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21:46   责任编辑:www

  绵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李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灾情的冲击影响,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深学细悟百年党史、担当实干勇开新局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精神之钙、为民之情、奋进之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干成事的实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50.29亿元、增长8.7%,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5%、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居全省第1位、是2004年以来最好位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2亿元、增长1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50元、21340元,分别增长8.7%、10.5%。入围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75位。

  ——2021年,是科技城新区开局良好、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围绕打造全市“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推动科技城新区揭牌,加快编制《科技城新区发展规划》《科技城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科技城新区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2亿元。新建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国省级创新平台达到46个。推动108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实施总投资330.2亿元的97个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城新区建设首战告捷。

  ——2021年,是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活力充分迸发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四川领先的营商环境,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8万户、创历史新高,总数达到43.1万户、居全省第2位。新增“四上”企业698户、达到3794户,总量保持全省第2位。京东方实现产值153亿元、惠科实现产值125亿元,全市百亿级企业由2户增至4户。长虹能源成为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市上市挂牌企业达到29户。爱创科技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获批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强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合作,华为在绵采购额大幅增长,居全国城市前列。

  ——2021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双碳”战略全面开启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全市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等绿色制造产业规模超过180亿元。全省首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绵阳南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高。盐亭角探1井、三台秋林16井等项目加快推进,盐亭金浅512井测试获日产气98.74万立方米、创四川盆地致密气测试产量新高。

  ——2021年,是从速从快阻断疫情、常态防控慎终如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科学快速处置“7·23”疫情,在全省率先实行圈层管理,57小时内组织实施两轮大规模核酸检测75.5万人次,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扩散。建成64家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每日单人单管最大检测能力超过20万份。提前完成18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加强免疫接种任务,3—11岁人群基本实现“愿接尽接、应接尽接”,群体免疫屏障加快构建。

  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注重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40.4:48.3。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保持全省领跑优势。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16户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企业100强。推广重汽绵阳扩能上量专班经验,37户专班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6.3%。推动长虹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企业,九洲居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第36位、上升6位。加强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瞪羚企业分别新增16户、96户、4户,总量均居全省第2位。经开化工园区通过省上首批化工园区公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1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97户。29个项目、企业、品牌入选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中油北斗、长虹智易家营业收入超过百亿。江油入选天府旅游名县,科技城中央商业贸易区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机构存贷比62.36%,同比提高3.34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实施省市重点项目推进“红黑榜”“骏马蜗牛”工作机制,33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2.1亿元、投资完成率119.7%。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超过33%、居全省前列,技改投资增长33.6%、居全省第3位。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效,龙华薄膜OLED显示和5G通讯膜材等项目加快建设,京东方模组中心、惠科显示模组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城建攻坚、交通攻坚,实施项目505个、完成投资351.1亿元。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新消费三年行动,举办“乐购绵州”等消费促进活动550余场次,实现销售金额520亿元。网络交易额超过3200亿元,汽车销售额超过百亿。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绵州记忆”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方特东方神画实现综合收入2.73亿元,排名全省旅游景区前列。安州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江油成功创建全省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绵阳高新区成功创建全省会展创新发展引领区。

  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在全省率先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荣获全省A级。研发科技城计量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绵易检”,提供服务2.6万余次。向九洲等单位授权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2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32项。龙华薄膜荣获“全国质量标杆”奖,丰谷酒业、佳联印染荣获“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全市新增商标有效注册量1.2万件、总数超过5.4万件。

  (二)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中国科技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增强。全力服务保障在绵科研院所承担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做好国家重大活动、重大任务服务保障工作。完善院地联系“五个一”工作机制和“三张清单”措施,解决院所高校需求建议37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40项、促成民口企业配套建设项目29项。中国航发绵阳科创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着力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华丰科技高速连接器研制取得突破,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正电子药物制备中心顺利落成。

  创新主体实力加快提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20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1500户。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200亿元,居全省第2位。3家单位揭榜4项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占全省2/5。各类创新主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科技奖励29项。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入选国家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绵阳高新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安州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全市省级高新区总数达到3个、居全省第1位。

  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成功入围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7.14%、居全国城市前列,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居西部城市前列。深入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加强高端人才服务,新增“两院”院士3名、总数达到30名,引进博士420名、创新创业团队32个。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深化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与成都共同申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超过2亿元。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绵阳分中心投入试运行,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66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8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超过20亿元。

  (三)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深层次改革全面推进。237项国省市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入选国省改革典型案例20余项。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7328.79亿元、增长20%,长虹“双创”工作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两千亿元,达到2008.54亿元。绵阳农商银行挂牌营业。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省现场推进会在绵召开,54项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推动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划分乡镇级片区42个,设置中心镇41个。涪城促进共同富裕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三台获评省农村改革先进县,盘活镇村闲置资产经验入选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

  开放型经济大力发展。引进投资106亿元的理想汽车增程器、投资50亿元的杉金光电偏光片等5亿元以上项目96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保持全省第2位。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北碚区、江北区合作加快推进。与成都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与阿坝合作共建绵阿产业园。第九届科博会成功举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获批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第二批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50.55亿元、增长15.8%,总量居全省第2位。

  低成本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建成“全绵办”政务服务平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9.5%。用好“五专”企业服务机制,搭建“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推行“跨省通办”改革,210项“川渝通办”等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可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5.06亿元。实施要素稳价保供措施,优惠电费9.23亿元。创新推出“重点扶持专享贷”金融产品,全国“信易贷”示范平台绵阳站上线,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缓解。

  (四)注重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发展格局更加优化

  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围绕加快建设“双300”I型大城市目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心城区新增面积6.5平方公里、达到181.8平方公里。“七人普”全市常住人口增加25.43万人。长虹大道、绵州大道、临园路等主干道改造提升顺利完成,三江闸坝桥头公园、创享广场建成投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平方米。33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棚户区改造开工2826套、基本建成1829套。科技城创新馆和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加快建设。上榜央视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心仪之城”。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出台《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条措施》,县域范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33.72亿元。涪城排名全国百强区第68位、较上年上升6位,江油入选省第一批全国百强县培育名单。三台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组建科技城重大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江油、梓潼被命名为第二批全省生态园林城市(县城)。三台西平镇、盐亭九龙镇纳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游仙电梯智造特色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安州温泉康养、北川通航特色小镇进入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2620户5869人动态监测帮扶。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29个。深入开展对口帮扶。三台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涪城、梓潼、盐亭现代农业园区在省级园区考评中晋星升级。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落户绵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22.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35.18万吨。全年生猪出栏362万头、存栏253万头,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三台农村危旧房改造、北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梓潼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安州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三台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3个乡镇、35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镶碗制作技艺等10项传统工艺纳入省级农村生产生活名录。

  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成兰铁路绵阳段加快建设,成绵间动车班次进一步加密,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开通运行。完成绵遂内铁路可研报告编制。九绵高速江油太平至青莲段通车、平武至木座段建成,广平、中遂、绵苍、G5成绵扩容等高速加快建设,茂盐、南盐、三大乐高速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全市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到468公里,在建和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70公里、居全省第3位。G247平武古城至林家坝段、S210江油段、S209梓潼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完工。南郊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98万人次,T2航站楼项目主体完工。北川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引通济安、沉水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

  (五)注重以民为本、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水平大幅提高

  民生工程深入推进。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7.87%。70件省市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5.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5%、低于省控目标1.25个百分点。为6.9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午餐。落实国家谈判药品、集采药品使用要求,减轻群众医药负担2.7亿元。1249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异地就医平台。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76.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488.19万人。发放低保资金4.5亿元,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开工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所、完成续建18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3.7%。“双规范”“双减”工作稳妥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4.9%。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保持全省领先。中职教育学生规模突破2万人,户籍学生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西南科技大学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成功举办绵阳市第七届运动会。绵阳运动员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获得3金2铜佳绩。三台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名单。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项目顺利开工,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地级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话剧《国魂》等3个作品入选全省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参演剧目。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8.8%,PM2.5年均浓度34.9微克每立方米,完成省下达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国控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面完成第一轮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整改任务基本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顺利推进。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大力实施林长制,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56%、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46%。开展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复绿110.9公顷。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关坝村入选生物多样性全球典型案例。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成功蝉联国家卫生城市。游仙魏城镇铁炉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盐亭富驿镇雄关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江油新安镇、涪城丰谷镇字库村等3个镇、25个村被命名为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建立全省首个市级城乡基层治理学院。三台刘营司法所、梓潼宝石司法所获批全国模范司法所。平武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高标准启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制定2021年度9个方面风险防控方案。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和“问题楼盘”化解,有效防范化解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17.2%、27.4%,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零发生。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禁毒斗争形势持续向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有力推进。421件涉地涉房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化解。获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大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成功应对13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和10月历史最强秋汛,连续11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国家安全、外事侨务、港澳台、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决策咨询、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青年、妇女、工商联、科协、文联、侨联、友协、贸促、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六)注重政治引领、从严从实,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引导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修订《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认真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扎实抓好上级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省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省委第七巡视组常规巡视年度整改任务。

  坚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巩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7件、政协委员提案267件,办结率均为100%。出台《绵阳市市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认真执行《绵阳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定》,推动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坚持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严格落实中央、省市转变作风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全市三公经费预算下降3.4%,减少政府文件和会议20%、10%以上。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全流程电子化,实施政府采购项目3620个、73亿元,节约资金4亿元。持续加强审计监督,审结项目255个。全力支持市纪委监委依纪依法开展工作,查处政府系统违纪违法案件31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95人,巩固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项目投资支撑不够有力,稳增长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创新活力不足,科技城创新能级有待提升;生态环境领域还有不少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需久久为功;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许多挑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庸政懒政怠政现象,等等。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推动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力争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理念先行、实干为要,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三新一高”导向,把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一体遵循、一体落实,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注重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统筹抓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区域协同、民生改善和风险防范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推动全市发展行稳致远。要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解决群众关心的养老、托幼、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把一桩桩民生实事办实办好,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做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服务保障,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推动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大“招院引所”力度,推动院所在绵设立分支机构、搭建科技平台、开展科技合作,推动航天三院超声速磁悬浮电磁推进试验场等项目落地。开展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深入推进基础研究,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支持在绵科研院所、高校和重点企业争创国家实验室,参与建设天府实验室,推动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运营好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发绵阳科创中心等平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力争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22亿元。

  激发高水平创新主体活力。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1%。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300亿元。整合孵化器机构功能,着力打造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企业培育完整链条。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开展科技型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50户、1700户。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户,两项指标总数保持全省第2位。

  培优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出台集聚创新人才政策措施,持续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绵州育才计划”,开展科技城硕博人才引进行动,力争集聚创新创业团队30个,引进博士400名、硕士2000名。探索开展绵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运营好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办好第五届绵阳市职业技能大赛。开展“绵州友谊奖”评审,多渠道引进海外“高精尖缺”人才。持续开展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营造高质量创新发展环境。推动国家出台《关于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科研项目“揭榜制”、科研经费“包干制”。多形式、多主体、常态化举办“科创绵阳”创新沙龙,打造科技服务活动品牌。加快申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进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力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8件。

  (二)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发展“1+4”支柱产业,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先进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全国知名的能源化工、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力争支柱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20户,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企业2户。落实省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力争纳入省级“贡嘎培优”企业名单数量居全省前列,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户以上。大力实施园区千百亿工程,支持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在国家高新区、经开区中晋级升位,支持盐亭申建化工园区,完成绵阳工业园区调位工作,高标准建设绵阿产业园,力争全市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85%以上。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支持企业争创“天府质量奖”“天府名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绵阳区域中心建设。深度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芯屏端软智网”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4+3+N”服务业体系,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落实“双千升规”行动,实施服务业企业“千百十亿”倍增计划,力争新增百亿级企业1户、十亿级企业5户,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70户、限上商贸企业100户。巩固提升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推动华润万象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力争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钻石工程”,新增上市挂牌企业不少于1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本外币全口径存贷款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加快建设中油北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科技城科技物流产业园、安州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实现社会物流总额5500亿元。积极推动方特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文化旅游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培育壮大科技信息服务、特色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三大成长型服务业。做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力争科技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培育壮大本地餐饮优质企业,力争特色餐饮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加快建设中医健康城等项目,力争医疗康养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深入开展智慧商贸示范创建,力争网络交易额达到35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240亿元。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构建“两核、三带、六片、十业、多园”空间布局,优化“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34.09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35万吨左右。认真落实“菜篮子”负责制,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打造川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350万头以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建设,确保粮油制种基地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开展“一园一策”提升行动,争创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各地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认真落实《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抓好35个省重点项目和303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进入省“红榜”。推动惠科铜杆铜箔产业制造等项目尽快开工,天宜上佳智慧交通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高倍率锂电池智能制造等项目投产达效。对标国省“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上级重大规划、重大战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大盘子。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力度,力争全市投资增速在全省晋级升位。认真落实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十二条”政策,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力争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持续强化服务业投资,力争完成服务业投资1170亿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实施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补短板项目,力争民生投资增长12%以上。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省级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培育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数字零售等新型消费。大力实施城市商业提升行动,加快打造科技城新区中央商务区,改造提升跃进路1958、绵州记忆、上马·望蜀苑、芙蓉汉城等重点特色街区。加快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升级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利店,让内需市场活起来、热起来。

  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构建“大文旅”发展格局,打响“科技之城”“李白故里”“熊猫家园”三张名片。推动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嫘祖圣境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松花岭航空动力小镇等项目前期工作。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李白文化节、王朗白马风情节等活动,打造科技文化节。支持梓潼、平武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推动七曲山风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推动仙海风景区、罗浮山旅游景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冬季旅游、全域旅游,大力开展研学旅行,加快建设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

  (四)坚持以建设“双300”Ⅰ型大城市为目标,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力建设科技城新区。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城新区建设全面提速。用好支持科技城新区发展政策,编制完成“1+2+1”规划。推进创业大道、综合管廊等城市干道管网尽快建成,构建科技城新区“三横多纵”骨干交通网络。统筹推进鼓楼山公园、中央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五位一体”城市新中心,开工建设市民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运动中心等项目,开展科技城新区全球招商,推动新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打造科技立市、产业强市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运用首次城市体检成果,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实施城市更新“八大行动”。开展公园城市建设专项行动,力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5平方米。推动人防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和市人防疏散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东西第二干道等城市骨架道路,改造提升火车站站前广场。实施九洲生活区等351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南河广电中心等28个棚改项目,确保棚户区改造开工1331套。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加快城市第二水源开茂水厂、七星坝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供排水、燃气管网维护机制。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和城市内涝治理。积极推进5G基站建设,实现乡镇以上重点区域全覆盖。

  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一楼一策”分类化解房地产风险隐患。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力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超过880套。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力争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5户,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开展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坚持以“升级、加密、联网”为主攻方向,力争完成交通投资170亿元,加快建设交通强市。积极推进成兰铁路绵阳段,力争绵遂内铁路年内开工建设。推动科技城物流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全面投运。力争建成广平、中遂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加快九绵、G5成绵扩容、绵苍等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开工G5绵广扩容,力争完成茂盐、南盐、三大乐高速工可编制。深入实施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建设S209三台段、S306盐亭段等项目,开工建设G247永明至花园段、S301平武至松潘段。推进绵阳新机场选址,力争南郊机场T2航站楼、北川通用机场建成,加快三台等地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认真落实《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条措施》,支持各县市区聚焦1至2个主导产业集中攻坚,推动更多县市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类区县排名晋级升位,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1个以上。推动涪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在全国百强区排名进一步提升,支持江油争创全国百强县。支持县市区、园区共建产业园、配套生产车间。加快推进G108城区过境段、绵梓快速通道扩容改造等县域连接线建设。支持各地争创国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2个以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力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实施水利建设攻坚行动,加快建设武引二期灌区、开茂水库灌区、引通济安、沉水水库等项目,做好铁笼堡水库、唐家山水库、新华水库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祠堂湾水库,全面推进乡村水务建设。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进一步提升。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动态监测,深入实施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新一轮衢绵东西部协作,持续开展对口帮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行动,力争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力争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12%以上,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健全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出台《绵阳市税费征管保障办法》,支持绵阳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争取省第二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健全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深化“标准地”改革,开展混合用地省级试点。统筹推进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积极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力争市场主体达到46万户。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不合理限制,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推动民间投资进一步增长。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确保各项纾困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扎实做好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完善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机制,建好用好民营经济服务中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着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深化与重庆北碚区、江北区等区域合作,争创承接成渝产业转移示范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高水平办好第十届科博会等重大展会。高标准运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成立国际班列运营公司,推动开通绵阳国际班列。发挥绵阳企业进出口联盟等平台作用,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275亿元。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坚持精准化专业化现代化招商,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四大工程”,完善驻外招商服务中心功能,加大县市区、园区“一把手”招商力度。力争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30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现国内省外到位资金7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开展链主招商、资本招商、行业招商、专班招商、中介招商,推进惠科系列后续项目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达到90%、80%、30%以上。

  (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出台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做优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加大江油、三台、盐亭致密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加快中坝须二气藏储气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培育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元坝—德阳、安岳—三台等输气管道项目绵阳段建设,推动绵阳南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送出工程等尽快投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参与成渝“氢走廊”建设,推动威马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投产达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PM2.5年均浓度目标。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推动“三水共治”,持续推进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确保20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长江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申报建设“无废城市”,确保土壤质量总体稳定、土壤环境安全可控。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实抓细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做好涪江、安昌江等重点流域治理,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和小水电清理整治。全面落实林长制,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完成营造林超过30万亩。抓好北川、平武等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扎实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质量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处置。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运用,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强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实施节水行动,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绵阳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满负荷运行,加快建设第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努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积极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力争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7万人。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做好就业培训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服务活动,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135万人。开展重点人群收入增长激励计划,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探索实施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强化“一老一小”保障。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争创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加快打造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留守老年人巡防制度,力争特殊困难老年人帮扶率达到65%以上。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力争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床位达到50%以上,用心用情守护最美“夕阳红”。开展普惠托育专项行动,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提高孤儿和困境儿童兜底保障水平,力争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达到20%以上,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2.7个。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办好省市民生实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和普惠民办园认定力度,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巩固“80·50”攻坚成果。认真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深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三名工程”,努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支持在绵高校开展“双一流”学科和“双高”专业建设,推进四川幼专集中办学、四川医专升格为绵阳中医药学院条件建设。实施体育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力争新增体育场地120万平方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抓好“三医联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城医院、市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绵阳三江医院等项目建设。完善图书馆、档案馆、地震纪念馆等文化设施,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九)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屏障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防疫情输入风险,加强“两站一场”、旅游景区、室内场馆、隔离场所、学校医院等场所管理,加强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来返绵人员排查管控。完善“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强化人力资源和物资储备,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继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构筑群体免疫屏障。

  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全面贯彻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刻汲取江油“1·2”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确保不发生重大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实施全市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重大风险隐患防范治理。完善巨灾和极端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气象、水文、地震监测预警。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绵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强化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体系建设。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实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飓风”专项行动。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争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力争新增国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20个。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做好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健全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长效机制,开展践行“两个维护”教育,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深化拓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固化“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以“四个聚焦”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日”“五重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法治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高水平开展“八五”普法。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绵阳市市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实施细则(试行)》,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务公开,认真办理市长热线来电,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优化政务服务,展现政府务实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好用好“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完善“五专”企业服务机制,深化“服务企业活动月”活动。深入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四减”行动,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力争政务服务“一次办”事项占比达到100%、即办事项占比达到60%以上,承诺提速率达到90%以上,让政府服务与百姓“零距离”。

  坚持廉洁从政,巩固良好政治生态。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盯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完善“管办分离”制度,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严格落实中央、省市转变作风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四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惠民利企上。

  各位代表!百年党史照亮未来,时代使命呼唤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批零住餐)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和有业务活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

  2.“红黑榜”:按季度对各县市区、园区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通报“红黑榜”名单。

  3.“五专”企业服务机制:通过建立专线、专网、专窗、专员、专班,实现企业服务专线“一号响应”、专网“一网通办”、专窗“一窗受理”、专员“一对一服务”、专班“打通最后一公里”。

  4.“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5.“双规范”“双减”: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校外培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6.“三区三线”:农业、生态、城镇三个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7.“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8.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省委提出,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9.科研项目“揭榜制”: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榜,谁有本事就揭榜,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10.科研经费“包干制”:确定经费总额,无需编制明细费用科目预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经费需求按规定使用和列支,让科研人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

  11.“1+4”支柱产业:“1”即电子信息产业;“4”即先进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饮料产业。

  12.“4+3+N”服务业体系:4是指巩固提升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3是指培育壮大科技信息服务、特色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三大成长型服务业;N是指加快发展家庭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商务会展服务、房地产业、教育服务等N个产业。

  13.“双千升规”行动:“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新增1620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30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工作。

  14.两核、三带、六片、十业、多园:“两核”即现代农作物种业核心、生猪种业核心;“三带”即沿涪江优质蔬菜产业带、北部优质粮油产业带、南部优质粮油产业带;“六片”即盐三北部优质粮油+生猪种养循环示范片、涪城麦冬产业示范片、梓潼蜜柚产业示范片、北川平武茶叶产业示范片、北川平武厚朴产业示范片、盐亭优质水产示范片;“十业”即粮油、蔬菜、中药材、蚕桑、茶叶、林果、藤椒、畜禽、水产、种业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多园”即梯次建设多个现代农业园区。

  1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16.“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指农村土地产权中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7.“标准地”:依据法定规划,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强度、亩均税收相关指标后,通过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应的建设用地。

  18.招商引资“四大工程”:驻外招商“强基裂变”、存量招商“聚链成群”、招大引强“靶向攻坚”、招特引优“势能转化”四大工程。

  19.“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0.“80·50”攻坚: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

  21.“三明医改”经验:福建省三明市实施的医改,理顺医保管理体制,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患者、医院、医生均在改革中获益。

  22.“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23.“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

  24.“治重化积”: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