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5 20:30   责任编辑:www
汉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覃建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关于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汉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承上启下推动“由美到富、由富到强”坚实跨越的五年;是凝心聚力、攻坚拔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十七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风险挑战,付出超常艰辛努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夺取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移民工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胜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全力赶考、沉着应考,交出跨越发展优异答卷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突破百亿大关,预计今年达125亿元,稳居全市第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20.3:52.9:26.8优化调整为23:28:49。经济发展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全市第一,有望实现“三连冠”。财政和居民收入更加殷实,预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6亿元,是2016年的1.9倍,税占比保持在80%以上,财政收入质量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9087元和16150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146%和158%。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成立项目推进中心,累计向上争取资金65亿元,是上五年的2.3倍。组织实施重点项目689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二)脱贫奔康全面胜利。始终坚持念兹在兹、唯此唯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县各级干部尽锐出战,下足绣花功夫,提前两年完成全部脱贫任务,63个贫困村、8826户300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户脱贫、村退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0.5%下降为0,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62元增长到2021年的10977元,增长4.6倍,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1]全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的古路村,飞天索道横跨大峡谷,《古路村脱贫巨变》经验走进中南海、登上新闻联播。先后四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实现同全国、全省、全市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三)抗疫斗争取得重大胜利。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精准防控策略,迅速组建五级联防联控和“网格化”管理防控体系,建立1办、11组、5专班和1个前线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体系,累计排查来(返)汉人员超8万人次,规范落实集中或居家管控措施7000余人次,累计核酸检测28万人次,改造医院发热门诊2所,增设哨点、诊室22个,经受住一轮轮疫情冲击、打赢一场场抗疫硬仗,全县实现零感染、零病例、零输入。“五朵金花”逆行战疫、载誉而归,1057万元捐款、310吨生活物资星夜驰援湖北亲人。全域压茬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县26万3岁以上人群实现应接尽接,近3万满足条件人员实现加强免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仅用1个月时间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出台应对疫情16条、支持民营经济24条措施,减免社保金5200万元,落实稳岗补助1400万元,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00万元,发放贷款31亿元,延期还款5.8亿元,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四)移民后续发展实现跨越。攻坚打赢安全用电秩序整治硬仗,13181户25122只智能电表全部安装并实现计量收费。富林镇、大树条带2511人土地划分和前域镇350亩耕地问题全部化解。未签“双协议”户实现法定销号,沉积十余年的移民工程审计、移民户资金结算、实施管理费报账破冰推进,争取18.8亿元“瀑电”概算资金全部留存汉源,库区十年难题,两年胜利攻坚。得到省委主要领导“体现了应有的担当作为”的充分肯定。扎实推进库区后续发展,累计投入资金8.47亿元,实施移民综合档案馆、移民增收光伏发电、大树月亮湾葡萄种植园等移民民生项目546个,5个移民集镇和42个安置点成为发展重镇、产业新村。
过去五年,我们提质增效、融合突破,产业转型结出新硕果
(一)特色农业质效凸显。百公里百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带亮点纷呈,建成“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79.3万亩,“4+N”产业环线[2]有机串联,甜樱桃、红富士苹果等7大现代农业园区初成规模。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省级五星级园区初评,汉源花椒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目录,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突破49.6亿元,汉源花椒生产民俗入选省级“非遗”。“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发布,全县“三品一标”[3]总数达34个,五丰黎红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省、市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34家,家庭农场2500家。扎实推进粮食稳产和生猪保供,建成高标准农田14.4万亩,建成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3.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5万亩、产量稳定在9.33万吨;建成规模生猪养殖场22个,生猪存栏量超16万头,累计出栏86.6万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45亿元。先后获评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二)绿色载能成势见效。园区规划环评全力争取获批,编制工业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构建“4+1”工业体系[4],“一区两园五集群”[5]加快成势,累计实施重点工业项目66个,完成投资60亿元,四川正祥、比利弗、金炉科技等重大工业项目即将投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领航计划,新引进金成锌业、鼎石汉投等13家优质企业入园发展,有效盘活宝清果业、天锌化工、恒升纳米等闲置资源。规上工业企业达36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园区营业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大关,预计分别达120亿元、140亿元,是2016年的2.7倍和1.8倍,提前两年实现百亿园区奋斗目标,累计贡献工业税收32亿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四环锌锗成功入围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7亿元。完成安乐镇范家沟搬迁安置,园区水、电、路、环保设施日益完善。工业园区获评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省级绿色园区。
(三)服务业蓬勃发展。加快构建“3+4”现代服务业体系[6],服务业贡献了近50%的GDP、70%的就业、90%的市场主体,撑起县域经济半壁江山。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达74家,是2016年的3.6倍。物流供应链更加完善,唐富物流园区稳步推进,中和瑞丰冷链物流、大宗农产品交易批发、邮政汉源仓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云仓生态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76家,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文旅经济突破发展,“一核四道”[7]全域旅游态势喜人,“阳光水韵、康养新城”“阳光花海、康养圣地”两大百亿产业带雏形初显。建成全省皮划艇和赛艇训练基地。梨乡山居、梨乡别院、梨园小筑等精品民宿抱团发展,“1+3+N”民宿联盟[8]持续壮大,三强民宿文化村特色鲜明,后山朴院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宿,九襄黄牛肉获评天府旅游美食,九襄镇获评省级康养食品特色小镇。先后举办赏花旅游文化月、渔文化节、贡椒采摘节等特色会节活动30余场次,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达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55亿元。
过去五年,我们一体推进、产城相融,城乡面貌魅力彰显
(一)城市品质更优。编制形成“汉源县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推进“三区三线”[9]试划工作,“一屏五区拥两江、双城两轴带六镇”[10]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初步形成。峨汉高速通车在即,兰家湾特大桥横跨河口,流沙河生态修复工程、县城第二通道、滨湖绿道扮靓汉源湖。阳光水韵、湖光半岛、南山府、高端医养康养中心等康养地产火爆上线。财富商业中心、美食城、环湖夜间经济带、公园一号等城市商圈灯火通明。富林记忆公园、县城农业公园、湖光半岛国际康养度假区交相掩映。城市治理全线升级,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成投用,智能交通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成效显著,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勾勒出高峡出平湖、碧水映黎州的城市画卷。
(二)城乡气质更佳。推进“双核带动、三片联动、多点协同”[11]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九襄棚改二期加速扫尾、三期加快推进,九襄至宜东美丽乡村示范路、梨花大道、寨子门断头路全线贯通,九襄镇获评省级百强中心镇提名镇。宜东小城镇开发梯次推进,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九襄镇、清溪镇、古路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破局推进,城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顺利开建。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垃圾中转站7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75%,改造农村电网280公里,天然气入户4400户,永定桥水库向县城正常供水,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勾勒出城乡互动、产村相融的美丽城乡画卷。
(三)生态颜值更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质量迎接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和历年历次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信访件办理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实施园区水气土预警、千村示范工程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34个。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散乱污”企业、燃煤小锅炉、秸秆禁烧、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8%。河湖长制工作受到省级表彰,85个河库堰渠保护方案和“三线一单”[12]修订全部完成,4322口网箱养鱼全部拆除,长江流域“十年禁捕”重大部署扎实落地,国家监测断面水质、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水环境质量达3个100%;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红嘴鸥美丽迁徙、汉源湖碧波浩淼、竹子坪万亩花海、桌子山红军花婀娜多姿,勾勒出山清水秀、万木争荣的生态画卷。
(四)乡村振兴更添活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完成“1+6”乡村振兴规划体系[13],整合投入资金4.6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等乡村振兴项目480个,集中打造清溪、九襄、皇木等“5+1”重点区域、特色线路。全域实施补短板、强基础、增效益、添动能、塑品牌“五项工程”,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持续举办山区县乡村振兴峰会,乡村振兴汉源实践登上《四川党建》封面头条,小农生产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改革案例入选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示范村3个,勾勒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生动画卷。
过去五年,我们用心用情、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一)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158件省、市民生实事,实施15件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教育教学质量空前提升,引进绵阳东辰集团化办学,创新开办职普融通[14]班,探索“1+X+Y”办学模式[15],新建公立幼儿园4所,富林五小升级投用,县城职业中学、富林四小加快建设,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3%,“双减”和“五项管理”[16]开局见效。健康汉源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相继迈入三级乙等医院行列,远程医疗信息化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高分通过国家健康促进县验收。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承办全国龙舟公开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省大型赛事30余次,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等称号。
(二)民生保障全面增强。保持民生投入稳定增长,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5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以上。建立“4+N”就业服务体系[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双并轨”。实施残疾人“量服”、异地就医结算等惠民暖心工程,实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全覆盖。城乡医保、大病救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高龄补贴、优抚资金、残疾人等救助资金4.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0万人和29万人,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
(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汉源建设,扫黑除恶治乱、禁毒防艾等工作成效显著,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案发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安汉源群众满意度全省排名上升65位,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窗口,提名为全国平安县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构建县乡“1+33+N+21”全链条应急预案体系[18],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应急处突“四级包保”责任,建成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系统,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网格,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上五年分别下降60%和68%,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守住了不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和重大荒火底线。科学应对、有效处置重大自然灾害23起,整合投入资金4.3亿元,实施小沟头泥石流、中海村地灾滑坡等灾后治理项目68个。政府债务风险为绿色等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信访稳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过去五年,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合作,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一)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建制调整改革,高标准编制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1+25+1”[19]方案体系,扎实推进县域片区划分,全县划分为5大片区,布局4个中心镇、2个副中心镇,33个中心村,经济版图、空间布局和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8个。扎实开展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发展控股、城市和交通建设等5家集团公司。稳步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行政权力73项,30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和“9张清单”[20]落地落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进,完成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清算核资。
(二)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证照分离”改革成果,实现行政许可印章“17枚合1”、证照“33证合1”,群众办事时间节省90%以上。集中划转行政许可162项,行政处罚549项、行政强制7项,实现执法一支队伍、审批一枚印章。深入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为重大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证照联办”“拿地即开工”“视频踏勘”等审批新模式,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一次办事项占比达100%。强化要素保障,累计减税降费10.3亿元,推出“蜀青振兴贷”“园区e贷”等,为企业授信160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00万元,累计为重点项目供地2400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全县市场主体总数突破3.9万户,是2016年的2倍。
(三)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抢抓全域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成都平原经济区战略机遇,建立与成渝地区及周边区县合作联动机制,纳入大峨眉、大贡嘎、大渡河“成渝后花园”三大文旅联盟发展,湖光半岛项目列入雅渝系列合作事项,纳入川渝通办事项127项。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成立阿牛农业科技公司,与蜀道集团合作组建峨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川煤集团合资组建四川鼎石汉投公司,与省内外8县区合作共建汉源花椒产业基地120万亩。深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会节招商,举办宜居城市等推介会15场次,参加西博会等重大投促活动12场次,累计签约项目92个,签约资金433亿元,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52亿元,分别是上五年的2倍、3倍和3.5倍。
过去五年,我们依法行政、夙夜在公,行政效能更加优化
(一)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推进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政府建设,创新建立县政府与县纪委监委联席会议制度,全市首档政务类“椒麻话廉”电视访谈节目火辣开播。联动开展“4+2+1”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21]和“136”专项行动[22],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831个,完成项目审计329个,追缴清退资金920万元。
(二)法治建设不断深化。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向县人大报告工作,按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719件、政协委员提案595件,满意率达100%。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出台“县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实施细则”“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等机制,组建县政府法律顾问团。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七五”普法顺利收官,荣获第四批“全国法治先进单位”、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
(三)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开展政府系统“作风整顿、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建立“两书一函”[23]督查督办制度,纳入全省推进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县试点。县第一、第二行政中心正式投用,县政务服务中心即将搬迁入驻。完成21个乡镇、123个村(社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政务公开监督员、依申请公开、决策解读等制度体系,累计办理书记、县长信箱来信1492条,主动公开政务信息5.5万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40余万件,群众综合满意率达100%。
同时,双拥、档案、外事、气象、工商联、地方志、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等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科协、慈善、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极不平凡,五年成绩令人鼓舞。这五年,我们接续奋斗、克难奋进,成功摘掉贫困山区、地震灾区“两顶帽子”,昂首迈进小康;这五年,我们披荆斩棘、爬坡过坎,在疫情和灾情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定格下汉源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勇毅身影;这五年,我们唯旗必夺、勇争一流,经济建设在风险挑战和转型阵痛中,提速换挡、开创新局,迈出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这五年,我们一以贯之、真情为民,各项事业在敢想敢干、先行先试中,把一张张蓝图化为美景、一个个憧憬变成现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汉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汉源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望来时路,艰辛绽芳华。勤劳朴实的汉源儿女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答卷”。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推动汉源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用干部的激情与拼搏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务实担当、奋发作为、争当标杆,用干部的全部智慧与力量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聚焦改革促开放、开放促创新、创新促发展,大胆创新、科学谋定,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战略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雅安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等战略机遇,必将为汉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务必要放眼战略全局、抢抓战略机遇、释放战略效应。二是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国家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经济复苏并帮助更多市场主体减负,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省委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24]战略部署,支持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和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协作基地;市委建设“三大高地”[25],发展“四大经济”[26],构建“做强主干、联动六县”[27]市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市域南翼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政策机遇,必将为汉源发展集聚更多要素资源。我们务必要认真研究政策、全面盘活政策、真正用好政策。三是现实机遇前所未有。历经十年十万移民和两次灾后重建,我们打基础、增后劲、聚潜能,经济硬实力、发展软实力、产业支撑力、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特别是我们拥有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敢闯敢拼的企业家群体、勤劳务实的汉源人民。可以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为接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的奋斗目标。我们务必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能耗“双控”背景下,产业转型难以一蹴而就,传统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二是发展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接续乏力,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四是民生事业发展还有差距,卫生、医疗、教育等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欠缺。五是库区发展仍有短板,个别遗留问题还需加快解决,安全稳定压力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办法、更务实的作风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实干才是新时代最嘹亮的旋律,唯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我们必须肩负起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使命,心无旁骛抓发展、一门心思干事业,加快推动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于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考虑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的开局起步期,是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是推动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跨越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为我们确定了具体奋斗方向。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一个定位统领、五大路径支撑、七大抓手推动、五大建设保障的“1575”[28]总体发展思路,以建设“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为统领,以“三区两地”建设为路径抓手,大力实施“四大行动”[29],努力建设全市均衡发展的典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确保“十四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到2026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18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5万元和2.6万元以上;人均GDP突破7万元大关,与全省、全市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次产业结构比朝着“一降二升三稳”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质量增长,成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建成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活力充分迸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接续实施,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要素保障更加有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更有活力,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建成市域南向开放合作首位区。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互联互通、内联外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区域性重要交通枢纽功能充分发挥。生态本底持续优化,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提升,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整体可控,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民生福祉明显增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得到更好满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建设更具实力的工业强县。做好“水电”文章,做大做强“4+1”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一区两园五集群”产业链发展壮大。推进“水风光互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争清洁能源产值突破40亿元。做大铅锌冶炼及合金加工绿色载能产业,推进绿色循环化园区改造升级,力争锌锭产能突破50万吨,产值突破100亿元,铅锌制造产值突破180亿元,金、银、铟等贵重金属产值达10亿元。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生态农业循环及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力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壮大新型建材产业,推进玄武岩、白云岩开发利用,打造川西片区的特色新型建材示范基地,力争新型建材产值突破20亿元。突破发展绿色化工产业,争取化工园区认定获批,磷元化工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力争绿色化工产值突破30亿元。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尖端产业,发展新型复合材料、氢燃料电池,加快建设5G生态体系。力争到本届末,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园区营业收入超过260亿元,工业税收贡献超过10亿元,建成成渝地区绿色载能产业示范基地。
——建设更有特色的农业富县。做好“花果”文章,做优做强“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30],成功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建成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和示范村。做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推进汉源花椒、甜樱桃等七大农业园区晋星升级,突破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现代养殖园和休闲农业产业园,全面建成“7+4”百公里百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2个、市级6个。做优农业品牌,培育壮大“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农产品出村进城链条,推动汉源农特产品“走出去”。加大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新建特色果蔬种质资源库3个,推进特色果蔬改良换代、品质升级。建成汉源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立项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汉源花椒》国家标准。推进粮猪生产提质发展,力争稻蒜轮作粮经复合园区创建为省级五星级农业园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产量9.5万吨以上。推进高山种养循环园区建设,力争新希望、四川驰阳等百万头生猪产业项目投产达效,生猪年出栏达到25万头以上,建成成渝地区绿美生态经济先行区。
——建设更添活力的文旅名县。做好“阳光”文章,提质发展三大支柱型服务业,加速发展四大成长型服务业。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天府旅游名牌,推进“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发展,整合现有A级景区资源,打造环汉源湖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和大渡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实现门票经济“零突破”。基本建成环汉源湖和花海果乡两个百亿康养产业带,建成“阳光水韵、康养新城”“阳光花海、康养圣地”两颗明珠。突破发展食品康养、地产康养、温泉康养和湖上康养经济,真正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过路客”变成“过夜客”、“常来客”变成“常住客”。加快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高标准建成唐富物流园区,推进互联网物流、无车承运突破发展,力争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下降到15%左右。探索“邮快”合作新机制,实现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集群发展。加快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挖掘富林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大非遗普查挖掘和传承推广力度,培育新型文物文博文创产业链。力争本届末,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突破120户,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建成成渝地区阳光康养旅游宜居地。
——建设更显魅力的康养新城。推进“城镇建设行动”,突出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县域“五大片区”和村片区规划编制,建立“多规合一”[3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富林—九襄“双城一体化”发展,力争本届末,“双城”建成20平方公里、2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推进富林、富泉、唐家连片开发、做大做强,规划建设富泉新区,拓展城市能级。匠心打造滨湖康养新城,全面建成滨湖湾区,阳光水韵、湖光半岛“两大”康养度假区,流沙河生态修复工程、兰家湾特大桥建成投用,规划建设湖上乐园、水上世界、天空之城,提质推进城市栈道、节点公园提升,打造滨湖夜间经济带、阳光水韵商业街等城市新商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九襄省级经济强镇建设,完成九襄棚改三期建设,建成九襄城市综合体和“黎州不夜城、九襄美食街”城市新地标,“花海果乡、康养圣地”如期呈现,扮靓城市“会客厅”。推进“5+4+2+33”[32]城乡均衡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清溪古城,基本建成宜东现代化小城镇。建设交通强县,力争九安公路建成通车,接通省道435延长线汉源至泸定段,建设省道540永利至甘洛公路,力争县城至九襄108线改线工程、旭家沟水库立项获批,实现城市“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
——建设更有温度的幸福优城。打造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实施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创优、普通高中提质、中职教育固本等“七大工程”,实现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健康汉源,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名医名科名院三大工程,力争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落实医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优化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社会救助和慈善体系,推进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支持措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汉源,守住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33],建立扫黑除恶治乱长效长治机制,推进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应急指挥系统和通讯系统等能力建设。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凝聚和激发全县人民力量,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件接着一件办,“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关于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全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速保持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和9.0%;环境保护和能耗“双控”各项指标完成市下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2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锚定项目为王强争引,在增强发展后劲上集聚新动能
(一)实施项目建设突破行动。制发“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年安排实施重点项目136个,亿元以上项目45个,十亿元以上项目6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以上。精心谋划项目,抢抓全域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机遇,瞄准乡村振兴、先进制造、康养旅游、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确保项目库投资动态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实施“争项引资”专项行动,争取到位债券类、中省预算内和上级支持资金18亿元,增长10.0%以上。高水平服务项目,落实项目“五个一”[34]“红黑榜”等推进机制,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快投快建、真投实建。
(二)实施开放合作攻坚行动。分行业分产业开展绿色载能、阳光康养、特色农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深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会节招商,力争引进一批超十亿甚至超百亿的战略投资者、城市运营商、知名大企业,力争招商到位资金58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力拓展开放空间,立足建设“市域南向开放合作首位区”,发挥融入成渝、连接攀西、直通眉乐、辐射康藏区位优势,健全与成渝地区及周边区县联动合作机制,努力在用电用能、康养旅游、工业制造、教育医疗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三)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制定市场主体培育实施方案,落实市场主体培育奖补资金,实施“个转企、企升规、规壮大”培育行动,力争全年市场主体增长10.0%以上,涉税市场主体增长8.5%以上,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家以上,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6家以上,推进飞地经济良好发展。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规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优化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减税降费、稳岗和降低企业用工、用电、物流成本等“一揽子”措施。
(四)实施要素保障护航行动。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点状供地新模式,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35]项目,完成宜东片区试点项目报检报验,全面铺开皇木镇、永利乡和马烈乡已立项片区建设,新增节余指标300亩以上,编制完成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科学有序做好矿权出让和管理工作。落实能耗“双控”政策要求,推进已建成项目市级备案管理,“一企一策”制定新建项目能耗替代方案。加快推进万里220kV输电变电站扩容升级,乌斯河110kV、富泉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深化水电消纳示范区建设,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和川渝一体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发展。落实“稳保贷”“园保贷”等举措,提升“政银企”融资对接成效。
二、锚定绿色载能促转型,在实现工业强县上拓展新空间
(一)推进标准化园区建设。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园区“扩区调位”、规划环评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工作,强力推动化工园区申报工作,优化完善“一区两园五集群”产业布局。实施园区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力争九安公路破土动工,实施标准化园区改造工程、园区土地整理及河道治理、园区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快洪福LNG加气站建设,力争实现天然气入园,开通园区公交车。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新建园区智慧展厅和智慧信息系统,拓宽园区承载力。
(二)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工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铅锌冶炼及合金加工产业,全力推动四川正祥、比利弗、金炉科技等项目投产达效,支持四环锌锗、源富锌业等企业扩产提能、技改升级,做强铅锌“航母舰队”。加快推进椒冠科技、老椒道、花椒啤酒、花椒面膜和九襄挂面等项目建设。做大新型建材,完成万里里坪建筑用白云岩矿权出让,推进矿山企业提质发展,培育壮大兵峰建材、汉光建材、鼎石汉投等新型建材企业,力促源核科技、镍网金属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推动磷元化工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绿色化工开篇破题。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风光新能源发电项目落地建设。实现园区营业收入140亿元,工业税收8.5亿元以上。
(三)提升园区发展质效。坚持“亩均论英雄”,突出税收贡献主导向,落实园区激励、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先支持骨干企业发展,鼓励潜力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全力盘活闲置资源,推进俊磊科技破产重组,加大友嘉食品、玖味果酒、广超锌业、锌鸿科技等企业盘活力度。支持旭丰矿业、金成锌业、御鼎堂等企业纾难解困。高质量完成花椒系列衍生产品、磷钾分离、含锌冶炼工艺改造等重点课题攻关,力争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完成13亿元以上,争创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36]。
三、锚定全面振兴大提速,在实现农业富县上续写新篇章
(一)培育壮大农业园区。坚持“既要万亩园也要亩万元”思路,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全面铺开七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力争取汉源花椒园区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稻蒜轮作粮经复合园区创建为省级园区。突破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现代养殖产业园和休闲农业产业园“四大园区”建设。坚持全域均衡发展,推进上下半县、河谷平坝与中高山区协同发展,支持坭美、片马联动打造川牛膝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果药套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支持皇木、马烈联动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基地;支持安乐、顺河、小堡联动打造现代柑橘示范基地;支持富林、九襄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压实“米袋子”“菜篮子”及生猪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力争四川驰阳生猪养殖项目关猪存栏,生猪年存栏量18万头、出栏21万头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8万亩、产量9.35万吨以上。
(二)擦亮农业金字招牌。讲好汉源品牌故事,实施“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塑造工程,聘请专业机构包装运营,推进统一生产、统一质量、统一品牌运作,确保“卖得出、卖上好价钱”。实施商标、地理标志培育行动,推进汉源蒜薹、汉源甜樱桃、九襄挂面品牌创建,力争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提质建设汉源花椒、伏季水果等种质资源库,健全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高质量建设冷链物流园区,完善农产品出村进城网络。
(三)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37]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争取和管理,安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71个。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倍增”行动,打造村集体经济示范村10个。实施“美丽汉源、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改造升级“4+N”旅游产业环线,全力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力争创建一批先进乡镇和示范村。
四、锚定阳光康养抓突破,在建设文旅名县上注入新活力
(一)夯实文旅基础。着力建设文旅名县,全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名牌系列创建,启动环汉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支持乌斯河、皇木、永利联动打造大渡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大树、河南、晒经等建设大渡河右岸民族融合红色旅游发展区。多点推进环汉源湖和花海果乡两个“3231”产业集群[38]项目,加快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发展业态,建设独具特色的全国滑翔伞体育运动基地、水上运动体验区和渔文化休闲区等。精心打造佛静山、轿顶山森林康养休闲基地。深度挖掘特色文旅资源,启动汉源博物馆建设,多点推进九襄石牌坊、清溪文庙、大树红色美丽村庄、桌子山红军花、竹子坪万亩花海等旅游景区和节点建设。力争九襄镇和三强村创建为天府旅游名镇、名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二)壮大康养产业。全力拓宽康养旅游新业态,推动节点经济“逆虹吸”。突破发展地产康养产业,加快富林和九襄拟出让地块拍卖招商,推进阳光水韵、湖光半岛、南山府等康养地产建设提质,建设一批星级大酒店、康养大地产,新增房地产销售面积1.2万平方米。发展食品康养产业,依托省级康养食品特色小镇,构建黄牛宴、贡椒宴、全鱼宴和汉源花椒、甜樱桃等“汉源游礼”食品品牌体系。发展温泉康养产业,规范做好地热资源前期勘探、检测、审批,打造“阳光康养城、温泉一品汤”度假区。发展民宿康养产业,培育壮大“1+3+N”民宿联盟,新培育精品民宿5家。发展康养会节产业,持续举办渔文化节、贡椒采摘节、花椒啤酒节、赏花旅游文化月等活动,切实引爆消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亿元。
(三)培育多元业态。加快构建“3+4”现代服务业体系,实施服务业提质发展行动,突破发展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三大物流业态,完成唐富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九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有效盘活川九襄农贸商城,打造区域商贸流通集散地。完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推进邮政与商业快递联动发展,力争农村邮政服务网点覆盖率突破90%。强化中医康养、家政服务业、科研技术、软件信息等企业培育力度,规范健全小区物业体系,全力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8亿元,全力争创省级服务业强县。
五、锚定美丽宜居提品质,在做优城乡能级上迈出新步伐
(一)匠心规划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梯次推进县域“五大片区”和村片区规划编制,拓展城乡均衡发展空间。支持九襄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宜东小城镇开发,规划建设清溪古城、富泉新区。推进古路村、天罡村等传统村落和古村落开发保护,争取纳入省级“小县优城”创建试点。提质城乡发展路网,实现峨汉高速汉源段建成通车,兰家湾特大桥、县城第二通道主体工程完工。力争省道435延长线汉源至泸定段、省道540永利至甘洛公路纳入省级路网调整规划,加快推进县城至九襄108线改线工程、旭家沟中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四好农村公路”、美丽乡村示范路、产业路建设150公里,争创“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县。
(二)用心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工程,推进县城主次干道黑化、县城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条件成熟的城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加快流沙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打造水上运动观光休闲体验区,规划建设“汉源北”入城景观提升工程、城市绿道、观光电梯、景观天桥,做靓城市“门面”。推进九襄城镇开发,攻坚推进九襄棚改三期拆迁工作,实施九襄中心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木槿生活广场、马家湾治理工程、清泉综合市场项目建设,推进九襄高速连接线拓宽升级。高品质建设阳光水韵商业街、九襄城市综合体、滨湖夜间经济带、花海果乡农旅休闲区和“黎州不夜城、九襄美食街”五大城市商圈,繁荣城市烟火气。
(三)精心扮靓城乡形象。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及智慧城市管理平台联网运用,加快“智慧小区”建设。实施富林城乡供水一体化、县城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和九襄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水厂管网延伸工程。统筹推进智慧停车楼、农网改造和5G基站建设,新建5G基站30个,停车位200个,实现新能源充电桩零突破。全域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提升”攻坚行动,严厉打击“五烧”“五乱”现象,扎实推进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整治、卫片执法销号整改,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六、锚定民生福祉大提升,在全面均衡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8%以上,完成省市下达民生实事,办好5件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新增城镇就业21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快健康汉源建设,推进医疗机构专科化发展,探索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重点专科、整合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县医院中心业务楼、中医院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39]标准。推进“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建设,巩固“县管校聘”[40]“职普融通”“集团化办学”等改革成果,优化县乡校点布局,实现富林四小、宜东中心幼儿园开校投用,加快县城职业中学、九襄三小扩建进度。统筹实施精神病人管护中心、流浪乞讨救助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高水平推进库区发展。推动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十四五”规划,统筹移民存量资金,积极争取国省后扶项目资金支持。实施库区美丽家园建设,推动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特色文化“六化提升”,全面完成移民增收光伏发电项目。支持产业差异化发展,建设一批产业新村、美丽乡村。加快县城第二通道大桥维修加固、青富堤防工程等后续项目建设,集中组织实施一批移民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等民生工程,力争库周塌岸治理、迁建园区就业促进等后扶项目启动实施。攻坚完成移民工程审计、移民资金结算、遗留问题化解等工作,实现库区高质量发展。
(三)高质量推进改革治理。做深做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细化落实“1+25+1”方案各项任务,推进县域“五大片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做强做大中心镇、中心村,构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资源配置、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抓好户籍制度、农村宅基地、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41],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实现国企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抓实抓细源头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七、锚定安全风险大防范,在夯实稳定基石上开创新局面
(一)坚决守住疫情防线。落实“外防输入、人物同防”常态化精准防控策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健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换机制,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实施应急体系能力提升、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进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常态化防控措施,周密做好各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梯次开展加强免疫,筑牢免疫屏障。
(二)坚决保护生态红线。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减排、抑尘、治车、控烧“四大行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固体废弃物防治、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系统工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和《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制度,深化推进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突出抓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系统推进督察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绿色细胞”工程,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坚决筑牢安全底线。加快推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顺县乡村组“四级”应急组织体系、指挥调度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能力建设,打造集治安防控、森林防灭火、应急指挥“多网合一”的数字化、智慧化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遏制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事故。打好森林防灭火人民战争,压实“林长制”责任,实施风险隐患排查、火源管控、扑火队伍能力提升和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加强暴雨洪灾、地质灾害、防震减灾等领域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实施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新挑战、群众新期盼,我们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更高的要求、更重的使命,全力打造有定力、有担当、有纪律、有情怀的人民满意政府。
忠诚如山。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担当如鼎。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描绘的蓝图、确定的目标、作出的承诺,全力盯上、靠上、拼上,唯旗必夺、唯先必争,在最泥泞的路上留下最清晰的奋斗脚印,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策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推进,以干部的百般努力,让改革者轻装上阵、创业者大显身手、担当者脱颖而出。
情怀如烛。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为百姓办实事,落实落细民生保障政策,筑牢民生底线。始终把群众关切记在心中,切实解决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发展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让发展成果有更多的“民生含量”。
作风如铁。坚持把所有工作都纳入法治框架,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化、制度化、阳光化。坚持把权力装进制度笼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惩严治“四风”和腐败问题。全力压减政府开支,扎紧政府花钱的口子,放宽助企惠民的路子,做到政府过紧日子、百姓有好日子。
各位代表!汉源的今天是汉源人民苦过来、干出来、奋力拼搏得来的!汉源美好的明天,必将属于只争朝夕、接续奋斗、敢于胜利的汉源人民!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想好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努力到竭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向着“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坚实迈进,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名词解释:
1.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4+N”产业环线:“4”指九襄至双溪环线、清溪至西溪环线、大渡河右岸环线、大渡河左岸环线;“N”指多条产业小环线。
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4+1”工业体系:“4”指巩固清洁能源、做强绿色载能、做优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新型建材;“1”指突破发展绿色化工。
5.一区两园五集群:“一区”指汉源省级工业园区;“两园”指甘溪坝食品工业园区、万里工业园区;“五集群”指农特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绿色载能产业集群、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6.“3+4”现代服务业体系:“3”指三大支柱型服务业,分别是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文体旅游业;“4”指四大成长型服务业,分别是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业、汉源特色餐饮服务业、医疗康养服务业、家庭社区服务业。
7.一核四道:“一核”指以汉源湖、县城为核心;“四道”指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古盐道、唐僧西天取经之道。
8.“1+3+N”民宿联盟:“1”指一个特色民宿文化村(三强民宿文化村);“3”指后山朴园·梨花溪、梨乡别院、梨苑小筑。“N”指其他特色民宿。
9.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三线”指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0.一屏五区拥两江、双城两轴带六镇:“一屏”指中高山森林生态屏障;“五区”指将全县划分为滨湖阳光康养宜居区、花海果乡现代农旅融合示范区、流沙河上游生态有机特色农业集中区、大渡河右岸民族融合红色旅游发展区、大渡河左岸绿色载能产业发展先行区“五大片区”;“两江”指大渡河与流沙河;“双城”指以九襄—唐家和富林—富泉—大树为双城;“两轴”指沿雅西高速及铁路等交通要道综合发展轴和沿大渡河旅游业发展轴;“六镇”指宜东镇、清溪镇、唐家镇、安乐镇、大树镇、乌斯河镇。
11.双核带动、三片联动、多点协同:指打造县城阳光水韵康养新城,培育九襄省级经济强镇,推动宜东、大树、皇木三大集聚城镇片区互动,支持安乐、乌斯河、唐家、清溪等多个特色小镇连片协同、错位发展。
12.三线一单:“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一单”指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13.“1+6”乡村振兴规划体系:“1”指《汉源县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6”指《乡村空间布局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乡村生态环境规划》《宜居乡村建设规划》《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和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4.职普融通:指由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5.“1+X+Y”办学模式:“1”指一个优质引领学校;“X”指周边潜力学校;“Y”指辐射薄弱学校。
16.“双减”和“五项管理”:“双减”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五项管理”指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作业管理、体质管理。
17.“4+N”就业服务体系:“4”指职介促进、公岗兜底、培训帮扶、创业带动;“N”指稳岗稳就业、见习引就业、就业指导辅就业等就业服务体系。
18.“1+33+N+21”全链条应急预案体系:“1”指总体应急预案;“33”指县级专项应急预案;“N”指县级部门应急预案;“21”指21个乡镇综合预案。
19.“1+25+1”:第一个“1”指全县《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25”指《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等25个子方案;第二个“1”指《改革成效监测督查工作方案》。
20.9张清单:指综合改革内容、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内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发区储备、金融对接、可复制可推广经验9张清单。
21.“4+2+1”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4”指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建筑企业资质审批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卫生健康行业领域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人防行业突出问题系统治理;“2”指经信系统项目资金管理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医保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1”指养老保险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
22.“136”专项行动:“1”指锁定一个目标,即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3”指紧盯三个重点,即重点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整治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重点整治“蝇贪”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作风问题;“6”指深化六个一批,即蹲点调研一批滞后乡村、提级办理一批信访举报、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抽查评议一批查否线索、“一案双查”一批失责干部、通报曝光一批典型问题。
23.两书一函:指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和提醒敦促函。
24.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一干”指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多支”指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五区协同”指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
25.三大高地: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建设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
26.四大经济: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发展门户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共享经济。
27.做强主干、联动六县: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一体化”推进中心城区做大做强,突出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作为中心城区的主干带动作用,加快三区一体化进程。“一盘棋”推进全域竞相发展,在做强主干的同时,支持各县(区)加快城乡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形成全域竞相发展、争先晋位的良好态势。
28.“1575”:指“一个定位统领、五大路径支撑、七大抓手推动、五大建设保障”。具体为以“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总体定位,统领“十四五”时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加快建设雅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雅安市域南向开放合作首位区、成渝地区绿美生态经济先行区、成渝地区绿色载能示范基地、成渝地区阳光康养旅游宜居地“三区两地”为路径支撑;以推动“产业升级、基础上档、城镇提质、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民生增进、治理完善”为主要抓手,以强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为重要保障,着力打造实力更强、质量更高、特色更为鲜明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样板。
29.四大行动:指县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产业提升行动、城镇建设行动、乡村振兴行动、民生增进行动。
30.“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指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分别是特色果蔬、农产品加工、汉源花椒;三大先导性产业,分别是现代种业、数字农业、冷链烘干物流。
31.多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32.“5+4+2+33”:“5”指将全县划分为滨湖阳光康养宜居区、九襄花海果乡现代农旅融合示范区、流沙河上游生态有机特色农业集中区、大渡河右岸民族融合红色旅游发展区、大渡河左岸绿色载能产业发展先行区五大片区;“4”指4个中心镇,即九襄镇、宜东镇、大树镇、安乐镇;“2”指2个副中心镇,即清溪镇、皇木镇;“33”指33个村级片区及中心村。
33.枫桥经验:指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性发展和总结出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管理经验与社会矛盾解决经验。
34.“五个一”:指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35.增减挂钩: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36.“5+1”重点特色园区: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数字经济等6大领域特色园区。
37.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38.两个“3231”产业集群:第1个“3231”指环汉源湖建设3个阳光康养度假区、2个渔文化休闲区、3大运动板块、1个高端医养康养中心;第2个“3231”指九襄创建3个省级强镇,建设2个医养中心、3个康养功能区、1个“3+N”精品民宿联盟。
39.残疾人“两项补贴”: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40.县管校聘: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
41.农村“三变”改革: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