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年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21:02   责任编辑:wzw@2022

商洛市市长 郑光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首站就到商洛,给予全市人民亲切关怀和极大鼓舞,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六稳”“六保”各项任务。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启动联防联控和应急响应机制,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三清零”,确保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境外疫情“零输入”。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8名白衣勇士逆行出征、驰援武汉,6户企业紧急投入防疫物资生产,各行各业担当负责、共克时艰,全市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夺取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也为全省、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结合疫情防控,建成镇安县传染病专科医院,规范设立定点医院传染病区7个、发热门诊15个,建成核酸检测基地1个、实验室21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

  ——经济运行态势逐步趋稳回暖。出台稳经济、促发展系列政策举措,全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半年降幅收窄8.6、10和7个百分点。19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0亿元,占年任务的105%,42个项目建成运行,森弗大健康产业园、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盘龙药业固链补链延链项目接受了全省重大项目观摩检阅。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0个,工业投资增长19.6%,虎之翼电子科技、环亚源铜业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能20亿元。粮食喜获丰收,商洛核桃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柞水木耳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山阳天麻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岭号”旅游专列开通,“一机游商洛”智游系统和文旅惠民卡上线发行,商南阳城驿晋升4A级景区,山阳天竺山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柞水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市被评为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全省首个森林旅游示范市。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制定应对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8条措施,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等行动,1.48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1+9”防返贫致贫机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7”后续帮扶政策,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推动消费扶贫升级,认定扶贫产品1394个、销售额14.34亿元。生态、健康、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兜底保障应保尽保,1938户边缘易致贫户和1654户脱贫不稳定户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收益9.07亿元。对口扶贫协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争取南京财政各类帮扶资金7.48亿元,“三大帮扶体系”“万企帮万村”等社会帮扶成效明显。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坚定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制定推动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实施意见,率先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编,“1+8+8”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设立市、县、镇秦岭生态保护机构,网格化监管全覆盖,秦岭“五乱”问题有效遏制,柞水勘界立标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303.7公顷,营造林70.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1平方公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93.3%。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强化行动,市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7天,再创历史新高,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有效管控,污染减排“五项指标”超额完成,节能“双控”工作受到省上表彰,商南、山阳被授予全省生态建设强县。

  ——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成功获得命名,国家园林城市通过技术初验,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达标考核,丹凤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柞水营盘获评西北首个国际慢城。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双评估”基本完成。中心城市环城南线西段一期、洛南汽车客运站、商南环城北路东延工程、山阳城市运动公园等一批项目建成,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正式运行,棚改安置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5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7.14万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面积3.75万平方米。全域污水处理PPP项目启动建设,建成5G基站758个。商州、丹凤、柞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县区,洛南四皓跻身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漫川关、棣花、金丝峡、法官被省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改革创新迈出坚实步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全部上线,“一网通办”率达到94.35%。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丹凤改革试点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商洛分公司挂牌成立,国企国资、财税金融、行政执法、事业单位等改革顺利推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个,技术合同交易额1.74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盘龙药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减税降费5.69亿元,新增贷款91.0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3亿元,降低贷款利率让利1.18亿元,清欠民营企业账款5.04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58万户、“五上”企业101家,商洛陆港获评国家5A级物流企业,商洛海关揭牌开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6.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268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2.31亿元,增长9.6%。

  ——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4%,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3万人,“精准施策力保重点群体就业”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4%和7.5%。医保制度整合到位,基本养老金待遇继续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12%。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补充基层紧缺教师732名。推进健康商洛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内就诊率92.6%。地方志“两全目标”全面完成,首家智慧城市书房建成投用,花鼓戏《情怀》荣获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原创扶贫主题电影《秦岭花开》全国公映,十四运会场馆“一建三改”任务提前完成。强化风险管控和社会治理,有序推进洛南“8·6”暴雨洪涝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和37%,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七五”普法通过省上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信访“四率一占比”大幅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过去一年,市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深入推进“转作风、夯责任、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庸懒散慢虚粗”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4件、政协委员提案250件,满意率达到100%。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决策咨询、调查研究、统计、地震、公积金、气象、水文、邮政、老龄及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也极大地磨练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和斗志,全市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历史性地摆脱了绝对贫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推动“八个一批”有效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57.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县区整体摘帽,19.45万贫困群众搬进新居,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932元增加到10511元,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我们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效,如期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五年来,我们强基固本、加速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359个、完成投资4705亿元,全省首条“省市共建”的水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国首个采用PPP模式建设的丹凤通用机场正式投运,采用国际先进超超临界生产工艺的商洛电厂正式运行,投资88亿元的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20多个,培育科技型企业231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非矿工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0%。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金字招牌,4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跃居全国首位。挖掘“秦岭天然药库”资源,建成中药材基地245万亩,规模医药企业发展到16家。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成3A级以上景区4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国家四星级民宿1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五年来,我们优化生态、美化城乡,最美商洛的名片更加靓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609平方公里,营造林324.8万亩,实施城周绿化2.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9.56%,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全省领先,市区空气质量连续8年全省第一,被授予“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坚持以创促建,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中心城区6纵8横道路网络全部贯通,城市公园、公厕凉亭、休闲广场、健身步道等设施日趋完善,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共建,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创建国家重点镇12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8个,生态宜居优势不断彰显,“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品牌更加响亮。

  五年来,我们守正创新、笃行致远,改革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有序推进,信用监测排名跃居全省第三。申报立项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8项,攻克“柞水木耳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等关键技术45项,建成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个、小微企业“双创”基地10个,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1.5%。盘龙药业成为深度贫困地区首个通过IPO绿色通道上市的企业,41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引进西安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万达等11户500强企业落户商洛,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8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35.5%。

  五年来,我们根植于民、普惠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规模质量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和6.9%。各类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新建商州区第六小学、第十二幼儿园、秦韵教育城等学校81所,新增学位4.5万个,城区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市中心医院晋升“三甲”,市精神卫生中心、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建成投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更高水平的平安商洛、法治商洛建设不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奋斗历尽艰辛,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驻商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商洛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的白衣战士和每一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受多种因素影响,“十三五”和2020年部分指标未达预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县域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投资和消费增长缓慢,经济恢复的基础不够牢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各种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扎实、不深入等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未得到彻底根治,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坚定信心,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予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放眼未来,我们既面临着更趋复杂、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也有许多机遇和利好。尤其是,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内生动力、市场潜力和要素支撑能力依然强劲。国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我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促进陕南绿色循环和西安、商洛融合发展,支持商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等,都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多年来,我们狠抓项目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厚植了许多发展优势、创下了一系列“国字号”品牌,也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发挥优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挖掘生态、区位、资源、文化潜能,走生态优市、实业强市、文旅活市、城镇兴市之路,培育特色农业、新材料、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增长极,推动全市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商洛贡献。

  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特色农业、新材料、大健康、大旅游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循环发展方式更加成熟;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中心城市功能布局更优、辐射带动更强,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得到更大改善,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域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是: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5个以上。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镇安钼钨等新材料产业园8个,十大新材料产业链基本建成。围绕大健康产业链,推进“药、医、健、食、游、养”融合发展,让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字号”招牌更加响亮。坚持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新增4A级以上景区5家,力争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协同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建设资源清洁高效转化等10个研发服务平台,吸引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增强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效应。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各类消费扩容提质,培育经济增长持久动力。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扛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加速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形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取创建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中心城区空间品质和县城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加快形成城乡互补、联动互融、共同繁荣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重要节点。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各领域重大改革政策,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五年新增“五上”企业400家以上。推进外资外贸转型升级,积极争取设立商洛综合保税仓,力促商洛陆路货运口岸早日获批并对外开放。实施招商引资“头号工程”,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突出“两新一重”,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西十、西康高铁和丹宁高速公路丹凤至山阳段建成通车,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高效发展,5G网络设施实现全域覆盖,物流枢纽体系更加健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力争把商洛建成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

  ——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文化惠民”“体育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全国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2021年的主要工作部署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和7%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总产46万吨左右,单位GDP能耗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主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石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强化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全年建设市级重点项目200个,完成投资380亿元。加快推进西十、西康高铁和丹宁高速公路丹凤至山阳段、西北核桃物流园、新雨丹中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促洛卢高速公路、延长氟系列产品开发、洛南光伏农业与观光旅游等一批项目开工,做好商洛支线机场、澄商高速公路、丹宁高速镇安至宁陕段、商洛电厂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支撑大发展。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建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约束、评判等机制,引导“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土地、资金、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着力解决制约项目落地的堵点难点问题,优先支持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紧盯国家和省上各类产业政策导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用足用活各类债券资金,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速增效。

  持续扩大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紧盯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创新性成长型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开展精准对接,采取云招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节会招商等形式,招引一批优质资本、优秀企业落户商洛。全年招引项目不少于150个,到位资金不少于880亿元。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坚持补短板,实施创新驱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应用科技成果,培育科技型企业100户以上,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5亿元以上。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端饮用水产业,推动丹凤葡萄酒提质增效。坚持扬优势,聚焦区域特色,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化改造,抓好盘龙药业生产线扩建、海恩动力锂离子电池等5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坚持促融合,积极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力度,建立企业成长梯队,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10户、“五上”企业70户。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钒、钼、钨、锌、硅等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好商南五氧化二钒、洛南钼业和镇安钼钨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做好全钒液流电池及储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等项目落地实施。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策划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手机智能终端、航空智能科技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配件等项目落地,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抓好商南、山阳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牛背梁、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高A级景区创建,办好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业态,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大旅游产业增长极。支持医药企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保健产品、功能食品、健康饮品,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专科医疗机构和康养机构,策划实施一批医养综合体项目,着力培育大健康产业增长极。开展商品促销活动,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发展夜间经济和线上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回升。抓好秦岭云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优化商洛、山阳高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商洛国家高新区创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一县一区多园”方式,高标准建设县域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园区”,优化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布局和管理体系,鼓励条件成熟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经开区。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多层式、楼宇式标准化厂房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落实入园企业“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制,全年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不少于30户。

  (三)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继续加强产业帮扶,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推动宁商扶贫协作和消费扶贫全方位升级。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和措施,保障各项机制和政策体系平稳过渡。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230万亩左右,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菜篮子”增产保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发挥“小木耳、大产业”带动效应,建设柞水全国木耳产业集散地,发展食用菌3.8亿袋,新建核桃示范园4万亩、中药材基地30万亩,嫁接改造板栗7万亩。实施农业品牌点亮工程,力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示范市创建成功。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网、光纤改造升级,加快商南清油河、山阳磨沟、镇安云镇水库建设,完成二龙山水库和洛南东湖、西湖水库除险加固,修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厕、治污为重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专项整治成果,着力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村,让农村群众在一点一滴中感知变化、感受幸福。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抓好柞水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继续做好承包地流转工作,适度扩大农户生产规模。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启动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四)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快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坚决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规划,推进“数字秦岭”建设,加快建立“天地一体化”、网络化与网格化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建设一批高质量秦岭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严格产业准入清单管理,扎实开展尾矿库治理和农家乐整治,全面完成小水电整治、勘界立标任务。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成营造林60万亩。强化联合交叉检查和明查暗访,深化各类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持续巩固“五乱”整治成果。认真开展“4·20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系列活动,强化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惩戒,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抓好扬尘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散乱污”整治等工作,巩固大气环境质量,全力呵护“商洛蓝”。持续深化“河长制”,巩固河湖“清四乱”成果,落实长江禁渔十年行动,扎实做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加快全域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积极实施“田长制”,扎实开展硫铁矿治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控专项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等治理和修复,强化固体废物管理,坚决守好“一方净土”。

  坚定走好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试点,探索碳排放权交易。推进商洛高新区、洛南陶岭工业园区、柞水小岭工业产业园等园区循环化改造,启动商州、镇安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抓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力促商洛建材基地、华新洛南新型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循环发展项目尽快落地。培育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提高企业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创建行动,积极推广环保认证产品,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五)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三线一单”要求,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抓好重要功能区块、重点片区开发布局,开展交通路网、电力建设、水系治理、绿廊绿道、海绵城市、综合管沟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展示馆建成开放。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力促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启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最美公厕”创建活动,推行“四微举措”,促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启动市智慧城管平台拓展项目建设,推进市县平台互联互通。规范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农贸市场、小商小贩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整治城市规划管理秩序。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推进环城南线西段道路二期、仙娥湖片区道路桥梁、西新社区和杨峪河片区排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抓好市区老旧供水设施和丹南片区4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实施四皓公园、刘湾大桥等工程,启动市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推动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启动商洛西站市区连接线、南新街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内涝治理,加强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发展租赁住房,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积极争取用好省级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积极培育首位产业,支持各县打造1至2条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提高县域产业承载能力。抓好山阳、柞水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省级试点,争取有更多的县纳入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加快推进洛南西城新区、丹凤环城南路、山阳城区智慧停车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加强协调联动,年底前商州至洛南、商州至山阳、丹凤至商南天然气长输管线全线贯通运行。加大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提升省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建设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全面完成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扎实开展财税金融改革,推进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持续深化农村信用社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其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拓展“全程网办”和“最多跑一次”事项。加快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推行综合监管、联合执法。严格清理涉企违规收费行为,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放宽中介市场准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推进信用商洛建设。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中小微企业和电商等新型主体培育力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参与竞争,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挖掘外贸发展增长点,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抢抓订单。利用宁商、津陕对口协作平台,加强多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与东部沿海地区共建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口岸和海外展示中心、商洛海关大楼、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在商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结算、销售等功能性机构,鼓励本地企业与外企开展协作,促进外资企业深耕本地、扎根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力争超过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力争达到5400万美元。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全力保障基本民生。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深入开展稳就业精准帮扶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建设覆盖全市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医保”应用和医保电子凭证落地工作,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积极执行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和残疾人关爱帮扶体系,全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想方设法让人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深化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补齐农村办学短板,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支持商洛学院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高水平特色院校”。全面实施健康商洛行动,加快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前期工作,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建党100周年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持续扩大体育惠民工程覆盖面,全力做好十四运会两项比赛服务保障工作,为“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贡献商洛力量。

  (八)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查同防,严格来商返商人员管控,严格重要场所管控和重点人员闭环管理,严格冷链物流、快递配送各环节监管,坚决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加快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和疾控中心阵地建设,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情防控和春节期间的关爱服务,通过就地就近派送物资、生活照料、网络团聚等活动,让隔离、留守及未能返乡人员充分感受到亲情和温暖。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落实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各项要求,切实提升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粮食能源等领域风险预防处置能力。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全力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严禁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杜绝以政府投资基金、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持续规范金融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存量贷款风险防控,不断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推进金融机构稳健合规运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度,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城市消防攻坚行动,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依法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持续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积极推动军地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商洛建设,全面完成“雪亮工程”建设任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政治品格,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基石,推进依法科学决策。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全面有效执行《民法典》,健全完善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程序,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确保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支撑,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全面增强“八种本领”、提升“七种能力”,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云上办公、掌上办事”逐步走进各行各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高行政决策、行政管理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便捷化水平。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绣花功夫”落实落细每一项民生工程,用“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好每一件发展实事,使政府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期盼。

  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保障,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持续深化“以案促改”,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不当官油子、不耍嘴皮子、不摆花架子,牢记嘱托再前进、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开新局。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全年发展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发有为谱新篇,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1+9”防返贫致贫机制:“1”就是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的《商洛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9”就是配套建立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机制、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返贫管理机制等9项制度。

  2.“1+8+8”规划体系:《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个市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8个县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3.污染减排“五项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五项污染物排放下降率。

  4.节能“双控”:以省、市、县行政区域为单位,对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进行目标控制。

  5.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双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规划实施评估和风险评估。

  6.“五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

  7.“两全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

  8.“一建三改”:在市区新建一个专用排球训练场馆,提升改造商洛市体育馆、市体育运动中心球类训练馆,提升改造商州区至洛南县116公里环形公路。

  9.“四率一占比”: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信访事项处理群众满意率、信访事项处理群众参评率和网上信访占比。

  10.“非农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存在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的行为(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违规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大规模挖湖造景),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11.“非粮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指出,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12.“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3.“四微举措”:微服务、微改造、微变化、微创新。

  14.城市更新行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对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抓紧进行挖潜提效,提升功能品质、释放发展活力,将存量片区打造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