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21:39   责任编辑:www
2022年1月6日在州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州长 夏锡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历经艰辛,极不平凡。州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精彩开局。恩施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三战”〔1〕交出精彩答卷。举全州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八个到村到户”〔2〕,统筹整合769亿元资金,组建2438个“尖刀班”驻村奋战,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产业就业不断提升,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公共服务明显进步,干群关系深度融洽,8县市全部摘帽、7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成效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连续三年获“综合评价好”等次。“832”平台销售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地市州第一,旅游扶贫模式两度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杭恩携手扶贫新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高级别会议案例。抗疫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袭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州县乡村闻令而动、统筹指挥、精准调度,广大医务工作者、各级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并肩战斗,取得了全省感染率最低、率先实现确诊病例清零的决定性成果。落实落细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后重振,经济复苏好于预期。成功应对多轮自然灾害。坚持生命至上、避险为要,成功应对46轮强降雨,沙子坝滑坡处置入选全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十大案例。“三战”告捷,展示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不畏艰险、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卓卓风采,14名个人、10家单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4名个人、2家单位荣获全国抗疫表彰,州应急局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1302.36亿元。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5家。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98万亩,恩施硒茶、恩施土豆等特色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国事活动用茶。成功承办国际茶业大会、中国马铃薯大会,成功举办3届硒博会。新进规上工业企业251家,江坪河水电站、走马风电等投产发电,利川红页1井实现商业化生产,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兴起。限上商贸市场主体突破500家,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8县市全覆盖,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经济蓬勃发展。恩施高新区加快发展,建成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立讯精密、传化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率提升5.7个百分点。州城金龙大道等32条主次干道建成通车,七里坪公园等24个城市游园建成开园,州城进出通道全面打开。七个县城骨架进一步拓展,功能进一步完善,宣恩县城创建成为4A级景区。野三关、苏马荡等一批特色小镇竞相发展,建成全国文明乡镇4个,全国卫生乡镇11个,49个村寨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黔张常铁路和利万、宣鹤、建恩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农民群众住进安全房、吃上放心水、用上稳定电、连上互联网……恩施大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森林保护、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酸化治理,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山长制,森林覆盖率达到70.1%,州城空气质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进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20位,长江库岸治理成效明显,清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5个县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县市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恩施州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稳稳走在全省前列,优良生态备受世人青睐,绿水青山更加靓丽迷人。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8.8%,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8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整体通过国家验收,教育“双减”〔3〕“县管校聘”和“新高考”改革顺利推进。县乡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大病、慢性病救助和家庭医生健康签约服务深入实施。城乡低保标准、社保待遇稳步提高。91家农村福利院完成升级改造。建成大中型文化体育场馆15个,各类赛事蓬勃开展,《唐崖土司夫人》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创新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现州县全覆盖。
平安恩施建设成效显著。做实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一村一警”、校园安保等全面加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稳步推进,村社区“尖刀班”“四联”机制〔4〕成为基层治理名片。煤矿关闭退出成效显著。防范金融风险获评全省优秀。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连续五年进入全省优秀行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信访积案持续减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平稳。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突破。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各级干部“店小二”意识明显增强。“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清减降”全面推开,8项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及时预警、超时默认、自动用印”改革荣获“第三届湖北改革奖”,获评“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金融支持发展成效显著,金融生态持续优化,连续14年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市州。恩施海关正式通关,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外贸自营出口比重达到60%。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6.1万户。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加强,“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荣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74件、政协提案683件。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圆满完成。退役军人、国防动员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老英雄张富清荣获“共和国勋章”。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移民后扶、气象、保密、史志、档案、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都做出了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女儿童、科协、老龄、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事业都呈现了新气象。
各位代表!取得这些成绩,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靠的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州人大、州政协、民主党派的监督支持,离不开杭州市、天津市、武汉市等对口帮扶地区、中直省直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倾力帮助,离不开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的积极奉献,是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州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每一分成绩都凝聚着心血,每一分收获都浸透着汗水,每一分进步都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和关心支持恩施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五年成绩斐然,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决策部署,才能确保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毫不放松抓产业、抓招商、抓园区、抓项目,全面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不断夯实恩施发展进步的根基。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才能不断开创恩施发展进步的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件事情做扎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不断书写恩施发展进步的绚丽篇章。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仍然是恩施最大的实际:州域经济不强,经济总量不大,3个县GDP未过百亿,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率仅47.6%;财源建设不够,税收过千万元企业仅77家,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全省的40%,财政自给率仅19.7%;基础设施滞后,大交通格局尚未形成,部分乡镇、村庄交通条件差,工业园区承载力不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民生保障不足,医疗教育等领域欠账较多,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数智化水平低;思想破冰不够,少数干部的理念、思路、作风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存在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锲而不舍、咬牙闯关,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
二、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恩施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加快崛起、全面崛起的关键五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顺应全州402万人民的期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推动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城乡面貌焕发新气象、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激发新效能,努力把恩施建设成为美丽湖北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突破2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力争突破1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
今后五年,州人民政府将致力于加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一切向发展聚焦,一切为发展开路,理直气壮为发展护航,以更高水平发展保障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加快发展,必须把握时代大势。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顺应时代大潮,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快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必须找准自身方位。恩施是湖北面向西部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湖北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湖北的重要资源宝库,是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特殊而重要。必须立足恩施、放眼全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加快发展,必须抢抓难得机遇。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将恩施纳入“宜荆荆恩”〔5〕城市群、确定武汉市对口帮扶、出台支持民族地区和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前所未有,机遇稍纵即逝,必须争分夺秒、奋发有为,把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凝结成发展成果。
加快发展,必须立足特色优势。恩施拥有“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优势,必须加强谋划、策划、规划,做足“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的文章,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
加快发展,必须振兴县域经济。县域强则州域强,要以县域发展壮大支撑州域绿色崛起。必须加快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下大力气培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骨干财源,推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加快发展,必须依靠项目支撑。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到项目上来。要坚持“项目为王”,科学超前谋划项目,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想方设法引进项目,以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支撑州域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力壮大州域经济
以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富硒产业、新型工业为主体,加快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
加快工业化进程,壮大新型工业。工业是恩施的产业之短,必须下大力气突破。重点打造清洁能源、硒精深加工、现代烟草、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链。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着力培育“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业。力争全州规上工业企业突破800户,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1+8”工业园区建设,推动恩施高新区建成国家高新区,推动县市开发区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确保三年内全部建成成熟园区。以非常之举抓招商,聚力招大引强,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全域绿色化战略,全面推进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品牌化。加快建设“茶烟菜药果畜粮蜂”八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深入实施“一村一品+”行动,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提升“恩施玉露”“利川红”等公用品牌实力。擦亮“世界硒都·中国硒谷”金字招牌,加快推动硒蛋白(肽)产业化,建设全国硒科研、硒创新、硒标准、硒品牌、硒产业高地。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全域国土整治。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保障粮食、蔬菜、生猪等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倡导全社会推行“光盘行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着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国知名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发展大旅游,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业。建立大旅游推进机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景区品质,综合治理景区周边环境。推动文旅、体旅、康旅等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争创全国户外运动示范区。建设州域旅游接待中心,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打造网红旅游公路,提高酒店、民宿档次,彰显旅游餐饮特色,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支持鄂旅股份上市,引进和培育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传播力极强的恩施旅游形象。
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电商发展,提升城市商业综合体,完善城乡商业体系。加快建设州城物流中心、县城物流园区、乡镇物流基地商贸物流体系,深入实施“村村建邮站、村村通快递”工程,建设武陵山区综合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业态发展,激发城乡消费活力。
(二)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高标准建设州城。坚定不移实施“强州城”战略,坚持统筹于州、让利于市、州市一体、共同发展,全力提升州城首位度,加快建成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增强城市设计意识,做到民族风情与现代气息相融合、功能性与观赏性相统一。加快建成“七纵六横三环”路网骨架〔6〕。依托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城市功能体,构建多个城市中心。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不断完善城市供水、燃气、停车等设施。强力推动拆围除障,打通交通微循环。提升园林水准,让城市四季有花,春秋有别,充满生机。开展城管革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推进新机场快速通道、“恩高宣”〔7〕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航空新城和高铁新区,加快“恩高宣”一体化进程。
高标准建设县城。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县城。加强规划管控,加快建设城市骨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突出水电气讯等管网改造、消防环卫等设施配套、防漏消危等功能改善,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制定政策,引导农民加快向城镇聚集。全力消除城镇燃气、危房等风险隐患。支持利川市建设中等城市,支持巴东县建设全省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建始、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县城。
高标准建设中心镇。中心镇是城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县城的标准去建设。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建设一批避暑康养小镇。支持龙凤、野三关、走马等镇扩权强镇,支持高速设口、铁路设站乡镇和边界口子镇建设。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全面加强乡镇集镇建设。
(三)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五个振兴”〔8〕,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三类对象”〔9〕,常态化开展监测和帮扶。继续实施村级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继续支持“四县五乡镇”〔10〕、西南片区乡镇等区域整体发展。深化武汉市对口帮扶和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工作。
持续提升产业就业创业。发挥农业农村多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体验、休闲、游学、文创等新业态,打造一批新产业乡村。做强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健全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机制,让更多群众通过就业获得稳定收入。全面落实创业支持政策,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农民自主创业。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重点示范、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思路,完成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任务,发挥示范效应。持续提升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高起点编制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力争通过20年努力,使村庄面貌发生根本改观。推行农村殡葬改革,推进村级公墓建设。全面整治农村“蜘蛛网”,清理规范各类标牌。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美丽庭院,打造美丽乡村。开展艺术乡村建设试点。
(四)全力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创新,着力打造湖北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推进改革创新。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创新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放活科技人才。支持湖北民族大学、州农科院、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等加强硒、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硒谷英才”计划,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搭建更好舞台。
加快开放步伐。全面融入“宜荆荆恩”城市群,加快建成链接武汉城市圈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拓展优化国际国内航线,争取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建成恩施海关铁路监管作业场所。培育外贸骨干企业,建成国家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构建大交通格局。加快实施恩施机场迁建,高标准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机场。有序推动县市通用航空发展。推动郑万高铁巴东段开通运营,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恩施段,推动安恩张、恩黔铁路纳入国家规划。建成鹤峰东、建恩北、宣咸、利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推进三峡翻坝高速西延线、利云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1000公里,提质升级旅游公路10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加快建设一批临港、临铁、临空客货运站场。
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扩大“清减降放”〔11〕成果,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一网协同”办理,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努力创建“无证明地区”。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着力降低企业融资、物流、用水、用电等成本,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弘扬淳朴民风,塑造领导开明、干部负责、群众勤劳的人文环境。营造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五)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既永葆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加强生态突出问题治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抓好齐岳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加快实施清江上游综合治理,推进郁江、唐崖河等河流治理,消除城镇黑臭水体,加快饮用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管控道路和施工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污染,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监管。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从严管控农业生产化学投入品,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守国土空间规划约束,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继续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山长制,严格执行长江、清江“十年禁渔”。加强森林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和建设,保护好濒危植物、野生动物和古树名木。加强城乡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推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加快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成果,继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
加强生态价值转化。发挥“富硒、生态”优势,打造农业生态品牌,实现农产品生态价值。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好气候,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和避暑康养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供给。有序开发页岩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建设彩色森林,提升“鄂西林海”观赏价值。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继续推行生态补偿。开展生态资源普查,探索生态价值核算、储蓄、交易等机制,抢占碳汇市场先机,深入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高水平、专业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政策,统筹做好济困、助残、赈灾、优抚、“三留守”关爱等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力发展人道救助和慈善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工程。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全力化解大班额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特殊教育特惠特办政策。持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推进中职学校“双优”〔12〕建设。推动高校人才供给与地方发展需求相适应,支持湖北民族大学建设全省一流大学、恩施职院创建“双高校”〔13〕、湖北恩施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加快建设健康恩施。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加快建设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哨点布局和院前急救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三孩配套政策,完善托幼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城市书房”。加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加大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力度,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恩施段)建设,推动“万里茶道”鹤峰段申遗,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运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巩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水平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统筹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慈善、残联和工商联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气象、档案、史志、机要保密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七)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着力推进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社会平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继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平安恩施”建设,定期排查化解安全稳定风险隐患,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持续强化信访积案化解,绝不让潜在隐患变成现实风险、现实风险变成现实危害。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尖刀班”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落实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14〕制度,用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建好用好综治(网络)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健全基层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提高文明素养。
加快建设“数智恩施”。聚焦数字赋能,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整体“智治”。升级“数智恩施”数据底座,搭建“党政在线、群众在线”平台,加快实现干部掌上办公、群众掌上办事,力争三年完成数字政府建设总体任务。建设城市物联网,构建“城市大脑”。深化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乡村等“数智”场景运用,推进城乡数智化治理。大力实施“新基建+”行动,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八)全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好正实优”〔15〕目标,善于将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的工作要求转化成实施方案,全方位提升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学习型政府。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学习,切实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的能力。认真学习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区的先进做法,用全新的理念和思路推动工作。组建政府顾问团队,依靠专业力量作出科学决策。
建设创新型政府。持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善于探路,敢于领跑。强化政府“经济头脑”,善于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谋事、干事、成事,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用足用活金融力量,借力借势有实力的企业,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
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坚持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建设实干型政府。增强“赶路”意识,做到务实重行,愿意用“笨办法”,舍得花“苕功夫”,切实做到“夙夜在公、宵衣旰食”,“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限时工作法、盯钉工作法”,确保高效落实每一件事。营造担当负责的强大气场,对“内卷”说不,拿“躺平”开刀,向“甩手掌柜”亮剑,让真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深厚文化。
建设廉洁型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牢记公权姓公、公职姓公、公款姓公,杜绝徇私舞弊、公权私用,让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
各位代表!五年看起来很长,但过起来很快。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蹄疾步稳,日夜兼程,奋力开创恩施绿色崛起的新局面!
三、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政策机遇,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苦干巧干,真抓实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质量全面完成省定目标。
(一)在壮大工业经济上下功夫
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力争页岩气年产能达到3亿方。加快谋划高新区LNG项目。推进桃李溪、大龙潭抽水蓄能及淋溪河水电站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华新绿色建材等项目,建成洲际食品、菜大师等项目,加快一正药业、和诺生物等技改项目实施,支持立讯精密、达翔技术等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8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完成恩施高新区拓展区规划编制,推进县市园区规划修编。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网和工业污水处理等设施。推动城区企业“退城进园”,清理整顿园区“问题”项目。启动恩施高新区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新引进企业25家、新投产10家。
储备“标准地”〔16〕3500亩,探索取消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推广“五证同发”。全面推行“亩产论英雄”。制定稳岗就业政策,加强煤电油气运保供,推进工商业用户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二)在提升农业产业化上下功夫
落实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双十条”措施,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其中水田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4万亩。出栏生猪420万头,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稳定在700万亩。
设立产业投融资平台。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2亿元龙头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5家。推动组建恩施硒茶集团、恩施玉露集团、利川红集团等。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保护,推进“恩施玉露”“利川红”等公用品牌在全州授权使用。
支持恩施、利川、宣恩、来凤等县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通过验收。完成硒产品、蜂蜜等公用品牌商标注册。办好中国茶业科技年会、第七届硒博会和硒科技创新大会。抓好“832”平台销售,促进硒品入汉入杭进京。建成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200个。
(三)在发展大旅游上下功夫
全年旅游接待8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50亿元。
设立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加快恩施大峡谷5A+、绿葱坡滑雪及高山运动度假小镇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溇水画廊、腾龙洞提档升级等项目,建成中国土家泛博物馆一期、龙麟宫提档升级等项目。创建“中国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推动蝶舞清江景区创建5A景区,宣恩双龙湖创建全国旅游度假区,建始、巴东、宣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建成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举办恩施土家女儿会。扩大“宜荆荆恩”城市群惠民卡覆盖率,针对武汉、杭州等主要客源地开展精准营销。实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大力培育商贸企业主体,新增限上企业150家。
(四)在建设交通项目上下功夫
加快恩施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力争获得立项批复。推动郑万高铁巴东段建成通车。力争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恩施段。开工建设建恩北、利咸高速公路,加快鹤峰东、宣咸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新机场快速通道、“恩高宣”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新建、续建国省道1000公里,建设彩色旅游公路130公里。推进溇水、唐崖河生态旅游航道建设。
启动临空、临铁物流园区规划选址,加快恩施传化物流“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推进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建设,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
(五)在推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
常态化监测与帮扶“三类对象”,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进1425个集中安置点“五基”工程〔17〕全覆盖。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用好用活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和武汉市对口帮扶政策,继续动员全社会支持消费帮扶。
实施80个村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5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电网线路600公里、配电台区400个。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标升级,启动“水美乡村”试点。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常态化排查改造。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因地制宜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分层分类轮训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六)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
启动州城“三年创卫、十年创文”行动。编制航空新区、高铁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大城投平台。加快龙凤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车坝河饮水工程。启动城区高压线塔迁改工作。设置智慧红绿灯,优化公交线路,加强出租车规范管理。加快恩施欢乐栖谷、“清江十二景”主题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开放20家城市书房。
修订全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出台建筑风貌管控指导意见。制定避暑康养产业规划和规范化管理制度。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完成18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建5G基站1500个,推进智慧充电设施建设。
(七)在加强生态保护上下功夫
扎实整改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开展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管控专项行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启动清江、贡水河等流域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启动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建始长岭岗和咸丰坪坝营彩色森林建设试点。
推进相关县市争创“中国天然氧吧”,支持利川、建始、来凤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州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信息普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
(八)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0套。每个县市启动1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残疾人综合服务站建设。
新增公办幼儿园14所。实施351所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基础教育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启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组建恩施职业教育集团。
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成州卫生应急指挥与保障大楼,完成州疾控中心新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州中心医院急诊医技楼。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100人。每个县市启动1所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建设。
继续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力争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办好全州青少年运动会。做好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筹备建州40周年庆祝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扎实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和矛盾纠纷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各位代表!2022年,经济稳增长是第一要务,快增长是第一目标,我们将聚焦经济建设,突破性推动恩施加快发展。
突破性抓项目建设。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做深做实做细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规划。全年新开工州级重点项目90个,完成100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中省预算资金15亿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突破性抓招商引资。开展“1+8”战队招商、全员招商。恩施高新区及每个县市储备200个、每个州直产业部门储备20个亿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奖励办法,每月集中签约、每季度集中开工,确保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到300个、200个、100个,实际使用外资7500万美元。
突破性抓营商环境。出台综合营商环境建设方案,更大力度推进“清减降放”,再实现400个事项“一网通办”,再落实10个省级主题事项“一事联办”,实现州县乡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财政预算、招投标、中介机构监管等重点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试点,全面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工作贵在落实。我们将实行专班负责制,组建州领导挂帅的重点任务工作专班,专人专责抓落实;实行项目清单制,制定重点任务详细清单,明确时间表、责任人,按时结硬账;实行定期调度制,常务副州长每月调度、州长双月调度经济工作,每季度开展项目现场拉练,月通报、季排名、年考核、末位约谈;实行暗访督办制,加强“四不两直”暗访督查,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从严追责问责。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勇毅前行,为把恩施建设成为美丽湖北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不懈奋斗!
注 释
〔1〕“三战”:战贫、战疫、战洪。
〔2〕“八个到村到户”:干部力量下沉到村到户、精准识别佐证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提升到村到户、特色产业发展到村到户、人居环境整治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安排到村到户、惠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群众工作深入到村到户。
〔3〕“双减”: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4〕“四联”机制:州县(市)领导联系指导、州县(市)部门联系包保、驻区单位联系共建、下沉党员联系服务工作机制。
〔5〕“宜荆荆恩”:宜昌、荆门、荆州、恩施。
〔6〕“七纵六横三环”路网骨架:
七纵,即龙凤大道,高旗大道+火车站站前路,旗峰大道+土司路+市府路+航空大道+解放路,施州大道,金桂大道+土桥大道+舞阳大道+东风大道+连珠大桥,金龙大道,高新大道;
六横,即枫香大道+青树林一号路,金凤大道,金山大道,民族路+土桥大道+马鞍山路,人民路+中山路+五峰山隧道,高新中路(恩利公路改线);
三环,即由金龙大道、高旗大道、中山路、五峰山隧道形成的一环,由G209绕城线、G318绕城线、恩利公路改线形成的二环,沪渝高速和安来高速形成的三环。
〔7〕“恩高宣”:恩施市、恩施高新区、宣恩县。
〔8〕“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9〕“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10〕“四县五乡镇”:四县为恩施市、鹤峰县、宣恩县、建始县;五乡镇为恩施红土、新塘,鹤峰中营,宣恩椿木营,建始官店等五个乡镇。
〔11〕“清减降放”:“清”即清理事项设立依据、跨层级共有事项、长期无办件事项、行政部门(含事业单位)之间的办理事项;“减”即减办事前置条件、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跑动次数;“降”即降收费、降成本;“放”即下放事项办理权限,前移事项收件窗口。
〔12〕“双优”: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优质专业。
〔13〕“双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14〕“双报到双报告”:“双报到”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所在地社区报到,实行共驻共建;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双报告”是指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报告。
〔15〕“好正实优”: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
〔16〕“标准地”:把每一块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投资强度、能耗标准、环境标准、亩均税收等予以明确,带着“标准”一起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
〔17〕“五基”工程:发展基本产业、解决基本就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