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年榆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20:41   责任编辑:wzw@2022

榆林市市长 李春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通过视频列席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榆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战疫”“战贫”一体推进,“六稳”“六保”同步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6.2亿元、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和8.3%,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战大疫,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果断决策,第一时间比照I级响应严防严控,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网,取得了“病例少、无扩散、全治愈、医护零感染”的防控成果。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坚持人物同防,实行免费核酸检测,启动疫苗接种工作,连续441天无输入、无本土确诊病例。385万榆林人民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这一年,我们尽锐出战迎大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扎实推进“三排查三清零”等对标补短工作,现行标准下48.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9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广大干部群众辛苦不言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韩宏山、薛毅、郭晨琛、白新荣、陈海弘5位同志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绥德郝家桥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7个集体和8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这一年,我们审时度势谋大局,科学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标中省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开展15项重大问题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意见》,编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谋划10大类365个、总投资2.3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勾勒出榆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保促稳、靶向施策,在重重困难中稳住了经济基本面。面对错综复杂形势,按照“三个有限、一个根本没有变”的科学判断稳定预期,及时果断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顶格落实中省惠企纾困政策,出台援企稳岗等一揽子帮扶举措,累计减免各类税费192.8亿元,通过降电价、降利息给企业让利11亿元,清欠民企账款19.5亿元,极尽政策之能帮助企业渡难关。着力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恢复,原煤产量、油气当量分别达到5.17亿吨和2729万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5亿元。组织各类促消费活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6%。实施现代农业“4+X”工程,有力应对近25年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二。去年,我们抢抓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机遇,争取各类转移支付、政府债券363.7亿元,占全省比重10.2%,为近年新高,增加了财政腾挪空间,使得更多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二)坚持创新引领、项目支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速。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推开事关榆林前途命运的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落户科创新城,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首批学生入学,榆横多能融合集成示范基地一期完成场平。深耕“12363”煤化工高端化战略,延长填平补齐、陕西精益化工等一批引领性项目建成投产,神府—河北南网扩建外送通道建成并网。加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启动建设华秦氢能产业园;引入世界首条大型无人机货运超视距航线,投运高新区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增速居全省第二。

  (三)坚持改革赋能、开放带动,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市本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完成两批328个审批事项移交,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入驻率和网办率均达90%以上,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多头跑的问题加快解决。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地级市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全面推行“逢办必查”的信用监管机制,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跃升至全国第22位,稳居全省第一。组建电力投资公司,府谷高新区、榆横工业区纳入增量配电改革试点。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完成首个项目直投;组建榆林农商行,填补市级法人银行空白;北元化工主板上市,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涌现出横山北庄、吴堡前畔、清涧韩家硷等一批新典型,全省农村改革现场会在榆阳赵家峁召开。实施外贸“144”战略,开展“金秋季”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榆西欧”班列首发,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增长26.6%和7.3%。

  (四)坚持区域协同、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心城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河道治理、管网改造等市政项目71个,完成投资36亿元,榆溪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一批城市运动公园、绿地公园建成开放。科创新城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体育中心、会展中心、运动员村和市政一期项目全面推开。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榆阳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神木跃居全国百强县第12位、府谷列第93位。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面推开“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造林绿化示范点建设,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04.8万亩。榆阳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运,西榆动车开通运行,清子高速建成通车;东线引黄干线工程开工,西线引黄提升改建和“绥米子”三县供水工程主体完工,区域协调发展硬支撑实现质的提升。

  (五)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强力推进铁腕治污三十项攻坚行动,完成“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和小火电升级改造年度任务,建立全省首个空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监测体系,榆林成为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大力开展水污染源头治理,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7.6个百分点;治理恢复矿山面积3.1万亩。妥善处置一批政府债务风险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2.46%,为近年最低;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8.2%和45.3%。常态化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行动,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4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提升2.4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

  (六)坚持兜牢底线、补齐短板,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越是特殊年景民生保障越不能缺位,去年我们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保民生、保基本,全市民生支出达569.8亿元。把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发放稳岗资金2.4亿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26万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两保合一,城乡低保标准由每年的7632元和4310元提高到8880元和5000元,救助保障困难群众14.8万人次。建立“三长”责任制消除大班额,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85所,新增学位1.9万个。启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与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建立12个专科联盟,建成3个紧密型医共体,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新增3个4A级景区,石峁遗址入选世界十年十大考古发现;省十七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实施的10件民生实事,其中8件圆满完成任务,建成2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投用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427所农村互助幸福院,打通8条断头路,推开免费孕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7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整改物业管理排查问题线索285条、群众投诉717件,组织开展2161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设立10个机动车登记便民服务站,全市社会化驾考考场全部开通周六驾考服务。市三院项目选址多次变更未能开工,凌霄广场项目设计方案等待国家文物局审批,这两件事我们将在今年的工作中全力推进。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狠抓政府自身建设。以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赵正永案、胡志强案以案促改,出台市政府领导班子廉洁从政“十不准”,专项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和土地开发等突出问题,巩固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市,坚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制度,142件建议、375件提案全部办复。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退役军人事务、统计、审计、人防、地震、气象、公积金、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克难奋进、硕果累累的2020年,为“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全局,深刻洞察资源型城市发展普遍规律,深刻把握国内外宏观形势走向,深刻总结榆林转型发展实践,确立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主线,就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构建起新时代榆林发展的“四梁八柱”,开创了榆林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先后迈上3000亿元和4000亿元两个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呼包鄂榆城市群首位、西部第7位、全国第57位。规上工业增加值稳居全省第一,“五上企业”较“十二五”末净增1021户。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6%。

  ——产业体系加快转型。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能化产业加速向高端化终端化迈进,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31%。新材料、智能无人、氢能、现代物流等一批非能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从“十二五”末的3%提高到11%。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高位推进,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6%,入黄泥沙量较新中国成立初减少58.7%。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省第一。连续三年开展铁腕治污专项行动,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守护了榆林的蓝天、碧水、净土。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县城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神木撤县设市,横山撤县设区,全市城镇化率从“十二五”末的55%提高到59.5%。建成30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广大农村群众吃上放心水、用上稳定电、住进安全房。建成“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机场航线直达24个省会城市,实现县县通高速。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从“十二五”末的27765元和9802元分别增长到35682元和14319元。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短板加快补齐,法治榆林、平安榆林建设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榆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中省驻榆企业、广大民营企业和国内外客商,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榆林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十三五”部分指标未达预期,榆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创新和人才支撑不足,产业整体处于中低端,产业链和供应链竞争力不强;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亟待提升,中心城市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任重道远;优质民生供给不足,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一些潜在风险叠加交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将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改革创新的办法、务实管用的举措,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十四五”时期是榆林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历史机遇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全国生产力布局的深刻调整和经济版图的变迁重构,榆林迎来了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工、全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的历史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给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明晰了目标方向,将有力促动我市绿色低碳转型;国家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榆林补齐生态历史欠账,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带来重大契机。榆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坚定信心、只争朝夕、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更大突破,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辉煌!

  根据《中共榆林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意见》,市政府编制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是“一个统领、三大目标、四个提升、一个推动、两个更好”。一个统领,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三大目标,就是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四个提升,就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一个推动,就是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两个更好,就是更好支撑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更好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这是市委市政府多方征求意见、反复研究酝酿形成的,顺应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使命,体现了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内涵要求,符合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有利于构筑榆林发展的新优势。

  “十四五”时期重点从八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榆林服务和融入“双循环”的功能定位,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对接起来,打开大通道、做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发挥成长期资源型城市资本和资源优势,以资本引项目、以资源换产业、以上游补下游,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榆林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产业嵌入度和竞争力。二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转型升级。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聚焦清洁低碳发展导向,开展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产业示范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推动能化产业低碳化再造;按照世界一流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布局全产业链项目,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终端化迈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三是补齐创新和人才最大短板。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科创新城,用政策创新引才引智引项目;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着力构筑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四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生态修复力度始终大于资源开发强度,着力构筑黄河中上游生态屏障。五是建设区域最具影响力城市。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人口向重点镇、县城和中心城区集聚;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推动古城传承文脉、老城提档升级、新城彰显现代风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共同价值追求凝聚社会共识、化育城市精神。六是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七是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增加优质民生供给,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共同富裕。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面治安管控等工作,持续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做好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落实“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认真落实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左右。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精准施策稳实体。全面执行中省稳岗返还、阶段性税收减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优惠政策,开展政策兑现专项行动,适时出台援企惠企新措施,对冲中省政策退坡影响。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监测调度,原煤产量保持正增长,原油、天然气、发电量分别达到1050万吨、240亿方和1360亿度以上。推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完善尽职免责机制,解决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不愿担保、不敢担保问题;修订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各级干部要大胆与企业家交朋友,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狠抓项目促投资。落实重点项目季度梯次开工任务,确保清水川电厂三期等103个续建项目6月底前全部复工,120万吨甲醛及其下游产品等161个新建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兰石化乙烷制乙烯等52个新增产能项目达产达效,力争重点项目投资达到千亿元以上。完善争资争项与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机制,着力提升项目前期水平,在“两新一重”、城市更新、农业农村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扬优势、补短板项目。健全以项目落地为核心的全程服务机制,试行“标准地”改革,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梳理修订双招双引政策,运用“投行思维”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200亿元以上。

  优化供给扩消费。出台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意见,落实新一轮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支持县市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促消费活动。推动中心城区重点商圈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支持高新区打造文化产业创意示范街区,推动消费业态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冷链物流和仓储设施,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推动榆林好产品、特色农产品“上云进城”。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支持科创新城建设相关政策,赋予最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开工建设创新港榆林学院新校区一期项目,引进布局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校企研究中心,打造转型升级的总引擎。建成投运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推进国科大能源学院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实施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互补融合、可再生能源与储能高效融合等六方面的创新示范。全力支持CCUS和空天地海平台两个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完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机制,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出台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政策措施,推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制,试点推行领衔专家制、科研经费包干制,以政策引人、用事业留人。

  推动能化产业高端低碳发展。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煤化工+氢耦合等示范项目,启动建设西北大学碳中和学院。聚焦产业链高端化终端化,示范推广一步法制烯烃、第三代DMTO等技术,持续引进布局高端精细化工项目,加快榆能乙二醇、国能5万吨聚乙醇酸、金泰氯碱等项目建设,推动煤基化学品向高端合成材料、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延伸。统筹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通过竞争性配置撬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新增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推行能耗预算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启动镁铝产业技术革新工程,推进兰炭行业升级改造行动,全部关停7.5万吨以下兰炭单炉,加快“腾笼换鸟”步伐。

  推动新兴产业崛起成势。积极申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获批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运行牌照。依托华秦氢能产业园,布局全产业链项目,打造中国西部氢谷。研究出台促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制定羊毛绒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壮大超细羊毛绒产业,做强榆林羊毛防寒服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网络货运,加快推进榆阳象道二期、靖边现代综合物流园、绥德绥北物流中心、神木西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加强顶层设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聚焦沿长城、沿黄河、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全域低空飞行“三线一面”,深度挖掘,精心包装,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的重大项目。推进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抓好绥德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米脂杨家沟革命旧址、北国风光、白云山、红碱淖、龙洲丹霞等龙头景区建设。全面提升要素配套水平,整合提升文旅产业投资平台,推进市县两级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域旅游标志系统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打造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支持榆阳、神木、佳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过渡期内现有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普惠性政策,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与扬州的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推动形成扬榆协调、协同、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现象,新建高标准农田37.92万亩,粮播面积达到1092万亩。保护本土特色种质资源,推进国家级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省级瓜菜制种基地建设。实事求是、以水定产,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推动大漠蔬菜、山地苹果和沿黄红枣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米脂小米融合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增湖羊基础母羊25万只,生猪存栏达到105万头。支持小杂粮、中药材、特色林果等产业发展,开展珍稀中药材示范种植。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服务业,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以县域为中心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做好镇村规划编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巩固示范村、标杆村创建成果,启动1个示范县、12个示范镇、100个示范村建设,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新建卫生厕所5.28万座,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实施农村电网智能化改造,扩大农村宽带网络覆盖面,加强农村水源建设和水源地保护,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调整优化城乡公交客运线路,让广大农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力推进“三变”改革,新推开600个行政村改革试点。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做好神木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改革,开展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因地制宜推广“一户一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土地托管面积30万亩次。

  (四)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设立市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要素调配、差别化考核机制。加快榆横一体化,稳步推进佳县撤县设区、靖边和绥德撤县设市,支持定边、绥德开展省级县域经济发展试点,支持南部县区发展“飞地经济”。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靖边、神木通用机场,力争府谷、定边民用机场开工;加快佳米高速、大锦高速、清汾高速、G338府谷过境线、G20子洲县城段南迁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靖边县城东过境等国省干道;加快黄河东线引水、蒋家窑则水库、王圪堵水库靖边供水工程建设,推进西线引黄充水管网提升改造,确保“绥米子”三县供水工程4月底通水到户。

  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市。启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强化市辖区规划“一支笔”管控,优化市区建设管理体制,赋予区一级更多中心城区建设管理职责。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市政设施、公园体系、河道治理等70个提品质工程,加快北师大一贯制学校、市三院、市疾控中心等公共事业项目建设,运用市场化方式启动新一轮棚改;实施榆林卫城北城墙保存段保护工程,加快科创新城土地统征、供水工程、路网项目等重点工作;开工建设榆阳机场二期北指廊工程,推进延榆鄂高铁前期工作。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加快构建低成本住房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翻身仗。

  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支持县市区争取中省各类专项资金和债券,谋划实施补短板的市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吴堡天然气管道入境、清涧污水收集处理等项目,切实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实施重点镇扶持计划,建好大保当、东坑等省级示范镇,推进名州、佳芦、波罗、高家堡等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建设,力争峪口、海则滩等纳入中省特色小镇名录,支持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经济强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

  (五)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深化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完成红碱淖保护区气井整治、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治理、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等问题整改,确保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清零。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确保优良天数、PM2.5等指标持续进位。开展超标断面排查治理,完成黄河流域入河直排口整治任务,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编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规划,支持神木、府谷、靖边、榆横工业区建设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落实林长制,实施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启动白于山区国家储备林建设,统筹发展林草产业,严格落实封山禁火、封山禁牧措施,全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0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完成中心城区外围绿化面积30万亩。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完成绿化村庄200个,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庄申报国家森林乡村。

  构筑黄河中上游生态屏障。不折不扣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坝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完成全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出台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推进区域地下水保护和超采区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土地林地行为,严格控制生态脆弱区域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加大沿黄县区生态修复力度,推进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一期等重点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无定河流域全线综合整治,积极创建黄河流域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试点市。

  各位代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好70年来接续奋斗的宝贵绿色成果,捍卫好前辈们赓续传承的治沙精神灯塔,为榆林永续发展留下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六)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市政务服务平台更新扩能升级改造工程,完善“一件事一次办”清单,加快实现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争创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坚定不移推进煤炭矿业权清理整顿。出台要素市场化配置意见,建立以单位用地税收、能耗等指标为主的项目评价体系;建成投运榆神工业区等3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全面完成园区机构合并、人员转隶,实质性推开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榆林国际航空口岸建设,启动建设陕西自贸区榆林协同创新区;支持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等园区打造综合保税区、物流保税中心;常态化开行“榆西欧”班列,设立东部地区商品榆林中转仓,支持重点企业、行业协会设立海外仓和境外商品展销中心;发展壮大兰炭、金属镁、特色农产品、羊毛防寒服四大外贸出口基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对接,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扎实推进六项小切口改革。启动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建设“城市大脑”,以数字赋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谋划设立榆林产业孵化基地,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榆林。坚持产融结合,推进市县两级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投运榆林金融大厦,支持高新区打造金融资源集聚区,加快构建与资源型城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实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计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开基层统计制度改革,提升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七)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全力以赴稳就业增收入。落实各类扩就业支持政策,全力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保障,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做好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面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一院、一站、一中心”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低收入群体动态数据库,加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监测预警,健全残疾人、老年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织密筑牢社会兜底保障网。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促进中高职教育提质培优,推进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示范高中创建,实现特殊教育机构县域全覆盖。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扩大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面。新开工中心城区17个校建项目,支持县市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推动“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支持县市区建设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稳步提高教师待遇。

  倾力打造健康榆林。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疫苗接种工作,构筑免疫屏障。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健全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县级疾控中心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强化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防治,巩固大骨节病、氟骨症、布病等地方病防治成果。深化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推进专科联盟、县镇医共体、镇村一体化建设。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政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切实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开展涉长城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推进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抓好红石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定边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毛乌素沙地国家公园建设,积极申报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做好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申遗工作。加快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成市图书馆、展览馆和东沙文体馆,做好市博物馆陈列布展。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围绕精彩圆满目标,承办好全国十四运会女子拳击和男子排球比赛。精心做好省十七运会筹备工作,全面加快赛事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举办榆林国际马拉松、沿黄公路自行车赛、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等品牌赛事,办好市十五运会。实施省运惠民工程,增加体育设施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经过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确定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一是解决出行难问题,二是解决停车难问题,三是打造“15分钟健身圈”,四是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五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六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七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八是新建一批公共卫生间,九是开展物业服务市场整治,十是开展媒体问政专项活动。这其中有些实事在过去几年已经推开,但群众呼声依然很高,我们将持续用力,加快解决这些堵点痛点问题。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将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让榆林人民的钱袋子更鼓一些、就业岗位更多一些,上学就医更优质一些、文化生活更丰富一些、生活环境更好一些,让新时代榆林的发展更有温度!

  (八)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牢牢守住“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底线,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陕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榆林基地建设。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防控治理体系,抓好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成启用气象雷达立体监测系统,提高洪涝、火灾等灾害应对水平。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化解县市区政府隐性债务,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严禁违规举债。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推动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稳定下降;严厉打击非法融资和逃废债行为,做好积案化解工作;建设监测预警平台,强化类金融机构监管。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扎实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抓好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快“雪亮工程”和“智慧交管”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涉暴、涉恐、涉毒、新型网络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新发展阶段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深入推进政治建设,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用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狠抓效能政府建设,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狠抓落实上,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切实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以案促改”成效。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建设,堵住腐败“暗道”。坚守节用裕民之道,进一步压减非刚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守护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催生新使命。榆林人民勤劳、智慧、善良,榆林干部忠诚、务实、担当,榆林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谱写新时代榆林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