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31 17:13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2月7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代理州长 杨 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甘南大地绿色转型、绽放新颜的五年,是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多重考验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精准聚焦“五大生态”,着力构建“十大环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州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主攻战场,闻令而动、尽锐出战,脱贫摘帽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乡村振兴率先推进,农牧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轨道。投入政策性资金163.36亿元、帮扶资金23.5亿元、扶贫小额信贷14.67亿元,一大批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的项目落地见效,所有建制村和3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农牧村所有危房全面消除,安全饮水全部达标,控辍保学成果持续巩固,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3.9万户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0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州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3个集体、6名个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荣誉,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等一批模范典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被列为全国典型案例,贫困户对政策落实和扶贫成果的满意度均为100%,全国仅此一家。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和“七改六化三治两分离”行动,累计投资167.3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覆盖全州64%的自然村,农牧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得到极大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稳定效益、示范效益持续释放,成为率先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被国家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甘肃唯一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农牧村改厕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树立为先进典型,全州16个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位居全省第一。
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全域治理、系统修复,污染防治全面加强,环境革命引领前行,“五无甘南”叫响全国,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取得新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制度全面落实,实施了玛曲黄河水源涵养区和碌曲尕海、黄河首曲湿地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首位,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大批涉及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减畜196万个羊单位,草畜平衡基本实现。颁布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目标,创造了“美丽战胜贫困”的甘南样本。纵深推进环境革命,全面打造“五无甘南”,乡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推开,“白色污染”问题有效解决,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农药彻底退出甘南市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全省乡村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州成功召开,甘南经验推向全国。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卓尼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和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合作、迭部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名录”。
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大引擎,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交通网络通畅便捷,市政功能日趋完善,电网通信加快升级,基础条件实现整体性改善,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基础。王夏高速基本建成,卓合高速加快推进,玛曲至久治、峰迭至代古寺等7条公路和木耳至大峪沟、水地至拉尕山等4条景区公路建成通车,全州公路总里程由7705公里提升到8548公里。兰合铁路即将全线开工,西成铁路甘青隧道加快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黄河玛曲段防洪治理等一批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河道防洪能力大幅提升。引洮入潭、引洮济合工程竣工投运。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网架结构更趋完善,电力供应安全稳定。5G通信网络实现县市城区全覆盖,大数据应用融入百姓生活。实施给排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96个,改造棚户区5.4万套、老旧小区9157户,城镇公共服务和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一县市一园区”布局落地,合作生态产业园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资近百亿元,实施项目227个,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关键核心,优化结构、固强补弱,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文旅产业强势崛起,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经济结构加速战略性调整,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科学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推广适宜畜种技术,扩大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数量,高标准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示范点,各类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1%、45%、42%。农牧民补助奖励和农业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兑现补奖资金14.54亿元、承保资金9.13亿元。特色种植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5.6万亩,藏中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走俏国内外市场。着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华羚、燎原、雪顿、百草等龙头企业扩能升级,扶持“专精特新”企业7家,培育“五有”专业合作社2388家,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社141个。实施品牌战略,“三品一标”认证205个,甘南牦牛、甘南藏羊等21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中国牦牛乳都”品牌享誉全国。工业效益总体向好,水电、黄金、水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稳步发展,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增加值达到11.2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5.1亿元。启动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 ”工程,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星罗棋布,3000多家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遍地开花,博峪、尕秀、香告、谢协、高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8条精品旅游风情线,新创郎木寺、尕秀、扎尕那、阿万仓4个4A级景区,A级以上景区达到35个。“一会一节”开幕式、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各类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今年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突破2000万人次和100亿元大关,世界旅游联盟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我州独占3席,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藏医康养、数据信息、通道物流、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多点布局,产业关联度、融合度逐步提升。
我们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奋斗目标,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本民生得到普惠性保障,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门办理”全面实现,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由2.57万户增长到5.33万户,累计减税降费20.8亿元。农业农村、医疗卫生、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5万人,输转劳动力61.33万人次,劳务创收111.6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868元、10042元,年均分别增长7%和9.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建设进展顺利,学前教育多元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普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稳步推进,大力落实“双减”政策为中小学生减负增效。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医疗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部取消,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报等好政策全面落实。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5%,城镇职工照护保险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救助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较好实现困有所依、难有所助、孤有所养。省州93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实施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3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5项,取得国家专利485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州博物馆完成主体,拉卜楞寺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如期完成,农牧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平安甘南、法治甘南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实施,“十管十防”“网格化+十户联防”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推广,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开展生态文明和谐寺庙创建,寺庙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州和8县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示范县市,“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双拥共建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科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舟曲县850户3495名群众有序搬迁兰州新区、入住新家。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各位代表!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决落实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州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2件,政协委员提案973件,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2754个,提请州人大审议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16部,制定政府规章2部,修订规范性文件29件。同时,全国农业、经济、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修编出版。国防动员、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粮食和物资储备、藏语言文字、住房公积金、气象、地震、供销、体育等工作卓有成效。
2021年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我们紧盯州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五无甘南”提前打响,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文旅产业逆势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6亿元,支出2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9.8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亿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10·28”地震和“8·17”特大暴洪泥石流等大战大考,破解了许多难题瓶颈,补齐了很多短板弱项,高分完成了脱贫答卷、小康答卷、生态答卷,取得了殊为不易的发展成就。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和州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劳动者,向投身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志愿者和干部职工,向援助支持甘南的中央帮扶单位、天津市和省内“七市九企”,向省属驻州单位、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应急救援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社会创新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系统脆弱、治理修复周期长,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农牧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运输体系还不完善,公路技术等级偏低、网络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强;就业压力大,专业人才紧缺,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还跟不上新时代新要求。对此,我们将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举措
根据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全域有旗帜的时代家园、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全域有治理的和谐家园、全域有绿色的生态家园、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全域有风情的旅游家园、全域有格局的创新家园、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全域有振兴的幸福家园、全域有使命的梦想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奋斗。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突破3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8%,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性思考,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务实之举,又是对甘南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谋划;既是深化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坚定行动,又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我们将以此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决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认识上高度统一,项目上高位谋划,资金上高倍聚焦,行动上高效落实,建立健全目标体系、支撑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协调机制、落实机制、考评机制,下足精细功夫,做好统筹文章,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把蓝图变现,让梦想成真。今后五年,重点推进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大保护大治理,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擦亮最美底色。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生灵草木、绿水青山。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实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经济和黄河文化六大任务,持续提升甘南黄河上游生态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生态修复恢复。协同推进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合作美仁、玛曲阿万仓2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程,科学界定范围和管控分区,组织勘界立标。严格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实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做好减畜工作,落实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实现草畜平衡。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矿山改造升级,建设绿色矿山。顺应国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趋势,争取国家更多的纵向补助和跨省跨地市横向补偿。探索建立碳交易机制,争取开展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湿地碳汇交易试点,创建甘南碳汇交易示范区。纵深推进“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加快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二)坚持同建设同提升,实施城乡一体融合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拓展容量空间。统筹城乡均衡发展,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在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中促进共同富裕。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生态文明小康村为基础,文化旅游标杆村为重点,坚持一体布局、多规合一,强化“文旅工农商养”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一乡一业”“连乡成片”“集群成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个性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州。深化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保持结对帮扶机制总体稳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合作市和县市城区、重点镇为中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5%。继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综合管网建设,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完善县域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健全便民市场、商场、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支撑要素,加快各县市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一县市一园区”目标,推动要素向园区汇聚、项目向园区集中。
(三)坚持抓质量抓效益,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打牢坚实根基。加强区域品牌顶层设计和产业底层运营,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以产业兴带动百业旺,让群众获得更多收益。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农区在稳定粮食产量10万吨的基础上,发展高原夏菜、中藏药材、经济林果、食用菌等产业,推广良种良技良法,扩大种植规模,标准化种植面积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绝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全力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继续抓好牦牛藏羊繁育、牛羊育肥和犏雌牛养殖,加大提纯复壮力度,扩建奶源及饲草料基地,优质肉奶产量稳中有升。加快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标准化种养为基础,统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提高附加值。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区。持续打造8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创建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当周等5A级旅游景区,桑科草原、拉尕山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自驾狂欢、冰雪体验、研学教育、网红节庆、特色展会等新业态,推动旅游发展由规模扩大向质效双增转变。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引进10家以上全国知名品牌旅行社,每县市孵化培育2—3家旅游龙头企业。加快开发“甘南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打造旅游商品销售街区。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吸引游客驻足消费。引进全国知名民宿品牌,借力拓展市场、盘活资源。深化与携程、马蜂窝、途牛等知名旅游平台合作,强化线上营销推介。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南段建设,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规上文化企业,开发地域特色产品,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物流运输、劳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健康养老、家政托幼、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
(四)坚持扩投资扩规模,实施基础设施突破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提供系统支撑。把项目谋划争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事关甘南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上取得重大突破,让群众信息交流更为通畅、生产生活更为便利。把握政策机遇和投资导向,谋划推进“一纵两横三联”高速公路网、“九纵六横九联”国省干线网、“三纵三横”旅游公路网和合作至哈达铺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储备大中型调蓄水库、水系连通、集中连片供水保障、农田灌溉、中小流域和山洪沟道综合治理、美丽河湖等重点水利项目。具备条件的项目加快实施,中远期项目积极论证,申报争取建设资金,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兰合、西成铁路工程进度达到80%以上,建成合作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合作至赛尔龙、赛尔龙至郎木寺及玛曲连接线、郎木寺至迭部、迭部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舟曲至迭部、夏河至青海同仁、玛曲至青海久治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开工建设拉石至大岭山等13条国省道公路、大峪沟至卡坝景区等4条旅游公路,所有国道达到二级标准,70%以上的省道达到三级标准,5A级景区通高速公路,4A级景区通二级公路,3A级景区通三级公路。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实施黄河玛曲段、洮河、白龙江、大夏河沿岸等重点防洪治理项目,配合做好白龙江引水工程。实施迭部益哇片区等12个农牧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提高农牧村饮水保障水平。完善城镇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网络、垃圾分类处理等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投资7.5亿元,继续推进迭部、舟曲等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项目。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实施光伏电源、煤改电、煤改气、充电桩等新能源项目,力争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五)坚持优机制优平台,实施改革开放赋能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增添动力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压缩精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不见面审批”。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坚决破除限制壁垒。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投资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牧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基层经营组织。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和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加大财税金融、土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民间投资。用足用好金融扶持政策,发挥融资担保平台作用,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全面深化地企合作,协同落实陇东南区域发展规划,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综合交通物流城市带,引导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向通道沿线聚集,打造更大开放平台。深化与高端品牌策划营销平台的合作,借助外脑,借用外力,打响甘南产城园企品牌。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优企强企,招大商、引大资,扩大社会投资规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六)坚持重研究重应用,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汇集潜能势能。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科技发展专项,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现代农牧业、生态环保、中藏医药、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野生食用菌驯化、中藏医药深度研发、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催生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实施农牧业种业创新工程,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牦牛藏羊选育技术创新中心、高原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开展青稞、油菜、牦牛、藏羊、中藏药材、优质牧草、食用菌等种质资源保种选育研究。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与国内知名乳制品企业的对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甘南牦牛乳产品走向高端化。支持华羚、安多、燎原、雪顿、百草、西正开、达哇央宗等龙头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和柔性引才机制,开展“人才小高地”建设、学科技术带头人储备和“双创”人才培养,以合理薪酬待遇引进智力与人才,壮大领军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力量。
(七)坚持提标准提品质,实施民生保障增福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凝聚民心民力。群众所盼就是我们的使命所向。必须心牵百姓冷暖、情系万家忧乐,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向民生领域,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通过争取事业单位招考、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项目和创业就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举措,推动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基础建设,增加城市学位,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强农牧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地合作,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本土特色专业,开拓“出口”基地,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快建设健康甘南,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州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县级综合性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建成州级区域医学中心。下沉医疗资源,提高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完善州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合理布局急救网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通过外派进修、专家帮带、定向委派,培养一批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特殊护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医学专业人才。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州县智慧医院、医联体、医共体和“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中藏医药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支持文艺作品创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藏文古籍搜集整理和翻译编纂出版。加快智慧广电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一老一小”公共服务,推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多元模式,建立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强物价监管,维护市场物价秩序。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八)坚持强法治强管理,实施平安和谐共建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营造良好环境。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体推进打防并举、市域治理、“五治”融合,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南、平安甘南。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技防物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打防控”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不断优化“4+”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依法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持续加强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巩固升级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发展质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体系,增加物资储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大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是“五无甘南”打通之年,也是创建“十有家园”开局之年,全州上下一定要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踏出坚实的第一步,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达到256.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达到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达到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达到32257元和11046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以下十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抓保护守红线,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上持续发力。实施总投资50.05亿元的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大投资见大成效,不搞撒胡椒面式的大水漫灌,集中连片实施矿山修复、森林草场湿地保护、水土流失和沙化草原治理等一揽子项目,在重点县打造生态一体化保护修复示范样板,当年完成投资23.96亿元。投资2.65亿元,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秦岭甘南段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育林造林8万亩,人工种草14.2万亩,退化草地改良21.8万亩,毒害草治理11万亩,黑土滩治理19.5万亩,退牧还湿20万亩,沼泽湿地植被恢复14万亩,建设草原围栏625千米。在生态补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开展玛曲、迭部、卓尼生态综合补偿国家试点,协调落实九甸峡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推进自然灾害普查,投资7000万元治理舟曲、迭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施舟曲城区周边地质灾害治理等重点工程。举办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整改完成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未整改到位的55个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抓实效求突破,在环境革命纵深推进上持续发力。投资6000万元建成合作市有害垃圾贮存设施、垃圾回收分拣中心、餐厨垃圾处置等终端分类设施,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投资5500万元建设县市垃圾压缩中转站7座、垃圾高温热气化处理站5座,建立乡镇分拣中心,全州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覆盖率达65%以上;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固体废物存量清零行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5%。持续开展有机肥全面替代化肥行动,以奖补方式支持商品有机肥企业扩能升级,引导畜禽粪就近就地还田还草,落实有机肥政府补贴政策,严格执行有机肥生产标准,严把有机肥质量关,集中养殖区畜禽粪综合利用率达到77%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尾菜处理率达到55%以上。分行业、分领域厘清禁塑边际界线,实行禁塑清单化监管,做到应禁必禁、能禁必禁;做好塑料废弃物分类管理,提高废旧塑料、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率;普及使用塑料替代产品,实行购物袋集中购销,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加大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确保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加强水体污染治理,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消除黑臭水体;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投资4600万元实施九甸峡水库、引洮济合水源地规范化保护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卓尼拉力沟、碌曲红科沟、玛曲黄河老渡口水源地保护项目,开展黄河干流水生态安全调查,各类水体达标率保持100%。治理土壤污染,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所有农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
(三)抓巩固拓成果,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医疗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动态清零农牧村新增危房,保障农牧村饮水安全。继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发展壮大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大稳岗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整合资金12亿元建设2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80个。以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持续整治农牧村人居环境,抓好“四好农村路”和自然村通村公路建设,推动农牧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健全土地经营流转及纠纷调解仲裁服务体系。开展供销系统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强化集体资产和社有资产监管。落实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完成增减指标290亩。继续实施“两后生”支持政策,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选派200名科技特派员和120名“三区”人才,开展成果转化和农牧业技术服务。持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
(四)抓融合活业态,在文化旅游塑形铸魂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2.6亿元继续提升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完善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服务功能,培育升级2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创建6个省级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样板村,打造合作卡加曼、当周林卡高端民宿集群。投资1.33亿元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全面提升扎尕那、大峪沟、尕海湖、拉尕山、则岔石林等核心景区影响力。投资4.4亿元建设车巴沟、郎木寺、茨日那——俄界等18个景区景点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创建冶力关交通电气智能化示范镇。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办好九色甘南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碌曲锅庄舞大赛、玛曲格萨尔赛马会等系列节会活动,吸引八方游客,打造青藏高原会客厅,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2200万人次。深度融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投资4000万元改造提升合作、夏河、卓尼、舟曲4个文化街区,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基地。
(五)抓特色提品质,在现代农牧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落实“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68万亩、11万吨以上。优化种植业结构,建成青稞原良种繁育基地1.1万亩、规范化藏中药材基地30万亩、标准化高原夏菜基地3万亩、优质食用菌基地8000亩、苜蓿燕麦等人工饲草基地23万亩。提升养殖业效益,投资7800万元,开展牦牛藏羊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推广娟姗牛冻配技术,新建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11个,建成牦牛藏羊保种场2个,牦牛藏羊适龄母畜比例分别保持在58%和59%以上。投资1.1亿元建成万头牦牛养殖示范基地和5万只藏羊养殖示范基地。加快蕨麻猪、从岭藏鸡和中华蜂等特色产业发展,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扩大绿色有机肉品生产规模,增加奶源供给,肉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0万吨、12万吨。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6家,开展特色农牧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种养业技术推广。提高组织化程度,投资5000万元,新建农业产业园区6个,打造产业强镇1个,新增龙头企业8家,“五有”合作社达到55%以上,示范社达到20%以上,培育家庭农牧场1200家以上。举办牦牛乳产业发展论坛。建成国家级牦牛及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85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6个以上、“甘味”品牌8个。
(六)抓机遇添动能,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数据、产业数据和社会数据汇聚共享,推动大数据在城市管理、生态保护、文化旅游、质量溯源、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完善州级数据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引进企业入园落地,实现规模聚集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网红带货、田间直播等电商新业态,实施“数商兴农”项目,推广“商超+快递+社区”同城配送模式。做好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对接,规范“三专一平台”运营,提高以“甘味”品牌为主的农产品上架数量。推动黄金、水泥、水电、光伏、乳制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信息化升级改造,强化生产调度,最大限度发挥生产能力,加快具备条件的企业升规入库。
(七)抓投资补短板,在夯实基础拉动增长上持续发力。提高项目谋划储备质量水平,每年各县市至少落实1000万元项目前期费用,充实完善各级重大项目库。尽快谋划建设一批强基固本的基础项目、延链补链的产业项目、惠及百姓的民生项目、培元增效的财源项目,为建州70周年献礼。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王夏高速建成通车,舟曲至永和公路全线贯通,卓合高速一期完成投资24.55亿元、形成80%以上工程量,二期年内开工,完成投资19.45亿元。开工建设合作至赛尔龙高速,完成投资18亿元。加快建设卓尼至碌曲、大岭山至新城、合作至和政公路。扎古录至傲子沟口、藏巴哇至峡城等6条国省道公路全线开工,完成投资10亿元。兰合铁路完成投资6亿元,西成铁路全线开工,启动夏河机场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加快黄河玛曲段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前期进度。投资1.26亿元,实施临潭中部、舟曲曲告纳、迭部益哇等片区集中供水工程。实施好电力通讯设施项目,加快“牧光互补”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8亿元。投资5400万元实施卓尼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卓尼力赛、临潭冶力关配网工程,改造全州10千伏线路151.4千米,提高供电可靠性。投资3100万元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提升城乡通讯服务保障能力。在中心城镇、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景点新建充电站24个。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改造老旧小区25个2810户、棚户区4240户,完成投资2.82亿元。投资4.4亿元实施城镇道路和给排水工程47项,新建乡镇集中供热工程22项。投资1.38亿元,实施碌曲、卓尼、迭部城区及舟曲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敷设改造污水管网15.6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速产业园区建设,合作生态产业园扩园升级,其他县产业园区在实现“七通一平”的基础上,争取引进更多资金和企业。
(八)抓创新优环境,在改革开放互促共进上持续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动态调整许可事项清单,清理整治变相审批和许可,所有审批备案事项实现集中办理,42个事项跨省通办。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投资1.5亿元完成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重点领域联合奖惩备忘录,实现企业信用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职称制度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等改革。组建甘南州国投公司。开展国企资产摸底核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盘活优质经营性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财政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坚决杜绝预算外支出。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加强政府债券项目管理和债务风险管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引入证券交易分支机构,稳健发展保险业。着力化解不动产权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完成1.65万户不动产登记工作。壮大非公经济规模,持续做好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季报推介制度,强化政金企对接。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开展精准招商、委托招商,签约合同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50亿元以上,提高项目落地率,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
(九)抓民生强保障,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上持续发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供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输转农牧村富余劳动力11.5万人。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多渠道补充紧缺学科教师,总投资7.5亿元的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明年9月投入使用。建成总投资2.8亿元的州医院医疗综合体项目,达到三级乙等标准,总投资3.08亿元的临潭县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投资5.6亿元推动甘南卫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设立甘肃中医药大学甘南校区。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行分级诊疗、远程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医联体等模式,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行智慧医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区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启动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编修《甘南简史》《扶贫开发志》《全面小康建设志》和乡镇村志。开展全民健身,组团参加第十五届全省运动会和第十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办好第二届全州运动会。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推动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医疗保险州级统筹,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落实移交安置、抚恤优待、烈士褒扬政策,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落实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完成舟曲县965户4082人避险搬迁工作,有序迁入兰州新区。继续办好民生实事。做好电煤保供稳价、农民工工资清欠、粮食和物资储备供应,全力保障城乡群众基本生活。
(十)抓治理保稳定,在和谐社会共建共享上持续发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四早”要求,靠实“四方”责任,科学精准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持久开展“断血”、断勾联、非法组织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重拳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活动,全面净化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联创共建,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创建工作,办好全国自治州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依法加强寺庙管理,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紧盯危化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全力推进“九大工程”,着力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团结稳定的和谐局面,倍加珍惜全州人民的期盼重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要高举旗帜讲政治。党的全面领导是政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对党的绝对忠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二要持之以恒重法治。依法行政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我们将始终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推动发展。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解放思想求创新。解放思想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将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破除惯性思维和固有观念,打破常规、敢为人先,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辨位定向,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中抓机遇、谋发展,趟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四要倾心尽力惠民生。为民谋幸福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追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涵养深厚的为民情怀,心系群众、情系民生,把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向民生领域倾斜,竭尽全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日子越过越红火。
五要廉洁务实勇担当。廉洁务实是政府一切工作的鲜明底色。我们将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困难面前敢闯敢试,矛盾面前敢抓敢管,风险面前敢当敢为,撸起袖子,扑下身子,以担当实干创造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光辉业绩。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