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资金保障。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在推动方圆集团、海阳中集来福士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加快两大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其中,海尔硬创国际生态产业园年内完成17万平方米厂区建设;中南智能制造产业园年内完成12万平方米的主体施工,入驻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发展毛衫针织产业。精心举办海阳国际编织艺术节,持续提升“海阳毛衫”品牌影响力;依托毛衫创新产业园、针织毛衫设计研发中心两大平台,加快推进毛衫针织产业向高端化升级、向“微笑曲线”两端持续发力。
(二)聚力实施“双招双引”,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聚力实施招商引资。抢抓各类产业链重构的窗口期,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盯紧青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日韩等重点国家,围绕“核电及新能源、航天航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毛衫针织、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全方位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年内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5个。聚力实施招才引智。持续实施“人才汇海”工程,加大青年人才、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招引力度,年内引进各类人才800人。聚力提升“双招双引”竞争力。加快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破题,用足用好海阳“背靠烟台,拥抱青岛”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海阳作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作用。莱荣高铁,确保6月底前完成全部拆迁任务,9月底前完成建设用地组卷;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项目,年内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和立项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大动脉。
(三)纵深推进深化改革,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22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发展扩面提质、竞相迸发。持续抓好“放管服”“一次办好”、行政审批、人才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园区发展质效。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要素。深化农村改革,做好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和省级农村集体产权股权质押贷款、农村改革试验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用足用活创新券、科信贷等普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加快企业“机器换人”步伐,打造行业“隐形冠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
(四)纵深推进经略海洋,培育创造蓝色经济新优势。加快推进海阳港东港区建设,发挥一类开放口岸优势,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渔港功能,年内完成东海渔港升级改造,力争凤城渔港升级改造工程获得批复。坚持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海洋牧场,加快实施“百箱计划”,恒源海洋牧场年内完成观测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海洋一产效益。加快以海阳中集来福士为龙头的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实现突破;依托“海洋旅游、胶东民俗、渔家风情”,进一步丰富海洋旅游度假内涵。持续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增殖与修复工程,年内投放渔业资源苗种3亿单位以上。全面落实“湾长制”,保障海水长清、海岸长净。
(五)坚持创新融合发展,不断增加服务产业新内涵。旅游业,以市文旅集团为牵引,充分整合滨海体育、红色文化、乡村民宿等优势旅游资源,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力争7月份山水盛典大型表演秀举办首场演出;加大旅游项目引进力度,年内力争星际海岸、航天文旅等项目签约落地。精心举办仙境海岸·海阳马拉松赛、全国沙滩排球冠军赛等体育赛事,进一步擦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大力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城乡物流快递配送布局,改建市级快递共配中心、市级仓储物流中心各1处,路港物流项目冷链仓储库、配套服务中心、交易大厅年底前投入使用;大农云谷批发市场年内主体封顶,碧城花园菜市场年内建成。规范提升餐饮市场,高质量打造餐饮示范店、示范街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着力培育圣士达科技、金奥环保科技、佳合塑胶科技等一批上市潜质企业,做好大地牧业上市辅导工作,努力实现我市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六)纵深推进品质城市,加快塑造城市发展新面貌。不断提升品质城市功能配套。高标准完成城市管理系统5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快速推进城市景观、交通路网、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新建、续建、改造7项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年内新增城市供水管网15公里、供暖管网10公里、燃气管网25公里,开工建设220千伏盛竹、110千伏翔西等输变电工程。全力增强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加强新老城区绿地养护管理水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60亩。不断提升品质城市管理水平。引导流动摊贩退路入市,科学引导地摊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加强主干道两侧违规广告牌清理力度,强化主要路段的市容管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持续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管理事项“精细化”、管理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智能化”。不断提升品质城市生态环境。抓实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牢土地、海洋、矿产、森林等年度卫片执法工作,重拳打击破坏耕地、林地、湿地及侵占自然保护区、违法填海、非法用海等行为,牢牢守住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加快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年内完成5处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让海阳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七)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激发三农发展新活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年内改造老龄苹果园3万亩以上,打造示范园10个以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千亩;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新建农业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点1个。积极构建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年内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70%。持续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创新,大力开展普惠金融。改造农村公路5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点20个。建新水库增容工程年底完工。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进一步叫响海阳白黄瓜、网纹瓜、甜柿、茶叶等农特产品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提质工作,统筹推进“改厕、道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农村基础配套,让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最靓丽的底色。
(八)纵深推进民生保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抓好2021年惠民利群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全面做好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做好社会保险征缴和养老金发放工作。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力度,年内新增养老机构3家。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用心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努力营造良好的双拥工作氛围。加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力促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综合大楼、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年内投入使用。持续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落实秋冬常态化防控要求,进一步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盯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着力构建坚固的疫情防线;规范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日常防控知识宣传和引导,着力增强群众主动防范、积极参与意识;发挥好市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13处镇级卫生院“哨点”的疫情预警作用,进一步提升专业检验检测能力。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建公立幼儿园2处。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年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100%,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600场次以上。海阳电视台两频道全部实现高清播出。加快殡仪馆搬迁和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等专项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深化平安海阳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加快建设忠诚型、法治型、担当型、廉洁型政府。
(一)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着力建设忠诚型政府。把建设忠诚型政府摆在首要位置,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拥护上级党委、政府和海阳市委的决策部署,确保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法治理念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提高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增强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公信力,保证行政执法决定严格依法依规。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完善权责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持续增强政务公开实效,积极运用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传递政务信息。巩固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舆论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狠抓工作职责履行,着力建设担当型政府。坚持敢争敢抢、敢打敢拼的工作精神,牢牢树立“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发展导向,努力做到适合海阳的要积极争请、落地在海阳的要积极推进、发展在海阳的要积极带动,全力推进全市“双重点”工作,开创海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高度。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更高频次开展“进解促”活动,围绕涉企服务、流程再造、效能倍增等方面做足“加减法”,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建设廉洁型政府。持续推进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不断增强制度约束力,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四风”回潮复燃。加强审计监督,突出抓好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惩治力度,筑牢公务人员不能腐的“隔断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倡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乘风破浪;赶超跨越,更需奋力登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海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务实创新,拼搏进取、开启新篇,为实现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这一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