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1 21:53   责任编辑:www
2022年1月14日在鲁甸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鲁甸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绪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打赢恢复重建、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实施乡村振兴,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91.3亿元,比2016年增加34.5亿元,年均增长7.7%。人均GDP达22907元,比2016年增加8531元。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3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49亿元、完成财政支出178.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6亿元,年均增长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37元,年均增长7.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25元,年均增长9.4%。
(一)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精准发力、决胜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2.43亿元,精准实施一大批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成卯家湾安置区等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3729名搬迁群众实现“挪穷窝”“斩穷根”。96个贫困村(社区)全部出列,32086户12503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高质量摘掉贫困县帽子,同全国全省全市人民一道跨入小康社会,2021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890元。
(二)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真抓实干、强基固本,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如期完成总投资109.64亿元的48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灾区基础设施、城乡面貌、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实现整体性跨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得到了李克强总理“恢复重建成绩斐然”的高度肯定。新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75.2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492公里,实施生命安防工程795公里,G356、国道213线改造工程、都香高速茨院至龙头山段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达4221.6公里。实施电网升级改造、低压配电网建设等项目242个,新建10千伏电力线路260公里,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供电可靠性提高至99%。建成月亮湾中型水库等9860件水利工程,改善灌溉面积9.6万亩,堰塞湖光明电厂三台机组并网发电,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成4G基站1214个、5G基站213个,铺设宽带网络传输线4582公里,实现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5G网络乡镇以上全覆盖。
(三)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调优结构、科学布局,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加快构建“335”现代产业体系,建成花椒、苹果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9.6万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47万亩,成功创建全省“一县一业”花椒特色县;大力实施生猪、肉牛“十百千万”工程,东方希望等农业龙头企业落户鲁甸;累计完成粮食生产76万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总产值预计达29.2亿元。按照“一核心四片区”的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园区规划修编;昭通高速绿色建筑产业园建成投产,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加快建设,建成13.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实现入驻企业16家,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和承载能力逐步提升;规上企业达到14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31.2亿元。小寨樱桃小镇、龙头山旅游小镇等景区设施配套逐渐完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行业健康发展,三产增加值预计达39.6亿元。
(四)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统筹兼顾、融合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主动融入昭通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昭鲁一体化进程。建成朱提文化公园、四馆一中心、卯家湾公园等重点市政项目,改造老旧小区104个,新建、修复市政道路70.8公里;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03.68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3.85%。成功创建并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美丽县城、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实施19119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安居工程,新增保障性住房2708套;扎实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8020.5亩。开创“一控两规三除四进”“十个全”和“四个网格化”管理机制,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0.9万平方米、拆除农村危旧房242万平方米,新建镇村公厕156座、自然村公厕94座,完成户厕改造66724座,“两污”处理有偿服务机制逐步深入,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
(五)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普惠共享、矢志为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86.5%。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9所,增加学位1.4万个,新招录中小学教师708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77.77%、97.93%、89.5%,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实施县人民医院分院、县新中医医院等148个卫生项目,新增病床位687个,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二级甲等创建,12个乡镇(街道)卫生院通过云南省甲级卫生院评审。执业医师人数增加至710人,医疗卫生队伍素质持续优化。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9亿元,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城乡医保参保人数达41.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2%,建成11个乡镇敬老院和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劳动者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累计转移劳动力8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62万人次。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疫苗接种,构筑全民免疫屏障。高质量完成经济、人口普查工作,防震减灾、外事侨务、社会科学、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青妇、工商联、残疾人、地方志、红十字、审计、气象、老龄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六)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源头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完成森林抚育3.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2.78万亩,退耕还林13.95万亩,持续推进城乡绿化提升行动,新增造林17.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0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9%。3个污水处理厂、7个垃圾热解厂建成投用,牛栏江、龙树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落实分区管控,科学划定畜禽禁限养殖区,关停取缔砂石料场22个、免烧砖厂307个,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个;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134个问题整改销号。
(七)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法为循、执政为民,社会和谐安定有序。扎实推进平安鲁甸建设,打掉涉恶团伙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80名,破获涉恶案件108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明显成效;第四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顺利收官,全民禁毒意识不断提高,防艾工作提前实现“三个90%”目标。建立“领导包案”信访工作制度,办结信访件3357件;“一村一警一治保”实现全覆盖,创新“四级”群防联防工作机制,组织调解各类纠纷31257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顺利通过“七五”普法验收,成功创建13个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三化”治理取得新成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纵深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八)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务实担当,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12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9%,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坚持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及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45件、政协委员提案284件,办复率10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12345热线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鲁甸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间,我们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迈出了坚实步伐、留下了浓墨重彩。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坚持以对历史问题负责、对现实问题担责、对未来发展尽责的政治品格,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既注重延续、更注重创新,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完成保稳定、促改革、稳增长等各项目标任务,鲁甸“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2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5%。
一年来,我们坚持“四个不摘”,深入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和“四个全覆盖”工作要求,健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常态化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将3371户13550名“三类对象”全部纳入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开发上线“幸福卯家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启动卯家湾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区建设;高标准编制《鲁甸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各类资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06个;扎实推进1个示范乡镇、9个精品示范村和57个美丽村庄建设,石水井市级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迅速推进,脱贫成效持续巩固,乡村振兴稳步开启。
一年来,我们树牢项目为王、大抓项目的意识,坚持“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挖潜能、拓增量,新开工建设项目120个。围绕“储备投资10倍、开工转化率30%、投资支撑率130%”的要求,建立完善前期项目库、争取专债及中央预算项目库等6个项目库,谋划储备2022年投资支撑项目298个、总投资1088.95亿元。茨院商贸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猫鼻子水库扩建等5个项目获得2022年全省首批专债资金额度10.43亿元,排名全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顺利启动生猪、肉牛“十百千万”工程,东方希望生猪养殖基地基本建成,鹏欣肉牛养殖全产业链项目一期1000头能繁母牛顺利入栏。完成烤烟收购15万担,收购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创历史最高;持续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建成苹果、花椒、香葱等高标准示范基地1.55万亩。理世集团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噜咪啦”薯片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品”。昭通装配式工业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实现升规纳统,恒秀环保设备、年产5万吨速冻薯条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级物流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轿顶山旅游保护性开发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旅游小镇打造进入快车道。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个、协议引资243.4亿元,分布式光伏发电等17个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
一年来,我们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施农村公路硬化95公里、生命安防工程65公里,环城公路东环段完成验收移交,南环、西环段快速推进,启动鲁巧高速、渝昆高铁征地拆迁工作。建成水利工程88件,桃源水库调水灌溉等7个水利项目有序推进。实施59个电力基建项目,新建、改造输电线路43.49公里,新建变压器125台,完成新街、水磨片区输电线路抗冰防冰项目,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构建“一核心四片区”城市发展格局,顺利完成文屏、砚池街道设立;完成2017年棚户区改造项目1075户协议签订,实现国开行贷款报账5.24亿元;启动龙韵华庭、昭鲁明珠·茨院新城棚改项目、西门垭口环境整治、白泥沟入城口市政化改造等项目,修复县城主次干道、人行道、污水管网,完成10公里河道清淤,西门农贸市场完成五星级标准化评定,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成投运,县级殡仪馆投入使用。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土地增减挂钩报部备案1470.38亩,新增耕地438亩、产生水田指标1228亩。
一年来,我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建成县第三中学,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8所、新增校舍面积2.9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教育督导评估。县新中医医院、卯家湾卫生院、县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即将建成投用,完成疫情防控应急演练8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3万剂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累计选派600余名干部民兵赴边境、守国门、抗疫情。全力抓好各级各类督查问题整改,20个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成功创建4个省级、39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开展203场次9868人次劳动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5.7%;完成1910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化解,10114户易迁群众领到了住房“身份证”。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成就鼓舞人心。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辛勤汗水和艰苦付出。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驻鲁单位,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鲁甸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全县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乡村振兴短板明显;产业结构不优、要素保障不足、服务意识不强,营商环境亟待优化;“一水两污”等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不善作为、不思进取。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鼓足干劲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方向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动鲁甸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我们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坚定推动发展的历史自觉,立足鲁甸抓发展、跳出鲁甸谋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担当,锚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扛起鲁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代重任。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等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利好政策持续叠加,为我们加快改革发展、扩大开放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对昭通“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的总体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对鲁甸的“三区”发展定位,为我们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同时,鲁甸交通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优势突出,随着滇东北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体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环境更加优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两化三融合”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新一轮“六大战略”,全力以赴建好脱贫致富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昭通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滇东北开发开放鲁甸篇章。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未来五年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接续奋斗,久久为功,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坚持“四个不摘”要求,深化“一平台三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防贫保险作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面盘活“三块地”;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群众持续增收、稳步发展。紧扣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和“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围绕“三线两片一环”总体布局,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高标准创建一批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高品质建成卯家湾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区、龙头山乡村振兴示范镇。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繁荣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
(二)聚力转型,提质增效,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将产业作为发展第一引擎,围绕世界一流“三张牌”部署,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定位,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构建“335”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充分挖掘高原特色农业潜力,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花椒、核桃、苹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按照“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建成产业园区。加大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力度,立足资源禀赋,重点打造绿色建筑建材、绿色能源、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加大本地建筑业支持、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鲁甸建筑企业。深化全域旅游开发,瞄准成渝地区避暑、康养、休闲需求,积极推进轿顶山、黑石溶洞、两江峡谷温泉等生态旅游开发,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消费经济,力争打造3个以上AAAA级旅游景区。培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建设“数字鲁甸”,推进资源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面提升房地产、餐饮住宿、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发展水平。新增市场主体2.1万家以上,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
(三)着眼长远,补短强弱,实现基础建设新突破。深入落实“交通强市”战略,持续优化国省干线网络,全力保障都香高速、鲁巧高速、G85昭通经会泽至昆明复线、渝昆高铁、攀昭毕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昭鲁中心城市骨干路网“五大通道”建设,完成县城至火德红、龙树至水磨公路提级改造,完成11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10个城乡公交始末站建设,构建“高效便捷、内联外通”的现代化城乡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统筹推进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和“四好农村路”“美丽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硬化1000公里、生命安防工程2000公里。聚焦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两个重点,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持续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推进闪闪桥水库建设,实施水美乡村和水系联通建设项目,完善干渠及支渠网络,构建“县内有中型、乡乡有小型、村村有塘坝,水系全联通、管网全覆盖”的现代水网体系。立足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完成卯家湾、坪地110千伏变电站和江底、龙树35千伏变电站建设,实施新街、小寨35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力度,推动智慧城市、物联网、公共基础数据库、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5G信号行政村全覆盖,千兆光端口数量增加至12.2万个,光纤入户率达80%。
(四)双向互补,一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聚焦“昭通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先行区”定位,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严格管控“三区三线”,全面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围绕昭通中心城市“双百”建设目标,推进文桃茨和砚池片区整体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加速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城区人口达到2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以上”目标。持续巩固卫生县城、美丽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共生共荣。深化“一控两规三除四进”“四个网格化”“十个全”、村规民约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整理和保洁,实现农村“两污”设施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两污”收费制度,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成为新风尚。严格执行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土地、房屋信息化管理,不断规范农村建房审批。
(五)防治结合,绿色先行,走好生态保护新路子。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加强牛栏江、龙树河、昭鲁河等重点流域保护和治理,抓好遗留矿山、地灾隐患、石漠化、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治理,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还草还湿和城乡绿化提升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以上。全面实施林业碳汇资源开发和国家储备林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要求,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方位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效。补齐城乡“两污”设施短板,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集中建设养殖小区,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关心、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六)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写好社会事业新答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全面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长效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纵深推进“双减”改革,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2所省级一级完中创建,加快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大力发展特殊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实施“七彩云南社会足球场地工程”。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信息化、重点专科、人才队伍4大建设,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三级标准创建,实现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倍增。加大养老托育、殡葬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健康养老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和优惠力度,全覆盖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转移输出就业质量。健全“法治和自治相结合、部门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行政执法和司法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鲁甸”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粮油和重要物资储备,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及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深化拓展双拥共建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升国防动员能力水平。
(七)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开启为民务实新征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行政审批制度、“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果,打造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和保障高效的要素环境,打赢三年招商引资大会战。深化财税金融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深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增强园区招商、管理、造血能力,打造项目集聚平台和改革创新高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重点推动县开投公司市场化、多元化、集团化发展。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宅基地、集体产权制度和水利、林草、供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和水平,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市场评价、企业感受、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持续改善、不断向好。加大财源、税源培植力度,严格税收征管,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昭通“三个定位”“四篇文章”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鲁甸“三区”发展定位,加快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统筹融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形成新气象,以最佳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完成市级下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任务。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11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全力以赴夯基础、创示范。强化“三类对象”动态监测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聚焦“安居、乐业、致富、融合”四部曲,高水平建设卯家湾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区;挖掘龙头山历史文化、红色资源,总结基层治理经验,把龙头山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发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优势,围绕“十个全”和“治环境、打基础、兴产业、有文化、强组织”要求,建成石水井市级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及1个示范乡镇、14个精品示范村、99个美丽村庄。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103个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纯收益5万元以上,龙头企业帮扶带动农村低收入家庭覆盖率达到100%。推进“两污”处理有偿服务全覆盖,严格管控“两违”,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增强村规民约实用性、约束性,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扶志扶智”工作,培养群众脱贫感党恩、致富靠奋斗的进取精神。
(二)聚焦项目引领,千方百计挖潜力、促增量。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落实好用地、经费、审批等要素保障,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项目滚动格局。发挥前期项目储备优势,落实“集中开工、密集调度、专班推进、严格考核”等机制,快速推进茨院商贸物流园、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冷链食用菌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3个专债项目,充分用好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食用菌产业项目5亿元专债资金,力争撬动社会资本5亿元、金融资本5亿元以上,完成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及周边投资15亿元以上。启动中烟物流昭通中心库、城市供水建设等94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以上。
(三)聚焦产业发展,多措并举调结构、促转型。落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挥优势、塑造品牌,以“335”现代产业体系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绿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产业集群。完成1.35万亩蔬菜基地、3.0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5万亩花椒提质增效、2万亩核桃高接换优;全力推进“一县一业”花椒示范县创建,持续深化花椒、食用菌、马铃薯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生猪、肉牛养殖“十百千万”工程,建设鹏欣肉牛加工研发及冷链物流商贸区、标准化母牛繁育中心、标准化育肥中心、TMR饲料加工中心、有机肥生产中心和粗饲料收储中心,打造集“种源、饲料、扩繁、育肥、屠宰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园;实现全县生猪出栏25万头、肉牛存栏10万头以上。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增有机产品9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认证面积15万亩以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90个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严格落实动物重大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机制,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工业提质升级。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扎实推进鸭子塘、江底片区工业用地报批和储备,尽快启动场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入园企业和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加快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蔬菜冷链交易中心、年产5万吨速冻薯条等项目建设。启动昊龙水泥厂等建材化工类企业向江底片区迁移,大力实施矿冶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实现资源整合、循环发展。助力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上下游产业,实现新增规上企业3户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抢抓当前绿色能源发展利好机会,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全面开工我县光伏、风能发电项目,争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启动两江峡谷温泉小镇、朱提银都文旅康养小镇、朱提主题乐园项目建设,完成龙头山AAA级旅游景区打造,丰富“一部手机游云南”鲁甸板块功能,加快构建牛栏江峡谷观光区、朱提文化体验区、环大山包旅游区、山水田园休闲区空间布局,打造鲁甸假日旅游品牌。完成建设银行鲁甸分支机构设立,健全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金融服务引导。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电商销售额突破5亿元;鼓励智慧电商、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发展,完成8户商贸企业升限纳统。
(四)聚焦品质提升,精益求精抓建设、强管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按照“设施现代化、村庄社区化、产业园区化、农民市民化”思路,加快推动茨院片区16平方公里昭鲁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建设,启动茨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茨院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产城融合的“昭鲁明珠·茨院新城”,使茨院片区真正成为昭鲁一体化“火车头”、昭鲁中心城市融合发展“排头兵”。充分发挥专债项目资金杠杆作用,力争今年茨院片区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以上,保障烟草、建材、汽配、冷链等业态顺利植入,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积极谋划包装申报超150亿元投资的城市更新项目,完成银都广场一期、昭鲁明珠·茨院新城建设和西门垭口环境整治、白泥沟入城口市政化改造;实施县城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新建和修复污水管网34公里,完成县城2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和8个智慧停车场建设;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病”专项治理,强化城市管理。完成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化解,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力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和残垣断壁,完成农村危旧房拆除和户厕改造清零目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美丽乡村行动,强化公益性岗位作用,实现村庄环境管护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
(五)聚焦基础改善,脚踏实地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积极争取昭鲁中心城市骨干路网“五大通道”项目落地,力争昭鲁快捷通道提升改造项目和鲁甸至昭通新机场、鲁甸至渝昆高铁昭通东站、鲁甸至靖安安置区3条骨干通道项目启动实施,加快县城至火德红、龙树至水磨公路提级建设,完成农村公路硬化200公里、生命安防工程100公里、危桥改造5座;县城环城公路全线贯通,启动县城中心客运站迁建,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件,完成砚池山水库、南筐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猫鼻子水库扩容和城市供水建设专债项目进度,建设日供水量4万立方米的县第二自来水厂和配水管网工程;实施渔洞水库南干渠及小寨支渠修复,完成纳黑租小流域治理和火德红、江底自然能提水工程。新建10千伏供电线路130公里,实施火德红、龙树片区电力线路防冰抗冰改造;加快推进低压配电网改造,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升至100%。建设5G通信基站170个,实现行政村5G信号基本覆盖;启动鲁甸县数据中心建设,助力打造智慧鲁甸;不断完善乡村视频监控系统,推动平安乡村建设。
(六)聚焦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治污染、护生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着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美丽鲁甸。抓实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开展好城乡绿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牛栏江、龙树河流域重大生态修复,实施好长江上游洒渔河流域生态补偿示范项目建设,启动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高环境承载力。严格落实渔洞水库径流区水资源保护责任,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督查,深入推进“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行动,积极争取资金实施江底、小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加快非煤矿山整合升级,实施一批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坚持分区管控和节约集约用地,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加快推进林业碳汇资源开发项目,力争完成第一期碳汇资源交易;严格环境监管执法,筑牢生态环境防线。
(七)聚焦人民满意,倾情尽力惠民生、增福祉。新改扩建县一幼等10所学校(幼儿园),新增校舍面积1.5万平方米;深化“双减”和“县管校聘”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用心办好特殊教育,促进高原特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县新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卯家湾分中心投入运营,建成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构建覆盖全县、规范高效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加强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卫生健康队伍。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加快疫苗接种进度,筑牢全民免疫屏障;积极推进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茨院、火德红、水磨3个敬老院实现运营,完成县失能老人养护院、县敬老院和桃源、小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做好特困人员和“孤困儿童”集中供养工作,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加快推进白龙潭经营性公墓项目。落实落细就业优先和创业扶持政策,扶持创业主体600户以上;持续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1万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坚定宗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持续巩固宗教和顺局面;推动民族工作规范化、法治化、长效化开展,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完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认真做好退役军人事务、防震减灾、国防动员、外事侨务、工青妇、红十字、工商联、地方志、残疾人、审计、统计、老龄、气象、科技、粮食等工作。
(八)聚焦惠企便民,转变观念优服务、提效率。以干部作风大整顿为契机,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持续转作风、优服务、树形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改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一窗受理”率、网上可办率和“最多跑一次”占比均达100%。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管秩序。开展市场环境大提升、政务环境大提升、法治环境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提升的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不断增强服务企业和项目意识,推动政府角色向“店小二”转变,及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安心发展。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强化财税金融扶持奖补,实现新增4000户市场主体目标。
(九)聚焦招商引资,多措并举优环境、促发展。牢固树立“不抓营商环境是失职,抓不好营商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对标招商引资攻坚年工作目标,把经济工作重心向招商引资上靠,全面掀起招商热潮,形成全社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优势、找准需求,围绕高原特色产业、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到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100强企业,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用好招商引资“眼明、心诚、腿勤、脑活、脸皮厚”五字诀,实施招商引资“春夏攻势”“秋冬冲刺”和成效考核评比,进一步充实招商引资队伍,确保2022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达到3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增长40%以上。
(十)聚焦平安稳定,毫不放松守底线、防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保持对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深化信访积案攻坚,推动信访化解“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维护健康良好信访秩序。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有效化解风险隐患。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1小时法律服务圈”。广泛开展“八五”普法活动,全力构建“全民参与、普治结合”的法治新格局。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和危化品等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防灾应急演练,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有序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强化地灾隐患排查治理,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聚焦自身建设,实干担当转作风、树形象。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行政决策、推动改革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办事难、审批难等问题。力戒“上热下冷”,全面整治“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善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现象,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行政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树好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启航新征程,我们信心满怀;展望新未来,我们斗志昂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鲁甸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33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构建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商贸物流、绿色建筑建材3个百亿元主导产业,矿冶化工、文化旅游、先进制造3个50亿元以上优势产业,绿色能源、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轻工制造5个1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为支撑的“335”现代产业体系。
生猪、肉牛养殖“十百千万”工程:发展生猪养殖10头以上10000户,100头以上1000户,1000头以上100户,10000头以上10户。发展肉牛养殖10头以上1000户,100头以上100户,1000头以上10户,10000头以上1户。
一核心四片区:以茨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核心,打造文屏高原特色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茨院商贸物流园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四个片区。
一城三区:“一城”即昭通中心城市;“三区”即昭阳主城区、鲁甸片区、靖安片区。
一控两规三除四进:一控,严控“违法用地、违章建筑”;两规,规划引领和规范管理;三除,大扫除、大清除、大拆除;四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十个全:危旧房屋全拆除、公共厕所全达标、户厕改造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生活垃圾全分类、两污收费全覆盖、绿化植树全覆盖、农业种植全连片、畜禽养殖全集中、广大群众全参与。
四个网格化:道路、河道、绿化、垃圾池网格化管理。
“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一平台三机制:一平台,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三机制,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
四个全覆盖: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产业帮扶全覆盖,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培训就业全覆盖。
三类对象:突发严重困难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
世界一流三张牌: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三个定位: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赋予昭通“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三个定位。
四篇文章: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滇东北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四篇文章。
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六大战略: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
两化三融合:城市化、产业化,昭鲁融合、城乡融合、民族融合。
三块地: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
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三线两片一环:昭大线、都香沿线、小冲—鸭子塘—江底沿线;文桃茨片区、龙树片区;环牛栏江。
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全省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
五大通道:G247大关—鲁甸鸭子塘段(产业大道)、鲁甸卯家湾—花鹿坪机场—昭通高铁东站快捷通道、昭鲁快捷通道、昭鲁南环线、G85连接线大水塘—花鹿坪机场段。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县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急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
三区三线: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双百:昭通市主城区人口100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一网通办”改革、“只进一扇门”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