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6 21:27   责任编辑:www
2020年5月24日在洱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洱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丁洪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工作
去年以来,面对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团结依靠全县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脱贫攻坚和洱海源头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六稳”各项工作,奋力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95亿元,同比下降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2.3%,支出23.6亿元、同比下降16.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5%;规上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同比下降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6亿元,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7元、11834元,同比分别增长7.8%、9.9%。
(一)坚持多措并举系统治理,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八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争取洱海保护专项债券12亿元。洱海流域山区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加快建设,提升改造邓川等3座集镇污水处理厂,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实现全覆盖。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扩容,出水水质达湖库Ⅲ类标准。启征生活污水处理费。永安江等3条河流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规范处置生活、餐厨垃圾和污泥5万余吨。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6万余吨。水质监测分析实现制度化、科学化,基本消除三条主要入洱海河流Ⅴ类及以下水体。
生态屏障更加稳固。建成海西海等湿地4889亩,东湖湿地实现第三方运营管理。生态治理南河涧等小流域18.41平方公里、主要入洱海河道108公里。西湖藻水分离站二期完工投运。弥苴河至西湖引水、大楼桥沉砂池等3个项目和10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序实施。西湖生态搬迁安置深入推进,中登示范村民房加快建设。生态修复矿山1017亩。增绿复绿1.03万亩。“三清洁”“洱海保护日”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公众参与度达94.25%。成功创建为全州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空间环境不断优化。整改落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93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取得初步成果。配合完成《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新一轮苍山保护区勘界立标及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有序推进。“禁白”成果不断巩固。“河湖长制”严格落实,划定河湖岸线121.27公里。依法拆除18座非煤矿山生产生活设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件。取缔小燃煤锅炉12座,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
(二)坚持转型升级优化服务,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三禁四推”纵深推进,洱海流域全面实现大蒜“零种植”。建成7.3万亩绿色示范种植基地,认证绿色有机生产基地4万亩。分类处置“散乱污”企业38家,引导中和钛矿等8户涉矿企业转型发展。电商产业园挂牌成立,新增电商101家,交易额达1.2亿元。物联网卡加快应用,智慧生活不断丰富,全县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3.57%。
绿色园区加快建设。骏马路、井旁路等硬化亮化提升工程全面完工。新建企业污水处理厂4座,安装环保监管设备403台(套),入园企业废水、废气、废固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实施工业发展项目9个,年产3000吨黑蒜绿色食品生产线等3个项目完工投产,时骏集群模块化产业中心等6个项目有序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达3043万千瓦时,降低企业成本468万元。减税降费等政策全面落实,减免税收7928万元。
全域旅游持续升级。旅游革命“九大工程”稳步实施。建成游客休息站等基础设施项目55个、徒步线路116公里。大理地热国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西湖等2个景区实现“刷脸入园”。温泉康养度假综合体等3个项目有序推进。圆满举办凯迪拉克媒体试乘试驾文旅活动。流域589户餐饮客栈全面提标复业,完成368家涉旅企业诚信评价,“30天无理由退货”等机制有效落实,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接待游客180万人次。
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制定印发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划转调整权责清单593项,“最多跑一次”清单275项。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清偿民营企业账款5738万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31户。接待来访客商148户,洽谈项目88个,签约总额19.3亿元。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与网上平台融合发展,直接受理事项107项,网上办理事项达85%,公众满意率均达100%。
(三)坚持三农优先靶向施策,农业农村活力增强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挂牌作战、“两防一抓”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中央定点帮扶和沪滇扶贫协作持续加强。实施安全饮水提升改造72件、产业发展项目39个、基础设施项目55个、农村危房改造280户。采购储水罐1170个,季节性缺水问题切实解决。“控辍保学”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各类保险和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9亿元。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9万人。累计减贫7497户2988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03%。
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高稳产农田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6万亩,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58.62万亩。粮食总产达17.52万吨。实施烤烟绿色种植3.64万亩。收购烟叶11.64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97亿元。新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户、示范家庭农场2户,新注册商标44件,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农产品加工总产值30.2亿元。邓川镇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乡村建设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凤羽镇“一镇两村”试点规划完成编制。建成农村垃圾收运设施260个、户厕9809座,行政村公厕实现全覆盖。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完成。上寺、松鹤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丰源村等2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顺利推进。郑家庄创建为全省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碧云村申报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梨园村被列为州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36个。
(四)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全面,发展基础稳步筑牢
县城形象持续提升。美丽县城建设实施方案和项目可研通过州级评审。新增绿化面积1804平方米,配置吸烟亭等文明吸烟设施196个。新建和改造市政路网、水网、电网11千米。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6629起,建成3个停车场,划定625个临时停车泊位。投放共享电单车840辆。碧桂园等7个房地产项目快速推进,开工面积达31.33万平方米,书香门第等47幢商住楼完成封顶。顺泰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主体工程完工。改造3个老旧小区和1128户城镇棚户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000万元。南塘子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滇中引水洱源段开工建设,草海子水库全面推进,“三库连通”二期全面完工。整治小坝塘21个,新建沟渠11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6万亩。铺设天然气管网8.3公里。改造农村电网188千米,升级光缆480千米,百兆以上光宽带覆盖率达75%。自然村移动4G网络覆盖率达98.6%。
交通体系不断健全。大漾洱云、鹤洱剑兰高速开工建设。实施“最美高速”洱源段绿色廊道522亩、整治路域环境894公里。东西湖一级公路、牛沙公路主体完工。改造危桥4座。新建村组道路42.8公里、拓宽及硬化126.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35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12条73.8公里,推行“路长制”,有效管护道路255条1409公里。
(五)坚持尽力而为协同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及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全面部署、全县动员,认真落实“四早”等工作要求,抓实联防联控和医疗、物资等保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深入开展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全县未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扎实开展“云南健康码”“云南抗疫情”扫码。全面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全县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10件惠民实事有效落实。开发公益性岗位40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发放各类救助金1亿元。炼铁敬老院和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农村养老互助服务站投入使用。建成612套公租房。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全面构建,发放定补资金2332万元。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4.4%。
公共服务有效提升。西山等5个镇乡中心幼儿园加快建设。消除大班额22个,轮岗交流校长教师51人。高平中学、11个社会足球场地项目有序推进,3所高中成功列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优质生源基地,高考一本率、本科率持续提升,县职业中学就业率达95%以上,被评为省级教育工作先进县。县血防站综合楼投入使用,县疾控中心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县医院提质达标、县中医院二甲复审和9个镇乡卫生院等级评审全面完成。德源古城遗址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温泉游泳馆全面完工,县第二自来水厂开展试验性供水。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打掉涉恶团伙3个71人。“雪亮工程”加快建设,信访、综治维稳工作不断深化,化解矛盾纠纷1962件。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追回农民工工资1241万元。应急救援切实加强,有序应对各类突发自然灾害,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明显。宗教“一网两单”深入落实。平安洱源建设成果不断巩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统计法治工作全面加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顺利完成。国防动员、地方志、气象、人防、外事等工作得到加强,工青妇、科普、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六)坚持依法行政转变作风,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法治政府全面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08件、政协委员提案177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公开各类政务信息3万余条,办理“问政洱源”微博159条、“12345”热线30件。积极支持县监察委、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履职。“五五”依法治县和“七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三重一大”制度深入落实,行政决策程序不断规范。依法应诉行政案件10起42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18件。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62个方面118项任务完成率达92.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殡葬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建成右所等4个农村公益性公墓,遗体火化、节地生态安葬稳步实施。供销社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有序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28个机构49项职能实现优化配置,行政效能切实提高。
作风建设不断深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州县党委实施办法,“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洱源县政府系统力戒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十不准”》印发施行,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均大幅精简。重大政策落实跟踪、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加强。始终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
各位代表,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广大医务工作者、各行各业劳动者和离退休老同志、驻洱源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去年由于我们对宏观经济下行、国家政策调整以及洱海流域转型发展阵痛叠加的影响研判不足、准备不充分,加之推动发展办法不多、部分干部担当作为抓落实有差距,7项主要经济指标未实现人代会确定的预期目标。同时,在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投资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沉重;洱海源头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流域转型发展缓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消除,促进群众持续增收难度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还有待提升。对此,我们一定深刻反思,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年初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听从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州党委、政府系列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一季度,虽然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落,但从3月份起,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步收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代表,转型绿色、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呼唤。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有压力越奋发。我们坚信,只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力量,万众一心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富有洱源特色的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今年后几个月的工作任务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九次、州委八届五次、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和洱海源头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打响“三张牌”,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奋力推进洱源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县域经济稳步发展,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实现各项主要预期目标,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洱源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是开创洱源发展新局面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于“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学懂弄通、一体推进落实。
精心谋划洱源发展。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对大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支持方向,对标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新论证、筛选项目500个以上,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州规划盘子。同时,全力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扎实抓好贯彻落实。要把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千方百计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大力弘扬“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实干作风,层层压实责任,务实高效推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洱海源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聚焦“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保障。
坚决落实“六保”任务。一是保居民就业。积极对接省内外企业,搭建供需平台,加大宣传、培训、组织力度,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二是保基本民生。将失业保障范围扩大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落实低保、临时救助、价格临时补贴等政策,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三是保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惠企稳企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帮助各类企业渡难关稳发展。四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蔬菜和电、油等安全稳定供应。五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物流等供需难题,有效促进企业达产、供应链稳定运行。六是保基层运转。大力争取转移支付补助,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以赴保“三保”。
着力抓投资促消费。全面贯彻落实“加大投资促进发展”系列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机遇,用“逆向法、倒逼法、近战法”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发展。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力争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抓实商贸企业升限纳统,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加强境外和高、中风险地区入县返县人员排查、追踪和监管,引导县内和入县、返县人员自觉申报“云南健康码”,严格落实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强化企业、学校、景区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监管,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
(三)聚焦脱贫攻坚,坚定不移决胜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庄严的承诺。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聚力攻坚,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统筹各方帮扶力量。深化对口帮扶、定点帮扶,提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项目和人才交流实效,实施沪滇协作项目8个。统筹企业、社会帮扶,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推广“爱心超市”建设。深入落实扶贫信贷政策,年内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亿元以上。加强驻村工作队员管理,继续抓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推进脱贫攻坚展厅建设,深入挖掘脱贫典型,讲好脱贫故事。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德、扶志相结合,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全面巩固脱贫成效。抓实挂牌作战,深入开展问题大排查和整改,持续提升教育、医疗、住房、人饮等保障水平。硬化自然村道路118公里,改造危桥2座。实施“雨露计划”1004人。实现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成炼铁乡万头生猪养殖等26个产业扶贫项目。健全完善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及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和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五大振兴”总要求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全力推进凤羽“一镇两村”、梨园村乡村振兴试点和慢城农庄·乡愁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好绿色水稻、油菜“一坝两品”生态农业品牌。推进《洱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扩大试点范围,再确定8个乡村振兴县级试点村,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四)聚焦生态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效的举措,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守住守好洱海”的嘱托,深化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坚持在全州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
提升污染处置能力。完成乔后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及生活垃圾处理、军马场垃圾填埋厂(旧厂)闭库处置前期工作,启动长江经济带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加快罗时江等河道周边469亩生态隔离带提升改造、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项目建设。完成洱海流域山区村落污水收集处理、邓川垃圾中转站及弥苴河大楼桥沉砂池等项目建设。高效开展水质保卫战等水体污染减负工作,全面推进截污治污运营体系市场化运行,力争三条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以上。
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推进非煤矿山关闭退出工作,稳妥处置涉矿问题。从严从实持续整改各级各类环保督察检查反馈问题。压实河湖长责任,完成河湖岸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智慧环保流域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洱海流域二、三级保护区勘界立标。切实巩固“三禁四推”成果,坚决禁售禁用含氮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风险预警。实现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100%。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强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严防森林火灾。抓实洱海流域生态修复“森林洱源”规划建设,加快实施5800亩县城周边及路域面山、河道沿岸绿化造林。完成茈碧湖环湖二期等1399亩湿地建设。全力推进18座非煤矿山生态修复、10个地质灾害治理和右所镇部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启动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西湖生态廊道建设,建成弥苴河至西湖引水工程,全面完成中登村生态搬迁安置任务,力争启动其他自然村生态搬迁安置。
(五)聚焦产业转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一产转型、二产提质、三产突破,做大做强一批绿色主导产业。
着力打造绿色农业。加快推进草海子、南塘子水库和洱源中型灌区工程,全力配合做好洱海大型灌区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44万亩。优化农业产业和生态结构,遵循“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区域化集中布局,实施主要农作物绿色、有机种植17.68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60万亩,推广稻鱼等综合种养5000亩以上,流转土地2万亩。完成邓川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建设。培育绿色农业龙头企业1户,新认证“三品一标”5个以上。加快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
持续发展生态工业。优化完善园区产业布局,积极探索绿色园区发展模式,配套完善园区水电路、排污等设施。引导企业对落后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年内完成技改投资1.4亿元以上。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精深加工、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加快推进互联网+农副产品等项目建设。抓好企业升规纳统,力争实现2户企业升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以上。
全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大漾洱云、鹤洱剑兰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进西湖国家湿地公园道路工程,建成牛沙公路和东西湖一级公路,做好洱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启动以县城为主的5G通讯基站建设。实施“旅游+”战略,配合做好马耳山景区保护开发,推进火焰山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康养度假综合体等项目,积极申报凤羽“半山酒店”项目。扩大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合作,实现游客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分别增长2%以上。
(六)聚焦美丽县城,坚定不移促进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以规划为引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城乡功能互补,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环境。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作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等工作,完成《洱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完成3.34平方公里《洱源县城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升修改。完善洱海流域21个试点村规划,打好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基础。做实各类专项规划修订准备工作,努力构建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严格落实洱海流域空间规划管控,强化审批监管,切实保障项目建设、产业发展。
加快美丽县城建设。紧扣“干净、宜居、特色”总目标,新建4座县城公厕、1200个生活垃圾设施。提质改造商贸小区集贸市场和海尾河城市公园。完成5个老旧小区、727户城镇棚户区改造和浪穹路绿化美化。建成海天路西段等4条市政道路和2个县城停车场。启动风貌整治改造项目,积极打造老城区温泉主题街区。大力整治“以路为市”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着力推进碧桂园等7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确保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全面完成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建房专项整治,从严管控农村建房,坚决遏制无序建房乱象。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示范创建,完成155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乡村“五净”行动,组织创建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新建和改造乡村公厕38座、户厕1335座,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创建州级以上美丽乡村3个。加快推进丰源村等2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
(七)聚焦财税金融,坚定不移做好运行保障
资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千方百计优化资源配置,压缩行政成本,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全力抓实财政收支。集中财力支持富税项目建设,培植壮大骨干财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协税护税联动保障机制,依法加强建筑业等重点行业税收征管,持续拓展税控系统安装使用覆盖面,确保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进一步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降不升。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动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规范完善政府性债务“借、用、管、还”举债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论证决策,严格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审查,从严控制新增债务。严格落实《洱源县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采取统筹存量资金、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债券置换优化债务结构等针对性措施,缓解偿债压力,稳妥化解政府债务。
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完善融资需求项目库建设,加强跟踪对接落实。健全银政企常态化合作对接、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支持金融保险机构创新服务产品、扩大信贷规模,力争实现新增各类贷款同比增长10%以上。加快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和打击力度,持续开展金融领域风险专项整治,分类处置不良贷款存量风险,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八)聚焦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深化开放合作
改革开放是事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我们要坚持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以改革开放的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以洱海流域转型发展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经济、电力、医药卫生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殡葬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运行。深化重点领域统计改革,稳步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快文化市场、农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构建权责明晰、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紧扣“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权责、政策和收费清单。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深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力争政务服务“掌上办”事项达60%。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清理各类无依据证明。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惠企稳企等政策,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5050万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加大“一把手”招商力度,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突出产业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精准度,启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温泉康养小镇规划编制和策划包装,年内新推出招商引资项目20个。抓实上海乃欣玫瑰智慧农业等项目跟踪服务,确保新签约项目8个以上。严格执行“四个一”机制,加快威士忌生产线及游客体验中心等6个项目落地,实现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0%、利用外资200万美元目标。
(九)聚焦民生改善,坚定不移创造美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抓好扩面提标工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不低于95%。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升3所敬老院服务质量,推动县中心敬老院“四星”评定。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积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完成西山等5所镇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好凤翔小学综合楼等10个薄改项目,抓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坚持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高平中学、县职业中学教学实训楼和综合食堂建设,确保高中毛入学率达90%以上。力争启动县医院改扩建,完成疾控中心搬迁项目建设和县医院二甲复审,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抓实传染病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实施健康洱源行动。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完成县第二自来水厂建设,不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遗产保护,持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11个社会足球场地。加强国防动员、地方志、地震、气象、人防、外事等工作,扎实做好工青妇、科普、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工作。
营造安全稳定环境。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健全长效长治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深化反恐防恐,坚决打赢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完善调解、仲裁、信访等有机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完成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打好六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攻坚战,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建立健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制度,坚决取缔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十)聚焦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提升行政效能
作风建设事关事业成败。我们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把守初心、担使命作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终身课题。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敢想敢干再出发”活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破除思维定势,善于破解发展困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升民主法治水平。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积极支持县监察委、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履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实施完成“五五”依法治县和“七五”普法规划。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州县党委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深入开展精文简会,持续巩固“基层减负年”成果。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行政行为。强化审计监督,运用政务督查、行政问责等方式,坚持不为、乱为一起治,容错、纠错一起抓,让责任上肩,将工作落实。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洱海保护日:州委、州政府将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洱海保护日”。节日当天通过集中开展“三清洁”、志愿服务、宣讲、“小手拉大手”等多种活动,号召和广泛发动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自愿参与保护洱海母亲湖行动。
旅游革命“九大工程”:“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旅游厕所建设、智慧景区建设、旅游品质提升、自驾旅游推进、康养旅游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文旅品牌塑造、旅游市场持续严打严管工程。
两防一抓:脱贫攻坚防思想松懈、防返贫致贫、抓巩固提升。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路长制:建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总路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县级路长、各镇乡人民政府镇乡长担任镇乡级路长、各建制村村委会主任担任村级路长的三级路长责任体系,是深入推进道路隐患整治、强化交通违法查处、完善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秩序环境等全方位综合治理的制度。
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一网两单:宗教工作网格化,问题交办清单和责任清单。
三大攻坚战: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三张牌: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四件大事: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逆向法、倒逼法、近战法:逆向法是以全年投资计划为目标,分阶段倒排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的工作方法。倒逼法是以全年项目开工情况为基准,确定每季度的开工项目,细化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的方法。近战法是以逐一解决好当下的、眼前的困难问题,稳步推进项目工作的务实之举。
半山酒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因形就势、体量适度、融入自然、内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努力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五净:按照卫生清洁、整齐有序、庭院美化、风貌协调要求,实施厨房、居室、庭院、厕所、乡村道路卫生“五净”行动。
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位县级领导、一个项目责任单位、一名督办人。
2020年10件惠民实事
1.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村组道路硬化30.5公里、交通扶贫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3.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5公里。
2.农业惠民工程。对稻谷、能繁母猪等6个保险品种实施政策性保险,做到愿保尽保。实施2500户以上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支持洱海流域农业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
3.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5个县城老旧小区和727户城镇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4.健康服务工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全面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5%以上。开展4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30例尿毒症肾透析治疗、5名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免费治疗、2名贫困群体中患有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等医疗救助。为5000名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检查。依托大理护理职业学院集中脱产培训90名乡村医生。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完成30名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带教。
5.教育利民工程。聚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积极创建优质幼儿园,实现9个镇乡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资助14005名学生安心就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就学资助全覆盖。
6.文体广电惠民工程。组织60场次下乡惠民演出。实施10个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1个社会足球场地。
7.就业和社会保障工程。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7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60%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70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7.47万人、参保率95%以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条件参保人员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8.困难、特殊群体帮扶工程。提高1.76万名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对象保障供养标准,确保全县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4753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按时为36名孤儿等特困儿童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
9.扶残助残工程。为100名贫困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10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提供助行器适配服务、2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
10.“厕所革命”工程。新建县城公厕4座,提升改造镇乡公厕30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41座,消除学校旱厕43座,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652座,为群众提供干净、卫生、整洁的如厕环境,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