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2年丽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00:47   责任编辑:www

  2022年2月15日在丽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苏永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四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和2021年工作回顾

  第四届市人民政府履职的四年,是丽江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丽江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75.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70.5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37亿元,年均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4%、9.7%。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9.3亿元,发放精准扶贫贷款89.8亿元,4.43万户17.91万贫困人口脱贫,250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县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特色产业发展梯次推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载能、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四大产业,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县一业”产业格局基本成型。单晶硅棒已建和在建产能达30GW,成为全省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清洁载能产业产值累计完成305.1亿元,年均增长49.5%。

  ——旅游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旅游革命,首创的“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和旅游“红黑榜”制度在全省推广。2019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丽江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玉龙雪山景区获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古城大研花巷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古城区、玉龙县分别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智慧旅游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63公里增加到421公里,增长6倍,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营运进入动车时代。丽江机场次区域枢纽功能持续提升。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中缅天然气管道丽江支线建成投运。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委会所在地4G网络全覆盖。电子商务进农村乡镇服务点实现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泸沽湖、程海、拉市海、金沙江丽江段等重要河湖水质稳定达标。森林覆盖率72.14%,森林蓄积量1.26亿立方米,均居全省前列。华坪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世界文化遗产、记忆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四馆一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建成6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7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扎实推进非遗和文物保护,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达242人,全市非遗保护名录达1591个。四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94个。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民族优秀文化更加繁荣,获全国、全省各类文艺赛事奖项30余个。《丽江千古情》《印象丽江》等演艺节目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26家,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28.79亿元,占GDP比重达6.02%。

  ——民生福祉得到有力保障。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镇新增就业5.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社保降费7.8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4.6%。改造棚户区7295户、农村危房3.6万户、城镇老旧小区156个,发放救助资金13.67亿元。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结算。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丽江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丽江现场办公会,提出丽江要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指明了丽江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为丽江擘画了发展蓝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等严峻挑战,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聚焦发展新定位,细化目标抓落实。围绕市委制定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精神任务分解方案和三个行动方案抓落实,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谋划重点项目32个、概算总投资2200亿元,分批次集中开工建设。同时,紧扣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研究制定了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20条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18条保障措施,形成了锚定新定位、攻坚新目标的良好局面。

  (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制定出台“稳增长20条”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助企纾困。新增减税3.5亿元、非税收入降费1.7亿元、社保降费3.18亿元,为文旅企业兑现贷款贴息、各类奖补资金2.71亿元。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77.14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11.8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3%,低于全省计划指标1.37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发放创业扶持贷款7.98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惠及职工3.38万人。实现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目标。

  (三)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0.5亿元,增长8.2%,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1%,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7.6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3.6%,完成调整预算的10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1.5%。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67.06万剂次,覆盖113.5万人,各年龄段人群接种率均排名全省前5名;建成市、县区同城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派出10批3952人次支援德宏等边境州市疫情防控。

  (四)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整合安排产业发展资金3.4亿元。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丰富发展,古城景区入选全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白沙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拉市镇均良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6个半山酒店建成运营;泸沽湖摩梭小镇建设加快推进。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3.73亿元,增长7.8%。推进隆基单晶硅棒项目一期二期技改、三期10GW和“新能源+绿氢”项目建设;数字产业规模达112.8亿元,增长6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4.52亿元,增长8.7%。围绕培育“一县一业”,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中源公司食用菌、太安生物科技公司滇重楼入选云南省“10大名品”,华坪金芒果公司、三川实业公司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粮食产量达50.88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2.25亿元,增长8.2%。

  (五)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发展支撑持续筑牢。推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9.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5亿元,安排项目前期经费1.95亿元。宁永高速、华丽高速永胜至仁和段基本建成通车。丽香高速、九河互通立交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41公里。大丽攀铁路可研通过评审。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城市综合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加快推进。滇中引水丽江段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全面提速。牦牛坪和三龙潭2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华坪县列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成全省首座加氢站,金山绿氢零碳智慧工厂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开工建设3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智慧丽江城市大脑一期上线运行,重点区域实现5G覆盖。与33户企业、金融机构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2个、总投资1308.78亿元。

  (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政企同向同心发力,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09%,实现“跨省通办”138项。教育、医疗卫生、金融、国企、殡葬、农业水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化交易电量18.41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73亿元。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3个,培育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9户。双创园入驻企业132户。新登记市场主体2.4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13.36万户,增长12.78%;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314亿元,增长9.1%,占全市GDP比重达55%。与国外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52.5亿元,增长10%。完成进出口总额5449万美元,增长18.2%。

  (七)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有序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进花园城市、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永胜县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人防工程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07个9307户、棚户区改造740户,新建市政道路8.24公里、燃气中压管网10公里,新建和改建污水管网76.6公里,新增城市停车位3000个、城市绿地14公顷。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25%。全面排查整治化解“烂尾楼”。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4个县均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获评5个省级美丽乡村,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22.6万户,改造农村卫生户厕2.3万座。

  (八)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丽江生物多样性数字线上展示成果宣传推介效果明显。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泸沽湖、程海、拉市海等湖泊水质稳定达标。市控以上河流水质优良率、市控以上地表水(湖库)优良水体比例同比增长5%、4.6%,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泸沽湖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拉市海等9个河湖获省级“美丽河湖”称号。建立四级林长制体系。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宁蒗县、永胜县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监测帮扶农村易致贫返贫人口2.55万人。养老、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险参保215.34万人次。移民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实施《丽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建成市二幼、市二中、宁蒗二中、华坪民中,推进市职教园区、市一中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转设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张桂梅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5个县区人民医院、3个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成功举办云南省2021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

  (十)强化平安丽江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打响。有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宁蒗县永宁镇发生5.5级地震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Ⅱ级响应,各应急救援力量星夜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灾区生产生活有序恢复,所有过渡安置群众春节前已搬到安全住房居住。

  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严格依法行政,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厉行勤俭节约,打造法治、务实、勤政、廉洁的人民政府。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16件,市政协提案151件。

  粮食和物资储备、统计、供销、外事、侨务、史志、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妇女儿童、老年人、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不断加强;顺利完成国防动员改革试点工作,国防教育、征兵、民兵训练、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丽江经济运行特别是旅游行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成绩来之不易、工作难中求成、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丽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第四届市人民政府履职的这四年,我们团结一心、务实前进,困扰丽江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旅游市场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丽江进入高速时代、动车时代、空港时代,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在丽江大地上徐徐展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市125万各族人民齐心携手、共克时艰、守护家园,“丽美千秋、江汇百川,披星戴月、奋勇争先”的丽江精神在大战大考中不断升华,丽江人民在火热的奋斗中更加自信坚强,团结的力量在大灾大难面前熠熠生辉。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百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凝结成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十四五”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蓝图,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丽江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丽江大地焕发新的生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拼搏下,丽江发展必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续写不畏艰难、不惧挑战、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昨天的丽江,与全国全省一道战贫抗疫、聚力攻坚,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今天的丽江,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起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拥有珍贵的自然、文化和记忆遗产、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后发展、欠发达、市不强、民不富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市情,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疫情对丽江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找准方法路径,补短板、出思路、谋项目、找资金、防风险,筑牢发展基础,答好新考卷,创造新气象。

  ——补短板。要梳理“缺什么”,增强补短板强弱项的紧迫感。丽江的短板,主要是经济不大、产业不强、结构不优、基础薄弱。从经济总量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只占全省的2%左右;人均GDP排名全省第11位,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发展看,工业化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从城乡发展看,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从民生保障看,教育质量、医疗水平离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我们要针对存在的短板和差距,精准发力、加快发展、奋起直追,实现后来居上。

  ——出思路。要分析“怎么做”,走出挖潜力增动力的新路子。丽江最突出的优势,在资源、在生态、在文化、在旅游。从资源条件看,全市水资源总量达500亿立方米,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省的16%,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3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从生态基础看,全市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5位,植物种类约占全国的一半,全省九大高原湖泊有2个在丽江,金沙江流经丽江615公里。从文化旅游发展看,丽江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文化是丽江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全市旅游总收入位列全省第2位,人均旅游消费居全省第1位、是全国人均水平的2.5倍。综合来看,“经济小市、旅游大市,地域小市、生态大市,产业小市、资源大市”是丽江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小”的现实、深挖“大”的潜力,走一条生态优先、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的路子。

  ——谋项目。要研究“如何破”,找准后发展快发展的着力点。抓发展就要抓产业,抓产业就要抓项目,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势”,破经济不大、产业不强的“局”。要围绕产业链抓项目,围绕“一县一业”、清洁能源产业、高端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产业和畜牧业、水电硅、新能源+绿氢、康养度假旅游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找资金。要思考“靠什么”,强化抓落实见效益的保障力。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项目、项目推进靠资金。要在全国全省大盘子中找到切入点、找准支撑项目,用好用活“专项债+市场化配置”等模式,全面提高抓项目、促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要研究探索统筹利用资源、实现循环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推动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

  ——防风险。要坚决“守底线”,筑牢防风险保质量的防火墙。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切实担起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规模性返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底线,不越纪律、法律红线,以安全保障发展、以发展推动安全。

  二、第五届市人民政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丽江锚定新的发展定位,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全面加速期,也是丽江与全省同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关键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谱写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要坚持创新发展。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扶持,推进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引领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要坚持协调发展。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不均衡、工业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难题,又要巩固和厚植自身优势,高水平、大手笔谋划丽江文化旅游。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大力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构建覆盖全域、网络化、开放式区域发展格局。

  ——要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打造全省绿氢基地和氢能综合应用先行先试区,让绿色成为丽江发展最鲜明的导向、最亮眼的底色。

  ——要坚持开放发展。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云南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这一重大机遇,依托丽江区位优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把丽江建设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滇西一体化的重要门户和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重要枢纽。

  ——要坚持共享发展。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最根本的着力点,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抓实“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积极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强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大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把“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翻一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200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确定的“三个定位”目标取得实效,基础瓶颈制约有效破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革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充分发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团结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奋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坚持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实施“一体两翼、一带两区、四环多点”发展战略,构建丽江旅游发展新空间格局。推动国家公园、国家旅游步道、大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区、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再创建2个5A级景区和4个4A级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品牌,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优秀民族文化元素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旅游”,打造智慧旅游云南标杆、全国样板。

  ——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持续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2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文化惠民、人才下乡等行动,加强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模式建设,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以“一县一业”为主、多业协调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发展30万亩油橄榄,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力争到2026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

  ——奋力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开展“湖泊革命”,落实“退、减、调、治、管”措施,严格落实“两线”“三区”管控措施,坚持“一湖一策”,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程海水位稳定回升,水质除pH值、氟化物、COD外,其他各项指标达到Ⅲ类标准;拉市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抓好金沙江流域重点湖库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确保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保持Ⅱ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湿地保护恢复,全面推行林长制,保护好森林资源。落实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支持减碳增汇及碳交易市场发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奋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打造“绿色能源牌”,创建能源碳达峰示范区、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绿氢产业,创建“绿氢丽江”城市名片,打造全省绿氢基地和氢能综合应用先行先试区。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

  ——奋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三横五纵三联三射”高速公路网。建成古城至宁蒗、宁蒗至香格里拉、丽江至维西高速、四川稻城至丽江高速拉伯至大东段、永胜片角至鹤庆金墩高速,高速公路里程再翻一番,达830公里。开工建设宁蒗至华坪至楚雄永仁高速。推进“一横一纵三射”铁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大丽攀铁路建设。泸沽湖机场“强基拓线”进一步推进,丽江机场通航城市拓展到100个以上,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次区域枢纽机场。完善金沙江中游航运基础设施。推进南瓜坪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加强输电网架和配网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充分运用投资激励、招商、产业扶持等政策,发展平台(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央企、省企、民营企业来丽落户,吸引更多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向丽江聚集。放大县域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奋力保障改善民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丽江建设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提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丽江。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今年工作的鲜明主题;推动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精神走深走实,是今年工作的主要方向;实现第五届市人民政府履职良好开局,是今年工作的基本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重塑丽江旅游,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推动传统景区提质增效。深入挖掘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文化内涵,加强文创商圈和休闲街区建设,实施“遇见木府”和狮子山景区夜游项目,擦亮“古城”名片。推进玉龙雪山景区体验型度假产品和业态建设,创建玉龙雪山—白沙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统一规划老君山保护开发,重构旅游产品和业态供给。推进泸沽湖控湖转坝、摩梭小镇建设。推进泸沽湖、老君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程海、拉市海、虎跳峡4A级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旅游品质。

  打造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品牌。实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10大工程,完成4A级以上景区智慧化建设。优化“一机游”功能。抓住云南省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等重大机遇,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茶马古道文化,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门户和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半山酒店、高端酒店建设。推进市游客集散中心、拉市海田园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雪山旅游观光火车+白沙片区文化生态修复提质工程等项目建设。丰富乡村游、研学游、会展游、高端论坛等旅游业态,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旅居、养生、森林康养、户外健身运动等健康旅游业态产品。大力发展丽江元素的高端文创产品。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加强名镇名村、历史文物、革命文物、东巴文化数字化保护和开发,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推进文旅融合IP工程,深化文化和旅游业态、产品、市场融合,打造音乐、美术、文学、电影等文化新地标,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着力培育发展旅游企业。推进旅行社集团化,做大做强本土文旅企业,引进有实力的文旅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落实好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涉旅企业纾困解难。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坚持一手抓市场秩序整治,一手抓旅游品牌提升,持续开展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推进购物旅游试点建设,重塑提升丽江10大传统特色旅游消费系列产品,在古城、白沙、拉市、机场、火车站等建设综合购物体验中心,促进旅游消费。

  (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一平台三机制”,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供水保障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推进动态监测、产业帮扶、集体经济、提升动力能力全覆盖,确保每个村委会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以上,促进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深化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注重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传承保护。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2+6”试点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创建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打造1个省级示范乡镇、9个省级精品示范村、50个以上省市县美丽村庄。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覆盖配备垃圾处置“一桶两筐”,改建卫生户厕1.5万座、卫生公厕100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00公里,实施农房抗震改造193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手工、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法治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改进乡村治理。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城市更新,建成中济海运动休闲公园,推进荣华片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9个、367户;打通断头路2条,新建城市道路2条;新增城市停车位2000个、燃气中压管网1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8公顷。实施“一带、一廊、十园、五纵六横、多节点”花园城市建设。今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关键的一年,要精准对标、强化措施,举全市之力推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落实“百县千镇”提质工程。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发展长租房市场,坚决防止新增“烂尾楼”,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以上。

  (三)坚持保护优先,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泸沽湖、程海“两线”“三区”管控,实施“一湖一策”,落实管控措施,不断改善流域生态和湖体水质。推进金沙江丽江段、漾弓江等重点河流保护治理;实施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综合治理项目,扩建市二污厂、新建市三污厂、修复改造污水管网100公里。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创建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社区。强化固废、医疗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处置监管,抓好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治理,抓好面山造林绿化和岸线复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强化湿地保护恢复,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规定。协助办好COP15第二阶段会议。认真落实林长制,深化天然林保护,持续推进森林丽江和国土绿化行动。推进“一库五园”建设。推进生态村庄、生态乡镇、生态县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

  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做好“双控”“双碳”工作。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行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

  (四)聚焦特色优势,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12.5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2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50.4万吨左右。提升华坪县芒果产业链水平,增强玉龙县道地中药材精深加工和产业区域集散地功能,试点永胜县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模式,扩大产业规模,深化古城区花旅融合,加快宁蒗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稳定烤烟面积和产量。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壮大乡村产业经营主体。推进金沙江100万亩特色生态经济林果带和100个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种植油橄榄2万亩以上,总规模达到10万亩。提升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快200万头生猪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20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100万千瓦。完成全市抽水蓄能电站规划编制。推进“新能源+绿氢”项目建设,确保零碳智慧制氢工厂建成投产;加快城市公交、旅游大巴、雪山旅游巴士等氢能汽车推广应用。加快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建成隆基三期10GW单晶硅棒项目;开工建设五星石墨二期项目,加快引进石墨双极板项目。

  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力争16对保留煤矿全部复工建设,4对以上煤矿复工投产。推进砂石行业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开工建设华新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加快建筑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高原生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6:1。推动园区优化提升和提质增效,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力争华坪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左右。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供应链管理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网络货运总部经济。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机制。引导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加强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五)突出项目引领,加快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建成华丽、宁永高速,加快古宁高速建设,开工建设丽维高速、稻丽高速拉伯至大东段、西香高速宁蒗段,加快国省道干线、乡村公路建设改造。建成丽香铁路、城市综合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建设大丽攀铁路丽江段、城市综合轨道交通2号线、5号线,启动城市综合轨道交通3号线前期工作。加快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泸沽湖机场提升改造,推动永胜、华坪通用机场建设。推进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二期工程。

  推进水利能源通信物流网络建设。抓好滇中引水丽江段及配套工程、南瓜坪水库、黑白水河引水丽江坝水生态修复、龙蟠提水、扎实德水库、宁利水库等项目建设,加快永胜、华坪大型灌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岩乐、文化、民主220千伏和白沙、东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华坪工业园区、金山高新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完善主城区、县城以及有条件乡镇燃气输送管道。推进“智慧丽江”大数据中心和综合服务指挥平台建设。实施城乡宽带“双提升”专项行动,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巩固提升4G网络服务水平,新建5G基站950个,推进5G网络向农村延伸。不断健全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航空物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承运多式联运并行发展。

  抓实重点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常态化调度制度和储备工作,抓牢工业、能源、交通、水利投资,稳住房地产投资,以实施10大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发挥项目牵引作用,推动投资潜力充分释放。全力争取、用好用活专项债,提高用地、用能、用林等保障能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更好发挥对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拉动作用。

  (六)推进改革开放,打响“丽江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电价、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企业。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政府融资机制,推动财力下沉,支持基层政府更好落实“三保”。全力支持古城区争创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殡葬、统计、供销等领域改革。

  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投资项目全链条优化审批、全流程监管;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好《丽江市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政策三十条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分别制定8个行动方案,新登记市场主体2.4万户以上。

  持续扩大开放。加密国内国际和周边旅游环飞航线,加快推进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滇川藏等区域合作。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流转机制,强化政策招商、服务招商,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增长10%。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

  (七)加强创新驱动,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双创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孵化器。围绕重点产业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和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丽江分中心、云南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建好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做强创新主体。新建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选拔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实施10个以上重点科技项目,新增25户以上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成丽江市人才公寓220套。

  强化科技引领。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仿制药,发展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打造“丽系中药”品牌。加快推进丽江映华与上海创诺医药集团资产重组,推动发酵类甾体原料产品向保健品、仿制药、创新药等细分终端市场延伸。培引油橄榄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高附加值油橄榄系列产品。拓展螺旋藻产业链,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健康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分类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深化“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推进市县高中晋级升等,发挥华坪女高品牌学校效应,提升县域高中教育质量。建成市职教园区,确保民族中专今年7月整体搬迁,引进一所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来丽江办学,9月招生开学;完成市一中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进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提质扩容,推动丽江师专升本。统筹抓好民族特色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

  推进健康丽江建设。新建市人民医院荣华分院,建成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医院,推进古城区人民医院、永胜县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全面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任务。落实“三孩”配套措施。加快场馆设施建设,承办好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职业足球力争冲进中乙联赛。打造5项以上市级全民健身精品赛事、10项以上县级民族特色体育赛事。

  促进更充分的就业。多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40万人以上。严厉打击恶意欠薪,保障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严格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落实低保、特困、优抚等特殊群体救助政策,充分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合法权益。建设一所医养结合的高端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宁蒗县“1·02”地震灾区3月1日前全面完成校舍修缮加固,确保所有中小学校春季学期如期开学,6月底前完成所有受损房屋修缮加固和恢复重建。办好10件惠民实事。

  (九)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丽江

  抓牢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发挥好同城指挥体系作用,压实“四方责任”,全面提高科学精准应对和处置疫情的能力。建成丽江市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及核酸检测信息系统。规范、安全推进疫苗接种。强化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管控。做好医疗救治、应急物资、隔离场所等应急准备,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实防线。

  深化平安丽江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打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积极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断强化市属企业债务规模、资产负债率“双控”,持续推进降本增效、良性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水平。

  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做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征兵、双拥共建、优待优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军事设施保护、军民融合等工作,不断巩固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同时,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参事、史志、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决策咨询、侨务、外事、地震、气象、水文、红十字、慈善、移民搬迁安置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发展。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

  恪守政治原则,建设有为政府。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勤于学习、提升本领,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闯新路、谱新篇、创新绩。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加强政府立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加大普法力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强化司法、监察、审计、统计监督,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提升工作效率,建设高效政府。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进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提高政府执行力,以抓落实的工作成效接受人民检阅。巩固精文简会成果,持续改进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坚持廉政为民,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时刻保持清正廉洁公仆本色。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赓续百年红色血脉、发扬团结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拼搏进取,谱写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1

  2022年10大重点工程

   

  一、全面建设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72.94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二、加快推进4条高速公路建设。新开工建设丽江至维西高速公路、四川稻城至丽江高速公路拉伯至大东段、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宁蒗段,全面开工建设古城至宁蒗高速公路。总里程425.45公里,总投资948.92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

  三、配合做好大丽攀铁路丽江段的开工建设。总里程约342公里,总投资约669亿元。其中丽江段166公里,总投资约324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四、全面开工建设南瓜坪水库和黑白水河引水丽江坝水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59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五、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建成运营城市综合轨道交通1号线(玉龙雪山新游客服务中心至玉龙雪山站),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丽江火车站至玉龙雪山新游客服务中心)、雪山观光火车+白沙片区文化生态修复提质工程(5号线),启动轨道交通3号线(丽江火车站至丽江机场)的前期工作。总里程约86公里,总投资约109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25亿元。

  六、推进隆基三期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6.3亿元,完成投资16.3亿元,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

  七、全面推进“新能源+绿氢”产业项目和“风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建设。总投资530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八、推进全市16对保留煤矿全部复工建设。总投资24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0亿元,恢复生产4对以上。

  九、开工建设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三期、四期扩建工程和丽江师专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8.8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

  十、实施丽江古城夜游工程。实施“遇见木府”和狮子山景区夜游项目,2022年“十一黄金周”向市民游客开放。