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2年泾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31 13:36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1月18日在泾川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泾川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王德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到年底,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4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0万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4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10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5元,同比增长10%。

  这五年,脱贫短板全面补齐,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亿多元,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群众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2.8%,高出脱贫线1.3倍。行政村通硬化路和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全覆盖,易地搬迁贫困群众1862户,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全面落实教育、医疗、就业、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和标准化村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县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6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谱写了泾川减贫事业的精彩华章。中央电视台深度报道了王村镇朱家涧村脱贫攻坚的经验,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视察我县工作并给予肯定。

  这五年,产业转型加力提速,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按照“果转型、牛扩量、菜突破”的思路,坚持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676个,成功入列全国农民合作社整县提升试点县。矮砧密植设施果园突破1万亩,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48个,牛饲养量达到3.91万头,新建设施蔬菜园区18个,蔬菜总面积达到3.4万亩,“泾川苹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鼎康肉牛育肥场和“平凉红牛”良种中心建成运行,旭康公司优质高档雪花牛肉荣获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最具风味奖”“品质特别奖”,并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专供牛肉。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4.83万亩、总产量11.9万吨,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集中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新裕建材、正大饲料二期生产线等22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石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大云寺景区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建成,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对外开放,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4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汭丰镇郑家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这五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累计投入资金55.2亿元,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60个,新增商品房面积144.7万平方米,精心实施安定街、中山桥等重点区域绿化亮化,高标准建成南滨河景观大道,王村、荔堡等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14%。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县级5G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公司化运营,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提高。完成泾河、汭河、黑河河堤治理59.15公里,改造提升南部、北部等农村供水保障工程5处,敷设改造供水管网525公里,朱家涧水库建成投用;新增网络基站758个,宽带入户率达到74%;县城和6个乡镇1.06万户群众用上了天然气;312国道改扩建、蒋丰路、巨荔路等主干道路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61公里。

  这五年,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0个、省级森林小镇5个,全县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47.3%和80.9%,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2%;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整治取缔入河排污口16处,关停采砂粉石场47家,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中水回用工程和13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城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4.8%;纵深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六项行动”,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和飞云、玉都2个乡镇垃圾处理站建成投用,创建“清洁村庄”193个,改造户用卫生厕所3.25万座,村级公厕实现全覆盖,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有效增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于民生方面支出累计达到100.39亿元,比前五年提高55.6%。县第四、第五、第六幼儿园和32所农村日托制幼儿园建成招生,中街小学、黄家铺中学等109所学校校舍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93.65%和98.47%,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83.9%。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施13个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县医院整体搬迁。县体育中心建成开放,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取得新进展。新农合与城镇医保完成整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逐年提高,特殊困难群体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综合治理等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这五年,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着力打通堵点、破解瓶颈,政府机构、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升级增效,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2项,取消调整68项,县政务服务中心完成迁建和提质扩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农村闲置宅基地改革启动实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三变”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范围不断扩大,金融信贷总量持续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较2016年分别增加32.05亿元和18.31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发展持续回稳向好。

  一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谋划论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347项,概算投资676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72项,完成投资17.9亿元,西关正街建设、蒋家大桥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温泉小镇大景区、城区供热扩容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多方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586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4亿元。加大招商力度,与正大集团、平凉华能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0项,预计全年落实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后评估各项工作。按照“以点连线、扩线成面、整体提升”的思路,整合各类资金1.4亿元,以汭丰、玉都等6个乡镇和17个村为重点,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硬化村组道路、村内巷道106公里,建成中塬供水保障工程,加快实施黑河、涧河沟道防洪治理等项目,改造户用卫生厕所1.1万座,完成造林绿化2.33万亩。

  三是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新增果园防雹网580亩,与甘建投合作落实矮砧密植设施园用地3387亩,成功举办泾川县2021’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三届果品展销会,新建改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4个、日光温室81座、钢架大棚870座,搭建连栋大棚1.6万平方米,种植露地蔬菜3万亩。二甲基砜食品添加剂生产线、阿林中药材种植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正大饲料泾川分公司属地注册、豹子沟煤矿复产加快推进。温水资源开发、温泉小镇建设、旅游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成功举办第九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论坛、“人间四月天·醉美乡村游”等活动。

  四是城镇综合功能日臻完善。世纪花园D区一期、聚贤华府等住宅小区和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合志沟、水泉沟排洪渠改造全面完成,城区供水、供热管网改造进展顺利,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建成投用,南环路开工建设,高平、王村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扎实开展城市管理“二十种”乱象集中整治,一些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组建成立县同富城乡建设开发集团公司,进一步做大平台、理顺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向集团化、实体化、市场化转型迈出了新的步伐。

  五是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省列7件、县列10件实事办理成效明显,东街小学改扩建、王村中学教师周转宿舍、职教中心实训车间等项目全面建成,县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县博物馆、大云文化学术报告厅建成主体,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两补”等政策措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标工作全面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参尽参,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初见成效,新增城镇就业3866人,输转城乡劳动力7.4万人。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全面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扎实开展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动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分别达到88.5%和82.6%。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支持金融、电力、通讯、气象等驻泾单位有效开展工作,民族宗教、审计监督、统计调查、市场监管、双拥共建、群团、档案、供销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巨变,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抵御了霜冻、冰雹、持续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办成了一批关系民计民生的实事好事,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四大班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社群团体及离退休老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五年来为泾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转型任务艰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短腿”问题突出,第三产业活力不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二是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缺乏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投资拉动作用不强,消费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源项目培植缓慢,财力保障和债务化解压力巨大。三是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医疗、科技等优质资源不足,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仍有短板,城市经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要。四是工作作风有待改进。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工作劲头不足,应对新矛盾新挑战的能力不强,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刚刚闭幕的县十八次党代会,全面擘画了今后五年泾川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十四五”、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泾川的冲锋号。做好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最核心的是坚持政治引领,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紧扣“三新一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始终突出项目建设这个强大引擎,争引并举求突破,为泾川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最紧要的是培植财源项目,优化支出结构,落实“三保”任务,为县级财政稳健运行涵养“源头活水”,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倾心竭力办好惠民实事,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最重要的是履行好新一届政府职责,担当实干、攻坚克难,以滚石上山的毅力和“钉钉子”精神,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全力把党代会确定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按照县十八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两增一统六大行动”战略思路,坚定不移追求主动式、结构式、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着力强产业、夯基础、增动能、优环境,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泾川。

  重点任务是:紧扣县十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增一统六大行动”战略思路,全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有效衔接夯基础,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多方改善基础条件,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化东西部协作,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多方凝聚帮扶合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住农业农村部把平凉列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的机遇,按照“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落实特色优势产业链链长制,全力实施农业产业深度开发行动,聚力打造“平凉红牛”全产业链核心区、全国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和国家级蔬菜产业集中区,新建矮砧密植设施园1万亩,完成老果园改造10万亩,种植设施蔬菜 2万亩、露地蔬菜6万亩,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0个,牛饲养量突破10万头,扶持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30户以上、家庭农场100户以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总产量达到12万吨,切实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乡村建设。以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精心实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行动,编制完成省市列乡村建设示范村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节点先行、片区推进,硬化村组道路、村内巷道600公里,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一批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切实强化乡村治理。大力推行“五治”融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实现治理有效、和谐发展。

  (二)着眼优化结构促转型,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以工业经济攻坚突破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工业经济脱困进位。招大引强扩总量。紧盯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导向,落实优惠政策,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招商引资从引企业、引项目向引产业、引链条转变,争取每年招商引进项目10个以上,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集聚产业优存量。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以工业集中区为主阵地,以规划预留用地为支撑,完善配套设施,强化要素保障,推进工业集中区扩容增效,力争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加大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力度,论证实施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培育采、炼、化一体发展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质量。大力发展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扶持建办一批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等创新型企业,招商实施半导体照明、橡塑海绵制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全力支持华润陶瓷、新裕建材等重点企业改造升级,促进工业经济由传统加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三)坚持旅游带动提质效,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把第三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数字经济,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立足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名城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行动,加快大云寺·王母宫5A级旅游景区创建,精心实施大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龙兴寺遗址保护利用展示、智慧旅游、四坡村(红军村)综合建设等项目,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着力构建“以温泉小镇为主体、大云寺和王母宫为两翼、乡村旅游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一支撑”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面创新“旅游+”模式,精心打造一批文旅产业园和特色小镇,让景区有内涵、有特色,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持续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中山街、泾州街、东大街等商业区,争取实施陇东商品交易集散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努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健全完善农村流通网络、连锁经营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积极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在城市运行、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新增网店10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

  (四)突出建管并重强功能,全力推动城镇开发建设走出新路子。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统揽,深入推进新型城市经营更新行动,加快建设更便捷、更舒心、更美丽的现代化精品城市。优化功能布局。编制完成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建设用地成片开发方案,有序编制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完善旧城区、城北、城西、城东新区和乡镇控制性详规,着力构建“多规合一”的城乡规划体系,以规划引领发展。加快开发建设。按照“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盘活资源、拓展空间、释放潜力,精心实施城区街路改造提升、供热扩容改造、智慧停车场等34个市政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园林景观和地标建筑,城镇化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力加快高平、王村等重点小城镇提质改造步伐,建设一批产业优势明显、集聚能力突出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提升管理效能。加快“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改造提升项目,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引领城市管理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变。统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优化市场、停车场、公园等布局,方便群众生活。

  (五)强化项目支撑补短板,全力推动城乡基础条件得到新改善。聚焦关键领域,突出薄弱环节,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积极论证西平铁路二线、县级通用机场、泾灵高速等项目,争取实施省道517线改建等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国道244线长庆桥至罗汉洞段新建和省道202线、319线等道路改建,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改善水利基础条件。全面建成刘李河水库,争取实施凤凰沟水库、白龙江引水配套水厂等重大水利工程,统筹推进中小型水利设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等工程,精心实施泾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实现水岸同治。加快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实施王村、玉都等5个35千伏变电站主变改造和泾川至东塬35千伏线路建设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94公里、0.4千伏线路810公里,努力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力保障网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5G通讯基站、大数据信息平台、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加快推进“互联网+”和智慧化示范运用。

  (六)树牢绿色理念抓治理,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一体推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按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组合拳,着力改善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切实强化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流域和饮用水水质稳定达到Ш类以上标准;持续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全力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有效利用,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短板,积极创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循环化利用示范县。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精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六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创建省级森林小镇和国家级森林乡村,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切实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塬面保护,着力构建生态保护屏障。推进低碳循环发展。聚焦“双碳”目标,严控“三高”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清洁能源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深入开展节能创建,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七)立足共建共享促和谐,全力推动民生保障水平实现新提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民生实事措办解难行动,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发展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快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改造提升等项目,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5所、幼儿园7所,着力解决“乡村弱”“县城挤”“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把“外防输入”关口,强化人物同防,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优化城区医院功能布局,精心实施县中医医院提标扩能、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和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5户以上。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更充分的居民就业。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构建更完善的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优待抚恤、特困供养、养老保险、残疾人“两补”等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做好妇女、儿童等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加快县、乡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建设更和谐的平安泾川。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行“五治融合”模式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八)深化改革创新增活力,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疏通堵点、祛除痛点、破解难点,多方激发内生动力,切实增强外向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开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巩固提升“三变”改革成果。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规范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从严控制政府债务,加大投融资平台监管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容缺受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等惠企便民措施,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健全完善“好差评”体系,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提升开放开发水平。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等战略,持续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鼓励县内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抱团出海,持续提升开放水平,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2022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泾川的奠基之年。抢抓开局,方能率先破局。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更加注重生态优先,更加注重厚植动能,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着力强产业、夯基础、增动能、优环境,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泾川。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之内。

  主要任务是:实施“116”计划,即紧紧围绕项目建设这一总纲,牢牢把握民生改善这一根本,突出乡村振兴、工业经济、商贸旅游、城镇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六项重点,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项目建设这一总纲,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切实强化项目带动意识,全面推行“研、储、争、引、建、管”六位一体项目工作法,严格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和手册管理制度,论证重大项目120项以上,概算投资150亿元以上;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专项债券项目各30项以上,概算投资30亿元以上;争取中省投资、债券等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各类专项资金20亿元以上;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80项以上,特别是凝心聚力抓好“十大项目”:1.刘李河水库建设项目。投资2.54亿元,在玉都镇刘李河村新建总库容335.7万立方米的水库。2022年投资1亿元,完成大坝浇筑、土坝强夯、灌浆洞开挖等工程。2.温泉小镇大景区建设项目。投资7.9亿元,建成温泉谷、湿地公园、风情街、民俗生活馆和农业示范基地。2022年投资1.25亿元,建成温泉谷并投入运营。3.100兆瓦光伏复合项目。投资5亿元,在太平、高平、罗汉洞等乡镇种植饲草、新建千头标准化红牛养殖基地,配套建设总装机容量100兆瓦的光伏发电基地和110千伏升压站。2022年全面建成运行。4.西气东输三线泾川段项目。投资16亿元,敷设管线63.8公里,在高平东坡预留天然气分输口。2022年投资3亿元,敷设管线12公里。5.汭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投资2.76亿元,完成汭河流域治理100.1平方公里,实施汭河沿岸生态环境提升、河道生态修复、水源涵养和信息化建设等工程。2022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泾汭河交界处至城关袁家庵段综合治理工程。6.中医医院提标扩能建设项目。投资1.35亿元,一期新建康复中心,完成门诊楼、住院楼维修改造;二期新建医技综合楼,购置医疗设备。2022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康复中心主体工程。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新建城西绿地(体育)公园,实施南环路建设及排水设施配套等市政项目。2022年投资1亿元,完成2条市政道路及管网建设工程。8.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项目。投资1.68亿元,新建标准化生产车间、小微企业孵化车间、综合办公楼,配套附属设施。2022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3栋标准化车间。9.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项目。投资2.8亿元,新建年产5万吨填充母料、1万吨塑料购物袋、1万吨农业地膜生产线。2022年投资1亿元,建成年产5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填充母料生产线。10.乡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项目。2022年投资2亿元,实施农村巷道硬化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新建、改造果园3.25万亩,建成标准化牛舍2万平方米,实施平凉红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和种公牛站提升改造,新建设施蔬菜园区2处,配套移动式苗床、喷灌等设施。

  牢牢把握民生改善这一根本,着眼解决群众上学、就医、取暖、出行等急难愁盼问题,坚持资金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重点是尽心竭力办好“十件实事”:1.改造提升城区便民市场。新建城东便民市场2处,完成南门老街市场和北新街综合市场改造提升,规范运行管理,改善市容市貌,方便群众生活。2.改善城乡教育教学条件。实施县第三小学、城关兰家山小学、丰台中心小学、飞云中心小学校舍改扩建工程,建成泾明中心小学宿舍楼、荔堡袁口小学教辅用房,花样年、世纪花园C区配建幼儿园实现招生。3.着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县中医医院提标扩能一期和疾控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满足城乡群众就医需求。4.持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一中路改造提升工程,硬化村组道路、村内巷道50公里,完成县乡公路养护66公里。5.切实提升城区供热保障能力。实施城区供热扩容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稳定性和供热质量。6.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城西绿地(体育)公园,建设健身步道和运动设施,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求。7.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实施“数字泾川”建设项目,新建5G通信基站58个,规划设计“数字泾川13N11”架构,为行业、企业、公众提供智慧化、便捷化服务。8.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完成城区14幢老旧住宅楼改造,修建茂林安置楼2幢,配套道路、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8000座,加强后续运行管护。9.提升城乡供电保障能力。实施泉北线建设2.99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9公里、0.4千伏线路179.94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78台。10.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依托西气东输三线项目,扩大南塬乡村天然气管网覆盖面,加大餐饮行业、商业门店煤改气力度,新增城乡天然气用户5000户。

  突出“六项重点”:

  (一)突出富民增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聚力突破。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全力促进“五个振兴”。长效化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过渡期内各项政策措施,健全责任落实、按月调度、动态调整等机制,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全面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切实加强扶贫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公益性资产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增加效益。全链条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实施黄河流域林草生态扶贫项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新机制,发展矮砧密植设施果园2500亩;新建丰台张观察等标准化肉牛养殖场3个,新增“平凉红牛”存栏3000头;坚持“一区一品”,着力打造“三区三带”蔬菜种植区(王村、汭丰、泾明-罗汉洞设施蔬菜示范区,泾汭河、黑梁河-红河、北部塬区绿色蔬菜示范带),搭建一批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种植露地蔬菜3.4万亩。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健全农产品贮藏、加工、营销等服务体系。加强农业防灾能力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力度推进乡村建设。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揽,以党原、丰台、高平、飞云等8个乡镇16个重要节点为支撑,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建设一批示范乡村,辐射带动面上建设。多举措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整改涉粮领域巡视巡察反馈问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

  (二)突出拓存创增,在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上聚力突破。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工业集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园区+开发运营公司”模式,着力解决产业不集聚、机制不灵活、功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修订工业集中区规划,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配套完善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促进小微企业出城入园,力争年内入驻企业10户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上门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年内招商引进重点项目12个以上,落实省外到位资金13亿元以上。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管家式”“保姆式”服务,力促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强化督促调度,全面建成全生物可降解塑料、100兆瓦光伏复合、30万吨高效环保超微细粉等项目,确保年内投产。鼓励支持家园陶瓷、中盛建材等企业实施节能改造,进一步扩大产能、增加销售,带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壮大非公经济规模。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抓督导机制,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抓好账款清偿、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年内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00户以上。

  (三)突出旅游带动,在繁荣发展第三产业上聚力突破。坚持市场化运作,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切实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完善旅游要素。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全面建成温泉小镇大景区一期和王母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四坡村(红军村)建设项目,精心实施乡村旅游“六小工程”,切实增强游客留驻能力;积极参加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文博会,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深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持续扩大泾川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壮大商贸流通规模。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完善电商服务设施,优化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电商、快递快速发展。加快“一县一品”标准制定,提高“泾川苹果”品牌价值及“陇上泾川”电商品牌知名度,年内培育优秀电商企业5个以上。全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汽车、文旅、餐饮、娱乐等传统消费,加快培育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积极发展“互联网+”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年内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户,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亿元以上。

  (四)突出经营更新,在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上聚力突破。紧盯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目标,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基础短板,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城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城镇、农业、生态国土空间,编制城北综合开发规划和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发挥好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推进开发建设。全面建成世纪花园D区等住宅小区,启动实施世纪花园C3区商业开发,完成城区供热扩容、老旧小区改造和南环路、智慧停车场建设等工程,开工建设城西绿地(体育)公园、滨河健身步道等项目,积极论证启动城北新区综合滚动开发,持续提升街巷道路、单位小区绿化水平,配套完善玉都、窑店等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强化经营更新。牢固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县同富城乡建设开发集团公司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经营,依法授权经营停车场、户外广告等资源资产,健全完善“土地出让+城市设计”制度,加快土地出让开发,实现有序接替、滚动发展,促进城市资源效益最大化。细化综合管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常态化整治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垃圾乱扔等“二十种”乱象,着力解决供热供水、物业管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章乱搭、未批先建等行为,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五)突出保护治理,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上聚力突破。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强化生态建设。新增造林2.5万亩,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8个、省级森林小镇3个,完成黄土高原塬面保护43.5平方公里、汭河流域综合治理15.95平方公里,持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强化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和清洁取暖改造,全面整改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警示片及市级排查反馈问题,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整改成果。强化执法监管。聚焦污水垃圾处理、河湖“清四乱”等重点领域,采取联合执法、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专项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六)突出普惠共享,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聚力突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听民意,多方谋民利,全力解民忧,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推行农村大学区制,投资4761万元,实施教育基建项目11个,完成泾川四中九年制学校改办,进一步扩大城区学位供给。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持续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织密民生保障网络。认真落实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家庭、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成城关镇养老服务中心,规范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社会保险、救灾救助等政策,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平安泾川”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依法惩治和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面对加快发展的艰巨重任和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我们将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对标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一、突出政治引领,建设忠诚担当型政府。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责明责、守责担责,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勉履职,主动作为,全力推动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强化法治保障,建设依法行政型政府。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职。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明确执法权限,规范执法程序,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切实改进作风,建设实干高效型政府。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倡导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实干精神,对中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健全目标管理和工作落实机制,对确定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明确时间节点,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容错纠错制度,加大督查问责力度,扭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不护短、不留情,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以雷霆之势、过硬手段推动各项工作提质提效。

  四、坚持勤政为民,建设廉洁奉公型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抓常抓细,做到真严真管,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廉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全覆盖,严防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坚持无禁区、重遏制、长震慑,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案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正道直行、守正创新,实干攻坚、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泾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