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2年江陵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19 21:25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1月19日在江陵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江陵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李先刚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江陵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上下努力拼搏、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较好完成了县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江陵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五年来,我们保持定力谋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

  重因素叠加影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8亿元、增长34.7%,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69亿元、5.1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1%、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战略地位明显提升。煤制气、煤化工和物流产业纳入省级战略和省级重点项目实施,总投资460亿元、一期投资123亿元的华鲁恒升荆州现代煤化工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刷新了全市单体投资最大项目的历史。园区平台持续夯实,完成“去筹转正”和化工园区认定,率先在全省完成扩区调区。区位优势逐步放大。浩吉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江陵设站,煤炭储配基地、中航物流、华港能源等一批标准化码头建成运营,监江、枣石、沙公高速建成通车,境内国省干道全面优化,荆州机场快速通道建成开通,“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已经形成。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结构加快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31:34:35调整为28:31:41。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83%,黄桃、吊瓜、稻虾、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5家,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896家。大力推进品牌经营,“两品一标[1]”认证产品达到23个,三湖黄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江陵金菊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成功引进项目108个,其中建成投产89个。招大引强取得突破,华电江陵电厂、中化农业、中国供销等一批央企国企

  项目在江陵落地投产。坚持培优扶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8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8家,纳税过百万元企业达到39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达到6家,市级以上“两化融合[3]”试点示范企业达到35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落实各类扶持资金12.88亿元,盘活困难企业30余家。第三产业稳步发展。预计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300万美元、增长123%,电商企业达到111家,网上交易额年均增长20%。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补短板,三大攻坚连战连捷。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22亿元,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608户、3820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深入实施“1234”护江行动[4],大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和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建成66公里沿江沿堤绿色走廊,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持续开展“绿满江陵”行动,新增造林面积14.7万亩,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2%,获评全省河湖长制示范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现预期目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扎实推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妥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连续11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21个,“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5]”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和重复访治理,在全省首批创成全国信访“三无”县。

  五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抓改革,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省级试点,8972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审批事项减少178项,审批时限压缩80%,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实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更大力度简政放权、清障除弊。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完成殡葬综合改革全国试点和“厕所革命”省级试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市场主体净增6747户,市级以上创新机构达到32家。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成功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6]“小巨人”企业1家。五年来,我们统筹全域强基础,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创成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和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完成东大门、北大门改造和堤顶公路、仙鹤路北延贯通等道路建设,城市门户更加靓丽、城区路网加快完善。实施“拆墙建绿”和内荆河综合治理,完成龙渊湖公园、西湖公园和人民广场提档升级,不断完善供水、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县城承载力、发展力、竞争力明显提升。所有乡镇管理区集镇更新升级,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等次。建成镇安寺220千伏变电站、改造农村电网408公里,实施20万亩高标准农田

  长23.9%、达到1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3:47:40。具体目标是:1.县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着力打造工业强县、新兴产业强县、交通物流强县,建设全省县域进步最快的实干江陵。抢抓省级战略等机遇,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引领,推动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大项目汇集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做强平台“硬支撑”。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实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再拓50平方公里,并纳入国家规划,着力打造国家能源保障节点、全国煤炭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示范区。做大项目“蓄水池”。竭力全方位招商,力争签约引进项目210个以上、合同投资额达到1200亿元以上。精心谋划项目,围绕中省市产业布局、资金投向,力争每年储备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优质项目。强化项目服务,全力推动华鲁恒升现代煤化工基地、武松高速、观音寺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建成达效。做优产业“生力军”。充分挖掘现有产业发展潜力,推动企业技改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着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到2026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达到2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5家、过亿元企业达到30家,规上企业超过150家,本土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2.改革创新实现更大突破。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落实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打造发展新高地。加强重

  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发区体制改革、国有农场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形成推动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成果。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新兴产业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力争实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科技创新孵化器“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打造科技创新强县。加快建设数字江陵,探索数字产业化,加快产业数字化。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始终站在市场主体的角度想问题、定政策、作决策,倾力构建“清白而不疏远、亲切而不逾矩”的新型政商关系。3.绿色发展实现更大进步。坚决践行“两山”理念,呵护好江陵的蓝天碧水净土,建设生机盎然的健康江陵。厚植绿色生态。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完成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筑牢长江生态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考核段面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力争绿化覆盖率达到25.6%。发展绿色产业。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加快主导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强县。倡导绿色生活。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鼓励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监督,

  形成人人参与、多元共治格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着力打造最爱运动健身城市。4.城市能级实现更大提升。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智慧城市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到202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实施城市扩容工程,推动城区向新G351延伸,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加快与荆州中心城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强化在产业、交通、创新上对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支撑。实施城市提能工程,积极推动老城区改造提质、城北新区加快建设和特色小城镇竞相发展,实现功能互补、整体提升;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建设美丽城市。实施城市提升工程,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韧性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增强“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全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网络强县,建设有品有位的智慧江陵。5.乡村振兴实现更大作为。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6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超过50家,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业强县。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全域旅游强县,建设千里愿来的美丽江陵。6.民生福祉实现更大增进。坚持不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力争到202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316元、34476元,年均分别增长10%、1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险、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救助、重点人群保障服务体系,力争社会保障人人享有。紧盯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短板弱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建设充满温度的幸福江陵。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陵。2022年的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2.7%、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为政之要,贵在落实。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定不移大抓工业经济,筑牢发展底盘1.实施产业发展提质行动。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不动摇,抓总量、优存量、扩增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条“无中生有”。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1+2+3+1”产业体系[9],精心编制产业图谱,着力招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头部企业,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坚持以项目落地论英雄,打造专业化招商团队,强化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回归招商,建立招商引资重奖机制,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6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投资额450亿元以上,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和利用外资水平。推动传统产业“有中生优”。大力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引导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力争完成技改投入4亿元以上。推动优势产业“优中育强”。抓好企业梯次培育,深入实施“三品”战略[10]、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骨干企业

  培育工程,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6家以上。提高经济外向度,力争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综合指数。2.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积极对接争取项目。瞄准国家政策动向、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加强项目策划和争取,建立完善项目争取考核机制,力争向上争取资金25亿元。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项目推进“逢八会办[11]”机制,常态化开展集中开工、项目拉练等比拼活动,完善从项目签约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服务链条,力争月月有项目签约、月月有项目开工、月月有项目投产。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力促投资过10亿元的星昊生物、中储粮物流加工和投资过亿元的申达电器二期、新元素二期、金瑞景生物、众一生物、荣祖机械、博城公路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旺能电厂和投资过亿元的华伟制衣、交投致远新材料、辰冠食品、新铭生物等项目建成达效。3.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坚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江陵发展的最强竞争力。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推进综窗改革,扩大综窗受理事项比例;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

  完善自助服务体系,打造惠民便企的政务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民商事调解中心,制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打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建立“店小二”优选快派常驻制度,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全面优化惠企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政银企活动,设立产业基金,着力提升金融信用环境指数,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积极推进“江陵英才”集聚工程,力争引进高技能人才20人以上,围绕六大产业链力争各引进1名行业领军人物,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工业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促发展的“驾辕之马”。我们将以工业振兴崛起为使命,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像拼命,视营商环境为生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坚决打赢江陵工业经济发展的“翻身仗”!二、坚定不移推进省级战略,做强产业支撑1.壮大特色产业。坚持规划引领,力争完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扩区调区15平方公里规划编制,完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挥华鲁恒升、华电、湖北能源等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谋划和落地建设,力争引进百亿级的“头部”企业。支持合聚高分子等企业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动江恩新材料、合聚高分子二期等项目加快建成,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创造力、有竞争力的高新材料企

  业。发挥荆州煤港、中航物流等资源优势,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利用,争取设立煤炭交易中心,支持煤炭储配基地创建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铁水联运大宗商品物流基地。2.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发展能级,进一步健全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整合资源、适当授权,增强统筹发展能力,释放经济主战场活力。为确保华鲁恒升等重大项目如期建成投产,投资20亿元以上,建成开源大道、恒升路、华鲁桥、荆岳渠、恒升渠等项目,加快建设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园区特级消防站、综合管廊一期、鹤鸣路改扩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九通一平”配套,加快打造功能完备的绿色园区。提升园区软环境,实施“互联网+园区”工程,建成应急指挥中心、智慧停车场等项目,提升园区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建成众创空间,提升园区服务能力。3.强化要素保障。完成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专项债券10亿元以上,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加强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力争项目签约即可落地。坚持“亩产论英雄[12]”,提升用地准入门槛,加强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力争动态储备用地2000亩以上,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00亩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承载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承载着全县人民的期待,承载着江陵崛起的希望!我们将聚焦聚力、群策群力,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

  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决不辜负机遇的垂青!三、坚定不移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1.坚决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全面彻底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市委长江大保护巡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将整改成效转化为生态提质成果。启动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加快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深入实施“1234”护江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岸线管理员、“十年禁渔”等制度,加快推进7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不断提升沿江沿堤生态质量。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林木常态化管护,力争新增造林5000亩,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2.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强化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西干渠流域水环境、水安全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提升长江柳口段、西干渠姚集段等国考、省考段面水质。扩大精养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规模,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三年整治行动任务,确保消除比例稳定在90%以上。强化大气治理,持续实施“三禁三治[13]”“四污同治[14]”,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加快推进园区大气预警项目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农用地安全利用,深入实施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非法倾倒、非法处置等行为,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安全。3.坚决打好节能降碳主动战。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构建会商、协调、处置、考核等机制,推进园区试点示范。坚持

  “控增量”与“减存量”并举,严格落实环境准入标准、污染排放标准和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加快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着力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扎实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崇尚、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的良好氛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让江陵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四、坚定不移建设精致县城,完善城市功能1.加快城市更新。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张蓝图抓好城市建设。积极推进荆江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太平街、丰财巷、公园巷等背街小巷环境,让居民生活更舒适。实施发展路北延和龙港路、建桥路、沿河路、齐心支路等贯通工程,畅通城市“内循环”。持续推进内荆河环境治理和龙渊河贯通工程,打造外江内河、水环串城的绿色廊道。加快推动一、二水厂合并运行,实施郝穴至秦市段供水配套管网建设工程、二水厂与马家寨乡同心村水厂联通工程、威德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城东片区截污控源及管网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镇供水和排污能力。实施新能源装备提升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充电桩及配套设施。

  文明单位等创建,实现城市发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江陵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我们将发扬主人翁精神,以超前眼界规划、工匠精神建设、绣花功夫管理,让江陵成为江汉平原的一颗璀璨明珠!五、坚定不移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富农强村1.加快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壮大规模农业,全面推进“三个合作社[15]”建设,力争土地流转率达到85%以上。加强与中农集团、省粮油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加速本地粮食企业整合优化进程,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种植规模,推进“一县一品”建设,加快实现粮食富农。发展市场农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突出抓好优质米油、特色果蔬、畜禽加工、特色水产品等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投资过20亿元的中博农和投资过亿元的乐禾食品、金特利、麦多生物、陈记酒业、九邦农业等项目建设,支持宏凯工贸、餐虎、巷子深、民华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5.7%。打造品牌农业,加强“千里江陵”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运营,力争新增“两品一标”产品4个,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深耕科技农业,推进颜闸村数字乡村试点,落实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与长江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6]”要求,扎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等工作,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加快美丽乡村片带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颜家台灌区改造升级、熊家河综合治理工程和白柳泵站建设;完成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20座农村危桥、120公里农村电网、2000户农村厕所改造;新建、提档升级40公里农村道路,全面实施“路长制”,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机制,支持熊河镇、沙岗镇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擦亮小城镇”行动,片带推进沿江综合生态经济观光示范带、荆监一级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带、沿湖特色农业综合产业带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支持秦市乡永和村、白马寺镇黄淡村、熊河镇彭市村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国试点工作,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作用,坚决遏制乡村“人情风”,推动移风易俗。3.加快全域旅游破题成势。整合全域旅游资源,科学谋划布局,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数。坚持“点线面”结合推进,重点推进三湖黄桃小镇、沙岗红色小镇、丰泽园生态农业园、迎康生态农业园、西庄湖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六合垸航空农旅体验中心、耀新片区田园综合体、拖船埠古航道游览区、青山乡村民宿、白马寺长河乡村艺术馆等旅游点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研学营地,打造“休闲观光、红色文化、民俗美食”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一体化旅游综合服

  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舒心服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推广、营销黄桃酒、沙岗酱、酱油面、铁牛饼等系列特色风味小吃和三湖黄桃、江陵金菊、虾稻米、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后备箱”经济;开展美食评选、摄影展等活动,培育网红经济,努力让江陵成为“网红打卡地”。推动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融入旅游产业,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利益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我们将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力争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六、坚定不移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1.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把稳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被征迁对象、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300人以上。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在本地创业,推进创业孵化园扩规发展,加大返乡创业园入驻企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综合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多方筹集还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房源,完成发展小区、临港小区还迁房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全面落实“三孩”生育及配套政策,发展普惠托幼托育服务;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和乡镇农村福利院转型升

  级,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深化节地生态殡葬改革,加快县殡仪馆重建和七星公墓生态化改扩建,提升全县殡葬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做好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示范建设,办好“双拥在基层”活动。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17]”措施,开展“一校两品[18]”创建,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调整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满足学生就近优质入学需求;推动江陵一中新校区、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如期建成使用和湖北现代农业技师学院提档升级,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整体办学条件。落实科学精准防控措施,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牢外防输入防线;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楼和实验楼等建成使用;深化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办医,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19],不断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积极推进江北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和江北医院等社会事务移交工作。加强文体优质服务供给,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场所建设工程,利用闲置厂房资源,建设群众运动健身中心;打造城区沿江沿湖沿河10公里健身绿道,谋划举办“马拉松”等群众型健康活动。3.深化平安江陵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平安稳定“情指

  勤舆[20]”一体化工作机制,保持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秩序良好。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体系,加快信访难案积案清零,深化“七无”平安村(社区)[21]创建,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化解在基层”,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扎实推进国防教育,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应急管理,推进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和气象观测站建设,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今后财政压力有多大,我们都将坚持固本而节用,保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我们将肩负起新一届政府的职责,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践行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突出政治引领,永葆忠诚之心。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政府自身建设的首位、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加快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中省市的大局,谋划推进江陵发展,提升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研讨活动的后半篇文章,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以市场有效检验政府有为,切实将干部的理念、思路、作风转变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坚持以新应新,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业态的学习,着力克服“本领恐慌”,有效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和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三项制度[22]’,加强政务公开,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扎实做好“八五普法”,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实干担当,提升行政效能。坚持实字为要、干字当先,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跑好新征程的第一棒。健全“安排部署、督办推进、考核结账”的抓落实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全落实。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引导干部在项目建设中立新功、在招商引资中显身手、在服务发展中当先锋。全面实行重点工作“红黄牌”警告管理制度,坚决向懒政、怠政宣战,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无地可容。坚持廉洁从政,营造良好生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以“清廉建设”为抓手,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政府采购、招投标、国有资产运营等关键环节监管,大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推动“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努力用更多资源和财力增进福祉、推动发展。各位代表!奋进号角震天响,厉兵秣马踏新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归零”的心态、“冲刺”的姿态、“赶考”的状态,解放思想、担当奋进,为壮大“两新”产业、打造“一城三区”,加快谱写江陵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砥砺奋进,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奔跑前行!

  部分名词注释:[1]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2]“隐形冠军”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3]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1234”护江行动:“1”是打造一条66公里的沿江沿堤绿色走廊。“2”是严禁长江内外堤放牧、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游泳。“3”是常态化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4”是持续开展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非法捕捞、非法倾倒垃圾整治。[5]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群众安全感、公正执法满意度、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扫黑除恶行动评价。[6]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7]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8]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9]“1+2+3+1”产业体系:农产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与节能环保+服装纺织、轻工机电、精细化工+现代物流。[10]“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1]逢八会办:每月8日、18日、28日集中督办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生产经营问题、招商项目评审、项目集中签约、协调入统及

  工作调度等事项。[12]亩产论英雄:通过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13]三禁三治:禁烧秸秆、禁燃煤锅炉、禁燃放鞭炮和治理餐饮油烟、扬尘、治理汽车尾气。[14]四污同治: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船舶港口码头污染治理。[15]三个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力资源合作社、资本合作社。[16]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17]义务教育“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的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18]一校两品:一所学校有特色学科、特色活动。[19]“323”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20]情指勤舆:公安机关情报引领、指挥处置、勤务联动、舆情导控。[21]“七无”平安示范村(社区):无电信网络诈骗、无盗窃、无毒、无酒(毒)驾和亡人交通事故、无赌博、无邪教、无上行矛盾纠纷。

  [22]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