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21:15   责任编辑:www
2022年2月11日在宜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夏明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宜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富成效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严峻考验,面对“补回来”“追回来”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宜昌市委工作要求,聚焦“干在实处、勇当标杆、开创新局”,主动作为,加压奋进,交出“全年精彩”答卷,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再创新高,总量突破800亿元,稳居全省前列、宜昌第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36.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3.9亿元,增长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9亿元,增长29.8%。连续6年蝉联赛迪全国百强、居第77位,跻身中部百强第14位。
——产业发展实现裂变式突破。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速抢占新能源赛道,成功招引兴发电池关键材料、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新洋丰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等一批100亿级、50亿级的新能源项目,推动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裂变升级、融合聚集,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加速形成。
——区域协同实现开创式合作。加快融入“宜荆荆恩”南翼阵列,联手当阳、枝江、松滋谋划成立“当枝松宜”百强县域集聚区协同发展联盟。启动宜都·松滋“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总投资340亿元的47个首批合作项目落地开工。
——营商环境实现引领性创新。高质量完成104项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财产行为税一体化纳税申报、用能联动报装、不动产登记“一事联办”、企业财产保全担保联动5项改革入选全省先行试点,数量全省最多。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第70位。
——人民生活实现大踏步前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44514元、26046元。城镇新增就业8483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标准再度提高。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3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入选202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快速增长,增速高于省市、好于预期。财税质量稳步提高,税占比达到81.9%。工业经济量质齐升,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0.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31.3%。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2.3亿元。6家企业上榜全省制造业民企百强。位居中国工业百强第72位、全省第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34.8%。柑橘、茶叶两大产业入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连续十三年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6家。全年接待游客达到42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3亿元、292亿元,分别增长15.2%、20.1%。落实减税降费3.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总量达到5.57万户。
(二)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抢抓国家战略和省市区域布局调整机遇,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新签约亿元项目88个,其中100亿级项目4个、50亿级项目2个。星兴蓝天、华阳化工、华昊新材料、苏强格等61个亿元项目建成投产,万达综合体、容汇锂电等72个亿元项目加快建设,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从签约到进场施工仅用23天,创造了项目建设“宜都速度”。“一区四园”提档升级。高新区扩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准,面积扩大至17.23平方公里。化工园一期基本建成,危废处理中心建成投运。双创中心、人才公寓加快推进,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杨家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全面启动。要素保障强劲有力,争取建设用地4678亩、林地指标3792亩。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第43位。
(三)聚力改革,破冰前行,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111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首设“办不成事”窗口,首推“周日不打烊”服务。全省首创信用培植工程,协助28家企业新增贷款1.82亿元。启动全国基层商会改革试点。国家“100+N”开放协同创新试点加快推进,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宜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评估。东阳光重组人胰岛素2个品种纳入国家药品集采。获批一类创新药2个,宜昌最多、全省领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新增科创“新物种”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9%。荣获全省科技创新优秀县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0.3亿元,增长63.1%。利用外资3920万美元,总量宜昌第一。
(四)统筹兼顾,融合并进,城乡面貌持续焕新。加快“北接、南联、中优”策略落地,城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积极融入宜昌“东进”战略,宜都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江城大道宜都段、清江三桥加速推进,红花套过江通道完成方案征集。启动城乡建设和交通五年攻坚行动,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G318改扩建一标段建成通车。完成宝塔路、名都路、国商一路改扩建工程。整治背街小巷30条,拆除违建2507处、10.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3.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6个,开工棚改房329户。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个。“车共体”加快实施,新增共享车位5121个。新建通村水泥公路4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95公里。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成功申报总投资133亿元的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EOD项目,成为全国首批36个试点县市之一。
(五)重农固本,全域竞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投资1.9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40个,建立柑橘品改示范基地5000亩、精品果园示范基地5000亩、优质茶基地1.2万亩。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产业化联合体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清江鲟鱼谷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柑橘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建成营运。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宜都宜红茶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精品蜜柑订单销售模式获央视《中国新闻》头条推介。红高片区入选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措施全部落实,201名驻村干部实现驻点全覆盖。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三方评估。
(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两江一河”退捕禁渔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全面竣工,完成投资12.4亿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同比下降5.7%,空气优良率达到91.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62.1%,同比上升20.8%。新增全国绿色矿山1座。森林覆盖率达到63.8%。入选全省首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县(市)。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第54位。陆城荣获省级生态乡镇,新增省级生态文明村5个。
(七)坚守初心,倾情倾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保持在80%以上。新冠疫苗接种人数达到76.2万人次。“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面消除。陆逊中小学、国悦府幼儿园建成招生,市一中南校区教学楼竣工投用。省人民医院宜都医院、宜都医院枝城院区双双挂牌,医共体信息化上线运营。市中医院业务综合楼建成投用,完成8家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宜都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开放,市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市民活动中心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市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隆重举行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生动展现党的百年辉煌成就。民俗情景曲话《守敬两江》入选第四届湖北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宜都梆鼓《酸甜变奏》、快板书《情暖严家滩》荣获“楚天群星奖”。汪周雨成为宜都首位奥运冠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评估验收。市档案馆创成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获评全省“扫黄打非”示范市。入选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第20位,居全省第一。
(八)政治引领,务实重行,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提案90件,办结率100%。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化工园区定制公交、学生课后晚托、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实施意见,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清廉政府建设纵深推进。
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慈善救助、防震减灾、气象、水文、粮食、供销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社科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年来,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顶压前行,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建言献策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宜单位、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宜都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在奋力前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不够仍是宜都最大实际,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医疗、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还存在短板弱项;营商环境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还需要持续加力;政府服务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班子履职的第一年。展望新征程、迈向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要因势而谋、乘势而上,以更加全面的“稳”、更高质量的“进”,闯关过坎、再续精彩,奋力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宜昌市委“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和市委“23456”总体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产业能级跃升,构建更新经济体系
加快产业裂变升级。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入实施“双千双百”工程,重点提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抢跑新能源赛道,重点推动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双轨转化,加快兴发电池关键材料、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新洋丰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等支撑型项目建设,打造涵盖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链条闭环,确保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值突破650亿元。实施生物医药攻坚行动,支持东阳光生化制药、长江药业创新发展,加快创新药、仿制药研发,推进甘精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一期项目扩能提产,二期项目年内投产,确保东阳光宜都基地转化新药品种10个以上,加速建成全国重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持续攀升,加快苏强格二期建设,力争引进10家高端液压装备、工程机械配件等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联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抽水蓄能电站、氢阳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用好双创园区平台,大力招引、培育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持续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抢抓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机遇,扎实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滚动实施、压茬推进新一轮工业技改行动,确保技改投资突破180亿元。大力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促进兴发、宜化楚星、新洋丰等涉磷企业技改扩能、提档升级,确保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65%以上。纵深推进“两化融合”,支持东阳光、丰岛等企业加快建设无人生产线、智能车间,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
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全方位融入宜昌大旅游格局,推动青林谜镇创成4A级景区,启动国家柑橘公园、宋山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4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左右。高标准通过荆楚文旅名县验收,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万达广场、鲟龙湾等地标型项目建设,推动雅斯、嘉木醇等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业态创新。深度参与“江海铁”中西部联运新通道建设,推动枝城港、红花套港改造升级。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促进“个转企、企进规、规改股、股上市”,确保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限上商贸企业13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资质以上建筑房地产企业4家,市场主体实现提质增量。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华昊新材料、天宜机械、永鑫精工、华迅智能、仝鑫精锻、华阳化工等企业上市步伐,力争运机机电年内北交所上市。实行“直通车式”惠企政策服务机制,推动更大范围“免申即享”,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
(二)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培育更强发展动能
开足马力招大引强。坚持大员上阵,尽锐出战,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实现项目数量、体量、质量新突破。健全招商引资“五个一”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大比武,推动短流程炼钢、光伏玻璃、电解液等重量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项目10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3个以上,到位资金不少于330亿元。
坚定不移扩大投资。建立重大项目市级领导领衔、梯次推进机制,坚持周督办、月调度、季拉练,强化在线监测、挂图作战、清单推进,实现开工到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市直部门对上争取、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比亮晒”评价机制,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的责任。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6个,确保容汇锂电、友源实业、氢阳新材料等99个项目建成投产。
全力以赴强化保障。启动化工园二期建设,加快化工园区热电联产、磷石膏资源集中库项目建设,确保综合服务区一期建成投运。加快化工园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园区智慧平台。推动“宜都·松滋”1000亩“飞地园区”建设。统筹用地、用工、用能、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抓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力争全年获批建设用地不低于25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0亩,争取林地定额2000亩以上。引导证券、银行等在宜设立分支机构,力争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430亿元、350亿元。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努力提高园区经济密度、投入产出效率。
(三)优化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更广范围合作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划定“三线”,实现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全面实施“北接、南联、中优”发展策略,在拓展城市骨架中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破题开篇、发力见效。加快融入宜昌中心城区,高标准谋划“红花新城”,打造全面融入宜昌主城区的“桥头堡”。深化“当枝松宜”百强县域集聚区协同发展联盟协作,强化发展战略协同、体制机制对接、基础设施互联、区域市场互通,推动化工产业聚集园区、焦柳铁路-枝城港-车阳河港多式联运等首批合作项目建设,打造宜都·松滋“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争当全省首个全国百强县域集聚区“领头雁”。
构建立体交通骨架。实施城建交通五年攻坚行动,促进路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推动宜昌至涪陵高铁靠近宜都布线设站,加快宁通物流疏港铁路建设。完成红花套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启动枝城长江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加快清江三桥、西互通生态廊道建设。实施G318二标段、S254绕城段、S225改扩建项目,加快呼北高速、宜来高速宜都段建设,确保江城大道宜都段建成通车。加快全域公交建设。
推进城镇提能增效。推动“中优”策略落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打造“城西三江新城”“城东半岛新城”,创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实施路网畅通工程,打通“断头路”4条,建成人行天桥2座,新增城区路网5公里、共享停车位5000个。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提升老旧小区60个、背街小巷60条,完成强弱电改造5公里。实施“颜值提升”工程,加快“两江一河”滨水治理及鲟龙湾公园、“三龙”公园建设,建成口袋公园4个、营造城区街景5处。高质量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扩面,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深入开展“清违行动”,确保拆违5万平方米。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推动交通卡口智能化改造、物联网汇聚平台、智慧停车一体化等项目建设。
(四)持续强化科创能力,打造更优创新生态
加快科技创新赋能。深化国家“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创成国家创新型县(市)。主动融入“宜荆荆恩”科创走廊建设和宜昌区域科创中心布局,加快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力争全国科技百强持续进位。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20%。支持市档案馆争创国家级示范数字档案馆。
紧抓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确保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以上。实施高端研发机构共建行动,支持东阳光、土老憨等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规上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超80%,加快主导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效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打造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孵化平台。确保新增宜昌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家。
打造人才集聚洼地。聚焦“全省一流、县域示范”目标,出台宜都人才政策升级版,最大限度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加强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主动对接三峡人才集团,建设完善各类人才库。推进政策落实落地,持续深化“两江英才”工程,力争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100名以上。强化科技金融支撑,用好用活科创贷、人才贷。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建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绘就更美乡村画卷
发展壮大现代农业。聚焦柑橘、茶叶、畜牧、水产、道地药材、粮油六大产业链,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确保新增宜昌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企业达到4家,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60亿元。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叫响宜都蜜柑、宜都宜红茶等特色农业品牌,新增“两品一标”3个。加快国家柑橘公园、清江鲟鱼谷建设,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柑橘标准园1万亩、品改园5000亩、优质茶示范园5000亩、宜红茶出口示范基地1万亩。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基地1万亩。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加快乡镇乡村振兴规划编制。高标准推进红高片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加快申报国家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重点县,建成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4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减量、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持续实施6个片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电气化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供水供气“双保一扩”,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公司化改革。新改建农村公路130公里,建设“美丽宜道”100公里,稳步推进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加快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产业、就业、消费、金融帮扶,助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选派计划,培训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00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大村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负债40万以下的村实现债务全部清零。全力做好对口帮扶长阳县各项工作。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更大市场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完成国家、省重大改革和试点任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国通公司争创AA+信用等级企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统筹推进医疗、综合行政执法、供销、殡葬等领域改革。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布局,主动对接宜昌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强文旅产品推介、农产品展销等交流互动,扶持小微外贸企业抱团开拓市场。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出口备案企业15家、出口实绩企业7家,培育销售过千万元跨境电商企业2家以上,确保实现进出口总额46.4亿元、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新25条”。推动用能联动报装、免申即享等5项全省先行试点改革事项走深走实。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化“六多合一”“标准地”“一业一证”“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扩大评定分离改革成效,常态化运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加快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持续深化“双千”服务,推动“坐等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切实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建立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责制度,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大力营造办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决问题靠法治不靠关系的社会生态环境。
(七)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厚植更靓生态底色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能耗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力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5%以上。积极发展装配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交通领域磷石膏产品替代使用。加快创建“无废城市”。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确保达标率60%以上。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持续强化污染防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管控,深入开展“一控两禁”行动,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快华新废气超低排放改造、东阳光废气有机物治理等项目建设,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保护,实施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确保清江、渔洋河等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化工园清污分流改造,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严控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化工企业腾退土地修复治理。坚决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
全力保护长江生态。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巩固非法码头治理、长江禁采工作成果,加快实施“两江一河”PPP、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EOD项目,高标准建设长江、清江生态廊道。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山长制。深入贯彻《湿地保护法》,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南桩桥湖、贵子湖、龙湖等生态湿地建设,完成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中期建设评估。统筹抓好天然林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湿等工作。加强林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创造更好品质生活
全面深化文明创建。对标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标准,健全常态化文明创建机制,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重点开展城乡环境提升、市容秩序整治、公共服务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扎实抓好农贸市场、户外广告、电动车、文明养犬等专项整治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时代新风、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巩固“人情风”治理成果。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宜都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和宣讲活动,建设宜都好人馆,打造志愿之城、好人之城。统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落实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加强稳岗、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新增城镇就业7200人。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做好社会救助兜底,加强低保精准管理,加大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力度。启动西湖路公租房小区建设,确保夷水路、三江新城四期、枝城永彬三期等项目建成交付,新增保障性住房1500套以上。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各项政策,推动乡村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推动化工园区定制公交稳定营运,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燃气下乡等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
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落实见效。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开展新一轮“市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启动杨守敬中学、陆城一小综合楼建设,加快推进市一中、市二中改扩建项目,确保红湖、天赐龙庭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力办好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争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织密扎牢疫情防护网。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推动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市人民医院门急诊传染病楼、市疾控中心建设,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整体迁建。深化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成陆城社区卫生室6个,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1个,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医。深入开展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落实新的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博物馆新馆布展搬迁,确保图书馆晋升国家一级馆、体育场建成投用。加快松木坪、枝城、姚家店公共文化馆站建设,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作艺术精品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廉政文艺直通车等惠民活动。启动重点文物建筑修缮工作,加大万里茶道宜都段申遗力度,推进城背溪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抓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确保净增文化企业3家。积极备战省十六运会,力争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全市“情指勤舆”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大安全格局。深入实施“筑堡工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强化小区物业管理。深化全省“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快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大力开展治超治限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实现“一无四降”。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
各位代表!展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必须以必胜的信心、拼搏的勇气、战斗的姿态,矢志不渝、躬身实干,奋力有为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坚持对党忠诚第一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把忠诚担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中。
坚持依法行政第一准则。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施政、依法履职、依法用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实干担当第一导向。时刻保持奔跑状态、奋斗姿态,拿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坚持以学提能,以学促干,锻造铁肩膀,练就真本领,争当主攻手,勇做排头兵。始终保持“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精气神,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攻最难的山头。全面落实容错免责和激励机制,真正让奋斗者吃香、懈怠者遇冷、平庸者出局。
坚持清正廉洁第一底线。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政府系统政治生态建设,着力打造清廉政府。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发展信心、升腾发展气场,拿出敢为人先的闯劲、力拔头筹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