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年丹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26 20:43   责任编辑:www

  十三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应对挑战、历尽艰辛、共克时艰的五年,也是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夯基固本的五年。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推进稳定、发展、生态、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完成本届政府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稳中求进抓发展,县域经济持续稳健。有效克服宏观经济下行、疫情防控和各类自然灾害影响,千方百计稳经济促增长。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3亿元,增7.3%(同比,下同),较2016年增65.2%;工业增加值6.03亿元,增9%,较2016年增3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增14.7%,较2016年增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亿元,增9.2 %,较2016年增4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增47%,较2016年增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36元,增8.1 %,较2016年增4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4元,增 9.6%,较2016年增62.6%。

  五年来,我们尽锐出战抓攻坚,小康梦想变为现实。举全县之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0.8亿元,实施产业、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287个,安置易地扶贫搬迁527户1878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56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兑现了脱贫奔康的庄严承诺。在全州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3.3亿元,完成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村28个、宜居乡村建设107个,获全省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4个。我县入选全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试点县,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分别达到19个、27个,居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因地制宜抓产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优先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富民战略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投入5.6亿元,实施旅游重点项目29个。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天府旅游名镇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1个。成功创建美人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接待游客111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269%、342%。发展文化企业经营户56户、特色民宿480余家,研发嘉绒特色文创产品40类。农业产业全面发展。投入2亿元,完成产业扶贫项目98个,建成农特产业基地8.76万亩。粮食产量1.06万吨,较2016年增2.2%。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57家,培育涉农企业6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个。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美人脆”苹果、“黄金荚”等农特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工矿产业有序发展。升规入库规上工业企业6户。磨子、东谷电站建成投产,全县总装机达75.8万千瓦。吉牛、关州等电站统调上网电量97.9亿千瓦时。完成美河、中凯企业扩能增产,产能分别提高4.8倍、3.3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申报省级森林小镇、森林公园等17个。常态化管护森林草原资源,完成森林抚育、造林12.65万亩,森林草原覆盖率分别达57.28%、85%。执行森林管护最严措施、最强禁令,选聘护林(草)员3074名,建设防火阻隔带2.9万亩、防火道路44公里。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河(湖)长制工作,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52项,空气质量、地表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抓基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大力实施交通先行和城乡提升战略,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交通设施逐步改善。投入16.4亿元,完成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建设,新(改)建桥梁81座。县级客运站和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建成投用。城区公交和建制村通客车实现全覆盖。国省干线恢复改造(含美人谷隧道)加快推进。城乡品质大幅提升。投入3.8亿元,实施城市风貌提升、滨河路改造等重点项目13个,嘉绒新区全面建成,旧城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达31.55%,较2016年提高1.26%。获选最美乡镇4个、最美村寨5个、最美古村落1个。基础保障持续加强。投入5.3亿元,新建堤防护岸18公里、骨干水利工程1个、光伏太阳能泵站17座,新增有效灌面2.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3平方公里;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维修养护项目82个。投入2.6亿元,完成丹巴220千伏输变电和4个村农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35千伏输变电工程。灾后重建加快实施。投入3.4亿元,完成“6·17”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9个。自筹资金9542万元,完成10个乡镇农村道路灾后恢复重建。

  五年来,我们推陈出新抓关键,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重大改革持续深化。农牧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财税金融改革有序推进,“两项改革”和新一轮政府机改全面完成。依法收回旅游资源开发权4个、采砂场28个,清退矿权7个、小水电3座。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833亩,实现收益2.5亿元。开放合作持续深入。积极参加招商推介活动,签约项目9个,引进3家企业入驻甘眉工业园区,到位资金15亿元。到位成华区帮扶资金1.43亿元,实施项目65个;到位广东援建资金1.33亿元,实施项目14个;到位浙江援建资金4100万元,实施项目4个。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减免社保费9874.2万元,清偿拖欠款3506.6万元,清偿率为100%。农村电商从无到有,孵化网商3000个。培育市场主体4461户,民营经济增加值10.3亿元,较2016年增50%。

  五年来,我们倾情倾力抓民生,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深入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全力以赴惠民生。教育事业均衡优质。投入4.3亿元,完成18所学校校舍和运动场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兑现学生资助金4258万元。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初中网络毕业班平均成绩连续七年获全州第一。卫生事业提质增效。投入2.1亿元,完成县级医疗机构整体搬迁和疾控中心、15个卫生院、54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1个国家级卫生乡镇。文体事业不断进步。投入2965.9万元,建成县文化馆、体育馆、非遗传习基地和17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我县被列入省级康巴和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新增省级文保单位2处、艺术之乡1个、文化扶贫示范村6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8%。民生事业全面提升。统筹资金10.22亿元,实施省州县民生实事307项。扶持成立11个就业扶贫基地,新增城镇就业2880人。特困供养标准逐年增加,“五险”参保愿保尽保,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建成中心敬老院和8个日间照料中心。格宗移民安置点建设加快推进,兑现过渡安置费3400万元。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连续两年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

  五年来,我们标本兼治抓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实施依法治县战略,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更加稳固。法治环境更加向好。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建成规范化村级人民调解室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28个,实现乡村两级法律顾问全覆盖。获评全省法治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民族宗教更加和顺。投入1142万元,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26个。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1600万元,实施35座寺庙“五通”工程。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藏传佛教管理模式,强力推进“一寺一策” ,圆满完成确权登记。应急管理更加有效。投入4亿元,完成地灾综合治理64处,避险安置511户,安装监测设备1277套,建成“大一统”综合应急平台。科学处置各类自然灾害800余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力推进市场监管,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构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实现了疫情“零发生”。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效能,自身建设有力有效。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出台“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财政性资金决策等制度。坚持主动向县委请示报告,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0件,办理政协提案207件、社情民意18条、意见建议702条。加强扶贫资金、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监管,完成审计项目116个,清缴财政资金1582万元,节约建设资金4101万元。

  同时,完成全国地名、人口和经济普查任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气象邮政、档案修志、机关事务、驻外联络、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以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开创了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五年来,面对风险隐患叠加的巨大挑战,我们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闯关夺隘、砥砺前行,开创了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五年来,面对决战脱贫奔康的艰巨使命,我们以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夙夜在公、风雨前行,开创了全面脱贫奔康的良好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更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丹部队官兵、政法干警、综合救援队伍、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援丹干部人才和所有关心支持丹巴各项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令人欣喜,前景催人奋进。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实体经济量小质弱,产业支撑不强,财税收支矛盾,资金效益不佳,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各类灾害频发,资源要素趋紧,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群众收入结构单一,造血功能不足,各类人才缺乏,抵御风险力弱,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困难;社会发育程度不高,干群观念落后,地域优越感强,缺乏危机意识,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挑战;部分干部精神懈怠,工作能力不足,担当作为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风险。对此,我们一定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滚石上山”的坚韧毅力、“劈波斩浪”的坚强毅力、“磨杵成针”的坚定毅力,展现新作风、激发新动力、实现新作为,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十四届政府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丹巴的关键期,也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丹巴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层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对“三区三州”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不减;全省层面,丹巴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川西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生态保护投入和省内对口帮扶力度持续加大,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有可为,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前景广阔;全州层面,丹巴被确定为东部率先发展区,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推进;全县层面,“古碉·藏寨·美人谷”声名鹤起,丹巴、巴底两个电站开工在即,高速、轻轨纳入规划,县委总揽全局,四套班子戮力同心,干群思变盼福。丹巴迎来了政策机遇叠加期、产业升级加速期、进位赶超黄金期。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届人民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生态安全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丹巴“一个目标”,突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统筹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三创联动”,切实抓好稳定、发展、生态、民生“四件大事”,大力实施依法治县、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产业富民、民生改善、新型城镇化“七大战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发展支撑,激发市场活力,巩固提升经济实力在全州第一梯队地位,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安全、绿色、数字、繁荣、畅通、宜居、幸福、人文、平安“九个丹巴”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届人民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9.6%,力争创建县域经济强县。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点”,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面上提升、点上突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中心村、重点村、特色村,努力实现“五个振兴”。抓好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4+1”现代农业体系,实施质量、绿色、品牌兴农战略,将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成农村产业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嘉绒特色的生态旅游村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抓好人才振兴。加大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人才回引计划”,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创业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抓好文化振兴。统筹做好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两保护”,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引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丹巴儿女的家乡情怀转化为感恩奋进、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抓好生态振兴。以功能景观和村落业态“两提升”为主攻方向,强推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两改善”,建设看得见山水、听得见山歌、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乡村。抓好组织振兴。用1年时间完成党校标准化建设,用2年时间完成36个村活动室建设,实现基层政权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健全村务公开和议事协商等制度,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第二,以交通建设为“突破点”,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加力交通设施建设。启动“两康”高速前期工作,争取“雅马”高速化项目。实施G248、S217等国省干道和通乡通村路提升改造项目,同步做好出入境通道节点风貌打造。启动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四姑娘山至丹巴轨道建设。健全通达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力城乡基础建设。以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重构县域经济发展版图;以城镇道路交通组织为骨架,优化城镇布局;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管网堤防、公园绿地等配套建设为抓手,完善城镇功能;以城市(经济)副中心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空间;以中心镇(村)建设为支点,做优乡镇、做美藏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明晰、各具特色的发展布局。加力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供水网络建设,增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能力。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切实保障供水安全。突出防洪治理、引水灌溉补短强弱主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力电力设施建设。启动巴底、丹巴电站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实现220千伏变电站与四川主网连接,完成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老旧城网、农网改造,形成外通内畅的坚强电网。

  第三,以全域旅游为“切入点”,让群众生活更加富裕。

  做大文旅产业。秉持“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理念,深入开发红色文化、系统挖掘中路文化、弘扬区域嘉绒和东女文化,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推动民族民间手工艺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育引进文化企业,研发文创产品,壮大文化产业,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围绕创建“一县三区”目标,以党岭、莫斯卡开发为重点,打造一批景点旅游;以甲居、中路等景区提档升级为重点,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心打造“一心四片区、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三环一带”联动营销。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发展高端民宿,丰富旅游体验项目。力争2026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接待游客150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5.6亿元。做优农业产业。围绕“一带一业、一村一品、河谷果蔬、半山粮果、高山畜药”产业布局,重点发展“2+3+1”生态特色产业,建成特色水果、花椒、蔬菜基地10.7万亩、中藏药材基地1万亩,创建2个州级农业园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3个休闲观光特色农旅示范村。做强工矿产业。加快推进丹巴、巴底电站建设。提质升级优势矿产开发,着力建设绿色矿山。加强小升规、专精特新、超亿元等企业梯次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户,年产值上亿元企业超过5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新增小微企业超过500户。

  第四,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点”,让群众生活更加绿色。

  注重生态资源保护。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实施最严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持续保持“天蓝水清土净”。注重生态工程建设。开展绿色丹巴行动,强推“山植树、路种花、河变绿”工程,加快滑坡地段、泥石流源头等生态修复,力争森林、草原覆盖率分别达到59%、87%。注重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污染防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注重绿色生态发展。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完成生态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建立配套制度体系。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把生态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五,以民生保障为“着力点”,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一圈五线”校点布局,建成一批精品学校。加强师德校风建设,严格教师绩效考核,提升教师德能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幼教提质量、小学争一流、初中拉差距、高中创示范的目标。全面提升医卫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医院管理能力、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信任度和满意度。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加大农民工服务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健全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兜牢民生底线。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第六,以灾害防治为“攻坚点”,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全。

  提高防灾能力。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加大监测预警设施建设,提升地灾防御能力。坚持隐患治理与风险管控相结合,完善地灾风险管理体系,严格城乡建设规范管理,坚决杜绝人为破坏引发地灾。坚持防灾经验与宣传引导相结合,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治灾能力。全力推进地灾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一批威胁集镇、学校、村庄等重点部位和区域的重大地灾治理项目。加强中小河流和山洪沟综合治理,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完成“6·17”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提高应急能力。实施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县乡村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增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落实巨灾保险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努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第七,以数字丹巴为“支撑点”,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网络强县计划,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优4G网络,加快5G建设,消除主干道信号盲区,实现重点乡(镇)、景区5G网络和村光纤宽带全覆盖。加强数字终端和应用场景建设,丰富数字生活,夯实数字底座。深入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加强政府数字化建设,建成大数据中心,推动全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应用场景标准统一,为科学决策、智慧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普及智慧民生综合应用。加强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数字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大力发展数字智慧产业。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打造高端精品农业项目。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第八,以改革开放为“关键点”,让群众生活更加兴盛。

  狠抓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资源管理、工程项目、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狠抓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逐步探索推行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考核制度,强化国资监管,盘活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用2-3年时间实现国企扭亏为盈。狠抓区域合作交流。强化与州内和周边县(市)交流合作和组团发展,促进文化互动、设施互通、产业互补、经济互促。持续推动飞地经济项目合作。做好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全力确保帮扶项目落地见效。对接浙江、成华等援助地市场资源,促进丹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决策机制和规范管理制度,狠抓项目储备,把飞地园区作为工业招商的重要平台,把文旅资源作为引资的重要载体,形成全民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的浓厚氛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狠抓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全民创业激情,扩大民间投资在固投中的占比。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总数超过1000户,不断提高在GDP中的占比。

  第九,以依法治县为“发力点”,让群众生活更加和谐。

  深化依法常态治理。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丹巴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等突出治安问题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深化民族宗教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加强宗教代表人士和宗教团体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22年工作重点

      明年,党的二十大将隆重召开,十四届政府也将扬帆起航。我们必须拿出先行先试的气魄、攻坚拔寨的气力、首战必胜的气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确保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奋力开启美丽生态安全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丹巴新征程。

  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亿元,增7.2%(同比,下同);工业增加值6.7亿元,增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增0.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增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亿元,扣除2021年一次性增长因素,增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90元,增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6元,增9.6%。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展开美丽乡村新蓝图

  加快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完成乡村振兴规划和项目库。强推5条流域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新建示范村3个、宜居乡村10个。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打造省州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8个、第三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个。按照“1+35+N”总体框架思路,统筹推进省级传统村落示范点打造,重点推进中路片区传统村落示范建设。围绕17个重点帮扶村,持续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0%,行政村垃圾转运体系覆盖率达80%,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二、大力推进富民产业,厚植富民强县新增点

  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启动罕额依文物保护开发,争取民族文化博物馆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创建实景剧演艺公司和民俗微博馆。支持发展民族手工艺业,研发25类非遗文创产品。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抓手,启动甲居5A、梭坡4A、邛山3A等景区梯次创建和党岭景区开发。成立美人谷民宿联盟,加快发展高端民宿。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加快文旅驿站、智慧旅游等项目,完成中路旅游环线建设。办好嘉绒藏族风情节。全年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3亿元。大力推进农牧产业。加快培育“4+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18万亩。稳定粮食播面4.3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1.06万吨以上,生猪出栏3.1万头。大力培育“美人谷·丹巴”系列农特品牌。争创州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培育省州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农专示范社2个。大力推进工矿产业。完成电量销售27亿千瓦时。争取核准丹巴、巴底电站建设项目,按照先移民、后建设的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实施美河绿色矿山建设。完成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小微企业100户。

  三、聚力推进基础建设,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全面推进交通建设。加快国省干道灾毁修复(含烂水湾隧道)和改造提升。开展莫斯卡旅游公路前期工作,实施梭坡、邛山旅游公路项目。完成农村公路灾后续建,全面推行路长制,加强农村公路管护。完成S217线丹巴段节点打造,强推公路沿线乱象整治。全面加强城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步伐,高标准推进城市(经济)副中心前期工作和配套基础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3处房地产开发。完成4条城区道路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布局,着力解决“断头路”“瓶颈路”等问题。开工建设大风湾棚洞,改造市政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本质安全。全面夯实基础保障。投入1.37亿元,实施小金川河、革什扎河5个堤防工程。强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维和水质提升。加力推进城网改造,全面完成220千伏和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并运行。继续实施电信普遍化服务项目,建成35个4G基站和22个5G基站。全面加快灾后重建。统筹推进农村房屋和道路、堤防等基础设施重建,按规划进度顺利完成“6·17”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任务。

  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积蓄加快发展新动力

  加快数字丹巴建设。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有序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各行业应用场景大数据,确保互享互联,全力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非税征管机制,健全企业排污量核算体系,加大环保税征管力度,提高税收占比。加强国有土地管理,推进土地征收、宅基地等制度改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167亩,实现收益3.5亿元。完成10个村级供销社建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国有企业资产清理建账工作,建立责任和负面清单,加大国有资产规范监管,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加快对外开放合作。强化与周边地区在旅游、生态、产业等领域合作。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电子招商项目库,招商引资到位2.4亿元。稳步推进甘眉园区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负极材料、铝膜项目,继续利用对口支援平台向飞地园区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建立健全稳定的税收分享机制。投入浙江援建资金5000万元,实施项目5个。投入成华区帮扶资金2733.15万元,实施项目7个。加快扩大投资消费。挖掘县乡投资消费潜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加大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全力培育假日、节庆、数字等经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兑现新的减税降费等稳企惠企政策,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新增民营企业130户。

  五、合力推进生态文明,绘就绿色发展新篇章

  强化生态资源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全面落实最严森林、草原、耕地、河湖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墨尔多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实施智慧林草项目,启动5个标准化森林资源管护站建设。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完成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三线一单”成果,严厉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完成6个村农村污水治理、1个村小流域治理项目。深入推进绿色丹巴行动,完成生态修复7万亩、道路绿化200公里、乡村庭园节点绿化4000亩。强化生态优势转化。建立生态系统资产评估体系,做好生态产品价值测算和经营开发,加快推进森林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探索绿色低碳和高质可续的经济发展路子。

  六、竭力推进民生事业,开启幸福美好新生活

  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力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就业帮扶,扩大扶贫保、防贫保等保险制度实施范围,常态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动态消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确保发挥最大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实施县二中教学、辅助用房等项目建设,优化校点布局,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控辍保学成果。抓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双减”工作。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123”甘孜智慧教育。继续巩固初中网络教学成果,高中成华班本科上线率超20%以上。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全面启动健康丹巴20个专项行动,加强传染病等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疾控中心实验室综合大楼项目。加强医联体建设,深化双向转诊,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创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提升文体事业实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108场次。加强红色遗址、古碉群等文化遗产等级申报及维修管护。大力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优化就业扶持政策,统筹运用全县公益性岗位,新增城镇就业480人以上。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全力推进社保参保扩面。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做好老龄服务、优抚安置和弱势群体关爱保护工作,实施老年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格宗移民安置点建设。

  七、全力推进平安建设,夯实和谐安宁新环境

  筑牢平安基础。深化法治丹巴、平安丹巴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启动“八五”普法,严格执行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良序。筑牢稳定基石。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一寺一策”依法规范管理,贯彻落实“六个精准”管理措施,加强文明和谐平安寺庙创建。筑牢安全屏障。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坚决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完成火灾风险普查,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坚决守住无人为火灾和无人员伤亡两条底线。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行动,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建设应急避险场所,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地灾防治,完成三岔河北路危岩、刘家沟泥石流2处治理及章谷镇磨子沟崩塌等3处排危除险项目。持续推进食药等隐患排查整治攻坚行动,提升食药和质量安全治理能力。

  八、强力推进自身建设,塑造清廉务实新形象

  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第一要务,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省州县委决策部署,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加强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高质量办好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坚定不移加强能力建设。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加强经济、科技等知识学习,善用“六大思维”,提升“七种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坚定不移加强便民建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完善县乡村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投入363万元,实施县乡理政平台建设,提升线下线上政务服务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定不移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零容忍”。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带头过紧日子,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

  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扬奋进之帆、划实干之桨,团结一心、接续奋斗,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安全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丹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及有关用语说明

   

  1.一县三区:一县指天府旅游名县;三区指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美人谷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2.一心四片区:一心指以美人谷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中心;四片区指自然景观长廊和生态观光区、嘉绒文化体验区、农旅融合发展区、东女古碉文化探秘区。

  3.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指大渡河流域最美乡村康养休闲游、大贡嘎旅游环线游、川西旅游环线游、大东女国阳光休闲度假游、春季赏花烂漫之旅5条旅游线路。

  4.三环一带:三环指环贡嘎山旅游圈、环亚丁旅游圈、环格聂神山旅游圈;一带指格萨尔文化旅游带。

  5.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6.三品一标: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

  7.“4+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4”指特色水果、道地药材、花椒、花卉菜蔬;“1”指冷链物流。

  8.“2+3+1”生态特色产业:指2个主导产业,即以“美人脆”苹果为主的特色水果、以“丹巴羌活”为主的道地中药材;3个优势产业,即以羊肚菌为主的绿色蔬菜、以生猪为主的生态养殖、以花椒为主的优质经济林果;1个带动产业,即以“美人谷”名片为主的乡村旅游。

  9.两康高速:指阿坝州马尔康市至甘孜州康定市高速公路。

  10.雅马高速:指雅安市至阿坝州马尔康市高速化公路。

  11.1+35+N:“1”指中路片区传统村落,含2个国家级2个省级传统村落;“35”指剩余已批的35个国家及省级传统村落;“N”指其他非国家级和省级村落。

  12.一圈五线:一圈指围绕县城打造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圈;五线指以五条沟公路沿线乡镇学校为中心,布局一批精品学校。

  13.四方责任:指疫情防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14.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5.“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6.两项改革: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

  17.“六个精准”藏传佛教管理模式:指精准管理人员、精准管理场所、精准管理活动、精准管好财税、精准实施引导、精准落实关心关爱。

  18.三权分置: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9.三重一大: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

  20.六大思维:指辩证、系统、战略、法治、底线和精准思维。

  21.七种能力:指政治、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和抓落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