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21:39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1月5日在利川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 熊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九届人民政府履职以来的五年,是利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五年。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利川如期实现。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稳增长的要求不动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综合收入大约是2016年的2.2倍、1.1倍、1.2倍、1.2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981元、13029元,比2016年分别增加9572元、4422元。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五年累计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省外到位资金145.8亿元,利用外资2279万美元。实施重点项目675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0亿元、248亿元,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市。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促改革的要求不动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争取国家、省级改革试点6项。政府机构改革、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等稳步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76.5万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金融“整村授信”、“1+4”过户改革【1】等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建成利万高速、G318利川绕城线、万州机场利川候机楼,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组建4支招商小分队驻点招商,选派160名干部挂职学习,带动120家商贸企业外出推介。举办四届“利川人”大会,承办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峰会、“中华一家亲”系列活动,“凉城利川”声名鹊起。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3家,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调结构的要求不动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立足资源禀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由“三一二”朝着“三二一”结构演变。粮食、茶叶、蔬菜、中药材、畜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16万亩、27万亩、55万亩、27.5万亩、4万吨,入选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利川红”成为中印首脑东湖茶叙国事用茶,杨家坡有机茶园通过德米特认证。“二品一标”认证产品197个。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迅速,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41亿元。红页1井成功投产。建成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入园企业86家,利川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腾龙洞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县域旅游发展潜力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15名,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限上商贸企业52家,农贸城、吉美家、龙船天街人气旺盛,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惠民生的要求不动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取得全胜,现行标准下6.8万户21.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数全省第一,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87.5%,义务教育入学率、硬化道路通村率、饮水安全达标率、稳定用电覆盖率均达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9%。扶贫“832平台”销售额排名全国县市前列。城镇新增就业4.11万人,发放兜底保障资金13.7亿元。完成利川一中迁建、胜利高中组建,新建、维修校舍4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推进“健康利川”建设,县域内住院量占比92.3%,建成省级卫生乡镇5个,成功创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举办五届山地马拉松赛事,承办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评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防风险的要求不动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政府网站、电视广播等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被省评估为第一批低风险地区。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纵深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社会治安越来越好。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有效防范处置特大暴雨袭击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数量持续下降。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优生态的要求不动摇,城乡环境美丽宜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5.02%。城南大道、学府大道、龙船调公园建成使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苏马荡、西兰卡普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文斗实现“乡改镇”,谋道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6个、省级旅游名村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建设和改造厕所6.2万座,建成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2座、城乡污水处理厂15座,实施人工造林43.63万亩,森林覆盖率68.49%。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省前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清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森林城市,获评中国凉爽之城、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守初心的要求不动摇,政府治理高效务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蔚然成风。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查备案,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七五”普法通过国家验收。大力推动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执行民生实事票决制,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12345”热线受理群众来电5万件次。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档案史志、融媒体、气象、通信等事业加快发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工商联、残联、科协、对台、侨务、外事、保密、慈善等工作全面进步,全市各行各业顶压前行、蓬勃发展,利川每天都有新希望、每天都有新变化。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成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6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同比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94%,其他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发展成绩令人欣喜,发展过程让人感动,发展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萧山区、黄石市、国新控股、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的倾力帮扶,更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利川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够仍然是利川最大的实际。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工业短板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财源结构单一,财政自给率较低。营商环境同发达地区相比有差距,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瓶颈依然存在。少数干部工作作风、干事能力、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利川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利川绿色繁荣提质期、乡村振兴提速期、“两新一重”窗口期和产业转移机遇期。刚刚闭幕的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系列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我们将按照市委要求,勇于克服宏观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始终同全市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贯彻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特色,坚持思想破冰、绿色崛起,勇当恩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挺进全省第三类县(市、区)第一方阵,跻身“百强储备”【2】县培育行列,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奋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区域强市,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利川贡献。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实力进入全省31个三类县(市、区)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发展重点是:
(一)坚持争先进位,夯实“富裕利川”底盘。彰显绿色优势,加快绿色崛起,力争进入全省20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和“百强储备”县。一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全域旅游供给品质,力争到2026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打造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做大硒品牌,研发硒产品,力争硒食品加工规上企业达30家,打造全省硒食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做好“药、医、康、养、游”结合文章,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适度开发风电,稳步发展水电,勘探开发页岩气,建设“百万”装机绿色能源大市。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型建材、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五金机电等产业。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规模以上服务业达到275家。三是打好项目攻坚战。狠抓项目谋划储备、前期论证、开工建设、竣工运行,做好纳水溪水库、万张高铁、腾龙洞分洪工程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四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建强园区平台,提升“一区两园”【3】综合承载力。建强国有企业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强物流平台,建设县级物流中心,打造标准化智慧物流园。
(二)坚持生态先行,擦亮“绿色利川”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吃好“生态饭”,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山水园林城。一是提升城镇品质。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城区,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乡镇,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建设一批产业强镇、商贸重镇、生态美镇。强化“三违”管控,规范土地利用和建设秩序。二是促进乡村振兴。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争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排头兵。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行动,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三是打造绿色示范。争创中国天然氧吧,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落实山长制、林长制、路长制、河库长制,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提升碳汇经济效益。
(三)坚持改革开放,厚植“开放利川”底蕴。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建设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建成省级创新型市。一是主动融入开放格局。承东启西、南拓北进,向东融入武汉城市圈、“宜荆荆恩”城市群,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强“配角经济”。向西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联结鄂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向南推动旅游抱团发展,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向北推动苏马荡同周边地区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康养旅游联盟。二是推动关键领域改革。推动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耕地保护激励补偿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三是扩大开放利川渠道。建成沪渝蓉高铁、利咸高速,打造鄂渝边区交通枢纽。落实定点帮扶责任,推进区域协作发展。举办龙船调文化艺术节、“山马赛”等活动,提高对外影响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精准招商实效。
(四)坚持系统治理,筑牢“法治利川”底线。推进新时代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县域治理样板区。一是建设法治社会。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县域社会治理法治体系,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二是创新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由社会治安向各个领域扩展。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化“一村一警”制度。实体化运行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三是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排查整治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危化品、道路、交通、矿山等领域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以打促防、以打促安”。
(五)坚持民生为本,涵养“幸福利川”底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打造民生幸福先导区。一是幼有所育。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二是学有所教。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三是劳有所得。强化稳就业举措,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四是病有所医。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五是老有所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养老新业态。用好老龄人力资源。丰富老年教育。六是住有所居。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七是弱有所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保障合理待遇。实施精准兜底保障工程,织密织牢社会救助网。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提升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水平。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部署的起步之年。我们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和历史耐心,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质量全面完成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明确管护责任、标准和经费。深化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社会帮扶。
发展农业品牌。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建立项目支持与财税建设关联制度,围绕粮油、茶叶、蔬菜、畜禽、中药材等产业,支持建成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培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高标准农田7.23万亩。新增道地药材基地2000亩。市场化运营利川红茶业集团。稳定发展烟叶。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国储林项目,推广套种模式,新建林业基地2万亩。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州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255家。
建设美丽乡村。抓好南坪村、长坪村、齐跃桥村、诸天村等试点示范村建设。推动国新控股、省直、州直部门帮扶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确保乡村振兴重点村一村一名规划师、一村一名农技员、一村一个龙头企业。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村居设置。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及水质提升工程,实施小型供水工程19处。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农村5G网络建设。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狠抓乡风文明、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产业振兴组织化程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绿色工业
做强产业集群。深度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4】,推动工业园区化、绿色化、精细化发展,打造现代化工业产业集群。建立硒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新增“二品一标”产品10个,硒食品精深加工业产值超过20亿元。加快名优中药材商品化转化,支持现有中成药二次开发。启动中药材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持续扩大风电装机容量,推进小水电技改扩能。深度勘探开发页岩气,年产能达1.6亿立方米。支持电子信息、锂电池企业扩规提能、抱团发展。推动锂电新能源头部企业落户。开发饰面石材、绿色建材产品,发展钙基产业。
做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企业小进规成长、税收过千万元企业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壮大“四大工程”,培育税收过千万元企业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小企业35家。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2家,外贸出口1700万美元以上。开展“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实施技改项目8个。完善支持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二十条”,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对工业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做优园区平台。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工程,提高园区经济聚集度、活跃度和税收贡献度。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做好“腾笼换鸟”“退城入园”【5】文章,推动利川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二类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产业园,打造“一区多园”平台。加快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金开北路建设,优化园区“筑巢引凤”环境。建立无绩效退出机制,提高标准化厂房企业入住质量。加大工业用地收储。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工业发展基金。
(三)全力以赴抓好旅游产业
推进发展全域化。支持苏马荡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齐岳山康养生态度假区、龙船调民歌小镇项目建设,提档升级腾龙洞、龙船水乡、玉龙洞、鱼木寨等景区。谋划建设苏马荡、佛宝山游客集散中心。争创一批星级酒店,力争新增省级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街1个、旅游名村2个。加大景区路网、停车场、供水供电、旅游公厕等配套建设。全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亿元。
推进业态融合化。围绕“旅游+”“+旅游”,拓展观光度假、康养休闲、民俗体验、体育运动等业态,发展自驾游、研学旅行、冬季滑雪等新业态,建设四季有特色、四季皆宜游的旅游文化新品牌。做大山珍“食养”、中药“康养”、民宿“住养”、音乐“文养”、体育“健养”系列康养产品,打造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举办民族体育文化活动,打造体育运动训练基地。挖掘土苗文化、红色文化,打造教育示范基地。
推进品牌市场化。精心策划旅游形象定位,加强与知名媒体平台合作,提升融媒体影响力。打造网红打卡地,培育直播带货主播,引导“杉杉”“村花”等特色品牌良性发展。组织开展精品旅游线路体验活动,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来利办会。巩固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推动武陵山周边城市旅游协作,实现产品共推、游客互送、利益共享。
推进服务标准化。完善“一部手机游利川”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支持改造特色民居,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严管严打欺客宰客、价格欺诈、私自收费等市场乱象。严格管控旅游产品安全质量,坚决清理“小散乱”景区景点。
(四)全力以赴抓好城镇提升
完善城镇功能。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提升城市能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城市防洪、给排水、强弱电等专项规划编制。建成迎宾大道、金龙南路、学府大道延伸段,推进枫香路、清源大桥、清源路西延伸段、华盛大道东段、金龙北路北延伸段建设。迁建城区洗车场、农贸市场。推进城区天然气管网改造和给排水管网改扩建。完成清江城区段基础设施及照明维修改造项目。启动南环大道、腾龙大道沿线五大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
推动精细管理。完成剩余违法建设分类处置,严防新增“三违”。建成“智慧利川”大数据平台,建立“一格N员”网格服务模式。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广“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严格落实“门前五包”,深入整治城市“牛皮癣”、违章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油烟污染等问题。提升城镇品位,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
改善生态质量。持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乡镇、生态村。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持续推进禁鞭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加大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做好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清江流域三渡峡片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白鹊山片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集与焚烧发电一体化项目,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网”。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力争取得签发核证减排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五)全力以赴抓好项目投资
精心谋划争取。围绕大生态、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紧扣新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关键产业、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投向,系统深度谋划项目。加大项目、资金、政策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重点项目挤进国家、省、州规划盘子。做好纳水溪水库、忠路温泉小镇、大数据灾备中心、天然气长输管道迁改等项目前期工作。
扩大有效投资。实行项目月调度、月通报、季拉练、年考评机制,设置“蜗牛席”。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原则抓项目、抓进度,全年拟实施重点项目不少于160个、年度投资不低于118亿元。推进G350利川绕城西北环线、银溪谷生态旅游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成色。严格项目预算管理。
激活民间投资。打破长期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路径依赖,用好用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工具,选取一批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明显的项目向民间资本推介。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民间投资从个人投资、家族投资转向合伙人投资、团队投资。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清减降放”,营造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培植工程。落实“减免退抵补缓”政策,减税降费6.9亿元。探索产业用地供给新模式,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取得工业用地。完善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施“引进来”行动、“候鸟人才”计划,开辟人才服务保障“绿色通道”。
(六)全力以赴抓好交通建设
建设大通道。统筹铁、公、水、空,联动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打通通渝出峡“大通道”。推进利咸高速、沪渝蓉高铁、沪渝高速利川东互通项目建设,做好利云高速、利黔高速前期工作。深化利云区域协作,打通利川云阳水运通道。谋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
打通微循环。围绕产业园、乡镇、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连接线,推动产业升级。谋划二级公路贯通建南、忠路集镇。加快利彭公路长顺至野猪池段项目建设。启动龙船水乡改线工程。做好腾龙洞至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G318、G350、G351、S326、S366、S478等改扩建工程。推动城乡客运站场达标建设。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配套完善农村公路设施100公里。
提升新品质。实施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科学管理候机楼,提升服务运营保障能力。利用小区内临时停车场、边角地块,新(改)建智慧停车位800个。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谋划建设货运火车站、货车停车场,启动物流园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5亿元。
(七)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
围绕优势招。围绕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建链、补链、强链。瞄准风电、水电、页岩气等能源资源,锁定目标客户,精心谋划、精心包装。瞄准大理石、石膏等矿山资源,引进龙头企业,把沉睡的资源变为活跃的资产。瞄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帮扶利川的绝佳机遇和毗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优势,谋划建设汽车、笔电配套产品供应基地。
突出重点招。严格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审核,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0个。按照“以亩产论英雄、以税收论英雄、以效率论英雄”的要求,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引领性强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探索引入总部经济,招引一批产出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开辟税源增长点。大力招引外向型市场主体,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
创新方式招。采取全员上阵、大员招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省外资金到资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用好乡贤、客商、校友、商会、流量等资源,实行“云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紧盯知名企业家、投资机构、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开展“四个拜访”。采取技改扩能、股权出让、联合重组等方式,开展“二次招商”,盘活存量项目。
(八)全力以赴抓好民生事业
培植财源强保障。加强资金管理,开源节流、纾困解难,全力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狠抓骨干财源、群体财源、梯级财源、替代财源“四个财源”建设,挖掘增长潜力。分类处置闲置资产,盘活国有资产,做强国有平台公司,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综合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带头过“紧日子”,从严从紧控制支出,一般支出压减幅度不低于5%。
强化供给优服务。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新建幼儿园4所,提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新(改扩)建校舍、运动场4万平方米。支持产学研用基地建设,提质培优职业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加快推进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改造升级“一场三馆”【6】。举办系列文体赛事活动。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抓好医养一体化示范、中医院中医能力改造提升和谋道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共同富裕促公平。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保险待遇。推进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加大对困难老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关爱服务、安全保护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障群众住房刚性需求和市场需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保障粮油供给。
综合治理保平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做好安全生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信访维稳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强力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时刻绷紧疫情防控之弦,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严厉打击天然气管线私拉乱接问题。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九)全力以赴抓好自身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高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坚决防止和处置假作为、假担当、假表态,严禁言行不一、表里不一。
思想破冰勇突围。继续推动“清醒看利川,我该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成果转化,破除理念之冰、思路之冰、作风之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敢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增强“八大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坚持常学常新,鼓励干部外出交流学习,寻找利川突围发展的他山之石。
健全制度扎笼子。规范和完善现有制度,清理不适应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督促履职尽责。常态化推进纪委监委、司法部门、审计部门和律师列席重大会议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抓好审计问题整改。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强化政务公开。落实容错容缺机制、激励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驰而不息转作风。坚持干字当头、快字优先、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强化政务督查督办,提升政府执行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好基层减负。推进民生领域大数据监督检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力度,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压实政府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廉洁政府建设,做到干净干事、干事成事。
同志们,百舸争流千帆竞,击楫奋进争上游。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既定方向和目标,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担当作为、共同奋斗,全力冲刺县域“百强储备”,全力突围实现绿色崛起,全力赶超建设区域强市,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
注释:
[1]“1+4”过户改革:在办理不动产过户时,将不动产权证、水、电、气、视一起过户。
[2]“百强储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之一。百强进位,是指支持大冶、宜都、仙桃等冲刺全国五十强,支持潜江、枣阳、汉川、枝江争先进位。百强冲刺,是指以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第二方阵的5个县(市)为第二梯队,对标“全国百强县”,持续缩小差距,加快冲刺。百强储备,是指从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域经济强县(市)中,选择部分产业韧性较强、发展潜力较足的县(市)作为第三梯队,支持其在“中部百强县”中创优争先,奋力向“全国百强县”迈进。
[3]“一区两园”: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恩施高新区利川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利川硒食品加工产业园。
[4]“51020”现代产业体系: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5]“腾笼换鸟”“退城入园”:采取收购重组等方式使僵尸企业、无绩效企业退出园区,引进更优质的企业进园;引导淘汰类企业、低效企业让出城中土地,由政府收购或企业转移到开发区内发展,原土地进行再开发再利用。
[6]“一场三馆”:剧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