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2 23:25   责任编辑:www
2022年1月14日在澄江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澄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江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总体思路,立足“三个国际城市”目标定位,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开放兴市、旅游强市”三大战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抚仙湖保护治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疫情防控斗争经受重大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紧盯跨越发展目标,奋力推动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6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调整下达任务达107.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3亿元,年均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3亿元,年均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759元、20032元,年均增长7.5%、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亿元,年均增长10.7%。三次产业比重从2017年的10.0∶23.5∶66.5调整为9.5∶19.4∶71.1。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荣获云南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聚焦绿色发展主题,切实推动生态建设树立新典范
编制实施《抚仙湖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2018—2035年)》,完成市级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亿元,实施7个“一次性”工程,推动抚仙湖沿湖3.2万余人生态移民搬迁,拆除房屋238万平方米;实施386个村(居)民小组截污治污工程,完成海口、路居、禄充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建成垃圾收集转运站7座,城乡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95%;完成13万亩“森林抚仙湖”建设,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及“十三五”规划项目完工率达97%,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实施坝区5.8万亩耕地休耕轮作,大水大肥传统耕种方式得到根本转变;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企事业单位38家,关停径流区工矿企业116家;退出径流区畜禽规模养殖1090户138万头(只)、水产养殖1254亩。保护抚仙湖三年“雷霆行动”累计完成问题整改184个。完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40个,办结转办件44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122条河湖库渠实现市、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抚仙湖保护治理全面转向标本兼治、系统治理阶段,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Ⅰ类。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抚仙湖连续五年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测评考核优良等次,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秉持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迸发新动能
生态有机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优化荷藕、水稻、蓝莓、烤烟种植面积,推广烟豆、稻豆轮作模式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9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减排项目5.3万亩,开展绿色防控260万亩次。转变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培育国家省市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户、家庭农场47户,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4.3万本。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荣获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称号。左所社区、吉花社区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9亿元,年均增长6.5%。绿色新型工业持续壮大。收储园区土地2608亩,盘活闲置土地41亩。完成磷化工企业“三磷排查”整治,尾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7个技改项目完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培育认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8户。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年均增长2.4%。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寒武纪小镇、广龙小镇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稳步推进。化石地博物馆、大马戏馆建成开馆。华美达、海豚湾等高品质酒店建成投运。VR电影《寒武纪家园》在威尼斯电影节成功展映。创建仙湖湾等8个3A级景区,帽天山寒武纪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被认定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南亚合作论坛、《财富》论坛、环法自行车赛、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会落户抚仙湖畔。成功创建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称号。小湾、禄充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旅游人次达1489万,实现旅游总收入121.1亿元,年均增长22.9%,“云南会客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快协调发展步伐,持续推动城乡环境焕发新面貌
撤县设市获国务院批准。澄川高速、东南绕澄江段、仙湖大道、中山大道、梁王大道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农村公路99条358公里,47个行政村实现沥青路面“村村通”。城区市政道路“白改黑”全覆盖。启动凤麓老城改造,廖官营、小西城、龙润园棚改安置房分房入住,改造老旧小区住房2986套。实施增绿添色工程,建成城市景观小品41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5%。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皮鞋车”顽疾、停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一次性成功摘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完成“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124个,改造农村危房2001户,推进小湾、朱家山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城乡公厕26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1.3万座。明星等3个村庄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禄充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高西、马房等5个村被评为云南省美丽村庄。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嘉奖。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开启新篇章
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4.94亿元,同比增长109.6%。精准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95个。2340户7371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019年全面脱贫。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52元,年均增长24.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少药品加成1824.59万元。中山大学澄江市医院落地建设,市人民医院达标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成立省市医疗专家工作站8个。完成广龙、小西等12个卫生所提升改造。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全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完成提古、永和等6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人均寿命达78.7岁,高于全省3.44岁。完成二中异地迁建、职中改扩建等工程。新扩建幼儿园16所,新增公办学位2130个。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获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凤山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机关幼儿园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乡村文化小广场覆盖率达95%以上。甘棠箐旧石器遗址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认定代表性传承人27名。扎实推进平安澄江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23人。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成效显著。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疾人、老龄等事业全面发展,安全生产、审计统计、防震减灾、电力通信、粮食、气象、消防、邮政、保险等行业做出新贡献。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推动治理能力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干事创业氛围持续加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现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率达86.1%,承诺办结时限平均压缩109.7%。着力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首次登记9975户。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职能与服务保障配置更趋完善。“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发文、会议逐年递减,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称号。组织重大决策听证54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603件,政协提案535件,解决率逐年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审计监督持续发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澄江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房地产政策调整、能耗“双控”、抚仙湖面山建设项目长久熔断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忠诚刻在灵魂深处,做到总 书记有号召,党中央有决定,澄江见行动;我们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公信力执行力,坚决肃清白**、秦**、仇*等余毒流毒影响,深化罗**等案件以案促改;扎实推进住建、教育、医疗等领域专项整治,政府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全市干部群众守初心、担使命,破难题、固根基,谋长远、开新局,在爬坡过坎中书写了激越人心的奋斗篇章,迈出了“十四五”开局的坚实步伐。
一是全力以赴抓生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抚仙湖保护治理作为考验澄江各级党员干部立场、品质、能力、意志的试金石,不折不扣抓好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实现“思想认识大提升,突出问题大整改,体制机制大重塑,重点工作大推进”。按照思想认识上、治湖措施上、体制机制上来一场“湖泊革命”的要求,严格落实抚仙湖面山建设项目长久熔断机制,拟将沿湖16个项目规划建设规模由33186.09亩调减至10367.04亩,开展“两线”“三区”划定工作。启动沿湖违规违建排查整治,拆除图斑88个16.46万平方米。拆除九龙晟景3栋建筑14.4万平方米,完成生态修复4.4万平方米。完成《抚仙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抚仙湖“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规划编制。实施全流域截污治污歼灭战,开展泔水收集行动,启动北岸生态调蓄带提蓄水循环利用工程。构建河(湖)长制全流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抚澄河、窑泥沟、独房大沟实现脱劣。
二是全力以赴抓产业,产业特色更加凸显。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抚仙湖田园综合体列入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创建名单。种植粮食作物7.54万亩,实现总产2.6万吨。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澄江召开。入选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云蓝蓝莓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鱇浪白鱼入选中国水产10大优异种质资源。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工业园区获准列入省级产业园区。实质性启动磷化工集团整合发展,东南亚仓储物流港项目稳步推进,达业、神农集团食品深加工等8个项目入驻园区。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户。旅游产业提级增速。荣获2021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完成化石地博物馆升级改造及上划工作。寒武纪小镇、广龙小镇成为全省旅游新网红。上海画绣文创项目落地马房村。承办首届中国(玉溪)品质生活论坛、2021全省青少年U系列自行车锦标赛等赛会,2021“一带一路”工商合作“云聚会”活动在澄江举办。入选云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三是全力以赴强基础,城乡面貌更加美丽。启动澄华高速公路建设。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广龙安置房实现分房入住。完成矣旧片区安置房、凤麓古城·景宁悦府主体建设。建成5G基站270个。云南省首个110千伏尖山智能变电站完工运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乡通”。获1.5亿元“美丽县城”省级奖补资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取得初步成果。三百亩获评云南省美丽村庄。澄江被推荐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复审。
四是全力以赴惠民生,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决扛牢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实现“双提升”。投入4566万元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4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上。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结各类民生实事清单11514件,办结率100%。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540人。基本医疗保险累计报销1.94亿元。完成中山大学澄江市医院门诊楼及附属楼、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立昌小学、幼儿园主体工程。成立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市文化馆入选国家一级馆。化石地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五是全力以赴抓治理,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深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序开展,网格化治理、安防小区建设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圆满完成“七五”普法规划任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实效,社会风险防控和社会面治理有力有效。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五年步履坚实、五年收获丰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举旗定向的结果,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结果,是省市党委政府和澄江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驻澄单位、军警部队和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一致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快澄江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到“六个坚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抚仙湖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低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坚守抚仙湖水质保持Ⅰ类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夯实民生之基,大幅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坚持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生共荣的美好家园;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转方式、调结构,抓项目、促发展,治污染、增绿色,推动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坚持党 的领导,把遵循意识和执行意识贯穿工作始终,加强政治建设,持续纠治“四风”,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新时代澄江干部队伍。以上六个方面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并长期坚持。
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主要是:抚仙湖保护治理依然任重道远,对抚仙湖水质、水生态、水环境改善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基础研究、治理体系构建、截污治污、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与保护治理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还未完成,保护与发展的转化还需久久为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小、散、弱,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工业投资活力和信心不足,园区经济薄弱、潜力挖掘不够,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缺少重大项目支撑、新旧发展产能接续转化不畅;营商环境不优,建设发展和产业规划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服务功能不强,要素保障不到位;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办事难、审批难等问题仍然突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税源结构单一,收入增长乏力与“三保”支出持续增加矛盾凸显,进入持续还债高峰期后化解债务压力较大;民生改善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扶幼等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生源外流、外出就医等民生难题尚待解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差距,少数干部政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专业能力、攻坚克难劲头不足,存在“躺平”“内卷”现象,少数部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职责不力,持续纠治“四风”不到位,整治慵、懒、散、拖、滑、绕等问题有差距。这些问题短板需要切实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未来五年,是推动澄江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困难,更要把握大局大势,坚定信心决心,抢抓发展机遇。从全国大局看,站位“两个大局”,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综合国力强大、发展韧性强劲、风险防控有力,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良好,为澄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从政策机遇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加速实施,深化改革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昆玉一体化、“一极两区”建设全力推进,为澄江高质量发展打开了空间。从区位条件看,澄江地处滇中城市1小时经济圈、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核心区域,高速公路贯通东西南北,随着中老铁路通车、RCEP协议生效,澄江开放合作的优势更加凸显,为澄江融入新发展格局赢得了战略先机。从资源禀赋看,绿色低碳是澄江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随着“双碳”“双控”等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推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系列措施落地,为澄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支撑和路径。从发展基础看,历届党委、政府辛勤耕耘、开拓奋进,澄江工业园区获准列入省级产业园区,“一主两辅”工业格局成形成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大批干部在推动保护治理与绿色发展中得到成长锻炼,形成了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干事氛围。这些既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基础,也是我们争先进位的动力。我们将踔厉奋进、笃行不怠,努力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三个国际城市”目标定位,按照“绿色低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工业兴市、品牌活市”四大战略,争当玉溪“一极两区”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未来五年规划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40.5%以上。
(一)聚焦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湖泊革命”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以革命性举措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深入实施《抚仙湖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年)》,完成沿湖项目优化调整、违规违建整治,强化“两线”“三区”管控,推动“长久熔断”向“永久管控”转变。高质量完成24个抚仙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实施外流域调水,争取每年滇中引水5000万立方米保障能力,扩大中水使用范围,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构建抚仙湖流域健康水循环系统,确保2023年起不再从抚仙湖取水。实施湿地功能提升改造,建成抚仙湖环湖生态廊道,完成环湖棚户区改造拆除地块生态修复,全面提升流域生态功能。完成路居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实施抚仙湖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加强河道两岸、湖岸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实现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全部脱劣,力争达Ⅳ类及以上。持续推行河(湖)长制,强化信息系统运用,推动河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深入实施林长制,统筹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抚育林木9万亩、水源涵养林1.5万亩,全力提升径流区森林覆盖率,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施用量较“十三五”末分别再减3%、5%。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抚仙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研究,精准应对湖泊水质风险。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下半篇文章,建立健全保护治理长效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构建安全稳固的生态屏障。
(二)聚焦产业发展,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落实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围绕“一主两辅”产业定位,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生物资源加工、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业。力促浙商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新能源、磷酸铁锂新材料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的竞争优势。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提升省级产业园区,争创省级化工园区。强化要素保障,完成标准化厂房、供水替代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服务配套,促进产镇融合发展。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落实惠企帮扶政策,激发市场投资潜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提振工业产业发展活力。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有机化、设施化”绿色现代农业转变,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优化种植结构,严格落实种植作物准入正负面清单,推广种植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实施水旱轮作、烟豆稻豆轮作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8个,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构建绿色食品制造全产业链。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全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构建文化旅游、医疗康养、会议会展为核心的旅游布局。将抚仙湖打造为集健康养生、运动康养、观光休闲、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全域旅游IP,启动A级景区提升、环湖路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沿湖6个游客中心建设。积极融入“玉溪亿万年”特色旅游线路,承办一批国际赛会活动,呈现一批文化娱乐精品,申创以帽天山化石地等为代表的国家5A级景区,打造沿湖大湿地、大生态、大景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新建一批特色民宿和半山酒店,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旅游爆点。
(三)聚焦深度融合,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按照“一中心三组团”城乡规划布局,构建全域覆盖、边界清晰、功能明确的“三区三线”空间格局,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集“高端、简约、精致”为特质的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分步开发康养核心区、古城核心区、商贸核心区,完成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高标准打造广龙、寒武纪等特色小镇。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力。完成体育运动中心、市民文化中心、文体公园和梁王山森林公园建设,建成一批精品特色公园、口袋公园,打造串山连水的城市绿道体系,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健全“网格化+街长制”管理模式,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等创建成果,打造现代宜居美丽城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澄华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澄阳高速、呈红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凤山路、俞元大道、梁王大道复线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完成城乡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全域综合水网体系,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加快天然气长输管和支管建设,实现城区、集镇及重大项目燃气管道铺设率达100%。实施强弱电入地三年行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智慧城市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完成“四个全覆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分类推进“四型村庄”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一体推进农村改厕、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实现Ⅲ档村全覆盖。
(四)聚焦共同富裕,全面改善社会事业水平。稳就业保民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促进创业带就业、多领域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扩大转移就业规模。强社保增待遇。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保基金监管机制,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改革政策。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实现村(社区)日间照料机构、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保健康优服务。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纽带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构建可持续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引进一批高学历、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申报中山大学澄江市医院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省级中医区域医疗分中心,力促华龙圣爱中医集团总部落户澄江。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毫不放松、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补齐应对重大传染病短板,多渠道加强监测预警和疫情应急处置等工作。抓教育提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完成凤山小学、忠窑小学、澄江一中综合教学楼新改扩建项目。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落实“控辍保学”措施,保持动态清零。通过义务教育国家优质均衡县评估验收。兴文化促发展。加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金莲山学山遗址公园。推进历史文化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建设。拓展对外宣传平台渠道,展示好澄江形象、讲好澄江故事。
(五)聚焦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筑牢初心担使命。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永恒课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持续在百年党史中滋养初心使命,在立场态度、责任担当、方法措施、示范带动上自觉向中央看齐,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聚精会神抓发展。坚决扛牢推动发展政治责任,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主动衔接上位规划和上级要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善社会民生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国企、乡镇财政体制、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各类创新要素,统筹推进禁毒防艾、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八五”普法、安全生产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均衡发展。真抓实干提效能。聚焦“品牌活市”战略,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动工作,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争先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将雷厉风行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履职能力和水平。清正廉洁树形象。始终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以案促改,深入开展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全领域、全环节、全过程监督,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廉洁政治生态。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决胜“十四五”至关重要。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2%以内,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我们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生态文明统揽发展全局。深入开展抚仙湖“湖泊革命”,落实“退、减、调、治、管”五字方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湖、人、村、城”全域谋划。抚仙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项目全面开工。按照“扩、连、调、供、价”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水利“四大工程”。探索建立“融、投、建、管、营”一体化湖泊保护治理投融资机制。完成甸垛龙潭调水工程、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提蓄水循环利用工程及南片区供水替代项目,构建抚仙湖流域健康水循环体系。推进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水质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抚仙湖全流域截污治污完善提升工程。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50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启动垃圾循环产业园建设。全面退出径流区畜禽散户养殖。推进13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湿地功能提升改造。加快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争取纳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坚持以产业建设牵引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完成园区优化提升、总体规划修编和化工园区申报工作,启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安排5000万元工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深化与昆明高新区合作,探索发展“飞园、飞地经济”。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4条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招引一批“链主”型、旗舰型企业落户园区。推动传统企业升级改造,完成磷化工集团组建运营,力促磷酸铁锂新能源电池材料、浙商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成高标准农田6800亩,完成土地整治2000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8万亩。理顺5.8万亩土地经营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绿色种植、有机种植、无土栽培,种植田烟2万亩、荷藕水稻0.6万亩,实施烟豆稻豆轮作2.1万亩,稳定蓝莓种植面积1.1万亩。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0户,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启动抚仙湖南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张营、东西海边等4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推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聚焦申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国际旅游城市、乡村旅游、5A级景区专项规划,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补齐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朱家山、启动矣渡及小白岩等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小湾特色旅游村二期建设,完善提升沿湖8个A级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启动大黑山—磨豆山景区建设,实施化石地博物馆配套项目。加快铂尔曼、温德姆等高品质酒店建设,争取更多星级民宿、精品酒店通过省级评定,启动广龙非物质文化街区、凤麓古城·府学商街建设,打造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开发画绣澄江等一批具有文化属性和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办好格兰芬多自行车、国际半程马拉松、傩戏文化节等赛事活动,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加大旅游精品线路设计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旅游吸引力和活跃度。
(三)坚持以融合发展建设美丽澄江。稳步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编制,推进县城“双十+”行动。加快推进凤麓古城项目建设。完成环湖棚改安置区优化调整,实现全面开工。实施城区立体绿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路网、城乡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人民西路、澄波路延长线等8条市政道路建设,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启动220千伏九村变电站建设,完成47个村(社区)充电桩规划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36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开展“拆危房、除闲房、腾空间”行动,做到拆除干净、清得干净、改得美观、管得规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实现甸垛水厂、路居水厂供水,完成水价改革,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四)坚持以共建共享推进共同富裕。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组建医保基金监测评估中心,建立社保基金监管部门协同运转机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卫生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中山大学澄江市医院投入运营,市中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启动抚仙湖康养中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央厨房项目建设。坚决贯彻“双减”政策,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推进凤麓中心幼儿园迁建,争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完成观音阁、关圣宫迁移保护及恢复重建,修缮文庙、武庙、极乐寺等5个文保单位。启动中山大学记忆馆建设。传承弘扬澄江文化,打造松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开展关索戏公益演出活动。举办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10周年活动,擦亮澄江化石名片。加快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智慧化监测监管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应急广播体系。加快平安澄江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紧扣“两个共同”主题,加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进程。聚焦主线打好“六场战”,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为党的二十大和COP15第二阶段会议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五)坚持以政治担当引领政府作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和长期主题,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农业农村工作会和省市党代会、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动澄江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持续深化阳光、法治、责任、廉洁政府建设。建立为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留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澄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夕惕若厉、加压奋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