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4 21:16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2月8日在绵竹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绵竹市人民政府市长 耿垣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绵竹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增进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认真履职尽责,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顺利完成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竹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综合实力在追赶跨越中大幅跃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凝神聚力、积极应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42.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0亿元,年均增长7.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入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预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7、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约占德阳三分之一,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政府综合债务处于低位,经济发展健康度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在积厚成势中提质增效。我们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以平台为载体推动产业发展,三次产业占比优化为9.4:53.4:37.2。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实施重大产业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105.7亿元,推动以剑南春、龙蟒、鑫坤机械为代表的食品饮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技改创新,以致远锂业、美大康华康为代表的锂电、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绵竹经开区转型为省级高新区,德阿产业园获批省级开发区。现代农业量质齐升,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户绵竹,培育粮油、生猪、玫瑰、猕猴桃、早熟梨、茶叶6个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形成“一带一心六园”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新建高标准农田8.78万亩,创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全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1座,获评“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三产业快速崛起,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位列德阳第一,预计年均增长9.2%,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建成“画境绵竹”九龙里、清平里等一批乡村旅游综合体,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五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80亿元,中国玫瑰谷、中国熊猫谷项目纳入党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五年来,我们点面结合彩绘县域,城乡面貌在乡村振兴中绽焕新颜。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做精城市、做美县域,努力把绵竹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美丽家园。城市品质有力提升,实施景观提升项目4个,新改建停车场11个,改造小街小巷225处,新建城市休闲广场和“口袋公园”8个,公共设施覆盖率达100%;城市绿地面积增至63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4%,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获评“四川省园林城市”。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建成污水处理厂(站)21个,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域场镇,改建农村户厕2.58万户,整治农村彩钢棚39万余平方米,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县”;完成全市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年俗村、玫瑰新村等一批美丽新村相继建成,九龙镇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镇”,棚花村等6个村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年画村、新龙村、盐井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绵竹玫瑰小镇入选国家发改委特色小镇建设典型范例和四川省特色小镇,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100个。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顺利接受两轮中央环保督察,磷石膏实现“产消平衡”,劣Ⅴ类水质全面消除,4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较2016年上升20.1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挖潜赋能,改革开放在融蓉接渝中深化拓展。我们坚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同城化发展,以深化改革挖掘发展潜能,通过扩大合作拓宽发展空间。交通区位显著改善,S216广济至九龙段、月季大道、德阿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绵茂公路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成兰铁路绵竹段即将完成铺轨,成都外环铁路绵竹正线正在积极争取,茂遂高速(德茂段)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258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重点改革稳步实施,新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机构11个,设置酒类产业发展局等特色机构6个,21个乡镇调整为12个镇(街道),203个村(社区)优化为153个,村民小组缩减至1014个。经济改革加快推进,组建绵竹高发投资有限公司,推动园区配套建设跑出加速度,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实现从“引凤筑巢”到“筑巢引凤”;支持龙蟒大地完成混改,成功组建川发龙蟒公司,进入上市公司平台。“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176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划转并实质运行,“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100%。农村改革多点突破,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乡村振兴农民大学,累计整合涉农资金8.3亿元,规范交易农村集体资产13.7亿元,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圆满承办中国自行车联赛、第八届中国月季展等重大展会活动,招引落地5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3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个,到位市外资金521亿元,总投资31亿元的盛泉钢铁即将建成投产。
——五年来,我们用心用情办事惠民,人民生活在普惠共享中持续改善。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4亿元,11720户、19619人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为脱贫攻坚之初的4.5倍,获评“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助力甘洛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对口帮扶工作获省级表彰。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支出占比连年上升,各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9.2%,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获评“全省农民工服务保障先进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民综合参保率达99.5%,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改造城乡住房2366户,公共租赁住房增至5200套,帮助1万余名住房困难居民实现安居梦。投入3.5亿元提高办学条件,川师大绵竹附中、绵竹附小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示范区”,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列入“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深化拓展,第二中医医院创建为全省唯一的二级甲等乡镇医院,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获评“四川省第五届文明城市”,被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未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成功创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平安绵竹建设深入推进,刑事、八类暴力、治安案件较2016年分别下降13.8%、12.5%、18.2%,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刀刃向内改进作风,自身建设在善作善成中不断加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尺,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10%。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圆满完成“三大普查”和国土调查。公共资源交易实现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被授予“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675件、政协委员提案678件。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和动员、档案管理、民族宗教、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会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十八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指标稳中有升。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统筹和分析调度,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进中提质良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3.56亿元,税收占比位居全省扩权强县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800元和24000元,分别增长8.5%、9.7%;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等指标均大幅回升,完成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推进有力。深化攻坚会战工作机制,做实项目秘书全程代办、圆桌会审、容缺预审,推动项目快投快建。63个省市重点项目预计完成年度投资78.9亿元,九绵园标准化厂房、海大年产50万吨生物饲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凤凰酒业技术改造、美大康新药研发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顺利竣工,四川省酿酒研究所绵竹中心挂牌成立。营商环境清新有为。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7.2亿元,提供融资担保、应急转贷和“园保贷”金融服务,为361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3.9亿元。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表彰激励民营企业家,集中兑现政策奖补资金3325万元。创新企业一线服务,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和问题15个,指导25家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精准发力调结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工业经济挑起大梁。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80亿元、增长20%左右,实现营业收入530亿元、增长16%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8亿元,工业和技改投资总量继续领跑德阳。绵竹高新区、德阿产业园两个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占全市比重达80.2%和87.5%,较上年提高0.9和2个百分点,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剑南春集团、龙蟒大地、龙佰钛业、龙蟒磷化工、金泉钢铁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数量位列德阳第一,净增入规企业10户。编制完成《酒类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新增产能、市场拓展、品牌培育等进行奖补。文旅融合日渐成势。出台《促进旅游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动民宿产业标准化发展,君澜玫瑰度假酒店开工建设。编制实施《旅游品牌整合营销策划服务方案》,大力拓宽旅游营销渠道。九龙花厢全面运营,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对外开放,智慧旅游系统全面运行,孝德镇、年画村、年画布艺产品分别上榜首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品。现代农业多点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8.16”洪灾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工程基本完工,新改建田间灌排渠道133公里,改善农田灌排区3.6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划定基本农田储备区2.2万亩。全力保障粮食生猪供给,牧原生猪养殖项目竣工投产,预计粮食播面达66.5万亩、产量28万吨,蔬菜种植15万亩次、产出37万吨,全年出栏生猪44万头。完成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项目,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新增国省级专合示范社2个。
三、坚定不移抓创新,改革活力加速释放
以创新引领提质量。组织实施30项重点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0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德阳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双创”行动成效显著,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家,国省市级孵化服务载体增至6家,瑞驰拓维获得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杯”创业大赛创业创富组冠军,润格生物酶解肽蛋白项目获得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建设,全年专利授权650件,注册商标780件。以改革引领求变量。推行园区“直通车”服务机制,48项涉企审批事项在绵竹高新区实现园区办。推广汉旺镇试点经验,梳理54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委托所有镇(街道)办理,5个镇(街道)纳入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试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小时办”,全程网办事项达99.5%,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减免率达62.1%,承诺提速率达93.8%,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平均用时减少为40个工作日。深化政务公开,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先行县”。创新“23451”农村三资管理模式,完成“三社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和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以开放引领扩增量。成都“三绕”绵竹支线即将通车,回澜大道延伸段加快建设,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都产研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都市现代化农业生态圈“绵竹样板”。首次组织酒企以“绵竹产区”名义集体参加全国知名推广活动,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川商发展大会、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西博会等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3个、协议投资104.6亿元,引进川发龙蟒磷酸铁锂、鑫锐恒磷酸铁锂、金瑞基业等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
四、全力以赴优环境,城乡品质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滨水环线旅游公路38.8公里,完成“一镇一基础设施”项目12个。完成“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24个,新改建农村户厕7944户,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6个,绵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被中组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广济镇云盖村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扎实开展省级乡村规划试点,完成4个镇级、28个村级经济片区划分工作,形成“绵竹经验”。城市功能提档升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BOT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作快速推进,基本消除城市规模黑臭水体。新建城市商业综合体4个,完成城区东北片区、南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新建市政道路2条,修复路面3万余平方米,完成教师新村老旧小区改造。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按时序完成第一轮央督“回头看”反馈意见、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问题、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2021年省级自查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接受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落实下沉反馈意见整改。编制完成《枯水期水环境质量达标管控方案》,建成新市工业园区生化污水处理厂,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统筹推进工业源、移动源等领域污染减排,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逗硬压实限产措施,保持磷石膏“产消平衡”,成功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
五、以人为本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民生支出2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25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70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3600个,城镇新增就业63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至3.34%。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在建工程公益律师实现全覆盖,实现欠薪件数、人数、金额三个下降,“绵竹模式”被全省推广。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追回医保基金117万元。加快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镇(街道)敬老院适老化改造,获评“全省敬老模范县”,紫岩街道茂泉社区成功创建“全国友好型老年社区”。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启动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和“五育并举”先行试验区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市管校聘”改革有序推进,优化整合中小学4所、教学点5个,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000个,22所学校网络教室建成投用,成为德阳首个省级“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我市女子曲棍球运动员陈怡出征东京奥运会并斩获十四届全运会金牌。深入推进健康绵竹行动,顺利通过“国家健康促进县”省级验收。深化“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华西专家赴绵开展门诊1400例次,全省首个县级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清平镇、麓棠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镇,玫瑰新村等5个村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设文化院坝12个,市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完成绵竹市烈士纪念广场改扩建工程,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2个,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年画村入选全省首批红色教育和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全省依法治市示范试点,创作《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实现本土传统文化与普法教育完美结合。院坝协商持续深入开展。在德阳率先成立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和禁毒人民战争,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社会化评价满意度位列德阳第二。成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9处,连续33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成功承办德阳市“守护青山·2021”森林火灾综合应急演练。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位绵竹人都了不起。最令人难忘的是,在抗击“8.11”“8.16”特大洪涝灾害中,面对24小时降水量居全国第一的百年不遇雨情,我们全员抗灾、科学防灾、全力减灾,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基层工作者冲锋一线,实现了“受灾不成灾”,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令人感动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率先启动应急响应,率先开展复工复产,广大民营企业踊跃捐款捐物,50万绵竹儿女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夺取了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最令人自豪的是,我们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用心呵护青山绿水,持之以恒治理污染,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抓“攻坚”、搞“会战”,一条条大道畅通内外,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强大人心力量。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市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绵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各行各业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绵竹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实践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高质量发展,把绵竹的发展前景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释放发展的潜能和活力。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矢志转型的工作定力,只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立足于好、立足于快、立足于实、立足于成,全力以赴地干,事业至上地干,步调一致地干,才能用我们的辛苦指数、绩效指数换取绵竹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满意指数。必须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的工作谋划,只有把发展热情与科学态度、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紧密结合起来,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才能实现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同步跃升,加快转型升级与深化综合改革的同步深入,统筹城乡发展与彰显特色优势的同步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保持破浪前行、开拓创新的工作胆识,面对长期积累、躲不开绕不过的矛盾困难,只有靠我们“把困难踩在脚下”的坚强意志,不断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才能开启从被动到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俯身为民的工作情怀,只有坚决扛起增进民生福祉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双重责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才能推出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形成一批联系服务群众的好机制,让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享成果,在和谐绵竹建设中感受幸福。这些经验是五年发展实践的高度升华,值得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体系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外部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双重压力”依然不减;三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还有短板,社会治理任务仍然繁重,自然灾害易发多发。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将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目标催人奋进,愿景鼓舞人心。今后五年是我市创新驱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战略机遇期”,体制机制转换、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收获期”,在“两个百年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绵竹进入了至关重要、大有作为的关键五年。只要我们敢于担当、务实作为,将新发展理念贯穿绵竹发展的每个方面、各个层次,就能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航向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把绵竹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城乡繁荣、美丽和谐的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五个高于一个领跑”,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投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同类区县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税收占比)领跑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同类区县,推动绵竹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化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保障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坚持不懈提能级、壮实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质量强市工程,推动产业体系向更高能级迈进,在转型发展上走在前列。夯实工业极核主干。高起点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持续实施“十万万千”工程,把绵竹高新区建设成为千亿产业园,把德阿产业园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园,全力推进省级化工园区创建。坚持优存量、提增量、扩总量,大力实施工业经济“5+1”计划,集中精力推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实现倍增,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城和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优势白酒产区。稳固农业发展基础。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建设高质量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强耕地安全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台农业规模化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扶持“2+4+N”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构筑服务业新格局。坚持优结构、增主体、强供给、提质效,健全完善“4+6”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省服务业强县。把握德阳与成都共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机遇,突出自然生态禀赋和历史文化特色,聚力推动中国熊猫谷、中国玫瑰谷、天府冰雪运动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不懈赋动能、扬优势,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高综合创新力和成果转化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环境优良的区域创新型城市。增强创新源头供给。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实现翻番。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在绵竹高新区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熟化基地,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地和示范区。集聚创新人才资源。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高端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职教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强化创新金融支持。大力推进科技信贷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企业上市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坚持不懈破梗阻、添动力,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胸怀,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抢抓技术变革、产业变革机遇,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开放型发展,增强平台公司资信和投融资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支持金申集团等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推进转型发展、做强白酒产业上发挥积极作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成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推广“三变”改革经验,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毫不动摇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长效机制,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除障、降本减负,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不懈强基础、优品质,促进城乡高度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做精做亮城市魅力,做优做净最美县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吸引人,用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留住人,在打造城乡一体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上走在前列。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对外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成兰铁路、绵茂公路、S107(成青路)“二改一”工程建成通车,做好茂遂高速(德茂段)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连接线,积极争取绵遂内城际铁路、成都外环铁路绵竹正线、山地轨道交通、“三九大”旅游快速通道等项目落地实施。加速畅通三环路,全面串联县乡道,构建成环成网、快速便捷的县域交通网络。建好公园城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一批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项目,彰显城市文化品位,增添市井烟火气息。推进城市更新,规划一批“口袋公园”“邮票公园”“体育公园”,宁可留白、绝不盲建,稳步实施405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南轩湖湿地公园、城南亲水河公园、马尾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南新区,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加快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机会,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全域乡村振兴格局。
——坚持不懈抓治理、增福祉,共创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严格“三线一单”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依法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和节能审查,严控“两高”项目,以环境准入倒逼转型发展。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规划建设控制性水源工程,配合做好高景关水库和金花寺水库建设,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园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城乡公办幼儿园扩容,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学校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深化“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友善医院和普惠性托育机构,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提升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完善“一网统揽”下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绵竹。
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市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一致,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核心产业,点燃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完善园区发展配套。完成产业功能区规划编制,精准细化产业定位、划定产业边界,优化产业布局。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大提升攻坚行动,动态保持净地1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16.3万平方米,完成文竹路、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工程,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优化升级主导产业。以创建省级化工园区为契机,积极探索“硫—磷—钛—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将新市化工园区和德阿产业园打造成承接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的省级平台,推动川发龙蟒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落地实施、鑫锐恒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剑南春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白酒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润格生物酶解肽蛋白、金瑞基业和厚朴酚脂质体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增强装备制造产业配套能力,推动盛泉钢铁达产增效,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750亿元,新入规工业企业10家。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0项,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20家,新认定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5家。深入开展孵化载体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开展“双创”活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聚焦乡村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新增量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厉打击侵占耕地行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3%以上。落实稳产保供政策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5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8万吨以上,全年出栏生猪40万头以上。加强农业规模化发展综合扶持,完成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编制,推进8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农业园区产值突破30亿元,培育国省农业龙头企业2个,新增国省示范专合社、家庭农场4家,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1个。加快乡村宜居宜业。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新改建农村公厕8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7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抓好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5公里,推动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积极融入德阳乡村振兴“双环线”,争创省市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示范村5个。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群分类帮扶,持续做好壮大扶贫产业、稳岗就业、扶贫项目资产监管,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新农人”培养力度,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分类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在10个行政村开展“三变五社”改革试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聚焦新型城镇化,积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扩内需稳外贸并重,出台《服务业发展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品牌、重点企业纳入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力争新增限上商贸和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持续开展市场拓展活动,组织剑南春、东圣等老字号企业以“绵竹产区”名义集体参加国内知名酒展,提升产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完善农村消费和电商物流体系。深化全域旅游建设。实施A级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继续抓好“画境绵竹”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加快君澜玫瑰度假酒店、银谷芳香科技研发中心、花语禅境和天府冰雪运动项目进度,启动年文化旅游度假区非遗文创社区项目,扎实做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准备工作,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少拆多改,保留文化记忆和城市肌理,加快仟坤水街等9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开展城南片区“安国里”综合治理,打造美食街区和泉水公园。加快改造迎祥、瑞祥、南轩、仁泽4个片区老旧小区,启动绵广路酒城社区段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第六水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项目,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停车位7200个,在金山街、淮安路增设潮汐停车泊位100个,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全面提速南轩湖湿地公园项目,开展建筑物立体绿化行动,持续美化城市功能区和主次干道,以城市新面貌回应群众新期待。完成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城市,让城市运行更精细、更智能、更安全,积极创建四川省第六届文明城市。
四、聚焦改革开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聚力改革攻坚。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拓展省级乡村规划试点成果,全面启动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15个专项规划及乡村规划编制,建设培育中心镇、中心村,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取得实质性突破。抓好数字乡村建设,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打造“智慧政务”,推动54项行政许可事项年内实现“多点接件、市域通办”。营造亲商环境。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问题,跟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落实领导联系企业、项目秘书和产业助理工作机制,提速项目审批,营造亲商安商投资环境。继续办好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奖励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促进“两个健康”。强化开放合作。全方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同城化发展,加强区域产业协作,锚定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实质化推进中介招商,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力争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2个。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绵茂公路、S216汉旺段建成通车,成兰铁路绵竹枢纽站建设顺利收官,加快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
五、聚焦绿色生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积极参与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规范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开展环境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和信访举报问题整改,切实解决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林长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增森林面积700亩,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治理修复污染土壤304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亩。巩固“三磷”整治成果,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进一步“消增削存”。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严控“两高”项目,严格节能审查,加快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化、绿色化改造。做好市政领域能耗管控,减少电力消耗,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进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光大二期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提高生活垃圾安全处置和利用水平。
六、聚焦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做好民生保障。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推进养老中心适老化改造,提升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质量。实施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管好用好儿童之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维护管理,大力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和新市民住房困难问题。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落实各项保障制度。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完善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建设紫岩幼儿园,启动城南中小学和幼儿园规划设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基础医疗资源配置,完成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大楼主体工程建设,启动疾控中心改扩建项目,扎实推进精神病医院等市级医疗机构项目前期工作。办好各类节庆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加强社会治理。建设“清廉村居”80个,持续支持院坝协商平台建设,实施茶盘街等省级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专项治理项目,深化“一表三审”基层减负增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化禁毒人民战争,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智能交通3期”“天网6期”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防范化解风险。实施绵远河清平至什地段及园包山拱星段、石亭江新市赵家嘴段、白水河剑南街道段河道治理工程,增强洪涝干旱灾害抵御能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化森林防灭火日常监管,新建防灭火通道15公里,全面完成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开展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类管控,抓好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争创全省安全发展示范市。加快推进应急救援能力项目,整合重组、提档升级镇(街道)中心消防救援站,强化“一主两辅”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我们必须尽忠尽诚、尽职尽责,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担当实干,激发干事活力,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在净化政治生态凝聚强大合力上走在前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坚决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把廉洁从政落实到政府工作全领域、全环节、全过程。坚决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和政府议事规则,从严约束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坚决把人民至上贯穿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温度,当好勤务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成色更足。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知诺践诺,全力实施年度10件民生实事,明年我们将继续安排办好10件民生实事。
1.新建城区淮安路、张家港路和常州路南段,启动天河片区1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2.实施S107(成青路富新段)“二改一”工程。
3.新建和加固绵远河、石亭江、白水河堤防15公里,改造城乡供水管网15公里。
4.实施绵远学校、绵远卫生院片区等一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5.实施省级乡村规划试点建设项目,推进10个中心村“大美乡村”建设工作。
6.建设高标准农田3.25万亩、田间渠道100公里、田间道路60公里。
7.建设100个村级物流网点,构建“交商邮”融合、市镇村三级相通的物流体系。
8.启动公办学校“健康教室护眼行动三年计划”,改善教室照明环境,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9.对全市符合条件的孕妇免费提供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项目(即唐氏筛查项目)。
10.实施瘫痪在床残疾人“家庭医生增值服务包”康复服务,对持证残疾儿童及非持证的疑似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设立绵竹市儿童关爱基金,为困境儿童提供帮助。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和韧劲,以专业的精神、勤勉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苦干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竹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一带一心六园:“一带”指乡村振兴示范带;“一心”指以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六园”指优质粮油、生猪、猕猴桃、玫瑰、早熟梨、茶叶六个现代农业园区。
2. 三大普查:指全国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
3. 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试点:指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分省级、市级、县级试点。
4.“23451”农村三资管理模式:“2”指规范“两户”设置,即村委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别开设银行账户;“3”指“三清”明家底,即底数清、权属清、收益清;“4”指“四定”定权能,即定员、定权、定股、定管;“5”指“五用”盘活资产,即租赁、入股、联营、抵押、转让;“1”指“一平台”确保交易公开,即成都农交所德阳所绵竹交易中心交易平台。
5. 三社融合: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基层供销社采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基层供销社。
6.“五育并举”先行试验区: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设立的,以率先形成教育理念更新、设施设备配套、队伍结构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评价体系完善为目标的试验区域。
7. 五个走在前列:德阳市委书记靳磊在参加德阳市第九次党代会绵竹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求,希望绵竹在转型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打造城乡一体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上走在前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在净化政治生态凝聚强大合力上走在前列。
8.“十万万千”工程:围绕主导产业滚动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导建设的科创空间储备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滚动储备1000亩成片净地。
9. 工业经济“5+1”计划:“5”指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1”指有效引培新基建、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一批高品质新经济新产业。
10. 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10”指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十大优势特色产业;“3”指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
11.“2+4+N”产业:“2”指优质粮油、生猪两大主导产业;“4”指玫瑰、猕猴桃、早熟梨和茶叶四大特色产业;“N”指稻渔、冷水鱼养殖,蔬菜、葡萄、草莓、大蒜、钢葱种植等多种特色产业。
12.“4+6”现代服务业体系:“4”指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6”指科技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川派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家庭社区服务六大成长型服务业。
1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聚焦核心主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特点的中小企业。
14. 一网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15. 三线一单:分别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6.“两高”项目:指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17. 德阳乡村振兴“双环线”:指农业产业外环线和都市休闲农业内环线,农业产业外环线总长约350公里,经过罗江、广汉、什邡、绵竹、中江,都市休闲农业内环线总长约150公里,经过德阳6县(市、区)。
18. 新农人:以涉农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下乡创业的涉农企业家等为主体的新兴群体。
19. 三变五社:“三变”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社”指五大联社,即试点镇组建集体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联社。
20. 四川省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100个重大项目、培育100户重点企业、培育100个重点品牌。
21. 两个健康:指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2. 一表三审:对市级部门自拟下发的涉及村(社区)的各类表格是否符合准入、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保障经费进行审核把关。
23.“一主两辅”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以镇(街道)消防救援站为主力,镇(街道)应急队和村(社区)应急分队为辅助的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