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年内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21:49   责任编辑:www

   2022年1月11日

  在内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内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丹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贯彻“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工作部署,聚焦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预计(下同)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1600亿元、增长8.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0%、10.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抢抓战略机遇、科学精准施策,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高质高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协同创新能力等167项年度重点任务,210项民生政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推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方案获川渝两省市政府联合批复,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荣昌隆昌40万亩稻渔产业带等项目超进度推进,资中临空产业承载区战略规划加快编制。强势推进内江新区建设,确定“党工委、管委会+投资运营公司”管理运营模式,邓家坝片区基础设施、新华·“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实施。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内江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内自宜高铁、内大高速、水心坝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页岩气开发完成投资42.9亿元,煤矿生产有序恢复,大中型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扎实推进。

  二是强化项目引领、推进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65个省级、643个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80亿元、530亿元。内江师范学院新校区(一期)等79个项目建成,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等137个项目开工建设,绿色智能电子元器件生产等210个项目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户以上。明泰微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长川科技、中显智能等企业引进落户,汇宇制药、梓橦宫药业分别在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实施数字赋能、智能改造项目55个,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13.6%。现代农业加速推进。五大特色农业产业竞相发展,新型农业主体进一步壮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8%。粮食产量达174.6万吨,出栏生猪240万头。资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中期评估,新增省星级农业园区1个,2个园区纳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名单。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市分别被命名为“中国白乌鱼之乡”“中国天冬之乡”“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达35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省部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6%。服务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8%、10.4%。举办全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大会,获四川省物流行业特别贡献奖。电商网络交易额845亿元、增长15%。成功创建省级服务外包城市,启动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隆昌市、威远县分别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重大任务“揭榜挂帅”行动有序推进,国资国企、基层治理、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扎实开展“便民利企助基层”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7.8%,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出台9项人才新政,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引进硕博人才194名,内江进入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自贸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内江国际物流港加快建设,内江新区蓉欧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启用,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亿元、增长41.5%。研发投入增长25.2%,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达82.37、居全省第二位,建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5个,内江高新区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新增1个国家级检测实验室。聘任产业顾问、招商顾问16名,新组建51个驻外投促中心,选派165名干部驻点招商,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引进贝塔斯曼西南区域总部等5亿元以上项目75个,到位市外资金增长18%。

  四是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统筹协调,城乡面貌显著改善。认真编制市、县、镇三级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制定各类详细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打通城区断头路15条,建成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营业,棬子坳车站实现整体搬迁,市第三水厂投入试运行,麻柳坝大桥开工建设。改造老旧小区201个,新建“智慧小区”135个。新(改)建“百里碧道”51.2公里,城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入选全省首批城市体检试点城市,城区排水管网病害检测全面完成。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增收。抓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1+26+1”专项方案有序推进,完成县域内镇级片区划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71.3%的行政村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三名。新(改)建农村公路439公里,全面完成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创建任务。坚决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有力配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化沱江流域十年禁捕退捕,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国家二级标准,水、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完成90%,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五是牢记根本宗旨、心系民生福祉,甜蜜内江加快建设。全力办好“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民生支出16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1%。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92万个,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医药卫生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甜惠保”惠及42万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报告接种率达99.6%。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排查管控、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应急准备、疫苗接种等工作有序开展,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发生”。抓实“一老一小”工作,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有力推进敬老院改造提升。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和文艺创作,开展惠民文化活动1700余场次。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统筹推进防汛抗旱、地灾隐患防治、防震减灾等工作,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内江分中心揭牌,“9·16”泸县地震隆昌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食药安全形势平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信访维稳突出问题,平安内江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退役军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统计调查、气象水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供销社、志愿服务、慈善、友协、保密、档案、史志和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实现新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红十字、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是汲取奋进伟力、坚持守正创新,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和参与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239件,满意率均为100%。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圆满完成市、县、镇三级政府换届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会议文件、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上述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政府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凝心聚力、拼搏实干。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直和省直驻内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参与内江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各方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中心城市能级不足,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平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持续用力,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受疫情等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财政增收节支面临较大压力;民生领域存在短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意识和能力还需提升;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战场”,以产业项目攻坚年为“主抓手”,抓实抓好内江新区建设“一号工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力争实际增长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一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完成省下达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建设内江新区。把内江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和内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推进内自同城化的总抓手、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主阵地,落实《内江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编制新区基础设施规划、各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推进邓家坝等片区开发建设,开展圣水寺片区城市改造。加快建设内江国际物流港,争取获批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三大特色产业”,实施好长川科技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东兴区食品加工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完成内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资金、用地、人才等支持政策。

  持续深化区域协作。印发实施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积极参与毗邻地区协同联动。推进内自同城化,加快建设内自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成渝粮食应急保供物流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持续推动国家畜牧科技城、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对接融入成都都市圈,规划建设资中临空产业承载区。

  加快完善交通物流枢纽。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内大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开工建设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做好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积极申报次级铁路枢纽,规划建设二级铁路物流基地。扎实推进成内自宜高铁、隆黄铁路建设,做好绵遂内铁路(含内江北站扩容、动货基地、动车存车场)、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努力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渝自雅铁路、内江机场前期工作。深化自贸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发挥内江新区蓉欧公用型保税仓库效能,稳步扩大开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规模,持续推进货运结构升级。

  (二)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攻坚年

  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利用资源禀赋,促进页岩气就地转化、集群集约发展,培育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页岩气百亿级产能基地,完成页岩气开发投资40亿元、年产气量47亿立方米。建设成渝天然气电力调峰中心,实施华电2×475兆瓦燃机国家级示范项目、港华燃气应急调峰储配基地项目。加快建设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并争创省级化工园区,开发生产精细化工产品,优化布局绿色原料药、煤焦化产业。培育钒钛千亿产业集群,推进川威集团钒钛新材料项目,开发储能电池、纯净钢等含钒新材料,着力建设全国领先的绿色全钒产业基地。培育氢能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成渝氢走廊内江“氢港”,启动汉兴能源页岩气制氢项目,持续推进重卡、公交氢能应用,完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氢燃料电池产业。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531”计划,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户以上,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均达到8%以上。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工业园区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培育重点小微企业120户、专精特新企业10户。推进煤矿技改,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上云”用户数50户以上。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促进粮食扩面增产,粮食产量达到172万吨以上。坚决完成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管“非粮化”,全力整改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现象。整区域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5个绿色农田示范区。坚持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成链发展,发展天冬等道地中药材产业。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抓好种养业疫病防控,确保完成生猪出栏任务和市场供应稳定。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内江猪、水稻等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争取设立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持续推进“五良”融合示范区建设,做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和培育工作。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完善物流供应链体系,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15%。积极培育引进优秀跨境电商企业(项目),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抓好万达·内江文旅城、资中古城等文旅项目建设,开展国家A级旅游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等创建工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服务外包城市。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打造区域公共会展品牌。积极发展“夜经济”,举办汽车文化周、家博会等活动,释放消费潜力。

  推动投资稳定增长。实施40个省级、266个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52亿元、550亿元以上。用好“五个一”“红黑榜”等推进机制,开工建设泰国天丝集团红牛功能饮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做好长征渠引水工程、引大济岷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连乐铁路、绿色智能电子元器件生产(一期)等项目。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50个、总投资6000亿元以上。全力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实施上市融资“启明星”计划,做好重大项目信贷融资。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清理盘活闲置土地。

  (三)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

  更大力度开放合作。紧盯战略投资者、中国500强、世界500强等大企业,积极参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国省活动,抓实专题招商活动,强化驻外招商,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增长30%以上。深化对外交流互动,发挥好法兰克福(四川)足球青训中心示范效应,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城市影响力。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和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研发投入增长8%,有效发明专利460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达300户。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中试研发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甜城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建成投用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重大任务“揭榜挂帅”行动,重视企业家和技术工人培育。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开展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完善乡村发展用地政策。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科研项目评审等改革。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合理划分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便民利企助基层”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证照分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落地,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优化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强用好“甜城政企服务钉”APP,推行“甜商政企座谈”“项目首席官”服务机制,创建“甜成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新产业新经济,营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环境。

  (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分层分类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与社会保障兜底相结合,持续推进农民增收。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不断夯实“五个振兴”,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抓好“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建设“一村一品”特色镇村。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科学规划村庄布局,深入推进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快乡镇通三级公路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以上。持续完善农村水利、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科学编制县域内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深化“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实施返乡创业带头人行动和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家。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广“枫桥经验”,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抓好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

  (五)加快建设滨水宜居公园城市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汉安湖片区、城南新区、内江师院桐梓坝校区等区域开发,有序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路网,推进麻柳坝大桥、邓家坝滨江水环境综合治理、麻柳路、东兴大道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建成白马北站配套一期工程等项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老城区改造新路子,改造老旧小区110个,支持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塑造城市文化内涵,争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体检工作,有序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治理,着力整治城市内涝,开工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等项目,建成玉带溪防洪排涝集成泵站项目,加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开工建设牛牦山公园,建成“百里碧道”50公里,新增城区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推动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见景”。提升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等设施水平,打造“15分钟便捷生活圈”,着力提升城市和城镇人口积聚能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1%。

  健全县域城镇体系。支持各县(市、区)拓展城市空间,优化配套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美丽县城。支持各县(市、区)发展县域副中心,建设一批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推进“两扩两强”改革和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完成1个以上“省级百强中心镇”命名。

  (六)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加快制定钢铁、焦炭、水泥等重点行业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和项目环境准入,进一步强化污染物源头防控。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高效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加快企业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升碳汇能力,稳步推进碳交易工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扬尘、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五大工程”,强化烟花爆竹全域禁放监管,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深化河湖长制,落实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任务,开展未达标断面和重点小流域水质改善攻坚,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抓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强化环境监测执法,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整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做好迎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准备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层层落实林长制,积极推进“全域绿化”,实施“城乡增绿”行动,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3%以上,深化沱江流域十年禁渔,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抓好环保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实施新一轮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逐步实施城区排水系统监测,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甜城码上收”智慧化模式。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办好“30件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快推进“两病”用药保障人群全覆盖,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促进社保精准扩面,优化残疾人个性化服务,畅通社会救助渠道,做好社会兜底保障工作。抓好“一老一小一妇幼”等重点人群工作,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加快建设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发展长租房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持主要消费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教育高地。坚持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巩固学前教育“80、50”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位递增”计划、“高考综合改革办学基础条件”攻坚、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攻坚,支持内江师院申报硕士授权单位,加快推进川南幼专扩建、内江医科校、内江二中城南校区等项目建设,依托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申报晋升技师学院。

  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医疗卫生中心。推动川南经济区、内自同城化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加快与华西医院、重医儿童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打造2至3个川南领先的优势特色专科,力争新增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两家二甲专科医院。加快建设隆昌市人民医院西区医院,启动市一医院新区二期、市中医医院西林新区内科大楼建设。推动市疾控中心建设成渝中部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遗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积极申办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发展红十字和慈善事业,加强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新闻出版、档案、保密、史志等工作。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

  守牢疫情防控“大门”。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五个不变”,分级分类做好风险管控,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全力堵实防控漏洞。推进疫苗接种,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防控物资储备、人员队伍培训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全流程、全链条应急演练,全力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对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推进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及指挥场所建设。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深入推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维护社会稳定。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化解金融、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做好安保维稳、信访保障工作,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完善“伞状+警务网格”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江。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抓落实作为第一任务,加快转变职能、推动工作落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内江建设,健全完善法治建设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深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复议,推进“府院法治共建”,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深化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强化作风建设。践行“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一抓到底、不胜不休。切实增强“八项本领”、锤炼“七种能力”,着力提升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拿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建设廉洁政府。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洁从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建设节约型机关,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巡视巡察督察整改,坚决整改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风清气正的环境保障发展,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