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5 19:46   责任编辑:www
2022年2月22日
在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达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严卫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市委“157”总体部署[1],有效应对疫情灾情叠加冲击,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着力重塑发展格局,振兴之路开启新征程。谋篇布局“十四五”发展,集中精力推动基础性、先导性大事要事率先突破,管当前的措施持续发力,利长远的谋划逐步落地。区域协同发展谋定而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69项“四重清单”[2]任务落地落实,184项政务服务实现区域通办。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协同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生产力布局重塑起势。“双园双驱”战略强力推进,达州高新区扩区提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正式挂牌运行,重点基础设施全面展开,达钢搬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统筹资源,统一布局,引领县域经济差异化竞相发展。乡村片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43个乡镇级片区全面划定,镇村片区规划全面启动,万源石塘和宣汉南坝2个市级试点片区高效推进,15个镇进入“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名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在望。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正式打响,成达万高铁加快建设,西达渝高铁可研获批,金垭机场竣工校飞,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步伐加快,达州振兴发展势更好、劲更足!
一年来,我们加压奋进逆势追赶,经济发展呈现新气象。坚持因时而化、因势而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推动经济稳中加速、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全省前十。地区生产总值达2351.7亿元、增长8.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3.3亿元、增长18.7%。投资势头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投资对经济的贡献达45%。重点项目支撑有力,14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1.3亿元,全省重点项目考核进入“红榜”。消费加快恢复。出台实施“消费10条”[3],举办系列促销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81.5亿元、增长18.1%,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进出口迅猛增长。“万企出国门”活动持续拓展,进出口实绩企业达78家,总额突破50亿元、增长93.7%。中国(四川)自贸区达州协同改革先行区正式获批,渠县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一年来,我们加快构建产业支撑,实业兴市迈出新步伐。产业发展的重点坚定转向制造业,经济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占比达35.5%、提高0.8个百分点。“3+3+N”现代产业集群[4]持续壮大。天然气、锂钾综合开发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煤电冶化建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4家、总数突破10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制造业投资增长15.6%,川环二期等204个项目开工建设,中节能反光材料等126个项目建成投产。“2+7”园区[5]扩容提质,新建标准厂房66万平方米,普光微玻纤产业园入围“5+1”省级重点特色园区。服务业稳定发力。服务业增加值达1105.1亿元、增长10.6%,规上服务企业达587家、全省第二。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三向班列”[6]常态运行,铁公水空货运量全省第二,成功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市。文旅市场加速恢复,规上文旅企业营业收入达99.8亿元、增长32%,宣汉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神剑园、乌梅山创建为4A级景区。金融“活水”助力发展,存贷款总额突破6000亿大关,存贷比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大市“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农业增加值达411.6亿元,增长7.6%、全省第二,粮食产量324.2万吨、连续9年全省第一,生猪出栏434万头、全省第四。整治撂荒地11.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
一年来,我们改革开放创新赋能,驱动引领释放新活力。重点改革利企增效。“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深化,新增市场主体3.5万户,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95%。国资国企改革重组迈出新步伐,市属国企“三级架构”[7]组建完成,定向推动产业发展。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值占比达61%,民间投资增长13.2%。助企纾困政策有效落实,减免缓中小微企业各类税费50亿元以上。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利用西博会、渝洽会等重大开放平台,深化与发达地区合作,主动“走出去、引进来”招大引强,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69个,落地开工162个,引进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12.5%,成功引进江西赣锋锂业、浙江正凯等超100亿元投资项目,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获省政府表彰。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万达开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高地加快推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总数达10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数字赋能全面提速。川东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数字经济产业园、“城市大脑”强力推进,新增上云工业企业319家,数字创新、人工智能正逐步融入百姓生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一年来,我们全域统筹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统筹城市和乡村、主城和县域、老城和新区建设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提高1.2个百分点。中心城区能级提升。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持续拓展,常住人口增加至135万人。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改造老旧小区385个、4万余户,新改建城市公园39个、公厕66座、雨污管网400余公里,新建公共停车场31个、停车(泊)位1万个,火车站片区改造焕然一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效。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宣汉、大竹GDP分别突破500亿元、400亿元,宣汉创建全国“百强县”赶超升位,大竹、渠县稳居中国西部百强县,通川创建为全省服务业强区,达川、万源、开江实现特色发展、加快发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东西部协作开启新篇,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深入实施,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14个,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3个、示范村30个、重点帮扶优秀村14个,通川、达川、万源、渠县获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先进表彰,宣汉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民,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统筹发展与民生,坚持发展利民、发展惠民,注重从管理和服务中释放民生红利,全市民生支出309.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0.9%。坚持把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全力稳就业、促增收,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调查失业率约为5.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4%。“五项保险”扩面提标,参保人数达1006.8万人次。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30元,落实药品器械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医疗负担7000多万元。发放救助资金15.6亿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最关注的民生。抓好教育医疗提质增效,“双规范”“双减”[8]有序推进,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1所、公办幼儿园55所,城区幼儿入园难得到明显缓解,公办中小学择校费全面取消、食堂收回学校自主经营,自觉担当政府办学责任。坚持主动精准防控新冠疫情,成功防住省内外多轮疫情输入风险,大力提升公共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新增三甲综合医院2家、三乙医疗卫生机构3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罗家坝、城坝遗址入选国家“十四五”大遗址名单,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运动会、残运会,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城市饮用水达标率100%,污染耕地治理率100%。坚持把安全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成功应对多轮大暴雨洪涝袭击,紧急转移群众29.4万人次,安置受灾群众9.5万人次。整治农村住房安全隐患,完成危房改造1.2万户。平安达州、法治达州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禁毒防艾、反诈反邪等工作有力有效。坚持把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作为最急迫的民生。编制完成“十四五”期间“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明确“适老适小”设施规划建设的政策措施。老年人在中心城区免费乘坐公交车,年龄从65周岁调整为60周岁,新增受益272万人次,成为川渝地区率先推行的城市。
同时,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等工作切实加强,青少年、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气象水文、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达中省单位、驻达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达州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负重前行过险滩、全力以赴闯难关,与时间赛跑、同风险角逐,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遭遇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只要我们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担当作为,达州振兴发展的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产业链竞争力不强,制造业基础薄弱,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水平偏低,保障发展的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约束趋紧、统筹不够;城乡发展不够协调,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县域协同发展格局还未有效形成;民生领域短板仍很突出,居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众多挑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压力较大。对此,我们将创新办法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定让全市人民感知我们的新努力、看到达州的新变化。
2022年工作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落实市委“157”总体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9]工作,保持经济社会稳中向好发展,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努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9%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省上下达的物价调控、节能降碳目标任务。
确定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宏观形势和自身条件,兼顾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又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符合全市当前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一是应对挑战的现实所需。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只要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我们就一定能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二是抢抓机遇的顺势而进。中央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适度超前、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高度契合我市发展优势和发展需求,只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我们就一定能在抢抓机遇中实现赶超进位。三是放大优势的担当作为。达州发展农业有基础,发展工业有资源,发展商贸有区位,加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独特优势,发展动能加速聚集,只要用好用活优势,不断放大优势,我们就一定能大有作为!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抓投资扩消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抢抓政策机遇,不断增强投资、消费拉动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抓紧承接政策落地。抢抓中省“基建托底”等政策陆续推出的重要窗口期,聚焦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等大事要事,围绕“两新一重”“能交水”[10]、现代产业、城市“两管两网”等重点领域,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及时动态调整项目,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力争获得中省各类资金总量增长15%以上。
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34个省重点、200个市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力打好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力争开工西达渝高铁、大垫高速、达石快速等项目,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镇广高速、达开快速等项目,确保金垭机场5月正式通航、开通航线20条以上。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土溪口和固军2座大型水库、“6+2+4”中型水库[11]、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工程。开展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全面实施城镇地下安全综合整治工程,严格实行一次开挖、统筹解决。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加快城市提品步伐。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项目推进“红黑榜”考评奖惩,坚决打击破坏施工秩序的违法行为。
持续挖掘消费潜能。扎实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创建,继续实施“消费10条”,大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办好第十一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深入开展汽车下乡、家电更新消费等活动,完善二手车交易、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完善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更多“土产品”出村进城。持续提升成熟商圈、特色街区消费引领作用,满足更多消费需求。推进文旅消费升级,稳步提升巴山大峡谷、八台山品质,推广“巴小虎”文旅品牌,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二)抓企业优服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让有困难的企业得到及时帮助,让有潜力的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加大企业纾困帮扶。持续关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制定助企纾困措施,“一企一策”落实到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强普惠小微贷款政策支持,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让更多困难企业获得“及时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兑现中小微企业奖补资金,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
加强“四上一新”企业培育。出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市”。建立“四上一新”企业[12]培育清单,做好重点企业培育服务,指导提高管理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实施升规入统奖励政策,同时在企业融资、税费减免、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支持有潜力、有基础的重点企业上市。力争净增“四上一新”企业2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0家。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新增市场主体3.8万户,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推进民营企业雁阵培育,支持大竹开展全省县域民营经济示范试点、宣汉开展全国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系点建设,打造万达开、达(州)舟(山)民营经济合作区域品牌。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着力解决市场准入、信贷融资、人才要素等问题。保护公平竞争,坚决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抓产业强链条,聚力打造制造强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攻坚制造业链式发展。聚焦“3+3+N”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天然气、锂钾综合开发两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煤电冶化建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引进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开展天然气“二次创业”,推动浙江正凯乙二醇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正威精密导体、正原超细玻纤棉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大力培育“链主”企业,支持达钢集团等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抓好“2+7”园区建设发展,支持普光经开区扩区调位,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力争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确保达州高新区、东部经开区增长15%以上。
力促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金融、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扎实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铁路货场体系,探索开行达州—长三角重点产业专列,升级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西部物流谷、区域快递分拨中心、网络货运产业园。加快构建立体化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乡村金融、绿色金融,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地方发展绩效评价,力争存贷比提高5个百分点,增强实体经济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加速推动数字赋能和科技创新。启动数字达州建设,加快5G基站、“双千兆”网络、“城市大脑”等重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国省关键信息化枢纽节点布局达州。开展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新增上云工业企业100家。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引进数字装备、数字应用等企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用好天府科技云平台,力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达到150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
(四)抓改革拓开放,全面聚集发展动能。坚持改革破难题、开放拓空间,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汇聚、配置要素资源,为达州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扎实推进万达开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设立万达开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健全空间布局、项目招引、资金投入等协同推进机制,打造川渝地区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积极推进万达开“五双”交通工程[13],加快建设新田港二期,推动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实施一批原创性改革,破解制约达州发展的瓶颈难题。完善国资国企“三级架构”,推动国有企业集团化、实体化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深化土地、矿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学划定“三区三线”[14],开展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15]改革,探索实行“先租后让”,让真正干实业的企业有土地可用、有空间发展!
深化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强川东北经济区、川陕革命老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协同发展,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交流合作。开展多渠道全要素招商,搭建数字化招商平台,紧盯“三类500强”[16]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引进25亿元以上项目70个。加强招商全流程管理,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力争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五)抓三农促振兴,坚定建设农业强市。坚持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努力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常态化预警监测,精准化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公益性岗位吸纳能力,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开展股权量化,让更多的农民分享收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撂荒地10万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购销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24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410万头以上,大豆种植达到53.5万亩。推进生猪、肉牛、苎麻、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做响“巴山食荟”“巴山青”品牌,力争创建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2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实现产值435亿元以上。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编制乡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补齐农村电网、通讯网络、联网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600公里,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加强灾后农田水利建设,整治病险水库14座,规范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让农村更宜居、更和谐、更美丽!
(六)抓民生办实事,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寓民生于发展之中,加快民生领域补短板、提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以赴稳就业。落实落细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新市民等重点人群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以上。开展困难群体就业精准帮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提高创业孵化基地服务水平,加强初创企业扶持培育,让更多劳动者在创业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做好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准备,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大学位供给,新改扩建幼儿园20所、中小学校40所,坚决禁止公办中小学校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落实“职教发展12条”[17],持续推进西南职教园区、亭子职教新城建设,提升职教办学水平。支持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特色优势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培育“名医名院名学科”,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效,全面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结果互认。落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4条”[18],争创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进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律师行业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加大巴文化发掘利用,支持巴山作家群、画家群等开展文艺创作,扩大电影《周永开》等文艺精品影响力,倡导全民健身、全民阅读,免费开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全面夯实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最低缴费年限减至15年;提高省内(含重庆市)转诊转院报销比例,实现与市内同一标准;改革重大疾病门槛费报销办法,减轻群众大病负担;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创新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确保每一名农民工都能按时拿到辛苦钱!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更大释放民生红利。为4万名农村适龄妇女(35至64岁)免费提供“两癌”筛查,为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残儿童减免学前教育保教费。着力解决青年人、新市民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着力缓解主城区“停车难”问题,新建停车(泊)位3000个。优化便民利企举措,实现300项政务服务“掌上办”、10万人以上中心场镇办事不出乡、企业开办登记“零成本”。
(七)抓底板守底线,筑牢发展安全屏障。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提高精准拆弹的能力水平,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抓好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大气污染防治30条措施,全力确保不出现重污染天气。巩固深化州河、明月江、铜钵河治理成效,狠抓新宁河、东柳河等小流域治理攻坚,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确保土壤环境稳定改善。
抓好安全生产、新冠疫情防控和防灾减灾救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执行“五预”[19]机制,压紧压实“5个责任”[20],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坚持主动防御、关口前移,全面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坚决防止重大传染疫病流行。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实施地灾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汛减灾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持续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探索建立应急现场指挥官[21]制度,强化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设四川省区域综合应急救援达州基地,力争将河市机场打造成为川东北渝东北区域航空应急救援中心。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达州。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做好信访维稳、矛盾化解、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抓好反诈反邪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快达州高新区集中法务区建设,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统筹做好审计统计、档案保密、气象水文、地方志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
去年,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修订完善政府议事、重大经济事项、自然资源管理等系列规则制度,常态化“四不两直”监督检查,推动各项部署高效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治理,坚决惩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全市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发展。
同时,对照新时代新要求,政府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够高;行政效率有待提升,丝丝入扣、精密高效的运转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政风行风有待提升,一些干部履职担当不够尽责、争先创优不够尽力。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打造为民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开明政府、廉洁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设。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自觉在全局中谋划工作,在大局下推动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决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建设。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政府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始终。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让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实干担当,强化能力建设。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政府治理专业化水平。增强政策敏锐性,抢抓政策机遇,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落实赢得快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协调,强化市县协同,增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能干者放下包袱,让敢干实干者脱颖而出!
坚持为民宗旨,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多做化解民忧之事,多行便民暖心之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建设数字政府,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把麻烦留给我们,把方便留给群众。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加强审计统计监督,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加强政府系统干部“四心”作风问题[22]教育整顿,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坚持自我革命,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全面落实从严治政各项要求,慎重决策、慎重用权。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系统治理。保持高压态势,对腐败问题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事业维艰,奋斗以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奋进、砥砺前行,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和说明
[1]“157”总体部署:市第五次党代会对全市发展提出的总体部署,“1”即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5”即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幸福宜居中心;“7”即实施区域协同、产业壮大、城乡提品、开放创新、文化繁荣、环境美化、民生改善“七大振兴行动”。
[2]四重清单:重大事项、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清单。
[3]消费10条:《达州市进一步繁荣市场促消费稳增长10条措施》(达市府办发〔2021〕39号)。
[4]“3+3+N”现代产业集群: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产业,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个五百亿级产业,以及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产业。
[5]“2+7”园区: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和7个县(市、区)工业园区。
[6]三向班列: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
[7]三级架构: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
[8]“双规范”“双减”: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校外培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9]“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0]“两新一重”“能交水”: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能交水,即能源、交通、水利。
[11]“6+2+4”中型水库:“十四五”期间,建成通川双河口、达川石峡子、万源寨子河、宣汉白岩滩、渠县刘家拱桥、大竹土地滩6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达川斑竹沟、万源李家梁2座中型水库。开展宣汉肖家沟、宣汉长滩湖、渠县賨人谷、开江大雄4座中型水库的前期工作。
[12]“四上一新”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及新经济企业。
[13]“五双”交通工程:双高铁,即成达万高铁、西达渝高铁;双普铁,即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巴达铁路;双高速,即恩广高速、达州至万州直达高速;双快速,即达开快速、金河大道;双干线,即国道542和省道305。
[14]三区三线:三区即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种类型国土空间,三线即对应三区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3条控制线。
[15]亩均论英雄:以“单位产出效益”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16]三类500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17]职教发展12条:《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措施》(达市府办发〔2022〕6号)。
[18]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4条:《达州市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四条措施》(达市府办发〔2022〕5号)。
[19]五预:风险预判、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应急预备、实战预练。
[20]5个责任:信息报告责任、防范责任、监管责任、处置责任、社会稳定责任。
[21]应急现场指挥官:突发事件初始阶段现场应急指挥工作的负责人。
[22]“四心”作风问题:担当作为不尽心、争创一流缺雄心、服务群众不贴心、遵规守纪缺戒心。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