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2年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31 17:10   责任编辑:www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岷县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是经受诸多考验、战胜重重困难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艰巨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我们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六个精准”主攻“五个一批”,落实“一户一策”,累计投入资金33.85亿元,实施项目1101个,组织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4.3万户1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彻底撕掉了贫困县的历史标签,岷县这片热土已是苦瘠不再,甘味绵长。

  五年来,我们坚守底线、狠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以最大决心、最硬措施,一体推进生态治理和污染防治,高标准完成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县空气优良天数居全市第一;严格落实“河长制”“警长制”,常态化清理整治河湖“四乱”,地表水、地下水及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岷县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五年来,我们搭建平台、优化结构,产业发展实现质效双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中药材、畜草为主导,地方特色食品加工、劳务、电商、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5项,提升了特色产业开发层次和水平。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综合收入达29.7亿元。商贸活动持续繁荣,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稳居全省前列,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2.92万户。

  五年来,我们破解瓶颈、精益求精,基础设施条件稳步改善。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705个,完成投资393.5亿元。兰渝铁路、渭武高速(除木寨岭隧道外)建成通车,凤合高速岷县段开工建设;全县公路里程达到1930公里,通畅率100%;将台洮河大桥、龙潭大桥等建成通行,城区主道路改造和管网提升全面完成,立体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岷峰市场等8大片区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区集中供热供水项目建成运行,甘肃(岷州)国际陆港开工建设,岷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优势正在逐步凸显。

  五年来,我们坚守初心、务实为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年均保持在86%以上。一批就业、上学、就医、饮水、住房、出行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跑赢了经济增长速度。大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应急抢险和救灾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常态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疫苗接种基本实现应接尽接,取得了疫情防控零输入、零感染、零传播的阶段性成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乡居民发自内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实干笃行、勤政廉政,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严格落实县政府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等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圆满完成“七五”普法,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万多项,省、市实事办理全面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率分别达到90%和95%。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精简会议文件,在政府系统形成了实干担当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8.67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34.85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445元和9183元,增长9%和10%。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坚持把防返贫作为底线性任务,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3839户1.49万“三类人口”,不断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助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无返贫致贫人口。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提升。脱贫户人均产业增收1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3.64万元。完成23.06亿元扶贫项目资产确权。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18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万座,创建清洁村庄119个。持续拓展帮扶协作。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资金1750万元,青岛西海岸新区帮扶资金6862万元,完成消费协作1.14亿元,互访对接、人才交流400余人次,协作共建县医院口腔中心投入使用,打造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强化驻村帮扶,调整轮换工作队成员247名。

  二、全力以赴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坚持争引并举、合力攻坚,重大项目支撑引领作用逐步凸显。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71个,预计完成投资48亿元。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投资481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3亿元。项目储备科学充足。谋划2022年投资项目90个530.48亿元、重点前期推进项目48个276.85亿元。总投资8.8亿元的岷县通用机场项目,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总投资6523万元的岷县南川污水处理厂和总投资3.9亿元的岷县工业园区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组团参加兰洽会、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大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等节会,招引项目12个、总投资43.78亿元,省外到位资金35.04亿元、增长98.75%。

  三、强力推进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改善环境质量。生态修复治理见实见效。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储备5大类项目111个,总投资464.77亿元。启动实施渭河源生态扶贫巩固提升等项目,完成重点造林工程1.9万亩、面山绿化5万亩,新修梯田273公顷。实施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工程,栽植各类苗木40万株。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序。扎实开展燃煤控制、扬尘抑制等专项整治行动,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以上。全面整治河湖“四乱”,境内主要河流沿线生态有效改善。“三清一改”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全面完成。环保问题整改从严从实。主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整改督察反馈问题53个,办结交办信访案件32件。严厉打击违法采砂采矿、破坏草原等行为,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起,恢复治理20处,关停落后产能砖瓦轮窑企业8家。

  四、持之以恒推进产业融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产业富县”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集聚县域经济发展动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整治撂荒地55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7万吨以上。规划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建设中药材绿色标准化基地148个,建成高原夏菜基地10个,规范提升养殖场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0个,引进培育龙头企业4家。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深入推进“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实施续建、新建工业项目7个,完成投资1.33亿元。企业培育水平不断强化,4户企业成功升规入库,培育小微企业15户,7家企业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主动服务企业破解发展难题,22条民营企业发展堵点问题陆续办结。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向8家企业兑现奖励资金60万元。三产活力持续增强。规划红色旅游景区和生态旅游景区精品线路2条,实施总投资2400万元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成功举办岷县非遗宣传周·花儿艺术节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7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9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2.59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2亿元和130亿元,分别增长17%和10%。

  五、精细谋划推进城乡建设,县域面貌明显改观。坚持统筹兼顾,加强规划管控,城乡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规划布局更加科学。编制完成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说明及10个专题研究,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0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有序推进,批复实施北城区、甘肃(岷州)国际陆港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实施总投资60.82亿元的城建项目49个,完成投资16.86亿元。新建城区污水管网28公里,春天路等6条公路完成提升改造,岷州西路维修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商住面积40.7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1366户。维修水毁道路15条140公里,硬化自然村组道路88公里,建成村组安防工程90公里;麻子川镇绿叶至旋涡至占扎路红色生态旅游环线公路建成通车,岷县至桥上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即将通车。全力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问题8个1844户,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67户。管理措施更加精细。规范管理各类综合市场和季节性市场。立案查处违法建设行为54起。深入开展“一街一整治”精细化管控,探索“综合执法+环卫”模式,开展杂乱“一日一清”,占道经营、违规停车、乱扔垃圾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六、倾心竭力提升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财力、政策、服务向民生倾斜,不断构建服务高效、保障有力、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千方百计保民生稳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1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291人,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岗6424人。加大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力度,输转外出务工人员8.6万人,发放劳务奖补448万元,劳务创收21.06亿元。推进教育加速追赶发展。引进教师791人,落实学生资助补助资金3334万元。高考应届二本以上上线1099人,上线率65.6%。改扩建薄弱学校35所3.68万平方米,解决城区学校扩址问题,北城初中、北城区幼儿园、长虹幼儿园、安泰幼儿园实现秋季招生。稳步推进健康岷县建设。引进卫生类急需紧缺人才28名,县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建成主体工程。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健康签约和“互联网+医疗”服务,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提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安排各类救助补助资金2.56亿元,民生保障网络进一步织牢。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4件。深入开展“六大领域”安全生产百日集中整治,全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理中心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科技、民族宗教、外事、税务、电力、气象、通讯、公积金、邮政、消防等工作扎实推进,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七、依法行政推进自身建设,履职能力不断提升。紧紧围绕改革创新、简政放权、依法行政、优化环境,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在全市推行企业开办零费用服务模式。赋予乡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15项,梳理数字政府建设申请类事项825项,公共服务事项653项。一体化平台办件37.8万件,95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动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100件,县政协委员提案125件、政协委员建议19件。开展各类审计28项,公开政务信息7688项,办理电子民生平台反映事项9929件。履责管理、营商环境、廉政从政、政务服务、智能移动办公等“五大系统”高效运转,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充满艰辛,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驻岷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为全县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岷县籍在外人士和广大企业家,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州市鼓楼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省市帮扶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岷县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常省方知不足,行稳才能致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乡村振兴基础还很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能力不强,部分群众收入还不稳定,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存在。二是高质量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财政供应保障能力与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大项目、好项目储备落地少,追赶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公共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群众就业、上学、医疗、养老等方面服务保障能力还不强,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四是全县一些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以新的发展成效回应全县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按照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思路,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追赶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的总体思路,放大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文商活县、依法治县”发展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中间偏上”,重点工作争创“全市前三甲名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升“岷县之力”、打造“岷县之韵”、突出“岷县之干”、实现“岷县之治”,把岷县打造成甘肃木寨岭以南重要区域经济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岷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更有质量,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事业更加和谐,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

  一、聚焦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巩固、拓展、衔接三个关键,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动态监测,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网格化”工作模式,对存在潜在返贫致贫风险的,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切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建立完善产权归属明晰、权利义务匹配、运营管护高效、收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参与管护,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使到户扶贫项目资产助力群众增收,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效益,保障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做强特色富民产业。构建中药材、畜草、养蜂、林果、蔬菜等经济区域产业带,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集群发展。开展产业品牌营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强特色产业体系主体。推动绿色标准化种植与当归溯源体系建设,实现药材优质优价。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土地制度等涉农改革,完善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培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1万名以上,扶持发展小手工、小作坊等产业,助推农民收入多元化,实现村村有品牌、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良好局面。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高标准编制规划,强化“空心村”改造,全力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垃圾革命”提升行动等重点任务,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美丽庭院。把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提升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条件。加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与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的和谐新农村。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议事协商形式,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充分发挥乡贤等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整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和谐村风、淳朴民风、和睦家风,实现传统农村沧桑巨变。加强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建立完善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创新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帮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携手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协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帮扶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坚持压茬推进,着力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促发展的关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紧盯政策谋划争取。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抢抓优势产业发展机遇,深度开展谋划论证,安排项目前期费5000万元,在城建、交通、教育、卫生、供电、供水、供热、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科学谋划和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保持项目库有600个项目动态循环,确保岷县机场、凤合高速(岷县段二期工程)、岷州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坚持向上抓争取与对内抓融资双管齐下,确保每年有100个项目列入投资计划清单,年争取专项资金15亿元以上。创新方法招引落地。围绕生态产业,突出重点工业产业链和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壮链,积极谋划招商合作项目,全力开展“真招商、招大商、大招商”活动。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意向性企业,精准对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引进一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城市规划,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强化全程跟踪协调服务,逐步形成人人抓招商的大招商工作局面。建管并举扩大投资。狠抓清单项目推进落实,紧盯前期、在建、续建项目持续攻坚,全面落实领导包抓、清单管理、集中开工等推进机制,确保新建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加强PPP项目推介,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采取预算内投资申请、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总投资1338亿元的420个“十四五”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三、坚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齐心协力抓保护。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全面推进洮河城区段河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持续加大对各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系统推进抓治理。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警长制,依法加强河湖“四乱”整治,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围绕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底无淤积、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河无违章的“七无”目标,全面改善流域环境。完善煤炭配送体系,加强煤质管控,完成燃煤小锅炉淘汰、清洁取暖改造等任务。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坚持不懈抓绿化。持续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建设洮河、迭藏河、闾井河、纳纳河生态廊道,全面推进山水林田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恢复、矿山复绿、地质灾害治理、矿区土地复垦利用等综合治理工程。按照“一街一景”的思路,对城区主街道进行绿化加密提升。对高速出口南北延伸地带、火车站至二郎山东侧山体、当归城入口段南斜坡等区域高起点绿化,着力打造舒适典雅、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

  四、围绕提质增效,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谋划特色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坚定不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特色产业提质量。加快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围绕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战略型产业,依托“千年药乡”和“岷归”金字招牌,抢抓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机遇,积极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加强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在标准化种植、规范化仓储、精深化加工、优质优价上下功夫,确保中药材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进度,到2023年,建成省级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和闾井畜草循环产业园、北部高效农业示范园、寺沟中药材现代科技产业园等三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抓好国家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向企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聚焦区域优势抓提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在东部乡镇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发展设施养殖,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着力打造高效农业产业园,配套蔬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延长蔬菜产业链条,提升蔬菜产业附加值。谋划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以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采摘园为主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聚焦工业产业求突破。全面落实链条责任领导、链长单位、链主企业制度和“一企一策”服务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以创新驱动促企业技改扩能,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强化政策扶持,努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企业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构建以超亿元企业为主体、规上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到2025年,争取亿元企业总数突破6户以上,以工业大突破推动全县经济大提速。聚焦三产发展促融合。按照发展“绿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避暑旅游”的总体思路,全域规划旅游。依托“中国花儿之乡”文化名片和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培育岷县特色的文体旅品牌。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洮河风情线旅游经典路线。深度挖掘“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长城西起首地文旅融合区立项建设。以岷县仰韶、马家窑、齐家、寺洼等远古文明为依托,保护开发大崇教寺、铁城遗迹等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洮河流域文化协同发展。充分挖掘岷山种畜场“军马”文化底蕴,保护盘活文化遗存。大力发展洮砚、铜铝铸造、灰陶等传统文化产业,打亮“洮砚之乡”品牌,建成“洮砚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岷县文化产业中的新支点。聚焦园区建设夯根基。重点围绕现代中医药产业、通道物流、农畜产品、蜂蜜精深加工业等,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出城入园、岷归产业园“中国归谷”、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中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岷县综合客运枢纽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加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入一批国有企业、全国500强企业,配套一批产业上下游精深加工项目入驻园区。

  五、谋求区域协同,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以项目建设为统揽,努力补齐我县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实施交通路网提升行动。抢抓南向(一路)机遇,培育通道优势。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2023年全面通车,凤合高速岷县段一期建成运行,加快推进景礼高速岷县段、凤合高速二期项目及岷县至漳县连接线建设进度,岷县通用机场及机场连接线尽快开工建设。推动实施通周围县公路,配合做好省道改建工程。不断提升公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以及桥涵工程的建设,彻底打通“断头路”。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加大公路综合执法力度。到2025年,实现“高速路网连通到县、对接周边,干线公路结构合理、衔接到乡,农村公路干支相连”,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连通的立体交通网络。稳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更新规划,支持中心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谋划头渠河等恢复工程,加快推进岷县当归大道四期工程,完成岷阳镇新华街、后所街等城区老旧及断头道路改造提升建设任务。启动二号热源厂、南城区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当归文化公园及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岷州西路市民公园停车场及绿化项目、岷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PPP项目等城市建设项目进度。在青年林建设洮岷花儿主题公园及大健康项目。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御和应急处突能力。持续强化城市信息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幅度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实施能源基建提效行动。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龙望台水电站等水电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岷县风电光电新能源开发和岷县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加快现有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的智能化改造,推动电力、燃气供应实现数字化联网。推进智慧照明试点,力争2025年重点道路、广场和楼宇全面实现智慧照明。

  六、坚持人民至上,大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多向发力促进就业,确保群众稳定增收。加强劳务品牌培育提升工程,打造“岷州钢筋工”等一批岷县劳务金品牌。加快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县级网络招聘平台。强化基层就业服务队伍,开展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加大对重点用工城市、企业的实地考察,不断拓展劳务基地,提高组织化输转程度,持续推动富余劳动力务工就业。力争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每年转移就业劳动力8.5万人以上。加强劳动监察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紧盯“一年求突破、三年上台阶、五年争创教育质量全市中间水平”的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为抓手,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提质培优发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增加城镇学校学位供给,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及不同群体教育差距。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布局,推进适应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教学模式,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通机制,探索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加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及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县管校聘”及“绩效工资”机制,坚决打好义务教育质量翻身仗,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健康岷县建设。持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力度,完成岷县第二人民医院、岷县中医院中医综合楼建设。加强民营医院管理,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医院,健全完善公共卫生防控和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坚决守牢疫情防控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快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努力把岷县建成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文体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提升本土文化影响力,擦亮“中华诗词之乡”品牌。建设岷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非遗展览馆、乡村记忆馆、写生基地等,补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短板。加快推进县体育场附属设施、游泳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长征主题公园、长城主题公园、黄河主题公园(洮河段)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户外营地,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及线路。实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创产品开发等工程,发展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商业赛事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类型,创新方式丰富群众文体活动。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严格执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适度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机构,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稳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实施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岷县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岷县殡仪馆等项目。全面落实城乡医保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确保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认真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着力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抓好双拥共建,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岷县。

  2022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达到63.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达到39.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达到25.6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达到2.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以上,分别达到31506元和9964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

  一、坚持以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为重点,持续提高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催生内生动力,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带动促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动态监测,重点监测“三类人口”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动态消除风险隐患,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安排衔接资金5亿元、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00个以上。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协调推进新能源项目顺利建设。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强互访对接,争取到位资金6000万元、消费协作1.3亿元、人才交流500人次;引进企业2家以上,积极打造陆港、中药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东西部协作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乡村建设。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镇,创建省级示范乡镇3个、省市级示范村8个、县级示范村12个。推动3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道路基本全覆盖。新建产业路50公里,硬化巷道3万平方米。加强农村住房动态监测,实施农房改造100户。改建卫生厕所1.2万座。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生活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提高全县农村宜居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丰富乡村振兴“练兵比武”活动内涵,全方位提升政策落实力、知晓率和满意度。培训行政村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3000人。深化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打通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最后一公里”。加强“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争创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完成不动产登记颁证,保障农民宅基地资格权和房屋财产权。

  二、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支撑发展的关键,大抓项目建设不松劲,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抓清单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协调推进等制度机制,狠抓项目建设“一总六分”清单和项目建设“1346”时序,全力做好项目审批、土地征迁等基础工作,全面集中抓开工、定期调度抓建设,有效保障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分批开工、压茬推进,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完成投资530亿元。抓重大项目引领。强力推进洮河、迭藏河等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岷县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一期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工程2.75万亩。全力做好凤合高速一期工程协调保障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配合做好凤合高速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主动对接甘肃建投公司,全力推进岷州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抓项目谋划争取。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及投资导向,扎实做好项目编制、可研等前期工作,滚动充实项目库。全年落实项目前期经费1000万元,论证储备项目120个,完成项目前期100个。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债券资金等,主动衔接汇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投资盘子,力争年内下达投资计划10个,落实政府投资1亿元以上,争取债券资金3亿元以上。抓项目招引落地。认真落实省、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节会招商、外出招商等活动,积极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力争全年实现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同时,加强跟踪服务,确保招引项目履约率达80%以上。

  三、坚持以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持续提升农业质效。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做强传统产业、做大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保障农业稳产稳增。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确保粮食及主导产业种植面积,中药材、粮食、猫尾草面积分别稳定在60万亩、27万亩、1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持续完善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建成蔬菜肉类应急物资储备冷库和万吨应急储备粮库,轮换县级政策性储备粮2000吨,维护粮油市场保价稳供,保障粮食安全。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建设寺沟优质牧草产业园,梅川、西江高效农业产业园。推广优质菜用薯1万亩、高原夏菜1万亩,新建设施钢架大棚40座,发展家庭农场25家以上,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万头和30万只。新建有机肥加工场1个、肉制品加工厂1个,扶持培育5个养殖企业、50个养殖合作社(场)、500户养殖大户。深化农业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土地延包改革工作。加快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认证“甘味”企业商标品牌1个、“甘味”品牌目录3个、有机绿色食品5个以上。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协调开展当归“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推动“保产量”向“保收入”转变。

  四、坚持以助力工业升级为契机,持续推动工业提速。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翻番升位,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工业动能转换。推进1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协同推进甘肃中建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机制骨料生产线及配套矿山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茶埠特色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通过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实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夯实基础。提升园区发展活力。深化工业园区“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改革,依托甘肃岷州陆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园区投资开发融资平台,为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建设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加快推进岷县工业园区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岷县中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强化工业运行调控。逐月研判工业经济走势,积极鼓励企业通过“混改”做大做强,引导生产经营不正常企业或资不抵债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债转股等方式解决债务负担,提升发展能力。落实“1+1托4机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2家、过亿元企业2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五、坚持以扩内需促消费为目标,持续促进三产融合。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发展现代多元消费业态,丰富城乡市场供给,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扩大文旅综合效应。高质量筹办花儿艺术节和青岛国际啤酒节“岷县之夜”,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快推进康养小镇、长征国家公园、长城文化公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文旅云平台建设,研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全年接待游客207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以上。完善商贸物流体系。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谋划实施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实施好产业发展市场及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和市场体系改造提升项目补助资金,启动南门蔬菜市场等老旧市场改造,不断优化乡村商业网点布局,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的市场体系。深度挖掘消费潜力。促进健康养老、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全城配送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引导家庭网店、直播带货等网络营销规范发展,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5亿元,增长20%以上。深入开展农特产品“五进”活动,对接西海岸新区拓展东部市场,实现交易额1.3亿元以上。

  六、坚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引领,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林业重点工程7.7万亩、重点区域绿化2万亩、义务植树320万株,系统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全面推行“林长制”,做好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灾害防治、监测监管等工作,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持续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45平方公里。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果。严格落实工业、燃煤、建筑扬尘、挥发性有机物、高排放机动车等污染源管控措施,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管护,巩固河湖“四乱”和城镇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开工建设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狠抓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从严执行责任清单、监督推进、整改销号、考核问效、问题追责五项机制,强力推动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重点关注问题和环保信访事项清零销号。对上级环保督察和专项巡察反馈问题全部巩固提升,实现整改一个、整治一片、提升一域。

  七、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持续加强城市建设。突出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优化空间布局,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强规划刚性约束。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城区控制性详细规规划的编制维护工作,启动编制城区排涝、绿地系统2个专项规划。完成乡村布局规划和24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构建区域一体、城乡融合的规划体系,确保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振兴有蓝图。建设宜居宜业县城。投资60.82亿元实施“十大城建工程”项目49个,维修改造教场街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地下停车场3个,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启动原21个片区城市更新改造行动,加快推进9个商住小区建设和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增住房面积282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城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范运营热力公司,逐步实现城区自建房屋暖气入户。实施城市景观提升和面山加密工程,栽植各类苗木16万株,种植花草33万平方米、草坪3.2万平方米,用“绿化气质”提升“城市颜值”。提升城镇治理效能。保持违章建筑整治高压态势,坚决制止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拆除存量违章建筑。建立“六乱”整治长效机制,维护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从严整治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乱象,切实提升“三供一业”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合理新增和规范管理卫生公厕,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坚决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挂等城市乱象,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八、坚持以群众期盼需求为导向,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投入,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开工建设西城区第二幼儿园、西城区九年制学校,建设完成和平小学综合楼、东照小学教学楼、岷阳一小北城分校综合楼、长虹幼儿园综合教学楼及保教楼,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建设,统筹提升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水平。深化“县管校聘”“双减”、新一轮高考等教育改革措施,培训提升教师1500人次。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推进县中医院中医综合楼、县人民医院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等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健康岷县行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中医康养事业,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和创业就业工作,积极拓展更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帮助广大求职者实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输转富余劳动力8.5万人、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坚决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依法处置欠薪案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做好待遇发放、参保扩面各项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妥善化解信访积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推进“雪亮”工程,打造智慧小区,进一步提升社会面稳控能力。综合运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强力整治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统筹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安全生产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按照“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永葆初心跟党走,打造清正廉洁政府。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铸牢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反对“四风”、惩治腐败,使清正廉洁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

  二是依法行政履职责,打造规范法治政府。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更新边界意识、程序观念,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利器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坚决执行“三重一大”集中民主决策法定程序,真正让厉行法治渗透到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做到事有标准可依、人按标准履职。加强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营造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深化改革优环境,打造亲民便民政府。聚焦老百姓办事舒心快捷程度,着力推动高频事项尽快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更多服务事项实现“刷脸办、码上办、最多跑一趟”。建设便民服务驿站,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加快实现“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无需提交”的“无证明城市”建设目标。依托“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巩固零费用企业开办成果。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使用智能终端技术难问题,完善线下服务,畅通服务渠道,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指引、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

  四是转变作风抓落实,打造高效务实政府。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推行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精品化,加强政府履责管理督查考核和结果应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压责任、层层不负责的顽疾,从严督办不落实的事、问责不落实的人,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建立容错纠错和激励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刚刚闭幕的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绘就了岷县发展的美好蓝图。再出发,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向前进,更伟大的胜利就在前方。宏伟的目标激励着我们,光荣的使命召唤着我们,人民的期盼鞭策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为提升“岷县之力”、打造“岷县之韵”、突出“岷县之干”、实现“岷县之治”,打造甘肃木寨岭以南重要区域经济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努力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创岷县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