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2年广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19 21:38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1月8日在广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  崔传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1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随州市工作要求,坚定落实市委决定决议,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风险防控,各项工作笃定前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35.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15亿元、增长37.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1万元、2.1万元,增长18.5%、20.4%。

  这一年,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0家、“二品一标”农产品1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家、市场主体7500家、出口备案企业4家,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第三产业在总量扩张、质效提升中持续转型、稳定发展。预计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4%,税收过百万元工业企业达到46家,工业税收突破5.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80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7200万美元。

  这一年,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四个不摘”落实到位,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有力。农村供水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霞家河、飞沙河水厂改扩建加快实施,新建高标准农田5.82万亩。35个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有序实施,拆除水库非法矮围86处。十蔡牛程线示范带获评随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片中期考评第一名。村(社区)换届即将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村级债务化解有序有力,41个10万元以下债务村债务全部清零,创建“人民公司”64家,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

  这一年,项目投资开创新局面。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组建5个驻外、6个产业招商专班,大力开展产业链、产业园招商,预计全年引进资金112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花山抽水蓄能电站、中粮集团农业全产业链、随安堂医药科技、广隆精密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顺利签约。获批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过10亿元,争取债券资金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至2019年水平。

  这一年,品质广水彰显新气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市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擦亮小城镇”初见成效,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广水获评第七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加快补齐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短板,优良天气比例达91%,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王店出境断面水质持续向好,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这一年,营商环境得到新优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清减降”行动深入开展,200项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好,64个高频事项跨省可办,7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受理、区域通办,261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全面实施。三项改革事项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创建名单。遍访企业活动扎实开展。全年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1.5亿元。

  这一年,民生保障有了新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有效,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能接尽接。顺利通过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现场评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有力推进,村卫生室“六统一”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市一医院专科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创三甲迈出坚实步伐,市中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3所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市二中、实验高中,招聘教师177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圆满承办全省体育舞蹈大会。改造老旧小区、片区19个,创建“红色物业”小区19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63人。困难群体住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残疾人保障更加有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电信诈骗等刑事犯罪打击有力,治安整治成效显著,“一村一辅警”全面覆盖,“平安广水”建设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这一年,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履行,宣传思想、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等工作责任压紧压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扎实开展,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1件,政协委员提案52件。对照“明职责、提能力,对目标、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要求,大力弘扬“忠诚担当、追求卓越”新时代广水精神,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一年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红十字会等工作得到新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检验检测、广播电视、统计、国调、金融、保险、气象、供销、烟草、石油、邮政、通讯、慈善等工作有了新发展,科普、工商联、信访、档案、地方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第八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抢抓战略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蓄势奋起,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6年分别增长34.4%、36.2%、25%、50%、35.3%、47.1%、50.8%。获评全省县域经济进位显著县市、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市、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市场主体发展到6万余家。新增“四上企业”238家。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由2016年的64.1%提高到80.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较2016年净增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

  五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比由2016年的19.4∶47.2∶33.4优化为17.1:45.8:37.1。风机产业连续17年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总投资突破100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110万千瓦。累计投入15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210个,基本实现规模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4%。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9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2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园区。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县市。三潭风景区、观音村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徐家河顺利通过省级旅游度假区验收,桃源村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旅游名村。建筑企业稳定发展,一级资质企业达到5家。

  五年来,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统筹整合资金25.5亿元,落实帮扶政策,发展扶贫产业,强化兜底保障,加强动态监测,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解决,防止致贫返贫长效机制不断健全,51个重点贫困村顺利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五大扶贫产业培育壮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四次高标准通过国家检查考核,脱贫成效位居全省插花贫困县市前列,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办理经验全国推广,1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涌现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8名,实现了脱贫攻坚战过程精彩、结果完美。

  五年来,内生动能加速释放。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全面实现,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中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可网办率100%。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由2016年的27.14%提升到2021年10月底的40.4%。连续11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县市。各项改革落地见效,机构改革、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顺利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国有平台公司改制转型,五年累计融资近40亿元。开放合作持续深化,顺利跻身淮河生态经济带。累计引进资金456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2个。广烟细支烟、焜烨冶金热轧钢、广益通讯滤波器、三峰城市轨道交通、鹤鸣科技、科逸卫浴、昌宏织布等一批优质项目建成投产。立项争资取得突破,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近10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1.43亿美元。科技赋能水平提升,建立省级创新平台35家。培育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8家。

  五年来,城乡面貌明显改善。路网体系更加完善,新建城区道路31条、36公里,改造城区道路22条、12公里,城区面积拓展到39平方公里。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广水段、107国道广水段、广悟大道、十蔡线、三李线建成通车,随信高速即将动工,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余公里,获评全省“国省干线建设先进单位”“四好农村路建设先进单位”。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印台山文化生态园高标准建成,成为休闲健身、生态游乐“打卡地”。锦诚农贸城、吉美家国际家居建材城建成营业。累计投入23亿元,实施水利工程、农村电网改造、通信基础设施等项目,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广水配套工程加快实施,天然气主管道顺利接通。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镇办垃圾填埋场封场修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全链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立。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3座、配套管网322公里,接入户数5.3万户,建成一体化应急处理设施5个。新改扩建城乡厕所7.2万座,广水获评全省“厕所革命”先进单位。城区新增绿地170万平方米,绿化率由2016年的30.46%提高到38%。植树造林34.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7%,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文明镇村、生态镇村、卫生镇村、森林镇村、旅游名村、美丽乡村、绿色示范村,广水被授予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市,获评国家园林城市。

  五年来,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182.6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7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基本实现。医改利民、医保惠民、支付便民水平提升。打击欺诈骗保取得成效。一大批医药及耗材价格大幅下降。改造农村危房4526户,新建、改造保障性住房3143套、改造老旧小区34个。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健全完善,获评“省级军民融合创新试验区”,连续五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抓实,实现了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广水被评为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市。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累计投资13亿元实现市级医院、镇办卫生院改扩建全覆盖。累计投资近3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永阳、致远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使用,招聘教师721人,“大班额”化解取得成效,新高考、新中考、“双减”等改革落实落细,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实现全覆盖。荣获全省“楹联文化强市”,五度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法治广水、平安广水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雪亮工程”全面完成,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有力推进,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升,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监管有力,社会、金融、债务等领域风险防控扎实有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防洪灾、战疫情、斗贫困,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用实际行动铸就了“忠诚担当、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广水精神。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指路领航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广部队、武警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在广水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创业者,向关心支持参与广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均衡发展、充分发展任重道远。传统产业尚在转型,新兴产业尚在培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未能较好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二是稳定增长、高质增长压力较大。投资后劲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区域融合对接不深,产业配套衔接不紧,园区平台能级不高,营商环境还有差距,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支平衡矛盾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短板。三是提升能力、破解难题还有差距。少数干部工作能力、专业素养与事业发展还不相匹配,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少数部门单位历史包袱沉重,一些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解决遗留问题、理顺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与预期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直面对待,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历史照映现实,启示指引未来。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成绩令人振奋,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奋斗史,我们深刻认识到: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五年来,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推动广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广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五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夯实产业基础,优化提升产业能级,这是推动广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壮大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厚植广水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融入区域布局。五年来,我们积极对接中央、省、随州市发展布局,持续深化区域联动融合,这是推动广水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所在。“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路上,我们必须始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配套、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方向,全力对接区域发展布局,促进要素资源充分流动、优化集聚、合理配置,推动广水取得更多有说服力、影响力的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赋能。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下大气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是推动广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目标、效果三大导向,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破解瓶颈障碍,加快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增强广水硬核实力。

  必须坚持全局系统思维。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强化全局观念、系统思维、红线意识,扎实做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发展与生态、发展与民生各项工作,这是推动广水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所在。“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树牢“一盘棋”思想,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工作和“落一子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全局谋划,全域协同,重点突破,在统筹兼顾和多目标动态平衡中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综合卷”。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是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广水冲刺百强县、再创新辉煌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随州市“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发展布局,按照广水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工作安排,加快构建“融群进圈、桥连楚豫、多点发展”新格局,推动“风机名城、现代农谷、文旅胜地”建设成势见效,再创广水辉煌,再现广水荣光。

  未来五年,我们仍处于加快发展、奋进赶超的有利期。战略机遇有利广水。我国产业链完整,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广,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疫后重振势头强劲,信息技术、创新驱动赋能催生新经济、新动能。广水地处“两圈一区两带”,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国家、省战略叠加优势持续凸显,省、随州市区域发展布局为我们对接武汉城市圈和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政策红利惠及广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全省疫后重振“十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51020”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在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方面释放更多政策红利。省、随州市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发展,广水被纳入“百强储备”县,打造风机名城上升为随州市级战略,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赋予我们更大自主权。强基蓄势助力广水。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广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风机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智能装备、精细化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特别是当前的广水,人心思进、气场升腾,我们有能力也有底气翻越一座座“火焰山”,趟过一条条“流沙河”,谱写好“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的豪迈华章。

  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产业融合引领区、区域融合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生态融合标杆区、民生融合样板区,建设秀美应山、诗画广水。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力以赴“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力争三年跻身“中部50强”,五年冲刺“全国百强”,打造随州高质量发展主引擎、鄂北转型发展排头兵、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到2026年末,务求实现“三个高于”,即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随州市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同类县市平均水平、高于全国百强平均水平;奋力实现“两个翻番”,即生产总值翻番、达到75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番、达到30亿元。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坚决摒弃区域制约论、人口制约论、层级束缚论、区位决定论,树立跳出眼光,破除中游意识,摆脱路径依赖,多想“破题”思路,善找“破局”办法,勇于“破浪”前行,更多地用市场的办法、法治的思维、优质的服务破解思路困扰、发展制约、方法局限,更好地变规划为路径、化思路为举措、促目标见成效,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全面重振广水辉煌。

  (二)坚持产业强基,促进发展提质。突出工业兴市,更大力度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战略型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推动特色优质农产品做大规模、转化增值,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放大用活山水资源优势,做好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生态文化等文章,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互联网+”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市。

  (三)坚持生态优先,优化发展布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全域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全国卫生城市,打造鄂北生态屏障。落实“五区并进、融合发展”要求,支持应办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开发区、广办、武胜关、杨寨发展新型工业,打造镇域小老虎;支持陈巷、马坪、太平打造口子镇;支持城郊、十里、余店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支持关庙、蔡河、李店、骆店打造特色农业示范镇;支持长岭、郝店、吴店打造特色旅游镇,形成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态势,增强镇域实力。

  (四)坚持创新赋能,厚植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更好对接融入“双循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大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破解瓶颈制约,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招才引智,打造众创空间,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推进数字赋能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广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坚持人民至上,共享发展成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保持在75%以上,持续增加全周期、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更为完善、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能力水平。推动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打造全省美好生活城市,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品质生活。

  三、2022年主要任务和未来五年工作展望

  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做好2022年和未来五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乘势而上、谋定快动,切实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夯实“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全面完成考核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育产业、兴实体,硬核发力“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做强工业支撑。积极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催生增量崛起、存量变革,力争2022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五年内新增规模企业130家以上、达到300家以上。实施主导产业壮大工程。鼓励风机企业攀高结贵、嫁接重组,引导智能制造、钢铁冶金等产业与风机产业关联配套发展,加快风机产品由“跟跑型”向“领跑型”转变,进一步擦亮中国风机名城名片。以毅兴智能为龙头,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关联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提升上下游企业粘合度。以华鑫冶金为骨干,引导对接专汽、风机等产业,推进技术改造,实现基础再造、量质双升。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充实完善工业技改项目库、路线图,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争创新品牌,力争五年内规模工业企业技改面达70%以上,实现骨干企业技改全覆盖。实施新兴产业培植工程。以循环资源产业园为载体,加快打造低碳冶金、循环经济两大百亿产业基地。支持军工配套企业关联发展,打造百亿军民融合产业,推动军地军工军民高质量融合发展。以精细化工园为载体,加快发展新医药、新化工产业,力争五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元,税收过5亿元。以深圳锂电产业园为依托,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力争五年内产值达到50亿元。

  做优特色农业。聚焦现代农谷建设,放大“一袋米、一朵菇、一杯茶、一盘菜、一颗桃”优质农产品优势,优先打造生猪全链条产业,加快发展果蔬产业,持续壮大食用菌、水产、优质稻、茶叶等特色板块,引导和支持连片打造产业带。注重以品牌创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吉阳大蒜、胭脂红桃、“三白蔬菜”、拐子饭“广水四宝”区域公用品牌,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培育、共建等方式,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企业和产品品牌,推动从“卖资源”向“卖品牌”转变。顺应数字化、订单化、设施化、生态化农业发展方向,围绕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制定农业产业化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链长制,深度对接“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农业融合联动发展,着力构建成群结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做活第三产业。把握消费分层升级新趋势,培育壮大疫情催生的消费服务新业态,引爆假日经济、体验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热点,激发康养、咨询、健身、家政等消费潜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力争2022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整体谋划、高位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力争五年内创成2家4A级景区。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彰显历史人文内涵,做好“文、关、水、景”文章,讲好太白文化、关寨文化、“四贤”文化故事,争取李白与寿山传说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店尹家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推进迷彩飞客小镇、黄土关农文旅小镇等文旅项目一线串珠,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催生“四新经济”。加快风机钢铁物流园、华鑫冶金铁路专线建设,健全市镇村三级配送网络,引进商业综合体,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制定支持建筑业发展举措,做大做强建筑业。有序出让商服用地,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实体经济是财富之源、强市之基。广水过去靠实体经济创造辉煌、领跑发展,现在和将来更要靠实体经济大发展、大跨越来冲刺百强、重振辉煌。我们将始终把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主攻点,奋力用实体经济彰显实力担当。

  (二)坚定不移强基础、促振兴,统筹发力“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放大三农改革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守牢91.2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推进节粮减损,确保粮食安全。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统筹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农业水价、粮食收储、供销合作社、农村金融服务等改革。坚持人民、市场、共富三大属性,突出联农带农,加快创建人民公司,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继续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接续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完成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以107国道、316国道、346国道为轴线,以十蔡线、平洑线、牛程线、三李线等为辅线,集中资源力量,实施以奖代补,力争五年打造100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绿化示范村和国家森林村,形成村景融合示范带,推动实现美丽乡村全域化。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让农村更洁美、更靓丽。持续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美丽乡村由“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完善提升基础设施。积极争取高铁、军民两用机场项目落户,打造“桥接汉襄”大通道、“融通鄂豫”桥头堡。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增密、互通、提质”,打通国省道和重要交通枢纽、镇办与高速公路的连接,优化城乡路网体系,方便群众便捷出行。深化农村供水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升级,加快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广水配套工程建设。建成双河110千伏、凤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科技示范工程。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推广智慧广电、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各位代表,乡村振兴是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激活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智慧力量,打造广水版的“富春山居图”,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篇章。

  (三)坚定不移美城镇、护生态,协同发力“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打造品质之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优化“一轴两城”总体布局,推进广水城区、马都司生态新城与应山城区融合发展。按照“建骨架、补短板、提品质”思路,推进应山河“一河两岸”北扩南延,打造九龙河、护城河两大片区,一体化抓好规划布局、产业协同、交通体系、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区聚集度,力争五年内城区新增人口1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促进城市能级跃升。坚持内外兼修、建管并重,补齐城市短板,涵养城市气质。投资100亿元,实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大老旧片区、老旧管网、老旧设施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气、防洪、污水处理等功能设施。完善提升道路体系,规划建设停车设施,基本消除“断头路”,着力打通“毛细血管”,畅通“微循环”,提升群众出行和停车体验。

  打造智慧之城。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把智慧化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提升“数字城管”建设水平,提高环卫保洁市场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接续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加强城镇主次干道、公共场所、无物业管理小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更大力度改善城镇面貌。健全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运营,不断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质量。

  打造生态之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工业污染、秸秆焚烧和扬尘污染管控,确保2022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以上;强力推进流域拯救“六大行动”,巩固拓展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实施广水城区和应山南关片区、北关片区、杨家山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建成马都司污水处理厂,理顺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机制,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强固体废物规范管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协同推进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加强土地、林业、矿产资源管护,加快矿山、土壤、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践行绿色理念,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环保意识。

  各位代表,广水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将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城市,做精做细,做美做靓,让大家都向往的秀美应山、诗画广水逐步走进生活,逐渐变成现实。

  (四)坚定不移上项目、扩投资,强基发力“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围绕打造高品质产业,立足风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冶金循环、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六大产业,聚力技改创新、混改嫁接、平台改造、园区改创,突出产业链招商、“头部”招商、委托招商等,深化回归招商、以商引商,开展基金招商、资本招商,绘制电子招商地图,推进线上线下招商结合,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围绕打造高品质城市,策划筛选一批提升功能品质、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商业业态项目,打造市民和游客“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围绕建设高品质招商队伍,加快培养一批懂招商、会招商、爱招商的“战狼”式招商队伍,实行市级领导带头招商、镇办主职领衔招商、部门负责人参与招商、专班驻点招商,形成“大抓招商、全员招商”格局,力争五年引进资金650亿元以上,每年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

  扩大立项争资新成效。按照“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对内可落地、政策可准入”思路,策划包装一批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改善类项目,加快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储备格局。深度研读中央、省发展战略和投资政策,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继续实施立项争资奖补,全力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力争2022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5亿元以上,争取债券资金5亿元以上。

  务求项目投资新突破。建立重大项目“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畅通申报、审批绿色通道,提高项目成熟度和批复率,力争2022年新入库项目200个以上、投资额度250亿元以上,五年内完成政府性投资40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600亿元,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旬调度、月研判、季拉练”和定期集中开工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困难问题,加快形成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推动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效。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加快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新煌循环资源产业园、总投资120亿元的郝店综合训练场搬迁安置、总投资64亿元的随信高速广水段、总投资30亿元的花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项目为要、项目为王,项目是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全面重振广水辉煌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将始终突出项目的重中之重地位和“主抓手”作用,高扬项目之帆,筑牢发展根基,让广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五)坚定不移建平台、促创新,持续发力“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依托广悟大道、麻竹高速、107国道,推进开发区、东三镇两大工业集聚区对接融合、连片发展,力争五年内园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以上;加快地铁风机、精细化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气讯、工业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支持镇办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共享经济”,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支持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孵化园,为中小微企业搭建平台。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向园区聚集,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带,推进建设以徐家河环库公路为轴线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文化旅游度假区、生态治理示范样板,推动美丽徐家河迈向幸福徐家河。

  优化投资融资平台。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扩大财政间歇资金竞争性存放规模,完善存放考核机制,深化与随州金控、农发行、省农担等金融机构合作,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国有平台公司融资能力,整合土地、交通、砂石等自然资源,房屋、公共设施等有形资产及冠名权、广告发布权等无形资产,政府资金及分散在各部门的专项资金,力争五年内资产规模达400亿元,更大力度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力争2022年融资30亿元以上,五年内融资突破200亿元。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围绕风机制造、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毅兴智能、三峰透平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中心进行梯次培育,建设风机产业研究院,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引导更多高校院所来广建立研发机构,组建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贴等奖补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创造,发展智能制造,培育“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力争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在33%以上。

  各位代表,万丈高楼平地起,卧虎盘龙高山齐。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好的基础和条件,好的平台和载体。我们将扎实细致做好前瞻性安排,不遗余力推进基础性工作,致力为广水全方位奋进创造条件,为广水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冲刺百强、重振辉煌的梦想早日实现。

  (六)坚定不移抓改革、优环境,蓄势发力“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释潜能,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以开放激活力、促发展,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外贸新动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巩固提升“清减降”行动成果,推动“一网通办”加快全联通、“一事联办”畅通全流程、“一窗通办”实现全覆盖、“跨域通办”做到全落地,加强数据共享,持续推进“群众多跑腿”向“数据多跑路”转变。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持之以恒、靶向施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模式,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出台支持实体经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意见,增强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常态化开展走访企业活动,送政策、送项目、送要素、送服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

  加快对接融合发展。深度对接省、随州市产业布局,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融群进圈、桥连楚豫、多点发展”新格局。围绕“襄十随神”规划布局,引导智能装备、钢铁冶金、风机制造等产业与“千里汽车走廊”对接,促进关联发展、提质壮大;围绕“武汉城市圈”建设,拓展“总部+基地”合作模式,形成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广水,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广水的产业协作格局。放大“两圈一区两带”节点城市效应,推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开放合作互促共赢。优化人财物配置,引导市直部门和镇办在改革发展稳定上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培育镇域“小老虎”,结成利益“共同体”。支持中澳纳米、茂鑫胶带、华杰环卫等军工配套企业关联发展、集群发展,推动军民高质量融合发展。

  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建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设人才公寓,对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在职称评定、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倒逼“寸土生寸金”,积极争取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快推进余店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加大土地收储、出让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全面推行工业“标准地”出让,做到“拿地即开工”,力争2022年储备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各领域供地1300亩以上。加强用工对接,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发动镇村干部帮助企业招工,缓解用工难。支持毅兴智能、三峰透平主板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广水企业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申报省级低碳冶金产业园,多措并举争取能耗指标。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市场调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向上争取与内部优化相结合,持续加大电气油等能源保供力度。

  各位代表,营商环境是生命线、竞争力,更是软实力、生产力。我们将紧紧围绕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致力打造成本“洼地”、环境“高地”、发展“福地”。

  (七)坚定不移办实事、惠民生,凝心发力“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完善保障体系。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工程,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与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完善医保信息平台,力争三年内实现参保群众门诊慢性病和重大疾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困难群体、孤残儿童、优抚对象救助保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制度,着力构建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

  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新招聘教师300人,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深化教育改革,落实“市管校聘”和“双减”工作,促进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公平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强用工培训对接,培育特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健康广水建设,基本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效率质量并重的优质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提升广大市民健康水平。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推进殡葬改革,启动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倡导殡葬新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三乡”文化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全力承办好鄂豫皖苏区第十六届篮球邀请赛。巩固提升军民军地共建成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打造双拥品牌。推动档案数字化、智慧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治理水平。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做好燃气、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地质灾害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综合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监管,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深化平安广水建设,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织密“雪亮工程”,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开展反恐防暴、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加快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22年及未来五年,我们将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加强供水保障。投资2亿元以上,完成霞家河、飞沙河水厂改扩建,建成七里冲提升泵站、长岭取水口和平林水厂等供水设施,每年实现不少于10个偏远村通自来水,用三年时间实现剩余32个村通自来水,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质,构建水源共享、管网互通、资源互补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2.实施教育强基。投资10亿元,五年内建成4所学校和3个体教融合运动场,其中2022年完成应办五小、永阳幼儿园建设;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打造广水教育品牌。3.加快天然气入户。加快天然气进小区、进企业、进乡镇,实现城区用户应接尽接,实现所有镇区通气。4.改造升级路网。实施316国道广水段、346国道城郊至长岭段一级公路改造,完成211省道李店至太平段、320省道大新至107国道段二级公路和徐家河环库公路建设,拓展城区朝阳路、创业大道,改造四贤路、三环路、芦兴大道、桐柏大道和平洑路城区段,推进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村内通”“网络化”延伸。5.提升公卫服务能力。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配备,用三年左右时间整体迁建6家卫生院。加快市一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开展“323”攻坚行动,完成市镇院前急救体系一体化建设,形成“30分钟急救圈”,打造全省基层公卫体系建设样板。6.升级城乡电网。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扩建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2座,新建及改造110千伏线路100千米、35千伏线路69千米,新增110千伏变电站容量300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容量40兆伏安,进一步提升供电保障能力。7.加强住房保障。筹资5亿元以上,力争五年内改造老旧小区(片区)135个,建成公租房1500套。8.综合治理护城河。筹资2.9亿元,启动应山城区护城河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打造城市新景观、新亮点。9.促进就业提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打造返乡创业园,争取10万人回广创业,争创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市。力争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000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0.改造农贸市场。投资5000万元,争取三年内完成应广城区农贸市场达标改造。

  各位代表!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造福人民、服务群众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我们将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让广水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政以公,行胜于言。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发展重任,我们将“拼抢实进”干事业,“好正实优”转作风,持续提神提能提标提效,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

  “忠”字为魂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政府工作,确保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工作安排落到实处,以工作质效检验对党忠诚。

  “学”字为基提能力。坚持把建设学习型政府摆在突出位置,自觉用新发展理念校正思维,带动形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行为方式、发展方式。坚持学以增智、学以广才、学以立德、学以提能,强化“能力席位”“本领恐慌”意识,注重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推进工作,善于用市场化理念、思路、办法推动发展,奋力走好新时代广水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法”字为范履职责。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法治审查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打造阳光透明政府。弘扬法治精神,开展“八五”普法,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加快打造法治广水。

  “干”字为要强作为。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分高下,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争当闯将强将干将,打造高质量发展赛场。压实“作风链条”,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唯干唯实唯先,守朴拙、戒机巧,守笃实、戒虚浮,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压实“责任链条”,加快构建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全链条工作推进机制。压实“督查链条”,建立责任化领办、项目化管理、清单化考核督查机制,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廉”字为本守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加强对资源开发、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制约,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支持市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市监委监督调查处置,加强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结果运用,共同打造清廉广水。

  各位代表!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无旁骛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奋力推动广水“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