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21:44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2月16日在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孙道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仙桃发展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转型新挑战、社会稳定新任务、新冠疫情新冲击,全市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英雄气概和斗罢艰险再出发的顽强意志,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进步,赢得了战疫战洪战贫新胜利,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预计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7亿元。仙桃连续五年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争先进位,先后被纳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建设试点。
过去五年,是仙桃稳中求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弘扬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的仙桃精神,坚持不懈上项目、扩投资、壮产业,累计招引项目691个,投入建设项目763个,实施技改项目800余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54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96家,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稻渔种养、优质蔬菜、名特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板块扩容提质,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初具雏形,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沔阳小镇分别获评国家4A、3A级景区,全市年接待游客突破550万人次;金融机构发展到51家,存贷款余额均实现翻番;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迈出了产业转型新步伐。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不懈激活力、攒动力、拓空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业产值及增加值均实现翻番,非织造布产业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20年经济外向度居全省第一,跻身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行列,仙桃海关、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汉江仙桃港、仙桃机场、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武仙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实现了发展能级新提升。
过去五年,是仙桃克难奋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全力以赴战脱贫、战疫情、战洪水,9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5833户79915人全部脱贫,我市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物资保供,仅用1个月时间基本控制疫情,疫情期间累计贡献全省80%、全国40%的防护物资,“小城市、大担当”的“仙桃故事”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报道;连续作战防汛救灾,成功应对多次超标准洪水考验,取得了大战大考新胜利。五年来,我们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不懈治水、治土、治气,2447个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四水共治”初见成效,空气质量优良率、优良水体比例分别提高11%、33%;国土绿化全域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顺利运营,仙桃“变邻避为挽臂”的经验在全省推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四美”共建,15个建制镇旧貌换新颜,93个美丽乡村成为休闲打卡新胜地,大垸子泵站建成投运,环排湖绿道全线贯通,318国道胡场至毛嘴改线工程全线通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焕发了美丽仙桃新颜值。
过去五年,是仙桃提质竞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个主题,深入实施“主城引领、双擎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致力打造仙桃国家高新区和非织造布产业园区两个平台,国家级“四基地两中心”获批“三基地一中心”,入园项目35个、总投资94.3亿元,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授予我市“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培育单位”;仙桃国家高新区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511.6亿元,布局建设湖北首个以氢能为主导的零碳科技产业园,开辟了高质量发展新战场。五年来,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抓创建、惠民生、强治理,南城新区建设日臻完善,老城区更新改造步伐加快,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基本建成,“群众生活在网格中、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的治理格局加快形成,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取得较好成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供养全面提标,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2.8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246万元,改造农村危房5381户,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4所,增加学位2.4万个,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9个、儿童之家184个,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市文化中心顺利竣工,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9平方米,获评全省唯一“全国优秀科普示范市”,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整治,强力推进扫黑除恶、反诈禁毒、破小案保民安等专项行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换来了人民生活新幸福。
与此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60件、政协提案574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结率、回访满意率95%以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扎实推进政府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有序运转。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0%。坚持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此外,统计、气象、民族、宗教、保密、援疆、档案史志、新闻出版、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工商联、红十字、残疾人、移民、外事侨务等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硕果累累。每一分收获都浸透着汗水、凝聚着心血,都是大家干出来的、拼出来的!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仙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产业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高,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人均GDP、亩均GDP偏低。改革创新不够、活力不足。“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氛围不浓,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工作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少数干部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规矩规范标准不高,精准精细要求不严。对此,我们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展望
纵观发展大势,审视仙桃实际,未来五年,我市仍将处于重要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也拥有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带来的宝贵机遇和战略支撑,更蓄积了向高质量发展质变跃升的强大势能,具备了干部群众人和心齐、风正劲足的厚重底气,仙桃发展大有可为、未来可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应时而动,乘势而上,在格局重塑中抢占先机,在区域竞争中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仙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打造江汉平原明星城市”的发展定位,锚定“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的发展目标,加快实施“主城引领、双擎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奋力开启仙桃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今后五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按照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的发展目标,竞进提质、勇当标杆、开创新局,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实力之城、高科技赋能的创新之城、高水平涵养的生态之城、高效能治理的善治之城、高品质生活的幸福之城,率先挺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全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同类地区”的要求,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突破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化率达到63%以上。
今后五年的发展路径是:
聚焦聚力经济倍增,突出“三大协同”建设实力之城。推动三产协同发展。咬定“产业第一、项目为王”不动摇,推动一二三产业量增质优。坚持“工业挑大梁”,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非织造布产业率先形成千亿规模,打造食品、新能源新材料2个五百亿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3个百亿产业集群,到202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2000亿元。坚持“农业抬底板”,推动黄鳝产业成长为百亿级支柱产业,壮大富硒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畜禽蛋制品、现代种业等重点农业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培育2家以上头部加工企业,培育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到2026年,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500亿元。坚持“消费促升级”,加快推动文旅、农旅、体旅、商旅融合发展,推进商贸物流、多式联运等业态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到202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提升到50%以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全域协同发展。推进“主城引领、双擎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成势见效。“主城引领”在强功能、提能级上持续发力,推进老城区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南城新区加快打造功能完备、产业集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区,不断提升城市的“时尚气质”和“活力指数”。“双擎驱动”在聚企业、兴产业上持续发力,加快构建以仙桃国家高新区和非织造布产业园区两大平台为主、若干个特色园区为辅的“2+N”产业平台布局,不断提升园区的“平台价值”和“创新指数”。“三区协同”在点面结合、联动发展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以毛嘴、郑场、剅河、陈场等为重点区域的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以排湖、胡场、三伏潭等为重点区域的环排湖农旅融合引领区以及以沙湖、杨林尾、张沟、郭河、沔城、通海口等为重点区域的沿东荆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提升乡村的“美丽颜值”和“人气指数”。强化武仙协同发展。坚定不移打武汉牌、走昆山路,加快与武汉交通对接联网、产业对接配套、要素对接互通、生态对接共治、服务对接共享,建设武汉城市圈西翼先进制造、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创新创业、休闲度假“五个中心”,推进318国道仙桃高新区至蔡甸改线工程、沪渝高速仙桃段改扩建、武仙城际铁路延伸、仙桃3C运输机场及外载荷基地等重点交通设施建设,谋划武汉轨道交通向仙桃延伸,深度融入武汉大都市区同城发展。
聚焦聚力蓄势赋能,强劲“三大动能”建设创新之城。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持续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攻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社会事业以及要素市场化等关键性基础领域改革,加快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涌流。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对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全力建成仙桃综合保税区。做强对外开放产业支撑,实现外贸进出口结构优化、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双促进”,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持续推进更大力度科技创新。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平台支撑、主体培育、成果转化、人才保障,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00家左右,创建国家级科创平台3家以上,支持校企院企合作共建,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打造非织造布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聚焦聚力绿色崛起,做好“三张答卷”建设生态之城。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开展汉江、东荆河、通顺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河湖长制,继续落实汉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快建设沿江沿河绿色生态廊道,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实施绿满仙桃再行动,到2026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力争重点河湖水质达到Ⅲ类。持续推进环境保护。持续深化蓝天、碧水、清废、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秸秆焚烧等方面防治,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发展“循环产业”“零碳产业”,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推动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引领新风尚。
聚焦聚力市域治理,深化“三治融合”建设善治之城。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仙桃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反诈禁毒攻坚战,全覆盖实施“雪亮工程”,建立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落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确保到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三方联动”和“多网合一”运行机制,提升综治中心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聚焦聚力普惠共享,紧盯“三个民生”建设幸福之城。兜牢底线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民生。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双高”建设,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健康仙桃建设,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推动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提升质量民生。立足建设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统筹推进“四美”共建、“四水”共治,着力建设碧水绕城、清水润市的灵动水城,打造美丽仙桃、绿色崛起的活力都市。
三、2022年政府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追求量增质优、速效兼取,牢记初心使命,扛起责任担当,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紧盯市委“15050”工作要求,力争在全省县域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50亿元,加快挺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奋力实现五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全力抓好五件大事:启动“两纵四横”(214省道改建、龙昌路、滨江大道、体操大道、江汉大道、215省道及268省道改扩建)骨干路网建设、启动大学城建设、推动“两擎三区”成势见效、推动容百科技加快建设、基本完成黄鳝产业示范带建设。
扎实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实施“双百”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滚动推进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对标对表开展文明创建、推进“四水”共治取得明显成效、推进“四美”共建扩面提质、加快城乡绿道系统建设。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强市,壮大实体经济
推进工业经济提质。深入对接全省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工业主导产业,坚持产业集群式发展、链条式布局,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落实产业链链长制,重点抓好非织造布、食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扩规提质,大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链稳链、集聚成势,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坚持先进制造业主导,支持恒天嘉华、万里、新鑫、裕民等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创建国际品牌,推进爱普拉斯、格兹莱芙、裕惠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力促产业产能升级、结构升级、品牌升级,打造世界级非织造布产业集群。支持旺旺、亲亲、贤哥等食品骨干企业技改扩规提能,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园,擦亮“中国食品产业名城”金字招牌。对接武汉智能制造,配套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无人科技小镇建设,打造全省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推动健鼎电子、碧辰电子等企业加快5G技术应用及产业链配套,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以远大医药、波顿香精香料等企业为支撑,加快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生物产业园。主攻硅材料、氢能等新型环保产业,加快推进500亩零碳科技产业园起步区建设,推动新蓝天三期、国华能源250兆瓦光伏制氢、国氢公司油氢站等项目落地,设立零碳科技产业基金,建设华中地区有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力服务容百科技一期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推进现代农业提效。以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抓手,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两个指标”,聚焦“1+4”重点农业产业链培育,做好三产融合、三化结合、资金整合“三篇文章”,推进现代农业效益倍增。加快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建设,新增网箱养鳝面积1万亩、网箱20万口。大力推广“稻鳝”综合种养,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成为农民万元增收项目。培植顾大嫂、允泰坊、中合卫祥、楚渔鑫等一批加工主力军,培育过亿元黄鳝加工企业2家以上。加大种业科技攻关,加快黄鳝、中华鳖等苗种繁育,力争鳝苗繁育达到2亿尾、鳖苗繁育达到2000万只。加强水稻、油菜等种质资源库建设,促进种业成果加速转化推广,做强农业“芯片”。抓好三产融合示范点建设,推进西流河稻鳝共作产业园、彭场生态循环产业园、排湖虾蟹产业园、郑场富硒食品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张沟镇争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支持郑场、毛嘴、杨林尾等镇纳入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储备库。做好“农业+文旅”“农业+生态”“农业+康养”文章,支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多种业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叫响“仙滋鲜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响“仙桃黄鳝”“仙桃香米”“仙桃一号”名优品牌,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14亿斤以上。
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持续推进梦里水乡二期、沔阳小镇二期项目建设,推动荆楚云天海世界冬季项目开业、民宿项目开工,加快汉江江滩公园建设,推动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支持沔城风景名胜区、郑场渔泛峰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支持胡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杨林尾万亩油菜花海、大垸子水利风景区建设,加快A级景区创建,打造一批精品景点景区,培育一批网红打卡热点。整合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拓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展滨江特色街区、环排湖区域夜游经济,举办桃花节、龙舟节、黄鳝节、“沔阳三蒸”节等节会活动,组织非织造布会展、女裤会展等展会活动,开展研学旅活动,以打造旅游产品带动旅游消费,释放“旅游+”乘数效应。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改造升级银泰仙商、武商仙桃购物中心、新天地国际广场等老城区老商圈,加快建设吾悦广场等新城区新商圈,提升城市商圈综合服务功能和消费聚集能力。实施社区商业便民惠民工程,打造“15分钟便民消费圈”。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建成仙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升级150个镇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培育新型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提升农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做优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用足用活基金、信贷、保险等资源,发挥好产业基金引导撬动功能。
(二)突出项目兴市,培植发展动能
大干快上建项目。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年”行动,推进重点项目清单管理、集中攻坚,限时明责销号。发挥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作用,加强项目“三库”建设,强化梯级调度,储备库转建设库、建设库转达效库转化率分别达到50%、40%以上。健全“周调度、月集中、季拉练、年总评”项目调度机制,确保“月月有签约、月月有开工、月月有投产”。落实省“万名干部包万个项目”活动,重点推进97个省级调度项目落地见效,加快推进235个续建项目、219个新建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武松高速仙桃段、318国道改扩建仙桃段、随岳高速剅河互通等交通工程,深度融入大武汉。以“亩产论英雄”,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产业、企业集中,切实提高亩均效益。
千方百计育主体。实施“招大引强”行动,编制招商地图、产业地图、项目地图,全力打好“沔商牌”“小米牌”“台商牌”,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实施骨干企业扩规、中小企业成长、高新企业倍增、专精特新培育、企业上市等主体“培优壮强”计划,滚动推进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培育“四上”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左右,新增“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50家左右,储备上市后备企业20家以上。
快马加鞭搭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产业园“满园”行动,发挥“2+N”产业平台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加快完善非织造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和平大道南延、汪洲大道延伸线等主干道建设,加快“四基地两中心”建设,引进全国知名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参与防护物资应急储备基地运营,高标准规划建设非织造布展示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计量测试中心,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全面提升非织造布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拆、建、服”,全面完成仙桃国家高新区启动区房屋拆迁、全面加快还建房建设、全面组织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企业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华润电厂、鲲宝物流、倍洋环保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全康智能家电、进成智能家居竣工投产达效。持续推进新材料产业园规范化建设。按照市场化取向,支持高新投提能升级、做大做强。鼓励支持各镇建设工业平台和特色产业园区。
(三)突出创新活市,优化发展环境
以科技强实力。加大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拓盈新材料、摩擦一号、六和天轮等企业牵头建设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支持市科创中心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推行市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加强市技术招商和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以改革添动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一业一证”。全面推行企业开办“2050”标准。深化“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新增10件“一件事”主题服务,分批实现14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持续推进“清、减、降”,推动审批时限和材料再压减10%,工程项目审批达到“65、45、25”标准。推进“评定分离”改革,减少涉企保证金。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常态开展“市场主体评部门”和“金牌店小二”评选活动,打造“仙办好”政务服务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增强城镇发展动力。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市城投公司深化市场化转型,推动信用主体等级达到AA+。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以开放激活力。突破性发展加工贸易,确保仙桃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全面推进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加快实施汉江仙桃港二期工程,推进仙桃港还箱点项目建设,建成运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争取仙桃港成为外贸集装箱始发港,推进外贸物流提速降费。推动设立药品等特殊商品进口指定监管场所。开展跨境电商先行先试。实施外贸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外贸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创建,培育外贸进出口额30亿元以上企业1家、2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新增加工贸易企业10家以上,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3家以上。
以数智挖潜力。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布局,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强市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实施城市运营中心和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加快市大数据能力平台和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应急等多场景协同应用,用“大数据+大脚板”精准施策,推动政府智治、城市智慧、企业智变、生活智享。
(四)突出生态立市,建设公园城市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系统化治水。加快推进引隆补水、东荆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和安全建设、泽口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等工程,推动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首批合作项目落地。深化河湖长制。加快实施通顺河、汉南河、洛江河、肖杨河综合整治,以及排湖、莲花湖等省级保护湖泊水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不达标河湖、地下水污染和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推动碧水绕城、联镇、活村。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水环境在线监测,建立“厂网河湖”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精准化治气。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扬尘、秸秆焚烧、移动源污染等重点领域治理,确保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5%。效能化治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强化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环境污染与破坏事项预警等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机制。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全域植绿护绿,完成绿化造林3万亩。抓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投资,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下达指标。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建筑智能装备,大力引进绿色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加速打造示范型、标杆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持续壮大再生资源利用集群。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式、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细胞创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统筹推进南城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快建设“人产城境”相融合的现代化都市。完成南城新区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修编,启动仙桃中学南校区、市奥体中心建设和市委党校迁建,推动市老年大学建成投用。优化市文化中心“多馆合一”功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书香仙桃”。加快城市更新规划、节水城市创建等专项规划编制,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推进73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全面完成棚改项目建设和拆迁工作,提升老城区居住品质。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涵洞和渍水点改造、排水防涝泵站改造,实施刘口高架桥辅道拓宽、沙嘴桥重建、客运站路口优化等工程,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系统推进城区绿化提标升级、增色添彩,让市民乐享“绿色福利”。以经营城市理念做活小游园,探索“游园+”“+游园”新业态,积极发展生态经济,让市民分享“绿色红利”。
推进田园乡村建设。做好建制镇和小集镇规划修编,持续擦亮小城镇,加快补齐建制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治理水平等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让城镇更好连接城乡,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积极稳妥推进村庄集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开展家庭美、家风正、家业兴“三家”建设,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无污水、多植绿”要求,稳步推进美丽庭院扩面提质。抓好鱼棚子、坟堆子、烂屋子“三子”整治,推进美丽田园创建。持续建美“四好农村路”,让市民畅享美好生活。
(五)突出效能治市,打造治理样板
深化城市治理。坚持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天候创建,持续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争测评成绩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强力推进大拆违。分类有序消解城市存量违法建设,坚决杜绝新的违法建设。强力推进大盘活。大力清理城市低效存量闲置用地,加快老城区“退二优二”“退二进三”步伐。强力推进大整治。深入开展市场环境、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市机非分离、人车分流,合理布局城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着力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和垃圾分类示范创建,逐片开展“美丽街区”创建。强化城市社区治理,做实“六联六包”,推进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常态化长效化。强力推进大提升。全面实施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双提升”行动,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公益宣传、志愿服务、典型选树,培育文明风尚,让文明之美点亮城市之光。
深化乡村治理。深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建设,推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制管理试点和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经验,推进村级“小微权利”清单运行。深化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做实做优“一村一辅警、一村一律师”,打造一批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乡村善治样板。
深化社会治理。全力反诈禁毒。坚决打赢反诈禁毒攻坚战、持久战、人民战,推进“无毒无诈”社区(村)创建,严格落实约谈警示、挂牌整治机制,确保实现禁毒按期摘帽、反诈“减员退位”。全力治安维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动全市“情指勤舆”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大安全格局,强化信访矛盾多元化解、源头治理,强力推进诉前调解,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持续打击非法集资,积极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平安仙桃”建设,持续开展“智慧平安小区”“平安校园”“雪亮家园”等创建活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推进“双安双创”,切实抓好食品“三小”、学校食堂、网络订餐等领域监管。积极争创全省综合减灾救灾示范乡镇、社区(村),强化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六)突出惠民富市,共享发展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实万元增收、户户走到、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工作”,常态化开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和“一老一小”帮扶服务,全面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千方百计把农民转化为市民或产业工人、把农特产品转化为商品、把农村转化为景区、把存量资源转化为滚滚财源、把群众的难事转化为干部的家事,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厚植共同富裕基础。
促进居民持续增收。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援助,持续开展援企稳岗、技能提升行动,统筹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扩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稳慎开展社保基金风险排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运营市社会福利院康养中心,高标准建设城乡养老院、幸福院,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现城市街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仙桃春天六期公租房项目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推进健康仙桃建设。积极应对疫情变化,用“万无一失、一失万无”心态抓好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深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提高市直医院重点专科能力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区、市精神卫生康养中心、5家区域中心卫生院建设。依托优势医疗资源,着力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彭场、沙湖、长埫口、陈场6家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文明健康社区创建。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规划布局,改建公办幼儿园4所,新建中小学校4所。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建成城北全民健身中心,打造“中华龙舟赛”“环排湖自行车赛”等体育品牌赛事。常态化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认真落实忠诚干净担当新要求,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学习力、领悟力、创新力、执行力建设,把“争先进、争进位、创一流”作为政府的行为标杆,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心打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实干政府、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清廉政府。
在绝对忠诚、绝对负责上当标杆作表率。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加快“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的奋进力量,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市委有安排、群众有呼声,政府就第一时间见行动。
在善作善成、实干实为上争先进创一流。坚持人民至上,永葆为民之心,把群众当家人、群众事当家事、群众盼当家计,用心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用情做好群众普遍有感的关键小事,以“小枝叶”温暖“大民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拼搏精神,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创造性推进工作,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为仙桃的明天夯基垒台、赋能添彩。
在提质提效、提能提标上争先进创一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推行工作项目制、项目清单制、清单公示制、公示督查制、督查奖惩制“五制”管理,形成可执行、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价的高效工作闭环。放大发展系数、抬高工作标尺,自觉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让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成为头版头条,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工作习惯,让精准精细、专心专注成为干事标准,干就干出风生水起,拼就拼出全年精彩。倡行守信践诺,说了就算、定了就办,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
在清廉清正、清明清朗上争先进创一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监察监督和司法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着力营造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清清爽爽的政商关系、简简单单的人际关系,以硬朗作风锤炼清朗政风,让清廉之风蔚然成风。
仙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仙桃人民是我们亲亲的家人,建美家园、幸福家人,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政府工作的本职本分,一家人,一家亲,一盘棋,一条心,仙桃未来必大兴!仙桃明天更美好!
民生无小事。今后五年,我们将紧盯“五位一圈两道两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提供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满足群众就业需求。二是增加车位。合理规划货车停车场、有序增加城市停车位,建成货车停车场3-5处,每年新增停车位2000个以上,着力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三是扩充学位。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每年新增学位5000个左右,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确保“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四是保障床位。科学扩充城乡医院、养老院、幸福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每年新增医疗床位100张、护理型养老床位120张,打造“15分钟医疗急救圈、30分钟城乡分级诊疗医疗卫生服务圈”,确保“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五是增加厕位。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公厕,每年新建城区公厕10个,彻底解决城区“旱厕”问题。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每年新改造农村户厕3000个以上。六是打造健身圈。以方便群众就近健身为原则,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每年新增城乡健身场所160个,形成“15分钟健身圈”,打造运动之城、活力之都。七是建好绿道。探索“绿道+生态驿站”“绿道+公共服务”“绿道+主题公园”模式,每年建设城乡绿道100公里,串联公园、游园、水网,形成“30分钟休闲圈”,打造美丽田园、灵动水城。八是畅通通道。加强城乡交通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建成人行天桥10座、地下通道2个,切实改善市民交通出行条件。九是建设公园。充分利用城乡闲置地、边角地,建好口袋公园、微型游园,每年建成城乡小游园100个,让“推窗见绿、出门游园”变成现实。十是美丽庭院。每年建设美丽庭院1万户以上,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文化、有品位、有效益的美丽庭院示范户。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发有为,为仙桃加快“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奋力开启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部分名词解释
1.“四水”共治:系统开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弘扬行动。
2.“四美”共建:统筹推进美丽城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建设。
3.“主城引领、双擎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发挥仙桃主城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仙桃国家高新区和非织造布产业园区两大平台建设,推动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环排湖农旅融合引领区、沿东荆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协同联动发展。
4.“四基地两中心”:国家防护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中国非织造材料供应基地、中国非织造布制品生产基地、国家非织造布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国家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
5.“雪亮工程”: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6.“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7.“双高”建设: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群。
8.“1+4”重点农业产业:黄鳝第一农业产业和富硒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畜禽蛋制品、现代种业等四个特色农业产业。
9.三化结合:生态化、经济化、产业化相结合。
10.“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
11.“证照分离”:将许可类的“证”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离,有效区分“证”、“照”功能,让更多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
12.“一业一证”:优化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
13.企业开办“2050 ”标准:两个环节、半天办结、零收费。
14.“65、45、25”标准:大幅压缩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间,政府投资项目压缩至65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45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25个工作日内。
15.“评定分离”:将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评标”与“定标”阶段进行分离,评标阶段由评标委员会完成,定标阶段由招标人自行组建的定标委员会完成。
16.“四好农村路”: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7.“退二优二”“退二进三”:“退二优二”是指积极引导产能落后、不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主动退出,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退二进三”是指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18.“六联六包”:联社区、联小区、联路口、联路段、联公共场所、联村镇,包宣传、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设施、包落实。
19.“双安双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20.食品“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