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年宁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20:26   责任编辑:wzw@2022

宁强县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12)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5月14日在宁强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宁强县人民政府县长 黎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县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扎实干,脱贫攻坚在攻城拔寨中圆满收官。“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提升。“八个一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剩余贫困人口2201户2965人全部脱贫。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13亿元,实施基础设施、扶贫产业项目435个。消费扶贫持续助力脱贫攻坚,累计销售额1.12亿元,带动1.5万余户贫困群众增收。实施苏陕扶贫协作项目44个,完成投资1.2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4500余人。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建立,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同心干,疫情阻击在联防联控中筑牢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生命至上,快速响应、科学施策、联防联控,设置防控卡点9个,组建各类防控队伍126支,积极储备防疫物资、购置救治设备,建成天津医院和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人防、物防、技防能力持续提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坚守一线,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凝聚起全员抗疫的硬核力量,全县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始终保持“零输入、零感染”。

  一年来,我们担当作为奋力干,县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行稳致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出台促投资稳增长20条措施,包车免费送2270名农民工返岗,落实企业社保“减免缓延”政策,为企业减负990.7万元,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三季度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扭负转正。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6.64亿元、增长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312万元、增长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3712元、11719元,增长5.1%、7.6%。工业经济强劲有力。57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0.84亿元、增长6.8%。园区实现产值67.1亿元、增长21.5%,21户规上企业完成产值65.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4.6%、增长25.5%。新培育“五上”企业28户。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6.88亿元、增长4.6%。粮食总产量8.02万吨、增长2.6%,油料产量1.45万吨、增长0.3%;中药材产量1.2万吨、食用菌产量1.1万吨、茶叶产量9009吨,分别增长30.2%、22.2%、6.2%;生猪出栏24.3万头、家禽出栏84.1万只,分别增长2.7%、2.6%。旅游三产持续回升。汉江源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羌文化产业园、玉皇观茶园建设快速推进,青木川古镇品牌吸引力不断提升,全县接待游客52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173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8亿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网红孵化中心建成运营,二道河村入选“淘宝村”名录,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4.03亿元。项目招商成果丰硕。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占年计划102%,年产2500吨中药材标准化加工厂等26个项目建成投用,备受群众关注的火柴巷棚户区、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快速推进。全年执行招商项目54个,到位资金54.3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一年来,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发展环境在夯实基础中优化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3天,空气质量近年最佳。河湖划界工作通过市级审查,建成巨亭镇、燕子砭镇污水处理厂,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东皇沟铅锌矿等4家企业土壤污染管控通过省市验收,“清废”成果持续巩固。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18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通过验收。城乡面貌新姿展现。九龙湾、佳和时代广场、阳光维也纳、玉河阳光等项目快速推进,玉带庭院等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七星桥至永惠桥道路、兴宁路挡墙加固、玉带河生态修复等工程竣工,新增停车位1000个。青木川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阳平关市级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2.03亿元。打造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青木川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肖家坝村、汉水源村被评为“全国森林乡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群众期盼多年的城黄路、广金路、五丁关隧道建成通车。改造农村低压线路320千米,铁锁关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广坪至县城天然气长输管线全线贯通。县城5G信号全覆盖,60个村建成“百兆乡村”。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水质检测合格率100%。改革创新活力迸发。羌州控股集团高效规范运行,投融资改革走在全市前列,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显著增强。园区“管委会+公司”创新改革成效显著,招商阵地效应日益凸显。“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羌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入选全市改革创新案例,“天麻产业链深加工产品开发研究”荣获全省科技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

  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务实干,社会民生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899人、上线率78 %,医改“宁强模式”在全省推广,全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3.1%;成功举办第七届汉水源龙舟赛、迎元旦迷你马拉松等文体活动,宁强羌族端公戏参加文旅部2020年戏曲百戏盛典展演,羌族刺绣工坊入选全省首批“非遗工坊名录”;《宁强县志(1993-2012)》出版发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全面完成。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年民生支出24.22亿元、占总支出87%。新增城镇就业305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6万人。教师工资提标、低保提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民政救助、优抚安置等政策全面落实。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有效应对处置“8·16”嘉陵江超警戒过境洪峰,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大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创建,食品安全“阳光监管”实现全覆盖。创新开展交所合一、联勤联动执法,社会治安、交通管理持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6.8%。

  同时,武装、统计、审计、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外事、通讯、气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2020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五年来,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对标先进、追赶超越,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是2015年的1.7倍,年均增长8.4%,增速居全市第一;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528元,比2015年净增13782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是201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7%;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翻番,达到1.7万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8%;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从2015年全省第61位跃升至2019年第25位,发展速度稳居全市山区县第一。

  这五年,我们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体县级领导、164个帮扶单位、108个驻村工作队、4443名帮扶干部、35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合力攻坚,建立“六大攻坚责任”体系、“四个捆绑考核”机制,形成产业扶贫“十大模式”、扶贫资金“三全一评”监管等十大亮点经验,“八个一批”政策精准落实,累计减贫8.36万人,10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整县脱贫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这五年,我们优化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传统产业加速向绿色食药、矿产材料、天然气、清洁能源、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六大产业转型,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28∶29∶43优化为2020年19∶40∶41,采矿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下降19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比达60.8%;以中药材、食用菌、茶叶为主导的“3+2”农业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效益不断提升;“一城两区四带多园”全域旅游持续火爆,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这五年,我们统筹发展、整体推进,城乡面貌大幅改观。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至8.3平方公里,绿地率34.1%、燃气普及率83%、污水处理率90.7%、垃圾处理率99.9%,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青木川、阳平关等省市级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肖家坝、南坝等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宁强昂首迈入高铁时代,“两横六纵”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县行政村沥青(水泥)路通达率和安全饮水达标率、电力入户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

  这五年,我们系统治理、绿色筑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四大保卫战”深入推进。铁腕治霾扎实有效,空气优良率达94.5%;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沿汉江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科学治土持续开展,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秦巴“五乱”整治、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有力有效,森林覆盖率达62.65%,获评“省级森林城市”“全省生态建设强县”。

  这五年,我们以民为先、顺应期盼,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1万元大关。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3%以内。13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4%。“健康宁强”扎实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入选国家试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13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赵世钧先生荣获汉中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获评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保险、救助、优抚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乡镇工作补贴、城镇职工医疗补助落实到位。平安宁强、法治宁强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进实干型、服务型、法治型、诚信型、清廉型政府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5件、政协委员提案770件、办复率100%。“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政务公开不断加强,“县长信箱”办结率和人民网留言回复率均达100%。财政审计监督有力,“三公”经费逐年下降。

  ——这五年,最值得点赞的是,2016年、2019年目标责任考核全市优秀;先后荣获“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名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信访三无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以及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先进县”“平安铜鼎”等三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这五年,最感人至深的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污染防治、应急处置、治安维稳、项目建设等各条战线上,广大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用担当点亮万家灯火,用责任守护岁月静好,用实干扛起发展重任,谱写了矢志奉献的奋斗之歌,书写了砥砺奋进的精彩华章。

  ——这五年,最难以忘怀的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负使命、履职尽责,为宁强发展谏真言、献良策;老领导、老同志初心不改、壮志不已,为宁强发展倾真情、洒余晖;民营企业心系桑梓、反哺社会,为宁强发展无私奉献、慷慨解囊;广大干群拥护政府决策、支持政府工作,为宁强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各位代表!五年披荆斩棘、破冰搏浪,五载春华秋实、硕果盈枝。一幕幕场景,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记录着宁强人民追赶超越的铿锵步伐,印证着羌州大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巨大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界人士、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十三五”规划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慢,现代产业体系尚不健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总量偏小、群众收入偏低,城乡发展还不平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供给还不充分,不能满足群众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高品质生活的新期盼;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风险防控等领域矛盾隐患依然存在,实现高效能治理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下大气力予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

  二、“十四五”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宁强潜力迸发的追赶超越期、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期。我们要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省委、省政府支持汉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发展新机遇,勇担使命、埋头苦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根本目的,以推进高效能治理为重要保障,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紧扣“三市”建设和“四个在汉中”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产城融合”六大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宁强追赶超越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占比提升至62%以上,以绿色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两江两山”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生态价值转换取得新突破,绿色循环、“三生融合”发展成为最鲜明特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区域合作更加开放,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改革动力、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社会民生达到新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以上,高品质生活迈上新台阶。

  ——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平安宁强、法治宁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高效能治理成效更加凸显。

  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实施好“六大战略”:

  第一,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融合”发展之路,协调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绿色循环工业升级工程,发展壮大绿色食药、天然气、矿产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绿色循环工业体系。以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一区多园、飞地园区建设,全力打造1个150亿级省级高新技术园区、2个100亿级中药材和绿色制造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有机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创新发展动力,全力打造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县。

  第三,坚持品牌提升,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全力打造精品景区,青木川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力争羌文化产业园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统筹推进草川子、九台山、矮马场、玉皇观茶园等国家3A级景区创建,优化提升汉江源景区品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景区。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优化全域旅游布局,强化服务体系配套,精心策划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汉江之源·羌族故里”品牌影响力。加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加快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体系,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中药材、食用菌、茶叶为主的“3+2”农业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天麻“冠军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打造宜居宜业现代乡村。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资源要素流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五,坚持全员招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招商第一要事”不动摇,全渠道广泛推介、全方位精准对接、全过程跟踪服务、全力推动项目招引落地。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总投资1211.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339个。紧盯“三市”建设、“四个在汉中”、绿色循环发展和重大民生需求,精心谋划一批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高的重大项目列入中省市计划“盘子”。完善项目保障机制,全力破解融资、土地、征迁等制约难题,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效,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六,坚持规划引领,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以羌文化特色县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182.6亿元,“4111”项目总投资33亿元,着力打造健康宁强、气化宁强、畅通宁强、宜居宁强。以省市级重点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秀美的特色集镇,形成节点式、串珠式、互融式小城镇体系。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积极构建康养、文旅、商贸、物流等多元融合的产业体系,形成以人兴业、以城聚产、以产兴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三、2021年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0.2%。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做好以下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强基础、固成果,奋力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延续”和“调整”相结合,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着力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务工就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产管理、消费扶贫、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等工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持续壮大“3+2”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抓好“五园”建设,发展中药材4.1万亩、食用菌6000万袋,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蔬菜种植5.2万亩以上,中蜂养殖3万箱,畜禽出栏167.8万头(只)。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占补平衡项目300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油总产量9.3万吨以上。实施现代农业增效工程,集中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共享大品牌、对接大市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因村制宜完成100个村庄规划编制。集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5个、示范村31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低压线路改造、四好农村路、便民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向镇村延伸。以“八清一改”为重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9个。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营造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及人才资金等制度改革,想方设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最大限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0个以上,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50个,集体经济收益累计突破2000万元。

  (二)扩投资、稳增长,奋力实现项目招商新突破。坚持以项目招商优存量扩增量、聚资源延链条、兴产业惠民生,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全年建设重点项目81个,总投资113.6亿元,年度投资46亿元。

  全力以赴建项目。实行重点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举办集中开工、观摩点评等活动,强化专班推进、跟踪管理、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力争二季度开工率88%以上,三季度100%开工,确保燕子砭嘉陵江大桥等48个项目建成投用,宁强客运枢纽中心、县城农贸市场改造等33个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快阳平关过境段改造、园区二期开发等45个前期项目手续办理,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广开思路谋项目。紧盯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基础提升、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围绕绿色食药、矿产材料、天然气、清洁能源、文化旅游、健康养生谋划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加大向上争跑力度,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中省计划盘子。

  创新方式引项目。坚持领导带头抓项目、抓招商,带头引项目、推项目,保证不少于一半的领导和干部力量投身项目及招商工作。运用市场理念和“投行思维”,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推行招商引资“链长制”,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专题招商、委托招商、云招商等,招引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全年引资71亿元以上。

  强化保障促项目。坚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集中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倾斜。加大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和金融超市作用,深化政银企合作,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推行容缺受理、企业承诺、全程代办等模式,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

  (三)抓园区、扩集群,奋力实现循环工业新突破。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突出抓好传统企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实体经济壮大,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9.5%、18%。

  做强园区平台。加快园区商业综合体及3栋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园区二期1000亩土地收储工作,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强化产业招引,加速产业集聚,补齐设计包装、现代物流、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短板,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链接、产业循环式耦合,创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年内新引进入园企业5户以上,实现产值75亿元以上。

  做大优势集群。围绕绿色食药、天然气、矿产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以“链主企业”激发上下游企业聚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价值链耦合,推动企业的分散发展变为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全力保障天然气综合利用、冷藏车整车装配、制冷空调设备生产线等10个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推进新三板挂牌企业秦川大厨提质增效,加速形成新动能。

  加快绿色转型。鼓励支持传统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创新,培育打造新的爆发点、增长点。加快代家坝新型材料园区建设,力促长江公司冶炼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年产15万吨氢氧化钙生产线尽快建成投产,推进天宝矿业、黑木林铁矿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尽快落地。深入实施规上企业培育护航行动,做好中小企业“小升规、规上高”工作,新培育“五上”企业20户以上。

  做优服务保障。坚持企业唱主角、政府当客服,做好、做深、做优对企各类服务,全力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销售等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压力减负、为企业发展提速,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创新型企业勇闯天地的生动局面。

  (四)抓旅游、促三产,奋力实现文旅融合新突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创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年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9亿元。

  打造精品景区。稳步推进青木川古镇创5A,建成游客中心、民俗酒店等项目,增强全县旅游龙头效应。加快汉江源景区香坝康养中心、滑雪场等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景区品质。加快羌族文化产业博览园装饰装修,统筹做好产业招商、业态布局,力争“十一”前开园运营。积极推进玉皇观茶园3A创建,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项目,配套休闲观光旅游设施,统筹推进九台山、矮马场开发建设,形成县城半小时休闲旅游圈。加快推进草川子景区开发,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丰富旅游供给。把文化元素植入“吃住行、游购娱,闲情奇、商养学”全领域,推进旅游设施高端化、旅游服务人本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业态多元化,全产业链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开发康养、度假、民俗、研学等特色体验产品,培育一批特色文旅镇、休闲度假村和“网红打卡地”,推动一季游向四季游、观光游向体验游、景点游向全域游升级。策划主题活动,办好品牌节会,创意宣传营销,刺激多样化旅游需求,让宁强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激活消费市场。优化供给结构,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拉动需求,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幸福产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推动运输、仓储、物流、快递、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做活“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在扩大消费中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做大电子商务。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综合服务体系,强化电商服务中心和网红孵化中心运营管理,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和网红带货达人。加快巴山电商网红小镇建设,构建“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电商物流”全产业链,探索“电子商务+品牌农业+乡村旅游”模式,推动县域网销产品向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迈进,力争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5亿元。

  (五)强功能、提品质,奋力实现产城融合新突破。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大力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人景业深度融合。

  做优城镇规划。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镇发展,高起点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编制羌文化特色县城和东城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规划。实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管控,落实生态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努力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格局。

  建设羌文化特色县城。把羌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肌理,更加彰显“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的独特魅力。抓住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试点县政策机遇,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6个,年度投资12.35亿元。把东城新区作为城镇化建设重要板块和产城融合示范样板打造,高标准开发建设。加快建业飞鹿新城、九龙湾、羌南新城、汉源购物广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省道317县城过境段二级公路、观玉珑庭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拉大城市骨架,增强承载能力。

强化精细管理。狠抓城市综合管理,着力解决好占道经营、物业管理、停车难等问题,大力开展市政维修、环卫保洁、增绿补绿,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沿河、沿路打造一批绿化节点、景观小品、休憩亭台,建设健身步道、生态绿道、文化廊道,不断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品质。

  打造特色小镇。坚持差异定位、联动互补、特色鲜明,梯次推进青木川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阳平关“天麻小镇”、巴山“网红小镇”和大安、代家坝、燕子砭商贸小镇建设,围绕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富,鼓励其他各镇完善功能、传承文脉、彰显特色,个性化发展。

  (六)重保护、强治理,奋力实现生态文明新突破。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

  打好“四大保卫战”。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以上。持续推进汉江、嘉陵江流域治理,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措施,建成阳平关镇、代家坝镇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推行林山长制,持续抓好秦巴生态保护、矿山生态修复和“五乱”问题整治,让秦岭巴山更加宁静和谐美丽。精准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切实保障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

  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坚持“源头严治、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综合施策”,持续巩固和提升秦巴生态保护成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科学划定“三线一单”,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108国道危化品运输车辆监管和涉重金属企业、尾矿库等重点污染源整治,坚决防止跨境污染事件发生。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深入推进“三生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精心描绘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彩画卷。

  (七)抓改革、求创新,奋力实现开放融合新突破。坚持改革破难题、创新增动力、开放激活力,充分挖掘释放发展潜能。

  深化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提升“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羌州控股集团公司市场化转型,推行“融资平台+财政+金融+项目”等运作模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9大领域改革任务,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把创新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持续完善县级“双创中心”管理运营,支持返乡大学生、高素质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创新创业三年行动,创新实施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持续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创建工作。

  扩大开放融合。把开放作为突破路径,依靠开放聚要素、补短板、扬优势、谋发展,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成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圈,加强崇宁对口协作和津陕经贸合作,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聚集。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行“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拓展“全程网上办”事项,创新“互联网+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方式,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建立“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体系。

  (八)办实事、求实效,奋力实现民生改善新突破。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参与和承办好各级全民运动会赛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启动省级健康县城试点县创建,深入推进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和18项“健康宁强”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公共卫生服务,办好特色中医药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氛围更浓的“书香汉源”,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鼓励创作文艺精品,生动讲好宁强故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养产业,加快建设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和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实行医疗耗材、药品集中采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简化报销流程,方便群众就医。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加大灾困群众、弱势群体救济救助力度,抓好优抚安置、双拥共建工作,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构建保基本、可持续、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办好十大民生实事。①建成后河、韩家河2处“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项目,全面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设施后续管护,提高群众用水质量;②新建燕子砭镇、大安镇10千伏线路12.5千米,改造代家坝、巨亭等8个镇15个村低压线路335千米,提升供电质量;③建成广坪客运站,加快阳平关嘉陵江大桥、安乐河桥、玉泉坝桥改造,建设“四好农村路”348公里;④建成县城农贸市场改造一期工程和羌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推进县城集中供暖工程;⑤投资7.48亿元,实施6个棚户区、6个老旧小区、15座公厕、7条人行道、4个背街小巷改造、中心广场改造、羌州路架空线缆落地等“4111”项目34个,全面提升城市品质;⑥启动建设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完成城区玉带河沿岸污水涵道改造,改造农村卫生厕所4500座;⑦建成天津中学学生宿舍楼、胡家坝教师周转房及西城、大安、安乐河镇幼儿园扩建项目;⑧建成天津医院感染科病区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⑨建成巴山区域性敬老院和大安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殡仪馆、公益性公墓建设;⑩新建5G通讯基站60个,实现16个镇政府驻地及2个街道5G网络全覆盖,实施安乐河八海河、巨亭赵家坎等8个村4G网络提升工程。

  (九)防风险、促和谐,奋力实现安全发展新突破。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安全底线,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

  常态抓好疫情防控。夯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抓好“人”“物”同防,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精准管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确保重点人群疫苗应接尽接,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和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危化品运输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推动政府举债向市场化融资转变,切实控增量、减存量。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稳妥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圈风险,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启动“八五”普法,开展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源头预防、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机制,抓好信访积案化解、重复信访治理和重要节点信访。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强、法治宁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入新发展阶段,政府自身建设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把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驰而不息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奋力推动“十四五”开新局。

  依法行政守规矩。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发展与安全,不断提升政府依法行政、高效能治理能力与水平。认真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做到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让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

  提升效能强服务。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督查督办、跟踪问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一网通办”新模式,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大力倡导雷厉风行、务实高效工作作风,努力营造重实干、求实效的良好氛围。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让政府工作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正风肃纪树形象。持续推进“明责、践诺、结果”主题作风整训,下茬整治“庸懒散慢拖”等问题,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做到“勤快严实精细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巩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奋者先,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新发展。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只争朝夕、担当实干,为谱写新时代宁强追赶超越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