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31 23:23   责任编辑:www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代忠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沿河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历经大考验、蓄势大发展、赶超大跨越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八届自治县人民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励精图治、务实拼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了自治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在攻克贫困堡垒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市委“76554”工作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先后选派5151名干部脱产驻村帮扶,109家县直单位定点帮扶429个村(社区),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60多亿元,实施“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建成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搬迁群众10857户51089人,实现了交通建设“组组通”、安全饮水“户户有”、电力通讯“家家畅”、人居环境“寨寨靓”,全县4.1万户17.6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按时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这五年,我们在统揽经济发展中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1年底,预计地方生产总值147.66亿元,年均增长8.5%;财政总收入9.08亿元,年均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4亿元,年均增长8.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167.76亿元、176.28亿元,年均增长5.6%、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5元,年均增长8.4%、9.8%。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双千工程”,改造项目32个、引进优强企业52家;新增茶园面积0.58万亩,生态畜牧286.2万头(只),生态果蔬33.41万亩,生态中药材5.69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实现旅游总收入63.22亿元,年均增长5.5%。成功申报乌江黎芝峡和沙子南庄4A级景区、中界狮子山3A级景区,提升了“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美誉度。
——这五年,我们在推进城乡融合中苦干实干,全域统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47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17.1万人,思州新区、黄金山片区等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建成滨江天宸、滨江御景、思州温泉城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新建了乌江湿地公园二期、渔港码头、民族体育场、体育馆、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六网会战”,建成乌江三桥、沙坨大桥,沿印松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全县新增通车里程3158公里。建成甘溪水库、当坝水库、邓家溪水库。扩建了板场、泉坝、新景变电工程,110千伏鱼溪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全面升级;实现所有建制村光纤宽带、4G网络、广电网络全覆盖。
——这五年,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守正创新,系统破题,发展活力更加强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务服务、农村产权等改革多点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增加1414家,增加率73%。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0.4万户。完成438个涉农行政村(社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赋码颁证。深化“三变”示范创建,全县“三变”试点村达250个,实现全县乡镇(街道)改革试点全覆盖。对接引进西南水泥厂、五矿集团、浙茶集团等22家央企、农业龙头企业、民营500强企业来沿投资兴业,招商引资项目226个,投资总额225.97亿元,到位资金217.92亿元,投产项目208个,在建项目18个。
——这五年,我们在践行生态文明中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3.25%。狠抓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等问题整改,实施“双十工程”,乌江、洪渡河等流域治理积极推进,率先全流域取缔网箱养殖,完成全县重点水域退捕禁捕,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大幅提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64万户(个),改建农村公共厕所381座。河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县城区污水处理二期运维中心、洪渡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完成了19个乡镇(街道)永久性垃圾中转站建设,全县23个乡镇(街道)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医疗废物实现100%集中无害化处置。2020年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和“全省文明城市”称号。
——这五年,我们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坚守初心,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投入202.25亿元。新建及改建各类学校61所,完成了沿河民族中学整体搬迁,新建了沿河第二中学、沿河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黄土中学;扩建洪渡完全中学,完成县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实训楼建设,县第四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86%,基础教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累计招聘教师1815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协调发展。完成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项目、22个乡镇(街道)中医馆、411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成功创建二级妇幼保健院;完成秋冬季疫情防控“九大能力”建设项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实现城镇就业人数、转移农村劳动力逐年增加。社会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丰硕;“七五”普法全面完成;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不断深化,成功创建“国家级信访三无县”;建立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在坚持政治引领中忠诚担当,勤勉作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狠抓省、市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发现问题整改,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完善政府议事决策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报告,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522件,政协提案605件。多渠道、多举措化解债务,防范风险,守住了“不爆雷”底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此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获国家级表彰,县财政局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事务、新闻广电、供销、公积金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方志、水文气象、人防、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残联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梦想成就未来,耕耘孕育收获!五年来,我们初心如磐、自加压力,成功承办了铜仁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第八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成功兑现了建设“小康沿河”“实力沿河”“魅力沿河”“生态沿河”“幸福沿河”的承诺。五年中,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尽锐出战、攻坚拔寨,打赢了脱贫攻坚收官战,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历史标签!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闻令而动、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阻断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袭击!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迅速反应、群策群力,打赢了抗洪抗震遭遇战,最大限度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打赢了风险防范攻坚战,全力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打赢了环境提升突击战,更加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发展争在朝夕,落实贵在方寸。五年来,我们既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更收获了希望。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党的正确指引,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才能推动各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才能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系统思维观念,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才能在时代变革中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团结务实苦干,在担当作为中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才能不断开创沿河发展新未来。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中实现新跨越!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凝聚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与力量,饱含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汗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历届县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江苏张家港市、东莞长安组团、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能源局、中国五矿集团、贵州乌江水电公司、市内兄弟区县等单位和部门的倾情帮扶。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沿部队官兵和省市驻沿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沿河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不高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经济结构差、发展质量不优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主导产业散、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四是市场主体弱、发展支撑不力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五是要素保障缺、发展活力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另外,部分干部落实执行软、担当作为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沿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中央加快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部署,我们将迎来战略机遇叠加期;沿河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我们将面临政策红利释放期;面对经济转型阵痛,各种利益主体和利益领域风险加剧,我们将进入矛盾交织凸显期。必须牢牢抓住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类挑战,全力破解各种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沿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总体要求和市委实施“五大工程”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着力抓好基础设施提升、民生保障提质、生态文明提效、精神文化提振、社会治理提标五大突破行动,推动沿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努力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和贵州内陆沿江开放桥头堡,全面开启沿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根据这一思路,政府工作将重点突出“一大提速、两大提升、三大提质”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大提速。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着力建设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
——产业支撑实现大提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三次产业占比优化到24.1:22.6:53.3,着力建设新能源整县推进示范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县。
——城乡建设实现大提升。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统筹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城镇化率提高到50%,着力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
——生态文明实现大提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80%以上,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人民生活实现大提质。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兜住底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以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争创“国家文明城市”。
——社会治理实现大提质。坚持底线思维、依法治理,全力以赴防风险、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深入实施“四化发展”战略,全面夯实“四大优先”工程,全力推进“四项提升”计划,精心培育“四大动能”引擎,加快走出符合沿河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迈出沿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实步伐。
(一)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坚持力度不减压实责任,持续推动落地落实。继续实行“县负总责,乡村主体,部门联动”和“领导联系乡镇、部门指导帮村、干部包村驻村、结对帮扶到户”的责任机制,做到指挥体系不变、工作队伍不散;全力支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培养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坚持标准不降落实政策,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按照“五年过渡期”要求,严格“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认真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兜底等扶持政策,全面提高住房、教育、医疗、饮水保障质量;持续巩固“五个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建立健全“3+1”动态管理和防贫预警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坚持靶心不移强化帮扶,持续建设美丽乡村。优化完善帮扶机制,切实增强帮扶针对性;强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推动更多资源集聚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升级乡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物流、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开展“五清两改一绿化”行动,着力实现“三无两规一清爽”目标。
坚持频道不换加强监管,持续开展乡村治理。坚持完善督导检查、资金监管和监测预警“三位一体”监管体系,严格资金管理,发挥资产作用,提高监督管理实效;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村规民约监督约束,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家风家训,推动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革新;加强乡村法治建设,积极构建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深入实施“四化同步”战略,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体系。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增效。
主攻“工业大突破”,推动产业转型转向。坚持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构建“1+2+N”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出主导产业转型。抢抓国家能源战略调整机遇,稳定发展水电,整县推进风电、光电开发,积极推动抽水蓄能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力争取内陆核电项目,实现新型能源产值25亿元以上;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水泥、矿产、石材等为重点的新型建材集群产业,实现新型建材产值20亿元以上;依托农业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粮油、畜牧、茶叶、果蔬等为重点的农特产品深加工,实现特色加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同步发展大健康医药、旅游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突出园区优化提升。调整优化经济开发区“一区六园”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园区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供气、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规划管理服务,实施“筑巢引凤”“回巢养凤”等工程,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引进企业50家以上,实现园区产值100亿元以上,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0%以上,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万元。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实施工业经济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低效企业提质增效,支持产业链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上市企业1家,规模企业总数70家。
主攻“城镇大提升”,推动环境提品提质。按照“县城带动、城乡互动”思路,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一主一副、双城联动”发展空间,加强县城区和官舟副中心建设,推进谯家、洪渡南北两极次中心建设,推动沙子、中界、淇滩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其他集镇特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红线,充分发挥城规委作用,加强审查把关,严格规划执行,促进整体协调统一,提高城镇建设的内涵和品位。实施城镇更新行动。加快思州新区、黄金山片区、联桥片区建设,规划建设红军渡大桥、崔家村至联桥城市大道;稳步推进枕头堡、门诊、瓦窑坨、联桥、崔家村等片区棚户区改造;深入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有序推进新老城区供水、雨污、电力、供气、“五线”等管网线网改造,加快完善城乡停车场、公厕、公园、广场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功能配套、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加强城镇服务管理。坚持“经营城镇”理念,全面开展“智慧城镇”“智慧社区”建设,持续加强社区管理,着力打造“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精细化”社区升级版;建立城镇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强化群众集聚区域常态化管理,推动打造“山地特色公园城市”;着力加强“两违”管控;加大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文明卫生宣传教育,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有效防控城市风险。
主攻“农业大发展”,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守粮食生产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坚持集约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突出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建成投产茶园18万亩,生态果蔬49万亩,特色林业50万亩,生态畜牧80万头(只),生态家禽350万羽,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培育发展新型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三类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新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1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00家。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追溯平台,加强沙子空心李、沿河白山羊、沿河古茶树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地方优势品牌保护,着力培育“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销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主攻“旅游大增效”,推动三产融汇融合。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理念,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着力唱响“画廊乌江·山歌沿河”品牌。推动文化业态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土家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精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传承,着力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体系;加快推进土家山歌、摆手舞、傩戏、花灯、打溜子等业态提质升级,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演艺节目和体验活动,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非遗项目走进景区景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紧密融合;实施“旅游+产业”行动,以李花节、丰收节、美食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发一批观光、运动、度假等康养旅游产业,形成休闲、健康、怡养等为主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充分利用乌江山峡、麻阳河、森林公园、革命根据地等现有资源,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创建以土家文化、农耕文化、温泉康养等为主的文旅康养融合区,力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推动服务消费深度融合。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做好“文旅+城镇”“文旅+农业”“文旅+乡村”等文章,推动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培育旅游商品体验店、特色文化旅游街区、旅行社等新兴旅游市场主体5家以上;依托各类节会活动,打造一批非遗研学、观光体验等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培育引进有实力、带动性强的旅游龙头企业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周末经济”,实现文旅消费倍增;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回头率”。
(三)全面夯实“四大优先”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夯实“生态优先”工程。坚决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以优化生态格局、修复生态功能、推进污染防治、实现生态价值为主线,争创“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筑牢乌江绿色生态屏障。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强化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乌江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区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项目;持续强化“林长制”,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植被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进“河长制”和“十年禁渔”行动,保护好乌江母亲河。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战役。深入推进“双十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治理“五场战役”,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管,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积极推行低碳发展方式。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节能型机关、节约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生态日”系列活动和“绿色学校、绿色村寨、绿色企业”创建行动,打造一批绿色示范基地。
夯实“教育优先”工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突破发展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职教育,融合发展特殊教育,协同发展民办教育,重视引导家庭教育,统筹促进终身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全力改善现代办学条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有效资源,着力推进实验小学、第六完小、第七完小等扩容发展,规划迁建第四完小、后坪中学、中寨中学,规划建设第十一完小、第十二完小、第九中学、第十中学,办好初中片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完小,提质改造一批乡村“两类”学校,增加学位1.3万个,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精心培育现代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大力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工程,着力打造管理有方的校长队伍、德才兼备的班主任队伍、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加强现代教育管理。健全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学生心理健康,落实“双减”要求,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改革,持续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
夯实“健康优先”工程。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卫生健康工作水平,努力实现与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全民健康。健全完善卫生健康体系。加快县级医疗机构建设,规划提质建设区域性次中心医院,着力构建以县级为龙头、区域次中心为支撑、乡镇为基础、村级为网格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县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乡村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健全“医联体”“医共体”机制,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深入开展全民健康运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乡村体育健身阵地建设,优化各类体育场馆运行模式,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夯实“人才优先”工程。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抓手,努力建设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以发展需要育引人才。加大招才力度,精准引进教育、医疗、规划建设、企业管理等急需紧缺人才;深化校县校企战略合作,柔性引进专家、技术人员,弥补行业人才短板;强化“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培育,着力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以发展平台激励人才。注重从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发展平台、关心关爱机制等多方面定实策、出实招,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载体,推动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重任。以发展环境留住人才。积极实施“雁归工程”,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信息回传;建立人才信息平台,强化人才分类动态管理,引导各类人才在系统内有序流动;落实引才聚才优惠措施,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努力把沿河建设成为创业高地、人才洼地。
(四)全力推进“四项提升”计划,更加打牢基础保障新支撑。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六网会战”,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构建现代基础网络体系。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四高两铁一航道”交通网络,在建成沿德、沿酉、沿印松高速公路基础上,争取务川至彭水高速公路、昭黔铁路、郑贵高铁过境沿河,争取实施乌江航道1000吨级提级扩能工程;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有序推进农村公路“白改黑”,加快构建内外循环的交通网络格局。加快补齐民生水利短板。规划建设石岩阡、小溪、塘坝、大桥、长金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拓展工程,完善城乡供水体系,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护,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防治工程,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防汛监测及报警系统,提升防洪防灾能力。加快完善基础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城乡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3座,实现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分期推进城区雨污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着力推进排涝排洪整治;加快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持续推进天然气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电网改造,实现城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加快推进5G基站、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
全力推进民生保障提升计划。坚持均等化、优质化导向,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注重就业创业。抓好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更加强化兜底保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快推进民政园区、乡镇敬老院提级改造等项目,深化城乡低保专项治理,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更加突出文化引领。扎实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乌江先锋”“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申报挂牌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文艺繁荣发展。
全力推进风险防范提升计划。坚持系统思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盘活资源资产,持续推进县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用活各类化债措施,有序化解政府债务存量;牢固树立“紧日子、苦日子”思想,聚焦“开源”“节流”,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风险。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全民守法意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强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存量,控制信访增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推进营商赋能提升计划。坚持以提高营商环境整体均衡性为目标,补齐营商环境“短板”,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优化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清单化制度;扎实开展涉企乱象专项整治;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全省通办”“跨省联办”“一窗式受理”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营造亲商爱商氛围。健全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全面降低水、电、气、物流等公共服务成本,不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让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紧盯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强化招商专班作用,突出“新能源开发、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工业、文体康养旅游”招商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招商项目落地见效。
(五)精心培育“四大动能”引擎,倾力打造投资创业新高地。坚持投资拉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加速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以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投资拉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实施“吸金引流”工程,深化“金政企”合作,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城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和监测调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盘活投资存量,促进投资增量。
坚持改革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县属“4+1”国有企业;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盘活现有资源资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教育体制等系列改革,切实增添发展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动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创新创业机制,建立健全合理分配激励制度;以数据基础设施、场景应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着力引进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赋能实体经济,打造互联网平台经济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大数据平台企业。
坚持开放带动。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在沿河集聚;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挤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着力建设内陆沿江开放桥头堡;持续深化“东部企业+沿河资源”“东部市场+沿河产品”“东部总部+沿河基地”,深化对口帮扶协作,精准对接东莞长安组团,积极推进两方共建“长沿飞地产业园”,推动双方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2022年政府主要工作
2022年,是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必须一手抓疫情常态化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9.1%、9.6%,农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左右、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4%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18%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个聚焦”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凝心聚力抓巩固、树示范。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政策机制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政策、资金、人力等主要帮扶措施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相对贫困家庭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常态化精准排查,优化结对帮扶,及时动态清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实试点示范打造。全面推进晓景七三特色田园乡村和谯家白石溪、长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同步建设官舟木梓岭、马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特色模式,树立典型示范。抓实东西部协作帮扶。加强与东莞长安组团交流协作,统筹推进人才、劳务、消费、产业等全方位协作;加强协作资金拨付、使用和监管,确保项目成效和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抓好“长沿飞地产业园”共建共创工作,引导各类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产业要素向园区集聚,力争引进入园企业10家以上。抓实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中寨镇清河村、志强村,板场镇永东村,祐溪街道天宫井村,甘溪镇阳春村等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废弃房屋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推动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加强村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探索春晖社、村民监督理事会等自治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二)聚焦争资争项,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动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同向发力,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全面开展项目攻坚。围绕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各类基金等重点投向,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年度计划盘子;采取领导挂帅、专班负责、定期调度的方式,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决策评估机制,防范投资风险,确保项目质量。全力会战招商引资。突出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优化招商政策,强化招商考核,细化压实责任,调动各方面招商积极性;发挥商会、协会等渠道优势,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和中介招商。深入挖掘消费潜力。鼓励市场主体“个转企”,认真做好“投转固”。积极发展园区物流、专业市场物流、冷链物流,新培育专业化物流龙头企业1家以上,力争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2%以上;鼓励石材、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市场,全力推动“黔货出山”。
(三)聚焦新型工业,全力以赴兴实体、增总量。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新增入规企业5家以上,完成工业投资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3亿元以上。全力抓好园区建设。一方面,在优化经济开发区“一区六园”基础上,完善“九通一平”工程,实现开发区年综合产值45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全力抓好“飞地经济”,按照“共建共享、统筹谋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原则,全面推进“长沿飞地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机制,争取开工建设飞谯官风电场一期项目、重晶石萤石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年产500万吨精品砂石骨料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果酒果酱加工项目,确保落地落实、达产达效。全力培育实体经济。按照“个改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目标路径,推动贵州麻阳河食品、沿河洲州茶业、沿河天马农牧科技、沿河超龙粮油等企业改造升级,推进贵州天弘矿业上市,培育壮大实体经济。
(四)聚焦城乡统筹,多管齐下夯基础、提品质。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力争完成城镇化投资2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42%以上。优化提升县城品质。修订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实施河西高速出口至沙坨城市大道,启动坝坨南、坝坨北、黄金山、联桥、年丰片区等安置区建设,有序推进崔家村、门诊、枕头堡、瓦窑坨、联桥片区棚户区改造和田坝片区、一完小片区等综合整治项目,创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强化城镇公共服务。坚持园林绿化向集镇延伸,提升城区和集镇绿化、亮化、美化整体效果;开展城区市容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实施物业小区考核机制;落实《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严格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开展文明过节、文明行车、文明用餐等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G211沿河黑獭至县城段公路改扩建二期工程,实施沙子经中界至晓景、泉坝至土地坳、沙坨至板场公路改扩建项目;规划实施中沙片区及县城供水工程项目、板场和黑水片区供水保障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中寨长金沟水库、泉坝大桥水库,完成新景岩门口水库下闸蓄水;加快城镇配电网改造;实现县城区至淇滩镇、官舟镇天然气主管及酉阳至沿河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建设4G基站9个、5G基站50个,实现县城和乡镇集镇5G网络全覆盖。
(五)聚焦现代农业,久久为功壮基地、创品牌。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坚持做大基地。坚持串点成线、连线带面、以面扩片,加快新景、谯家、沙子、官舟、晓景、甘溪、塘坝、中寨等农业园区规范化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新增茶树良种换植改造面积1万亩、蔬菜基地33万亩、精品水果基地15万亩,生态畜牧60万头(只)、家禽250万羽,努力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坚持做优加工。突出龙头带动、合作社组织、业主大户牵引,培育以官舟中央厨房为主的生态畜牧加工龙头企业、以种茶乡镇茶叶加工企业为主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以果酒果酱厂为主的精品水果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壮大农民合作社50个,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个,全力推动优质农产品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坚持做强品牌。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培育壮大白叶一号、金竹贡米、土家小椒妹等区域性品牌和本土品牌,同步开辟电商网络通道,拓展线上线下市场,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六)聚焦旅游业态,坚持不懈聚人气、促消费。实施旅游产业成长计划,着力打造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康养胜地。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围绕温泉、乌江、森林、湿地等资源,持续完善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思州温泉城、南庄景区等配套建设,全力推进旅游康养融合发展。重点支持文创、文旅产品开发,加快打造“研学旅游”形象品牌,提高沿河文化“软实力”;紧盯东莞、江苏、重庆、湖南等重点地区,强化对外宣传推介,探索实施会员游、回头游等优惠活动,不断提升沿河旅游知名度。加快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建设冷链物流项目,推进乡镇快递物流和村级快递物流末端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发展托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完善城乡农贸市场、电商服务站等市场体系,培育入规入统商贸企业5家以上。促进消费水平提升。积极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推动乌江丽都步行街、夜市街等规范运营;大力开发本土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购物消费;拓展旅游消费市场,做好乌江黎芝峡、沙子南庄、十二盘森林公园等景区运行维护,创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以上,乡村旅游乙级村寨2家以上、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6家以上,开发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七)聚焦深化改革,坚定不移闯新路、破难题。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全流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24家县管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健全人事、薪酬、业绩制度;抓好综合执法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土地生“金”、技能变“现”、股权分“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促进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倾力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沿河”营商环境品牌,全力提供“贵人服务”;支持各银行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银企对接,扩大银行授信范围和额度,提高融资效率。强化扶持民营企业。拓宽民营企业投资空间,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深入落实交通基础设施、环保、鲜活农产品流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支持民营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投资建设集中式或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建材等项目;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八)聚焦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护生态、优环境。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紧盯短板夯实基础,着眼长远完善制度,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土地、矿产、森林、河道管理,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完成省市空气、水、土壤考核目标;抓好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确保乌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保新格局。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启动6.63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6.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城镇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6%以上,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保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统筹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和收运体系运营,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有序启动城区管网改造;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加大生态执法力度。整合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执法队伍,对非法采矿、占地、毁林等行为严管严控严处,持续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大力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对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实行严管重罚;严厉打击河库“四乱”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高压态势。
(九)聚焦普惠共享,群策群力保民生、增福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提升教育“满意指数”。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提升高中教学质量,推动中职教育实用性发展;启动实验小学扩建扩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沿河民族中学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复核评审工作,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不断改善教师从教条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坚决落实“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工程,努力办好沿河人民满意教育。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指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提质扩容,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6.5张以上;加强疾控中心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当好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着力提升兜底“幸福指数”。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就业提升计划,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救助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夯实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扎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促进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着力提升社会“和谐指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平安沿河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全覆盖,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小区”等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坚决落实“两降一升”要求,增强全民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意识;全面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最大限度把隐患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着力提升综合“进步指数”。积极抓好统计、审计、机关事务、机构编制、档案方志、供销、水文气象、公积金管理、应急管理、外事侨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妇联、科协、工会、共青团、文联、工商联、残联、计生协会、红十字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退役军人服务,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做好民兵整组、兵役征集、基层武装、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十)聚焦风险防范,毫不放松守底线、筑堡垒。强化防范意识,压实工作责任,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常态抓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外防输入防控举措,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坚决守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完善应急保障预案,有序做好疫苗接种,统筹抓好流感、出血热、布病等传染病防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坚决扛起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责任,继续抓好“投转固”工作,坚决遏制新增债务,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综合债务率只减不增;全力抓好十一届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重点关注网络舆情风险;健全工作机制,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确保金融机构稳健合规运行。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煤矿、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城市消防领域安全生产“五项攻坚行动”;提升危化品风险管控能力,完善“禁限控”目录和主体责任标准规范;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灾害预警、应急处置和社会动员能力。
各位代表,我们将集中精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完成县第二完小整体搬迁和县第六完小、官舟镇四完小综合教学楼建设。二是完成中界、谯家、黄土、官舟、甘溪、洪渡、后坪、土地坳8个乡镇发热诊室建设。三是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925户、背街小巷改造59条。四是完成甘溪、土地坳、中界、板场、黑水、泉坝、中寨、客田、塘坝、淇滩、黄土、官舟等集镇污水收集和处理,启动后坪、晓景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五是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00人,实现农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000人。六是完成县人民医院四期工程和县民族中医院建设。七是完成民政园区老年公寓养护楼建设。八是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600户(个)。九是完成新景镇、泉坝镇35千伏变电站改扩建工程。十是完成县城河东月亮岩、河西凉风洞等县城内涝综合治理。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任重千钧、惟有担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躬身入局、担当作为,持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坚持为民利民,建设忠诚政府。主动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二)坚持依法尊法,建设法治政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厘清政府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工作和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全面加强审计、统计监督,务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平稳阳光运行。
(三)坚持守信立信,建设诚信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强化契约精神,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失信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畅行天下”;优化金融领域信用环境,提振金融机构信心,打造一诺千金的征信高地。
(四)坚持苦干实干,建设高效政府。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工作理念,不争论、不折腾、不躺平;健全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五)坚持勤政廉政,建设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消除群众身边“微腐败”,消灭工程项目“蛀木虫”,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任何艰难险阻都没有改变沿河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展望未来,任何困难挑战都难以阻挡沿河人民豪迈前行的坚定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往直前,为沿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而努力奋斗!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